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百四十四 ◎工艺部一 内容: ○叙艺   《书》曰: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 《礼》曰:是月也,命将讲武,习射御,角力,执弓挟矢以猎。 又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又曰:尚伎而贱车,则人兴艺。 《周礼》曰: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马融曰:道,六艺。 )乃教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论语》曰:太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欤?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   又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汉书》曰:元帝多伎艺。 华峤《后汉书》曰:邓禹十三男,各令习一艺。 《梁书》曰:柳惲,字文畅,早有令名。 少工篇什弹琴,为士流第一。 帝谓周舍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於柳惲,可谓具美。 分其才艺,足了十人。 "   又曰:朱异,字彦和,通览五经,涉猎子史,博奕书算尤善。 沈约面试,皆妙,乃戏之曰:"君何不廉! 天下有艺,君一时持去,可谓不廉也。 "   《后汉书》曰:祖珽,字孝征。 裴让之,字士礼。 俱崇文学邢劭。 省中为之语曰:"多伎多能祖孝征,能赋能诗裴让之。 "皆一时之美也。 《后赵录》曰:张材伎,乌谭部人也。 善棋博、蹴踘、斗鸡诸伎。 身长八尺。 饮酒石馀不乱。 ○射上   《中论·艺记》曰: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 李颙《游艺箴》曰:邈矣姬旦,惟艺之渊! 《易》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暌。 (睽,乖也。 物乖则争兴。 弧矢之用,所以威乖争也。 )   又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 弓矢者,器也。 射之者,人也。 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后动者也。 "(括,结也。 君子待时而动,则无结闵之患也。 )   《诗》曰:既张我弓,又挟我矢。 又曰:终日射侯,不出正兮。 《礼》曰: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子射诸? "射之,毙一人。 韔弓,(丑亮切。 韔,弓衣。 )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 "(朝燕于寝,大夫坐于上,士立于下。 然则商阳与御者皆士也。 )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善之。 "   又曰:孔子云:"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悬弧之义也。 "(男子生而设弧于门左,示有射道而未能也。 )   又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反求于其身,不以怨人也。 画曰正,皮曰鹄也。 )   又曰:孔子射於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矍相,地名也。 树菜蔬曰圃。 )射至於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房吻切。 )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 "盖去者半,入者半。 (先行饮酒礼,将射弓,以司马子路执弓矢延射,则为司射也。 贲,读为偾。 偾犹覆败也。 )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 "盖去者半,处者半。 序点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音基)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 "盖仅有存焉。 (之,发声也。 射毕,又使此二人举觯者。 古者于旅也语。 语谓说义理也。 三十曰壮。 耆耋皆老也。 流俗,失俗也。 处犹留也。 不可以在此宾位。 序点或为徐点,壮或为将,耄期或为旄勤。 )   又曰:射之为言绎也,或曰舍也。 绎者,各绎已之志也。 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 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 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 故射者,各射已之鹄。 故天子大射,谓之射侯。 射侯者,射为诸侯也。 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不得为诸侯。 (大射,将祭择士之射也。 以为某鹄者,将射,还视侯,中之则成人,不中之则不成人也。 得为诸侯,为有庆也;不得为诸侯,谓有让也。 )天子将祭,必先习射於泽。 泽者,所以择士也。 已射於泽,而后射於射宫。 射中者,得与於祭;不中者,不得与於祭。 不得与於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祭者,有庆,益以地。 进爵绌地是也。 (泽,宫名也。 士,谓诸侯朝者诸臣及所贡士也。 皆先令乃射于泽,已乃射宫课中否也。 诸侯有庆者先进爵,有让者先削地也。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 故必先有志於其所有事,然后敢用穀也。 《左传》曰:晋楚将战。 潘尫之子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蹲,聚。 )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於战? "王怒曰:"大辱国! 诘朝尔射,死艺。 "(言汝以射自多,必当以艺死也。 )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 (吕锜,魏锜也。 )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 射而中之,退入於泥,亦必死矣。 "及战,射恭王,中目。 王召养由基,与之二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 (他刀切。 弓衣也。 )以一矢复命。 (言一发而中。 )   又曰:卫献公出奔。 初,尹公他学射於庾公差,庾公差学射於公孙丁。 二子追公,(二子,他与差也,为孙氏逐也。 )公孙丁御公。 子鱼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而礼乎? "(子鱼,庾公差也。 