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时调摄笺 冬卷 内容: 冬三月调摄总类《礼记》曰:“北方为冬,冬之为言中也。 中者,藏也。 ”《管子》曰:“阴气毕下,万物乃成。 ”《律志》曰:“北方,阴也,伏也,阳伏于下,于时为冬。 ”蔡邕曰:“冬者,终也,万物于是终也。 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 君子当审时节宣,调摄以卫其生。 ”立冬,水相;冬至,水旺;立春,水休;春分,水废;立夏,水囚;夏至,水死;立秋,水殁;秋分,水胎,言水孕于金矣。 臞仙月占主疾十月,立冬日忌北风,主殃六畜。 十一月,忌行夏令,主多疥疠之疾。 十二月,朔日忌西风,主六畜疫。 忌行春令,主多痼疾。 冬月气数主属图(见图)肾神图(见图)肾脏冬旺论《内景经》曰:“肾属北方水,为黑帝。 生对脐,附腰脊,重一斤一两,色如缟映紫。 主分水气,灌注一身,如树之有根。 左曰肾,右名命门,生气之腑,死气之庐。 守之则存,用之则竭。 为肝母,为肺子,耳为之官。 天之生我,流气而变谓之精,精气往来谓之神。 神者,肾藏其情智。 左属壬,右属癸,在辰为子亥,在气为吹,在液为唾,在形为骨。 久立伤骨,为损肾也。 应在齿,齿痛者,肾伤也。 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 肾邪自入则多唾,膀胱为津液之腑,荣其发也。 ”《黄庭经》曰:“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名十玄,主诸脏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 ”其声羽,其味咸,其臭腐。 心邪入肾则恶腐。 凡丈夫六十,肾气衰,发变齿动,七十形体皆困,九十肾气焦枯,骨痿而不能起床者,肾先死也。 肾病则耳聋骨痿,肾合于骨,其荣在髭。 肾之外应北岳,上通辰星之精。 冬三月,存辰星之黑气,入肾中存之。 人之骨疼者,肾虚也;人之齿多龃者,肾衰也;人之齿堕者,肾风也;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人之多欠者,肾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肾乏也,人之色黑者,肾衰也;人之容色紫而有光者,肾无病也;人之骨节鸣者,肾羸也。 肺邪入肾则多呻。 肾有疾,当吹以泻之,吸以补之。 其气智,肾气沉滞,宜重吹则渐通也。 肾虚则梦入暗处,见妇人、僧尼、龟鳖、驼马、旗枪、自身兵甲,或山行,或溪舟。 故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戒谨,节嗜欲,止声色,以待阴阳之定。 无竞阴阳,以全其生,合乎太清。 相肾脏病法肾热者,颐赤,肾有病,色黑而齿槁,腹大体重,喘咳汗出,恶风。 肾虚则腰中痛。 肾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欲下,隔塞不通,腹满胀,食寒则泄,在形黑瘦。 肾燥,急食辛以润之。 肾病坚,急食咸以补之,用苦以泻之。 无犯热食,无着暖衣。 肾病,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苦食不消化,体重骨疼,腰膝膀胱冷痛,脚疼或痹,小便余沥,疝瘕所缠,宜服肾气丸。 肾气丸干地黄一两薯蓣一两牡丹皮六钱泽泻七钱山茱萸七钱茯苓六钱桂心五钱附子小便炮制,四两上捣为末,蜜丸,桐子大。 空心酒下三四十丸,日再服。 修养肾脏法当以冬三月,面北向,平坐,鸣金梁七,饮玉泉三,更北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五吞之,以补吹之损。 六气治肾法治肾脏吐纳用吹法,以鼻渐长引气,以口吹之。 肾病,用大吹三十遍,细吹十遍,能除肾家一切冷气、腰疼、膝冷沉重,久立不得,阳道衰弱,耳内虫鸣及口内生疮。 更有烦热,悉能去之。 数数吹去,相继勿绝,疾瘥则止,过多则损。 