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三十 ◎礼仪部九 内容: ○斋戒   《易·系上》曰: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 (洗心曰斋,防患曰戒也。 )   《周礼·天官·冢宰》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 (祀五帝谓四郊及明堂。 誓戒,要之以刑,重失礼也。 《明堂位》所谓各扬其职,百官废职服大刑,是其辞之略也。 具所当共修扫除粪洒。 )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 (前期,前所诹之日也。 十日,容散斋七日,致斋三日。 执事,宗伯太卜之属。 既卜,又戒百官以始斋。 )   《礼记·曲礼》曰:斋者不乐不吊。 (为哀乐则失正,散其思也。 )   又《檀弓》曰: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大故谓哀忧。 )非致斋也,非疾也,不昼居于内。 (内,正寝之中。 )   又《王制》曰:天子斋戒受谏。 (岁中群臣奉岁事,谏王所当改为也。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 (司会,冢宰之属,掌计要者,成计要也。 质犹平也,平其计要。 )冢宰斋戒受质。 (赞王受之。 )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於天子。 (大乐正,于周宗伯之属。 市,司市也,于周司徒之属。 从,从于司会也。 )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 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百官,此三官之属。 )百官斋戒受质。 (受,平报也。 )   又《郊特牲》曰:孔子曰:"三日斋,一日用之,犹恐不敬。 二日伐鼓,何居? "(居读为姬,语之助。 何居,怪之也。 伐犹击也。 斋者止乐,而二日击鼓,则是成一日斋也。 )   又《郊特牲》曰:斋之玄也,以阴幽思也。 故君子三日斋,必见其所祭者。 (斋三日者,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则见之也。 )   又《玉藻》曰:将适公所,宿斋戒,居外寝。 又《祭义》曰: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斋戒、沐浴而躬朝之,牺牷祭牲必於是取之,敬之至也。 又《祭义》曰:致斋于内,散斋于外。 斋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 又《祭统》曰:及时将祭,君子乃斋。 斋之为言齐也。 斋不齐,以致齐者也。 是故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则不斋。 不斋,则于物无防也,嗜欲无止也。 及其将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曰:"斋者不乐。 "言不敢散其志也。 心不苟虑,必依于道。 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 是故君子之斋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 故散斋七日以定之,致斋三日以齐之。 定之之谓斋。 斋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于神明也。 (定者,定其志意。 )是故,先期旬有一日,宫宰宿夫人。 夫人亦散斋七日,致斋三日。 (官宰,守宫官者也。 宿读为肃。 肃犹戒也,戒轻肃重也。 )君致斋于外,夫人致斋于内,然后会于太庙。 又《坊记》曰:子云:"七日戒,三日斋,承一人焉以为尸,过之者趋走,以教敬也。 "(戒谓散斋也。 承犹事也。 )   又《表记》曰:子曰:"斋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 "   《礼记外传》曰:凡大小祭礼,必先斋,敬事天神人鬼也。 斋者,敬也。 斋其心,思其貌,然后可以入庙。 斋必变食,去其荤膻。 居必迁坐,易其常处也。 故散斋於外,致斋於内。 (外者,公寝也。 内者,寝中小室。 )大祀散斋七日,(祭曰犹远客意散。 )致斋三日,(致者,至也。 就祭曰近。 )则十日斋矣。 祭前旬外之日,则有司戒告内外,内外百官斋谓之夙戒。 (夙,早也。 )中祀七日,(则散斋四日。 )小祀三日。 (《月令》,秦书也。 