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九百五十二 ◎木部一 内容: ○木上   《易》曰:巽为木。 坎,其於木也,为坚多心;艮,其於木也,为坚多节;离,其於木也,为科上槁。 (坚多心为刚中也。 山木,坚心也。 多其节,令阴气,故曰科,空也。 为日所干,故上槁也。 )   又《墒翟》曰:地中生木,升。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书》曰:兖州,厥木惟乔,厥贡惟木。 又《洪范》曰:五行,三曰木,木曰曲直,曲直主酸。 又《说命》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诗》曰: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灌木,丛木也。 )   又曰:荏苒柔木,君子树之。 涂却行言,心焉数之。 (荏苒,宽柔貌也。 木,椅、桐、梓也。 )   又曰: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兴也。 南方之木美。 乔,上竦者。 思,辞也。 汉上游女,无求思者。 )   又曰:后妃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木下曲曰樛。 )   《周礼》曰:仲冬斩阴木,仲夏斩阳木。 (阳木生南山,阴木生北山。 )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孟夏之月,毋伐大树。 《乐记》曰: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稽命徽》曰:出号施令合民心,作乐制礼得天心,则草木有益於人,长以养民也。 王者得礼掷昶,则泽谷掷晷生赤木。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者,其政升平,则草木丰茂。 《左传》曰:山有木,工则度之。 又曰:鸟则能择木,木岂能择鸟? 《春秋玄命苞》曰:木者阳精,生於阴。 故水者,木之母也。 木之为言触也,气动跃也。 其字,八推十为木。 八者阴,合十者阳数。 《春秋运斗枢》曰:黑精用事,百木共一根。 (百枝木共一根,天下共一主之徵也。 )   《春秋繁露》曰:木有变,春凋冬荣,繇。 贞刚精锐,尾馛治之。 《北魏书》曰:崔亮为雍州刺史。 城北渭水,浅不通舡,行人艰阻。 亮谓僚佐曰:"昔杜预乃造桥,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 吾今决欲造之。 "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常,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 "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渡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 今惟虑长柱不可得耳。 "会天大雨,山瞬旦至,浮山长木数百根,藉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后周书》曰:沙苑之役,齐神武夜遁,追至河上,复大克获,前后虏其卒七万,献俘长安,还军渭南。 于是所徵诸州兵始至,乃於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又曰:王罴以功授右将军、西河内史,辞不拜。 时人谓之曰:"西河大拜,俸禄殷厚,何为致辞? "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 朝贵营第宅者,有求假。 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民间,又违法宪。 以此辞耳。 "   《唐书》曰:贞观中,山南献木,连理,交错玲珑,有同罗木,一丈之幹,并枝者二十馀所。 又曰:代宗大历十二年,成都府人郭远,因樵爨获瑞木一茎,有文曰:"天下太平",献之。 以示百官,宰臣奏贺曰:"至德之化,先贲於草木。 太平之符,遂形文字。 伏望藏於秘阁,宣付史馆。 "   又曰:贞观初,陈留雨木,皆大如指,长寸馀。 每木有孔通中,所下其立如植。 《管子》曰:桓公问:"民饥寒,室屋不治,墙垣坏不筑,为之柰何? "管子曰:"休途树掷軎。 "公令左右休途树枝。 其年民治室屋,筑墙垣。 公问之,管子曰:"一树而息百乘,丁壮弹其下,终日不归;父老拊树而论,终日不归。 今吾休之,日中无尺阴,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室。 "   《老子》曰:天下掷炅柔,驰骋天下掷炅刚。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柔弱,生之徒;刚强,死之徒。 合抱之树,生於毫末。 《庄子》曰: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木焉,其大也。 然必有异材。 从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俯而视其大根,不可以为棺椁。 舐其叶,则舌烂;嗅之,则使人狂酲。 子綦曰:"杆果不材之木,以至其大矣! "   又曰: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彩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织子曰:"杆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矣。 "   《孟子》曰:孟子谓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   《孙卿子》曰:山下望十亩之木,若着;而求着者,不上折也。 又曰:林木茂,斧斤至。 