肾脏导引法 【冬三月行之】可正坐,以两手耸托,右引胁三五度,又将手返着膝挽肘,左右同捩身三五度,以足前后踏,左右各数十度。 能去腰肾风邪积聚。 黄帝制护命茯苓丸黄帝曰:“冬三月宜服何药? ”岐伯曰:“当服茯苓丸,主男子五劳七伤,两目迎风泪出,头风项强,回转不得,心腹胀满,上连胸胁,下引腰背,表里彻痛,喘息不得,饮食咳逆,面黄痿瘦,小便淋漓,阴痿不起,临炉不举,足肿腹痛,五心烦热,身背浮肿,盗汗不绝,四肢拘挛,或缓或急,梦寐惊悸,呼吸气短,口干舌燥,状如消渴,急于喜怒,呜咽悲愁,此方治之。 苓苓山药肉桂山茱萸巴戟白朮牛膝兔丝子各一两干姜细辛防风柏子仁泽泻牡丹皮各五钱附子童便煮三次,用一两一个的妙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 空心盐汤服七丸,日再服。 ”冬季摄生消息论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抚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去寒就温,勿泄及肤,逆之肾伤,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斯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心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 宜服酒浸补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 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宜寒极方加绵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火烘炙,尤为损人。 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烦躁。 不可就火烘炙食物。 冷药不治热极,热药不治冷极,水就湿,火就燥耳。 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 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 不可冒触寒风,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多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 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 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通,必出大汗。 高年骨肉脆薄,易于感动,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 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 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炙爆、肉面、馄饨之类。 《云笈七签》云:“冬月夜卧,叩齿三十六通,呼肾神名以安肾脏,晨起亦然。 ”《书》云:“冬时,忽大热作,不可忍受,致生时患,故曰:冬伤于汗,春必温病。 【神名玄真。】 ”又云:“大雪中跣足做事,不可便以热汤浸洗。 触寒而回,寒若未解,不可便吃热汤热食,须少顷方可。 ”《金匮要略》曰:“冬夜伸足卧,则一身俱暖。 ”《七签》曰:“冬夜卧,被盖太暖,睡觉即张目吐气,以出其积毒,则永无疾。 ”又曰:“冬卧头向北,有所利益。 宜温足冻脑。 ”“冬夜漏长,不可多食硬物并湿软果饼。 食讫,须行百步摩腹法,摇动令消,方睡。 不尔,后成脚气。 ”《本草》云:“惟十二月可食芋头,他月食之发病。 ”《千金方》曰:“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立春则止。 终身常尔,百病不生。 ”《纂要》曰:“钟乳酒方,服之补骨髓,益气力,逐寒湿。 其方:用地黄八两,巨胜子一升,熬捣烂。 牛膝四两,五加皮四两,地骨皮四两,桂心二两,防风二两,仙灵皮三两。 钟乳粉五两,甘草汤浸三日,更以牛乳一碗,将乳石入瓷瓶浸过,于饭上蒸之。 乳尽倾出,暖水淘尽碎研。 右诸药为中末,用绢囊盛浸好醇酒三斗(上畾下金)内,五日后可取服之。 十月初一日服起,至立春日止。 ”“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禁炙饮食并火焙衣服。 ”“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 ”《琐碎录》曰:“冬月勿以梨搅热酒饮,令人头旋,不可支吾。 ”《金匮要略》曰:“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 ”《七签》曰:“冬夜不宜以冷物铁石为枕,或焙暖枕之,令人目暗。 ”《本草》曰:“冬月不可多食葱,令人发疾。 ”冬三月合用药方陈橘丸治大肠风燥气秘等疾。 陈橘皮去白,一两槟榔五钱木香五钱羌活五钱青皮五钱枳壳麸炒,五钱不蛀皂角两挺,去皮酥炙黄郁李仁去皮尖炒黄,一两牵牛炒,二两上为末,研细,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食前姜汤下,未利,加至三十丸,以大便通利为度。 搜风顺气牵牛丸治热涌滞不快,大肠秘结,热毒生疮。 牵牛二两,饭蒸木通一两青橘一两,去穰桑皮一两赤芍一两,炒木香五钱上为末,蜜丸,桐子大。 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止。 妇人血气,醋汤下。 解老人热秘方大附子一个八九钱重者烧过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热酒下。 太上肘后玉经八方天地父母七精散〔干象〕干卦西北天地父母七精散。 竹实三两,九蒸九曝,主水气日精地肤子四两,太阳之精,主肝明目黄精四两,戊己之精,主脾脏蔓菁子三两,九蒸九晒,主邪鬼,明目松脂三两,炼令熟,主风狂脾湿桃胶四两,五木之精,主鬼忤巨胜五两,五谷之精,九曝上为末,炼蜜为丸”。 每服二三十丸,妙不可述。 南狱真人赤松子枸杞煎丸〔坎象〕坎卦正北南狱真人赤松子枸杞煎丸。 枸杞子根三十斤,取皮,九蒸九曝,捣为粉。 取根骨清水煎之,添汤煮去渣,熬成膏,和粉为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寿增无算。 十月事宜《孝经纬》曰:“霜降后十五日,斗指干,为立冬。 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 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律应钟,钟者,动也,言物应阳而动下藏也。 辰亥,亥者,劾也,言时阴气劾杀万物也。 ”《西京杂记》曰:“十月为正阴,曰阴月。 ”《纂要》曰“上冬”。 “是月天道南行,作事出行宜正南方,吉。 不宜用亥日,犯月建,不吉。 ”“十六日天仓开,宜入山修道。 ”又曰:“初十日、十三日宜拔白。 ”《五行书》曰:“是月亥日食饼,令人无病。 ”是月宜进枣汤,其方取大枣去皮核,于文武火上反复焙香,然后泡作汤服。 《摄生图》曰:“初一日宜修成福斋。 初五日修三会斋,勿行谴责。 ”《四时纂要》:“逐瘟方:地黄八两,巨胜子一升,二物熬烂。 牛膝、五加皮、地骨皮各四两,官桂、防风各二两,仙灵皮三两,用牛乳五两,同甘草汤浸三日,以半升同乳拌仙灵皮,磁瓶盛入炊食上蒸之,待其牛乳尽出,方以暖水淘凈,碎如麻豆,同前药细剉,入布袋盛之,浸于二斗酒中。 五月后取看,味重取去药渣。 十月朔饮至冬至日止。 忌葱蒜臭物。 ”“决明子,主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痛泪,又疗唇口青色。 