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百三十二 ◎资产部十二 内容: ○猎下   《王孙子》曰:赵简子猎於晋阳之山,抚辔而叹。 董安于曰:"主君叹,敢问何故? "简子曰:"汝不知也,吾厩养食谷之马以千数,官养多力之士日数百,欲以猎兽也,恐邻国养贤以猎吾也。 "   《庆子》曰:赵简子田,郑龙为右。 有一野人,简子曰:"龙下射彼,使无惊吾马。 "龙曰:"昔吾先君伐卫免曹,退为践土之盟,不戮一人;吾子今一朝田,而曰必为我杀人,是虎狠杀人。 "故将救之。 简子愀焉,曰:"不爱其身以活人者,可无从乎? "环车辍田,曰:"人之田也得兽,今吾田也得士。 "   又曰:梁君出猎,见白雁群,下车,彀弩欲射之。 道有行者不止,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公孙龙抚辔曰:"今主君以因白雁故而欲射杀人,无异於虎狼。 "梁君援其手与归,呼万岁曰:"乐哉! 今日猎也。 人皆得兽,吾独得善言。 "   《尸子》曰: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也。 《韩子》曰: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其母随而呼之。 秦西巴不忍,而与其母。 孟孙适至,求麑,对曰:"予不忍,而与其母。 "孟孙大怒,逐之。 居三月,复召为其子傅,曰:"夫子不忍於麑,且忍吾子乎? "   又曰: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侯,侯不听,曰:"不可,疾风失信,吾不为。 "遂犯风往,而罢虞人也。 《穆天子传》曰:天子东田于泽,至于重璧之台,盛姬告病。 又曰:天子猎于渗泽,於是得白狐、玄貉焉,以祭于河宗。 (以将事於河宗,获比,故用。 )   又曰:天子大飨王公诸侯王,勤七萃之士(勤犹劳也。 )于羽陵之上,乃奏广乐,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 得获无疆,鸟兽绝群。 六师之人大畋九日,乃收皮效物,是载羽车。 《国语》曰:晋赵简子田于蝼,(蝼,晋军囿。 )史黯闻之,以犬侍于门。 (黯,晋大夫史墨,时为简子史,以田犬门君囿门也。 )简子见之,曰:"何为? "曰:"有所得犬,欲试之兹囿。 "(兹山。 )简子曰:"何为不告? "对曰:"君行,臣不从不顺。 (言从,法臣从君。 )主将适蝼,而麓不闻,(麓,主君苑囿之官。 《传》曰:山林之木,衡麓守之。 )臣敢烦当日? "(当日,直日也。 宫主将之君囿,不烦麓以告君,臣亦不敢烦主之直日自白也。 ")简子乃还。 《吕氏春秋》曰:齐有好猎者,久不得兽。 所以不得,狗恶故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 乃还耕,还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非独猎,事皆然。 《春秋后语》曰:魏信陵君尝与王共博,於是北境举烽火,传言赵寇至。 王释博,欲召大臣议之。 信陵君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 "复博如故。 王恐,心不在博。 居有顷,复从北方传言:"赵王猎耳,非为寇也。 "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 "对曰:"臣之客有能探赵王阴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 臣以此知之。 "   《六韬》曰:文王畋于渭阳,见吕尚坐茅以渔。 《太公金匮》曰:纣常以六月猎於西土,发人逐禽。 民谏曰:"天务覆施,地务长养。 今盛夏发民逐禽,而元元命悬於野,民践之,百日不食。 "纣以为妖,杀之。 《新序》曰:晋文公出田逐兽,砀入大泽,迷不知所,为渔者送文公出泽。 渔者曰:"鸿鹄乃保大海之中,厌而徙之小泽,则必有矢矰之忧。 