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百八十五 ◎四夷部六·南蛮一 内容: ○叙南蛮   《礼记·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址,有不火食者矣。 (雕文,谓刻肌,以丹青涅之。 交距足,相乡。 不火食,地气暖,不为病。 )   《左传》曰:庸人率群蛮以叛楚,(庸,今上庸县,属楚之小国。 )麋人率百濮聚於选,将伐楚。 (选,楚地。 百濮,夷也。 )於是申息之北门不启。 又曰: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无质也,(质,信也。 )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遂取蛮氏。 又曰:王子朝使告于诸侯曰:"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 "(蠢,动也。 蛮荆,荆州之蛮也。 )   《诗》曰: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又曰: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逖蛮方。 (蛮方,蛮荆之外也。 此时中国微弱,故复戒将率之臣,以治军实。 )   又曰: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 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 《尚书·舜典》曰: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 "(猾,乱也。 夏,华夏也。 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在外曰奸,在内曰宄,言无教所致也。 )   又《禹贡》曰:三百里蛮。 《论语》曰: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   《史记》曰:吴太伯、弟仲雍皆周大王之子,避季历,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 《汉书》曰:贾谊上书云:"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 上也。 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 下也! "   《世说》曰: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 三月三日,就温席作诗曰:"娵隅跃清池。 "温问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 "桓曰:"何为作蛮语? "隆曰:"千里投公,始得一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 "   ○越裳国   《尚书大传》曰:交址之南有越裳国。 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 "周公曰:"德不加焉,则君子不飨其质;(质亦贽也。 )政不施焉,则君子不臣其人。 何以获此赐也? "其使请曰:"吾受命吾国之黄耇日久矣;天之无烈风淫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 有则盍往朝之? "周公乃归之於王,称先王之神致,以荐于宗庙。 周德既衰,於是稍绝。 ○黄支国   《汉书》曰:黄支国,去合浦日南三万。 国俗与朱崖略同。 武帝时来贡,且多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大珠围及二寸,至圆者置之平地,终日不得止。 ○盘瓠   《后汉书》曰: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 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首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 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 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视之,乃吴将军首也。 帝大喜,乃以女配盘瓠。 盘瓠得女,负而走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 於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髻结,著独力之衣。 (仆鉴、独力,皆未详。 流俗或改鉴为坚者,妄穿凿也。 )经三年,生子十二人,六男六女。 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 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衣裳斑谰。 语言侏离。 好入山壑,不乐平旷。 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 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 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说之赋。 有邑君长,皆赐印绶。 冠用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 (姎,焉郎切。 《说文》曰:女人自称,姎,我也。 )今长沙武陵蛮是也。 又曰:南蛮,其在唐虞与之要质,故曰要服。 夏、商之时,渐为边患。 暨于周代,党众弥盛,故《诗》曰:"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至楚武王时,蛮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将屈瑕。 (莫敖不设备,故败,缢于荒谷,群帅囚于治父也。 )楚师既振,遂属於楚。 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 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 又曰:汉兴,改秦黔中郡为武陵。 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说文》曰:賨,南蛮赋也。 音牂冬切。 )虽时为寇盗,而不足为郡国患。 光武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大寇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发南郡、长沙、武陵兵万馀人,乘船溯沅水入武溪击之。 (沅水出牂柯故且兰东北,经灵溪、长沙、巴陵郡入洞庭通功也。 武溪,在灵溪郡卢溪县。 )尚轻敌深入,悉为所没。 又遣伏波将军马援将兵到临沅,(今武陵郡武县,即汉临沅县也。 )击破之,单程等饥困乞降。 会援病卒,谒者宗均听悉受降,为置吏以司之,群蛮遂平。 又曰:顺帝永和初,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 议者皆以为可,尚书令虞诩独奏曰:"自古圣王不臣异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其兽心贪婪,难率以礼。 是故羁縻而绥抚之,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 先帝旧典,贡税多少,所由来久矣。 狡煴增之,必有怨叛,计其所得,不偿所费,必有后悔。 "帝不从。 其冬,酆中溇中蛮(溇水,出令酆阳郡。 溇,音娄。 )果争贡布非旧约,遂杀乡史,举种反叛。 明年,遣武陵太守李进讨破之,斩首数百级,馀皆降散。 又曰:延熹中,长沙零陵蛮反叛,寇江陵。 荆州刺史刘度、谒者马睦、南郡太守李肃皆奔走。 肃主簿胡爽扣马首谏曰:"蛮夷见郡无儆备,故敢乘间而进。 明府为国大臣,连城千里,举旄鸣鼓,应声十万,奈何委付守之重,而为逋逃之人乎? "肃拔刃向爽曰:"掾促去! 太守今急,何暇此计! "抱马固谏,肃遂杀爽而走。 帝闻之,征肃弃市,复爽门闾,拜家一人为郎。 《魏略》曰:高辛氏有老妇居王室,得耳疾。 挑之,乃得物,大如茧。 妇人盛瓠中,覆之以盘。 俄须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干宝《晋纪》曰:武陵长沙郡夷,盘瓠之后。 杂处五服之内,凭山阻险。 每常为猱杂鱼肉,而归以祭盘瓠。 俗称赤髓横裙子孙。 《唐书》曰:黄国公册安昌者,盘瓠之苗裔也。 世为巴东蛮帅,与田、李、向、邓各分盘瓠一体。 世传其皮盛以金函,四时致祭。 黄闵《武陵记》曰:山半有盘瓠石室,可容万人,中有石床、盘瓠行迹。 今按山窟前,有石羊、石兽,古迹奇异。 尤多坐石窟,大如三间屋。 遥见一石,仍似狗形,蛮俗相传云是盘瓠象也。 《荆州记》曰:阮陵县君居酉口,有上就、武阳二乡,惟此是盘瓠子孙狗种也。 二郡在武陵溪之北。 ○廪君   《后汉书》曰: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瞫音审。 )氏、相氏、郑氏,皆出於武落锤离山。 (在今郡是奏陵山县。 )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 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於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 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服。 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为君,馀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 "廪君不许。 盐神暮辄来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馀日。 廪君思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 廪君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 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 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又曰: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代尚秦女。 其人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 又曰:汉兴,南郡太守靳强奏请,一依秦时故事。 至光武建武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蛮雷迁等始反叛,(潳,音屠。 )寇掠百姓。 遣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徙其种人七千馀口置江夏界中。 其后沔中蛮是也。 (汉之江夏郡,今竟陵郡富水、安陆、齐安、汉阳、江夏、蕲春郡地皆是也。 )   又曰:和帝永元十三年,巫蛮许圣等(汉之巫县,今云安郡巫山县也。 )以郡收税不均,怀怨恨,遂屯聚反叛。 荆州诸郡兵讨破之,复悉徙置江夏。 灵帝光和三年,江夏蛮复反,寇患累年。 庐江太守陆康讨破之。 (汉庐江即今郡也。 )   《世本》曰:廪君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婴此即相宜。 "云与女俱生,弗宜将去。 盐神受缕而婴之,廪君即立阳石上,望青缕而射之。 盐神死,天乃大开。 《说文》曰:幏,南郡蛮夷布也。 (幏音稼。 )   《荆州图》曰:夷陵县西有温泉。 古老相传,此泉元出盐,于今水有盐气。 县西一独山,有石穴,有二大石并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为阴阳石。 