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九十一 ◎文部七 内容: ○御制上   《尚书·皋陶谟》曰: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 率作兴事,慎乃宪。 钦哉! 屡省乃成。 钦哉! "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隳哉。 "   《汉书》曰:高祖还归过沛,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又曰:武帝求贤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夫泛驾之马,弛斥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泛,覆也。 方肿反。 〈弓也〉,废也。 斥,逐也。 )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   又曰:武帝幸河东,祠后土,顾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宴饮。 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云:"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柰老何! "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曰:显宗以所自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世祖受命中兴颂》。 上甚善之,令校书郎贾逵为之训解。 又曰:显宗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定於宣明殿。 (华峤书曰:帝自制《五行章句》,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 )   《魏志》曰:武帝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讲军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遇物必诗。 及造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魏志》曰:文帝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帝马上为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曜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能屈敌,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 孟子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植,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甸间,筑室都徐方。 量运宜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悲伤。 "   《魏文帝纪》曰: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 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百篇,号曰《皇览》。 《晋书》曰:殷仲堪为黄门郎,孝武尝示仲堪诗,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 "   《宋书》曰:高祖过彭城,置酒命纸笔,为诗曰:"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 华阳省逸骥,桃林无伏轮。 "於是群才并作也。 《后魏书》曰: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 有大手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 自太和已后,诏策皆帝文也。 自馀文章百有馀篇。 《三国典略》曰:周明帝幼而好学,词彩温丽。 捃摭众书,自羲农已来讫于魏末,叙为《世谱》,凡百卷,所著文章十卷,行於世。 《后周书》曰:明帝三年秋九月,幸同州,过故宅,赋诗曰:"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 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 霜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 举杯延故老,今闻歌《大风》。 "   《梁书》曰:武帝赐张率诗曰:"东南有才子,故能服官政。 余虽惭夙昔,得人斯为盛。 "率承诏往复六首。 又曰: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辞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以王僧孺诗为工。 《隋书》曰:陈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思,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 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时人以歌谶,此其不久兆。 又曰:大业三年,幸榆林。 启民可汗奉觞上寿,拜伏甚恭,帝大悦,赋诗曰:"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 毡帷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稽颡至,休屠继踵来。 索办擎膻肉,韦韝献酒杯。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   《国朝传记》曰: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炀帝为《燕歌行》,文士皆和,著作郎王胄独不下帝。 帝每衔之,胄竟坐此见害,而诵其警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耶? "   又曰:牛弘,炀帝之在东宫也,数有诗书遗弘,弘亦有答。 及嗣位之后,尝赐弘诗曰:"晋家山吏部,魏世卢尚书。 莫言先哲异,奇才亦佐余。 学行敦时俗,道素乃冲虚。 纳言云閤上,礼仪皇运初。 彝伦欣有叙,垂拱事端居。 "   《唐书》曰:太宗以武功定海内,栉风沐雨,不暇於诗书。 洎于嗣业,进引忠良,锐精思政,多孜孜求之,若不及。 数年之后,天下晏如,遂於听览之暇,留精文史,叙事言怀,时有制作,天才宏丽,兴记玄远。 著作邓隆请编次之,诏不许。 又曰:太宗著《金镜述》以示群臣,其辞曰:朕以万机暇日,游心前文,仰六代之高风,观百王之遗迹,兴亡之运,可得言焉。 每至轩、昊之无为,唐、虞之至治,未尝不留连赞咏,不能已矣。 及於夏、殷末世,秦、汉暴君,使人凛然竞惧,如履朽薄。 然人君皆欲其永享万乘之尊,以垂百王之后,而得失异迹,兴灭不同,何也? 盖短於自见,不闻逆耳之言,至於灭亡,终身不悟,岂不惧哉? 观理乱之本原,足为明镜之鉴戒。 乱未尝不任不肖,理未尝不任忠贤。 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用不肖则受天下之祸。 社稷临危之主,各师其臣,若使觉悟,安有危亡之祸? 特由不留心於任使,翻属意於遨游,岂不哀哉! 古人言舜以遨游将为任使,以任使将为遨游,岂不善哉! 禹不爱於声,不贪於色,予谓不然,将为爱也。 人云桀纣耽於声色,予将为不好也。 何以然,桀、纣命不终於天年,乐不终於一世? 以此知为不好也。 舜、禹命寿於终,乐毕於世,予谓之爱也。 且夫人有宽躁强柔之志,愁乐贪欲之心,性有善不善者也。 由是观之,尧、舜、禹、汤躬行仁义,治致隆平,此禀其善性也;幽、厉、桀、纣乃为炮烙之刑。 刳孕妇。 割人心。 斮朝涉,脯鬼侯,造酒池糟丘为长夜之饮,此其受於不善之性也。 夫立身之道在於折衷,不在於偏耽。 吴起曰:"昔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之君恃众好勇,以丧社稷。 "仲尼曰:"宽济猛,猛济宽。 "仁义之道犹不得偏,何况于左道乎? 况於不仁乎? 为君之道,处至极之尊,以亿兆为心,以万邦为意。 安民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功。 孔子曰:"夫文之所加者深,武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 "不可以武威安民,不可以文德备塞。 大鲸出水,必废游波之功,鸿鹄沉泥,定无凌空之效。 若各令遂志,并不失其能。 古人云:构大厦者,先择木然后简材。 治国者,先择佐然后定民。 大匠构屋,必以大材为栋梁,小材为榱桷,苟有所中,尺寸之木无弃,此善理木者也。 非独屋有栋梁,国家亦然。 大德为宰相,亦国之栋梁也。 予思三代以来,君有所好,民必从之。 在上留心台榭,奇巧之人必至;致情游猎,驰骋之人远臻;存意管弦,郑、卫多进;降怀脂粉,燕、赵斯来。 塞切直之路,为忠者必少;开谄谀之道,为佞者必多。 古人云:"君犹器也,民犹水也。 "方圆在於器,不在於水。 