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五十四 ◎礼仪部三十三 内容: ○葬送二   《东观汉记》曰:邓弘薨,有司复请加谥曰昭成君。 发五校轻车骑士为陈,至葬所。 所施皆如霍光故事。 皇太后皆曰门生,挽送。 谢承《后汉书》曰:邓晨尚世祖姊新野公主。 主为王莽兵所害。 及薨,诏备主官属法驾,招迎主魂,与晨合葬於北邙。 谢承《后汉书》曰:马援卒,后有人上书谮之者。 援妻孥惶怖,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槀葬而已。 宾客故人莫敢吊会。 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 帝乃出讼书以示之,方知所坐。 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谢承《后汉书》曰:崔瑗为济北相。 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赃奏瑗,征诣廷尉。 瑗上书自讼,得理出。 会病卒。 临终,顾命子实曰:"人禀天地之气以生。 及其终也,归精於天,还骨於地。 何地不可藏形骸。 勿归乡里。 "实奉遗令,遂留葬洛阳。 初,崔实父卒,标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 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榷酤鬻为业。 时人多以此讥之。 实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馀。 谢承《后汉书》曰:陈宠为广汉太守。 先是,洛县城南,每阴雨,尝有哭声闻於府中,积数十年。 宠问而疑其故,使吏按行。 还言衰乱时,此下多死亡者,而骸骨不得葬,偿傥在。 於是宠怆然矜之,即敕县尽收敛葬之。 自是哭遂绝。 华峤《后汉书》曰:杨震为太尉,中常侍樊丰等骄恣,震常切谏,由是共构谮震。 策罢遣归本郡,遂仰鸠薨。 薨日,有大鸟来止树上,须臾下地,安行到柩前,正立低头,旁人共更抚抱,终不惊骇。 鸟苍色,颈去地五六尺,舒翅广一丈三尺,莫有能名者。 葬毕飞去。 范晔《后汉书》曰:范冉一名丹。 临命遗敕其子曰:"吾生於昏闇之世,值乎淫侈之俗。 生得在世济时,死则何忍自同於世? 气绝便敛,敛以时服。 衣足蔽形,棺足周身。 敛毕便穿,穿毕便埋。 其明堂之奠,盂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 坟封高下,令足自隐。 知我心者,李子坚、王子炳也,今皆不在。 制之在尔,勿令乡人宗亲有所加也。 "   范晔《后汉书》曰:赵咨以病自乞,征拜议郎,沉疾京师。 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敛素棺,藉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 "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 祗建譬以顾命,於是奉行。 世称明哲。 《后汉书》曰:董宣为洛阳令,卒於官。 诏遣使者临视,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有大麦数斛,弊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绶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后汉书》曰:樊宏卒,遗敕薄葬,一无所用。 以为棺椁一藏,不宜复见。 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 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具。 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   《后汉书》曰:袁安父没,母使安访求葬地。 道逢三书生,问安何之。 安为言其故。 生乃指一处云:"葬此地,当代为上公。 "须臾不见。 安异之,於是遂葬其所占之地。 故累代隆盛焉。 《后汉书》:桓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於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 帝亲幸其家问起居。 