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九百三十二 ◎鳞介部四 内容: ○鳖   《易·说卦》曰:离为鳖。 《尔雅》曰:鳖三足,能。 (今吴兴阳羡县君山上有池,池中出三足鳖。 )   《周书》曰:成王时,长沙献鳖蜃。 《周礼·天官·鳖人》曰:鳖人,掌取玄物,以时藉鱼、鳖、蜃。 (郑司农注云:籍,谓以杖刺泥中搏取之。 )春献鳖、蜃。 《礼记·曲礼上》曰:水潦降,不献鱼鳖。 (不饶多也。 )   又《乐记》曰: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魏略旧志》曰:昔北方有橐离之国者。 其王侍婢有身,王欲杀之。 婢云:"有气如鸡子来下我,故有娠。 "后生子,王捐之於溷中,猪以气嘘之;徙马栏,马以气嘘之。 王疑之以天子,乃命其母收畜之,名曰东明,常令牧马。 东明善射,王恐夺其国,欲杀之。 东明走,南至淹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而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 东明因都王夫馀之地。 《后魏书》曰:夫馀之臣以朱蒙善射,欲杀之。 朱蒙母以告,朱蒙与乌引、乌连二人弃夫馀东南走。 遇一大水,欲济无梁,蒙告水曰:"我是日子、河伯外孙,今逃,追兵垂及,如何? "是鱼鳖并浮,为成桥,朱蒙得渡,追骑不得渡。 蒙至绝升骨城,遂居焉。 《隋书》曰:崔弘度每诫其寮吏曰:"人当诚恕,无得欺诳。 "皆曰:"诺。 "后常食鳖,侍者八九人,弘度一一问之,曰:"鳖美乎? "人惧之,皆云:"鳖美。 "弘遁甓是大骂曰:"佣奴! 何敢诳我? 汝初未食鳖,安知其美? "俱杖之八十。 官属百工见之,莫不流汗,无敢欺隐。 《孙卿子》曰: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淮南子》同。 )   《庄子》曰:坎纠戤蛙谓东海鳖曰:"吾跳梁井幹之上,入沐缺甃之岸,乐亦至矣! 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海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垫矣,於是逡巡而却,告之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极其深。 禹时,十年九潦,而水不为加益;汤时,八年七旱,而岸不加损。 夫不为须臾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於是蛙闻之適適然惊,规然自失。 《韩子》曰:郑县人卜子毒妻之市,买鳖以归。 过颍水,以为渴,因纵而饮之,遂失鳖。 《淮南子》曰:鳖无耳而目不可以瞥,精於明也。 (不可以瞥,瞥则见。 )   又曰:王子庆忌足蹑麋鹿,手缚虎兕;置之冥室掷晷,不能搏龟鳖,势不便也。 (庆忌,吴王僚之子也。 )   又曰:大生小,多生少,天之道也。 故丘阜不能生云雨,萦水不能生鱼鳖者,小也。 又曰: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鎁而争急远,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高犹贵也。 )   又曰:忠信形於内,感动应於外,故禹执干戚舞于阶之间,而三苗服。 (三苗畔禹,禹风以礼乐而服也。 )鹰翔川,鱼鳖沉,(禹以德服三苗,犹鹰翔川上,鱼鳖恐,皆深潜。 )飞鸟扬,(鸟见鹰而扬去。 )必远实也。 《说苑》曰:曾子有疾,曾玄抱首,曾华抱足。 曾子曰:"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 虽无能,君子务益。 夫华多实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 夫飞鸟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戍以得者,饵也。 