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五十六 ◎礼仪部三十五 内容: ○葬送四   《吴越春秋》曰:早平门外麋湖西城者,麋王城也。 与越王遥战,越王杀麋王,麋王无头,骑马还武里,乃死,因留葬武里城中。 以午日死,至今武里午日不举火。 又曰:吴王阖闾有子女怨王,乃自杀。 阖闾痛之甚,葬于昌门外。 凿地为池,积土为山,文石为椁。 金鼎银鐏,珠玉之宝,皆以送女。 乃舞白鹄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观。 还使男女与鹄俱入门,因塞之。 又曰:吴谋伐齐。 齐景公使女子为质于吴,吴王因为太子聘齐女。 齐女少,思齐,日夜哭泣,发病。 阖闾乃起北门,名曰齐门,令女往游其上。 女思不止,病日益甚,至且死,女曰:"令死有知,必葬海虞山之巅,以望齐国。 "阖闾伤之甚,用其言葬于虞山之岭,以瞻望齐国。 是时太子亦病而死。 《说苑》曰:盖闻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 管仲迎而问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 "曰:"门下使者三千馀人。 "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 "曰:"臣与三人俱。 "曰:"是何? "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酗裥狱,我为出之。 是以得三人来。 "   桓子《新论》曰:扬子云为郎,居长安,素贫。 比岁亡其两男,哀痛之,皆持归,葬于蜀。 以此困乏。 子云达圣道,明于死生,不下季札。 然而慕恋死子,不能以义割恩,自令多费,而致困贫。 《论衡》曰:儒书言孔子当泗水而葬,为之却流。 此言孔子德使水却,不湍其墓。 是故儒者讲论,皆言孔子之后,当封泗水,以却流为证,殆虚言也。 王符《潜夫论》曰:文帝葬于芷阳,明帝葬于洛南,皆不藏珠宝,不起山陵。 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造起大冢,广树松柏,庐舍祠堂,务崇侈僣。 此无益于终,无益于孝,徒作烦扰,伤害吏民。 今案:毕镐之郊,无文武之陵;南城之东,无曾晳之冢,周公非不忠,曾子非不孝也。 崔寔《政论》曰:送终之家,亦大无度。 至念亲将终,无以奉遣,乃约其供养衣服,豫修已没之制,竭家尽业,甘之不恨。 穷厄既迫,起为盗贼。 拘执陷罪,为世大戮。 痛乎,此俗之愚民也。 《录异传》曰:袁安葬其母,逢三书生,语其葬处,遂至四世五公。 其后公路年十八,骄豪,故常食密饭,诸女以绛为地道,游行其上,此葬地所致也。 谢绰《宋拾遗》曰:桓温葬姑熟之青山,平坟,不为封域。 于墓旁开〈土遂〉立碑,故谬其处,令后代不知所在。 《襄阳耆旧传》曰:岘山南有习家鱼池者,习郁之所作也。 郁将亡,敕其儿焕曰:"我葬必近鱼池。 "焕为起冢于池之北,去池四十步。 山谦之《丹阳记》曰:晋车骑将军王舒令其子曰:"甚爱漂阳县,死则我欲葬焉。 "故王死之后,徙县治今处,而以昔解为墓。 《续搜神记》曰:干宝字令升,新蔡人。 其父有嬖妾,母至妒。 宝父葬时,因推着藏中。 经十年而母丧,开墓见棺,妾伏棺上,衣服如生。 就视犹暖,渐渐有气息。 与归,经日乃苏。 云父常与之寝接,恩情如生在家中。 范晏《阴德传》曰:陈翼字春卿,庐江舒人也。 行到县郭,见道上马旁有卧疾人。 呼翼与语曰:"吾是长安魏公卿,闻庐江乐土,来下。 道病困,不能复前。 傥可相救? "翼答云:"家有弊庐,可俱归乎? "公卿曰:"幸甚! "即扶与俱到家,养视积日。 既困,公卿谓翼曰:"马上有金千馀饼,素二十匹,可卖殓,馀以相谢。 "言绝而亡。 翼卖素买衣衾殡殓之,葬埋高敞之地,以金置棺下,不使人知,乘马去。 公卿兄长公见翼乘马,谓必杀公卿,阴告官收翼,具以状对。 长公迎丧发棺,下得金如数,叩头谢。 以金投其门中,翼送长安还之。 