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地位对人的重要影响 内容: 地位对人的重要影响【原文】孟子自范①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一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赔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②者乎? 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3)。 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 ’此无他,居相似也。 ”【注释】①范:地名,故城在今山东范县东南二十里,是魏国与齐国之间的要道。 ②广居:孟子的“广居”指仁。 如《滕文公下》所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③垤(die)泽之门:宋国城门。 【译文】孟子从范邑到齐都,远远地望见了齐王的儿子,非常感叹地说:“地位改变气度,奉养改变体质,地位是多么重要啊! 他不也是人的儿子吗? ”孟子说:“王子的住多、车马、衣服多半与他人相同,而王子像那个样子,是他的地位使他那样的。 何况那处在天下最广大地位上的人呢? 鲁国的国君到宋国去,在宋国的城门下呼喊。 守门的人说:‘这人不是我们的国君,他的声音怎么这样像我们的国君呢? ’这没有别的原因,他们的地位相似罢了。 ”【读解】存在决定意识,地位影响气度。 不仅气度,就是一般气质、思想观念等,也都深受地位的影响。 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莫说本来是王子的人气度与一般人不一样,就是原本为平民老百姓,甚至出身苦寒低贱如替一人看牛放羊的朱元璋,一旦地位改变,做了天子,那气度与一精一神风貌也会变若天上地下,这就叫做“居移气”。 当然,有所影响,有所改变并不意味着主体自身完全不起作用,像“环境决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人完全是周围环境的奴隶。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有不少后来做了皇帝,贵为天子的人,怎么也改不了早年做平民,做农民时的习一性一和脾气,甚至一些特殊的喜好,这就是主体自身的能动一性一在起作用。 用一句通行的话来说,也可以叫做“江山易改,本一性一难移”。 所以,一方面,环境地位对人的气质、气度的确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主体自身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就以孟子在这里的意图来说,他之所以喟然而叹“大哉居乎! ”强调“其居使之然也’,其实是为了推出“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一句话来,要求大家“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滕文公下》)处在“仁”的地位上。 而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选择“仁’的地位,离开主体自身的作用能行吗? 这正如孔子所说:“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一方面,要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但另一方面,“择不处仁,焉得知? ”还是离不开主体的选择作用。 我们在这里再一次看到孟子的确是“祖述仲尼之意”,本意与孔子“里仁为美”一章的表达方式虽然完全不同,但其思想却是一脉相承而贯通的。 “孔家店”的大小老板前后相隔百年,其配合却是非常默契,后世之所以用“孔孟之道”合称二人学说,正是体现了这种相互合拍。 当然,所谓配合默契,所谓相互合拍,其主动的方面都只可能是生于其后的孟子了。 在孔子自己,可不知道在他的身后还会有这样一个深得他的意旨甚至超过颜回的“私淑弟子”,而如果他真的有什么“圣灵”可知,那还不知道有多么欣慰哩,起码是可以抵消他奔走列国,“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劳顿和遗憾了吧。 回到正题上来,无论是孟子本章,还是孔子“里仁为美”的一章,都既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社会学研究、历史人物研究的参考,又可以作为教育学研究的资料,对于学校教育,尤其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布时间:2025-09-30 11:15:2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