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九百五 ◎兽部十七 内容: ○狗下   《列子》曰: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迎而吠。 杨布怒,将扑狗,杨朱曰:"子无朴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   《晏子春秋》曰:胩子短,使楚,楚人为门於犬门侧延晏子。 晏子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又曰:景公走狗死,公命外供之棺,内给祭。 晏子谏不可,公曰:"善"。 《韩子》曰:宋有酤酒者,斗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而酒不售,遂致于酸。 问杨长倩,长倩曰:"汝狗恶也。 孺子怀钱挈壶往酤,辄有狗啮之,犹大臣龁有道之士。 "   《试萦》曰:齐有贫者,命其狗为富,命其子为乐。 方将祭,狗入于室,叱之曰:"富出! "郑曰:"不祥。 "家果有祸。 长子死,哭之曰:"乐乎! "而不自悲也。 《随巢子》曰:昔三苗大乱,龙生於庙,犬哭於市。 《尹文子》曰:康衢长者,字僮曰善搏,字犬曰善噬,宾客不过其门三年。 于是改之,宾客复往。 《吕氏春秋》曰:齐有善相狗者,其邻藉之买鼠狗,期年而得,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不啖鼠。 以告,相者曰:"杆良狗也。 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欲取其鼠也,则桎之。 "其邻桎其后足,则狗取鼠。 又曰:齐有好猎者,不得兽。 欲须良狗,家贫不能得。 乃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良狗,有良狗则数得什蘙,猎常过人。 霸王亦然。 又曰:荆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云梦,三月不返。 保申跪而笞,王出,而自沉於涧而死。 王乃杀狗折矰。 又曰:郑子阳之难,猘狗溃之。 (子阳,郑相。 逐猘狗。 《春秋》亦云。 )齐高固之难,失牛溃之。 (逐失牛,如逐猘狗也。 )当其时,狗牛犹可以为人倡,而况夫以人为唱乎? 饥马盈厩嗼然,(嗼,无声也。 )未见刍也;饥狗盈宫嗼然,未槛迩也。 槛迩与刍,动则不可禁。 《淮南子》曰: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为治,尾馛异於执弹而来鸟,袖税而狎犬也。 (棁,杖也。 )   又曰:马之死也,剥之若橐;(橐,治橐也。 虽含气而形不能摇。 )狡狗之死也,割之犹蠕。 (狡,少也。 蠕,动也。 )   又曰:狂马不触於木,猘狗不自投於河,聋虫不自陷,况人乎? (聋,无知也。 )   《淮南万毕术》曰:取马毛、犬尾,置朋友、夫撇骭中,自相憎矣。 《抱朴子》曰:陶犬无守夜之益,瓦鸡无司晨之警。 又曰:甘始以驻年药饵食新生鸡犬,皆不长。 食白犬,则毛黑。 《说苑》曰:梁相死,惠子之梁,渡河而遽堕舡。 舡人救之,问欲何之,曰:"欲相梁。 "舡人曰:"子居舟槔戤间而溺,无我则死,又安能相梁乎? "惠子曰:"居广〈舟皮〉长槔戤间,我不如子;至於安国家,全社稷,子不比我。 吾视子,蒙蒙若未视之狗子耳。 "   《论衡》曰:亡猎犬於山林,大呼犬名,其犬则鸣号而应其主。 人犬异类,闻呼而应者,识其主也。 《潜夫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桓谭《新论》曰:占仲子婢死,有儿年四岁,葬后数来抚循之,亦能为儿沐头。 其家人恶之,以告方士。 方士有狗效之,婢遂不复来。 又曰:杨仲文家妪死,已敛未葬,忽起坐棺前复氏,饮酒醉而狗形见,杀之。 《风俗通》曰:杀狗,磔邑四门。 俗云琤蚌,善守卫,著以辟恶。 又曰:太史公《记》云:"秦始皇杀狗,磔四门以御凶灾。 "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曰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 又曰:杀犬磔禳。 犬者金畜,禳者却也,抑金使不害也。 又曰:桂阳太守汝南李叔坚,少时为从事,在家,狗如人立行。 家人言当杀犬,叔坚云:"犬马喻君子,狗见人行,效之,何伤? "叔坚见县令还,解冠榻上,狗戴持走。 