《汝南先贤传》曰:袁闳字夏甫。 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乃筑土室,四周於庭,潜身十八年,终于土室之中。 临卒,敕其子曰:"勿设殡棺衣衾之备也。 但着裈衫疏布,单衣幅巾,衬尸於板床之上,五百击为藏。 "   《会稽典录》曰:赵晔字长君,山阴人也。 少为县吏,奉檄迎督邮。 晔甚耻之。 由是委吏到犍为,诣博士杜抚,受《韩诗》。 抚嘉其精力,尽以其道授之。 积二十年不还,家人为之发丧制服。 至抚卒,晔经营葬之,然后归家。 又曰:张谀字彦承,上虞人也。 与同乡丁孝正相亲,葬送过制。 谀书难之曰:"吾闻班固善阳孙之省葬,恶始皇之饬终。 夫裸以矫世,君子弗为。 若乃据周公之定品,依延州而成事,取中庸以建基,获美称於当世,不亦优哉。 "   又曰:谢夷吾转下邳令,预自克死日。 如期果卒。 敕其子曰:"汉末尝乱,有发掘露骸之祸。 使县棺下葬,墓不起坟。 "   《楚国先贤传》曰:韩塈将终,遗言曰:"夫俗奢,示之以俭。 俭则节之以礼。 历见前世,送终过制,失之甚也。 若曹敬听吾言,敛以时服,葬以土藏,穿毕便葬。 送之以瓦器,慎勿有增益。 "   《襄阳耆旧记》曰:襄阳城南边大道有诸葛女郎墓者,是诸葛仲茂女冢也。 年十三四亡,茂妇怜之,不能自远,故近臣葬之,日日往哭。 又曰:秦颉者,字初起。 颉之南阳,过宜城中。 一家东向大道,住车视之,曰:"此居处可作冢。 "后丧,还至此住处,车不肯前,故吏为市此宅葬之。 今宜城城中大冢,前有二碑是也。 又曰:有俍子者,家赀万金,而自少小不从父语。 父临亡,意欲葬山上,恐儿不从,到言"葬我着氵诸下、石碛上。 "俍子曰:"我由来不奉教从,今当从此一语。 "遂尽散家财作冢,积土绕之,成一洲,长数百步。 元康中,始为水所坏。 佷子,前汉人也。 谯周《三巴记》曰:巴国有乱,巴国将毕曼子请师於楚。 楚人与师。 曼子已平巴国,既而楚遣使请城。 曼子曰:"吾诚许子之君矣。 持头往谢楚王,城不可得。 "乃自刎,以头与楚子。 楚子叹曰:"吾得臣若巴曼子,何以城为? "乃以上卿礼葬曼子头。 巴国葬其身亦然。 《华阳国志》曰:德阳县有青石祠,山源沃美,有泽原之利。 士女多贞孝。 车骑将军邓芝方之邓林,有终焉之志。 没,遂葬其山。 《博物志》曰:澹台子羽渡水而子溺死,人将葬之。 灭明曰:"此命也。 吾岂与蝼蚁为亲、鱼鳖为仇? "於是,遂以水葬之。 又曰:汉滕公夏侯婴死,公卿送葬。 至东郭门外,四马不行,掊地悲鸣。 即掘马蹄下,得石椁。 其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 于嗟滕公居此室。 "乃葬所地,故谓之马冢焉。 又曰:河内淇园张公,老而无子,赀财累亿,求没入官。 死葬园中,于今供祀牺牲。 《永昌郡传》曰:建宁郡葬夷,置之积薪之上,以火燔之,烟气正上,则大杀牛羊,共相劳贺作乐。 若遇风烟,气旁邪尔,乃悲哭也。 《豫章记》曰:许子将墓在郡南四里。 昔子将以中国大乱,远来渡江,随刘繇而卒,藏于昌门里。 于时汉兴平二年也。 吴天纪中,太守吴兴沈季白日于厅事上坐,忽然如梦,见一人,着黄单衣、黄巾,称"汝南羊与许子将求改葬",因忽不见。 即求其丧,不知处所。 遂招魂葬之,命文学施遐为招魂文。 《越地传》曰:禹井,井者法也。 以为禹葬以度,不烦人众。 乐资《九州志》曰:渡之盐官有奉禅山,者始皇过此而美之,死因葬焉。 有庙在平地,于今民祠之。 《述征记》曰:荀氏葬在彭城东岸。 东岸有一丘,民俗谓之荀氏葬。 或云斯则徐偃王葬后仓者也。 古徐国宫人娠而生卵,弃之水滨。 有犬名后仓,衔而归,伏而成人,遂为徐之嗣君。 纯筋无骨,号曰偃王。 偃王躬行仁义,众国附之,得朱弓之瑞。 周穆王命楚灭之。 后仓将死,生角,九尾,实黄龙也。 又曰:鱼山临清河,旧属东阿。 东阿王曹植每升此山,有终焉之志。 植之所游池沼沟渠悉存,既葬于山西,有二石柱犹存也。 地今割并穀城。 邓德明《南康记》曰:阳道士葬岩石室。 元嘉中,道士过世,临终语弟子等:"可送吾置彼石室,巾褐香炉,此外无所须也。 "及其亡日,谨奉遗命。 葬经数年,尸犹俨然。 葛巾覆之如初,弗朽。 后忽不复见。 今舟行者过其山渚,尚闻香气,咸异焉。 解道处《齐记》曰:魏黄初三年,文帝弟燮封濮阳王。 临终顾命"葬近蘧瑗之墓。 吾常想其为人,愿托贤哲之灵。 "   《扶南传》曰:顿愻国人死,或鸟葬,或火葬。 鸟葬者,病困便歌舞,送郭外。 有乌如鹅,绿色,飞来万计,啄食都尽,敛骨焚之,沉之於海。 此上行,必生。 天鸟若不食,自悲伤,乃就火葬,取骨埋之。 是次行也。 《邺中记》曰:石勒陵在襄国城西南三十里,名高陵。 不筑墙,不种树,立堂皇五间,安欑图勒大臣像。 又於堂皇东立重楼,虎陵在邺西北角。 既葬,邺中便乱。 其封域,故未有名域云。 寻被掘,凡此二陵皆伪葬。 石勒、虎自别於深山。 《风俗通》曰:王乔为叶令,天下一玉棺于厅事前。 令臣吏试入,不动摇。 乔曰:"天帝独欲召我。 "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之。 宿昔葬於城东,土自成坟。 其夕,县中牛皆流汗吐舌,人无知之者。 《皇览》曰:旧汉家之葬:方中百步,穿筑为方域,其中开道,足施六马,发三河、三辅近郡卒徒十万数复土。 姚信《士纬》曰:盖葬於宽平,则恐后世都邑居之;葬於陵野,则恐民人耕稼及之。 厚椁大棺,人所为用下。 一寡材木,民人率多发掘以缮其居。 千坟万圹,无不毁者。 其惟瓦棺薄葬,敛以时服,依于高丘,彻于深阱,庶乎不辱耳。 《语林》曰:王太保有二儿。 丧,一儿欲还旧茔,一儿欲留葬。 太保乃垂涕曰:"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 惟仁与达,吾二子有焉。 "   又曰:王武子葬夕,孙子荆哭之甚悲,宾客莫不为垂涕。 哭毕,向灵曰:"卿常好驴鸣,今为卿作驴鸣。 "既作,体似真声。 宾客莫不大笑。 孙闻笑,顾谓曰:"诸君不死,令王武子死。 "宾客莫不皆怒。 须臾之间,或悲,或笑,或怒。 《世说》曰:阮籍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 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良久。 又,邓粲《晋记》曰:籍母将死,与人围棋如故。 局者求止,籍不肯,留与决。 既而饮酒一二升,举声一号,吐血数升也。 又曰: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文康,庾亮谥也。 何扬州者,何充也。 )   又曰:晋明帝亦解冢宅,闻郭璞为人葬,后微服往看,因问:"君何以葬龙角? 此法当灭族。 "主人答云:"郭景纯云:'此是葬龙耳。 不出三年,当致天子'。 "明帝复问云:"为是出天子耶? "答:"非能出,招致天子耳。 《相冢书》曰:'凡葬龙耳,富贵出五侯。 葬龙头,暴得富贵,人不能见。 葬龙口,贼子孙。 葬龙齿,三年暴死。 葬龙咽,死灭门。 葬龙腮,必卒死。 天子葬高山,诸侯葬连岗,庶人葬平地。 '"   应璩《新诗》曰:野田何纷纷,城郭何落落。 埋葬嫁娶家,皆是商旅客。 丧侧食不饱,酒肉纷狼籍。 晋武帝《赐刘廙葬钱诏》曰:故侍中刘廙,以清识明鉴,有声前代,昔宣皇帝接以师友之恩。 廙墓为盗贼所发,甚用恻然。 其子阜素甚清贫,今当殡葬,其给轜车铭旌,赐钱给作藏人功。 至时,遣使者祭之。 晋《赐王沉葬钱并地诏》曰:故骠骑将军王沉,忠允笃诚,执德弘毅。 外清方夏,内熙衮职。 历位着称,厥功茂焉。 不幸薨殒,志业未究。 今当葬,其赐钱三十万,葬田一顷。 晋《赐傅嘏夫人鲍葬钱诏》曰:故太常傅嘏,昔以令德贤才,为先帝所接。 登龙之际,有翼赞尽忠之勋。 早代殡没,不终功业。 每念其遗绩,常存於心。 今嘏夫人鲍当葬,赐钱十万,给作藏人功。 嘏墓开,祭以少牢。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7 16:22:4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