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八十六 ◎文部二 内容: ○诗   《文心雕龙》曰: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尧有《大唐之歌》,虞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词达而已。 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少康败德,五子咸讽: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时彪炳,六义环深。 子夏鉴《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故商、赐二子,可以言诗。 自王泽弥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以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声文。 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 秦王灭典,亦造《仙诗》。 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 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词无方。 至成帝品录,三百馀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 而词人遣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见拟於后代。 按《邵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淫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征,则五言久矣。 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固两汉之作乎?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宛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至於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邻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序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惟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 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惟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词谲义具,魏之遗直也。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左、潘、陆,比肩诗衢,采缛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或折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江左篇制,溺於玄风,羞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词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也。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严、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家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代之所竞也。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鉴;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 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 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拟其清,景阳振其丽;若兼善则子建、仲宣,遍美则太冲,公幹。 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圆通。 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以为易,其难也方来矣。 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萌於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馀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列子》曰:尧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尧问曰:"孰教尔为此言? "童儿曰:"我闻之大夫。 "问大夫。 大夫曰:"古诗也。 "   《文章流别论》曰:诗言志,歌永言。 古者采诗之官,王者以知得失。 古诗之四言者,"振鹭于飞"是也,汉郊庙歌多用之。 五言者,"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是也,乐府亦用之。 六言者,"我姑酌彼金罍"是也,乐府亦用之。 七言者,"交交黄鸟止于桑"是也,於俳谐倡乐世用之。 古诗之九言者,"浻酌彼行潦浥彼此注兹"是也,不入歌谣之章,故世希为之。 夫诗虽以情志为本,而以声成为节。 颜延之《庭诰》曰:荀爽云:"诗者,古之歌章,然则雅诵之乐篇全矣。 是以后之诗者,率以歌为名。 及秦勒望岳,汉祀郊宫,辞著前史者,文变之高制也。 虽雅声未至,弘丽难追矣。 逮李陵众作,总杂不类,是假托,非尽陵制。 至其善篇,有足悲者,挚虞文论足称优洽。 《柏梁》以来,继作非一,纂所至七言而已。 九言不见者,将由声度阐诞,不协金石。 至於五言流靡,则刘桢、张华;四言侧密,则张衡、王粲。 若夫陈思王,可谓兼之矣。 钟嵘《诗评》曰:古诗,李陵、班婕妤、曹植、刘桢、王粲、阮籍、陆机、潘岳、张协、左思、谢灵运等十二人,诗皆上品。 曹植诗其原出於《国风》,其骨气高奇,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备文质,粲然逸古,卓尔不群。 嗟乎陈思之於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笙竽,女工之有黼黻。 若孔子之门用文,则公幹升堂,思王入室,王阳潘陆自可坐於廊庑之间。 刘桢文体出于古诗,伏气爱奇,动多震绝。 桢骨气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 然自陈思已往,桢称独步。 张协(字景阳。 )诗其原出於王粲,文章华静,实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雄於潘岳,靡於太冲,风流调远,实旷代之高手。 其辞彩葱蒨,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阮籍诗其原出於《小雅》,虽无彫斫之巧,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於风雅矣。 陶潜诗其原出於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媚;至於"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田家语邪? 