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庄子读书心得 内容: 书上说。 孔子是授予我们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庄子是教授我们如何生活的小道理。 人们大多数执迷于大道理。 我们经常对自己说:人生活再世上就要努力,就要活的比别人好。 即使再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依然不放过自己。 每日的辛勤我们都觉得是必须的。 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 在学校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不在学校我依然每天跑图书馆学习看书。 上班之后我朝九晚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给老板看。 结果是我们很累。 我们的心就像风筝一样被束缚着。 竟然浑然不觉。 如果不看庄子的文章。 我会一直以为这束缚理所当然。 但庄子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就是豁达(记得小学的一个同学说是顺其自然,现在才明白)做人要豁达。 不应当执迷于物质。 庄子一生贫穷。 但他却有丰富的思想世界。 再他看来。 一精一神的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 一个人的心飞不高。 那他就永远走不出自己的世界。 想想一个被束缚内心世界的人,他的生活会是多么可悲。 没有追求,没有自一由,他的世界永远是灰色的。 做人还要有一种境界。 这种境界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我们需要挖掘自己的独特再哪里。 明白自己的优势再哪里。 这种自省是达到自己境界的基础。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够深入剖析自己。 发现问题的所在。 通过一些内在外在的方法解决掉问题。 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 那么今后遇到问题我们就只能深陷其中。 最后自己杀掉自己。 生活其实很简单。 就是让自己的心飞翔。 你知道你的心能够飞到多远吗? 如果你还局限再那里,那么就一把剪掉风筝线。 挣脱束缚。 让心无限飞翔。 还会有更多的感触,慢慢来。 春游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没有烦恼的事情缠绕我们想必是很多人的梦想。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心灵是一片净土。 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被世俗所打扰。 六根清净。 心如止水。 一宠一辱不惊呢? 在庄子看来,这需要两点。 一个是智慧。 一个是慈悲。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这让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世界在有的人眼中是美丽恬淡的。 有的人眼中是肮脏污秽的。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会学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他用一种大胸襟,大境界审视世间万物。 达到与世界水一乳一交一融的境界。 在他的眼中,世界多大多辽阔,自己的内心就有多大多辽阔。 再不堪的事物在他眼中也是美丽的。 而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只能拘囿于自己狭小的世界。 以一己之见看待世界万物。 重要的是,他的世界是静止而非动一态的。 世界万物,都要在动一态中寻找平衡。 用一句俗语就是与时俱进。 一个与时代脱离的人就只能蜷缩在一隅,他的世界只有自己,所以他看待别人用的也是那双落后的眼睛。 另外一点是慈悲。 刚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很不能理解。 在我看来慈悲早已远离我们这个物质的世界。 但一旦仔细冥想。 是的。 慈悲甚至比智慧更重要。 如果我们拿一颗慈悲之心看待世间万物,一切会变得美好可一爱一。 就像那句诗一样:春游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春夏秋冬,美就在身边。 慈悲之心让我们能够欣赏花开,聆听流水,能够看见飞鸟掠过天际。 朝陽跃上云端。 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才是干干净净的。 一旦失去慈悲,我们就会拿自己一双被功利迷失的眼睛看待事物,用一颗功利的心去丈量事物的好坏,那么一切也就失去了他们本来的面目。 因为这个世界上,功利根本不值得追求。 庄子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哲学家。 还有感悟,慢慢来。 这篇文章是我对庄子理念最后一点小看法。 庄子强调外化而内不化。 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外在应该顺应时代,与他人好好相处。 但再相处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原则。 这样的处世态度才能既不隔膜他人,也保留自己的一份执着。 我对这种观点特别赞成。 首先,我们是社会人,我们本身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我从不相信有真正的隐士),这就意味这我们要与他人相处交流。 而这交流中就有很多处世的哲学了。 庄子建议我们不要特立独行,要观察周围的世界,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生存空间。 一旦我们失去乐这个空间,我们内心即使有再多想法也就只能埋藏于心中。 再我看来,与人交流相处是一件挺艺术的事情,要拿好分寸,不可张扬,又不可失乐自己的原则。 每个人的原则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 我们不能拿别人的方法硬套再自己身上。 第二,我们不能完全深陷于社会原则中,再社会的包围中,我们应当保留心灵的纯洁,坚持一份原有的梦想。 千万不可等到没有机会的时候再重头回忆起年轻时候的梦想。 我觉得自己原来就是失去了内心的。 过分看重社会对自己的看法。 差点就忘记自己想要干什么乐。 现在开始。 让心自一由飞翔。 庄子感悟就写到这里吧。 发布时间:2025-10-04 12:43:5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