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百五十 ◎工艺部七 内容: ○数   《说文》曰:筭,长六寸,计历数者也。 从弄竹,言常弄乃不误也。 《易》曰:大衍之数五十,(大合天地之数,凡五十有五,言五十者举成数。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周礼》曰: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曰九数。 (郑司农曰: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工均输方呈赢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 )   《汉书·律历志》曰:数者,一十百千万也。 所以算数事物,慎性命之理也。 又曰:武帝时,桑弘羊以计算幸,以心计,年十三为侍中。 又曰:宣帝时,大司农丞耿寿昌以善算为算工,得幸於上。 又曰:计商善为筭,著《五行论算术》二十六卷。 又曰:张苍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算律历。 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 《吴志》曰:顾谭每省簿书,未尝下算,徒屈指心计,尽发疑谬,下吏以此服之。 又曰:赵达,河南人也。 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 使人取小豆数升,播(播,布也。 )之席上,立言其数,验覆果信。 尝过知故,知故为之具食。 食毕,谓曰:"仓卒乏酒,又无嘉肴,无以叙意,如何? "达因取盘中只箸,再三纵横之,乃言:"卿东壁下有美酒一斛,又有鹿肉三斤,何以辞无? "主人笑曰:"以卿善射,欲以相试耳。 "遂出酒酣饮。 又有书简,上作千万数,着空仓中,封之,令达算之。 达云:"但有名无实。 "其精微若是。 达宝惜其术,自阚泽、殷礼,皆名儒善士,屈节就学,秘而不告也。 太史丞公孙滕,师事之累年,赍酒拜跪而请,达曰:"吾先人得此,欲图为帝王师。 至仕来三世,不过太史郎,诚不欲复传之! 且此术微妙,头乘尾除,一算之法,父子不相语。 "初,孙权行师征伐,每令达有所推步,皆如其言。 问其法,终不言,由此见非。 达常笑谓诸星气风术者,曰:"当回算帷幕,不出户牖,以知天道;而反昼夜暴露,以望氛祥,不亦难乎! "无间,引算自投,乃叹曰:"吾算尽,某年月日其终矣。 "达妻数见达效,闻而哭泣。 达欲弭妻意,乃更算,言:"向者谬误耳,尚未也。 "后如期死。 权闻达有书,求之不得,录问其女,乃发达棺,一无所得,法遂绝焉。 王隐《晋书》曰:王戎为司徒,好治生,公妪二人,常以象牙筹昼夜算计家财。 《唐书》曰:僧一行,姓张氏,公谨之孙也。 初,求访师资,以穷大衍,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院,古松十数,门有流水。 一行立於门屏间,闻院僧於庭布算声,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也? "即除一算,又谓曰:"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承其言而趋入,稽首请法,尽授其术焉,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西京杂记》曰:定安嵩真,明算术,成帝时人也。 真常以算自克其寿七十三,真曰:"绥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晡时死矣。 "书壁以志之。 至二十四日晡时死,妻曰:"真算时,见长下一算。 欲以告之,虑脱,故不告之,今校一日也。 "   又曰:曹元理善算术,成帝时人也。 常从友人陈广汉,广汉曰:"吾有二囷米,忘其石数,子为吾算之。 "元理以食箸十馀转,曰:"东囷七百四十九石六斗七合,西囷六百九十七石八升。 "遂署囷门。 后出米,西囷六百九十七石九升,中有一鼠,大可一升;东囷无差。 元理后岁复过,广汉以米数告之,元理以手击床曰:"遂不知鼠之殊米,不如剥面皮矣! "广汉为之取酒脯数斤,元理复算曰:"千牛产二百犊,万鸡将产五百雏。 "羊豕鹅鸭皆道其数,果蓏(卢果切。 )肴蔌悉知其所。 乃曰:"如此赀业之广,何供具之薄? "广汉惭曰:"有仓卒宾,无仓卒主人。 "元理曰:"俎上蒸豚一头,厨中荔枝一盘,皆可以为设。 "广汉再拜谢罪,入取之,尽日为欢。 其术后传南季,南季传项滔,滔传子陆。 皆得其分数,而失其玄妙焉。 《老子》曰:善计者不用筹策。 《尹文子》曰:凡数,十百千万亿,亿万千百十,皆起於一,推至亿亿,无差矣。 《山海经》曰:帝令竖亥,步自东极,至於西极,五亿千选(选,万也。 )九千八百八十步。 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 "(天地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一千五百里,天地相去一亿五万里也。 )   《博物志》曰:南郡宜城王子山,到泰山从鲍子真学算。 