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过无不及原则的运用 内容: 无过无不及原则的运用【原文】白圭①曰:“吾欲二卜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②道也。 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③,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④,如之何其可也? 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 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梁小梁也。 ”【注释】①白圭:名丹,曾做过魏国的宰相.筑堤治水很有名。 ②貉(mo):又作“貊”,古代北方的一个小国。 ③饔(yong):早餐。 飧(sun):晚餐。 这里以饔飧代指请客吃饭的礼节。 ④去人伦,无君子:去人伦指无君臣、祭祀、交际的礼节;无君子指无百官有司。 【译文】白圭说:“我想定税率为二十一抽一一,怎么样? ”孟子说:“你的办法是貉国的办法。 一个有一万户人的国家。 只有一个人做陶器,怎么样? ”白圭说:“不可以,因为陶器会不够用。 ”孟子说:“貉国,五谷不能生长,只能长黍子;没有城墙、宫廷、祖庙和祭祖的礼节,没有诸侯之间的往来送礼和宴饮,也没有各种衙署和官吏,所以二十一抽一一便够了。 如今在中原国家,取消社会伦常,不要各种官吏,那怎么能行呢? 做陶器的人太少,尚且不能够使一个国家搞好,何况没有官吏呢? 想要比尧舜十分一抽一一的税率更轻的,是大貉小貉;想要比尧舜十分一抽一一的税率更重的,是大桀小桀。 ”【读解】那就只能十分一抽一一,完全合于尧舜之道了。 白圭知道孟子主张薄赋税,所以故意来问他,定税率为二十一抽一一怎么样。 殊不知,孟子从实际情况出发,奉行的是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所以,在这里展开了一次中庸的现实运用。 既回答了白圭的问题,又表明了自己无过无不及的主张。 财政税收是维持一个国家运转必不可少的手段。 可是,财政税收多少合适? 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如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太多,太重,老百姓就会受不了,怨声载道;如果偷税漏税太多,税率太低,国家财政紧张,入不敷出,又会影响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 孟子是深深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他从实际出发,指出,如果按照白圭所提出的税率,二十一抽一一,赋税倒是薄了,老百姓的负担倒是减轻了,可国家怎么运转呢? 除非像那边远落后的貉国那样,根本就没有国家的机构,没有靠财政负担的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 但文明进化的中原国家既然已不可能回到像貉国那样的原始状态,怎能实现像貉国那样的税收制度呢?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收得多越好,像暴虐的夏络那样,模征暴敛,把人民一逼一入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只有恰到好处,才是儒者的追求。 发布时间:2025-09-28 12:07:2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