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六百一十四 ◎学部八 内容: ○幼学   《礼记·学记》曰:幼者听而不问,学不躐等也。 又《曲礼》曰:十年曰幼学。 《论语·为政》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 "   《汉书》曰:东方朔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万言。 时莫之比。 司马彪《续汉书》曰: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 《后汉书》曰:张堪早孤,让先父馀财数百万与兄子。 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魏志》曰:锺会母性矜严,勤见规诲。 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国语》,十三诵《周礼》,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 谓会曰:"学猥则倦,倦则意怠,故以渐训汝。 今可以独学矣。 "   西晋赵至字景真。 年十四,随人入太学观书。 时嵇康於学写石经古文异事讫,去,遂逐车问。 康异而语之,为诸生。 《宋书》曰:王俭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 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 "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丹阳尹袁粲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 "   《南史》曰: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 幼聪敏,有志操。 年九岁,随从伯阐侯太常陆倕,问五经十事,荔对无遗失,倕甚异之。 太守衡阳王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 《后魏书》曰:祖莹字元珍,范阳人。 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 博学耽书,以昼继夜。 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於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窗户,恐漏光明,为人所觉。 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又曰:任城王澄子顺字子和。 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书夜诵,旬有五日,一皆通利。 丰奇之,白澄曰:"丰十五从师,迄於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 江夏黄童,不得无双也。 "澄笑曰:"蓝田生玉,何容不尔? "十六通《杜氏春秋》,恒集门生,讨论同异。 《三国典略》曰:齐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北豫州刺史基之子也。 年十三,扬州刺史郭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 "对曰:"诵《孝经》。 "元贞曰:"《孝经》云何? "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 "元贞曰:"吾作刺史,岂其骄乎? "纮曰:"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 "   《梁书》曰:西阳王大钧性厚重,不妄戏弄。 年七岁,武帝问读何书,对曰:"学《诗》。 "因令讽诵,即诵《周南》,音韵清雅。 帝重之,因赐王羲之书一卷。 《三国典略》曰:梁孝元字世诚。 初,年五岁,梁武问曰:"读何书? "对曰:"能读《曲礼》。 "梁武曰:"汝试言之。 "孝元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 及长,精神爽俊。 殷兴《通语》曰:殷礼字往嗣,幼而乡里异之。 七岁就官学书,在师未尝戏弄。 讽诵恒不为声,潜识而已。 师杀鸡诣礼父颖曰:"贺此子能兴君门。 "行在舟车,手不释卷。 从曲阿往返,遂不知堤渎广狭,及行旅喧闹,未尝视之。 时人语曰"奇才强记"。 殷往嗣后与张温使蜀,至荆州虎牙遭水,众人失色,往嗣见之无异。 诸葛亮见之,叹曰:"东吴菰芦中乃有此奇伟。 "   ○晚学   《国语》曰:晋文公问元帅於赵衰,(元帅,上卿。 )对曰:"郗縠可。 行年五十矣。 (縠,晋大夫。 )守学弥惇。 夫先王之法,德义之府也。 德义,生民之本也。 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 请使郗縠。 "公从之。 《说苑》曰: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晚,如何? "对曰:"少年学如日出之光,二十而学如日中之光,老学如炳烛之明。 孰与夜行乎? "公曰:"善哉! "   《后汉书》曰:献帝诏曰:"孔子叹学之不讲,(讲者,习也。 )不讲则所识日忘。 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 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 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刘艾《献帝纪》曰:时长安中谣曰:"头白皓然,食不充粮,裹衣褰裳,当返故乡。 圣王悯念,悉用补郎。 舍是布衣,被服玄黄。 ")   《齐书》曰:张充字延符。 少好逸游。 父绪尝告归至吴,始入西郭,逢充猎,右臂鹰,左牵狗。 遇船至,便放绁脱韝,拜於水次。 父绪曰:"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充曰:"充闻三十而立,今充二十九矣,请至来年。 "绪曰:"过而能改,颜氏子焉。 "延明年便改,多所该通。 《唐书姚元崇传》曰:玄宗猎於渭滨,上曰:"卿颇知猎乎? "元崇曰:"臣少居广城大泽,不知书,惟以射猎为事。 年四十,方遇张憬藏,谓臣当以文学备位将相,无为自弃。 尔来折节读书,今虽官位过忝,至於驰射,老而犹能。 "於是乎驱於犬,迟速称旨。 上大悦,曰:"久不见卿,思有顾问。 卿可於宰相行中。 "行常后,上纵辔久顾之,曰:"卿行何后? "公曰:"臣官疏贱,不合参宰相行。 "上曰:"可兵部尚书平章事。 "   桓子《新论》曰:高君孟颇知律令,常自伏写书。 署郎哀其老,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 "   魏应璩《答韩文宪书》曰:昔公孙弘皓首入学,颜涿聚五十始涉师门,"朝闻道,夕殒",圣人所贵。 足下之年,甫在不惑,加以学艺,何晚之有? 若能上迨南荣忘食之乐,下踵宁子黑夜之勤,穷文尽义,无微不综,规富贵之荣,取金紫之爵,是夏侯胜拾芥之谓也。 ○好学   《论语》曰: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已矣。 "   又曰:有颜渊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又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   又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 又曰: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 "   《礼记·檀弓上》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 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我则有姊之丧故也。 "二三子皆尚左。 《新序》曰:叶公诣梁问乐王鲋曰:"晋大夫赵文子为人若何? "对曰:"好学而受规谏,仁也。 江出岷山,其源若瓮口,至楚国,其广十里,无它故,其下流多也。 好学受规谏,宜乎立哉。 "   《汉书》曰: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兄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东观汉记》曰:冯豹字仲文。 好儒学,以诗传教授。 乡里为之语曰:"道德斌斌冯仲文。 "   又曰:和熹邓后七岁读《论语》,志在书传,母常非之,曰:"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宁当学博士耶? "后重违母意,昼则缝纫,夜私买脂烛读经传。 宗族外内皆号曰:"诸生"。 范晔《后汉书》曰:荀爽幼好学,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 "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张璠《汉记》曰:朱穆字公叔。 好学,专精。 每一思至,中食失餐,行坠坑坎,亡失冠履。 其父常言:"穆大专,几不知马之几足。 "   《后汉书》曰:张霸就樊儵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 诸生孙綝、刘固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耶。 《魏书》曰:吉茂字叔畅。 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 建安初,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精思数岁。 《北齐书》曰:刘逖字子长。 少而聪敏,在游宴之中,卷不离手。 值有文籍所未见者,则终日讽诵,或通夜不归。 其好学如此也。 《文士传》曰:李庸字萧远。 笃志好学,善属文,词藻清美,常燃柴草,火以读之。 《南史》曰:梁刘峻字孝标,平原人也。 永明中,从桑乾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 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 《北史》曰:隋刘臻为仪同。 性恍忽,耽经史。 经日覃思,至於世事多所遗记。 有刘讷者,亦任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 臻住城南,讷住城东,臻尝欲寻讷,谓从者曰:"汝知刘仪同家乎? "从者不知寻讷,谓还家,因答曰:"知。 "於是引之而去。 既叩门,臻尚未悟,谓至讷家,乃据鞍大呼曰:"刘仪同可出矣。 "其子迎门,臻惊曰:"汝亦来耶? "其子答曰:"是大人家。 "於是顾盼久之,乃悟。 叱从者曰:"汝大无意,吾欲造刘讷耳。 "   杜预《自叙》曰:少而好学,在官则勤於吏治,在家则滋味典籍。 《玄晏春秋》曰:余家素贫窘,昼则务作于劳,夜则甘疲寐。 及二时之务,书卷生尘,箧不解缄。 惟季冬裁得一旬学,或兼夜寐,或戏独否,或对食忘餐,或不觉日夕,是以游出之事,吉凶略绝。 富阳男数以全生之道诲予,方之好色,号予为"书帙"。 ○废学   《毛诗·缁衣》曰:《子衿》,刺学校废也。 世乱则学校不修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尚书》曰: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论语》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左传》曰:学者植也,不学将落也。 《史记》曰:周道既废,焚烧《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板图籍散乱也。 又曰:始皇,诸生到者拜为郎,七百人。 密种瓜於骊山。 山温成实,令诸生就视说之,人人不同。 乃为伏机,方难未定,机发,从上土填之。 其坑在咸阳西南三望里,今为闵儒卿也。 又曰:秦始皇令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汉书》曰: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 《前汉书》曰:绛侯不好文学,每召诸生,东向坐而责之,不以宾主之礼相接。 《东观汉记》曰:班超字仲升。 家贫,为官佣写书。 辍书叹曰:"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 "   《三国典略》曰:齐许惇无学术,与邢劭、魏收等同列。 诸人谈说经史,惇隐几而睡,深为胜流所轻。 《梁书》曰:柳津字元举。 性强直,乏风华。 或劝之聚书,津曰:"吾尝令道士上章驱鬼,安用此鬼名耶? "   《隋书》曰:宇文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 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 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 "於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 贼保据岩谷,径路悬绝。 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督。 《唐书》曰:马燧少尝与诸兄读书,乃辍卷叹曰:"天下将有事矣,丈夫当立功征伐,以济四海,安能矻矻为一儒也? "   《西京杂记》曰:傅介子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为散儒? "卒斩匈奴使者,还拜中郎将。 后复斩楼兰王首,封仪阳侯。 《金楼子》曰:曹子文少善射御,力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魏武常抑之,曰:"汝不念读书而好乘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8 14:28:1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