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百一十四 ◎布帛部一 内容: ○丝   《尚书·禹贡》曰:济、河惟兖州,厥贡漆、丝。 海、岱惟青州,厥篚檿、丝。 (檿,桑,丝中琴瑟弦。 )   《周礼·天官下·典丝》曰:典丝,掌丝入,而辨其物,以其贾揭之。 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 颁丝于外内,皆以物受之。 凡上之赐予,亦如之。 又《冬官·考工记》曰:〈巾荒〉氏,湅丝,以涚水沤其丝,七日,去地尺暴之。 (故书"涚"作"湄"。 郑司农云:湄水,温水也。 玄谓:涚水,以灰所湅水也。 沤,渐也。 楚人曰沤,齐人曰涹。 )昼暴诸日,夜宿诸井,七日七夜,是谓水湅。 《礼记·月令》曰:季春之月,蚕事既登,分茧称丝。 又《内则》曰:子能言,教男"惟"女"俞",男鞶革,女鞶丝。 "(鞶,小囊也,男用韦,女用缯,有饰缘也。 )   又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又《少义》曰:国家靡币,则君子不履丝屦。 (币,赋税亟也。 )   《左传·隐公》曰:公问於众仲,曰:"卫州吁其济乎? "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 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丝见棼缊,益所以乱。 )   《春秋考异邮》曰:四月,蚕饵丝。 《毛诗·鹊巢·羔羊》曰: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又《鹊巢·何彼秾矣》曰:其钓惟何? 惟丝伊缗。 又《邶·柏舟·绿衣》曰: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又《鄘·伯舟·干旄》曰: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又《淇澳·氓》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又曰: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又《丝衣》曰:丝衣其紑,(芳浮反,)载弁俅俅。 (丝衣,祭服也。 俅,音求。 )   又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 谢承《后汉书》曰:丹阳方储为郎中。 章帝使文郎居左,武郎居右。 储正住中,曰:"臣文武兼备,在所施用。 "上嘉其才,以繁乱丝付储,使理。 储拔佩刀三断之,对曰:"反经任势,临事宜然! "   袁宏《汉记》曰:《郭泰传》:童子魏照求入其房,供给洒扫。 泰曰:"当精义讲书,何来相近? "照曰:"经师易获,人师难遭。 欲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 "   《魏略》曰:文帝欲受禅,野蚕成丝。 《晋阳秋》曰:武帝时,有司奏以青丝为牛靷,诏以青麻代之。 《晋书》曰:吕光窃号河右,中书监张资病,光博营救疗。 有外国道人罗叉,云能差资病。 光喜,给赐甚重。 罗休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益,徒烦费耳! 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 "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 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 须臾,灰聚浮出复为绳。 叉疗,果无效。 少日资亡。 《宋书》曰:诸葛阐上言:"夫岁时有利害之收,而蚕桑有经常之苦,机杼居不变之勤,而民用有奢俭之异。 今南至有五丝命缕之服,仲夏北至,比肆连行,纠绳縻无用之工,玄黄侵衣章之费。 