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百四 ◎珍宝部三 内容: ○玉上   《尚书·尧典》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孔安国注曰:在,察也。 璇,美玉。 玑、衡,王者正天之器,可转运者。 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 舜察天文,齐七政,审已当天心与否。 )   又《胤征》曰:火炎昆岗,玉石俱焚。 (嵴曰岗。 {山昆}山出玉。 言火逸而害玉。 )   又《禹贡》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厥贡璆。 (璆,玉名也。 )雍州,厥贡惟球琳、琅玕。 (球、琳,皆玉名。 琅玉;玕,石而似珠。 )   又《顾命》曰:成王被冕服,冯玉几。 又曰:大玉、夷玉、天球,在东序。 《尚书中候》曰:汤沉璧於洛,黑鸟随鱼止,化为黑玉,赤勒文。 《尚书说》曰:有人能起载玉英。 (郑玄曰:玉,果实,能召载为骨衣也。 )   《尚书大传》曰:尧致舜天下,赠以昭华之玉。 《周书》曰:武王俘商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 《周礼·天官下》曰: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齐则共食玉。 (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所御水气。 )   又《春官上·大宗伯》曰: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仪礼·聘礼》曰:凡执玉,无籍者袭。 (郑玄注云:籍言修也。 )   《大戴礼》曰:玉在山而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珠者,阴中之阳也,故胜火。 玉者,阳中之阴也,故胜水。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服苍玉。 又《曲礼上》曰:受珠玉者以掬。 又曰:执玉爵者弗挥。 又曰:执玉不趋。 (志重玉也。 )   又《檀弓》曰:石骀仲卒,(骀仲,卫大夫,石碏之族。 )无适子,有庶子六人。 卜所以为后者,(莫适立也。 )曰:"沐浴佩玉,则兆。 "(言斋洁则得吉兆也。 )五人者,则沐浴佩玉。 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 "不沐浴佩玉。 (心正,且知礼。 )   又《月令》曰: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服苍玉。 又《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玉声所中也。 微、角在右,事也,民也,可以劳;宫、羽在左,君也,物也,宜逸。 )趋以采齐,(路门外之乐节也。 门外谓之趋。 齐,当为楚荠之荠。 )行以肆夏,(登堂之乐节。 )周还中规,(反行也宜圆。 )折还中矩,(曲行也宜方。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揖之谓小俛,见於前也。 扬之谓小仰,见於后也。 锵,声貌。 )   又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故谓丧与灾。 )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 (玉有山玄、水苍者,视之文色所似也。 绶者,所以贯佩玉相承受者也。 )   又《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又《聘义》曰:子贡问於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 为玉之寡,珉之多与? "孔子曰:"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 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而栗,知也;(缜,致也。 栗,坚貌。 )廉而不刿,义也;(刿犹伤也。 义者,不苟伤人也。 )垂之如坠,礼也;(礼尚廉卑。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乐作则有声,止则无也。 越犹扬也。 诎,绝止貌。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瑕,玉之病也。 瑜,其中间美者。 )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精神,亦精气也。 虹,天气也。 )圭璋特达,德也;(特达,谓以朝聘。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道者,人无不由。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故君子贵之也。 "   《礼含文嘉》曰:玉石得宜,则太白常明。 《礼稽命征》曰:王者得礼制,则泽谷之中有白玉焉。 《礼斗威仪》曰:君乘金而王,则紫玉见於深山。 《左传·桓公》曰: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不献。 既而侮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吾焉用此以其贾害? "乃献之。 又《庄公》曰:虢公、晋侯朝王,享醴,命之宥,(命之以币物。 宥,助也。 )皆玉五珏,非礼也。 又《僖上》曰:天王使邵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 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 "(事具锡命门。 )   又《僖下》曰: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 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赐汝孟诸之麋。 "弗致也。 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弗听。 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 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将何爱焉? "弗听。 又《僖下》曰:晋侯执卫侯,归之于京师,使医衍鸩卫侯。 宁俞货医,使薄其鸩,不死。 公为之纳玉於王与晋侯,皆十珏。 王许之,乃释卫侯。 又《文公下》曰: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 襄仲辞玉。 (事具奉使门。 )   又曰:莒太子仆,以其宝玉来奔。 又《成上》曰:晋及齐战于鞍,齐师败。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又《襄十五年》曰: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能治玉者。 )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 (言必为盗所害。 )纳此,以请死也(请免死。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 (攻,治也。 )富而后,使复其所。 (卖玉得富。 )   又:《襄公十八年》曰:晋侯伐齐,将济河,献子以朱丝系玉二珏而祷曰:(双玉曰珏。 )"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环,齐灵公名。 负,依也。 )弃好背盟,陵虐神主。 (神主,民也。 谓数伐鲁民人。 )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彪,晋平公名。 称臣者,明上有天子,以谦告臣。 曾臣,犹未臣。 )其官臣偃实先后之。 (守官之臣。 偃,献子名。 )苟捷有功,无作神羞,(羞,耻也。 )官臣偃无敢复济。 (偃信巫言,故以死自誓。 )惟尔有神裁之! "沈玉而济。 又《昭七年》曰:燕暨齐平。 燕人归燕姬,(嫁女於齐侯。 )赂以瑶瓮、玉椟、斝耳。 不克而还。 (瑶,玉也。 椟,匮也。 斝耳,玉爵。 )   又曰: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於齐侯。 (龙辅,玉名。 )遂入羔裘,齐侯喜,与之阳谷。 (阳谷,齐邑。 )   又曰:公疾,遍赐大夫,(从公者。 )大夫不受。 赐子家子双琥、(琥,玉器。 )一环、一璧、轻服,(细好之服,)受之。 大夫皆受其赐。 己未,公薨,子家反赐於府人,曰:"吾不敢逆君命也。 "大夫皆反其赐。 又《昭十六年》曰:晋韩起聘于郑。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 (玉环,同工共朴,自共为双。 )宣子谒诸郑伯,(谒,请也。 )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子太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言所求少。 )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偷,薄也。 )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 吾子何爱於一环,其以取憎於大国也? 盍求而与之? "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 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 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夫大国之人令於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 一共一否,为罪滋大。 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厌之有? 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 (不复成国。 )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 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 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 "(锐,细小也。 )韩宣子私觐於子产,以玉与马,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赐我玉而免吾死也。 敢不藉手以拜! "(以玉为藉手。 拜谢子产。 )   又《昭十七年》曰:郑裨灶言於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 "子产弗与。 (以为天灾流行,非礼所息故也。 为明年宋、卫、陈灾传。 )   又《定上》曰: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佩,佩王也。 )以如楚,献一佩,一裘於昭王。 昭王服之,以享蔡侯。 又曰:蔡侯归,及汉,执玉而沈,曰:"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 "(自誓,言若复渡汉,当受祸,明如大川。 )   又曰: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 阳虎将以玙璠敛,(玙与璠,美玉,君所赐。 )仲梁怀弗与,曰:"改步改玉。 "(昭公之出,季孙行君事,佩玙璠祭宗庙。 今定公立,复臣位,改君步,亦当去玙璠。 )阳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曰:"彼为君也,子何怨焉? "   又《定下》曰: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 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 (玉,朝者之赞。 )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 "   又曰:阳虎脱甲如宫,取宝玉、大弓以出。 又《哀上》曰:卫太子祷曰:"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 "   又曰:吴申叔仪乞粮於公孙有山氏,曰:"佩玉蕊兮,余无所系之。 "   《谷梁传·隐公》曰:赗玉曰含。 《春秋孔演图》曰:孔子论经,有鸟化为书。 孔子奉以告天,赤爵集书上,化为玉,刻曰"孔氏命作应法"。 《春秋说题辞》曰:孔子以受黄玉,葬鲁城北。 《毛诗·国风》曰:将翱将翔,佩玉锵锵。 (锵锵,鸣玉而后行。 )   又《竹竿》曰:巧笑之瑳,佩玉之那。 (瑳,巧笑貌。 那,行有节度。 )   又《小雅》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攻,错也。 )   又《大雅》曰: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诗含神雾》曰:孔子曰:"诗者,天地之心,刻之玉板,藏之金俯。 "   《韩诗外传》曰:良玉度尺,虽有千仞之土,不能掩其光。 