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於首山之阳。 《后汉书》曰:李傕重葬董卓於郿,并董氏所焚尸之灰,合敛一棺而葬之。 葬日,大风雨,霆震卓墓,水流入藏,漂其棺木。 《后汉书》曰:王忳字少林,(忳音纯。 )广汉新都人也。 忳尝诣京师,於空舍中,一书生疾困,愍而视之。 书生谓忳曰:"我当到洛而被病,命在须臾。 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 死后乞藏骸骨。 "未及问姓名而命绝。 忳即鬻金一斤,营殡葬,馀金悉置棺下,人无知者。 后归数年,县署忳大度亭。 长初到之日,有马驰入亭中而止。 其日大风,飘一绣被,复堕忳前。 即言之於县。 县以归忳。 忳后乘马到雒县,马遂奔走,牵忳入他舍。 主人见之,喜曰:"今禽盗矣。 "问忳所由得马,忳具说其状,并及绣被。 主人怅然良久,乃曰:"被随旋风,与马俱亡。 卿何阴德,而致此二物? "忳自念有葬书生事,因说之,并道书生形貌及埋金之处。 主人大惊,号曰:"是我子也。 姓金名彦,前往京师,不知所在。 何意卿乃葬之! 大恩矣,久不报,以彰卿德耳。 "忳悉以被、马还之。 彦父不取,又厚遗忳。 忳辞让而去。 《后汉书》曰:范式字巨卿! 与张元伯为友。 元伯穷,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微晨夜省疾视之。 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 "寻而卒。 式或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履屣而呼曰:"巨卿! 吾以其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式怳然觉寤,悲叹泣下。 具告太守,请往奔丧,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 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耶? "遂停柩。 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即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 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於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 《后汉书》曰:缪彤,汝南召陵人也。 太守陇西梁湛召为决曹吏。 安帝初,湛病,卒官。 彤送丧还陇西。 始葬,会西羌反叛,湛妻子悉避乱他郡,彤独留不去,为起坟冢。 乃潜穿井旁,以为窟室,昼则隐窜,夜则负土。 及贼平而坟已立。 其妻子意彤已死,还见大惊。 关西咸称传之,共给车马衣资,彤不受而归。 《后汉书》曰:张霸,蜀郡成都人也。 为会稽太守,后征,四迁为侍中。 卒年七十,遗诏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嬴博,因坎路则,遂以葬焉。 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 人生一代,但当畏敬於人。 若不善加已,直为受之。 "诸子承命,葬於河南梁县,因遂家焉。 《后汉书》曰:士孙瑞理王允等事曰:兴平二年秋,朝廷以九月九日引见公卿近臣饮宴,离席前,说故司徒王允、故司隶黄琬并有功於国,可听允恭等葬。 《魏略》曰:田豫病亡,戒其妻子曰:"葬我必西门豹边。 "妻子难之,曰:"西门豹,古之神人。 那可葬其所? "豫曰:"豹所履行,正与我等耳。 使死而有灵,必与我善。 "妻子从之。 《魏略》曰:郝昭字伯通。 病亡,遗令戒其子凯曰:"吾为将,知将不可为也。 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 又知厚葬无益於死者也。 没,必敛以时服,死复何在耶? 今去本墓远,东西南北,在汝而已矣。 "   《魏略》曰:沐德信年六十馀,自虑无常,豫作终制,诫其子以俭葬。 至嘉平中,病甚,临困,又敕豫掘塪,诫气绝,令二人举尸即塪,绝哭泣之声,止妇送。 又诫后亡者不得入藏,不得封树。 妻子皆遵之。 《魏志》曰:征东将军王基母卒,诏秘凶问,迎其父豹丧,合葬洛阳,追赐豹北海太守。 《魏志》曰:邴原字根矩,北海人。 太祖辟司空掾。 原女早亡,时太祖爱子仓舒亦没,太祖欲令合葬。 原辞曰:"合葬,非礼也。 