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百八十六 ◎妖异部二 内容: ○魂魄   《易·上系》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韩诗外传》曰:"溱与洧",说人也。 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於两水上招魂续魄,祓除不祥。 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 《礼记·檀弓下》曰:延陵季子適齐。 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 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於土,命也。 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知也! "而遂行。 又《礼运》曰:体魄则降,知气在上。 死者北首,生者南向。 又曰:作其祝号,玄酒以祭。 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 是谓合莫。 又《郊特牲》曰:凡祭慎诸此,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 又《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 《左传·昭公二年》曰:子产適晋,赵景子问焉,曰:"伯有犹能为鬼乎? "子产曰:"能。 人生始化曰魄,既能阳阳曰魂。 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 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於人,以为淫厉,况良宵乎? "   又《昭公》曰:宋公宴饮,使昭子右坐,语相泣也。 乐祁佐,退而告人曰:"今兹君与叔孙其皆死乎? 吾闻之:'哀乐(可乐而哀。 )而乐哀,皆丧心也。 '心之精爽,是谓魂魄。 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孝经援神契》曰:情者魂之使,性者魄之使。 情生於阴以计念,性生於阳以理契。 王肃《丧服要记》曰:鲁哀公葬其父,孔子问曰:"宁设魂衣乎? "哀公曰:"魂衣起苑荆。 苑荆於山之下道逢寒死友人羊角,哀往迎其尸。 魂神之寒,故作魂衣。 吾父生服锦绣,死於衣被,何用魂衣为? "   《史记》曰:高祖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 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也。 "   《晋中兴书》曰:东海王越,妃裴,痛越棺柩被焚,乃招魂葬越於丹徒。 中宗以为非礼,乃下诏曰:"夫冢以藏形,庙以安蜀。 今世招魂葬者,是埋神也。 其禁之! "   《淮南子》曰:天气为魂,地气为魄。 又曰:魄问於魂曰:"道何以为体? "曰:"以无有为体。 "魄曰:"无有形乎? "魂曰:"无有"。 无形也魄曰:"无有何得而问也? "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 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 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 "   《白虎通》曰:魂魄者何谓也? 魂犹伝伝,行不休也。 少阳之气,故动不息。 人为外魄者,犹迫然着人也。 此少阴之气,铣拆石着人不移也。 魂者芸也,情以除秽;魄者迫也,性以治内。 精神者何谓也? 精者静也,太阴施化之气也。 像死戤化,须待任坐也。 神者恍惚,太阴之气,出入无间。 《抱朴子》曰:师言欲求长生,当勤服大药;欲得通神,当金水分形。 形分则自见其身三魂七魄,而天灵地祇皆可接,山川之沙苍可役也。 又曰:太一召魂魄丹:法取五石,封之以太一泥。 卒死三日以还者,折齿内一丸,以水送之入喉,活。 活者皆见使者持节召之。 又曰: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魂魄。 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死。 故分去,术家有录掷戤法;尽去,则礼典有招魂之义。 此之为物,至近者也。 然与人俱生,至於终身,莫或自闻见之者,岂可不闻见复言无乎? 又曰:轸星逐鬼,张星拘魂,东井还魄也。 《异苑》曰:新野庾实妻,苜眶毛氏女。 义熙中,五月,曝晒席,忽见女在席下荐上。 以惊怛,便走。 女真形在别床如故。 下旬日而夭也。 仲夏忌举床笫,兹验矣。 《襄阳耆旧记》曰:羊公与邹润副郧岘山,垂泣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 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不可得知。 念此使人悲伤。 我百年后,魂魄犹当登此山。 "   《世贽记》曰: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地。 洲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华叶香闻数百里,名此为反魂树。 