君子苟能尾馛利害身,辱安从至乎? "   《国语》曰:够愿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赌父为客。 (赌父,曾大夫。 客,上客也。 )羞鳖焉,小,赌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 "遂出。 文怖戤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 '(言祭祠之礼,尊养尸;飨宴之礼,养上宾。 )鳖於何有而使夫人怒出? "遂杖之五日。 《吕氏春秋》曰:死戤深则鱼鳖归之,树之盛则飞鸟归之,庶草美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晏子春秋》曰:齐大旱,景公召群臣问曰:"寡人欲祠河伯,可乎? "晏子曰:"不可。 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彼独不欲雨乎? 祀之何益? "   《山海经》曰:从山多三足鳖。 顾谭《新语》曰:吴之玩水若鱼鳖。 蜀植点山若禽兽。 《神仙传》曰:汝南郡中常有鬼怪,岁辄数出。 过时导从威仪如太守,入府打鼓,周行内外,乃还去,甚以为患。 后费长房诣府君,而正值此鬼来。 到府君门常径入,独此来至门而已,不敢前。 欲去,长房厉声呼,便促前来。 鬼化作老公,乃下车把板,伏庭中叩头,乞得自改。 长房曰:"汝死老鬼! 不念良善,无故导从,荡突官府,知当死不? 复汝真形。 "此鬼须臾即成大鳖,如车轮,颈长一丈许。 长房复令还就人形,以一札符付之,令送与葛陂君。 鬼叩头流涕,持一札符去。 使人追视之,至陂边以颈绕株而死。 《王子年拾遗记》曰:容山下有水,多丹鳖、鱼,皆能飞跃。 《星经》曰:天鳖十三星在南斗,主水虫。 《南越志》曰:海中有朱鳖,状如肺,有眼,六脚,而常吐珠,见则天下大旱。 崔豹《古今注》曰:鳖,一名河伯从事。 《博物志》曰:九窍者胎化,八窍者卵生。 龟、鳖、鼋,此诸类皆卵生而影伏。 又曰:大腰无雄,龟鳖类也。 无雄,与蛇通气则孕。 又曰:鳖锉令如棋,捣赤苋汁和合,厚以茅苞,五六月中作,投於池泽中,鞠挟,脔脔成鳖。 《志怪》曰:昔有人与奴俱得心腹病,治不能愈。 奴死,乃刳腹视之,得一白鳖,赤眼,甚鲜净。 以诸药内鳖口中,终不世。 后有人乘白马者,马溺溅鳖,缩头藏脚,乃试取马溺灌之,豁然消成水。 病者顿饮一升,即愈。 《淮南万异术》曰:青泥杀鳖,得苋复生。 ○鼋   《礼记·月令》曰:季秋,登龟取鼋。 《左传·宣上》曰:楚人献鼋於郑灵公。 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常异味。 "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 公问之,子家以告。 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 子公怒,染指於鼎,常之而出。 《广雅》曰:海鼋,大亩,重千钧。 《续汉书》曰:灵帝时,江夏黄氏之母浴,而化为鼋,入於深渊。 其后时时出见。 初浴簪一银钗,及见,犹在其首。 《唐史》曰:韦丹少在东洛,尝在中桥,见数百人喧集瞬吊,乃渔者网得大鼋,系之桥柱,引颈四顾,有求救之意。 丹问曰:"几钱可赎? "曰:"五千。 "丹曰:"吾驴直三千,可乎? "曰:"可。 "於是与之,放鼋於水,徒步而归。 《淮南子》曰:桀之力,则,(,骨也。 )伸钓索铁,操金椎,移大戏;(大戏,军之大旗。 )水杀鼋鼍,陆捕熊罴。 又曰: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坎纠戤所无鼋鼍,隘也;园中之无修木,小也。 又曰: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丝戎也,人入之而畏;川谷通原,积水重渊,鼋鼍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 《魏子》曰:夫树树异风,人人异心,不可以一检量。 