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七十四 ◎乐部十二 内容: ○舞   《毛诗·甫田·宾之初筵》曰: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侧弁之俄,屡舞傞傞。 又《宛丘·东门之枌》:刺幽公也。 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歌舞於市井尔。 《尚书》曰: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 干,楯;羽翳也。 皆舞者之所执也。 又《顾命》曰:胤之舞衣在西房。 (孔安国曰:胤国所为,舞者衣中法制。 )   《尚书大传》曰:惟丙午,王建师,及鼓噪,前歌后舞。 《礼记》曰: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 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 故观其舞,知其德。 (民劳则德薄,酂相去远,舞人少也。 民逸则德盛,酂相去近,舞人多也。 )   又曰:天子宫悬四面,舞行八佾。 诸侯轩悬三面,舞行六佾。 大夫判悬二面,舞行四佾。 士特悬一面,舞行二佾。 又曰: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於太庙,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衤昜而舞大夏。 又曰:夫乐者,象成者也。 (象成功而为乐者也。 )总干而山立,(总持干楯,山立不动也。 )武王之事也。 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志在鹰扬。 )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 (武乱,武之理也。 皆坐,以象其人舞事。 )且夫武始而北出,(象观兵盟津时也。 )再成而灭商,(成犹奏也。 再奏象克殷时。 )三成而南,(诛纣已而南也。 )四成而南国是疆,(有南国疆界也。 )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分陕东西而理。 )六成而复缀以崇。 (六奏象兵还振旅也。 复缀,反位止也。 崇,充也。 凡六奏以充武乐。 )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国也。 (夹振之者,王将夹舞者,振木铎以为节也。 武舞,战也。 象四伐者,伐四方也。 每奏四伐,一击一刺为一伐。 )   《周礼地官》曰: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 教忮舞,(忮者拂。 )帅而舞社稷之祭祀。 教皇舞,帅而舞旱之事。 (四方祭祀谓四望也。 旱之事谓雩也。 ,炎热气也。 )   《春官》:乐师,掌教国子小舞。 (谓以幼少时教之舞。 《内则》曰:"十三舞籥,成童舞象大夏也。 ")凡舞,有帗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幹舞,有人舞。 (郑众云:帗舞者,金羽,舞者折羽也。 皇舞者,以羽忄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 旄舞者,旄牛之尾。 干舞者,兵舞也。 人舞也。 社稷以帗,宗庙以羽,四方以皇,辟雍以旄,兵事以干,星辰以人舞,子持之是也。 皇杂五彩杂羽,如凤皇色,持以舞也。 人舞所执,以手袖为威仪也。 )凡四方之舞,仕者属焉。 凡祭祀,宾客舞其燕乐。 龠师,掌教国子舞羽吹龠,(文舞有筹耩吹龠舞者,所谓籥舞。 《文王世子》曰:冬学羽籥。 《诗》曰:左手执籥,右手秉翟也。 )祭祀则鼓羽籥之舞,(鼓之者,拍拍为之节。 )宾飨则亦如之。 又《地官》曰: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 (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也。 夷乐,四夷之乐也。 )   《左传·隐公》曰: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 又《庄公》曰:王子颓乐及遍舞。 又《襄十六》曰:晋侯与诸侯宴於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 "齐高厚之诗不类。 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 又《隐公》曰: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舞数於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故自八已下。 "公从之。 