当战国之际,大小祭祀惟三日,散斋二日,致斋一日。 )   《春秋合诚图》曰:黄帝请问太一长生之道,太一曰:"斋戒六丁,道乃可成。 "(丁取能丁宁,常戒惧也。 )   《家语》曰:季桓子将祭,斋三日,而二日锺鼓之音不绝。 冉有问于孔子,子曰:"孝子之祭也,散斋七日,慎思其事;致斋三日而一用之,(精一而用之也。 )犹恐不敬。 而二日伐鼓,何其? "   《论语·乡党》曰:斋,必有明衣,布。 (明衣亲身名,所以自洁清也。 其物以布为之。 )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又《述而》曰:子之所慎:斋,战,疾。 (此三者,人所不能慎,而夫子慎之。 )   《史记》曰:蔺相如谓秦王曰:"赵送璧时,斋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 "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庭,引相如。 又曰:秦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 问占梦人,曰:"泾水为祟。 "二世乃斋望夷宫,阎乐杀之,更立子婴为王。 《汉书》曰:萧何荐韩信于汉王。 何曰:"王宜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拜为大将军。 "至拜,乃韩信也,一军大惊也。 又曰:宣帝诏曰:"乃者凤凰甘露降集京师,嘉瑞见,修兴太一、五帝、后土之祠,祈为百姓蒙福。 鸾凤万舞,集止于旁。 斋戒之暮,神光显著;荐鬯之夕,神光交映。 或降于天,或登于地,或从四方来集于坛。 上帝嘉飨,海内承福。 "   《续汉书》曰:殇帝崩,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邓骘定策禁中。 其夜,使骘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安帝,斋于殿中。 范晔《后汉书》曰:周泽字稚都,为太常。 尝卧疾斋宫。 其妻哀泽老病,就问所苦。 泽大怒,以妻子犯斋禁,遂收送谢罪。 当世疑其诡谲,时人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 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 "   干宝《晋纪》曰:刘毅为司隶校尉,常斋而疾。 其妻出看之,表解斋。 《唐书》曰:贞元九年冬,德宗以是岁有年,蛮夷朝贡,思亲告郊庙,于祀事尤重慎。 及将散斋,谓宰臣曰:"在礼,散斋归正寝,摄心奉祭,不可闻外事。 其常务勿奏。 "乃斋于别殿。 及命皇太子诸王行祭者,皆受誓一日。 又曰:贞元中,德宗方有事于郊庙,诏以皇太子为亚献,亲王终献。 上令问柳冕当受誓戒否。 冕奏准开元礼并以前七日,受誓戒词云:"各扬其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 "冕以誓皇太子,更其词云:"各扬其职,肃奉常仪。 "   又曰:宪宗元和中,南郊阴气凝闭,浃旬不开,宰臣议请改日。 上曰:"郊庙事重,吾斋戒有日,岂可废乎? "至享献之际,景物澄清,人情大悦。 《鬼谷子》曰:周有豪士,居鬼谷,号为鬼谷先生。 苏秦张仪往见之。 先生曰:"吾将为二子陈言至道,子其斋戒,择日而学。 "后秦、仪斋戒而往。 《庄子》曰: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 "颜回曰:"回之家贫,惟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若此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   又曰:梓庆削大木为锯。 锯成,见者惊,犹鬼神。 鲁侯曰:"子一何巧矣! 何术以至此? "曰:"臣工人,何术之有。 虽然,有一焉。 臣为锯,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 器之所以凝神者,其是与。 "   又曰:祝宗人玄端以临牢筴,说曰:"汝奚恶死? 吾将三月牺。 汝十日戒,十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于绸俎之上。 "   《韩子》曰:燕王欲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猴。 成,功人曰:"君欲观之,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燕王固养之,不能观也。 《搜神记》曰:王业,和帝时为荆州刺史,每出行部,沐浴斋洁以祈于天地,当启佐愚心,无使有枉百姓。 