叩其树,树亦能自声,声如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 伐其根心,在玉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熟煎之如黑饴,令可丸,名惊精香,或名之为震灵丸,或名之为反生香,或名之为鸟精香,或名之为却死香。 一种五名,斯灵物也。 香气闻数百里。 死尸在地,闻仍活。 《博物志》曰:《援神契》云:"五岳之神圣,四渎之精仁,太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 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 "   《王子年拾遗记》曰:融皋山上有翻魂稻,言食者死更生。 《楚辞》曰:《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 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忧愁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 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 外陈四方之恶,内崇衬搡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又《招魂》曰: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与之。 "(使筮其所宜,而与招其魂,使复其精神。 )   ○精   《易·上系》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礼记·祭义》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 其菩蔻扬于上为昭明,荤蒿凄怆。 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 《唐书》曰:睿宗子申王捴之初生,则天常以示僧万回。 曰:"杆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 "则天甚悦,始令列于兄弟之次。 《管子》曰:故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徒、死戤不绝者,生庆忌。 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 衣黄衣,冠黄冠。 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 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 此涸泽之精也。 涸川,死戤精者,生于蟡。 于蟡者,一头而两身,其状如蛇,其长八尺。 以其名呼之,可以取鱼鳖。 此涸川,死戤精也。 《列异传》曰:桂阳太守张叔高,家居鄢陵。 里中有树,大十围。 遣客斫之,树大血出,客惊怖。 叔高曰:"树老汁赤耳。 "斫之,血大流出。 空处有一白头翁出走,高以刀斫杀之。 所谓木石怪夔蝄〈虫两〉乎? 《搜神记》曰:孔子厄于陈,弦歌于馆中。 夜有一人,长九尺余,皂衣高冠。 大咤,声动左右。 子路引出,与战于庭。 仆于地,乃是大鳀鱼也。 长九尺余。 孔子叹曰:"杆物也,何为来哉? 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 其来也,岂以吾遇厄绝粮、从者病乎? 夫六畜之物,及龟蛇鱼鳖草木,久者沙苍能为妖怪,故谓之五酉。 五酉,五行之方皆有其物。 酉者老也,故物老皆为怪矣。 杀之则已,夫何患焉? "   又曰:吴先主时,陆敬叔为建安郡,使人伐大樟树,下数斧,有血出。 树断,有物人面狗身,从树中出。 敬叔曰:"杆名彭侯。 "乃烹食之,味如狗。 又曰:诸葛恪为丹阳太守。 出猎两山之间,有物如小儿,伸手引人。 恪令曳去故地,死。 参佐问之,恪曰:"杆事在《白泽图》,曰两山之间,有精如小儿,名曰傒囊。 诸人未之见也。 "   《异苑》曰:天门张某,与村人共猎。 见大树下有蓬菴,似寝息处,而无烟火。 须臾,一人形长七尺,毛而不衣,负数头猿,与语不酬。 将归,闭之十馀日。 后送着先处。 孙皓时,临海得毛精,如人而有毛。 此将山精。 《幽明录》曰:汉武帝与群臣宴未央殿。 方啖黍臛,忽闻语曰:"老臣。 "寻觅不见。 梁上有一公,长八九寸,拄杖偻步。 帝问之,公下稽首不言,目仰视屋,俯指帝脚。 忽然不见。 问东方朔,朔对曰:"其名为藻兼,水木之精也。 夏巢林,冬潜河。 陛下兴造宫室,斩伐其居,故来诉耳。 仰视屋者,殿名未央也;俯视脚者,脚,足也,愿止足於此也。 "帝为此暂止。 少时,幸河渚。 闻水底有弦歌之声,肴膳芬芳。 前梁上公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皆长八九寸,陵波而出。 或有挟乐器者。 帝命坐於食案上。 老公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即息斧斤,全其居宅,不胜欣跃,故私相贺耳。 "便治弦而歌,声小大无异於人,而清婉绕梁。 帝欣悦劝酒。 乃献帝一紫螺,壳中有物,状如牛脂。 帝又曰:"可思以珍异见贻? "老公顾命取洞穴植郸。 一人下波渊底,倏忽还,得一大珠,数寸,明耀绝世。 俄而挂鬷忽然而去。 东方朔曰:"螺壳中是蛟髓,以傅面,令人好颜色。 又女子在草中,用之产易。 "   雷次宗《豫章记》曰:永嘉末,有大蛇长十馀丈,断道。 经过者蛇辄吸取吞噬,已百数。 道士吴猛与弟子杀蛇。 蛇死而蜀贼杜弢灭。 《玄中记》曰:千岁树精为青羊,万岁树精为青牛。 多出游人间。 (事具牛部。 )   又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 人昼日不见,夜闻其声。 