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六百 ◎文部十六 内容: ○思疾   《汉书》曰:枚皋年十七,上书自陈枚乘之子,上得大喜。 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太子。 皋与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 皋为文疾,受诏辄成;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 (亦具赋门中。 )   又曰:淮南王安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 使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 《魏志》曰:陈思王植年十馀岁,读诵诗论及辞赋数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耳。 "植跪曰:"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愿当面试,奈何倩人? "时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诗。 植援笔立成。 太祖异之。 文帝尝欲害植,以其无罪,令植七步为诗,若不成,加军法。 植即应声曰:"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文帝善之。 又曰:王粲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人常以为宿构。 《齐书》曰:萧文琰,兰陵人;丘令揩,吴兴人;江珙,(音拱)济阳人。 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曰:"顿烧一寸烛,成四韵诗,何难之有? "乃与丘令揩、江珙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梁书》曰:高祖目裴子野曰:"其形甚弱,其文甚壮。 "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及五鼓,敕促令送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 既奏,高祖深嘉焉。 自是凡诸符檄皆令具草。 《南史》曰:朱异(音怡,又音异。 )迁散骑常侍。 异容貌魁梧,能举止。 虽出自诸生,甚闲军国故实。 自周捨卒后,异代掌机密。 其军旅谋谟,方镇改换,朝仪国典,诏诰敕书,并典掌之。 四方表疏,当局簿领,谘详请断,填委於前。 异属辞落纸,览事下议,纵横敏赡,不暂停笔,顷刻之间,诸事便了。 又曰:蔡景历,陈武帝镇朱方,素闻其名,以书要之。 景历对使人答书,笔不停缀,文无所改。 帝得书甚加钦赏,即日板授北府中记室参军。 崔鸿《十六国春秋·南凉录》曰:秃发傉(内沃切。 )檀子礼,年十三,命为《高昌殿赋》,援笔即成,影不移漏。 傉檀览而异之,拟於曹子建。 《北齐书》曰:魏收,钜鹿人,以文章见知。 曾奉诏为封禅文,收对曰:"封禅者,帝之盛事。 昔司马长卿尚绝笔於此,以臣下材,何敢拟议。 臣虽愚浅,敢不竭作? "乃於御前下笔便就,不立藁草,文将千言。 黄门侍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自武定二年以后,国家大事,诏命军国文词,皆收所作。 每有警急不停,有同宿构。 速敏之工,邢、温之所不逮。 《梁书》:范云少机警有识,且善属文,便尺牍,下笔辄成,未尝定藁,时人疑其宿构。 《萧介传》曰:初,武帝延后进二十馀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 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 帝两美之,曰:"臧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 "   《三国略》曰:高澄嗣渤海王,闻谢挺、徐陵来聘,遣中书侍郎陆昂於滑台迎劳。 於席赋诗,昂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亦以敏速见美。 梁庾肩吾少勤学,能鼓琴,善属文。 宋子仙破会稽,购得肩吾,谓之曰:"吾昔闻汝能作诗,今可作。 若能,当贳汝命。 "肩吾便操笔立成,诗曰:"发与年俱暮,愁将罪共深;聊持转风烛,暂映广陵琴。 "子仙乃释之。 又曰:阴钅监字子坚,梁右卫将军子春之子也。 徐陵言之於陈主,陈主召使赋新成安乐宫。 钅监援笔便就,陈主甚叹赏之。 《北史》曰:隋韦正玄举秀才,杨素志在试退,乃手题,使拟司马相如《上林赋》、王褒《圣方得贤臣颂》、班固《燕然山铭》、张载《剑阁铭》、《白鹦鹉赋》谓曰:"我不能为君住宿,可至未时令就。 "玄正及时并了,素读数遍,大惊。 《隋书》曰:杨素,周武帝以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渐见礼遇。 帝命素为诏书,下笔立成,词义兼美。 帝嘉之,顾谓素曰:"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 "素应声答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   《唐书》曰:太宗征辽,岑文本卒於行驿,召许敬宗,令草《驻跸山破贼诏书》。 敬宗立于马前,俄顷而就,词甚典丽,深见嗟赏。 唐贺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又曰:王剧,(其御切。 )长寿中累除太子典膳丞,知凤阁舍人事。 时寿春王成器、衡阳王成义五王初出阁,同日受册。 有司撰仪注,不载册文。 及百僚在列,方知阙礼。 宰臣相顾失色。 剧立召小吏五人,各执笔,口授分授写,一时俱毕,词理俱赡,时人叹服之。 寻除凤阁舍人兼弘文馆学士。 又曰:韦承庆迁凤阁舍人兼掌天官选事。 承庆属文敏捷,虽军国大事,下笔辄成,未尝起草。 又曰:孙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 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 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 握翰即成,辞理典赡。 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 以是价誉益重。 