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九百一十七 ◎羽族部四 内容: ○雁   《礼记》曰:孟春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季冬之月,雁北乡。 《仪礼·婚礼》曰:下达,纳彩用雁。 又《士相见》曰:大夫相见以雁,饰以布,维之以索,如执雉。 (雁,知时,飞翔有别也。 饰之以布,谓裁缝之其身也。 维,谓系联其足。 )   又《聘礼》曰:私睹,出,如舒雁。 (威仪自然,而有行列。 舒雁,鹅。 )   《左传·昭玄》曰: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 (禽,雁也。 纳彩用雁。 )   《毛诗》曰: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尚书·舜典》曰: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世贽。 (孔传曰:大夫执雁。 )   《尔雅》曰:凫雁丑,其足蹼。 (郭璞注曰:脚指间有幕蹼,属相着。 )   《春秋说题辞》曰:雁之言"雁雁",起圣以招期,知晚早,故雁南北,以阳动也。 (雁雁,音声貌也。 圣上闻雁雁有音声,知为时节。 雁鸟随日南以常动。 )   《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 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 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广雅》曰:〈可鸟〉鹅、苍〈可鸟〉,雁也。 《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 小豪戤日,雁北乡;雁不北乡,民不怀至。 《史记》曰:苏武在匈奴中。 昭帝遣使通和,常惠夜见汉使,使谓单于曰:"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如其言。 单于大惊,乃使武还。 《汉书》曰:梁孝主於睢阳园中作凫雁池。 又曰:武帝太始三年,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 《后汉书》曰: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 人有以谎序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 书刺谒,卧不迎。 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 "   《北史》曰:齐斛律光从文襄出野,见双雁飞来,文襄使明月驰射之以二矢,俱落焉。 又曰:尉迟迥之乱也,隋将史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 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 "射之,应弦而落。 三军莫不悦服。 《三国典略》曰:徐思王,寿阳人。 家本寒微,以捕雁为业。 《晋史》曰:朱汉宾少时善射,常因与同辈出猎,指一飞雁,随矢而落。 其镞正中其臆,臆上贯一金钱,有篆文,示其郡之硕学,皆无识者。 人甚异之,由是人皆号之"朱落雁"。 《庄子》曰: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 问其故,曰:"无所用。 "织子曰:"杆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出於山,及邑,舍故人家。 故人嘉具酒肉,令竖子杀雁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雁能鸣,其一不能鸣,奚杀? "主人公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而死,先生何处焉? "织子叹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 "   《淮南子》曰:夫雁从风飞,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弋〈矢敫〉。 《山海经》曰: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家语》曰:孔子之卫,卫公与孔子语。 见飞雁过而仰视之,色不在孔子。 孔子乃逝。 《贾谊书》曰:邹穆公令食边雁,必以秕,无敢以粟。 《说苑》曰:秦穆挂百里奚。 公孙友归,取雁以贺曰:"吾得社稷之臣,敢贺社稷之福。 "公不辞,再拜而受。 