标题:卷五百一十一 ◎宗亲部一 内容: ○祖父母   《释名》曰:祖,祚也;祚,先也。 《礼记·曲礼》曰: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 《毛诗·商颂》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汉书》曰:路温舒字长君,从祖父受历数、天文也。 《后汉书》曰:虞诩,陈国人。 祖父为郡县狱吏,务在宽恕。 尝称曰:"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 吾治狱六十年,虽不及于公,子孙何得不为九卿? "故字诩曰升卿。 后迁仆射尚书令。 《晋书》曰:何曾侍武帝宴,退告其子道曰:"国家应天受命,创业垂统。 吾每侍宴,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兆也,后嗣其殆乎? 此吾子孙之忧。 汝等犹可没。 "指孙曰:"此辈必遇乱亡。 "及遵之子绥死,兄嵩哭之曰:"吾祖其殆圣乎? "   又曰:李密字令伯。 父早亡,母改醮。 祖母刘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有暇则讲学忘疲。 师事谯周,门人方之游、夏。 大始初,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老,上表云:"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臣密今年四十四,祖母年九十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而恭事於刘之日短。 "刘终后,复为太子洗马。 又曰:王爽字季明。 强正有志,历侍中。 尝与会稽王道子饮,道子醉,呼爽为小子。 爽曰:"亡祖长史与简文帝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宫,何小子之有? "   又曰:苻生字长生,健第三子。 幼而无赖,祖洪甚恶之。 生无一目,为儿童时,洪戏之曰:"吾闻瞎儿一泪,信乎? "生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泪。 "洪大惊,鞭之。 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棰。 "洪曰:"吾将以尔为奴。 "生曰:"可不如石勒也。 "洪惧,跣而掩其口。 《陈留志》曰:范乔字伯山。 年二岁,祖父馨临终执其手曰:"恨不见汝成人。 "因以所用砚与之。 至五岁,祖母以告乔,乔便执砚流涕。 《江蕤别传》曰:蕤年十一,始樗蒲。 祖母费为说往事,有博弈破业废身。 於是弃五木,终身不以为戏。 ○父母   《尔雅》曰:父为考,母为妣。 《毛诗·陟岵》曰: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又《蓼莪》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礼记·曲礼》曰:生曰父,曰母;死曰妣,曰考。 《左传·隐公》曰:郑庄公母弟共叔段,以母之宠,请邑,居之京。 段遂以京叛。 公伐京,段出奔,遂置母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曰:"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遂为母子如初。 又《庄公》曰:宋南宫长万作乱,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 又《成上》曰:晋败齐师於鞍,齐请平。 晋人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 "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 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於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 且是以不孝令也。 "   又《襄三》曰:晋叔向之母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视寝。 其子皆谏其母,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汝。 汝敝族也,余何爱焉? "使往视寝,生叔虎,美而有勇,栾盈嬖之。 故羊舌氏之族及於难。 《公羊传》曰:惠公者何? 隐之考也。 仲子者何? 桓之母也。 《史记》曰:赵括,奢之子。 赵孝成王欲以括为将,母曰:"不可使也。 "王曰:"母何以知之? "对曰:"妾事其父时,其父为将,王之所赏赐尽散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朝为将,军吏不敢仰视,王之所赐,悉藏於家,而视利便田宅可买者买之。 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致之,吾已决矣。 "母曰:"王必遣,忽有不称,妾乞不坐。 "王许之。 后果败,为白起所坑。 《汉书》曰:王陵,沛人,以兵属汉王。 项羽得陵母,置於军中,以招陵。 后汉使至,陵母谓使者曰:"为老妾语陵,汉王长者,必有天下,善事之,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遂伏剑而死。 羽怒烹之。 又曰:陆贾使南越,赵他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 吕后时病免归家。 有五男,乃出所使越橐中装,卖千金,凤耠其子,各二百金,令为生产。 贾常乘安车驷马,从歌舞鼓吹琴瑟侍者十人。 宝剑直百金。 