以此而言,足为永戒。 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仲尼好於郯子,文王学於虢叔,圣人且犹如此,何况於凡人乎? 治主思贤,如农夫之望岁;哲后求人,若旱苗之思雨。 乱君嫉胜己如仇,视不肖如子,怀之中心,何日暂忘。 王莽伪行仁义之道,有始无终;孙皓权施恩惠之风,有初无末。 二子犹船之泛巨浪,毁在不遥,若驽马之奔千里,困其将至。 古人云:"升量不以盛硕,小智不可谋大,巧诈不如拙诚。 "信无谬矣。 有明主,有暗主。 汉祖摄衣於郦生,比干剖心於辛纣;殷汤留情於伊尹,龙逢被戮於夏桀;楚庄暇隙而怀忧,武侯罢朝而含喜:闇主护短而永愚,明主思短而长善。 睹汉祖、殷汤,仰其有德行,譬若阴阳调,四时会,法令均,万民乐,则麒麟呈其祥。 汉祖、殷汤岂非麒麟之类乎? 观夏癸、商辛,嗟其悖恶之甚,犹政令不行,寒暄失序,则猛兽肆毒,螽螟为害,夏癸、商辛岂非猛兽之俦乎? 予以此观之,岂非天道也! 虽曰天时,抑亦人事。 成汤之世有七年之旱,剪发为牺,千里雨降。 太戊之时桑穀生朝,惧而修德,遂使十六国重译而来。 此岂非人事者也? 或云:为君难,为臣不易。 君处尊高之位,执赏罚之权,录人之材,因人之力,何为不成? 何求不得? 此言似易,论之实难。 何者? 轻凌天地,众精显其妖;忽慢神灵,风雨应其暴。 是以帝乙有雷震之祸,殷纣致分砂之灾,多营池观,远求异宝,民不得耕,女不得蚕,田荒业废,兆庶凋残。 见其饥寒不为之哀,睹其劳苦不为之戚,苦民之君也,非治民之主也。 薄赋轻徭,百姓家给,上无急命之征,下有讴歌之咏,屈一身之欲,乐四海之民,忧国之主也,乐民之君也。 此其所以为难也。 且用人之道,又为未易,己之所贤未必尽贤,众之所毁未必全恶;知能不举即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胎。 又人才互有长短,不必兼通,是以公绰优於大国之卿,子产善为小邦之相;绛侯木讷,卒安刘氏之宗;啬夫利口,不任上林之令。 舍短从长,然后为美。 夫人刚柔之情各异,曲直之性不同,不可不察也。 逆王耳而履道,戮孔怀以安国,周公是也。 顺上心以安身,随君情而杀之,易牙是也。 弃己之命,存君之身,纪信是也。 挟国谋事,以报私仇,袁盎是也。 捐身而执节,孤立而自毁,屈原是也。 外显和穆之端,内怀汤火之意,宰嚭是也。 忠谄之道,以此观之,足以永镜。 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亚夫定七国之乱,卒为景帝所诛;文种设策灭吴,翻遭越王之戮;伍员竭诚为国,终罹赐剑之祸,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 至如赵高、韩信、黥布、陈豨之俦,此自贻厥衅,非君之滥刑之也。 高祖失於存功之能,光武获於置将之妙。 臣安君社稷之国,君处臣危亡之地,岂是相酬之道也? 为天下之君,处万民之上,安可易乎? 背道违礼,非惟损己,乃为贤人之所笑;卑身厉行,实为君子,又为凡夫之所讥;越品进官,其类必为深怨;偏与人语,在众为曲私;任使贤良,则为偶得;委仗凡才则言愚闇;数言则谓大繁,辞寡则谓道薄;恣情忿怒,则朝野战慄,留心宽恕,则法令不行;民乐则官苦,官乐则民劳。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要荒为枝叶,畿内为根本。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深根固本之内相,而伊尹、傅说世所希逢,至如镇积冰之塞、守飞雪之边,而魏尚、李牧当今罕遇。 遣人远抚,则眷恋而不忍,愍而不遣,则枝叶而不存,二者之间,致心何所? 是以晨兴夕惕,无忘斯事。 为上犹然,何况臣下? 《易》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今略陈梗概,以示心之所存耳。 古语云:劳者必歌其事。 朕非故烦翰墨以见其藻,但学以为己,聊书所怀,想达见群贤,不以为嗤也。 又曰:太宗思隋氏失道,皇运开基,因而序之以明诫慎,神笔书石,命工刻之,以赐皇太子。 其词曰:"昔隋季崩离,天纲弛紊,波涛沸四海,气雾塞三光,鬼哭石言,人怨神怒,丁壮疲於兵甲,老弱毙於饥寒,爨骨百城,流血千里,宫阙变为禾黍,中原化为寇场。 余以弱龄,属当厄运,思静大难,以济苍生,秣马挥戈,风驱电扫,克平八表,临抚万方。 聊因暇景,载怀兴乱。 历想前代暗君庸王,莫不恃其智力则轻侮圣贤,骋其文才则不遵道德,纵其口辩以饰非,肆其奸言以拒谏;昏迷酒色,习近谗邪,暴疾黎元,穷其辙迹,倾危莫悟,以至灭亡。 明镜不远,於焉自鉴。 "   又曰:魏徵葬日,太宗登苑西楼临路哭祭。 太宗复为制碑文并御书,公卿士庶竞来模写,车马填噎,日有数千。 时人号其碑为"二绝",文与书也。 又曰:太宗幸积翠池,宴五品以上。 太宗曰:"今兹年谷大登,水潦不能为害,天下既安,边方静息,因此农隙与公等举酒。 酒既酣,各宜赋一事。 "太宗赋《尚书》,其词曰:"日昃玩百篇,临登被五典。 