家大惊,坚复云:"误触冠,冠缨挂着之耳。 "狗於灶前畜火,家益怪,坚复云:"儿婢皆在田中,狗助畜火,狗何能作怪? "遂不肯杀。 后数日,狗自暴死,卒无纤芥之异。 叔坚辟太尉掾,固陵长、原武令,终享大位。 《金楼子》曰:入名山牵白犬、抱白鹤,山神大喜,芝草及宝玉等自出。 又曰:王思微性好净洁,左右提衣悉令白纸裹手指。 在宅有犬污柱,思微令门生洗之。 意犹不已,更令刮削。 复言未足,遂令易柱。 《洞林》曰:扬州从事慎曜伯妇病因,经日发作,有时如闻物涂却者。 其兄周彦武令人作卦,得蹇,身在戊戍与坎鬼并卦中,当往从东北田家市黑狗畜之,以代人任患死。 如其言无几时,狗便死。 复更养如前,凡三过养,辄皆吐血而死,妇病亦差。 《杂五行书》曰:白犬虎文,南斗君,畜之可致万石也。 黑犬白耳,大王犬也,畜之令富贵。 黑犬白前两足,宜子孙。 白犬黄头,家大吉。 黄犬白尾,代有衣冠。 黄犬白前两足,利人。 《玄中记》曰:昔高辛氏犬戎为乱,帝言曰:"有讨之者,撇馛美女,封三百户。 "帝之狗名盘瓠,亡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 帝以女妻之,於会稽东南得海中土三百里而封。 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氏国。 干宝《搜神记》曰:盘瓠者,本高辛氏宫中老妇人有耳疾,医者挑治之,有物大如茧,以瓠离盛之,以盘复之,有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秦氏《三秦记》曰: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 原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其下。 凡有贼,天狗吠而护之,一堡伍录。 《凉州异物志》曰:大狗如驴,希见其牙。 周处《风土记》曰:犬则青鹯、白雀,飞龙、虎子,驯良捷警,难狎易使。 《述异记》曰:济阳山有麻姑仙处,俗说山上千年则金鸡鸣、玉狗吠。 汉末,皆曰淮南王昇仙其处,鸡鸣天上,犬吠云中。 又曰:朱休之家犬歌曰:"言我不能歌,听我歌梅花。 今年故复可,明年当奈何。 "家杀犬,明年并死。 又曰:宋玄徽中,吴县中都里石玄度家,有黄狗生白雄子。 母爱其子异於常犬,衔食饴之。 子成大狗,子每出猎未反,母辄门外望之。 玄度久患气嗽,转就危困。 医为处汤,须白犬肺,市索卒不得,乃杀所养白狗以供汤用。 母向子死处跳踊嗥呼,倒地复起,累日不息。 其家煮狗肉与客共食之,投骨於地,母辄衔置窟中。 食毕,移入后园阁桑树下掘土埋之,日向树嗥唤,月馀乃止。 玄度渐剧,临死屡言汤不救,恨杀此狗。 其弟法度从此终身不食狗肉。 又曰:陆机少时,颇好游猎。 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 机往仕洛,常将自随。 此犬黠惠,能解人语。 又常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 机羁官京师,久无家问,机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还取消息不? "犬喜,摇尾作声应之。 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 犬出驿路,疾走向吴。 饥入草噬肉取饱。 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弓耳〉耳掉尾向之。 其人怜爱,因呼上舡。 载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 迳至机家,口衔竹筒,作声示人。 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 其家作答内竹筒中,复系犬颈。 犬既得答,仍驰还洛。 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裁半。 后犬死,殡之,遣送还家。 葬机村南,去机家二百步,筑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异苑》曰:东海何澹之,隆安初,屡入关中。 后还,得一犬,壮大非常。 何每行来,辄已知处。 澹之后抱疾,犬亦疾。 及其亡,犬一嗥而毙。 《神仙传》曰:李仲甫者,能隐形。 初隐百日、一年,复见形,后遂长隐。 但闻其声,与人对接、饮酒食如常。 有诸张欲从学,甫云:"卿性急,未中教。 "张守之,至费用五十匹,了无所得。 张大怒,乃怀匕手而往,先与仲甫语,毕,因依声左右斫之。 甫已在他床,笑云:"天下乃当有汝曹愚人,学道未得而杀人也? 我宁可得杀? 我真得杀,汝但顽痴不足问耳。 "使主人呼一犬来,著诸张前,看能杀之否。 俄而犬头在地,犬腹已破,叱诸张云:"卿言我能使卿如犬形否? "诸张下地叩头乃止,遂不教之。 《列仙传》曰:列子者,自称蜀人,好放犬。 犬走入山穴,列子随十馀宿,行度数百里。 出,山头上有殿屋官府,松树仙人,吏使甚严。 见其故妻,主洗鱼,与列子一函药。 发函,鱼子也。 着池中,养之一年,皆为龙。 列后送函上山,犬苫渣赤,有长翰,常随列涂却。 百馀年,遂留山上,时时下护其宗族。 蜀人立祠於穴孔,常有鼓似传呼声。 《搜神记》曰:山阳王瑚字孟琏,为东海兰陵令。 夜半时,辄有黑帻白单衣吏诣县扣阁,近之则忽然不见,如此数年。 后令伺之,见一老狗,黑头白躯。 至阁便为人。 以白孟琏,杀之乃绝。 又曰:鄱阳赵寿有犬蛊。 有陈岑家,有黄犬六七,群出吠岑。 后令伯妇与寿妇食,吐血几死,屑桔梗饮之乃愈。 又曰:东越闽中有墉岭,下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馀围。 常八月送童爬炅蛇穴,辄吞之。 啖九女。 时乐县李诞有小女名寄,应募而行。 乃请好剑、咋蛇犬诣之。 至则放犬咋蛇,以剑击之。 越王奇之,聘以为后。 《续搜神记》曰:林虑山下有亭,有过宿者,或病或死。 常云有十馀人,男女各杂衣,或黑或白,转来为害。 有刘伯夷者过宿,明烛而坐诵经。 至中夜,其怪复集。 伯夷密以镜照之,乃一群狗也。 因阳以烛误灼其衣,作燃毛气,乃以刀刺之,遂死。 馀犬悉走去。 又曰:晋穆哀之世,领军司马济阳蔡咏家犬夜群相吠。 伺之,见一狗着黄衣戴帢,为众犬所吠。 打杀,乃是咏家老黄犬。 又曰: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狗,甚怜袄戤,行止与俱。 后生饮酒醉,行经大泽,草中眠,不能动。 时冬月,有野火起,风又猛。 狗周章号唤,生醉不觉。 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眠死晷,还以身压生左右草,沾湿着地,火寻过去,生方醒。 他日又暗行堕空纠晷,犬呻S吟Y彻晓,须臾有人经过,怪犬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厚报君。 "人问以何物见与,生云:"惟君耳。 "人曰:"以狗见与,便相出。 "生曰:"杆狗曾活我於已死,不得相与,他物任君。 "人曰:'若尔便不能相出。 "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以狗相与。 乃出之,系狗而去。 却后五日,狗夜走还。 又曰:会稽人张然,滞役经年不归,妇遂与奴私通。 然养一狗,名曰乌龙。 后归,奴与妇欲谋杀然。 狗注睛舐唇视奴。 然大呼曰:"乌龙与手! "狗应声伤奴,奴失刀仗,然取刀杀奴。 《幽明录》曰:晋太兴二年,吴民华隆生好猎,养一快犬,号曰的尾,常将自随。 隆后至江边伐荻,犬暂出渚次,隆为大蛇所围绕周身。 犬还便咋蛇,蛇死,隆僵仆无所知,犬彷岱觊泣,走还舡,复反草中。 伴怪所以,随往,见隆闷绝,将归家。 二日,犬为不食,隆复苏乃始叫薰。 隆愈爱惜,同於亲戚。 后忽失之,二年寻求,见在显山。 《岭表录异》曰:常有人自青社泛海归闽,为恶风所飘,五日夜,不知其几千里也。 经一处,同舡有新罗人,云是狗国。 逡巡,果如人,裸形,抱狗而出,见舡惊走。 《楚辞·九辨》曰: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唁唁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魏贾岱宗《大狗赋》曰:其头颅也,不可论以尽。 其骨法也,不可辨而释。 傞亻亮蹴跄,雄姿猛相。 兀然高八九尺,毛逾紫艳光,双眉如白璧。 时频伸而振迅,迅若应龙之腾掷。 爪类刀戈,牙如交戟。 西晋傅玄《走狗赋》曰:骨相多奇,仪表可嘉。 足悬钩爪,口含素牙。 首类骧螭,尾如腾蛇。 修头阔腋,广前捎后。 丰颅促耳,长舌缓口。 舒节急筋,豹耳龙形。 蹄如结铃,五鱼体成,势似陵青云。 目若泉中星,转视流光彩,曜赤精。 震茹黄而慴宋鹊兮,越妙古而扬名。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10-02 12:07:0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