饰彩虽贵,始无所入,尺绝寸分,终於捐弃,部一邑以推百城,其费博矣! 谨率愚管,谓宜禁革。 "   《后魏书》曰:幽州刺史张亮。 初,有薛琡梦亮出於山上挂丝,觉而告亮,且占之曰:"山上丝,'幽'字。 君为幽州乎? "未期而受。 《管子》曰:齐桓公伐楚,济汝水,逾方城,使贡丝於周室。 墨子见染丝者,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五入则为五色。 故染不可不慎! 非独染丝,治国亦然。 "   《淮南子》曰:蚕饵丝则商弦绝。 (商,金声。 春蚕吐丝,金死,故绝也。 )   《山海经》曰:欧丝之野,有一女子,跪树而欧丝。 (郭璞注曰:蚕类也。 )   《吕氏春秋》曰:惠子曰:"使女工化为丝,不能治丝;大匠化为木,不能治木。 "   《家语》曰:子张问入官,子曰:"修身返道。 故夫女工必自择丝麻,良匠完材,贤君选左右。 "   《论衡》曰:蚕含丝而商弦绝,桉子生而父气衰。 新丝既登,故体者自坏耳。 桓谭《新论》曰:昔神农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叙。 《风俗通》曰:五月五日,色续命丝,俗说益人命。 《正部》曰:皎皎练丝,为蓝则青,得丹则赤,得蘖则黄,得泥则黑。 《士纬》曰:丝俱生於蚕,为缯则贱,为锦则贵。 《神仙传》曰:仙人用五色丝作续命幡,幡安五色。 《竹林七贤论》曰:鬲令袁毅,为政贪浊,赂遗朝廷,以营虚誉。 遗山涛丝百斤,众人莫不受,涛不欲为异,乃受之,命内阁之梁上而不用也。 后毅事露,验吏至涛所。 涛於梁上下丝,已数年,尘埃黄黑,封印如初,以付吏。 《西京杂记》曰:公孙弘以元光五年为国所推,上为贤良。 国人邹长倩赠以素丝一襚,为书以遗之,曰:"五丝为蹑,倍蹑为升,倍升为緎,倍緎为记,倍记为緵,倍緵为襚。 此自少之多,自微之著也。 士之立功勋,效名节,亦复如之。 勿以小善为不足修而不为也! "   《王子年拾遗记》曰:成王时,因祗国致女工一人,善织新轻素,以五色丝内口中,手引而结之,则成文锦。 《神仙传》曰:园客者,济阴人,貌美而良。 邑人多欲以女妻之,客终不娶。 常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服食其实。 忽有五色蛾,集香草之上,客收而荐之以布,生华蚕焉。 至蚕时,有一女自来,助客养蚕,亦以香草食之。 蚕收得茧百二十枚,茧大如瓮。 每一茧缲六七日,丝乃尽。 缲讫,此女与园客俱去。 《梁四公记》曰:扶桑国使贡方物,有黄丝三百斤,即扶桑蚕所吐,桑灰汁所煮之丝也。 帝有金炉,重五十斤,系六丝以悬炉,丝有馀力。 《楚辞》曰:茅丝兮同综,冠履兮共处。 宋玉《钓赋》曰:夫玄渊之钓也,以三寻之竿,八丝之纶。 荀卿《蚕赋》曰: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 嵇康《琴赋》曰: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锺山之玉。 枚乘《七发》曰: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 《古乐府·歌诗》曰: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绳,桂枝为笼钩。 何用识夫婿? 白马紫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蔡邕《广连珠》曰:参丝之绞以弦琴,缓张则挠,急张则绝。 陆凯《奏事》曰:诸暨、永安出御丝。 ○素   《释名》曰:素,朴素也。 已织则供用,不复加功饰也。 《史记》曰:苏代遗燕王书云:"齐紫败素,而贾十部。 "(败素染以为紫也。 )   《东观汉记》曰:郑据,建初五年辟司徒府,拜侍御史。 上疏,诏书下官府,赐据素六十匹。 《汉书仪》曰:天地鬼神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都布囊白素裹。 《汉官仪》曰:印绶盛以箧,箧以绿绨表白素裹。 《魏志》曰:学者资於人,犹蓝之染素。 