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四十一 ◎礼仪部二十 内容: ○婚姻下   《论语》曰: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冶长,弟子,鲁人也。 南容,南宫縚也。 )   《尔雅》曰:女子子之夫为婿。 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国语》曰:董叔将娶於范氏。 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 "曰:"欲为系援焉。 "(系援,欲自结连於大援也。 )他日,董祈愬之於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之。 (纺犹悬也。 悬於庭之槐也。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 "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   《家语》曰: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娶於鲁施氏,生女九人,无男。 叔梁纥曰:"虽有九女,是无子也。 "乃求婚於颜氏。 颜氏有三女,小曰征在。 颜父问三女曰:"邹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先圣之裔也。 今其人身长九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 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 三子孰能为之妻? "二女莫对,征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 "父曰:"即尔能矣。 "遂以妻之。 又曰: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年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 群生闭藏乎阴而为化育之始。 圣人因时以合偶男女,穷天数也。 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 (季秋霜降,嫁娶者始於此。 )水泮而农桑起,婚礼杀於此焉。 《龙鱼图》曰:以卖马钱娶妇,令多恶病,夫妻离别。 《汉书》曰:陈平邑中有富人张负,有女孙五嫁,夫辄死,人莫敢娶。 平欲得之。 邑中有大丧,平家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 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 平亦以故后去。 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然门外多长者车辙。 张负欲以女孙与平,其子仲曰:"平贫,奈何与之女? "负曰:"固有美如陈平长贫贱者乎? "卒与女。 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与酒肉之资以内妇。 又曰:张耳,大梁人也。 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尝亡命游外黄。 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 客素知张耳,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 "女听为请,决嫁之。 女家厚奉给耳,耳以故致千里客及官魏外黄令。 陈馀亦大梁人,好儒术,游赵。 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 又曰:张放得幸成帝。 放取皇后弟平恩侯许嘉女,上为放供帐甲第,充以乘舆服余饰,时号为"天子娶妇,皇后嫁女"。 又曰:王闳妻父萧咸为中郎将,董贤父恭慕之,欲以贤为弟求婚。 咸恐,私谓闳曰:"董公为大司马,册文云:'允执其中。 '此尧禅舜之文,长老见者,莫不心惧。 此岂家子所能堪耶? "闳性有智略,闻咸言,心亦悟。 乃还报谦远之意。 恭不悦。 又曰:郑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 《后汉书》曰:袁术僣乱,曹操托杨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 孔融闻之,不及朝服,往见操曰:"杨公四代清德,海内所瞻。 《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 "操曰:"此国家之意。 "融曰:"假使成王杀召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 "操遂理出彪。 《魏志》曰:王褒与管彦男女各始生,许为婚。 彦为西夷校尉,褒女更许人。 彦弟馥问褒,褒曰:"贤兄葬父於洛阳,随母还临淄,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   《魏氏春秋》曰:司空东莱王基,当世大儒,岂不达礼,而纳司空王忱女,以姓同源异故也。 又曰:陈矫本刘氏子,出嗣舅氏,而婚於本族。 徐宣每非之,廷议其阙。 太祖以矫才量,欲全之,乃下令曰:"丧乱以来,风教凋薄。 谤议之言,难同褒贬。 自建安五年已前,一切勿论。 其以断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也。 "   《魏志》曰:桓楷字伯绪。 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 楷自陈已结婚他处,拒而不受也。 又曰:王粲父谦,名公之胄。 何进为长史,欲与为婚。 见二子,使择焉,谦不许。 《魏书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淳、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亲旧肺腑,贵重於时。 左右勋业,咸有劳效。 《吴书》曰:陶谦字恭祖,丹阳人。 县甘公出,遇之途,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之。 