千岁蟾蜍食之。 又曰:玉精为白虎,金精为车马,铜精为僮奴,铅精为老妇。 《博物志》曰:山有夔,其形如鼓,一足。 泽有委蛇,状如毂,长如辕,见之者霸。 昔夏禹观河,见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 "岂河伯也? 《白泽图》曰:厕之精名曰依倚,青衣,持白杖。 知其名呼之者除,不知其名则死。 筑室三年,不居其中,有小儿,长三尺而无发,见人则掩鼻,见之有福。 火之精名必方,状如鸟,一足,以其名呼之即去。 木之精名彭侯,状如黑狗,无尾,可烹之食之。 钦簇木,其中有虫,名曰贾诎,状如豚,食之如狗肉味。 又曰:上有山林,下有川泉,地理之间生精,名曰必方。 状如鸟,长尾。 此阴阳变化所生。 玉之精名岱委,其状如美女,衣青衣。 见之以桃戈刺之而呼其名则得。 金之精名仓,状如豚。 居人家,使人不宜妻。 以其名呼之即去。 死戤精名罔像,其状如小儿,赤色,大耳长爪。 以索缚之则可得,烹之吉。 又曰:故门之精名野,状如朱儒,见人则拜。 以名呼之,宜饮食。 又曰:故宅之精名曰挥文,又曰山冕。 其状如蛇,一身两头,五彩文。 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金银。 又曰:故废丘墓之精名曰玄,状如老役夫,衣青衣而好杵舂。 以其名呼之,宜禾穀。 又曰:故道径之精名忌,状如野人。 以其名呼之,使人不迷。 又曰:道之精名作器,状如丈夫,善眩人。 以其名呼之即去。 又曰:故池之精名意,状如豚。 以其名呼之即去。 又曰:故纠戤精明遨,状如美女,好吹箫。 以其名呼之则去。 又曰:绝水有金者,精名曰侯伯,状如人,长五尺,彩衣。 以其名呼之即去。 又曰:故台屋之精名两贵,状如赤狗。 以其名呼之,使人目明。 又曰:左右有石,水生其间,水出流千岁不绝,其精名曰喜。 状如小儿,黑色。 以名呼之,可使取饮食。 又曰:三军所载精名曰宾满,状如人头,无身,赤目。 见人则转。 以其名呼之即去。 又曰:故水石者精名庆忌,状如人。 乘车盖,日驰千里。 以其名呼之,可使入水取鱼。 又曰:丘墓之精名狼鬼,善与人斗不休。 为桃弓棘矢,羽以鸱羽,以射之,狼鬼为飘风。 脱履投之,不能化。 又曰:故市精名曰毛门,其状如囷,无手足。 以名呼之即去。 又曰:室之精名傒龙,如小儿,长一尺四寸,衣黑衣,赤帻大冠,带剑持戟。 以其名呼之即去。 又曰:山之精名夔,状如鼓,一足而行。 以其名呼之,可使取虎豹。 又曰:故牧敝池之精名曰髡顿,状如牛,无头,见人则逐人。 以其名呼之则去。 又曰:夜见堂下有小儿被发走,析狞蒟之,名曰沟。 以其名呼之,则无咎。 又曰:百岁狼化为女人,名曰知女。 状如美女,坐道旁,告丈夫曰:"我无父母兄弟。 "丈夫取为妻,三年而食人。 以其名呼之,则逃去。 又曰:故溷之精名曰卑,状如美女,而持镜,呼之使人知愧。 《王子年拾遗记》曰:刘向校书天禄,专精不倦,假寝弥时。 有人植青藜之杖,时夜已暗,乃吹其杖端,炯然火出。 因以照向,则户内如灯烛也。 向与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如目见焉。 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 向问其姓名,对曰:"我太一之精,主天地图谶。 闻子好学,下而观焉。 "   《抱朴子》曰: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形以惑人,惟不能於镜中易形耳。 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悬於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 又曰:山之精,形如小儿而独足,足向后,喜来犯人。 人入山谷,夜闻其音声笑语。 其名曰蛟,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 一名曰超空,亦可兼呼之。 又曰:有山精或如鼓,色赤,一足,其名曰挥。 又或如人,长九尺,衣裘带笠,名曰金累。 又或如龙而五色,未有名,曰飞龙。 见之皆以其名呼之,不敢为害。 又曰:山中大树能语者,非树语也,其精名曰去阳。 以其名呼之即吉。 又曰:山中夜见胡人者,铜铁精也;见秦人者,百岁木精也。 山死戤间见吏者曰誓激,以其名呼之则吉。 又曰:山中寅日有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 卯日称丈夫者,兔也;称东王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 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巳日称寡人者,社神也;称时君者,龟也。 午日称三公者,马也;称人者,老树也。 未日称主人者,羊也;称吏者,獐也。 申日称人君者,猴也;称九卿者,猿也。 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称贼捕者,雉也。 戌日称人姓字者,犬也;称咸阳公仲者,狐也。 亥日称臣君者,猪也;称妇人者,金玉也。 子日称社者,鼠也;称神人者,伏冀也。 丑日称书生者,牛也。 知其物则不能为害。 又曰:山川石木、井灶洿池,犹有精气。 人身掷晷,亦有魂魄。 况天地为物,物掷炅大者,於理当有精神。 有精神,则宜赏善罚恶。 但其体大纲疏,不必机发而应耳。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10-01 17:13:2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