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九百八十七 ◎药部四 内容: ○石药上   紫石英   《山海经》曰:单孤之山,蓬水出焉,其中多紫石英。 《魏氏春秋》曰:黄初玄年,明帝愈崇宫殿,雕饰观阁,取白石英,及紫石英、五色文石於太行谷诚之山。 《宋书》曰:谢瞻,字宣远,六岁能属文。 为《紫石英赞》,为当时才士叹异。 《隋书》曰:梁彦光,少歧嶷,有至性。 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 "时求紫石英、五色文石於太行,不得。 彦光忧瘁,不知所为。 於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 亲属咸异之。 《抱朴子·内篇》曰:或问不豪戤道,答曰:"以立冬之日,或服六丙六壬符,或服太阳酒,或服紫石英。 "东莞县西北二十里,有襮山,出紫石英,旧以贡献。 《永嘉记》曰:固陶村有小山,出紫石英。 人常於山下得一紫石英,王府君闻,遣人缘山掘得数升,芒角甚好,色少薄。 孙府君亦掘得数升也。 《从征记》曰:自太岘至太山,皆有紫石英。 太山所出,特复瑰殊。 《吴兴记》曰:乌程县北垄山有紫石英,甚光明,但小黑。 《博物志》曰:平氏阳山县,紫石英特好。 其他者色浅。 紫石英,旧出胡阳县。 《岭表录异》曰:陇州山中多紫石英,其梢蕰紫,其质莹彻。 随其大小,皆五棱,两头如箭镞。 煮水饮之,暖而无毒。 比北中白石英,其力倍矣。 《本草经》曰:紫石英,味甘温,生太山山谷,治心腹呕逆、邪气,补不足。 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温中轻身延年。 《吴氏本草》曰:紫石英,神农、扁鹊甘,气平;李氏大寒;雷公大温;歧伯甘,无毒。 生太山或会稽。 彩无时,欲令如削紫色头如樗蒲者。 白石英   《本草经》曰:白石英,味甘微温,生山谷。 主治消渴、阴痿不足,呕逆,益气,除湿痹、鬲间久寒,益气,久服轻身长年。 生华阴。 《永嘉记》曰:安固老山出白石英。 《吴氏本草》曰:白石英,神农甘,歧伯、黄帝、雷公、扁鹊无毒。 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泽,长者二三寸。 彩无时。 久服,通日月光。 青石英   《本草经》曰:青石英,形如白石英,青端赤后者是。 赤石英   《本草经》曰:赤石英,形如白石英,赤端白后者是,故赤泽有光。 味苦,补心气。 黄石英   《本草经》曰:黄石英,形如白石英,黄色,如金在端者是。 黑石英   《本草经》曰:黑石英,形如白石英,黑泽有光。 石流黄   《后魏书》曰:悦盘国有火山,山旁石皆焦熔,流数千里,乃凝坚。 人取以为药,即石流黄也。 《淮南子》曰:夏至,流黄泽。 《抱朴子》曰:石流黄,五岳皆有,而箕山为多。 其方言:许由就此服之长生,故不复以富贵累意。 《范子计然》曰:石流黄出汉中。 《神仙传》曰:刘冯饵石流黄,老而更少。 《博物志》曰:西域使至,王畅说:"石流黄出且弥山。 去高昌八百里,有石流黄。 高数十丈,纵广五六十亩。 有取流黄孔穴,昼视其孔上,状如青烟,常高数尺,夜视皆如燃灯,光明高尺馀,畅所亲视见也。 且弥人言:是时气不和,皆往保此山,毒气自灭。 "   《本草经》曰:石流黄,味酸,生谷中,治妇人阴蚀、疽痔,能化金银物,生东海。 《吴氏本草经》曰:流黄,一名石流黄。 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无毒。 或生易阳,或生河西。 或五色黄。 是潘水石液也,烧令有紫炎者。 八九月彩。 治妇人结阴,能化金银铜铁。 石流青   《本草经》曰:石流青,青白色,主益肝气,明目。 石流赤   《神仙传》曰:许由、巢父服箕山石流丹。 《抱朴子》曰:石流丹者,山之赤精,盖石流黄之类也。 皆浸溢於涯岸之间,其濡湿者可丸服,其已坚者可散服。 如此者,有百二世曛,皆石芝。 《本草经》曰:石流赤,生羌道山谷。 石胆   孝子王丹曰:虎魄,又名为石胆。 《世贽记》曰:沧浪海岛上有石胆,服之成神仙。 《仇池记》曰:石胆川,平池出石胆。 《博物志》曰:皇初三年,武都西部都尉王褒献石胆二十斤。 《范子计然》曰:石胆出陇西羌道。 《本草经》曰:石胆,一名毕石,一名君石。 生秦州羌道山谷大石间,或出句青山。 其为石也,青色,多白文,易破,状似空青。 能化铁为铜。 合成金银,练饵,食之不老。 《吴氏本草经》曰:石胆,一名黑石,一名铜勒。 神农酸,小寒;李氏大寒;桐君辛,有毒;扁鹊苦,无毒。 生羌道,或句青山。 二月庚子,辛丑彩。 石肺   《本草经》曰:石肺,一名石肝。 黑泽,有赤文,如复肝。 置死晷即乾濡。 主益气明目,生死晷。 石脾   《本草经》曰:石脾,一名胃石,一名肾石。 赤文。 主治胃中寒热。 青石脂   《本草经》曰:青石脂,味酸平,无毒。 主养肝胆气。 