故鼋鼍得水则生,虎豹得水则死。 《晏子春秋》曰:齐三子争桃,古冶钟曰:"吾常济河,鼋衔左骖而入砥柱流,冶潜行逆流百步,从流九里,得鼋头,鹤跃而出。 若冶之功,可以食桃。 "   《抱朴子》曰:在头水有大鼋,常在深潭,号为鼋潭,此能作魅行病。 吴有道士戴炳者,能视见之。 以越章封泥遍掷潭中,良久,有大鼋径长丈馀浮出,不敢动,乃格杀之,而病者并愈。 又有小鼋出,罗列死於渚上,甚多。 《竹书纪年》曰:穆王三十七年,起师至九江,以鼋为梁也。 《琐语》曰:范献子猎,占之曰:"此其繇也,君子得鼋,小人遗冠。 "献子猎而不得,遗蒲蔼冠。 《列仙传》曰:庐山顶上有湖,耗捭数顷,鼋鼍盈於死晷。 《博物志》曰:屠鼋,解其肌肉,惟肠连於头,而经日不世,犹能啮物。 鸟往食之,则为所得。 渔者或以张鸟雀。 崔豹《古今注》曰:鼋为河伯使者。 《搜神记》曰:齐景公渡於江沅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惕惧。 古冶钟於是拔剑从,邪行五里,逆三里,至於砥柱之下,乃鼋也。 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逆流三百步,观者皆以为河伯也。 《淮南万毕术》曰:鼋暗得火,可以燃铁。 (取鼋杀之,烧铁如炭状,以卒其脂中,铁自燃。 )烧鼋致鳖。 (取鼋烧之,鳖自至。 )   《楚辞》曰:乘白鼋兮逐文鱼。 (言河伯游戏,近则乘鼋也。 )   宋玉《高唐赋》曰:鼋鼍鳣鲔,交积纵横。 ○鼍   《毛诗·文王灵台》曰:鼍鼓逢逢。 《礼记·月令》曰:季秋之月,伐蛟取鼍。 《说文》曰:鼍,水虫,似蜥蜴,长丈所,从龟单声。 《汲冢周书·王会》曰:会稽以鼍。 (注:其皮可以冠鼓。 )   《吴志》曰:孙亮初,公安有白鼍鸣。 谣曰:"白鼍鸣,龟背平。 南郡城中可求生,守死不去义无成。 "明年,诸葛恪败,弟融镇公安,被收。 融刮金印龟背,一服而死。 (《江表传》同。 )   《庄子》曰:孔子观於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不得游。 见一丈夫,游之数百步而出。 孔子请问曰:"有道乎? "丈夫曰:"吾长於性,成乎命,从死戤道而无私焉。 "   《吕氏春秋》曰:帝颛顼令飞龙作八风之音,以祭上帝。 乃会为乐昌,鼍乃偃寝,以其尾击腹,志其美也。 《搜神记》曰:荣阳张福舡行,夜,有女子乘小舟来投福,云日暮畏虎,不敢夜行。 福戏调之,遂就福寝。 中夜月照,乃见一白鼍枕福臂而卧,福惊起,鼍便去,乘之舡乃枯槎也。 郭义恭《广志》曰:鼍鱼,长三尺,有四足,高尺馀,尾如蝘蜓而大。 南方嫁娶,必得食之。 魏武赤壁还所掘得之,是也。 支僧载《外国事》曰:私诃条国纫算辽山有毗呵罗寺,寺中有石鼍,至有神灵。 众僧饮食欲尽,寺奴辄向石鼍作礼,於是食具。 许氏《志怪》曰:沙门竺僧瑶得神符,尤能治邪。 广陵王家女病邪,召瑶治之。 瑶入门便瞋目大骂:"老魅! 不守道,敢於犯人! "女在内大唤云:"人杀我夫! 鬼在侧曰:"吾免ā於今,可为痛心! "因歔欷悲啼。 又曰:"杆神也,不可争。 "旁人悉闻。 於是化为老猕,走出中庭,瑶入,扑杀之。 《幽明录》曰:宋高祖永初中,张春为武昌太守。 时有嫁女未及昇车,忽便失性,出外殴击人,垂云已不乐嫁俗人。 巫云是邪魅,乃将女江际,击鼓以术祝治疗。 春以为欺惑百姓,制期须得妖魅。 后有一青蛇,来到巫所,即以大钉钉头。 至日中,复见大龟从江来,伏前,更以赤朱书背作符,更遣入立。 至暮,有大白鼍从江中出,乍沉乍浮,向龟随后催逼。 鼍自忿死冒来,先入幔,与女辞诀,女恸哭,云失其姻好。 自此渐差。 或问巫曰:"魅者归於何物? "巫云:"蛇是传通,龟是媒人,鼍是其对。 "所获三物悉示春,春始知灵验。 ○吊   裴氏《广州记》曰:吊,蛇头鼍身,亦水宿,亦水栖,俗谓为吊膏。 至轻利,以铜瓦器贮之,浸出,而惟鸡卵盛之,不漏。 磨治诸毒肿,绝验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10-02 14:25:1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