阴石常湿,阳石常燥。 盛弘之《荆州记》曰:昔廪君浮夷水,射盐神于阳石之上。 按,今施州清江县江水,一名夷水,一名盐水,源出清江县西都亭山。 《水经》曰:夷水,别出巴郡鱼复县。 《注》云:"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人见澄清,因名清江。 "   ○板楯蛮   《后汉书》曰:板楯蛮者,秦昭襄王时,有一白虎,常从群虎,数游秦、蜀、巴、汉之境,伤害千馀人。 昭王乃募国中有杀虎者,赏邑万家。 时有巴郡阆中夷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白虎。 昭王嘉之,以其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租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也。 )伤人者论,杀人得以倓钱赎死。 (何承天《纂文》曰:倓,蛮夷赎罪货也。 倓,音徒滥反。 )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锺。 "夷人安之。 又曰:汉高帝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 (今汉中秦川。 )秦地既定,上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馀户乃岁入賨钱口四十,世号为板楯蛮夷。 阆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 初,为汉前锋,数陷阵。 俗喜歌舞,(喜,音虚记切。 )高祖观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 "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 又曰:灵帝光和中,巴郡板楯叛,寇掠三蜀及汉中诸郡。 帝欲大发兵,乃问益州计吏考以征讨方略。 汉中上计程苞对曰:"板楯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复为义人,其人勇猛,善於兵战。 昔安帝永和初中,羌入汉川,郡县破坏,得板楯救之,羌死败殆尽,故号为神兵。 羌人畏忌,传语种辈勿复南行。 至建和二年,羌复大入,实赖板楯连摧破之。 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虽丹阳精兵之锐,亦倚板楯以成其功。 近益州郡乱,太守李颙亦以板楯讨而平之。 忠功如此,本无恶心,但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箠楚过於奴虏,阙庭悠远,不能自闻,含怨呼天,叩心穷谷,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谋主僣号以图不轨。 今但选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 "帝从其言,遣太守曹谦宣诏赦之,即皆降服。 《北史》曰:自刘石乱后,蛮渐得北迁,陆浑以南,满於山谷。 道武既定,中山蛮王梅安率渠帅数千朝京,求留质子以表忠款,拜安侍子豹为安远将军。 延兴中,大阳蛮首桓诞拥河水以北、滍叶以南八万馀落内属,孝文嘉之,拜诞东荆州刺史。 襄阳王诞,字天生,桓玄子也,既内属,居朗陵。 王师南伐,请为前驱,讨义阳,不果而旋。 太和十七年,蛮首田益宗率部曲四千馀户内属,襄阳蛮首雷婆思等十一人率千馀户内徙,求居大和川,诏给廪食。 后开南阳,全有沔北之地,蛮人安堵,不为寇贼。 宣武景明初,太阳蛮首田育丘等二万八千户内附,诏置四郡十八县。 鲁阳蛮鲁北燕等聚众万馀,攻逼频阳,遣右卫将军李宗讨平之,徙万馀家於河北及六镇,寻叛南走,所在追讨,比及河杀之皆尽。 正始二年,梁沔东太守田清喜拥七郡三十一县户万九千内附。 永平初,东荆州太守桓叔兴表前后招慰大阳蛮归者一万七百户,请置郡十六县五十,诏前镇东府长史郦道元检行置之。 后二荆两郢蛮大扰动,断三鵶路,杀都督,寇盗至於襄城、汝水,百姓多被其害。 连年攻讨,散而复合,其暴滋甚。 有冉氏、向氏、田氏陬落最盛,大者万家,小者千户,更相崇树,僣称王侯,屯据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至有假道者。 周文略定伊瀍。 声教南被,诸蛮畏威,靡然向风。 后唐州蛮田鲁嘉叛,自号豫州伯,王雄等讨平之。 寻而蛮帅舟令贤、向五子王等反,攻陷白帝。 天和初,开封陆腾讨斩之,以其骸骨於水逻城侧为京观,后蛮蜑见辄大哭。 自此,狼戾之心去矣! ○俚   《后汉书》曰:建武十二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里,蛮之别号,今则呼为俚人。 )率种人慕化内属,封为归汉里君。 沈怀远《南越志》曰:晋康郡夫陙(音纯)县人夷曰彳带(世尺切。 )其俗栅居,实惟俚之城落。 《南州异物志》曰:广州南有贼曰俚。 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 往往别村各有长帅,无君主,恃在山险,不用城。 自古及今,弥历年纪。 民俗蠢愚,惟知贪利,无有仁义道理。 土俗不爱骨肉,而贪宝货及牛犊。 若见贾人有财物、水牛者,便以其子易之,夫或鬻妇,兄亦卖弟。 若邻里有负其家债不时还者,其子弟中愚者谓其兄曰:"我为汝取钱,汝但当善殡葬我耳! "其处多野葛,为钩挽数寸,径到债家门下,谓曰:"汝负我钱,不肯还我,今当自杀。 "因食野葛而死债家门下。 其家便称怨,宗族人众往债家曰:"汝不还我钱,而杀我子弟,今当击汝! "债家惭惧,因以牛犊、财物谢之数十倍,死家乃自收死者罢去,不以为恨。 裴渊《广州记》曰:俚獠贵铜鼓,惟高大为贵,面阔丈馀,方以为奇。 初成,县於庭,克晨置酒,招致同类,来者盈门。 其中豪富子女,以金银为大叉,执以叩鼓,竟留遗主人,名为铜鼓钗。 风俗好杀,多构仇怨。 欲相攻击,鸣此鼓集众,到者如云。 有是鼓者,极为豪强。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30 15:50:2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