原之所以自容明公,公之所以待原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 若听明公之命,则是凡庸也。 明公焉以为哉? "太祖乃止。 《魏志》曰:任城王章葬,赐鸾路、龙旗、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 《魏志》曰:徐邈为光禄女太夫,数岁,即拜司空。 固辞不受,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魏志》:裴潜薨,赠太常。 子秀翩。 遗令葬中惟置一坐,瓦器数枝,其馀一无所设也。 王隐《晋书》曰:魏舒字阳元,为冀州刺史。 入代山涛为侍中。 舒三取妻,皆先亡。 是岁,自表乞假还本郡葬妻。 上曰:"舒当左右朝政,不宜远还乡里。 舒素清贫,不营财产,顿举众丧,必无以自供。 其赐葬地一顷,钱伍拾万。 "   王隐《晋书》曰:皇甫谧《笃终论》曰:"气绝之后,便时服、幅巾,以蘧蒢裹尸,覆卷三重,麻绳约二头,置尸灵床上。 择不毛之地,穿坑十尺,长一丈二尺,广六尺。 坑讫,去床,下尸。 平生之物,皆无自随,惟赍《孝经》一卷,示不忘孝道。 "   王隐《晋书》曰:杜预薨,遗令曰:"吾往为公使过密县,邢山之上有冢。 问耕者,云是郑大夫祭仲或子产之冢也,遂帅从者登而观焉。 其造冢居山之顶,四望周达,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也。 藏无珍宝,不取於重深。 君子尚其有情,小人无利可动,历千载无毁,俭之致也。 吾去春入朝,因自表营洛阳城东首阳之南为将来兆域。 而所得地中有小山,上无旧冢,其高显虽未足比邢山,然东奉二陵,西瞻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夷叔,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 故遂表树开道,为一定之制,取法郑大夫,欲以俭自完耳。 棺器小敛之事,皆当称此。 "   王隐《晋书》曰:马隆字孝兴,东平人也。 少有智勇,门寒,无仕路。 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死,举州无敢送丧者。 惟隆以武吏托称家客,殡送丧葬,种柏,三年礼毕,乃还。 举州皆惭。 王隐《晋书》曰:徐苗以永宁三年春亡,遗令濯巾浣衣,榆棺杂砖,露车载柩,苇席瓦器而葬矣。 《晋阳秋》曰:荀粲亡时年二十九。 性简实,不能与常人交接。 所交者一时俊杰。 至葬夕,赴者裁十馀人,皆同时知名士也,哭之感动路人。 《汉晋阳秋》曰:司马师葬曹髦於洛阳西北三十里屈涧之滨,下车数乘,不设旒旐。 百姓相聚而观之曰:"前所杀天子也。 "或掩面而泣。 《晋诸公赞》:贾后女宣华公主葬,用羽葆、鼓吹、熊渠、佽飞为卤薄。 《晋书》曰:石苞以泰始八年薨。 预为终制曰:"延陵薄葬,孔子以为达礼;华元厚葬,《春秋》以为不臣,古之明义也。 自今死亡者,皆敛以时服,不得兼重。 又不设床帐、明器。 窆后复土满坎,不得起坟、种树。 "   王隐《晋书》曰:庾峻遗敕子珉曰:"朝卒暮殡,幅巾布衣,葬不择日。 "珉奉遗命,殓以时服。 《晋中兴书》曰:刘驎之少有信义。 去家百馀里,有一独妪,病将死,叹息谓人曰:"谁当埋我? 惟有刘长史耳。 何由令知? "驎之先闻有病,故往候之。 值其命终,乃身为治棺殡送。 其仁爱恻隐若此也。 王隐《晋书》曰:苏韶,安平人也。 为中牟令。 第九子名节,昼日见韶入,乘马,介黄练衣,曰:"吾欲改葬。 "乃授节为书曰:"吾性好爱京洛,每往来瞻睹芒山上,乐哉乎! 此万代之基也。 背孟津洋洋之河,南望天邑济济之盛。 此志虽未言,铭之於心。 不图奄忽,所怀未果。 前至十月,可速改葬。 买数亩地,便自足矣。 "   《晋书》曰:成都王颖死,其后汲桑害东羸公腾,称为颖报仇。 遂出颖棺,载之於军中。 每事启灵,以行军令。 桑败,弃棺於故井中,颖故臣收之,改葬於洛阳。 《晋中兴书》曰:王导薨。 诏给九旒、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挽歌两部,虎贲、班剑百人。 中兴名臣,莫与为比也。 《晋中兴书》曰:初,温峤葬豫章。 朝议以峤首受顾命,功济社稷,宜还陪陵,官为起冢。 太尉侃上疏停其移葬。 诏从之。 至峤后妻何氏卒,便载峤丧还都。 诏令葬建平陵北,并赠峤二妻王氏、何氏始安夫人印绶云。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7 16:10:3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