《异苑》曰:晋安平有越王馀算菜,长尺许,白者似骨,黑者似角,云越王行海,作算有馀,弃之於水生焉。 《风俗通》曰:十十谓之百,十百谓之千,十千谓之万,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经,十经谓之垓,十垓谓之补,十补谓之选,十选谓之载,十载谓之极。 有物者,有事者,纪於此矣。 过此往者,则其数可纪,其名未之或闻也。 夫数:一为特、侯、奇、只,二为再、两、偶、双、三为参,四为乘。 《贾谊书》曰:数度之道,以六为法。 数度之始,始於微细。 有形之物,莫细於毫。 是故立一毫以为度,十毫为发,十发为釐,十厘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备於六,故先王以为天下用也。 《周髀》曰:周公问於殷高曰:"寡人闻子大夫善数。 "(数,算也。 )   《语林》曰: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见,令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融算尝浑天合,召玄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谢察《微算经》曰:《易》称"太极是生两仪",盖数之先也。 自隶首作术,容成造历,显算斯兴故也。 《一位算法》曰:万万穰为载,数之极矣。 或问之曰:"何以数之为载? "按孙子《算经》云:"古者积钱,上至於天,天不能容;下至於地,地不能载。 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故名曰载。 "   又曰:按司马迁《史记》云:"自秦孝公时,商鞅献三术。 内一,开道阡陌,以五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 "   又曰:按千乘之图、周之制度、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是古之制也。 《发象算经》曰:问云:"度之起,起於何? "答曰:"度之起,起於忽。 忽是神虫口中吐丝名也。 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   《算经》曰:量之起,起於何? 答曰:"量之起,起粟。 粟是阴阳而生,从六甲而出。 故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抄。 "   《算经》曰:秤之起,起於何? 答曰:"秤之起,起於黍。 黍是三棱草子也。 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 "   ○画上   《释名》曰:画,挂也,以五色挂物上也。 《周礼》曰:画绘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此言画绘六色所象,及布彩之次第。 )凡画绘之事,后素功。 (素,白彩也。 后布之,为其易以渍污之也。 )   《论语》曰:绘事后素。 《史记》曰:武帝,卫太子废后,上居甘泉宫,召画周公负成王图。 於是左右群臣知上意欲立少子也。 (少子,即昭帝也。 )   又曰: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 宣帝思股肱之美,图画其人於骐麟阁,法其状貌,署官爵姓名。 又曰:李夫人早卒,帝图画其形於甘泉宫。 又曰:金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武帝闻而嘉之。 病死,诏图於甘泉宫,曰:"休屠王阏氏。 日磾每见画常拜,向之涕泣。 "   《东观汉记》曰:马援还,诫兄子曰:"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   又曰:宋弘尝燕见,御座新施屏风,图画列女,世祖数顾视之。 弘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帝撤之。 范晔《后汉书》曰:光和元年,置酒鸿都门,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之像。 又曰:明帝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於中国图画形象焉。 又曰: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於云台,以椒房故,(谓马后。 )独不及马援。 东平王苍观图,言於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像? "帝笑而不言。 又曰:陈纪,字元方,遭父忧,殆将灭性。 豫州刺史嘉其至行,上书画像,百城以厉俗。 《魏书》曰:曹休祖父尝为吴郡太守。 休见壁上祖父画,下榻拜而涕泣。 《魏氏春秋》曰:徐邈善画,作走水獭,标於水滨,群獭集焉。 《晋书》曰:顾恺之尤善丹青,谢安深重之,谓有苍生已来,未之有也。 