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百九十六 ◎兽部八 内容: ○马四   《战国策》曰:汙明见春申君曰:"夫骥之齿至矣,焚课车而上太行,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坂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而幕之。 骥於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造於天。 欣见伯乐掷戟己也。 "   《汉书音义》曰:騕褭者,神马也,赤喙黑身。 《穆天子传》曰:天子命驾八骏之乘,右服华骝而左绿耳,右骖赤骥而左白义。 天子主车,造父为御。 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逾轮,右骖盗骊而左山子。 伯夭主车,参百为御,奔戎为右。 天子乃遂东南翔行,驰驱千里,至于巨蒐。 巨蒐之人用其牛马之湩以洗天子之足。 (湩,乳。 音东。 )   又曰:祝沉牛马豕羊河,宗命乎皇天子。 (加皇者,尊之。 )天子受命,南面再拜。 柏犮既致河典,乃乘黄之乘为天子先,(所乘马尽黄色,为先驱也。 )以极西土。 又曰:天子北征,舍于珠泽,(此泽出珠,因名之也。 )以钓于氵不十,因献食马三百,(可以供厨膳者。 )牛羊二千。 又曰:辛丑,天子渴于沙衍,(沙中无泉水。 )求饮未至,七萃之士曰高奔戎,刺其左骖之颈,取其清血以饮天子。 又曰:天子东游于黄泽,宿于曲洛,(洛水文回曲。 )使宫乐谣曰:"黄之池,其马歕(歕,音普问切)沙,皇人威仪;黄之泽,其马喷玉,皇人寿谷。 "   郭璞症《穆天子传》曰:《竹书》曰:"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绿耳。 "魏时西卑献千里马,白色而两耳黄,名之为黄耳。 《山海经》曰:滑死晷多水马,如马而文臂(臂,前脚。 )牛尾,其音如呼。 又曰:天帝之山有草焉,状如莱,臭如蘼芜,名曰杜蘅,可以走马。 (带香草,令便马。 或曰:马得之健步也。 )   又曰:犬戎之国有文马,缟身朱鬛,(缟犹素也。 《大传》云:驳身朱鬛。 )目若黄金,名曰吉壃(或作良。 )乘之寿千岁。 《庄子》曰:夸父山北有林,名桃林,广圆三百里,其中多马。 (桃林,今弘农湖县南北名,饶野马。 )   又曰:大乐之野,夏后启於此舞九代马。 (九代,马名也。 )   《庄子》曰: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仪台路寝,无所用之。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绊,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 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又《徐无鬼》曰: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 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泆,若丧若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老子》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列子》曰: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以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臣之子皆下才也。 臣有所与九方皋,其於马,非臣植等也。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 "对曰:"马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公不悦,召伯乐曰:"败矣! 子之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曰:"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淮南子》曰九方禋,余同。 )   《晏子春秋》曰:景公游于纪,得金壶,发而视之,有丹书,曰:"勿食反鱼,无乘驽马。 "晏子曰:"食鱼无反,无尽民力也;不乘驽马,无致不肖于侧也。 "公曰:"纪有此书,何以亡? "晏子曰:"纪有此书,藏之于壶,不亡曷待? "   又曰:景公使人养所爱马,马病死。 公怒,令人杀养马者。 晏子请数之,曰:"尔有三罪:使汝养马,杀之,一当死也;又杀公所最善马,二当死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必怨叛,诸侯轻伐吾国,三当死也。 "公喟然曰:"赦之。 "   《家语》曰:孔子相鲁,齐人患其霸也,欲败其正名。 