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百六十九 ◎舟部二 内容: ○叙舟中   《方言》曰:舟,自关而东谓之船,自关而西或谓之舟。 方舟或谓之航。 又曰:船首谓之闾,或谓之鹢首。 (今江东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象也。 )   《东观汉记》曰:邓训为护羌校尉,缝革为船,置於箅上,以渡河,掩击明羌。 张璠《汉记》曰:梁冀第池中,船无故自覆。 问掾朱穆,穆曰:"舟所以济渡万物,不施游戏而已。 今覆者,天戒将军济渡万民,不可长念游戏也。 "   《汉宫殿疏》曰:武帝作大池,周匝四十里,名昆明池。 作豫章大船,可载万人,船上起宫室。 《吴记》曰:孙皓问中书令张尚:"《诗》言'泛彼柏舟',惟柏中舟乎? "尚曰:"《诗》云:'桧楫松舟',亦中也。 "皓忌其胜己,因下狱。 《晋令》曰:水战,飞云船相去五十步,苍隼船相去四十步,金船相去三十步,小儿先登,飞鸟船相去五十步。 《晋朝杂事》曰:太康八年七月,大雨,殿前地陷,方五尺,深数丈,中有破船。 《晋宫阁记》曰:天渊池有紫宫舟、升进船。 曜阳池有飞龙舟、射猎舟。 灵芝池有鸣鹤舟、指南舟。 舍利池有云母舟、无极舟。 都亭池有华润舟、常安舟。 崔鸿《后赵录》曰:张弥帅众一万徙洛阳。 锺{虚}九龙、翁仲铜驼、飞廉锺,一没於河。 募浮没三百人,入河,以竹縆牛头辘轳引之,乃出。 造万斛舟以渡之,至於邺。 《穆天子传》曰:天子乘鸟舟龙本,浮於大沼。 (沼,池。 "龙"下宜有"舟",皆以龙、鸟为形制,今吴之青雀舫遗象。 )   《山海经》曰:大人之国,坐而削船。 《世本》曰:共鼓、货狄作舟。 (共鼓、货狄,黄帝二臣。 )   又曰:廪君名曰豫相,姓已氏,即与樊氏、曋(音审)氏、柏氏、郑氏凡五姓争神。 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其船浮者,神以为君。 他姓船不能浮,独廪君船浮,因立为君。 《蜀王本记》曰:秦为舶船万艘,欲攻楚。 《吕氏春秋》曰:虞姁作舟。 (姁,音劬、诩二音。 )   又曰:荆有佽飞者,得宝剑。 涉江中流,而有蛟夹绕其船。 佽飞拔宝剑,赴江刺蛟,杀之,舟中人皆活。 荆王闻之,位以执圭。 又曰: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所从坠也。 "舟去,从所契处入求之,而舟已行,剑不行,若此,不亦惑乎! 又曰:伍员如吴,过於荆。 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渡。 从而请焉,丈人渡之。 又曰:管夷吾、百里奚,霸王之船、骥也。 绝江者托於船,致远者托於骥。 《淮南子》曰: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舲舟而浮於江湖。 (舲舟,小船者也。 )   又曰:楚人有乘船而遇大风者,投於水,非不贪生而畏死也,或於死而反忘於生。 又曰:龙船鹢首,浮吹以虞,此游於水也。 (於船中吹籁与竽以为乐,故曰浮吹以虞者也。 )   《衡波传》曰:孔子使子贡,久而不来。 孔子谓弟子占之,遇《鼎》,(《鼎》,易卦也。 )皆言无足不来。 颜回掩口而笑,子曰:"回也哂,谓赐来也。 曰:"无足者,乘舟而来至矣。 "   《说苑》曰: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船人救之,曰:"子欲何之而遽也? "曰:"梁无相,吾欲往相之。 "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间而溺,无我则死矣,子何能相梁乎! "惠子曰:"居艘长楫之间,不如子;至於安国家社稷,子比我矇矇,如未视狗耳! "   又曰: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逆之,左右各五百人,有绣衣豹裘者,锦衣狐裘者。 叔向归,以告平公:"吴其亡乎! "   《潜夫论》曰:人行之动天地,譬车上御驷马,蓬中棹舟,虽有覆载,犹在我所之。 蒋子《万机论》曰:吴、越争於五湖,用舟楫而相触,怯勇共覆,钝利俱倾。 顾谭《新言》曰:蓬蒿生于泰山之上,豫章长于穷薮之中,良匠造舟、兴宫、建庙,必不取泰山之陋质而弃穷薮之美材,明矣! 又曰:奔车失辖,泛舟无楫,欲以不覆,未之有也。 谯周《法训》曰:以道为天下者,犹乘安舟而由广路:安舟难成,可久处也;广路难至,可常行也。 又曰:乘船曲折,不失其渎,是善乘舟者。 