赤石脂   《越绝书》曰:钟穹隆山,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 《永嘉记》曰:赤石脂,出永宁赤石山。 《荆州记》曰:义阳有赤石脂山。 《本草经》曰:赤石脂,味酸,无毒,养心气。 《范子计然》曰:赤石脂,出河东,色赤者善。 黄石脂   《本草经》曰:黄石脂,味平,无毒,主养脾气。 白石脂   《本草经》曰:白石脂,味甘,无毒,主研尬气。 黑石脂   《本草经》曰:黑石脂,味甘,无毒,主养肾气,强阴阳,蚀肠泄利。 《吴氏本草》曰:五石脂,一名青、赤、黄、白、黑符。 青符,神农甘,雷公酸,无毒,桐君辛,无毒,李氏小寒。 生南山,或海涯。 彩无时。 赤符,神农、雷够允,黄帝、扁鹊无毒,李氏小寒。 或生少室,或生太山。 色绛滑如脂。 黄符,李氏小寒,雷公苦。 或生嵩山,色如豚脑雁雏,彩无时。 白符,一名随。 歧伯、雷公酸,无毒,李氏小寒,桐君甘,无毒。 扁鹊辛。 或生少室天娄山,或太山。 黑符,一名石泥,桐君甘,无毒。 生洛西山空地。 凝水石   《本草经》曰:凝水石,味辛寒,生山谷。 治身热、腹中积聚、邪菩蕹满,饮之不饥。 生常山。 《范子计然》曰:凝水石,出河东,色泽者善。 《吴氏本草》曰:凝水石,一名白水石,一名寒水石。 神农辛,歧伯、医和甘,无毒,扁鹊甘,无毒,李氏大寒。 或生邯郸。 彩无时。 如云母也。 阳起石   《本草经》曰:阳起石,一名白石,味酸微温。 生山谷。 治崩中,补足内挛、藏中血结、气寒热,腹痛,漏下无子,阴阳不合。 生齐地。 《吴氏本草》曰:阳起石,(或作羊字。 )神农、扁鹊酸,无毒,桐君、雷公、歧伯无毒,李氏小寒。 或生太山,或阳起山。 彩无时。 石锺乳   《吴录·地理志》曰:始安、始阳有洞山,山有穴如洞庭,其中生石锺乳。 《唐书》曰:高季辅为太子右庶子,上疏切陈得失,特赐锺乳一剂,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   《列仙传》曰:邛疏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锺乳。 《水经》曰:大洪山,岩嶂皆数百许仞。 入石门得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迹所及。 穴中多锺乳,凝膏下垂,望若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 幽穴潜远,行者不极。 又曰:易水东经孔山,山下有锺乳穴。 穴出佳乳,彩者揭水寻沙,入穴里许。 《太山记》曰:山有锺乳,但不好耳。 《湘川记》曰:湘东阴山县有黄坑山,出锺乳。 长沙湘乡县出锺乳,季秋入穴,六七里乃得。 盛弘之《荆州记》曰:天门郡出石锺乳。 《永嘉记》曰:安固县东山石穴,出钟乳。 《东阳记》曰:北山崖有洞穴,有人常於此穴彩锺乳,八十馀日,粮尽而穴不穷。 刘道真《钱塘记》曰:灵隐山北有穴,旁入,行数步,有清流,水广丈馀。 昔有人彩锺乳,水际见异迹,或云是龙迹。 闻穴里隆隆有声,便出,不测所彩近远。 《范子计然》曰:石锺乳,出武都,黄白者善。 《本草经》曰:石锺乳,一名留公乳,味甘温。 生山谷,明目益精,治咳逆上气,安五藏百节,通利九窍,下乳汁。 生少室。 《吴氏本草》曰:锺乳,一名虚中。 神农辛,桐君、黄帝、医和甘,扁鹊甘,无毒,李氏大寒。 或生太山。 山谷阴处,岸下聚溜汁所成。 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 二月、三月彩,阴乾。 孔公蘖   《本草经》曰:孔公蘖,一名通石。 味辛温。 生山谷。 治食化气,利九窍,下乳汁,治恶疮疽瘘。 生梁山。 《吴氏本草》曰:孔公蘖,神农辛,歧伯咸,扁鹊咸,无毒。 色青黄。 礜石(音预)   《说文》曰:礜,毒石也。 《山海经》曰:皋途之山,有白石焉,名曰礜,可以毒鼠。 (今礜石杀鼠,蚕食之而肥。 )   《范子计然》曰:礜石,出汉中,色白者善。 《湘州记》曰:湘东,山多礜石。 《博物志》曰:鹳伏卵时,取礜石周绕卵,以助暖气。 方术家取鹳巢中礜石为真。 《荆州记》曰:湖县鹿山舍旁多礜石。 每至严冬,其上不得停霜雪。 盛弘之《荆州记》曰:鱼复县岸崩,将出礜石。 《吴兴记》曰:长城县有白石山,出白礜石,极精好。 《本草经》曰:礜石,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明逄羊石。 味辛。 生山谷。 治寒热、鼠瘘、蚀疮,除热,杀百兽。 生汉中。 《吴氏本草》曰:白礜石,一名鼠卿,一名太白,一名泽乳,一名食盐。 神农、歧伯辛,有毒;桐君有毒;黄帝甘,有毒;李氏大寒。 主温热。 生汉中,或生魏兴,或生少室。 十二月彩。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10-03 12:18:2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