在州七年,惠风大行,苛慝不作。 ○傩   《礼记·月令》季春日,命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风。 (《洪范传》曰:言之不从,则有大祸。 犬属金也,故磔之于九门,所以抑金扶木,毕成春功。 东方三门不磔,春位不杀,其盛德所在无所攘。 )   又《月令·仲秋》曰:天子乃傩,以达秋气。 (此傩之阳气,恐阳暑至此不衰,害亦将及,故傩以通秋气。 方欲助秋,故不磔犬。 )   又《月令·季冬》曰:命有司大傩,旁磔以送寒气。 (大傩为岁终逐阴除疫以送寒气,故周官命方相氏率百隶索室驱疫以逐之。 旁谓王城四旁十二门也。 磔谓磔犬于门也。 春磔九门,冬礼大,故遍磔于十二门,所以扶阳抑阴之义。 犬属金,冬尽春兴,春为木,故杀金以助木气。 )   又《郊特牲》曰:卿人裼,(裼,强鬼也。 谓时傩索室驱疫逐强鬼也。 裼或为献,或为傩。 )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 (神依人也。 )   《礼记外传》曰:方相氏之官,岁有三时,率领群隶,驱索疠疫之气于宫室之中,亦攘送之义也。 天以一气化万物,五帝各行其德,余气留滞则伤后时,谓之不和,而灾疫兴焉。 大傩者,贵贱至于邑里,皆得驱疫。 命国傩者,但于国城中行之耳。 (名之傩者,取群为傩傩之声。 )   《周礼·夏官》曰: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 (蒙,冒也。 冒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 时傩,四时作,方相氏以傩却区恶也。 《朎》:季冬命国傩。 索,搜也。 )   《续汉书》曰: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 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十二已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 方相氏服如周制。 及十二兽裳,衣毛角。 中黄门行人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 设桃梗、郁垒、苇茭毕,执事者皆罢苇戟桃枝,以赐公卿、将军、特进、诸侯。 《礼纬》曰: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 一居江水,是为虐鬼魅鬼;一居人宫室区隅,善惊人小儿。 于是常以正岁十二月,令礼官方相氏掌熊皮,黄金四目,玄衣纁裳,执戈扬盾,帅百隶及童子而时傩,以索室而驱疫鬼,以桃弧苇矢工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疫殃。 《后魏书》曰:高宗和平三年十二月,因岁除大傩之礼,遂耀兵武。 更为制令,步兵陈于南,骑士陈于北,各击锺鼓,以为节度。 其步兵所衣,青赤黄黑,别无部队楯槊矛戟,相次周回转易,以相赴就,有飞龙腾蛇之变。 为函箱鱼鳞四门之阵,凡十馀法,跽起前却,莫不应节。 阵毕,南北二军皆鸣鼓角,众尽大噪,各令骑将交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拒击。 南败北捷,以为盛观。 自后踵以为常。 《唐书》曰:旧驱傩侲子等,金吾将军并具栏笏,引入阁门。 谨按大傩者,所以驱除群厉,合资威武,盛其光仪。 栏笏之制,常参朝服。 旧制未称,今请各依锦绣,具帑袜带仪刀部引出入。 《建康实录》曰:孙兴公尝着戏为傩,至桓宣武家。 宣武觉其对不凡,推问之,乃兴公。 《宣城记》曰:吴时洪臣为庐陵太守,有清称。 征还,船轻,皆载土。 时岁暮除,逐人就乞,见土而去。 《庄子》曰:游岛问雄黄曰:"今逐疫出魅,击鼓呼噪,何也? "雄黄曰:"黔首多疫,黄帝氏立巫咸,使黔首沐浴斋戒,以通九窍;鸣鼓振铎,以动其心;劳形趋步,以发阴阳之气;饮酒茹葱,以通五藏。 夫击鼓呼噪,逐疫出魅鬼,黔首不知,以为魅祟也。 "   张衡《东京赋》曰:卒岁大傩,驱逐群厉;方相秉钺,巫觋操茢;侲子万童,丹首玄裳;桃弧棘矢,所发无臬;飞砾雨散,罡刂殚毕毙;惶火驰而星流,逐赤疫于四裔。 然后凌天地,绝飞梁,囚耕父于清泠,溺女魅于神潢。 廉品《大傩赋》曰:于吉日之上戊,将大蜡于腊烝。 先兹日之酉久,宿洁静以清澄。 乃班有司,聚众大傩。 天子坐华殿,临朱轩,凭玉几,席文旃,率百隶之侲子,群鼓噪于宫垣。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7 14:12:4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