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百七十九 ◎奉使部三 内容: ○奉使下   《三辅故事》曰:娄敬曰:"臣愿为高车使者,持节往至匈奴庭,与其分土定界。 "敬至,曰:"汝本处北海之滨,秦乱,汝侵其界,居中国地。 今婚姻已成,当还汝敝肆,还我中国地。 "作丹书铁券,曰:"自海以南,冠盖之士处焉;自海以北,控弦之士处焉。 "割土盟誓,然后求还。 《华阳李郃别传》曰:郃字孟君,汉中人。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循州郡,观风俗,皆微服单行。 使者二人,当到益州,投公舍宿。 时夏月露坐,为出酒与谈。 公仰视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二使者何日发耶? "二人惊相视而曰:"不闻。 "问公何以知之,公指星,有二使星向益部。 二人知其深明,遂共谈,甚嘉异焉。 《风俗通》曰: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车之使,采异代方言,还奏之,事藏秘室。 《晏子春秋》曰:晏子使吴,吴称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然曰:"臣受命弊邑,使於吴王。 臣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存? "吴王夫差请见以诸侯之礼。 又曰:晏子使楚,楚王进橘,置削。 晏子不剖而并食,王曰:"橘末剖。 "对曰:"臣闻之,赐人主者,瓜桃不削,橘柚不剖。 臣故不敢剖,臣非不知。 "   又曰:晏子使楚,楚人为小门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狗门入也! "王曰:"齐无人耶? "对曰:"齐之临淄三万户,张袂成帷,挥汗成雨,何为无人! 齐以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不肖,是故使王耳。 "   又曰:晏子聘楚,楚王知其贤智,欲辱之。 使人缚一人从殿前过,佯问之:"此何罪也? "左右答曰:"此齐人也,今犯盗。 "王谓晏子曰:"齐人善盗也? "晏子答曰:"臣闻江南生橘,江北为枳,土地使其然也。 臣察此人在齐不为盗,今来楚而盗,亦土地使然也。 "楚王大惭。 《汉杂事》曰:吴、楚七国反,齐孝王城守,胶西济南三国围齐。 齐使路中大夫告於天子,还报曰:"坚守。 "比至,三国围齐已数重矣,无从入。 三国将与路中大夫盟:"若反言汉已破。 "大夫许之。 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引兵救齐,齐必坚守! "三国将诛路中大夫。 《韩诗外传》曰:越王勾践使廉稽献民於荆,荆使者曰:"越,夷狄之国也。 臣请欺其使者。 "荆王曰:"越王,贤人也。 其使者亦贤,子慎之! "使者出,见廉稽曰:"冠则得以见。 "廉稽曰:"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不得处中国,则处江海之陂,与鼋鳣鱼鳖为伍,文身剪发,而后处焉。 今来至上国,必曰:'冠乃得见,不冠不得见',如此,则大国使适越,亦将劓墨、文身、剪发,而后得见乎? "荆王披衣出谢。 又曰:魏文侯有子曰击,次曰欣。 欣少,而立以为嗣。 封太子击於中山,三年不往来。 其傅赵仓唐谏曰:"父忘子,子不可忘父,何不遣使乎? "击曰:"愿之久矣,未有所使。 "仓唐对曰:"为之使,则臣请使。 "击曰:"诺。 "於是乃问君何所好与所嗜,曰:"君嗜晨凫,好北犬。 "遂求晨凫、北犬赍行。 仓唐至,曰:"北藩中山之君,有北犬、晨凫,使仓唐再拜献之。 "文侯曰:"嘻! 击知吾好北犬、晨凫也。 "即见使者。 文侯曰:"击无恙乎? "仓唐惟惟,三问而不对。 文侯曰:"不对,何也? "仓唐曰:"臣闻诸侯不名君。 既已赐弊邑,使得小侯国,不敢对也。 "文侯曰:"中山君无恙乎? "仓唐曰:"今者之来,拜送於郊。 "文侯曰:"中山君长短若何矣? "仓唐曰:"闻诸侯,比诸侯,入朝则侧者皆人臣也。 臣无所比之,然则所赐之裘几能胜之矣。 "文侯曰:"中山之君亦何好乎? "对曰:"好《诗》。 "文侯曰:"於《诗》何好? "曰:"好《黍离》与《晨风》。 "文侯曰:"《黍离》诗何哉? "对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文侯曰:"怨乎? "曰:"非敢怨也,时思也。 "文侯曰:"《晨风》谓何? "对曰:"《诗》云:'鴪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 忘我实多! '此以忘我者也。 "於是大悦,曰:"欲知其子,视其母;欲知其君,视其使。 中山君若不贤,恶能使其使贤? "遂废太子欣,而召中山君以为嗣。 《说苑》曰:秦王以五百里地封鄢陵君,君不受,使虞且谢。 秦王忿然作色,谓且曰:"亦尝见天子之怒乎? "曰:"臣未尝见也。 "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且曰:"大王亦尝见布衣韦带之士怒乎? "王曰:"布衣韦带之士,怒则解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何难知者? "且曰:"此乃庸夫之怒耳。 布衣之士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即持其匕首起,视秦王曰:"今将是矣! "秦王变色,长跪曰:"先生就坐,寡人谕矣。 "   又曰:赵王遣使者之楚,方鼓瑟而送之,诫之曰:"必如吾言! "(注事具瑟门。 )   又曰:齐使淳于髡聘楚。 髡为人形貌短小,楚王薄贱之,曰:"谓之齐无人耶? 而使子来乎? 何长也? "髡对曰:"臣无所长,要中七尺之剑,欲斩无状王! "王曰:"止。 吾但戏子耳。 "与髡共饮酒。 又曰:晋、楚之君为好,会苑丘之上。 宋使人往之,晋、楚大夫曰:"趣以天子礼见吾君,我将见子。 "使者曰:"冠虽弊,义居上;履虽新,义居下。 周室虽微,诸侯未之能易也。 师虽升宋城,臣犹不更臣之服也! "以诸侯礼见之。 又曰:楚使者聘齐,齐王享之梧宫。 使者曰:"大哉梧乎! "王曰:"江海之鱼吞舟,大国之树必巨! "使者曰:"昔燕攻齐,遵雒路,渡济桥,焚雍门,击齐左而虚其右,王歜绝头乎杜山,公孙差格死于龙门,饮马乎淄渑,定获乎琅琊,王与太后奔乎莒,逃城阳之山。 此时,梧之大小何如矣? "刁渤对曰:"使者问梧之年耶? 昔荆平王为无道,加诸申氏,杀子胥父与兄,子胥被发乞食於吴,阖庐以为相,三年将兵复仇于楚,战胜乎柏举,级头百万,囊瓦奔郑,王保於随,师入郢。 胥行郢都,亲射宫,临于王冢,笞其墓。 若此,则梧可为拊也! "   又曰:明君之使人也,任之以事,不制之以辞。 《王逸子》曰:或问:"张骞可谓名使者欤? "曰:"周流绝域,东西数万里,其中胡貊皆知其习俗;得始大蒜、葡萄、苜蓿等。 "   《语林》曰: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当坐,自捉刀床头座。 既毕,令人问:"魏王何如? "使答曰:"魏王信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王闻,驰遣杀此使。 《天文要集》曰:天节星,主奉使。 小而明,则使中正也。 梁元帝《苏郑论》曰:汉世,衔命匈奴,困而不食者,二人而已。 子卿手持汉节,卧伏冰霜;仲师固无下拜,阳绝水火。 况复风生稽落,日隐龙堆,翰海飞沙,皋兰走霰,岂不酸鼻痛心? 忆雒阳之宫陛,屑泣横悲;想长安之城阙,直以为臣之道义不为生,事君之节,生为义尽。 岂望拔幽泉,出重仞,经长乐,抵未央? 及还望塞亭,来依候火,傍观上郡,侧眺云中,虽在己之自隆,而於时之报未重。 梁刘孝仪《北使还与永丰侯书》曰:足践寒地,身犯朔风,暮宿客亭,晨炊谒舍,飘摇辛苦。 迄留毡乡,杂种覃化,颇慕中国,兵传李绪之法,楼拟卫律所治。 而毳幕难淹,酪浆易厌,王程有限,时反玉关。 射鹿胡奴,乃共归国,刻龙汉节,还持入塞。 马衔苜蓿,嘶逗故墟。 人获蒲萄,归种旧里。 稚子出迎,善邻相劳,倦握蟹螯,亟覆虾碗。 每取朱颜,略多自醉,用此终日,亦多自娱。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30 15:14:2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