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五十三 ◎礼仪部三十二 内容: ○葬送一   《易下·系》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衣之以薪而埋之於中野。 )不封不树,丧其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尚书》曰:周公在丰,(致政,老在丰也。 )将没,欲葬成周。 周公薨,成王葬于毕。 (成王不敢臣周公,故归于武王,葬毕也。 )   《礼记·曲礼上》曰:助葬必执绋。 (绋,引申索。 )   《礼记·檀弓上》曰:太公封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 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 礼,不忘其本。 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正丘首,正首丘也。 仁,恩也。 )   又曰: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 (古不合葬。 )   又曰: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 (北方北首,国北也。 )   又曰:子柳之母死,子硕请具。 (具,丧之器用也。 子柳,鲁叔仲皮之子,子硕兄。 )子柳曰:"何以哉? "(言无其财。 )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 "(粥谓嫁之也。 妾贱,取之曰买之也。 )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 不可。 "   又曰: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 (二子卫大夫也。 文子,献公之孙名拔也。 )文子曰:"乐哉,斯丘也。 死则我欲葬焉。 "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刺其欲害人良田。 瑗,伯玉名也。 )   又曰:成子高寝疾,(成子高,齐大夫。 国成伯,高父也。 )庆遗入请曰:"夫子病革矣。 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 "(观其意也。 革,急也。 庆遗,封之族。 )子高曰:"吾闻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哉?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不食谓不垦耕。 )   又曰:国子高曰:"葬也者,藏也。 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 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反壤树之哉! "   又曰: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 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 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见若防者矣,(防形旁杀平上而长。 )见若覆夏屋者矣,(覆谓茨瓦也。 夏屋,今之门庑也,其形傍广而卑。 )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 马鬛封之谓也。 "   《礼记·檀弓上》曰:季武子成寝。 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 许之。 入宫而不敢哭。 武子曰:"合葬,非古也。 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 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 "命之哭。 又曰:子游问具。 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曰:"有亡恶乎齐? "(恶乎齐,问丰省之比。 )夫子曰:"有无过礼。 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悬棺而封。 (不设碑繂,不备礼也。 )人岂有非之者哉? "   又曰: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 《礼记·檀弓下》曰: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 申祥以告,曰:"请庚之。 "(申祥,子张子。 庚,偿也。 )子皋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弃予,以吾为邑长于斯也。 买道而葬,后难继也。 "(恃宠虐民,非也。 )   又曰: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 (嬴博,齐地,泰山县是也。 )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 "往而观其葬焉。 其坎深不至于泉,(以生恕死。 )其敛以时服。 既葬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 (轮,从也。 隐,据也。 )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 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 "(还,回。 )而遂行。 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其合矣乎! "   又曰:子路曰:"伤哉贫也! 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 "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材,斯之谓礼。 "(还犹疾也。 )   《礼记·王制》曰: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尊者舒,卑者速。 《春秋传》曰:"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庶人。 县封葬不为雨止。 不封不树。 丧不贰事。 《礼记·曾子问》曰:"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 且不乎? "(堩,道也。 变谓异礼。 )孔子曰:"昔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 及堩,日有食之。 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 '既明,反而后行。 曰'礼也'。 (巷党,党名也。 )反葬,丘问之曰:'夫柩不可以反也。 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也,则岂如行哉? '(已,止也。 