因许妻以女。 甘夫人闻之,怒曰:"妾闻陶家儿游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 "甘公曰:"彼有奇表,后必大成。 "遂妻之。 后为徐州牧。 《吴志》曰: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 少为县吏,有容观姿貌。 邑人刘氏家富女美,范求之。 母嫌,欲勿与。 刘氏曰:"观吕子衡宁为久贫者耶? "遂为婚。 王隐《晋书》曰:初,后父杨骏欲以女妻郑默子预,默忌其太盛,距而不婚。 《晋书》曰:王籍之为太子文学,居叔母之丧而婚。 丞相司直刘隗奏之。 帝下令云:"诗称杀礼多婚,以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正今日之谓也。 可一解禁止,自今后宜为其防。 "   又曰:阮修字宣子。 居贫,四十未有室。 王敦等敛钱为婚,皆名士也。 时慕之者,求入钱而不得。 《宋书》曰:江湛字微渊,济阳考城人也。 为义康司徒主簿。 司空檀道济为子求湛妹婚,不许。 义康有命,又不从。 时人重其立志义者也。 吴均《齐春秋》曰:桓闳字叔通。 太祖辅政,使褚渊致意,为子晃求女婚。 闳不敢闻命,曰:"辞霍不婚,常所嘉揖。 齐大非偶,所以不敢承殊眷。 "太祖虽嘉其退让,而心不能欢也。 萧子显《齐书》曰:王秀之字伯奋,临沂人也。 吏部尚书褚渊见秀之正洁,欲与结婚,秀之不肯。 以此频为府外兵参军。 《梁书》曰:江蒨方雅有风格。 仆射徐勉权重,惟蒨及王规与抗礼,不为之屈。 勉因蒨门客翟景为子繇求婚於蒨,蒨不答。 景再言之,乃杖景四十。 由此与勉忤。 《韩子》曰: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可则也,其言多不辩,何也? "田鸠对曰:"昔者秦伯嫁女於晋公子,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不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矣,未可谓善嫁女也。 "   又曰: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公问其故。 对曰:"臣有子五人,家贫无以妻之,使佣未及反。 "公归,以告管仲。 管仲曰:"蓄积有腐弃之财,而民饥饿;宫中有怨女,而民无妃。 "公曰:"善! "乃论宫中妇女而嫁之。 因下令曰:"丈夫三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 "   又曰: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 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 "其子因私积聚。 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其子所以返者,倍其所以嫁。 其父不自罪於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淮南子》曰:礼,三十而娶。 文王十五而生武王,非法也。 岁星十二岁而周天,天道一备,故国君十二岁而冠,冠而娶,十五而生子,重国嗣,不从古制也。 《白虎通》曰:婚姻者何? 谓昏时行礼,故曰婚。 妇人因去夫而成,故曰姻。 又曰:人道何以有嫁娶者? 何以为情性之大者,莫大於男女之交? 人伦之始,莫若夫妇。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何? 阳数奇,阴数偶。 男长女幼者何? 阳道舒,阴道促。 男三十筋骨以坚强,任为人父;女二十肌肤充盛,任为人母。 合为五十,应大衍之数,生万物也。 又曰:礼曰:女子十五许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为贽。 纳徵用玄纁,故不用雁也。 纳征玄纁,束帛离皮。 玄三法天,纁二法地也。 阳奇阴偶,明阳道之大也。 离皮者,两皮也,以为庭实。 庭实,偶也。 又曰:嫁娶以春何? 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 《诗》曰:"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夏小正》曰:"二月,冠子娶妇之时也。 "夫有恶行,妻不得去,地无去天之义。 夫虽有恶,犹不可去也。 故《郊特牲》记曰:壹与之醮,终身不改。 悖逆人伦,杀妻父母,废绝纲纪,乱之大者也。 义绝乃得去耳。 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 重国广继嗣也。 适九何? 地有九州,承天之施,无所不生,一娶九女,亦足承君施。 九而无子,百亦无益也。 又曰:男二十五系心,女十五许嫁,感阴阳也。 阳数八,阴数一。 男八岁毁齿,阳气数奇,三八二十四加一而系心。 阴数偶,故再成,十四加一为五,故十五许嫁。 各加一者,明专一系心。 所以系心者,防其淫佚也。 又曰:《婚经》曰:宾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降,出。 妇从房中,降自西阶。 婿御妇车授绥,遣女於祢庙,重先人之遗体,不敢自专,故告祢也。 父母亲戒女何? 亲亲之至。 父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 "母施矜结缡,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父诫於阼阶,母诫於西阶,庶女及门内施鞶,申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宗庙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鞶。 "去不辞,诫不诺,盖耻之,重去也。 《郑玄别传》曰:故尚书左丞同县张逸年十三,为县小吏。 君谓之曰:"尔有赞道之质。 玉虽美,须雕琢而成器。 能为书生以成尔志不? "对曰:"愿之。 "乃遂拔於其辈,妻以弟女。 《列女传》曰:邵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 既许嫁於农家,礼不备而欲迎之。 女与其人言:(其人,媒氏,往求命之者。 )"以为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 夫家轻我,违制,不可以行。 "夫家讼之。 女曰:"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持义,必死不往。 "   又曰:鲁师春姜者,鲁师氏之母也。 嫁其女,三往而三逐。 春姜问故,以轻其室人也。 春姜召其女而笞之曰:"夫妇人以顺从为务,贞悫为首,故妇事夫有五:平旦纚笄而朝,则有君臣之严;沷盥馈食,则有父子之敬;报反而行,则有兄弟之道;必期必诚,则有朋友之信;寝席之交,然后有夫妇之际。 "君子谓春姜曰知阴阳之顺逆也。 《楚国先贤传》曰:孙隽字文英。 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 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世说》曰:王戎俭吝。 其从子婚,与一单衣,裁后便责之。 戎女适裴氏,贷钱数万。 女归,戎色不悦。 女还钱,乃怿。 《世说》曰:温峤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惟有一女。 姑问峤,有求婚意。 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 "姑答云:"丧破之馀,乞得粗相存活,便足慰吾馀年,敢希汝比。 "却数日,峤报姑云:"已得婚处。 门地粗可,婿身不减峤。 "因下玉镜台一枚。 姑大喜。 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大笑曰:"固嫌是此老奴,果如所疑。 "玉镜台是峤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也。 又曰:王文度为桓公长史。 桓为儿求垣女,王许桓。 蓝田既还,因言桓求婚。 蓝田大怒。 文度还,云:"下官家中先得婚处。 "桓公曰:"吾知矣。 此尊府君不肯。 "   又曰: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吴人,请婚陆太尉。 太尉曰:"培塿无松柏,薰莸不同器。 抏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也。 "   又曰:诸葛恢大女适庾亮儿,次女适羊忱儿。 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霦。 恢儿娶邓攸女。 於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婿。 恢乃云:"羊、邓是平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褒儿婚也。 "   又曰:诸葛恢女既寡,誓不复再出。 其女性甚凶强,无有登车理。 恢既许江思玄婚,乃移家嫁之。 初,绐女云:"宜徙。 "於是家人一时去,独留女在后。 比其觉,已不复得出。 江郎暮来,女哭詈积日,渐久歇。 江霦暝入宿,但在对床上。 后观其意转帖,霦乃诈厌良久,声气转急。 女乃呼婢云:"唤江郎觉。 "江於是跃来就之,云:"自是天下男子,厌,何预卿事而见唤耶? 既尔相关,不得复不与人语。 "於是默然而惭,遂为夫妻。 《圣证论》云:嫁娶,古人皆以秋冬。 《毛诗》曰:"东门之杨,其叶牂牂。 "毛苌《传》曰:"男女失时,不逮秋冬也。 "   李固助展允婚,教曰:告文学师议曹史展允笃学贫苦,慈孝推让。 年将知命,妃匹未定。 闻之怆然,其闵哀之。 夫冠娶仕进,非所以已亲。 允兄弟无意,亦朋友不好事之罪也。 前遣师辅,为允娶云。 谭处士等,各欲佐助,迄今未定。 出钱千万,率先夫大天府内掾史守助佐幹及谭掾等,其欲议朋友,少征条名目。 允贫也,礼宜从约,二三万钱,足以成婚。 虞翻《与弟书》曰:长子容当为求妇。 其父如此,谁肯嫁之者? 造求小姓,足使生子。 天其福人,不在旧族。 扬雄之才,非出孔氏。 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家圣受禅,父嚚母顽。 虞家世法出痴子。 魏袁淮《正论》曰:或曰:同姓不相娶,何也? 曰:远别也。 曰:今之人,外内相婚,礼欤? 曰:中外之亲,近於同姓。 同姓且犹不可,而况中外之亲乎? 古人以为无疑,故不制也。 今以古之不言,固谓之可婚,不知礼者也。 或曰《国语》云:同德则同姓。 同姓虽远,男女不相及。 异德则异姓。 异姓虽近,男女相及也。 斯言何故也? 曰:司空季子有为而言也。 文公将求秦以反国,不敢逆秦故也。 梁简文帝资遣孔焘二女,教曰:夫思人至乡,事惟悼往。 表闾式墓,义匪字孤。 至如游殷之息见抚张既,桥玄之子受讬魏王,斯故美在令终,受兼身后。 故无锡令孔焘,经术弘长,志履贞概,游处积年,一朝长往,闻其在室二女,并未有行。 可广访姻家,务求偶对。 ○媒   《毛诗·七月》曰:伐柯如之何? 匪斧不克。 娶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 《毛诗·氓》曰:送子涉淇,至於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周礼·地官下》曰:媒氏掌万民之判。 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又《地官》曰: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阴讼,争中冓之事以触法者。 )   《家语》曰:孔子之郯,遇程子於途。 顾谓子路曰:"取束帛以赠先生。 "子路对曰:"由闻士不中间,不见;女无媒,君子不与交礼焉。 "   《白虎通》曰:男娶女嫁何? 阴卑不能自专,就阳而成之。 故《传》曰:阳唱阴和,男行女随。 男不专娶,女不专嫁,必由父母。 须媒妁何? 远耻防淫佚也。 《淮南子》曰: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 阚骃《十三州志》曰:乌孙国嫁娶责马娉,先令媒者与妇宿,徐乃婿近。 《桓玄传》曰:元显取妾,殆同六礼,以尚书仆射为媒人,长史为逆客。 屈原《离骚》曰: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蹇脩,伏羲氏之臣。 言我既见密妃,解佩带取玉纕言契,令蹇脩为媒以通辞理也。 )   《庄子》曰: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7 15:06:1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