古今隐逸诗之宗也。 《汉书》曰:王褒字子渊,蜀人也。 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 刘向、张子侨等待诏金马门,褒有俊材,使褒作《中和》、《乐职》、(如淳曰:言王政中和,在官者乐其职。 )《宣布诗》,(《艺林》曰:宣帝诗歌之名。 )选好事者,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 《魏书》曰:李康字萧远。 性介立不和俗,为乡里所嫉,故官不进。 尝作《游九嶷》诗,明帝异其文,问左右:"斯人安在? 吾欲擢之。 "因起为隰阳长,卒。 《晋书·载记》曰:李寿奢侈,杀人以立威。 其臣龚壮作诗七篇,托言应璩以讽寿。 寿报曰:"省诗知意,若今人所作,时贤之话言也。 古人所作,死鬼之常辞耳。 "   又曰:桓玄既篡,欲引用孟昶,问其人於刘迈,迈曰:"臣在京口,不闻昶有异能,但父子纷纷更相赠诗尔。 "玄笑之而止。 《宋书》曰:颜延之与陈郡谢灵运共以词彩齐名,而迟速悬绝。 文帝尝各敕拟《乐府·北上篇》,延之受诏便成,灵运久之乃就。 延之尝问鲍昭已与灵运优劣,昭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君诗若铺锦列绣,彫绘满眼。 "锺嵘《诗评》云:"灵运诗其原出於陈思,雅有景阳之体。 "嵘谓若人学多才博,寓目辄书,内无文思,外无遗物,其繁且富宜哉,然名章秀句处处间起,妙曲新声骆驿奔发,类青松拔木,白玉映竹,未足以贬高才也。 又曰:谢惠连,方明之子也。 十岁能属文。 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 尝於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惠连,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工,非余语也。 "   《赵书》曰:徐光字季武。 年十四五,为将军秣马。 光但书马柳(吾浪反。 )柱为诗颂,不亲马事。 《梁书》曰:丘迟字希范。 辞采丽逸。 时有锺嵘《诗评》云:"范云婉转清便,如流风回雪。 迟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虽义浅文通,而秀於敬子。 "其见称如此。 《三国典略》曰:周文州氐酋反制,鄜州刺史高琳讨平之。 军还,帝宴群公卿士,命赋诗言志,琳诗云:"寄言窦车骑,为谢霍将军。 何以报天子? 沙漠静妖氛。 "帝大悦,曰:"獯猃陆梁,未时款塞,卿言有验国之福也。 "   又曰:齐萧悫字仁祖。 为太子洗马。 尝於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曰:"萧仁祖之斯文可谓雕章间出。 "昔潘陆齐轨,不袭建安之风;颜、谢同声,遂革太乙之气。 自汉逮晋,情赏犹自不谐,河北江南,意制本应相诡。 颜黄门云:"吾爱其萧散,宛然在目,而卢思道之徒,雅所不惬,箕毕殊好,理固宜然。 "   又曰:王晞为常山王司马。 睎恬憺寡欲,不以世务为累,时谓之方叔司马。 尝游晋祠,赋诗曰:"日落应归去,鱼鸟见留连。 "时常山王遣使召睎,睎不时至。 明日丞相西阁,祭酒卢思道问睎:"昨已朱颜,得无鱼鸟致怪乎? "睎笑曰:"昨陶然以酒被责,卿辈亦是留连之一物,岂直鱼鸟而已哉! "   又曰:辛德源尝於邢邵座赋诗,其十字曰:"寒威渐离风,春色方依树。 "众咸称善。 后王昕逢之谓曰:"今日可谓寒威离风,春色依树。 "   《隋书》曰:杨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气宏拔,风韵秀出,亦为一时盛作。 未几而卒。 道衡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 "   《唐书·文苑传》:元万顷,乾封中从英国公李勣征高丽,为辽东道管记。 时别帅冯本以水军援裨将郭封,船破失期,封欲作书与勣,恐高丽知其救兵不至,乘危迫之,乃令万顷作离合诗赠勣。 勣不达其意,大怒曰:"军机急切,何用诗为? 必斩之。 "万顷解释之,乃止。 又曰:钱起能五言诗。 初从乡荐,家寄江湖,尝於客舍月夜独吟,遽闻人吟於廷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起愕然,慑衣视之,无所见矣,以为鬼怪而志之。 及起就试之年,李暐所试《湘灵鼓瑟诗》题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 暐深嘉之,称为绝倡,是岁登第。 又曰:元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 与太原白居易为友,工为诗,善状咏当时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 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穆宗在东宫,有妃嫔左右尝念及稹篇,咏者宫中呼为"元才子"。 至是极承恩遇,尝为长庆宫词数十百篇,闾里竞为传唱。 又曰:刘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 居易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尝与禹倡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 太和三年春,已前纸墨所在者,凡一百三十八首,其馀乘兴仗醉率然作者不在此数。 尝戏微之云:仆与足下二十年来为文友诗敌,幸也,亦不幸也。 吟咏情性,播扬名声,其适遗形,其乐忘老,幸也。 然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以子之故,使仆不得独步於吴越间,此一不幸也;今垂老复遇梦得,非重不幸耶? 梦得文之,神妙莫先於诗,若妙与神则吾岂敢如梦得! '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矣。 在在处处,应有灵物护持,岂止两家子弟秘藏而已。 "   《世说》曰:夏侯孝若作周诗成,示潘岳,曰:"此文非徒温雅,乃见孝弟之性。 "潘因此遂作《家风诗》。 又曰:孙秀收石崇、潘岳,先送石市,潘后至。 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耶? "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 "潘《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乃成其谶。 又曰: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   《文士传》曰:张秉自知短命,乃作《千年歌诗》以自伤。 《颜氏家训》曰:王籍《入若邪溪》诗云:"蝉噪溜疋静,鸟鸣山更幽。 "江南以为文章断绝,物无异议。 简文吟咏,不能忘之。 《金楼子》云:有何赠智者,常於任昉座赋诗而其诗言不类。 任云:"卿诗可谓高厚。 "其人大怒曰:"遂以我诗为狗号。 "   《国朝传记》曰: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语,谁谓此虏解作诗? "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   《国朝杂记》曰:沈佺期以工诗著名,燕公张说尝谓之曰:"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 "   《国史补》曰:德宗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宴百僚赋诗,群臣奉和,诏写本赐戴叔伦於容州,天下荣之。 又曰:杜佑在淮南,进崔叔清诗百篇,上曰:"此恶诗,焉用进? "时人谓之淮敕恶诗。 陆机《文赋》曰:诗缘情而绮靡。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8 12:08:4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