数读为速。 )老聃曰:'夫柩不早出,不墓宿。 (侵晨夜则近奸寇也。 )见星而行者,惟罪人与奔父母之丧者乎! 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见星也? (为无日而慝,祚豫止。 )且君子行礼,不以人之亲痁患。 '"(痁患,病也。 以人之父母行礼而恐,惧其有患害不为也。 )   《礼记·曾子问》曰:"并有丧,如之何? 何先何后? "(并谓父母。 若亲同者,同月死。 )孔子曰:"葬,先轻而后重;其奠也,先重而后轻,礼也。 自启及葬不奠。 (不奠,务于当葬者。 )行葬不哀次。 (不哀次,轻于在殡者。 )反葬,奠而后辞于殡,遂修葬事。 (殡当为宾,声之误也。 辞于宾谓告将葬启期也。 )其虞也,先重而后轻,礼也。 "   《礼记·丧大记》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輴,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国车,二綍,无碑,比出宫,御棺用功布。 (大夫废輴,此言輴,非也。 )   《礼记·中庸》曰: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 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左传·隐公》曰: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不从。 冬,臧僖伯卒。 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叔父有憾,观鱼不听也。 )寡人弗敢忘。 "葬之加一等。 又曰:元年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 公弗临,(贾逵曰:改葬,改备礼也。 葬嗣君之事,公不临,言无恩。 礼曰改葬细也。 )故不书。 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 是以改葬。 (言是以,明礼缺故也。 )   又曰: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左传·僖上》曰: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 (男而侯礼,加一等。 )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诸侯命有三等:公为上等,侯伯为中等,子男为下等。 )死王事,加二等。 于是有以衮敛。 (死王事谓朝天子,以命用师。 衮敛者,上公九命服衮也。 )   《左传·宣上》曰:葬敬羸,旱无麻,始用葛茀。 (记礼变之所由。 茀所以引柩,殡则有之以备火,葬则以下柩。 )雨,不克葬,礼也。 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 (怀,思也。 )   《左传·成上》曰:宋文公卒。 始厚葬,用蜃炭,益车马,始用殉,重器备。 椁有四阿,棺有翰桧。 君子谓华元、乐莒"于是乎不臣。 臣,治烦去惑者也。 今二子者,君生则纵其惑,死又益其侈,是弃君于恶,何臣之为? "   《左传·昭二》曰:叔孙卒,杜泄将以路葬,且尽卿礼。 (路,王所赐叔孙车。 )南遗谓季孙曰:"叔孙未乘路,葬焉用之? 且冢卿无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 "   《左传·昭十二》曰:郑简公卒,将为葬除。 (除葬道。 )及游氏之庙,(游氏,子太叔族。 )将毁焉。 子太叔使其除徒执用以立,而无庸毁。 (用毁庙具。 )曰:"子产过女,而问'何故不毁',乃曰'不忍庙也。 诺,将毁矣'"。 (教毁庙者之辞。 )既如是,子产乃使辟之。 毁之,则朝堋;弗毁,则日中而堋。 《春秋说题辞》曰:葬,尸下藏也。 人生于阴,含阳充;死入地,归所与也。 (宋均注:人生阴谓在胞胎中。 )   《论语·先进》曰: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 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言颜路在,听门人厚葬之。 )   《白虎通》曰:周公以王礼葬何? 以为周公践祚理政,与天同志。 原天之意,子爱周公,与文武不异。 故以王礼。 《尔雅》曰:葬,藏,谓之圹宅。 兆茔,域地也。 《说文》曰:窆,葬下棺也。 《史记》曰: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 为其守礼义,为王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 鲁父兄乃降。 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籍彭城。 《史记》曰:临江闵王荣,以孝景前四年为太子,四岁,废为临江王。 四年,坐侵庙壖为宫,上征荣诣中尉府。 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 燕数万衔土置冢上。 百姓怜之。 又曰:郭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强灌之。 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去亡。 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弃其尸于道,不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贼处。 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解曰:"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遂去其贼罪。 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 《战国策》曰:秦宣太后爱魏馀,病且死,令曰:"我死,必以魏子为殉。 "庸芮为之说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 "曰:"无知。 "芮曰:"何乃空以生之所爱,葬无知之死人哉? 若死者有知,先王之积怒久矣。 太后救过不暇,何得私魏子乎? "太后乃止。 《汉书》曰:韩信,淮阴人。 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 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旁可置万家者为冢。 又曰:张良始所见下邳圮上老父与书者,后十三岁,从高帝过济北,果得穀城山下黄石,取而宝祠之。 及良死,并葬黄石。 每上冢,伏臈祠黄石。 又曰:卫青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 长公主问列侯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 主叹曰:"此出吾家,常从我奈何? "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 "于是,主讽皇后,言之上,乃诏青尚平阳主,合葬起冢。 又曰:三长史害张汤,自杀,昆弟欲厚葬。 