《范子计然》曰:白素出三辅,匹八百。 《孟子》曰:陈相道许行之言。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於耕也。 "   《韩子》曰:齐桓公好衣紫,国人皆好服之,至五素不得一紫。 (事具彩门。 )   《盐铁论》曰:缟素不能自分於缁墨,贤圣不能自治於乱世。 班固《与弟书》云:今赍白素三百匹,欲以市月支焉。 宋玉《美人赋》曰:腰如束素。 徐干《团扇赋》曰:惟合欢之奇扇,肇伊、洛之纤素。 《古诗》曰:新人能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馀。 以缣特比素,新人不如故。 班婕妤诗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象明月。 扬雄《答刘歆书》曰: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会者,雄常把三寸弱翰笔,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方语。 归,即以铅〈木適〉次之於铅椠,(七念反。 )三十七岁於今矣。 ○缯   《史记》曰:乌氏倮以缯遗戎王,戎王十倍报之。 《帝王世纪》曰:末喜好闻裂缯之声,桀为发缯裂之。 《汉书》曰:灌婴,睢阳贩缯者。 又曰:广川王去立昭信为后,幸姬陶望卿为修美人,主缯帛。 昭信谮望卿曰:"与我无礼,衣服常鲜於我,尽取善缯丐诸宫人。 "   《献帝纪》曰:是时新迁都,宫人多亡衣服。 帝欲发御府缯以作之,李傕不欲,曰:"宫中有衣服,胡为复作耶? "诏卖厩马百馀匹,御府大司农出杂缯二万匹,与所卖厩马直,赐公卿已下及贫民不能自存者。 李傕曰:"我邸阁储跱少。 "乃悉载置其营。 贾诩曰:"此上意,不可距也。 "傕终不从。 又曰:李傕时合羌胡数千人,先以御物缯彩与之。 《晋书》曰:单道开,敦煌人,常衣粗褐。 或赠以缯服,皆不着。 《宋书》曰:朱百阳居山阴,有时出山阴为妻买缯彩三五事。 好饮酒,遇醉或失之。 《后周书》曰:梁主萧岿朝於邺,高祖与之宴,大悦,赐杂缯万段、良马数千匹。 并赐齐后主妓妾,及常所乘五百里骏马以遗之。 ○缬   《西河记》曰:西河无蚕桑,妇女着碧缬裙,上加细布裳。 且为戎狄性,着紫缬襦裤,以外国色锦为裤褶。 《后魏书》曰:封回为都官尚书、冀州大中正。 荥阳郑云,谄事长秋卿刘腾,货紫缬四百匹,得为安州刺史。 除书旦出,晚往诣回。 坐未定,问安州兴生何事便,回曰:"卿荷国宠恩,位至方伯。 虽不能拔园葵去织妇,宜思方略,以济百姓。 如何见造问兴生乎? 封回不为商贾,何以相示? "云惭失色。 ○彩   《尚书·禹贡》曰:徐州,厥篚玄纤缟,荆州,厥篚玄纁。 (玄,黑缯。 缟,白缯。 纤,细也。 纤在中,明物皆当细。 )   《礼记·玉藻》曰:无君者不贰彩,非列彩不入公门。 (列彩,正服。 )   《史记》曰:通邑大都,采千匹,比千乘家。 《汉书》曰:孝文六年,遗单于赤绨、绿缯各四十匹。 《东观汉记》曰:光武起,拜朱和建义大将军,赐绛八百匹。 又曰:光武初起义,与诸李市弓弩、绛衣、赤帻。 谢承《后汉书》曰:陈重同舍郎有归宁者,误持邻舍郎绛去。 嫌重取,重不申曲直,置绛还之。 去郎还,得绛,甚愧於重。 袁山松《后汉书》曰:刘盆子拜竟,复从刘仲卿居。 仲卿为盆子制绛单衣。 张璠《汉记》曰:"朱俊少孤,母以贩缯彩为事。 同郡周起负官债百万,县催责之。 俊窃母帛为起解债。 《魏志》曰:景初中,赐倭女王茜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 《吴书》曰:陆逊破曹休,当还西陵,上赐逊缯彩、丹漆。 《梁书》曰:张讥幼丧母,有错彩经帕,母之遗制。 及有所识,家人具以告之。 每岁时,辄对帕哽噎,不能自已。 《唐书》曰:武德中,太宗平并州,悉复故地。 上悦,置酒含章殿,宴群臣。 极欢,遣入御府赐缯彩,皆尽重而出。 《韩子》曰: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五素不得一紫。 公患之,管仲曰:"君勿衣紫也。 