十月十日采,阴干,百日可服。 ”又云:“是月取枸杞子,清水洗凈,沥干研烂,以细布袋盛,榨出汁水,去渣,慢火熬膏,勿令粘底。 候少稠,即以瓦器盛之,蜡纸密封,勿令透气。 每朝酒调一二匙服之,夜卧再服。 百日轻身壮气,耳目聪明,须发乌黑。 ”“冬三月,戊寅、己卯、癸酉、辛巳、丁亥及壬丙戊癸,宜炼丹药。 ”是月宜服枣汤、钟乳酒、枸杞膏、地黄煎等物,以养和中气。 方俱在前。 《云笈七签》曰:“十月十四日,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 初一日十八日并宜沐浴,吉。 ”“冬至日阳气归内,腹宜温暖,物入胃易化。 ”《修真指要》曰:“十五日下元吉辰,可修谢过斋。 ”《经验方》:是月上亥日,采枸杞子二升,采时面东,再捣生地黄汁三升,以好酒五升同搅匀,三味共收磁瓶内,封密三重,浸二十一日,安置。 立春前三日,每早空心饮一杯,至立春后,须发皆黑,补益精气,轻身无比。 忌食萝卜。 《太清草木方》云:“槐子乃虚星之精,是月上巳日,采而吞之,每服二十一粒。 去百病,长生通神。 ”“是月宜食芋,无碍”十月事忌“是月初一、十四日,忌裁衣交易。 ”《白云忌》:“十月忌食猪肉,发宿气。 且亥为猪肖,宜忌之,人能终身忌之,其有益于人自多,《本草》考之可见。 ”《千金方》:“十月勿食椒,伤血脉。 勿食韭,令人多涕唾。 勿食霜打熟菜,令人面上无光。 勿食獐肉,动气。 勿食猪肾,十月肾旺也,不令死气入肾。 ”又曰:“是月夫妇戒同寝,忌纯阴用事。 ”“是月勿戴暖帽,使脑受冻则无眩晕之疾。 ”《法天生意》云:“十月初四,勿责罚人,故刑官是日罢刑,大忌。 ”“是月二十五日,不宜问疾。 ”“是月初一日为民岁腊,十五日为下元,二日戒夫妇入房。 ”“二十日忌远行。 ”十月修养法孟冬之月,天地闭藏,水冻地坼。 早卧晚起,必候天晓,使至温畅,无泄大汗,勿犯冰冻雪积,温养神气,无令邪气外入。 卦坤,坤者,顺也,以服健为正,故君子当安于正以顺时也。 生气在酉,坐卧宜向西方。 孙真人《修养法》曰:“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气。 毋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 十五日宜静养获吉。 ”《内丹秘要》曰:“玄阴之月,万物至此归根复命,喻我身中阴符穷极,寂然不动,反本复静。 此时塞兑垂帘,以神光下照于坎宫,当夜气未央,凝神聚气,端坐片时,少焉神气归根,自然无中生有,积成一点金精。 盖一人之一身,元气亦有升降,子时生于肾中,此即天地一阳初动,感而遂通,乃复卦也。 自此后,渐渐升至泥丸,午时自泥丸下降于心,戌亥归于腹中。 此即天地六阴穷极,百虫闭关,草木归根,寂然不动,乃坤卦也。 静极复动,循环无端,其至妙又在坤复之交,一动一静之间,即亥末子初之时。 《阴符经》曰:“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养生者当顺其时而行,坤、复二卦之功,正在十月之间。 阳不生于复而生于坤,阴中生阳,实为产药根本。 ”《灵剑子》导引法以两手相叉,一脚踏之,去腰脚拘束,肾气冷痹,膝中痛诸疾。 又法:正坐,伸手指缓拘脚指五七度,治脚气诸风注气,肾脏诸毒气,远行脚痛不安,并可治之,常行最妙。 陈希夷孟冬二气导引坐功图势(见图)十一月事宜《孝经纬》曰:“小雪后十五日,斗指壬,为大雪,言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矣。 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白虎通》曰:“始律黄钟何? 黄,中色也。 钟,动也,言阳气动于黄泉之下,欲养万物也。 ”《乐志》曰:“辰子,子者,孳也,言阳气至此更滋生也。 ”《吕氏》曰:“仲冬为畅月。 ”《月纂》:“天道东南行,作事出行宜向东南,吉。 ”“冬至日阳气归内,腹中热,物入胃易消化。 ”《纂要》曰:“共工氏子不才,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是日以赤小豆煮粥厌之。 ”《月令》曰:“君子斋戒慎处,必检身心。 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凡此以微阳方生,阴未退,听阴阳相争而未定,故君子当斋戒以待之。 凡事与夏至同。 此又当谨之至者,彼只止言节,此只却言禁,盖仲夏之阴犹微,而此时之阴犹盛。 阴微则盛阳未至于甚伤,阴盛则微阳当在于善保。 故坤复之月宜静摄为最。 ”《七签》曰:“是月初十日,取枸杞叶煎汤洗浴,至老光泽。 十五、十六日,俱宜沐浴。 ”《千金月令》曰:“是月可服补药,不可饵大热之药,宜早食,宜进宿熟之肉。 ”又曰:“至日,于北壁下厚铺草而卧,以受元气。 ”《纂要》曰:“是月初十日,宜拔白发。 ”《五经通义》曰:“至后阳气始萌,阴阳交精,万物始成,气微在下,不可动泄。 ”《保生心鉴》曰:“子月,火气潜伏闭藏,以养其本然之真,而为来春发生升动之本。 此时若戕贼之,至春升之际,下无根本,阳气轻浮,必有温热之病。 ”《简易方》:“冬至日钻燧取火,可免瘟疫。 ”《仙经》曰:“十一日天仓开,宜入山修道,修启福斋。 ”《岁时杂记》:“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气。 ”“冬至煎糖彩珠,戴一阳巾。 ”十一月事忌《纂要》曰:“是月勿食龟鳖肉,令人水病。 勿食陈脯,勿食鸳鸯,令人恶心。 勿食生菜,发宿疾。 勿食生韭,多涕唾。 勿食黄鼠,损神气。 勿食虾蚌带甲之物,勿食獐肉,动气。 勿食火焙食物。 ”《翰墨全书》曰:“是月二十五日为掠剩大夫忌,勿犯交姤,凶。 至后十日,夫妇当戒容止。 ”《纂要》曰:“是月十二日、二十二日,忌裁衣交易。 ”《千金翼》曰:“冬至后庚辛日,不可交合,大凶。 ”又曰:“勿枕冷石铁物,令人目暗。 ”又曰:“初四日勿责谴下人,大忌。 ”又曰:“十一日不可沐浴,勿以火炙背。 ”又曰:“勿食螺蛳螃蟹,损人志气,长尸虫。 ”《云笈七签》曰:“二十日不宜远行。 二十日不可问疾。 不用子日,犯月建,作事不吉。 ”《礼仪志》曰:“至日钻燧取火,可止瘟病。 是日勿多言,当闭关静坐,以迎一阳之生,不可用作。 ”《云笈七签》曰:“仲冬肾气旺,心肺衰,宜助肺安神,调理脾胃。 无乖其时,勿暴温暖,勿犯东南贼邪之风,令人多汗,腰脊强病,四肢不通。 ”十一月修养法仲冬之月,寒气方盛,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毋发蛰藏,顺天之道。 卦复,复者,反也,阴动于下,以顺上行之义也。 君子当静养以顺阳生。 是月生气在戌,坐卧宜向西北。 孙真人《修养法》:“是月肾脏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闭关静摄,以迎初阳,使其长养,以全吾生。 ”是月也,一阳来复,阳气始生,喻身中阳气初动,火力方微,要不纵不拘,温温柔柔,播施于鼎中。 当拨动顶门,微微挈之,须臾火力炽盛,逼出真铅。 气在箕斗东南之乡,火候造端之地。 《灵剑子》导引法以一手托膝,反折一手抱头,前后左右为之,凡三五度。 去骨节间风,宜通血脉,膀胱、肾脏之疾。 陈希夷仲冬二气导引坐功图势(见图)十二月事宜《孝经纬》曰:“冬至后十五日,斗指癸,为小寒。 阳极阴生乃为寒,今月初寒尚少也。 后十五日斗指丑,为大寒,至此栗烈极矣。 律大吕,吕者,拒也,言阳气欲出,阴拒之也。 ”《乐志》曰:“辰丑,丑者,纽也,言终始之际,以纽结为名也。 ”《纂要》曰:“十二月曰暮冬,曰杪冬、涂月、暮节、暮岁、穷稔、穷纪。 ”《月纂》曰:“天道西行,作事出行俱宜向西。 不宜用丑日,犯月建,作事不吉。 ”《黑子秘录》:“是月癸丑日造门,盗贼不能进。 ”《琐碎录》曰:“腊月子日,晒荐席,能去蚤虱。 ”又曰:“是月取猪脂四两,悬于厕中,入夏一家无蝇。 ”“二十四日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也。 ”“二十四日取鼠一头,绕在于子地上埋之,永无鼠耗。 ”《本草图经》云:“取活鼠,用油煎为膏,敷汤火疮,灭瘢疵,极良。 ”《玄枢》曰:“除日以合家头发烧灰,同脚底泥包投井中,咒曰:敕令我家眷属,竟年不害伤寒,辟却五瘟疫鬼。 ”《七签》曰:“除夜枸杞汤洗浴,令人不病。 初一、初二、初八、十三日、十五、二十日沐浴,去灾悔,吉。 ”“除日,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主灾异不起。 ”“是日取圆石一块,杂以桃核七枚埋宅隅,绝疫鬼。 ”“除夜取椒二十一粒,勿与人言,投于井中,以绝瘟疫。 ”“其夜,家奉神佛前,并主人卧室燃灯达旦,主家宅光明。 攒火围炉,合家共坐,以助阳气。 ”“除夜宜烧辟瘟丹,并家中所余杂药焚之,可辟瘟疫。 可焚苍朮。 ”方见五月。 《农桑撮要》曰:“腊八日,收鳜鱼烧存性,研细,用酒调服。 治小儿斑疹不出,即发。 更安悬厕上,不生虫。 ”《法天生意》云:“初七、初十、十八、二十日,拔白发。 ”又云:“除夜有行瘟使者降于人间,以黄纸朱书‘天行已过’四字贴于门额,吉。 ”《便民要纂》曰:“大寒早出,含酥油于口中,则耐寒。 ”《食物本草》云:“雪水甘寒,收藏能解天行时疫,一切热毒。 ”“是月收雄狐胆,若有人暴亡未移时者,急以温水研灌些少,入喉中即活。 移时,即无及矣。 当预备之。 ”“是月取青鱼胆阴干,如患喉闭及骨鲠者,以此胆少入口中,咽津即解。 ”《家塾事亲》曰:“是月取猪板油脂背阴挂,能治诸般疮疥,敷汤火良。 ”又法:取猪脂一升,入磁瓮中,加鸡子白十枚,水银二钱,封瓮,埋亥地上一百日,取治痈疽,极良。 又曰:“是月,取皂角烧为末,留起,遇时疫,早起以井花水调一钱服之,效。 ”《岁时杂记》:“猎月,宜合茵陈丸料,时疫瘟(病去丙改皇)、山峦瘴气等症。 岭表行客,可常随带。 茵陈四两大黄五两豉心五合炒令香恒山三两桃核仁三两炒芒硝三两杏仁三两,去皮尖鳖甲二两,酒醋涂炙巴豆一两,去皮膜。 去油,炒,另研共为末,蜜丸,桐子大。 初得时,三日内旦服五丸,或利或吐、汗。 若否,再加一丸。 久不觉,即以热汤饮促之。 老小以意酌服。 黄病痰癖,时气伤寒,痎疟发痫,服之无不瘥者。 治瘴气如神,赤白痢亦效。 春初一服,一年不病。 收瓶,以腊封口,置燥处。 忌食苋菜、芦笋。 ”屠苏方大黄十六铢白朮十五铢桔梗十五铢蜀椒十五铢去目桂心十八铢去皮乌头六铢去皮脐菝(艼去丁改契)十二铢,一方加防风一两上七味(口父)咀,红绢囊盛之,除日沉井中,至泥底。 正月朔旦,取药囊置酒中,煎数沸,取起,东向饮之,从小至大,一家无疫。 以药渣投井中,每岁饮之,可长年无病。 《田家五行》云:“十二月二十五日,夜煮赤豆粥合家食之,出外者留之,名曰口数粥,能袪瘟鬼。 ”《负喧杂录》:“是月二十四日,取井花水,平旦初汲者,浸乳香数块,至元旦五鼓,暖令温。 从小饮乳香一豆大,咽水三口,则一年不染时疫。 ”《多能鄙事》曰:“是月取乌鸦一二只,入瓶泥封固,烧为末。 治一切痨瘦、骨蒸、咳嗽。 米饮调下二钱,良。 ”《内景经》曰:“腊八日修百福斋。 二十八日修迎新斋。 是月初六日天仓开,宜入山修道。 ”《琐碎录》:“腊月晨起,以蒸饼卷猪脂食之,终岁不生疮疥。 久服肌体光泽。 ”《法天生意》云:“川乌炒黄,绢袋盛装酒浸,服少许,可疗头风。 ”十二月事忌《千金方》:“是月勿食猪,脾旺在四季故耳。 ”“是月勿歌舞,犯者凶。 勿食生韭,勿食霜烂果菜,勿食蚌蟹鳖虾鳞虫之物,勿食獐肉,勿食牛猪肉,勿食生椒,勿食葵菜,大抵与十一月忌同。 勿犯大雪,勿伤筋骨,勿妄针刺。 ”《月忌》:“二十一日不可问疾。 初七日不宜水陆远行,凶。 初九日、二十五日,忌裁衣交易。 ”《琐碎录》曰:“除夜勿嗔骂奴仆,并碎器皿,仍不可大醉。 八日名王侯腊,忌夫妇入房。 ”十二月修养法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 勿甚温暖,勿犯大雪。 宜小宣,勿大全补。 众阳俱息,勿犯风邪,勿伤筋骨。 卦临,临者,大也,以刚居中,为大亨而利于贞也。 生气在亥,坐卧宜向西北。 孙真人曰:“是月土旺,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勿冒霜雪,勿泄津液及汗。 