又《庄公》曰: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宫侧,而振万焉。 夫人闻,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 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於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 "   《论语·八佾》曰: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家语》曰:子路戎服见孔子,拔剑而舞,曰:"古之君子固以剑自卫乎? "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 "   《史记》曰:沛公见羽鸿门。 项庄入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拔剑起舞,项伯亦起舞,以身翼蔽沛公。 又曰:长沙定王发,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景帝后三年,诸王来日,有诏更前称寿歌舞。 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 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 "帝以武陵、桂阳属焉。 又曰:师经抚琴,魏文侯耽之,起舞。 经怒,以琴撞文侯。 文侯大怒,经曰:"臣撞桀纣之主,不撞尧舜之君。 "文侯悦,挂琴於室为戒。 又曰:孝景皇帝元年,制诏御史:盖闻歌者所以发德,舞者所以明德。 高庙始奏文始、五行之舞。 《汉书》曰:李陵在匈奴,置酒与苏武别,曰:"异域之人,一别长绝。 "陵起舞属之。 又曰: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武德》、《舞》者,象天下乐已行武以除乱也。 《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高祖更名曰《文始》,示不相袭也。 又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兄延年知音,善歌舞。 延年侍上,起舞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上叹息曰:"世岂有此人乎? "平阳公主因言延年女弟。 上召见,实妙丽善舞。 由是幸,生昌邑哀王。 又曰:赵飞燕体轻,能掌上舞。 又曰: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已下皆贺。 酒酣乐作,少府檀长卿起舞,为沐猴与狗斗,一坐皆笑。 盖宽饶劾之:"长卿为列卿而为沐猴舞,失礼。 "许伯为谢,乃解。 《后汉书》曰:光武平陇蜀,增广郊祀,高皇帝配食,乐奏《清阳》、《朱明》、《西皓》、《玄冥》及《云翘》、《育命》舞。 北郊及祀明堂并奏乐,如南郊,迎时气。 五郊,春歌《青阳》,夏歌《朱明》,并舞《云翘》之舞;秋歌《西皓》,冬歌《玄冥》,并舞《育命》之舞;季夏歌《朱明》,兼舞二舞。 又曰:蔡邕坐上章事徙,及归,将就还路,五原太守智饯之。 酒酣,智起舞属邕,邕不为报。 智者,中常侍王甫之弟。 智衔之,密告邕怨於囚放,谤讪朝廷。 邕虑卒不免祸,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 《魏志》曰: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舞名。 《吴书》曰:凌统怨甘宁杀其父操。 宁常避统,不与相见。 权亦命统不得仇之。 尝於吕蒙舍会,酒酣,乃以刃舞。 宁起曰:"宁能双戟舞。 "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上之也。 "因操刃持盾,以身蔽之。 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徙屯中洲。 又曰:陆逊破曹休。 上与群僚大会,酒酣,命逊舞,解所著白鼯子裘赐之。 又曰:陶谦为舒令,郡守张磐谦耻为之屈,磐舞属谦,谦不为起;强之,乃舞,舞不转。 磐曰:"不当转耶? "曰:"转则胜人。 "   《宋书·乐志》曰:鞞舞,未详所起,然汉代已於燕享用之矣。 故曹植有鞞舞歌。 汉灵帝时,有李坚者,善鞞舞,遭乱播迁。 帝闻其旧伎,召之。 坚既中废,兼古曲多谬,故知异代之文未必相袭也。 《后魏书》曰:奚康生性气粗武,元叉惮之。 康生知之,亦惧不安。 肃宗朝灵太后於西林园,文武坐,酒酣,迭舞。 次至康生,乃为力士舞。 及於折旋,每顾视太后,举手踏足,瞋目颔首,为杀缚之势。 太后解其意而不敢言。 《唐书》:冯定为太常少卿。 文宗每听乐,鄙郑、卫声。 诏奉常习开元中《霓裳羽衣舞》,以《云韶乐》和之。 舞曲成,定总乐工阅於庭。 定立於其间,文宗以端凝若植,问其姓氏。 翰林学士李珏对曰:"此冯定也。 "太宗喜问曰:"岂非能为古章句者耶? "乃召升阶,文宗自吟定《送客西江诗》,吟罢益喜,因赐禁中瑞锦,仍令大录所著古体诗以献。 《晋中兴书》曰:殷融弘远为司徒左西属,饮酒喜舞,终日啸咏,未尝以事务为怀。 《齐书》永明中,舞人冠帻并簪笔。 武帝曰:"笔笏盖以记事受言,舞不受言,何事簪笔? 岂有服朝衣而足綦燕履? "於是去笔。 《江表传》曰:孙权请顾雍父子及孙谭,时为选曹尚书,见任贵重。 是日,孙权极忻,谭醉酒三起舞,舞又不知止,雍内怒之。 明日,召谭诃责之:"君王以含垢为德,臣下以恭谨为节,何有舞不复知止? 虽为酒后,亦为恃恩。 谦虚不足,损吾家者必汝也。 "   何承天《三代乐序》云:正德大悦舞,盖出於三容乐,然则其声节,有古之遗音也。 《魏名臣奏·王朗表》曰:凡音乐以舞为主。 自黄帝《云门》至周《大武》,皆太庙舞。 乐,所以乐君臣之德;舞,所以象君之功。 《淮南子》曰:令鼓舞者,绕身若环,曾绕摩以宣地,扶于阿那,动容转面,(转,更也。 回竟更为也。 )便娟拟神,若秋药被风,(药,白芷,香草也。 被风言其弱。 )发若结旌,(卷而复舒。 )骋驰若惊。 《周穆王传》曰:有偃师者,缚草作人,以五采衣之使舞。 王与美人观之,草人以手招美人,王怒。 《国史补》曰:于司空因韦太尉奉圣乐,亦撰顺圣乐以进。 每宴必使奏之。 其曲将半,行缀皆伏,而一人舞於中央幕中。 韦绶笑曰:"何用穷兵独舞。 "虽诙谐必有为也。 《山海经》曰: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齐为口,操干戚以舞。 又曰:帝俊八子始为舞。 《五经通义》曰:王者之乐,有先后者,各尚其德也。 以文得之,先文乐,筹耩毛而舞。 以武得之,先武乐,持朱干玉戚,所以增威武也。 戚,斧;干,楯也;玉取其仁明当尚德行仁以断斩也。 又曰:东夷之乐持矛舞,助时生也。 南夷之乐筹耩舞,助时养也。 西夷之乐持钺舞,助时杀也。 北夷之乐持干舞,助时藏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天子省风以作乐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佾,列也。 每佾八人,每服冕而执戚,有俯仰张翕之容,行缀长短。 佾八人之制,所以受命而歌王者之功也。 人之动而有节者,莫若舞肆,所以因阳气而达物也。 《续搜神记》曰:荥阳人姓何,忘其名,有名闻士也。 荆州辟为别驾,不就,隐遁养志。 尝至田舍收获在场上,忽有一人长一丈,黄疏单衣角巾来诣之。 翩翻举其两手并舞而来,语何云:"君尝见韶舞不? 此是韶舞。 "且舞且去,寻逐径向山。 山有穴裁容人,即入穴,何亦随之。 见有良田数十顷,何遂垦作以为世业,子孙于今赖之。 《搜神记》曰:太康中,天下为"晋世宁"之舞。 其舞抑手以执杯盘而反覆之。 反覆,至危也。 杯盘,酒食器也。 而名"晋世宁"者,言时人苟且酒食之间,而其智不及远,如器在手也。 《英雄记》曰:建安中,曹操於南皮攻袁谭,斩之。 操作鼓吹,自称万岁,於马上舞。 十二年,攻乌桓蹹顿,一战斩蹹顿首,系马鞍,于马上抃舞。 《三巴记》曰:关中有渝水賨民,锐气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使乐人习之。 故名巴渝解。 《韩子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王子年《拾遗录》曰:燕昭王即位二年,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旋波,一名提汉,并玉质凝肤,体轻气馥,绰婉妙绝,旷古无伦。 或行无迹影,或经年不饥。 昭王处以单绡华幄,饮以瑞珉之膏,饴以丹泉之粟。 王登崇霞之台,乃召二人在侧。 时香风欻起,二人徘徊翔转,殆不自支。 王以缨绥属拂之,二人皆舞,容冶妖丽,靡若鸾翔,而歌声轻下。 乃使伶人代唱其曲,清响流韵,虽绕梁动木未足加焉。 其舞曲一名"萦尘",言体轻与尘雾相乱也。 次曰"集羽",言婉转若羽毛之从风也。 末曲"游怀",言支体缅曼若入怀袖也。 《晏子春秋》曰:晋欲攻齐,使范昭往观。 景公觞之,范昭请公之弃酌,公曰:"诺。 "告侍者酌樽进之。 《晏子》曰:"撤樽更之。 "范昭起舞,太师曰:"我不习。 "昭曰:"调成周之乐,吾为之舞。 "太师曰:"瞑臣不习。 "范昭趋而出。 公问晏子,晏子曰:"昭非不知礼也,欲惭吾君臣。 "公问太师,太师曰:"成周之乐,天子乐。 范昭人臣而舞之,臣故不为。 "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也。 吾欲惭其君,欲犯其礼,而太师识之。 "   《吕氏春秋》曰:陶唐氏阳多滞伏,民气壅阏,故为舞以宣导之。 《乐苑》曰: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掘柘枝》,此舞因曲为名。 用二女童,鲜衣帽,帽施金铃,抃转有声。 其来也,於二莲花之中藏之,花坼而后见。 对舞中之雅妙者也。 《明皇杂录》曰:开元二年,上於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 明皇在位,尝令教舞马四百匹,分为左右部,目为某家宠,某家娇。 