谓左右曰:'吾恶紫臭! '"公曰:"诺。 "三日,境内莫有衣紫。 《风俗通》曰:夏至,着五彩辟兵,题彩曰游光,厉鬼知其名无温疾。 五采,辟五兵也。 按,取新断织系户,亦此类也。 《世语》曰:王经彦伟初为江夏太守,大将军曹爽附绛二十匹,令交市於吴。 经不纳书,弃官归。 崔寔《四民月令》曰:八月清风戒寒,趣染彩也。 挚虞《决疑》曰:古者,男子皆衣彩,有故乃素服。 秦汉以来,服色转变,今惟朝廷五服用彩。 裴玄《亲言》曰:五月五日,集五彩缯,谓之"辟兵"。 不解,以问伏君,伏君曰:"青、赤、白、黑,为之四面,黄居中央,名曰:'襞方'。 缀之於复,以示妇人养蚕之工也。 传声者误以为'辟兵。 '"   李陵《与苏武诗》曰:有鸟西南飞,熠炀似苍鹰。 朝发天地隅,暮宿日南陵。 欲寄一言书,托之笺彩缯。 张载《拟四愁诗》曰:佳人赠我筒中布,何以报之? 流黄素。 蔡邕《女诫》曰:礼:女始行,服纁。 纁,绛也,上正色也。 红紫不以为亵服,缃绿不以为上,缯贵厚而色尚深,为其坚纽也。 毌丘俭《报弟书》曰:令别致绛二百匹,可以供送葬之事。 ○染   《周礼·天官下》曰:染人,掌染丝帛。 凡染,春暴练,夏纁玄;秋染夏,冬献功。 又《地官下》曰: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 (染草,茅蒐、橐芦、豕首、紫茢之属。 )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 (权量,以知轻重多少。 时,染夏之时。 )   又《冬官·考工记》曰:锺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郑司农云:湛,渍也。 丹秫,赤粟。 玄谓:湛,读如渐车帷裳之渐。 炽,炊也。 羽,所以饰旌旌及王后之车。 )淳而渍之。 (淳,沃也。 以炊下易沃其炽,蒸之以渍羽。 渍犹染也。 )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 (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则为緅。 今礼俗文作"爵",言如爵头色也。 又复再染以黑,乃成缁矣。 )   《礼记·月令》曰:季夏,命有司染彩,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贷。 黑黄苍赤,莫不质良,无敢诈伪。 以给郊庙祭祀之服,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级之度。 (质,正也。 良,善也。 所用染者,当得其真彩正善。 )   《尔雅》曰:一染谓之縓,(取绢反。 )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 青谓之葱,黑谓之黝。 《汉书·王莽传》曰:更始元年,拜置百官。 莽闻之愈恐,欲外示自安,乃染其须发。 《吴录》曰:九真移风县有赤絮。 胶人规土知蚁穴,垦发,以木枝插其中,则蚁缘而生漆。 折漆以染絮,其色正赤。 《宋书》曰:陶季直五岁丧母,哀若成人。 初,母未病,令於外染衣。 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吕氏春秋》曰:素染於青,染於黄,五入而五色。 尧、舜、三王,染於贤圣而治,桀、纣、幽、厉,染於凶佞而亡。 《博物志》曰:芜苏子染法:芜苏子一升,可染一匹,直以水浸之耳。 《释名》曰:缃,桑叶初生色也。 《广志》曰:乌丸与匈奴同俗,丈夫妇人为木帻,朱染之,如杆盆以沓头。 《神仙传》曰:昌容者,商王女也。 修道於常山,食逢蔂根,二百馀年。 能致紫草,卖于染家,得钱以与贫病者。 《环济要略》曰:正色有五,谓青、赤、黄、白、黑也。 间色有五,谓绀、红、缥、紫、流黄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30 18:21:2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