乃选女子八十人,衣以文衣而舞《容玑》(《容玑》,舞曲。 ),及文马四十驷,以遗鲁君。 陈女乐、列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季桓子微服往,观之再三,将受焉。 鲁君为周道游观,观掷暾日,殆于政事。 子路言于孔子,孔子遂行。 又曰: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顾谓左右曰:"君子故有诬人耶? "颜回退。 后三日,校来报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颜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善御,而子曰美矣,其马将佚。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又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而造父椿穷其马,故舜无佚民而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马宜为车。 )步骤驰聘,朝礼毕矣;(马步骤驰骋,尽朝礼之舞。 )历险致远,马力尽矣。 然而其心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也。 "公曰:"善哉,诚若子之言也。 "   《春秋后语》曰:苏代欲见齐王,齐王怨苏秦,欲困苏代,不肯见代。 代乃说淳于髡曰:"人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如旋去顾破之,臣请献一朝之价。 '伯乐乃如其言,一旦而马价什刀。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先后,导引也。 )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 请献白璧一诗,黄金十镒,以为马食。 "(不斥言人欲,云为马之刍草。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于王而见之,王果善苏代矣。 又曰: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 涓既事魏惠王,将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人召孙膑。 孙膑至,以法刑之,断其两足。 后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归。 田忌喜而客待之。 田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驰马,争先;射重称为胜也。 )孙膑见其马足不甚相远,有上中下辈,於是膑谓田忌曰:"君第重射,我能令君胜。 "(弟,但也。 亦且也。 司马长卿"弟如临邛"是也。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临质,孙膑曰:"取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之上驷与彼中驷,取君掷晷獒与彼下驷。 "既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千金。 於是田忌进孙膑于威王,王问兵法而师之。 《韩子》曰:昔纣为甲百万,左饮马於湛,右饮马於洹,洹水竭,湛水不流。 武王甲卒三千,破而王之。 又曰:铅陵卓子乘苍龙挑文之乘,钩饰在前,错缀在后。 马欲进则钩饰禁之,退则缀错贯之。 造父见而泣曰:"犹人处急世而不知所由也。 "或云乘翟文之乘。 又曰: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还,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掷昵可用。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又曰:如耳说卫嗣君,嗣君悦之。 左右曰:"公何为不相也? "公曰:"夫马似鹿者而千金,有千金之马无一金之鹿者何也? 马为人用而鹿不为人用。 今如子搜扮者,亦不为寡人用,吾是以不相也。 "   又曰:伯乐教其憎者相千里马,教其爱者相驽马。 以千里马世一有,其利少;驽马多,其利多也。 《孙卿子》曰:伯乐不可欺以马,君子不可欺以人。 又曰:骅骝、骐骥、纤离、绿耳,古之良马也。 又曰:君子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非知也,其势然也。 又曰: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伯乐相马经》曰:马生下堕地,无毛,行千里;尿举一脚,行五百里。 阑筋竖者,千里马;膝如团曲,千里,三军莫逐,但知所发,不知所瞬蘙。 