时塞外亦以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 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铃,饰其鬛间,杂以珠玉。 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曲。 奋首鼓尾,纵横应节。 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抃转如飞。 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於榻上,乐工数十人立於左右前后,皆衣以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 每千秋节,常命舞於勤政楼下。 其后明皇既幸蜀,舞马亦散在人间。 禄山尝睹其舞而心爱之,自是因以数十匹置於范阳。 其后转为田承嗣所得,而承嗣不知,杂於战马,置之外栈。 忽一日,军中大享士,乐作,马舞不能自止。 厮养辈谓其为妖,拥帚以击之。 马谓其舞不中节,抑扬顿挫尚存故态。 厩吏遂以为怪,白承嗣,承嗣命箠之,甚酷,马舞益整而鞭挞愈加,终毙於枥下。 时人亦有知其舞马者,惧曰暴逆而终不敢言。 又曰:至德中,明皇复幸华清宫,父老奉迎,壶浆塞路。 时上春秋已高,常乘步辇。 父老进曰:"前时上皇过此,常驰逐从禽,今何不为? "上曰:"吾老矣,岂复堪此? "父老士女闻之,莫不悲泣。 新丰市有女伶曰谢阿蛮,善舞《凌波曲》,常出入宫中。 杨贵妃遇之甚厚,亦游於国忠及诸姨宅。 上至华清宫,复令召焉。 舞罢,阿蛮因出金粟装臂环,云:"此贵妃所与。 "上持之,凄怨出涕,左右莫不呜咽。 又曰:舞者,乐之容也。 有大垂手,小垂手。 或象惊鸿,或如飞燕。 婆娑,舞态也。 曼延,舞缀也。 古之能者,不可胜记。 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 盖壮其顿挫势也。 又曰:开成末,有乐人崇胡子能软舞,其腰支不异女郎也。 《古今乐录》曰:白纻舞,案:辞有巾袍之言。 纻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 晋徘徊歌曰:"交交白绪,节节为双。 "吴音呼绪为纻。 疑白绪即白纻也。 释智匠《古今乐录》曰:大壮之舞曰武舞,大观之舞曰文舞。 《通礼义纂》曰:汉仪,拜陵食举,《奏文始》、《五行》之舞。 唐制,皇帝亲行奠献,及荐服玩,礼毕再拜,辞退而已。 拜陵奏舞,汉代礼也。 又曰:古者臣於其君有拜手、稽首之礼。 自后魏已来,臣受恩,皆以手舞足蹈以为欢喜之极也。 《唐会要》:韦万石曰:武舞,贞观礼。 及今礼,但郊庙祭享奏武舞之乐,即用之。 凡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野,二变象克静开中,三变象冬夏宾伏,四变象江淮宁谧,五变象猃狁詟伏,六变象位崇还振旅。 又曰:龙朔元年三月一日,上召李勣、任雅、许国师、张延师、苏定方、阿史那忠、于阗王伏阇雄、上官仪等宴于城门,观屯营新教之舞,名之"一戎大定乐",皆亲征辽东,以象用武之势也。 又曰:调露二年正月二十一日,上御洛城南楼,赐宴。 太常奏六合还淳之舞。 又曰: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敕新造上元之舞,先令太祠享皆将陈设。 自今已后,圆丘、方泽、太庙祠享然后用此舞,馀祭并停。 又曰:大定元年,天后幸京师。 同州刺史苏瑰进圣主还京乐舞,上御行宫楼观之,赐以束帛,令编於乐府。 《沈志》曰:江左初有拂舞。 旧云拂舞,吴舞。 检其歌,非吴辞也。 皆陈於殿庭。 赐泓拂舞序曰:"自江南见曰符舞。 或言白亮鸠。 "沈曰:"有此来数十年,察其辞旨,乃是吴人患孙皓虐政也。 "   又曰:公莫舞,今布舞也。 相传云项庄舞剑,项伯以袖隔之。 古人相呼曰:公伯语庄云公莫害汉王。 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也。 曹植《鞞歌舞序》曰:汉灵帝西园鼓吹有李坚者,善鞞舞,遭乱,西随段煨。 先帝闻其旧伎,召之。 坚既中废,兼古曲多谬误,异代之文未必相袭,故依前曲改作新歌五篇,不敢充之黄门,近以成下国之陋乐焉。 晋鞞舞歌亦五篇,人铎舞歌一篇,幡舞歌一篇,鼓舞伎六曲,兼陈於元会。 今幡鼓舞歌辞犹存,舞并阙。 鞞舞即今鞞扇舞也。 今谓巴渝是地名,鞞扇是器名也。 曹植《鞞舞歌序》曰:晋初,有杯槃舞、公莫舞。 史臣案:杯槃舞,今之齐世宁也。 张衡《舞赋》云:历七槃而纵蹑。 王粲《七释》云:七槃陈於广庭。 宋世文士颜延之云:递间閞於槃扇。 鲍昭云:七槃舞,长袖,皆以七槃为舞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7 18:02:5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