初三日宜斋戒静居,焚香养道,吉。 ”《灵剑子》导引法以两手耸上,极力三五遍,去脾脏诸疾不安,依春法用之。 陈希夷季冬二气导引坐功图势(见图)冬时逸事腊八日粥腊月八日,东京作浴佛会,以诸果品煮粥,谓之腊八粥,吃以增福。 灶中点灯都人以酒糟抹于灶门之上,谓之醉司命。 点灯灶心,谓之照虚耗。 馈岁别岁苏公诗云:“为欢恐无具,假物不论货。 富人事华靡,珠绣光翻坐。 贫者愧不能,微贽出舂磨。 ”言彼此相送产物,以为馈岁。 又子瞻诗云:“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为一日欢,毋为穷年悲。 ”以酒相欢,谓之别岁。 守岁分岁子瞻诗略云:“儿童强不睡,拍手夜欢哗。 晨鸡且莫唱,更鼓畏惨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故大小饮酒相欢,除夕坐以待旦,谓之守岁。 范至能诗略云:“奉祠席撤夜未艾,饮福之余即分岁。 地炉火暖苍朮香,饤盘果饵如蜂房。 小儿但喜新年至,头角长成添意气。 老翁把杯心茫然,增年翻是减吾年。 荆钗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 ”合室大小除夕叙饮欢宴,谓之分岁。 藏钩之戏《风土记》:“腊日,叟妪各随其侪,分为二曹,以较胜负。 始于钩弋夫人事也。 ”火山香焰隋主除夕设火山数十,焚沉香数车,香闻数十里。 砚炉暖盒天宝间有一砚炉,曲尽其巧。 寒冬置砚炉上,不冻。 玄天罡女授张无颇暖金盒,寒时出此,一室暄热。 辟寒香外国进香,大寒焚之,必减衣拒热。 却寒帘咸通年,赐公主却寒之帘。 捏凤炭杨国忠用炭屑捏成双凤,冬日暖于炉中,以白檀铺底,香霭一室。 炷暖香云溪僧舍,冬月客至,焚暖香一炷,满室如春。 故詹克爱诗云:“暖香炷罢春生室,始信壶中别有天。 ”煮建茗逸人王休与僧道交,冬月,取冰之精莹者,烹建茗以供。 妓围肉阵申王冬月,以妓密围坐侧以御寒。 杨家选妾肥大者,行列于后,谓之遮风肉阵。 暖寒会王元宝大雪时,令童仆扫雪,开具酒宴迎宾,谓之暖寒会。 三余足学冬为岁余,故冬月可就问学。 《汉书》东方朔云:“三冬文史足。 ”寻梅烹雪孟浩然寻梅,陶縠烹雪,风致自佳。 书物候风《左传》云:“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灸经》曰:“至日风从南来,名为虚贼,伤人。 ”谐律度晷冬至始致八能之士,以调律历。 至日度晷景,候钟律,权土炭,效阴阳也。 爱日履霜《左传》曰:“冬日可爱。 ”又曰:“履霜坚冰,君子知戒。 ”凿冰爨燧《诗》云:“一之日,凿冰冲冲。 ”《淮南子》曰:“孟冬之月,招摇指亥,爨松燧火。 ”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湖冻初晴远泛西湖之水,非严寒不冰,冰亦不坚。 冰合初晴,朝阳闪烁,湖面冰澌琼珠,点点浮泛。 时操小舟,敲冰浪游,观冰开水路,俨若舟引长蛇,晶莹片片堆栈。 家僮善击冰丬,举手铿然,声溜百步,恍若星流,或冲激破碎,状飞玉屑,大快寒眼,幽然此兴,恐人所未同。 扣舷长歌,把酒豪举,觉我阳春满抱,白雪知音,忘却冰湖雪岸之为寒也。 旧闻戒涉春冰,胸中不抱惧心,又何必以涉冰为戒? 雪霁策蹇寻梅画中春郊走马,秋溪把钓,策蹇寻梅,莫不以朱为衣色,岂果无为哉? 似欲妆点景象,与时相宜,有超然出俗之趣。 且衣朱而游者,亦非常客,故三冬披红毡衫,裹以毡,跨一黑驴,秃发童子挈尊相随。 踏雪溪山,寻默林壑,忽得梅花数株,便欲傍梅席地,浮觞剧饮,沉醉酣然,梅香扑袂,不知身为花中之我,亦忘花为目中景也。 然寻梅之蹇,扣角之犊,去长安车马,何凉凉卑哉? 且为众嗤,究竟幸免覆辙。 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三茅乃郡城内山高处,襟带江湖,为胜览最欢喜地。 时乎积雪初晴,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回重重雪色。 江帆片片,风度银梭,村树几家,影寒玉瓦。 山径人迹板桥,客路车翻缟带。 