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二十二 ◎礼仪部一 内容: ○叙礼上   《尚书·舜典》曰:咨! 四岳,有能典朕三礼? (三礼,天神、地祗、人鬼之礼也。 )   《毛诗·国风》曰:《相鼠》,刺无礼也。 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相视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 笺云:仪,威仪也。 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知其死无所害也。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止,所止息。 笺云:止,容止。 《孝经》云:"容止可观。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俟,待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遄,速也。 )   《毛诗·秦风》曰:《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秦处周之旧土,其人披周之德教日久矣。 今襄公亲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兴也。 蒹葭,芦也。 苍苍,盛也。 白露疑戾为霜,然后岁事成,国家待礼然后兴。 笺云: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疆,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 兴者喻众民之不从襄公政令者,得周礼以教之则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周礼·天官》曰: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 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周礼·地官·司徒》曰:司徒之职,掌施十有二教焉。 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礼乐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愉;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暴;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 《周礼·地官》曰: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 (礼所以节止民之侈伪,使其行得中。 郑司农云:五礼谓吉凶宾军嘉。 )   《周礼·春官·宗伯》曰:以嘉礼亲万民,(嘉,善也。 所以固人心所善者,而为之制嘉礼之别有云。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亲者,使之相亲。 人君有食宗族饮酒之礼,所以亲之也。 《文王世子》曰:族食世降一等。 《大传》曰: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亲其思,成其性。 )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射礼》:虽王亦立宾主也。 王者故旧朋友,为世子时共在学者。 天子时有友诸侯之义。 武王誓曰:"我有邦冢君"是也。 司寇职有议故之辟,议宾之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宾客谓朝聘者。 )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脤膰,社稷宗庙之肉,以赐同姓之国,同福禄也。 兄弟有共先王者,鲁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来归脤。 )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异姓,王婚姻甥舅。 )   《礼记·曲礼》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樽节、(樽犹趋也。 )退让以明礼。 《曲礼》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负贩者尤轻佻,志利宜,若无礼然。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慑犹怯惑。 )   又《曲礼下》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 (求犹务也。 )   又《礼运》曰: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相,视也。 遄,疾。 言鼠之有身体如人而无礼者矣。 人之无礼可憎贱如鼠,不如疾死之愈。 )是故,夫礼必本於天,殽於地,列於鬼神,(圣人则大之明,因地之利,取法度於鬼神,以制礼下教令也。 既又礼之,尽其敬也,教民严上也。 鬼者,精魂所归;神者,引物而出,谓祖庙山川五祀之属也。 )达於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民知严上,则此礼达於下。 )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又《礼运》曰:礼者,君之大柄也。 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 (疾今失礼如此,为言礼之大义也。 柄所操以治事。 )   又《礼运》曰:是故,夫礼必本於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又《礼运》曰: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惟礼可耳。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 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 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言人情之难知,明礼之重。 )   又《礼运》曰:故礼行於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於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於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於五祀,而正法则焉。 (言信得其礼,则神物与人皆应之。 百神,列宿也。 百货,金玉之属。 )   又《礼运》曰: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 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箸骸之束也。 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 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 (窦,孔穴也。 )故惟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言愚者之反圣人也。 )故礼之於人也,犹酒之有糵也。 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皆得以为美味,性善者醇耳。 )   又《礼器》曰:礼器,是故大备。 大备,盛德也。 (礼器,言礼使人成器如耒耜之为用也。 情以为田,修礼以耕之,此是也。 大备,自耕至於食之而肥。 )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 (释犹去也。 回,邪辟也。 质犹性也。 措,置也。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 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 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 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又《礼器》曰:礼也者,犹体也。 (若人身体。 )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 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 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 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 (致之言至也。 一谓诚也。 经礼谓《周礼》也。 《周礼》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 曲犹事也。 事礼谓今礼。 今礼篇多亡,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 )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 又《礼器》曰: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 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 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 又《乐记》曰: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 哀乐之分,皆以礼终。 (大事谓死丧也。 )   又《经解》曰:礼之於正国也,犹衡之於轻重也,绳墨之於曲直也,规矩之於方圆也。 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 (衡,秤也。 县谓重也。 陈设谓弹画也。 诚犹审也。 )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敬让之道也。 又《经解》曰: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 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 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 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 以旧礼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春见曰朝。 小聘曰问。 婚姻谓嫁娶也。 婿曰婚,妻曰姻。 自以由也。 )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 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 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欺起矣。 (若谓不至不答之属。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是以先王隆之。 又《哀公问》曰:哀公问於孔子曰:"大礼何如? 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 "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 "(谦不答曰。 )君曰:"否。 吾子言之也。 "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 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 "(言君子以此,故尊礼。 )   又曰: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於礼。 (言游,言偃子游也。 纵言,汎说事。 )子曰:"居,女三人者。 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偏也。 "(居女三人者,女三人且坐也。 使之坐。 凡与尊者言,更端则起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 "(对,应也。 )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 "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 "子曰:"然。 "(领犹治也。 好,善也。 )"然则何如? "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享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仁犹存也。 凡存此者,所以全善之道。 郊社尝禘馈奠,存死之善者也。 射乡食享,存生之善者也。 郊有后稷,社有句龙。 )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 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 "   又《仲尼燕居》曰:子曰:"礼者何也? 即事之治也。 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 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 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以见? 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   又《坊记》曰:子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 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位,朝位也。 )   又《中庸》曰: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 吾从周。 "(征犹明也。 吾能说夏礼,顾杞之君不足与明故也。 吾从周,行今之道。 )   《礼含文嘉》曰:礼者,履也。 《礼稽命征》曰:得礼之制,泽谷之中,有赤乌、白玉、赤蛇、赤龙、赤木。 白泉生出,饮酌之,使寿长。 《礼稽命征》曰:礼之动摇也,与天地同气,四时合信,阴阳为符,日月为明,上下和洽,则物兽如其性命。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7 13:25:4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