礼,射不求中也。 )射两軥而还。 (軥,车轭卷者,今俗谓之軥心木。 )尹公他曰:"子为师,我则远矣。 "乃反之。 (他不从丁学,故曰远。 始与差具退,悔而独还射。 )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臂。 (贯公他手臂。 )   又曰: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 门于巢,(攻巢门也。 )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亲门,(启,开门也。 )我获射之,必殪。 (殪,死也。 )是君也死,疆其少安。 "从之。 吴子门焉,牛臣隐於短墙以射之,卒。 又曰:昔贾大夫恶,(貌丑也。 )娶妻而美,三年不言。 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周礼》曰: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郑司农云:均,调也。 乐师主调其音。 大司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 )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 (《驺虞》,乐章名,在《召南》之卒章。 王射,以《驺虞》为节也。 )诏诸侯以弓矢舞。 (舞,谓执弓挟矢揖让进退之仪。 )   又曰: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少舞。 (谓以年幼少时教之舞。 )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蘋》为节,士以《采繁》为节。 (《驺虞》《采蘋》《采繁》,皆乐章名,在国风《召南》。 为《狸首》,在《乐记》。 )   又曰: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驺虞》,九节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获二容,乐以《狸首》,七节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蘩》,五节二正;士以三耦射犴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蘩》,五节二正。 (郑司农云:三侯,虎、熊、豹也。 容者乏也,待获者所蔽也。 九节,析羽九重,设于长杠,正所射也。 )若王大射,则以狸步张三侯。 (郑司农云:狸步,谓一举足为一步,于今为半步也。 玄谓:狸,善博者也,行则止而拟度焉,其发必获,是以量侯道法之也。 )王射,则令去侯,立於后。 以矢行告,卒,令取矢。 (郑司农云:射人,主令人去侯所而立于后也。 以矢行告,射人,以矢行高下左右告于王者也。 )   又曰:射鸟氏:掌射鸟。 (鸟谓中膳羞者,凫雁鸨鸮之属也。 )祭祀,以弓矢驱乌鸢。 凡宾客、会同、军旅,亦如之。 (鸟鸢,善钞盗,便汙人。 )射则取矢。 矢在侯高,则以并夹取之。 (郑司农云:王射,则射鸟氏主取其矢。 在侯高者,矢着侯高,人手不能及,则以并夹取之。 并夹,针箭具。 夹,读为甲,故司弓矢职曰:大射、燕射,共弓矢并甲。 )   又曰: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 若不见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夜射之。 (不见鸟兽,谓夜来鸣呼为怪者。 兽,狐狼之属。 郑司农云:救日之弓、救月之矢,谓日月食所作弓矢。 玄谓:日月之食,阴阳相胜之变也,于日食则射太阴,月食则射太阳。 )若神也,则以太阴之弓与枉矢射之。 (神谓非鸟兽之声,若或叫于宋大庙譆譆出出者。 )   又曰: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 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卿、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 (大射者,为祭祀射。 王将有郊庙之事,以射择诸侯及群臣与邦国所贡之士可以与祭者。 射者可以观德行,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 凡大射,各于其射宫。 侯者,其所射也,以虎豹熊麋之皮饬其侧,所谓皮侯。 王之大射,虎侯,王所自射也;熊侯,诸侯所射;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诸侯之大射,熊侯,诸侯所自射;豹侯,群臣所射。 卿、大夫之大射,麋侯,群臣共射焉。 )   又曰:保氏:掌养国子以道,教之五射。 (五射:一曰白矢,二曰参连,三曰剡注,四曰襄尺,五曰井仪也。 )   《论语》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言于射而后有争也。 )揖让而升,下而饮,(射于堂,升及下皆揖让而相饮也。 )其争也君子。 (多算饮少算,君子之所争也。 )   又曰:射不主皮,(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也;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顺,合《雅》、《颂》;五曰与舞同。 射者不但以中皮为善,亦兼取其和容也。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为力,力役之事,亦在上中下,设三科焉,故曰不同科也。 )   《韩诗外传》曰: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 没金,饮羽。 下视,知其石也。 因复射之,矢摧,无迹也。 《三礼射侯图》曰:天子大射之时,天子虎侯,九十步;诸侯熊侯,七十步;卿、大夫豹侯,五十步。 畿内诸侯大射,君熊侯,九十步;卿、大夫参侯,七十步;士犴(五旦切。 )侯,五十步。 天子、卿、大夫射,君臣共射一麋侯,五十步。 诸侯、卿、大夫亦如之。 天子及诸侯之士,皆无大射。 参侯者,以豹皮为鹄,以麋皮为饰。 参之为言杂也。 犴侯者,以胡大皮为知鹄,亦以为饰。 又曰:天子宾射亦三侯。 天子射,五正侯;诸侯射,三正侯;卿、大夫射,二正侯。 诸侯宾射二侯,君三正。 卿、大夫宾射,君臣共射一侯,二正。 士与士宾射,犴侯,二正。 士不得画云气,故以犴皮饰其侧也。 畿内诸侯与外国同,其侯道亦如之。 又曰:天子燕射,天子熊侯,诸侯、卿、大夫、士,虎、豹侯。 诸侯燕射,君亦熊侯,卿、大夫亦宜参侯,士鹿、豕。 卿大夫与其臣燕射,君臣共射,虎豹侯。 士燕射,亦宜豹侯,画鹿豕焉。 畿内诸侯与外国用其侯道,亦如宾射。 《战国策》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 去杨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有一大夫过之,曰:"善射可教矣。 "由基子曰:"试代我射之。 "客曰:"我非能教子出左屈右也。 夫射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拘,一矢发而不中,前功尽弃矣! "   又曰:更羸与魏王处庑下,有雁从东方来,更羸虚发而雁下。 