樵歌冻壑,渔钓冰蓑。 目极去鸟归云,感我远怀无际。 时得僧茶烹雪,村酒浮香,坐傍几树梅花,助人清赏更剧。 西溪道中玩雪往年因雪霁,偶入西溪,何意得见世外佳景。 日虽露影,雪积未疏,竹眠低地,山白排雪,风回雪舞,扑马嘶寒,玉堕冰柯,沾衣生湿。 遥想梅开万树,目乱飞花,自我人迹远来,踏破瑶街十里,生平快赏,此景无多。 因念雪山苦行,妙果以忍得成,吾人片刻冲风,更想护炉醉酒,噫,恣欲甚矣! 虽未能以幽冷摄心,亦当以清寒炼骨。 山头玩赏茗花两山种茶颇蕃,仲冬花发,若月笼万树,每每入山寻茶胜处,对花默共色笑,忽生一种幽香,深可人意。 且花白若剪云绡,心黄俨抱檀屑,归折数枝,插觚为供,枝梢苞萼,颗颗俱开,足可一月清玩。 更喜香沁枯肠,色怜青眼,素艳寒芳,自与春风姿态迥隔。 幽闲佳客,孰过于君? 登眺天目绝顶武林万山,皆自天目分发,故《地钤》有“天目生来两乳长”偈。 冬日木落,作天目看山之游。 时得天气清朗,烟云凈尽,扶策蹑巅,四望无际。 两山东引,高下起伏,屈曲奔腾,隐隐到江始尽,真若龙翔凤舞。 目极匹练横隔,知为钱塘江也。 外此茫茫,是为东海。 几簇松筠,山僧指云:“往宋王侯废冢。 ”噫! 山川形胜,千古一日,曾无改移,奈何故宫黍离,陵墓丘壑,今几变迁哉? 重可慨也。 山居听人说书老人畏寒,不涉世故,时山居曝背,茅檐看梅初放,邻友善谈,炙糍共食,令说宋江最妙回数,欢然抚掌,不觉日暮。 吾观道左丰碑,人间铭颂,是亦《水浒传》耳,岂果真实不虚故说? 更惜未必得同此传,世传人口。 扫雪烹茶玩画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谓半天河水是也。 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 时乎南窗日暖,喜无觱发恼人,静展古人画轴,如《风雪归人》、《江天雪棹》、《溪山雪竹》、《关心雪运》等图,即假对真,以观古人摹拟笔趣。 要知世景画图,俱属造化机局,即我把图,是人玩景,对景观我,谓非我在景中? 千古尘缘,孰为真假,当就图画中了悟。 雪夜煨芋谈禅雪夜偶宿禅林,从僧拥炉,旋摘山芋,煨剥入口,味较世中美甚,欣然一饱。 因问僧曰:“有为是禅,无为是禅,有无所有,无非所无,是禅乎? ”僧曰:“子手执芋是禅,更从何问? ”余曰:“何芋是禅? ”僧曰:“芋在子手,有耶? 无耶? 谓有何有? 谓无何无? 有无相灭,是为真空非空,非非空空无所空,是名曰禅。 执空认禅,又着实相,终不悟禅。 此非精进力到,得慧根缘,未能顿觉。 子曷观芋乎? 芋不得火,口不可食,火功不到,此芋犹生。 须火到芋熟,方可就齿舌消灭。 是从有处归无,芋非火熟,子能生嚼芋乎? 芋相终在不灭,手芋嚼尽,谓无非无,无从有来,谓有非有,有从无灭。 子手执芋,今着何处? ”余时稽首慈尊,禅从言下唤醒。 山窗听雪敲竹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 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 暗想金屋人欢,玉笙声醉,恐此非尔所欢。 除夕登吴山看松盆除夕,惟杭城居民家户架柴燔燎,火光烛天,挝鼓鸣金,放炮起火,谓之松盆。 无论他处无敌,即杭之乡村,亦无此胜。 斯时抱幽趣者,登吴山高旷,就南北望之,红光万道,炎焰火云,巷巷分岐,光为界隔。 聒耳声喧,震腾远近,触目星丸,错落上下,此景是大奇观。 幽立高空,俯眺嚣杂,觉我身在上界。 雪后镇海楼观晚炊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 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 日暮晚炊,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中,界以乌丝阑画,幽胜妙观,快我冷眼。 恐此景亦未有人知得。 发布时间:2025-09-29 10:01:0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