鼋保於深渊,厌而出之浅渚,则必有罗网之忧。 今君逐兽,砀入至此,何行之太远也? 君归国,臣亦反渔所。 "   又曰:晋文逐鹿而失之,问农夫老者曰:"吾鹿何在? "老者以足指曰:"如是行往。 "公曰:"寡人问子,子以足指,何也? "老者振衣而起曰:"不意人君至此。 虎豹之居也,厌闲而得近,故人得之;鱼鳖之居也,厌深而得浅,故人亦得之;诸侯厌众而亡其国,'惟鹊有巢,惟鸠居之。 '今君不归,人将居之"。 於是文公恐而归。 《新序》曰:晋文公畋於虢。 还,见一老,问曰:"虢亡,何也? "对曰:"虢君断,则不能用人也。 "文公辍畋而归。 赵襄子曰:"其人安在? "公曰:"吾与来。 "襄子曰:"君听其言,不用其身。 "文公乃召赏之。 《说苑》曰:楚庄王猎,大夫谏之,王曰:"吾就猎,求士也。 榛薄刺虎,知其勇也;搏犀获兕,知其劲也;罢畋而分所得,知其仁也。 由此道得三士,可乎? "   又曰:晋平公有驰逐之车,错以羽芝,会群臣观焉。 田差三过不顾。 《白虎通》曰:王者、诸侯所以田狩者,何也? 为田除害,上以供宗庙,下以简集士众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闲肆五兵,因以顺时取禽。 其礼,将军执晋鼓,师率执提,旅率执鼙,以教坐作进退徐疾之节。 《琐语》曰:范献子卜猎,占之曰:"君子得鼋,小人遗寇。 "献子猎,无所得,而遗其冠。 《潜夫论》曰:昔有司原氏猎於中野,鹿东奔,司原从而噪之。 西方之众有逐犭希者,闻司原之噪,竟举音而和之。 司原反复追之,乃得大犭希,喜以为瑞。 《陆子》曰:欲水之清则勿涉,欲草之茂则勿猎。 杜夷《幽求》曰:猎者嗜肉,不多於不猎;及其陵冈峦,赴溪岭,而有遗身之志。 《语林》曰:夏少明在东国,不知名。 闻裴逸民知人,乃裹粮寄载,入洛从之。 未至家少许,见一人着黄皮裤褶,乘马将猎,问曰:"裴逸民家远近? "答曰:"君何以问? "夏曰:"闻其名知人,故从会稽来投之。 "裴曰:"身是逸民,君明可更来。 "明往,逸民果知之,用为西明门候,於此遂知名也。 《石勒别传》曰:冬十一月大雪,平地三尺。 勒主簿程朗谏,勒不从。 出猎坠马,顾左右曰:"不从主簿之言,而致坠马。 "赐朗绢百匹,以旌忠亮。 《续搜神记》曰:晋中兴后,谯郡周子文家在晋陵。 少时喜射猎,尝入山。 忽山岫间见一人,长五丈许,提弓箭,箭镝头广二尺许,白如霜雪,忽出唤曰:"阿鼠! 阿鼠! "子文不觉应曰:"诺。 "此人牵弓满镝向子文,子文便失魂厌伏。 又曰:吴末,临海人入山射猎,为舍住。 夜中有一人长丈,着黄衣白带,来谓射人曰:我有仇克,明日当战,君可见助,当厚相报。 "射人曰:"自欲助君,何以相别? "答曰:"明日食时,君可出溪边,敌从北来,我南往应。 白带者我,黄带者彼。 "射人许之。 明出,果闻岸北有声,状如风雨,草木四靡。 视南亦尔。 惟见二大蛇,长十馀丈,於溪中相遇,白蛇势弱,人即引弩射之,黄蛇即死。 日将暮,复见前人来辞谢,云:"住此一年猎,明年慎勿复来,来必为祸。 "射人曰:"善。 "遂停一年猎,所获甚多,家致巨富。 数年后,忆先山多肉,忘前言,复更往猎。 见先白带人语之言:"我语君勿复更来,不能见用。 仇子已大,今必报君,非我所知。 "射人闻之,甚怖,便欲走。 乃见三乌衣人,皆长八尺,俱张口向之,射人即死。 《异苑》曰:慕容皝出畋,见一老父,曰:"此非猎所,王且还也。 "皝明晨复去,值有白兔,驰马射之,坠石而卒。 《世说》曰: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从猎,将其子齐庄行。 庾公不知,忽於猎场见齐庄,时七八岁,庾谓曰:"若亦复来耶。 "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   又曰:桓南郡好猎,骋良马,驰击若飞。 {霍又}飘所指,行阵不整。 麇兔腾逸,参佐无不被击。 《吴地记》曰:长洲在姑苏南,太湖北岸,阖闾所游猎处也。 吴主遣徐详至魏,魏太祖谓详曰:"孤比老,愿济横江之津,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猎长洲之苑,吾志足矣。 "详对曰:"若越横江而游姑苏,是踵亡秦而蹑夫差,恐天下之事去矣! "太祖大笑曰:"徐生无乃逆诈乎? "   《邺中记》曰:石虎少时好游猎。 后体壮大,不复乘马。 作猎辇,二十人担之,如今之步辇。 上安徘徊曲盖,当坐处安转关床。 若射鸟兽,直有所向,关随身而转。 虎善射,矢不虚发矣。 《襄阳耆旧记》曰:楚王好游猎之事,扬镳驰逐乎华容之下,射鸿乎夏水之滨。 ○弋   《说文》曰:矰,弋射矢也。 《毛诗·缁衣·女曰鸡鸣》曰: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诗义问》曰:以缴系矢而射。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又《大雅·桑柔》曰:嗟尔明友,予岂不知而作? 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礼记·月令》曰:季春之月,罼弋无出九门。 (蔡邕《章句》曰:缴射曰弋)   《左传·襄公上》曰:曹伯阳好田弋,曹鄙人公孙强好弋,获白雁而献之,且言田弋之说。 《论语·述而》曰:子曰:"弋不射宿。 "   《春秋后语》曰:楚顷襄王时,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 王闻之,召而问焉,对曰:"外臣之好射鶀雁罗鸗,小矢之发也,何足为大王道哉? 且楚国之大,因大王之贤,所弋非直此也! 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伯以弋战国。 夫秦、魏、燕、赵,王之鶀雁也;齐、鲁、郑者,青首也;邹、费、郯、邵者,罗鸗也。 其馀不足射也。 见鸟六双,惟王何取? 王若以圣人为弓,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此六双者,可得而囊载也! 其乐非特朝夕之乐也。 "   《韩诗外传》曰:齐景公出弋昭华之池,使颜涿聚主鸟而亡之。 景公怒而欲杀之。 晏子曰:"夫涿聚有死罪三,臣请以其罪数而诛之。 "   《晋中兴书》曰:桓名秀,豁第二子,代叔父冲为江州刺史。 虽公门贵盛,不以荣爵婴心,惟以弋钓为事。 《后魏书》曰:刘逖,字长子,聪明,好弋猎骑射,以行乐为事。 《吴越春秋》曰:乐野者,越王所弋猎处也,故曰乐野。 《管子》曰: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 (既无上事,乃率子弟不田农,但弋猎也。 )   又曰:恒公弋在廪,管仲朝,公弛弓脱靬而迎之,曰:"今天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惟有羽翼,以通其意於天下也。 今孤之不得意於天下,皆非二子之忧也? "二子不对。 《列子》曰:蒲且子之弋,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於青云之际,用心专也。 《韩子》曰:田子方问唐易鞠曰:"弋者何慎? "对曰:"鸟以数百目视子,子以二目御之,子谨周子廪。 "田子方曰:"善。 子加之弋,我加之国。 "郑长者闻之,曰:"子方知欲为廪,而未得所以为廪。 夫虚无见者,廪也。 "一曰:齐宣王问弋於唐易子曰:"弋者奚贵? "唐易子曰:"在於谨廪。 "王曰:"何谓谨廪? "对曰:"鸟以数十目视人,人以二目视鸟,奈何其不谨廪也? 故曰'在於谨廪'。 然则为天下,何以为此廪? 今人主以二目视一国,一国以万目视人主,将何以自为谨廪乎? "   又曰: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卷麾之,鸟惊而不可得也。 又曰:夫弩弱而矰高者,激於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於众也。 又曰:齐宣王问匡倩曰:"儒者弋乎? "匡倩对曰:"不。 "曰:"何也? ""弋者从下害於上者也,是从下伤君也,儒者以为害义,故不弋。 "   《淮南子》曰:蒲且子连鸟於百仞之上,弓良也。 (蒲且子,楚人,善射弋。 )   刘向《别录》曰:有行过江上《弋雁赋》、《行弋赋》、《弋雌得雄赋》。 《法言》曰:鸿飞冥冥,弋者何篡? (篡,取也。 )   《太玄经》曰:弋彼三飞,终日不归。 嵇康《与山涛书》曰: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可也。 ○罗   《周礼·夏官上·罗氏》曰:罗氏,掌乌鸟,(乌谓卑居,鹊之属。 )蜡则作罗襦。 (襦,细密之罗。 襦,读为襦有衣袽之襦也。 )仲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 (春鸟,蛰而始出者,若今南郡黄雀之属矣。 是时鹰化为鸠,与春变旧为新,宜以养老助生气者耳。 )   《毛诗·国风》曰:有兔爰爰,雉离於罗。 (鸟网为罗。 )   又《小雅》曰: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尔雅》曰:鸟罟(音古。 )谓之罗。 (罗,络也。 )   《国语》曰:里革谏鲁宣公曰:"鸟兽孕,水虫成,兽虞於是乎焚罝罗。 "   《列仙传》曰:李仲甫夜卧床上,或为鵄鸟,跱架候北风,当飞渡南海。 山上有罗得鸱,视之,仲甫也,向罗者笑。 《王子年拾遗记》曰:晋文公焚林以求介之推,有白鵶绕烟而噪,或集介之推之侧,火不能焚。 晋嘉之,於山数百里不复设罗网。 《幽明录》曰:有一伧(士行反。 )小儿放牛野中,伴辈数人,见一鬼依诸丛草间,处处设网,欲以捕人。 设网后未竟,伧小儿窃取前网,仍以罨之,即缚得鬼。 《文子》曰: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 得鸟者,罗之一目。 今为一目之罗,无得鸟焉。 《鹖冠子》曰: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 《阙子》曰:任公子冬罗鲤於山阿,众人皆以为惑。 既而鹯鹗击黄雀,触公子罗者千万数。 刘桢《鲁都赋》曰:长罼掩壑,大罗被泽。 ○罝   《毛诗·关雎》曰:《兔罝》后妃之化也。 《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尔雅》曰:兔罟谓之罝。 顾谭《新言》曰:设罝於渊,施网於岗,欲民之慎,亦如此也,终无鱼兔矣。 《物理论》曰:夫欲定天下而任小人,犹欲捕麋鹿而张兔罝。 兔罝不能系麋鹿,犹小人不能任大事。 ○罦   《韩诗》曰:有兔爰爰,雉离干罦。 《尔雅》曰:罬谓之罦。 罦,覆车也。 (今之翻车也,有两辕,中施罥以铺鸟。 展转相解,广异语。 )   《说文》曰:罦,覆车也。 ○罿   《韩诗》曰:有兔爰爰,雉离于罿。 (薛君注曰:张罗车上曰罿也。 )   《尔雅》曰:繴谓之罿。 罿,罬也。 (郭璞曰:今翻车也,有两辕,中施罗捕鸟。 )   ○罻   《说文》曰:罻,捕鸟也。 《礼记·王制》曰: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 ○罼罕   《礼记·月令》曰:季春,罼翳无出九门。 (郑玄曰:网小长〈木两〉谓之罼。 翳,射者鸟息隐。 )   蔡邕《月令章句》曰:奄飞禽曰罼。 《说文》曰:罼,罔也。 率,捕鸟罼,象丝网;上下,其革柄也。 ○罞   《尔雅》曰:麋罟谓之罞。 (郭璞注曰:冒其头也。 犍为舍人曰:縻有难制张罼也。 )   ○   《尔雅》曰:彘罟谓之。 (,幕也。 犍为舍人曰:彘刚恶龁人,故张网而罗之也。 )   ○磻   《纂文》曰:磻,射石也。 ○缴   《列内传》曰:赤将子者,黄帝时人也,不食五谷而食百草华。 至尧时,为木工,能随风雨上下。 时市中卖缴,亦谓之缴父。 《淮南子》曰:尧使羿缴大风於青丘之野。 (大风,鸷鸟也。 青丘,东方也。 )   环济《典略》曰:缴,纶也。 纶于前,望飞鸟而射之。 《梦书》曰:梦横缴,欲举荐。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10-01 12:40:4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