恺之每画人成,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於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物中。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 乃图其形於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 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 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 常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每写人形,妙绝於时。 尝图裴楷像,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又为谢鲲像,在石岩里,云"此子宜著丘壑中。 "欲图殷仲堪,堪有目疾,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 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 "顾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所,皆其深所珍者。 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 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又曰:王献之,桓温常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为乌駮特牛,甚妙。 《刘毅传》曰:毅平桓玄,入建康。 初,桓玄於南州起斋,悉画盘龙於其上,号为盘龙斋。 毅小字盘龙,至是遂居之。 《晋书》曰:韩支,字景先。 邓林妇病积年,垂死,医巫皆息意。 支为筮之,使画作野猪,着卧处屏风上,一宿觉佳,於是遂差。 《齐书》曰:荥阳毛惠远善画马,彭城刘瑱善画妇人,当世并为第一。 又曰:齐王秀之,字伯奋,仕至侍中。 时宗测优游,秀之弥所钦慕,乃令陆探微画其形,与已相对。 又曰:王亮,字叔奉,临沂人也。 齐竟陵王良开西邸,延贤俊,使工画其像,亮亦豫焉。 《梁书》曰:伏曼容素美风彩,帝常以方嵇叔夜。 使吴人陆探微画叔夜像以赐之。 又曰:昭明太子好士爱文,刘孝绰与陈郡殷芸、吴郡陆倕、琅琊王筠、彭城刘洽等同见宾礼。 太子起堂,乃使画工先图孝绰。 《后魏书》曰:刘子业庙中皆画祖父形。 入曾祖裕庙,指像曰:"此渠大英雄,生禽数天子。 "次入祖义隆庙,指像曰:"此渠不恶。 "次入骏庙,曰:"此渠大好色。 "顾谓左右曰:"此渠大齄鼻。 "即令画工〈鼻查〉骏像鼻也。 《北齐书》曰:广陵王孝珩,於厅上画苍鹰,见者以为真焉。 又曰:魏收,字伯起,巨鹿曲阳人也,兼尚书仆射。 帝於华林园别起玄洲苑,备极山林楼观之丽,诏於阁上画收容像,其见重如此。 《陈书·顾野王传》曰:"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 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 王於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赞之,时人称为二绝。 "   《唐书》曰:张昌宗尝命画工图写武三思及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监王绍宗等十八人形像,号为高士图。 又曰:薛稷善画,博采古迹。 睿宗在藩,留意於小学,稷於是特见招引。 又曰:韩滉尤工书,兼善丹青。 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 又曰:王维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於造化。 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人有得《奏乐图》者,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好事者进,乐工按之,一无差误,咸服其精思也。 又曰:阎立本虽有应务之才,而尤善图画写真。 秦府十八学士图,及贞观中凌烟阁功臣图,并立本之迹也,时人咸称其妙。 太宗尝与侍臣、学士泛舟於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 太宗击赏,数赐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之。 时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 "时已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粉,瞻望座宾,不胜愧赧。 及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 缘情染翰,颇及侪流。 