魏王曰:"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其飞徐,其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失群也。 故痛未息,惊心未去,故闻弦音而下。 "   《史记》曰: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 又曰: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复入。 广所居郡闻有虎,常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之。 广为人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 广击匈奴,中贵人从。 匈奴三人射之,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 "(雕,鸟,善射者射之也。 )逐之,果然。 广为将,其射,见敌非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用此为将,兵数困辱。 《汉书》曰:匈奴畏郅都之威,刻木像都之状,交弓射之,莫能一中。 又曰:堂邑父,胡人也,善射。 与张骞俱使西域,每处困之时,射鸟兽供食。 《后汉书》曰:王宠善射,十发十中,皆同处焉。 又曰:董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魏志》曰:挹娄国,古肃慎氏之国也。 善射,入人目。 又曰:文帝共上常猎,为虎所逐,顾射,应声而倒。 太祖壮其挚勇,使将武骑。 《魏略》曰:成公英从太祖出猎,有三鹿走过,太祖命英射之,三发,三鹿皆应弦而倒。 《吴志》曰:太史慈,字子义。 初,北海相孔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 慈乃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 开门直出外军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 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 射毕,径入门。 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故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 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於是鞭马直突围中驰去。 比贼觉知,慈行已过。 又射,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 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尝从孙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骂,以手持楼棼。 慈引弓射之,矢贯手,着棼。 围外万馀人,莫不称善。 其妙如此。 《晋书》曰:刘曜,字永明。 身长九尺六寸,垂手过膝。 雄武有膂力,射铁,入一寸焉,时号神射也。 又曰:庾翼时有众四万,诏加都督征讨诸军事。 师次襄阳,大会僚佐,陈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 "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 又曰:庾翼镇武昌,谢尚数诣翼谘谋军事。 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 "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 又曰:杨济迁太子太傅。 济有才艺,常从帝校猎北邙山下,与侍中王济俱着布裤褶,骑马,执角弓,在辇前。 猛兽突出,帝令济射之,应弦而倒。 须臾复一出,济受诏,又射杀之。 六军大叫称快。 又曰:魏舒累迁后将军锺毓长史,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 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貌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 "   又曰:江州刺史庾悦,隆安中为司徒长史。 曾至京口,刘毅时甚窭,先就府借东堂与亲故出射,而悦与僚佐径来诣。 毅告之曰:"毅辈迍否之人,合一射甚难。 虽於诸堂并可,望以今日见让。 "悦不许。 射者皆散,惟毅留射如故。 又曰:王恺以帝舅奢豪。 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济请以钱千万,与牛对射而赌之,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因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 "须臾而至,一割便已。 《齐春秋》曰:宜都王鉴,字宣彻,太祖第十六子。 善射,常取甘蔗插地,百步射之,十发十中。 古之杨叶,殆不能加。 《陈书》曰:褚玠,刚毅有胆决,长骑射。 常从司空侯安都於徐州出猎,遇猛兽,玠射之,再发,中口入腹,俄而兽毙。 《燕书》曰:贾坚,字世固,弯弓三石馀。 烈祖以坚善射,故亲试之,乃取一牛置百步上,召坚使射,曰:"能中之乎? "坚曰:"少壮之时,能令不中;今已老年,正可中之。 "恪大笑。 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 恪曰:"复能中乎? "坚曰:"所贵者以不中为奇,中之何难? "一发中之。 坚时年六十馀矣,观者咸服其妙。 又曰:慕容根善射。 尝从行猎,有一野羊立於悬崖。 太祖命左右射之,莫有中者。 根自募求射之,一发而中。 崔鸿《十六国春秋·燕录》曰:建威翰奔还本国,有劲骑百馀追之。 翰遥谓之曰:"吾既思恋而归,必无返面! 吾之弧矢,汝曹知否? 无为相逼,自取死也! 吾处汝国久矣,誓不杀汝。 可百步竖刀,吾射中者,汝便宜返;不中者,可前也。 "诸骑解刀竖之,翰发而中环,追骑乃散。 又《后燕录》曰:慕容盛行遇贼,盛曰:"汝欲当锋乎? 试竖汝手中箭,百步,我善中之,宜慎汝命;如不中,当束身相授。 "盗乃竖箭,盛一发中之。 盗曰:"相试耳。 "资而遣之。 又《前秦录》曰:苻琳,字永瑶,坚之第五子也,有文武才艺,引弓五百斤,射洞犁耳。 至於山水文咏,皆绮秀清丽。 又《前凉录》曰:索孚,字国明,敦煌人。 善射,十中八九。 或谓之曰:"射有法乎? "孚曰:"射之为法,犹人主之治天下也;射者弓有强弱,矢有铢两,弓不合度,矢不端直,主虽逢蒙,不能以中:才不称官,万务荒殆,虽有尧、舜之君,亦无以治也。 "   又《赵录》曰:刘曜亲围陈安於陇城,安突围而出。 近则刀矛俱发,辄害六七;远则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30 12:02:5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