《周易·鼎卦》曰: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郑玄注曰:鼎,盖象玉,似刚而柔,廉而不刿。 《易》曰:乾为金为玉。 )   《孝经援神契》曰:神灵滋液百宝用,则玉有瑛华。 (宋均曰:尊卑不失其服,玉有英华也。 )   《论语·子罕》曰: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 求善价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价者也。 "(宁有自讼卖之道乎? 我居而待价者。 )又《季氏》曰:孔子曰:"求,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 "   《逸论语》曰:璠玙,鲁之宝玉也。 孔子曰:"美哉,璠玙! 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 一则理胜,一则孚胜。 "   又曰:玉十谓之区,治玉谓之琢,亦谓之雕。 (双玉为珏,五珏为区。 雕,治〈王卜〉也。 珏音角。 )瑳,玉色鲜白也。 莹,玉色也。 瑛。 玉光也。 琼,赤玉也。 璇、瑾、瑜,美玉也。 璑,音舞。 三采玉也。 玲、玱、琤、〈王贞〉、瑝,音锽。 玉声也。 璬玉,佩玉也。 瑱,充耳也。 璪,玉饰以水藻也。 《史记》曰: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馀年,竟灭吴。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 "乃载其轻宝珠玉,乘舟浮海行,终不反。 《汉书》曰:陈平求见汉王,拜平为都尉。 绛、灌等或谗平,曰:"虽美丈夫,如冠玉耳! "   又曰:文帝始幸雍,新垣平以望气见。 平使人持玉杯阙下献之。 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 "果有献玉杯者。 又《郊祀志》曰:宣帝祀河东之明年,凤凰集投祤,於所集处得宝玉,乃起万寿宫。 又曰:王莽就国,孔休守新都相。 休谒见莽,莽进其玉具宝剑,休不肯受。 莽因曰:"诚见君面有瘢,美玉可以灭,献其璏耳。 "即解其璏,休复辞。 莽遂椎碎之,自里以进休也。 《后汉书》曰:孝明帝时,汴渠成。 故行幸荥阳,巡行河渠。 荐嘉玉洁牲,以礼河神。 《续汉书》曰:桓帝时,光禄吏舍下,夜有青气。 视之,得玉钩,玦各一。 钩长七寸三分,玦五寸四分,身中皆雕镂。 又曰:三老五更杖玉杖。 民年七十,授之以玉杖。 华峤《后汉书》曰:嘉平中,袁逢为三老,赐玉杖。 范晔《后汉书》曰:梁冀,金玉珠玑,异方珍怪积藏室。 《魏志》曰:汉时,夫馀王葬用玉钾,常豫以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 公孙渊伏诛,玄菟库犹有玉钾一具。 今夫馀库有玉璧、圭、瓒数代之物,传世以为宝。 耆老言:先代之所赐也。 《魏略》曰:大秦国出采玉、五色玉,夫馀国出赤玉。 《晋书》曰: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顾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 今用杂珠等,非礼。 若不能玉,可用白璇。 "成帝於是始下太常改之。 沈约《宋书》曰: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光见深山。 崔鸿《十六国春秋·南燕录》曰:镇南长史悦寿,谓南海王法曰:"向见北海王子,天资弘雅,神爽高迈,始知天族多奇,玉林皆宝。 "   又《前凉录》曰: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 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知名。 秦雍为之语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   又曰:初,吕光之称王也,遣市六玺於于阗。 六月,玉至也。 《燕书》曰:文帝熙平二年,左部民得玉玺、玉鼎。 《赵书》曰:刘聪徙治平阳,於汾水中得白玉,四寸,高二分,龙钮,文曰"有新保之"。 《后魏书》曰:崔挺为光州刺史。 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 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忻逢明政,今愿奉之。 "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 "遣船随取,光润果然。 迄不肯受,乃表送都。 又曰:李预,字元凯,历征西大将军长史,带冯翊太守。 府解罢郡,遂居长安。 羡古人餐玉法,乃采访蓝田,躬往政得若环璧、杂器形者大小百馀,颇有粗黑者,亦挟盛以还。 至而观之,皆光润可玩。 预乃椎七十枚为屑,食之,馀多惠人。 后预及闻者更求玉於前处,皆无所见。 翊公源怀弟得其玉,琢为器、佩,皆鲜明可宝。 预服经年,云有效验。 而世事寝食,皆不禁节,又加好酒损志。 及疾笃,谓妻子曰:"吾酒色不绝,自致於死,非药过也。 然吾尸体必当异,勿速殡,令后人知餐服之妙。 "时七月中旬,长安毒热,预尸四宿而体色不变。 其妻常氏以玉、珠二枚含之,口闭。 常谓曰:"君自云餐玉有神验,何不受含? "言讫,齿启纳珠。 因虚其口,都无秽气。 举敛棺,坚直不倾委。 死时,有遗玉屑数升,囊盛,纳诸棺中。 又曰:高祐为中书侍郎时,有人於零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祐。 祐曰:"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守寿'。 寿者,命也。 我获其命,亦是归我之征。 "   又曰:穆弼有风格,善自位置。 高祖初定代族,欲以弼为国子助教。 弼辞曰:"先臣以来,蒙恩累世。 比校徒流,实用惭屈! "高祖曰:"朕欲厉胄子,故屈卿先。 白玉投泥,岂能相污? "弼曰:"既遇明时,耻沉於泥滓。 "   又曰:孝昌中,於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 敕召祖莹与李琰之令辩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泰康中所献。 "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 时人称为博物。 《后周书》曰:武帝保定中,晋公护获玉斗以献。 《北史》曰:于谨平江陵,获大玉,径四尺,围七尺,及诸舆辇法物以献。 又曰:隋文时,王邵上表云:"稽览图史。 "又云:"'政道则阴物变为阳物。 '郑玄注云:'葱变为韭,亦是。 '谨案,自六年已来,远近山石多变为玉,石为阴,玉为阳。 "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30 17:28:5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