又曰:玉在山而木润。 《孔丛子》曰:夫子墓方一里,诸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之。 《试萦》曰:木之精气为毕方。 《慎子》曰:廊庙之中材,盖非一木掷軎。 《吕氏春秋》曰:今夫龠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 火不明,虽振其树,何益? (虽振其树,蝉飞去,不能得,故曰何益。 )明不独在乎火,在於暗。 (暗无所见,火乃光耳,故曰在于暗中。 )当今之时世,暗甚矣。 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当归之也,若蝉之赴明火也。 又曰:子之於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若草莽之有华实也,树木之有根心也。 又曰: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刍草美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桀归之。 《韩子》曰:待自直之箭,则百世无矢矣;待自圆之木,则千岁无轮矣。 又曰:君者壤地,臣者草木。 《商子》曰:蠹众则木折,隙大则墙坏。 《文子》曰:叶落者,风摇之;十浊者,物挠之也。 又曰:甘泉必竭,良木必伐。 《符子》曰:木生蝎,蝎盛而木枯;石生金,金曜而石流。 又曰:水生於石,未有居石而溺;火生於木,未有抱木而焦。 《淮南子》曰:卓木洪者为本,而杀者为末;禽兽之性,大者为首,而小者为尾。 末大於本则折,尾大於腰则不掉。 故食其口而百节肥,灌蒲熬而枝叶美。 又曰:夫树木,灌以潦水,畴以肥壤,千人养之,一人拔之,则必无馀蘖。 况以一国同伐之,虽欲久,岂可得哉! 又曰: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贼。 (贼,败也。 )   又曰: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 (失,犹易也。 )故橘之江北,则化而为枳;鸲鹆不过济、貉,度汶而死。 又曰:日冯生阳阏,(日冯,木之先也。 )阳阏生鳞鲐,(音台。 )鳞鲐生干木,幹木生庶木。 凡根枝者生庶木。 (根枝木名也。 )   又曰:高山深林,非为虎豹也;大木茂枝,非为飞鸟也。 又曰:天有明,不忧民之徊蘙。 百姓穿徽翠牖,自取炤焉。 地有财,不忧民之贫也。 百姓伐木艾草,自取富焉。 又曰:郢人有买屋栋者,求大三围之大木。 而人予车毂,跪而度之,巨虽可而长不足。 (巨,大。 云长不足,言其短也。 )   又曰:食木者多力而恶,(熊犀之属是也。 )食草者善走不愚。 (麋鹿之属是也。 )   又曰:良匠不能断金,巧冶不能铄木。 金之势不可断,而木之性不可铄也。 又曰:高阳魋(或曰:高阳楚时王魋,宋大夫也。 )将为室,问匠人。 匠人对曰:"未可也! 木尚生,加途其上,必将挠。 以生材任重途,今虽成,后必败! "高阳应曰:"不然! 夫木枯则益劲,途乾则益轻。 今虽恶,后必善。 "匠人穷於辞无,以对,卒为屋。 其始成均然善也,而后果败。 此直於辞,而不可用者也。 又曰:舍茂木而集於枯,不弋鹄而鸟难与有图。 (图,谋也。 言其硬蘙。 )   又曰:质的张而弓矢集,林木茂而斧斤入。 非或召之,形势所致也。 又曰:冬冰可折,夏木可结。 时难得而易失,木方茂盛,终日彩而不知。 秋风下霜,一夕而殚。 (殚,尽也。 )   又曰:佐祭者得常,救斗者得伤。 荫不祥之木,为电所扑。 (扑,击也。 )   又曰:金胜木者,非以刀残林也;土胜水者,非以璞(音朴,土块也。 )塞江也。 又曰:剞劂销(音削。 )锯,非良匠不能以制木;炉橐埵(音杂。 )坊设,(炉、橐、埵,皆冶坊之形也。 )非巧冶不能以治金。 又曰:羽翼美者伤骨骸,枝叶美者害根茎。 能两美者,天下无之也。 又曰:凡见叶落而知岁,故叶落而长年悲。 《风俗通》曰:桂阳太守江夏张辽,字叔高。 田中有树,遣客伐之,六七十下,血出。 客惊怖归,以其事白叔高。 叔高大怒,曰:"树木汁出,此何言血! "因自严行,复斫之,血大流。 叔高使先斫其枝叶,有一空处,白头公,可长四尺,忽出,往赴叔高。 叔高乃逆格之,如此凡时四头。 左右皆怖,伏地,而叔高恬如也。 徐熟视,非人也。 遂伐此木。 其年召辟侍御史,后为兖州刺史。 以二千石尊过乡里,白日衣绣,荣美如此。 《抱朴子》曰:山中大树能语者,非树语也,其名曰灵阳山。 夜枷髐者,皆古枯所致,勿怪也。 甲子日称仙人者,树也。 《孙绰子》曰:海上人与山客辨其方物,海人曰:"鱼额者华山之顶,一吸,万顷之波。 "山客曰:"邓林有木,围三万寻,直上千里,旁荫数国。 "有人曰:"东极有大人,斩木为策,短不可支,钓鱼为鲜,不足充饥。 "   《金楼子》曰:利水内有木材。 玄嘉中,大水,有十馀段木流出,斧迹未灭。 俗云:"汉将将攻越,筑城浮木於利水。 未运之前段一夜中,忽失数千段,时或见之。 今所见木,岂非昔鬼匿之木乎? "   《山海经》曰:少室山,木名帝休,黄花黑实,服之不怒。 《阴符经》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仙序》曰:王须,少年入学,最远,涂却常先,流辈怪之。 常见如提木三尺馀,至则拄屋间。 流辈知之,取看,后不见。 《正论》曰:师旷曰:"人骨法,犹木有曲直。 曲者为轮,直者为舆。 檀宜作辐,榆宜作毂。 "   《玄中记》曰:千岁树之枝,中央下,四边高。 百岁之树,其汁赤如血。 又曰:大树之山西,有彩华之树。 服之,则通万国之言。 《博物志》曰:圆丘山有不世树,食之寿。 《世贽记》曰:聚窟洲中,申未,地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而华叶香闻数百里,名为返魂树。 於玉釜中煮,取汁如黑粘,名之为返生香。 香气闻数百里,死尸在地,闻气乃活。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10-02 15:56:5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