夏康既逸预,商辛亦流湎;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   又曰:太宗征高丽回,次营州,诏辽东战死骸骨并集柳城东南,有司设太牢以祭之。 太宗临哭尽哀,从臣无不流泪。 帝亲为文祭之,曰:"忠烈盖世,往贤明轨,忘身徇国,先哲良规。 惟尔等怀忠立节,重义轻生,奋剑提戈,摧城陷阵,冒锋刃而不顾,赴汤火以如归,殒命战场,残形寇垒,膏原润钺,身丧名存。 摇落寒关遂非生入,苍茫雷野无复馀踪。 山川宛其不殊,存亡飒焉非昔。 然则身者今之所重,名者后之所贵。 身乃常有而愚夫怯焉,功则难立惟烈士成焉。 去一生之短期,收千载之令誉,此圣贤之操也,岂直忠勇者乎? 所以按辔停舆,抚膺一恸,嘉乃诚节,痛尔遗灵。 酒俎既陈,魂其斯享。 "   又曰:贞观十一年,太宗幸洛阳,遣使祭汉太师杨震墓。 太宗自为文曰:"惟君资华岩之奇气,禀金方之秀质,艳忠笃以成性,应时运而挺生。 弹冠赞务,弼谐帝道;正色立朝,周行以肃。 坐槐燮理,鼎饪载调。 值安德不升,政由近习,气舛玉衡,日微黄道。 君慨然忠愤,乃心王室。 昌言正议,屡犯於逆鳞,霜简。 且绳,志袪於时蠹。 而运属陵夷,道消贤哲;不纳嘉猷,遂婴严纲;方弘至治,遽夭天年;英杰云亡,邦国弥瘁。 斯乃缅想高踪,可为长叹。 朕省方班瑞,言事东巡,瞻坟〈土遂〉於道周,想风徽於前代。 若使九原可作,吾将与归。 千载如存,依然何远。 行潦致属,君其飨之。 "   又曰:高宗制《元首》、《前星》、《维成》、《股肱》等诫以示侍臣,礼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许敬宗又上表请总名为《天训》,并请注解,许之。 及注毕,敬宗为之序。 又曰:咸亨中,上自制乐章,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 以示群臣,令太常行用之。 又曰:咸亨中,御书飞白书赞以赐中书门下三品户部尚书戴至德,词曰:"泛洪源俟舟楫",中书侍郎郝处俊曰"飞九霄假六翮",吏部侍郎李敬玄曰"资启沃罄丹诚",中书侍郎崔知悌曰"竭忠节赞皇猷"。 议者以戴、郝宽厚,而李、崔忠勤,故上以此言褒美之。 又曰:显庆中,上以琴中雅曲古人歌之,近代已来此声顿绝,令所司简乐工解琴笙者修习旧曲。 冬十月辛亥,太常上书:"谨案《礼记》及《家语》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 '是知琴操曲弄,皆合於歌。 "   又,张华《博物志》曰:"《白雪》是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 "   又,楚太夫宋玉对襄王云:"有客於郢中歌《阳春白雪》,国中合者数十人。 是知《白雪》琴曲本宜合歌,以其调高,人和遂寡。 自宋玉已来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雪》曲,臣今准敕,依於琴中旧曲定其宫商,然后教习,并合於歌,辄以御制雪诗为《白雪》歌词。 又按古今乐府奏正曲之后皆别有声,君唱臣和,事彰前史,辄取侍中许敬宗等奉和雪诗以为送声,各十六节,令悉教讫,并皆谐韵。 "上善之,乃付太常,编于乐府。 又曰:玄宗制《令长新诫》一篇颁赐天下县令,其词曰:"我求令长,保义下人。 人之所为,必有所因。 秋矜浸广,赋役不均,使夫离散,莫保其身。 征诸善理,寄尔良臣,与之革故,政在维新。 调风变俗,背伪归真。 教先为富,惠恤於贫。 无大无小,以躬以亲。 青旌劝农,其惟在勤。 墨绶行令,孰不攸遵;曷云被之,我泽如春。 "   又曰:玄宗亲制《春台望》一章,二十八句,起居舍人蔡孚奏曰:"伏见所制,气雄词美,德音相属。 鄙炎汉之奢侈,徇有唐之俭陋,知作劳而居逸,念中人之家产。 用心如此,天下斯安。 臣职在司,言请宣示百僚,及编国史。 "   又曰:端午日,玄宗自赋诗曰:"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良。 盐梅已佐鼎,麹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续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北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又曰:玄宗幸宁王宪宅,与诸王宴,探韵赋诗。 上诗曰:"鲁卫情先重,亲贤受转多。 冕旒丰暇日,乘景暂经过。 戚里申高宴,平台奏雅歌。 复寻为善乐,方验保山河。 "   又曰:天宝八载九月甲午,是日皇太子生日,上制《仁孝诗》六章,亲札於步障,以赐太子,令中官高力士以示朝臣。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8 12:33:5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