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给吾人马酒食,极欢、十日而更。 所死家,得宝剑及车骑从者。 "   又曰:金日磾字翁叔,休屠王太子也。 父以降汉见杀,与母阏氏弟俱没入官。 后拜光禄大夫。 既亲近,未尝有过,武帝甚信爱之。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嘉之;及死,诏图形於甘泉宫,曰休屠王阏氏也。 日磾每见画,常拜泣不止。 又曰:霍去病父仲孺,河东人。 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侍者卫少儿私通,生去病。 仲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子,因绝不相闻。 久之,去病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至平阳传舍,遣吏迎仲孺。 趋入拜谒。 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知为大人之遗体也。 "仲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 "去病大为仲孺买田宅奴婢而去。 又曰:严延平字次卿,东海下邳人。 为河南太守,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号屠伯。 母见责之曰:"汝宣化千里,不闻仁爱,而杀人立威名,岂为人父母哉? 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 我不意老见壮子被刑戮也。 行矣,去东归扫墓地耳! "岁馀,果败。 延年兄弟五人,皆有吏才,并至大官,东海号为万石严妪。 又曰:隽不疑为京兆尹,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有所平反,活几人。 即不疑多有平反,母喜而为之食;或无所出,母怒而不食。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后汉书》曰:窦武罪裎平,扶风人。 初,武母产武,并产一蛇,送之林中。 后母卒,葬,有一大蛇自榛草出,击柩流血,若哀泣之容。 时人以为窦氏之祥。 又曰:杨彪为太尉,子修为曹操所杀。 操见彪问曰:"君何瘦之甚也? "彪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操为改容。 又曰: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建宁二年,大诛党人,滂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 (仲博,滂弟也。 )滂从龙舒君归之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何恨。 "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又曰:黄宪字叔度,汝南人。 世贫贱,父为牛医。 袁阆母谓阆曰:"汝从牛医儿来耶? "对曰:"阆不见叔度,自以为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固难测矣。 "   又曰:庐江蔡宗,字孟承。 兢廉严正,其子未尝见面。 子为二千石,求谒宗。 宗下帷,不许。 子伏於庭,其母穿壁,使其子窥之,乃识仪貌。 又曰:崔发仕王莽,位至大司空。 母师氏通百家之言,莽以殊礼之,号义成夫人。 金印紫绶,乘文轩丹毂。 又曰:张甫字孟侯,汝南人。 为太尉,虽在公位,父常居田里。 每有迁职,辄一诣京师。 公卿罢朝,俱诣甫府,奉酒上寿,时人荣之。 《吴志》曰:蒋钦母疏帐缥被,妻妾布裙。 孙权叹其在位能守约俭,敕御府为母作被及帏帐。 《晋书》曰:刘惔字真长,沛人。 少清远有奇才,与母任氏寓居京口。 家贫,织芒以为养,虽筚门陋巷,晏如也。 又曰:伏滔字玄度,平昌人。 甚有才学知名,拜著作郎。 孝武会西堂,滔预坐。 还,下车,先呼子系曰:"百人高会,天子先问伏滔在座不。 此固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如何? "   又曰:汜毓字稚春,济北卢人。 奕世儒素,敦睦九族。 时人号之"儿无常父,衣无常主。 "   又曰:荀羡字令则,清和有准。 才年七岁,遇苏峻难,随父在石头。 峻甚爱之,恒置羡於膝上。 羡乃阴白其母曰:"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 "母掩其口。 又曰:虞谭母孙氏,训子以节义,朝廷嘉之,拜昌武太守,丞相已下皆拜之。 年九十五,谭立养堂於家。 又曰:郄诜,济阳人。 对策高第,拜议郎。 母忧去职。 母在日,苦病车。 及亡,不欲车载,家贫无以市马,乃於住堂北壁外假葬,朝夕拜哭。 养鸡种蒜,竭其方术。 丧过三年,得马八匹,舆棺至冢,负土成坟。 又曰:韩康伯,颍川长社人。 母殷氏,高明有行,家恒贫。 伯年数岁,大寒,母为作布襦,令伯捉熨斗而谓之曰:"且着布襦,寻复作裤。 "伯曰:"不须。 "母问故,曰:"火在斗中,柄热;今上着襦,下亦当暖矣。 "   又曰:羊耽妻辛氏,陇西人,侍中毗之女。 聪明有才鉴。 锺会为镇西,请其子琇为参军。 母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 行矣,戒之! 古之君子,入则致孝於亲,出则致节於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无贻父母忧患而已。 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恕乎? "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道全身。 又曰:桑虞字子深,魏郡黎阳人。 