又曰: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李白。 白嗜酒,已卧於肆矣。 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 顷之,成十馀章。 帝颇嘉之。 又曰:韦温,绶之子也。 以书判拔萃,调补秘书省校书郎。 时绶致仕田园,闻温登第,愕然曰:"判入高等,在群士之上,得非交结权幸而致耶? "令设席於庭,自出判目,试两节。 温命笔即成,绶喜曰:"此无愧也。 "   李端登进士第,工诗。 大历中,与韩翃、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驰名都下,号大历中十才子。 时郭尚父少子暧尚代宗升平公主,贤明有才思,尤喜诗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暧之门下。 每晏集赋诗,公主坐视帘中,诗之美者赏。 暧因拜官,会十子曰:"诗先成者赏。 "时端先献警句,云"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 "主即以百缣赏之。 钱起曰:"李校书诚有才,此篇宿构也。 愿赋一韵正之。 请以起姓为韵。 "端即襞笺而献曰:"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暧曰:"此愈工也。 "   令狐楚为太原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仗下侍御史。 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 郑儋(都含切。 )在镇暴卒,不及处分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 中夜,忽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 自是声名益重。 唐中书舍人陆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同舍服其能。 天子顾待特异,尝金銮作赋,命学士和。 扆先成,帝览而嗟挹之,曰:"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廷文书,后来绝不相继。 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   又曰:李巨川乾符中应进士,属天大下乱,流离奔播,切於禄位。 乃以刀笔从诸侯府。 王重荣镇河中,辟为掌书记。 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 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 军书奏请,堆案盈几。 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邻藩,无不耸动。 重荣收复之功,巨川之助也。 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 时杨守亮帅兴元素知之,闻巨川至,喜谓客曰:"天以李书记遗我也。 "即命管记室,累迁幕职。 《金楼子》曰:刘备叛走,曹操使阮瑀为书与备,马上立成。 有以此为能者,吾以为儿戏耳。 《文士传》曰:刘桢坐,厨人进瓜,桢为赋立成。 又曰:潘尼曾与同僚饮,主人有流璃盆,使客赋之。 尼於坐立成。 《国朝传记》曰:李德林为内史令,与杨素共执朝政。 素功臣豪侈,后房妇女,锦衣玉食千人。 德林子百药夜入其室,则某宠妾所召也。 素拘执于庭,将斩之。 百药年未二十,仪神俊秀,素意惜之,曰:"闻汝善为文,所作诗自叙,称吾意者当免汝死。 "解缚授以纸笔,立就。 素览之,欣然以妾与之,并资从数十万。 杨德祖《答临淄侯笺》曰:又尝亲见执事握牍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於手,曾不斯须少留思虑。 仲尼日月,无得而逾焉。 修之仰望,殆如此矣。 且以对〈曷音〉而作《暑赋》,弥日而不献,见西施之容,归憎其白者也。 (曹植曾作《鹖鸟赋》,命修作,修辞不为也。 又命作《暑赋》,修虽造,终日不敢献。 )   ○思迟   《西京杂记》曰: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而尽延誉。 然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 扬子云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走檄而用枚皋;廊庙之上,朝廷之中,文高典册而用相如。 《后汉书》曰:张衡字平子。 少游太学,善属文。 永元时,天下自公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遂作《二京赋》,因以讽谏,思十年始成。 《魏志》曰:甘露二年,帝幸辟雍,会命群臣赋诗。 侍中和逌、(音由)尚书陈骞等制作稽留,有司奏免官。 诏曰:"吾以闇昧,爱好文雅,广延诗赋,以知得失。 乃尔纷纭,良用恻然。 "乃共原逌等。 《晋书》曰:左思字太冲,齐郡临淄人。 思少而好学,年四十未仕,潜思为《三都赋》,十年而成。 贵势之家,竞传相写。 又案:郭伯通、卫瓘为思传曰:"思为《三都》,改易,死乃止。 "   《宋书》曰:颜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而迟速悬绝。 文帝尝各敕拟乐府《北上》篇,延之受诏辄成,灵运久之乃就。 《梁书》曰:武帝宴寿光殿,令刘孺、张率赋诗。 时率与孺并未及成,帝取孺手板,戏题之曰:"张率东南美,刘孺洛阳才,览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 "   《隋书》曰:薛道衡授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 道衡每至构文,必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 其沉思由此。 李翰,天宝中寓居阳翟,为文精密,用思苦涩。 常从阳翟令皇甫曾求音乐,每思涸,则奏乐;神逸,则著文。 唐李建字杓直。 德宗闻其名,擢充翰林学士。 未几,罢为它官。 高郢为御史大夫,表授殿中侍御,四迁兵部郎中,知制诰。 自以草诏思迟,不愿当其任。 《谈薮》曰:卢思道与庾知礼作诗,知礼诗成,而思道未就。 知礼曰:"卢诗何太春日? "思道曰:"自许编苫疾,如他织锦迟。 " 发布时间:2025-09-28 13:22:1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