又曰:齐晏子对景公曰:"君之凫雁,食以菽粟。 "   又曰:大夫以雁为贽。 雁者,有长幼之礼。 士以雉。 雉者,取其不可狎服。 庶人以鹜。 鹜,以其无他心也。 《白虎通》曰:朕用雁者,取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 扬雄《方言》曰:自关而东谓雁〈可鸟〉鹅,南楚之外谓之鹅,或谓之仓〈可鸟〉。 《博物志》曰:雁食粟,则翼重不能飞。 《会稽典录》曰:虞固,字季鸿,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 常有双雁止宿厅事上,每出行县,辄飞逐车。 卒官,雁遂哀鸣,还至馀姚住墓前,历二年乃去。 《梁州记》曰:梁州县界有雁塞山。 传云:北山有大池,水雁栖集之,固因名曰"雁塞"。 盛弘之《荆州记》曰:雁塞北接梁州汶阳郡,其间东西岭,属天无际,云飞风翥,望崖回翼。 惟一处为下翔,雁达塞,矫翼裁度,故名雁塞,同於雁门也。 邓德明《南康记》曰:平固县有复笥山,上有湖,周回十里。 有一石雁浮出湖中。 每至秋天,石雁飞鸣,如候时也。 《十三州记》曰:上虞县有雁,为民田春衔拔草根,秋啄除其秽。 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有刑无赦。 《荆州图记》曰:沮阳县西北有雁浮山,是《山经》所谓"景山"也。 高三十馀里,周回三百里,修岩遐亘,擢幹干宵。 雁南翔北归,偏经其上,士人由兹改山名焉。 ○五色雁   《汉书·郊祠志》曰:宣帝於西河筑世宗庙,告祠,有五色雁集殿前。 《唐书》曰:贞玄十年,同州献五色雁。 ○白雁   《左传·哀上》曰:曹伯阳即位,好田弋。 曹鄙人公孙强好弋,获白雁献之,且言田呃戤说。 因访政事,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 《新语》曰:梁君出猎,见白雁而欲自射之。 道上有惊雁飞者,梁王怒,命以射此人。 其御公孙龙谏曰:"昔卫文公时,大旱三年。 卜云:'必须人祠。 '文公曰:'求雨者,为民也。 今杀之,不仁,吾自当之。 '言未卒,雨下。 今君重雁杀人,何异虎狼? "梁君引龙登车,入郭呼"万岁"。 曰:"善哉! 今日猎得善言。 "   《晋书·载记》曰:建玄初,石季龙飨群臣于太武殿前。 有白雁百余集于马道南。 季龙命射之,无所获。 ○雉   《春秋运斗枢》曰:机星散为雉。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士执雉。 (郑玄注曰:取其守介不失节。 )   《仪礼·士相见》曰:士相见之贽,各用雉。 (士贽用雉者,取其耿介,交有时,别其伦也。 )   《礼记·曲礼下》曰:祭宗庙,雉曰疏趾。 又《月令》曰:孟冬,雉入水为蜃。 又曰:季冬之月,雉雊鸡乳。 《左传·昭四》曰:郯子云:"丹乌氏司闭,五雉为五工正。 "(杜预注曰:丹鸟,鷩雉者。 立秋来,立冬去,入水为蜃。 五雉,雉有五种也。 )   又曰:叔孙豹奔齐。 齐庾宗妇人献以雉,问其姓,曰:"予子长矣,能捧雉而从我矣。 "   《毛诗·邶·柏舟》曰:《雄雉》,刺卫绪瀚也,淫乱不恤国政。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我之怀矣,自贻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又曰:有瀰济盈,有鷕雉鸣。 (鷕,雉鸣声。 )   又曰: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又《节·小弁》曰: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又《甫田·车〈车害〉》曰:瞻彼中林,有集惟鷮。 《毛诗义疏》曰:林虑山下人语曰:"四足之美有鹿,两足之美有鷮。 "   《周易·鼎卦·九三》曰:鼎耳革,其行塞。 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又《旅卦·六五》曰: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又曰:离为雉。 《尚书》曰:日月星辰,山龙华虫。 (华虫,鷩雉也,五色,故谓华也。 )   又曰: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论语》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钟路拱之,三嗅而作。 《尔雅》曰:鸬诸雉:(命雉。 )鹞雉、(青质五色。 )鷮雉、(长尾,走且鸣。 )呜雉、(黄色,鸣自呼。 )鷩雉、(似山鸡而小冠,背毛黄,腋赤,顶缘,色鲜明。 )秩秩海雉、(如雉而异,出海中山。 )鸐山雉、(尾长者也。 )翰雉、鵫雉。 (今白鵫,江东呼白翰,亦名白雉。 )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成章曰翚。 (翚亦雉属,言其毛色光鲜。 )江淮而南,青质五彩,皆备成章曰鹞,(即鹞雉也。 )南方曰,东方曰鶅,(音缁衣之缁。 )北方曰鵗,(音希。 )西方曰鷷。 (说四方雉之名也。 音所旬切。 )雉之暮子为鹨。 (晚生者也。 今呼少鸡为鹨。 )   《尚书大传》曰:武丁祭成汤,有雉飞升鼎耳而雊。 问诸祖已,祖已曰:"雉者,野鸟也,不当升鼎。 今升鼎者,欲为用也。 远方将有来朝者乎? "武丁思先王之道,编发重译,至者六国。 《周书》曰:立冬之日水始冰。 后五日,雉入大水为蜃,小暑后十日,雉始雊。 《史记》曰:秦文公获若白石于陈仓北阪城,祠之,(苏林注曰:白质其实。 )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 来常以夜,光若流星,从东南集於祠城,则若雄鸡。 (如淳注曰:野鸡,雉也。 吕后名雉,故曰野鸡。 )   《汉书》曰:成帝鸿嘉二年,有飞雉集于殿庭,历阶升堂而雊。 《东观汉记》曰:鲁恭,字仲康。 为中牟令,暝蛉不入中牟。 河南尹袁安疑其不实,遣仁恕掾肥亲验之。 恭随亲行阡陌,坐树下,雉过止其侧,旁有小儿,亲曰:"儿何不捕之? "儿言:"雉将雏。 "亲嘿然有顷,与恭诀曰:"本来考君界有无虫耳。 今虫不犯境,一异也;化及鸟兽,二异也;竖子有仁心,三异也。 府掾久留,但扰贤者。 "因还府,以状白安。 《魏志》曰:管辂至王弘直许。 有雄雉飞来,登直内柱头,大不安。 令辂作卦,辂曰:"五月必迁。 "时三月也。 至期果为渤海太守。 《晋咸宁起居注》曰:太医司马程据上雉头裘一领,诏於殿前烧之。 《晋书》曰:武库封闭甚密,其中忽闻雉雊。 张华曰:"杆必蛇化也。 "开视之,雉侧有蛇蜕焉。 又曰:凉武昭王皓卒,子歆嗣立。 春,有双雉飞出宫内。 《北史》曰:后魏裴安祖,闲居养志,不出城邑。 会天热,舍於树下。 有鸷鸟逐雉,雉急投之,遂触树而死。 安祖悯之,乃取置阴地,徐徐护视。 良久得苏,喜而放之。 后夜忽梦一丈夫衣冠甚伟,著绣曲领,向安祖再拜。 安祖怪问之,此人云:"感君前日见放,故来谢德。 "闻者异焉。 《三国典略》曰:齐高纬如晋阳,穆后将从。 辞胡太后于北宫,有雉集于御床。 有司获之,不敢以闻。 又曰:梁临贺王正德,其妹长乐公主,太子家令谢禧之撇蘙。 姿容国色,悦而报之,生子二人。 乃烧主第,投婢於火,唱言主死。 黄门郎张准有一雉媒,正德见而夺之。 准於重云殿法会所骂之曰:"张准雉媒,非长乐公主,何可略夺! "太子纲恐梁主闻,遣武陵王纪急相解喻,准骂乃止。 正德既出,以雉还之。 《山海经》曰:小华之山,其鸟多赤鷩,可以御火。 孟山,鸟多白雉。 《庄子》曰: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畜於防晷。 《尹文子》曰: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焉:"何鸟也? "欺之曰:"凤皇也。 "路人曰:"我闻凤皇,今始见矣。 汝贩之乎? 请买十金。 "弗与。 请加倍,乃与之。 方欲献楚王,经宿鸟死。 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献王。 王闻之,感其欲献己,召,厚赐之,过买鸟之金什刀。 《抱朴子》曰:鸡有专栖之雄,雉有擅泽之鷮,蚁有兼弱掷昵,蜂有收巢之计。 人相役御,亦犹是耳。 《广雅》曰:野鸡,雉。 《洪范五行传》曰:正月雷微动而雉雊,雷通气也。 《楚辞》曰:彭铿斟雉,帝何飨? (铿,彭祖也,好和滋味,斟白雉羹以事尧,尧美而飨食之。 )   《列异传》曰: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 牵以献诸公,道逢二童子。 童子曰:"杆名为媪,常在地食死人脑。 若欲杀之,以柏捶其首。 "媪复曰:"彼二童名为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陈仓人舍媪,逐二童子,童化为雉,飞入平林。 陈仓人告穆公,穆公发徒大猎,果得其雉。 又化为石,置之汧、渭之间。 至文公为立祠,名陈宝。 雄雉飞南集,今南阳雉县,其地也。 秦欲表其符,故以名县。 每陈宝祠时,有赤光长十馀丈,从雉县来,入陈祠中,有声如雄雉。 扬雄《琴清英》曰:《雉朝飞操》者,卫女傅母所作也。 卫侯女嫁於齐太子,中道太子死。 问傅母曰:"何如? "傅母曰:"且往,当丧。 "丧毕,不肯归,终之以死。 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於冢上,鼓之。 忽有二雉俱出墓中,傅母抚雌雉曰:"女果为雉耶? "言未卒,俱飞而起,忽然不见。 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飞》。 《琴操》曰:齐独沐子,年七十无妻。 出,见飞雉,雌雄相随。 感之,抚琴而歌曰:"雉朝飞,鸣相和,雌雄群游於山阿。 "   萧广济《孝子传》曰:萧芝忠孝,除尚书郎。 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及门,飞鸣车侧。 《琐语》曰:有飞鸟从西方飞来,白质,五色皆备,集平公之庭,相见如让。 公召叔向问之,叔乡曰:"吾闻师旷曰:西方有白质鸟,五色皆备,其名曰翚。 南方赤质,五色备,其名曰摇。 其来为吾君臣,其祥先至矣。 "   《博物志》曰:翟雉畏雨雪,惜其毛,栖高树之上,不敢下食,往往饿死。 徐广《车服注》曰:天子金根车马,上插以翟毛;皇后法驾乘,重翟羽盖。 崔豹《古今注》云:有雉尾嗜。 《宣验记》曰:野火焚山林,中有一雉,入水渍羽,飞以灭火。 涂却疲乏,不以为苦。 ○白雉   《春秋感精符》曰:王者德流四表,则白雉见。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鸟兽,故雉白首。 (妃房不遍,故白雉应。 )   又曰:周成王时,越裳献白雉,去京师三万里。 王者祭祠不相逾,宴食衣服有节,则至。 《抱朴子》曰:白雉自有种,南越尤多。 案《地域图》,今之九德,则古之越裳也。 盖白雉之所出,周成王所以为瑞者。 贵其所自来之远,明其德化所被之广,非谓此为奇。 《楚辞》曰:昭后成游,南土爰厎,(爰,于也。 厎,至也。 言昭王背成王掷昶,而出游南。 至楚,楚人沉之南遂不返之。 )厥利惟何? 逢彼白雉。 (厥,其也。 逢,迎也。 言昭王南游,何利于楚乎? 为越裳氏献白雉,昭王德不能致,亲往迎也。 )   《汉书》曰:平帝玄始玄年,春,越裳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 《魏略》曰:文帝欲受禅,郡国奏:白雉十九见。 《魏志·文纪》曰:延康玄年四月,铙安县言白雉见。 《北史》曰:后魏南安王祯,孝文时为雍州刺史,性忠谨。 其母疾笃,忧毁异常,遂有白雉游其庭前。 帝闻其致感,赐帛千匹,以褒美之。 《三国典略》曰:渤海王高欢攻邺时,瑞物无岁不有。 令史焚连里木,煮白雉而食之。 ○射雉   《左传》曰:贾大夫(贾大夫,大夫也。 )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 御以如皋,(为妻御也,之皋泽也。 )射雉而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魏书》曰:太祖才力绝人。 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江表传》曰:孙权数射雉,潘浚谏权。 权曰:"时时暂出耳,不复如往日。 "浚曰:"天下未定,万机多务,射雉非急。 弦绝括破,皆能为害。 "浚乃手自彻坏雉翳。 权由是遂绝,不复射雉。 《吴志》曰:孙休锐意於典籍,欲毕览百家之言。 大好射雉,春夏之间,常出夜还,惟此时舍书。 《宋书》曰:孝武帝常出射雉。 值雨,侍中沉怀文谏曰:"非止千乘失容,亦乃圣躬栉沐。 "   沉约《宋书》曰:明帝与晋平王休祐於岩山射雉。 有一雉不肯入场。 日暮将反,留休祐射之,语云"不得雉,勿归! "因遣寿寂之等诸壮士追之,日已欲暗,与休祐相及,遂拉杀之。 又曰:到捴与萧道成同从宋明帝射雉郊野,渴倦,捴得早青瓜,与上对割食之。 《齐书》曰:武帝好射雉,竟陵王子良启谏。 先是,左卫殿中将军邯郸超谏射雉,武帝为止。 久之,永明末,上将射雉,子良复谏。 又曰:萧景先转中领军,车驾射躬雉郊外。 景先带甲杖从,廉察左右。 又曰:萧敏为新安太守。 好射雉,未常在郡,辞讼者迁於畋焉。 后张弩损腰而亡。 又曰:桓僖伯,少负气豪侠,妙解射雉,尤为武帝所重。 又曰:张欣泰为阿东内史,召还都。 屏居家巷,置宅南岗下,面接松山。 欣泰负弩射雉,姿情闲放。 又曰:袁彖为侍中,形貌充肥异众。 每从射雉郊野,数人扶持,乃能从步。 又曰:褚炫从宋明帝射雉,帝至日中无所得,甚羞。 召问侍臣:"吾旦来如皋,遂从空行,可笑? "座者莫答。 炫独曰:"匠糙候虽適,而云雾尚凝,故斯翚之禽骄心未惊。 狄神驾犹豫,群情便可载欢。 "帝意解,乃於雉场置酒。 《南史》曰:齐东昏侯在位,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 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金银镂弩,牙玳瑁帖箭。 每出辄以鹰犬队主徐令孙、媒翳队主俞灵韵齐马而走,左右争逐之。 又曰:武帝亲拜陵,蔡兴宗负玺陪乘。 及还,上欲因以射雉。 兴宗正色曰:"今致虔园陵,情敬兼重。 从禽犹有馀日,请待他辰。 "   《陈书》曰:新安王伯国性好射雉,叔陵好发冢。 出游田野,必与偕行。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10-02 13:08:3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