五代义居,闺门雍睦。 青州刺史苻朗甚重之,尝诣虞家,升堂拜母。 时以为荣。 又曰:周顗母李氏字洛秀,汝南人。 中兴时,顗等并列显位。 常冬至置酒,洛秀举酒赐三子曰:"吾本渡江托足无所,不谓尔等并居贵位、在吾目前,吾复何忧? "嵩起曰:"恐不如尊旨。 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 嵩性抗直,亦不容於世。 惟阿奴碌碌,在阿母前耳。 "阿奴,谟小字也。 后果如其言。 又曰:刘琨为并州刺史,母谓之曰:"汝能弘济经略,驱驾豪杰,专欲除胜己以自安,当何以济? 祸必及我也。 "后父母并为刘聪所害。 又曰:朱序字次伦,义阳人。 镇襄阳,苻坚令苻丕围序。 序母韩氏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必先破受弊,遂领百馀婢及城中女同丁筑城三十馀丈。 后贼果从西北角攻,众溃城破。 遂固新筑。 丕用引退,得免城破。 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 《宋书》曰:张兴世字文德,竟陵人。 以平江陵功转右将军。 父仲字子由。 兴世致位给事中,欲往襄阳,父爱恋乡里,不肯去。 尝谓兴世曰:"虽田舍翁,乐闻鼓角,汝可送一部与吾,行田时吹之。 "兴世素俭谨畏法,白父曰:"此乃天子鼓角,非田舍翁所吹。 "乃止。 兴世欲拜墓,仲子曰:"汝卫从甚多,恐先人惊怖。 "兴世减撤而行。 又曰:朱修之,义阳人。 加建武将军,留戍滑台,为索虏所攻。 母悲忧。 一旦,乳汁惊出,因号恸,告家人曰:"我老,非有乳汁之时。 今忽如此,我儿必殁矣。 "后数日,凶问至,修之果以此日陷殁。 《梁书》曰:王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 尝携孺於市,道涂中逢中丞卤簿驱迫,落沟中。 及孺拜中丞日,引孺清道,悲不自胜。 刘璠《梁典》曰:张充字延符,吴人。 父绪特进,有重名。 充少不拘细行,肆意畋放。 时绪请假还吴,始入西郭,值充正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犬。 遥望见父,乃脱韝放鹰绁犬,向舟而拜。 绪曰:"一身两役,无亦劳乎? "充跪对曰:"充闻三十而立,今二十九年矣,请至来岁,终身折节。 "绪曰:"若过而能改,乃颜子矣。 "及明年,乃一朝易操,寻师就学,博览今古,郁为名士。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曰:苏峻作逆,领军卞壶,以王师败绩,遂单骑赴难,二子眕盱随之俱殁。 母裴氏抚尸而哭之:"父为忠臣,子为孝子,夫何恨乎! "征士翟阳闻之,叹曰:"父死於前,子殁於后,忠孝之道萃於一门,可谓贤矣。 "   又曰:吴司徒孟宗,少从南阳李肃学。 母为作厚褥大被。 或问其故,曰:"小儿无德可容,而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可得气类相接也。 "   《列女传》曰:邹氏,孟轲之母。 见孟子少而学归,母方织,问之曰:"子之废学,若吾断织。 "孟子惧,因更勤不息,遂为大儒。 《世说》曰: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闇室之内,俨然若朝典也。 又曰:陈元方遭父忧,哭泣哀恸,容体骨立。 其母悯之,窃以锦被蒙之,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四方是则,如何当丧以锦被焉? 孔子曰:衣夫锦,食夫稻,於汝安乎? 吾不取也! "因奋衣而去。 自后宾客绝数百日。 ○继母   《仪礼》子夏传曰:继母如母。 何以如母? 继母之配父,与因母同,故孝子不敢殊也。 《东观汉记》曰:应慎字仲华,为东平相。 事后母至孝,精诚感应,梓树生厅前屋上,徙置府庭,繁茂长大。 《后汉书》曰:鲍永字君长,上党人,事后母至孝。 妻于母前叱狗,永遂去之。 《晋书》曰: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初适扶风马元。 元卒,为玄继室。 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如己所生。 又曰:王祥字休征,琅琊人,至孝。 继母朱氏不慈,由是失爱於父,令扫除牛下。 祥愈恭谨。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令守丹〈木奈〉实。 每风雨,则抱而泣。 母常思黄雀炙,忽有黄雀数十飞入幕,遂以供母。 《三十国春秋》曰:王延九岁,丧母,行孝有闻。 后母卜氏御之无道,延恭事弥谨。 卜常取蒲穰败麻与之贮衣,延知而不言。 卜冬月杖之,流血,令求生鱼。 延扣冰恸哭而得,与之。 卜乃心悟,抚之如所生也。 又曰:晋安帝时,郭逸妻以大竹杖打逸前妻之子。 子死,妻因弃市,如常刑。 《家语》曰:曾参,武城人,志存孝道。 后母遇之无恩,其妻藜蒸不熟,出之。 人曰:"此非七出也。 "答曰:"藜蒸小物,不用吾命,况大事? "遂遣之,终身不娶。 其子请焉。 告之曰:"高宗以后妇出孝已,尹吉甫以后妻嫉伯奇,容知其得免非乎? "   《琴操》曰:尹吉甫,周卿也。 子伯奇母早亡,吉甫更娶后妻,妻乃谮之於吉甫曰:"伯奇见妾美,欲有邪心。 "吉甫曰:"伯奇慈仁,岂有此也。 "妻曰:"置妾空房中,君登楼察之。 "妻乃取毒蜂缀衣领,令伯奇掇之。 於是吉甫大怒,放伯奇於野。 宣王出游,吉甫从之,伯奇作歌以感之。 宣王闻之,曰:"此放子之辞也。 "吉甫乃求伯奇而感悟,遂射杀其妻。 《搜神记》曰:衡农字剽卿,东平人。 少孤,事继母至孝。 常宿于他舍,值雷雨,频梦虎啮其足。 农呼妻相与出於庭,叩头三下。 屋忽然而坏,压死者三十馀人,惟农夫妻获免。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7 12:35:1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