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何厚葬为? "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 上闻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迺尽诛三长史。 又曰:主父偃方贵幸时,客以千数。 及死,无一人视,独孔车收葬焉。 上闻之,以车为长者。 又曰:霍光薨,上及皇后太后亲临光丧。 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 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师古曰:《汉仪注》以玉为襦,如铠状,连缀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玉为札,长尺广二寸,半为甲。 下至足,亦缀以金缕也。 )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苏材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曰黄肠。 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如淳曰:便房,冢圹中室也。 《汉仪注》:天子陵中明中高丈二尺,周二丈,内梓宫,次楩椁、柏黄肠题凑也。 )东园温明,(服虔曰:东园处此器形如方漆桶开一面,漆画之,以镜置其中,以悬尸上,大敛并盖之矣。 )皆如乘舆制度。 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左纛,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 谥曰宣城侯。 发三河卒穿复土起冢,祠堂置园邑三百家。 又曰:金日殚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至茂陵,谥曰敬侯。 又曰: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 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 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至。 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倮葬,以反吾真。 必亡易吾意。 死则为囊盛尸,尸入地七尺。 即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 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不忍其亲,故为制礼。 今则越之。 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 吾闻之:神精者,天之有;形骸者,地之有。 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 鬼之为言归也。 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 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结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 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 "祁侯曰:"善。 "遂祼葬。 又曰:朱云年七十馀,终于家。 病不呼医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於身,土为椁,(韦昭曰:烧土为椁也。 )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又曰:韦玄成为相,病且死。 因使者自白曰:"不胜父子私,愿乞体骨,归葬父墓。 "上许焉。 又曰:朱邑病且死,嘱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桐乡。 后世子孙奉我,不如桐乡民。 "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祠祭,至今不绝。 又曰:孔光薨,王莽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博山侯印绶,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 少府供帐,公卿百官会吊。 送葬,载以乘舆及副各一乘,羽林孤儿、诸生合四百人挽送,车万馀两。 将作穿复土,河东卒五百人起坟,如大将军王凤制度。 又曰:董贤死,见废,裸诊其尸,因埋狱中。 贤所厚吏沛人朱诩自劾。 去大司马府,备棺衣,收贤尸葬之。 王莽闻之,大怒,以他罪系杀诩。 又曰:楚王戊女解忧妻乌孙。 公主上书言年老思乡,愿得归骸骨葬汉地。 天子悯而迎之。 公主与孙男女三人俱来。 后二岁卒,三孙因留守坟墓。 又曰:楼护字君卿,结交士大夫,无所不倾其。 交士长者,尤见亲敬。 母死,送葬者致车二三千两。 《后汉书》曰:永平十二年,诏曰:"昔曾闵奉亲,竭欢致养;仲尼葬子,有棺无椁。 丧贵致哀,礼存宁俭。 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而财力尽于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 靡破积代之业,以供朝夕之费,岂孝之意哉? 有司其申明科禁,宣下郡国。 "   范晔《后汉书》曰:孔僖拜临晋令,卒官,遗令即葬。 二子长彦并十馀岁,蒲坂令许君然劝令反鲁。 对曰:"今载柩而归,则违父令;舍墓而去,心所不忍。 "遂留华阴。 《续汉书》曰:张奂,光和四年卒,遗令曰:"吾前后仕进,十腰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 但地底冥冥,长无晓期,而复缠以纩绵,牢以钉密,为不喜耳。 今幸有前穿,朝陨夕下,措尸灵床,幅巾而已。 奢非桓文,俭非王孙,推情从意,庶免咎吝。 "诸子从之。 又曰:周畅字伯持,性仁慈,为河南尹。 永初二年夏,旱,久祷无应。 畅因收葬洛城旁客死骸骨凡万馀人,应时澍雨,岁乃丰稔。 位至光禄勋。 《东观汉记》曰:光武发蓟还,士众喜乐,鼓声歌咏,八荒震动。 过范阳,命诸将收葬吏士。 又东平王苍葬,章帝访,诏有司加赐銮路、乘马、龙旗、九旒、虎贲百人。 又曰:东海王强薨。 追念强雅性恭俭,不欲令厚葬以违其意,诏中常侍杜岑、东海相传曰:"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 敕官属遣送,务行约省。 茅车瓦器,以成王志。 "   又曰:王丹,闾里有丧忧,辄度其资用,教之俭约,因为其制日定葬。 其亲丧,不过留殡一月,其下以轻重为差。 又曰:梁鸿病因,与高伯通及会稽士大夫语曰:"昔延陵季子葬于嬴博之间,不归其乡,慎勿听妻子持尸柩去。 "终后,伯通等为求葬处。 有要离冢高燥,众人曰:"要离,古烈士。 今伯鸾亦清高,令相近。 "遂葬要离冢旁。 子孙归扶风。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7 16:06:3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