又曰:江淮津督徐成,字子长,兄弟蒙宠于府君,治马方以报,千金不传,号淮津方。 寻阳丞阳朱君方最良,豫州从事沛国萧跣方最良也。 又曰:马相岁,上下齿,二十四岁,齿黄;三十三岁,齿白。 口中欲红色如日月光者,行千里;汙沟欲深,脊欲如伏龟。 两边有回毛曰腾蛇,杀主;口边有回毛曰御祸,妨主;口中有黑者乌衔,马短寿。 又曰:素下去烦恋四寸,行千里。 骤而不起,骨劳;砌狞蘘不振,皮劳;振而不喷,气劳。 耳欲小而促也。 食有三刍,饮有三时也。 白额入口,名曰榆写,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 回毛在目下,名曰承泪,不利人也。 又曰: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明;脊为将军,欲得强;腹为城郭,欲得张;(一曰胁为城郭。 )四下为令,欲得长。 (一曰膝下为令。 一曰四下。 )眼欲得高巨;(一曰欲其端正。 )睛眼欲如悬铃,紫艳光明;下卧蚕悬凿欲得成。 鼻孔欲得大,鼻头有王火字。 (一曰鼻欲得横筋,鼻上文如王火,欲得明。 )口中欲得赤。 膝骨圆而张。 耳欲相近而坚、小而厚。 雍一寸三百里,三寸千里。 伏龙骨欲得成。 颈欲得长。 双扶欲得大而突。 蹄欲得厚。 腹下欲得平,有八字。 马头欲得高而成,尾骨高而垂也。 凡相马之法,先观三羸五驽,乃相其馀。 大头小颈,一羸也;弱脊大腹,二羸也;小胫大蹄,三羸也。 谓五驽者,大头缓耳,一驽也;长颈不折,二驽也;短上长下,三驽也;大骼短胁,四驽也;浅宽薄脾,五驽也。 马援《铜马相法》曰:水火欲分明,(水火,在鼻两孔间。 )上唇欲急而方,口中欲红而有光,此马千里。 颔下欲深,下唇酉,牙欲去齿一寸,则四百里。 牙剑锋则千里。 目欲满而泽,肠欲充,膁欲小,肋欲长。 悬薄欲厚而缓,(悬薄,服股也。 )腹下欲平满,汗沟欲深长。 而膝本欲起,肘腋欲开,膝欲方。 蹄欲厚三寸,坚如石。 鬃欲戴,中骨高三寸。 (鬃,中骨也。 )颊欲开,而膺下喻邈一尺以上,能久走。 鞅欲方,(颈长,)胸欲直而出。 (脾骨前向。 )凫间欲开,望视之如双凫。 《楚辞》曰: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符瑞图》曰:王者贵人而贱马,则白马朱鬛集。 又云:车马有节则见腾黄。 腾黄者,神马也,其色黄。 一名乘黄,亦曰飞黄,或曰吉黄,或曰翠黄,一名紫黄。 其状如狐,背上有两角。 出白氏之国。 乘之寿三千岁。 (黄帝乘之。 )   孙氏《瑞应图》曰:玉马者,王者清明尊贤则至。 又曰:乘黄,王者舆服有度则出。 騕褭者,神马也,与飞兔同,以明君有德也。 又曰:飞兔者,日行三万里。 禹治水土,勤劳历年,救民之害,天应其德则至。 駃蹄者,后土之什蘙,自能言语,王者仁孝於民则出。 禹治水土有功而来。 又曰:龙马者,仁马,河死戤精也。 高八尺五寸,长颈,骼上有翼,旁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 《吕氏春秋》曰:秦缪公车败失左骖,自往求焉,见野人杀将食之。 缪公笑曰:"食骏马肉而不饮酒,余恐其伤性也。 "遍饮之而去。 又曰: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 又曰:古相马者,有寒风能相口齿,麻朝能相颊,女厉能相口,管青能相唇吻,陈悲能相股脚,秦牙能相前,贲君能相后,并知其见之一也。 又曰:今有千里之马於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 (良工,相马之工。 )良工之与马也,相得然后成,譬之若枹之与鼓。 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 能使士行千里者,其惟贤者乎? 又曰:凡为善难,任善易。 奚以知之? 今与骥俱走,则人不胜骥矣;居於车上而任骥,则骥不胜人矣。 又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耶;(莫耶,良剑也。 取其能断,无取于名也。 故曰不期莫耶。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骥,千里马名也。 王者乘之游骜,因曰骥骜也。 )   又曰: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刭而投之溪水。 (刭,杀,投,弃。 )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刭而投之溪水。 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 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尾嫳於御。 人主之不肖有似於此。 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逾不用。 又曰:饥马盈厩嗼然,未见刍也;饥狗盈宫嗼然,未槛迩也。 槛迩与刍,动不可禁。 (动犹争也。 )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又曰: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又曰:小方,大方之类也。 小马,大马之类也;小知,非大知之类也。 又曰:青龙之匹、遗风之乘也,(高诱曰:皆马名。 疾若遗风也。 )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 (具,备具也。 )   《燕丹子》曰:太子有千里马。 荆轲谓太子曰:"千里马肝美。 "太子即进肝。 又曰: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欲求归。 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恩彘。 "丹仰天而叹,乌即头白,马即生角。 秦王乃放归。 《淮南子》曰:圣人掷晡,犹造父之御也。 和辑乎衔辔之际,而缓急於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掷晷,而执节於掌握之间。 内得於中心,而外合於马志,故能取道致远,而气力有馀,诚得其术也。 是故执势者,人主之车舆也;大臣者,人主之四马也。 体离车舆之安而手失四马之心,而能无危者,古今未之见也。 又曰:天下有道,飞黄服皂。 (又曰:黄帝时,飞黄服皂也。 皂与皂同。 )   又曰: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投足,调究韧佚,若一世皆以为工,然而未甚贵也。 若夫钳旦、大丙之御也,(钳旦大丙,太一之御。 )徐辔衔,去韅鞅,车莫动而自举也,马莫使而自走也。 日行月动,星耀而玄运,电奔而鬼骇。 过归雁於碣石,轶昆鸡於姑馀。 (姑余,在吴地。 )悲思虑之察、手爪之巧也,嗜欲形於胸中,精神喻於六马,以此弗御之御者也。 又曰:骅骝、绿耳,一日千里,搏兔不如狼、契也。 又曰:戎翟之马,皆可以驰驱,或近或远,惟造父能尽其力。 三苗之民,皆可使忠信,或贤或不肖,惟唐虞能齐其美。 又曰:马齿非牛蹄,檀根非椅枝,故见其一本,而万物知。 (知犹别也。 )   又曰:季秋之月,乃教於田猎,以习五戎,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旗。 又曰:易道良马,使人欲驰;饮酒而乐,使人欲歌。 是而行之,固谓之断;非而行之,必谓之乱。 (断犹治也。 )   又曰: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龁咋足以噆肌碎骨,蹶蹄足以破卢陷匈。 及至圉人扰之,良御教之,掩以衡轭,连以辔衔,则虽历险超堑,弗敢辞也。 故其马之不可化,其可驾御,教之所为也。 马聋虫(聋虫,无知也。 )而可以通气志,犹待教而成,又况人乎? 又曰:夫待騕褭、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矣;(騕褭、飞菟,皆行万里。 其行若飞,因曰飞兔也。 )待西施、落纂而为妃,则终身不家矣。 又曰:日之行也,不见其移也。 骐骥背日而驰,草木为靡,悬峰未簿而日在其前矣。 (悬峰,马蹄下鸡舌也。 )   又曰:马免人于难者,其死也葬之以帷;牛有德于人者,其死也葬之以大车之荐。 牛马有功犹不可忘,又况人乎? 《淮南万毕术》曰:马毛犬尾,亲友自绝。 (取马毛、犬尾置朋友若夫妇衣中,自相憎也。 )   《说苑》曰:晋平公出田,见乳虎,乳虎伏而不动。 平公还,谓师旷曰:"闻之:霸王之君出猎,猛兽伏而不敢起。 今者寡人出,乳虎伏而不动,此猛兽乎? "师旷对曰:"鹊食猬,猬食鵕鸃,鵕鸃食豹,豹食驳,驳食虎。 夫驳之状,有似驳马,今者吾君必骖驳马以出乎? "平公曰:"然。 "   又曰:北塞上之人,其马亡入胡中。 人皆吊之,其父曰:"杆何讵知不为福?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杆何讵知不为祸? "家富马良,其子好骑,堕而折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杆何讵知不为福? "居一年,胡夷大出,丁壮者皆控弦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十人战,九人死。 此子独以跛故,父子相保。 《地境图》曰:铜器之精见为马。 《孔丛子》曰:卫公子友馈四乘马于子思,曰:"不以此求交于先生;久降鄙土,为宾至之饩耳。 "   又曰:公孙龙以白马为非马,或曰:此辩而毁大道。 子高适赵,谓龙曰:"愿受业,久不敢,先者以白马为非马耳。 诚能去之,则为弟子。 "龙曰:"若使去之,尾馛教矣。 "   《凉州记》曰:吕光麟嘉五年,疏勒王献火浣布、善舞马。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10-01 17:55:5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