袁准《正书》曰:非其所事而强学,犹以百万之师,积之河济之中,其用舟楫,固不如江汉之良。 杜夷《幽求》曰:轻舟可以救溺,濡幕可以济焚。 《抱朴子》曰:欲以弊药必升腾者,何异策蹇驴而欲寻遗风,棹蓝舟而欲济大川! 《语林》曰:刘道真遭乱,於河侧自牵船。 见一老妪,采桑逆旅,刘谓之曰:"女子何不调机利杼,而采桑逆旅? "女答曰:"丈夫何不跨马挥鞭,而牵船河侧? "   王子年《拾遗记》曰:周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鹄,各一雌一雄。 孟夏之时,凤、鹄皆脱易毛羽。 聚鹄翅为羽扇,凤羽以饰车盖。 扇名游飘,二名条翮,三名亏光,四名侧影。 时东瓯献二美女,一名延娟,二名造娱。 使此二人更摇此扇,侍於王侧,轻风乍至,泠然自凉。 昭王沦於江汉,二女与乘舟来,愿同没汉水。 故江汉之民,到今思之,立祠於江湄。 数十年间,人於江汉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於水际。 至暮春上已之日,禊集於祠间,或以时鲜甘味,采杜兰之叶,以包裹之,沉於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或用金铁之器,并沉於波中。 以惊蛟龙水虫,使畏之,不侵食也。 其祠号曰招祗之祠。 又曰:轩皇变乘桴以造舟楫,水物为之翔踊,沧海为之恬波。 又曰:周武王东伐夜郎,济河时,云明如昼。 八百之旅,皆荐贤而歌。 有大蜂,状如丹鸟,飞集王舟,因以鸟画幡旗。 翌日而枭纣,名其船曰蜂舟。 鲁哀公二年,郑人击赵,简子得其蜂旗,则其遗类也。 事出太公《六韬》。 又曰:汉成帝尝与飞燕泛舟戏太液池。 以沙棠为舟,贵不沉没也。 以云母饰於鹢首,一名云母舟。 又刻大桐木为虬龙,雕饰如真像,以夹云舟而行。 又曰:比翼鸟多力,状以鹄。 衔南海之丹泥,巢昆岑之玄木,而止其中,遇圣人则来翔集,以表周公辅圣人之力也。 又曰:汉武思李夫人之俦,不可复得。 时始穿昆灵池,泛翔螭舟,帝自歌曲,使女伶歌之。 时日已西倾,凉风激水,女伶歌甚遒,自赋《叶落哀蝉》之曲。 又曰:张丞之母孙氏,怀丞之时,乘轻舫游於江浦之际。 忽有白蛇,长三尺,腾入舟中。 母咒曰:"若祯吉,勿毒噬我。 "乃将还,置诸房内。 一宿视之,不复见蛇,嗟而惜之。 《韵集》曰:蠲,鹢首,天子船也。 《吴越春秋》曰:吴王僚二年,使公子光伐楚,以报前来诛庆封也。 吴师败而亡舟,光惧,困复得王,舟乏而还。 又曰:范蠡既灭吴,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郡国志》》曰:济州有浮山,故老相传云:尧时大雨,此浮水上。 时有人缆船於岩石间,今犹有断铁锁。 《吴时外国传》曰:扶南国伐木为船,长者十二寻,广肘六尺,头尾似鱼,皆以铁镊露装。 大者载百人,人有长短桡及篙各一。 从头至尾,面有五十人作,或四十二人,随船大小。 立则用长桡,坐则用短桡,水浅乃用篙。 皆当上应声如一。 《杜兰香别传》曰:香降张硕,硕既成婚,香便去,绝不来。 年馀,硕船行,忽见香乘车於山际。 硕不胜惊喜,遥往造香。 见香悲喜,香亦有悦色。 言语顷时,硕欲登其车,其婢举手排之,嶷然山立。 硕复欲车前上车,奴攘臂排之,硕於是遂退。 《续搜神记》曰:临淮公荀序,字休玄。 母华夫人,怜爱过常。 年十岁,从南临归,经青草湖,时正帆风駃,序出塞郭上落水。 比得下帆,已行数十里,洪波淼漫。 母抚膺远望,少顷,见一掘头船,渔父以楫拨船如飞,载序还之,云:"送府君还。 "荀后位至常伯长沙相,故云"府君"也。 又曰:合肥口有大舶船,云是曹公舶船。 常有渔人夜宿其傍,以船系之。 但闻筝弦之音,又音气非常。 渔人又梦人驱遣去,云"勿近官船! "此人惊觉,即移船去。 相传云:曹公载数妓,船覆於此,今犹存焉。 《异苑》曰:扶南国治生,皆用黄金僦船,东西远近雇一觔。 时有不至所届,欲减金数,船主便作幻诳,使船底砥折,状欲沦滞海中,进退不动。 众人惊怖,还请赛,船合如初也。 又曰:越巂郡会无县,有元马河,中有铜舫船。 《嵩阳记》曰:山东北五丫山上,有池。 池有破舟,云禹乘来也。 《三秦记》曰:俗云:太一山有水,神人乘船。 今有故漆船也。 刘欣期《交州记》曰:安定县有越王铜船,潮退时有见者。 合浦四十里有潮,阴雨日,百姓樵采,见铜船出水上。 《南州异物志》曰:外域人名船曰舡,大者长二十馀丈,高去水三二丈,望之如阁道,载六七百人,物出万斛。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30 14:18:1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