惟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 汝其深戒,勿习此末伎! "   又曰:裴延龄恃恩,惟顾少连不避延龄。 及画一雕,令群鸟噪之,遂献焉。 又曰:唐李宝臣为成德军节度使。 宝臣谓朱滔使曰:"吾闻朱公貌如神,得而识之,愿因绘事而观,可乎? "滔乃图其形以示之,宝臣悬於射堂,命诸将熟视之,曰:"朱公信神人也! "   锺岏《良吏传》曰:郑纯,字长伯,广汉人也。 为永昌太守,清廉独绝。 及卒,列画东观。 《三齐记略》曰:秦始皇求与海神相见,神云:"我形丑,约莫图我形,当与帝会。 "始皇入海三十里,与神相见。 左右有巧者,潜以脚画神形。 神怒帝负约,乃令帝速去。 始皇即退马,前脚犹立,后脚随陷,仅得登岸,画者溺死。 《续齐谐记》曰: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靡净可怜,见之辄去。 帝顾玩之,终不可得。 侍臣徐景山曰:"臣闻獭嗜鲻鱼,乃不避死,可以此候之。 "乃自画板,作两生鲻鱼悬岸。 於是群獭竞赴,遂一时执得。 帝嘉之,谓曰:"不闻卿知画,何其妙也? "答曰:"臣亦未尝执笔,人之所作者,自可庶几耳。 "帝曰:"是善用所长者也。 "   《西京杂记》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按状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 王昭君不肯,遂不得见。 后匈奴求美女,帝按图以昭君行。 及召见,貌为第一。 帝悔之,而名籍已去。 乃按其事,画工弃市籍赀。 画工有桂陵毛延寿,写人好丑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牛马人形;杜杨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 京师画工於是差稀。 《拾遗记》曰:周灵王时,有韩房者,自渠胥国来献玉驼。 房长一丈,垂发至膝,周人见之如神明矣。 以丹砂画左右手,为日月盈缺之势,不异真焉,可照百馀步;又喷水为云,蔽亏其侧。 灵王视之忽不知所在,或云升天。 又曰:秦始皇二年,謇涓国献善画者,名烈商。 口含丹黑,喷壁即成龙云之像;以指历地,若绳分矣;转手若规。 方寸之内,四渎五岳列国,莫不悉备。 画为凤鸾,皆轩轩若行也。 《韩子》曰:客有为齐王画者,王问曰:"画孰最难? "对曰:"狗马最难。 ""孰曰最易? "对曰:"鬼魅最易。 夫狗马,人之所知也,旦暮睹於前,不可类之,故难也;鬼魅无形,无形者不可睹,故易也。 "   《淮南子》曰:画西施之面者,美而可悦;规孟贲之目者,大而可畏。 又曰:宋画吴冶,其为微妙,尧、舜之圣不能及也。 《抱朴子》曰:卫协、张黑有画圣之名。 《华阳国志》曰:汉嘉郡以御杂夷,宜炫曜之,乃雕饰城墙,华画府寺,及诸门作山神海灵,穷奇凿齿。 夷人初出入恐,骡马或惮之,趑趄。 《说苑》曰:齐起九重之台,国中有能画者,则赐之钱。 狂卒敬君,居常饥寒,其妻端正。 敬君工画,贪赐画台。 去家日久,思念其妇,遂画其像,向之喜笑。 旁人见以白王,王以钱百万请妻,敬君惶怖许听。 《世说》曰:戴安道为范宣画《南都赋图》,范宣看而咨嗟焉。 《俗说》曰:顾虎头为人画扇,作阮籍、嵇康,都不点眼精,送还扇主曰:"点眼精便欲能语。 "   《论衡》曰:人好观图画,上所画古之死人也。 见死人之面,孰与视其言行? 古贤之遗文,竹帛之所载粲然,岂徒墙壁之画哉? 《世本》曰:史皇作图。 (史皇,黄帝臣也。 谓画物像也。 )   《新序》曰:叶公子高好龙,门亭轩牖皆画龙形。 一旦,真龙垂头於窗,掉尾於户,叶公惊走失措焉。 《风俗通》曰:按《百家书》云:公输般之水上见蠡,谓蠡曰:"开汝匣,见汝形。 "蠡适出头,般以足画图之。 缺。 《古今名画录》曰:晋有史道硕,画《田家十月图》,为世所珍。 孙畅之《述画》曰:汉灵帝诏蔡邕图赤泉侯杨喜五世将相形像於省中,又诏邕为赞,仍令自书之。 邕文、画、书,于时独擅,可谓备三美矣。 又曰:刘裒,汉灵帝时作《云汉图》,人见之自然觉热;更画《北风图》,热者还觉凉。 魏陈思王《画赞序》曰:盖画者,鸟书之流也。 昔明德马后,美於色,厚於德,帝用喜之。 尝从观画,过虞舜之像,见俄皇、女英,帝指之戏后曰:"恨不得如此人为妃。 "又前见陶唐之像,后指尧曰:"嗟乎! 群臣百僚恨不戴君如是。 "帝顾而咨嗟焉。 晋傅咸《画像赋序》曰:先有画卞和之像者,以为臧文仲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卞子自刖以有证,相去远矣,戏画其像於卞子之旁,特赤其面,以示犹有惭色。 宋炳山《画叙》曰:竖画三寸,实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实体百里之迥。 晋王彪之《诗序》曰:余自求致仕,诏累不听。 因扇上有二疏画,作诗一首,以述其美。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30 12:33:0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