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版法 内容: 【原文】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三经既饬,君乃有国。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 众之所忿,置不能图。 举所美,必观其所终。 废所恶,必计其所穷。 庆勉敦敬以显之,富禄有功以劝之,爵贵有名以休之。 兼一爱一无遗,是谓君心。 必先顺教,万民乡风。 旦暮利之,众乃胜任。 取人以己,成事以质。 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故用财不可以嗇,用力不可以苦。 用财嗇则费,用力苦则劳。 民不足,令乃辱。 民苦殃,令不行。 施报不得,祸乃始昌。 祸昌不寤,民乃自图。 正法直度,罪杀不赦。 杀僇必信,民畏而惧。 武威既明,令不再行,顿卒怠倦以辱之,罚罪宥过以惩之,杀僇犯禁以振之。 植固不动,倚邪乃恐。 倚革邪化,令往民移。 法天合德,象法无亲。 参于日月,佐于四时。 悦在施有,众在废私。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修长在乎任贤,高安在乎同利。 【译文】凡人君临政视事,首先要端正他的心志,其次是不违背风来雨到的天时,第三是使远近高下的人们都得到很好的治理。 这三个根本问题都解决了,国君便可以保有其国家。 不可因个人喜悦而行赏,不可因个人恼怒而擅杀。 如果是因喜而赏,因怒而杀,人民就会生怨,政令就会废弛。 政令多次行不通,人民就有外心;有外心的结了一党一,祸乱就开始萌芽。 引起了群众的忿怒,少数人是不能图谋应付的。 举办所喜欢的事,一定要估计到事情的结局;废止所厌恶的事,一定要考虑到事情的后果。 用赏赐嘉勉敦厚的人以进行表扬,用俸禄加富有功的人以进行鼓励,用爵位提升有名望的人以进行美誉,要兼一爱一而没有遗弃,才算得上君主的胸怀。 一定要先给教训,万民才趋向好的风化。 经常给予利益,民众就会胜利完成己任了。 取用于人要比照一下自己,办事要根据实际力量。 要详细斟酌国家的用财,慎重处理施予和报酬,明察事物的分量与限度。 所以,君主用财于民不可以吝啬,征用民力不可以过头。 用财吝啬则人民反抗,用力过头则人民疲劳。 人民贫困,政令就繁复无效;人民苦于劳役之灾,政令就无法贯彻。 施予酬报不得当,祸乱就开始发展;祸乱发展而人君尚不觉悟,民众就自图造反了。 法律公正,制度明确;杀有罪,不宽赦;执行杀戮一定说到做到,民众就会畏惧。 权威明示于众,法令就不必一再重申。 对怠情的人,要通过训斥予以羞辱;对有过的人,要通过处罚予以惩戒;对犯罪的人,要通过杀戮予以震慑。 君主执法之心坚定而不动摇,乖异邪僻的人们就自然恐惧。 乖异邪僻的行为都有了改革和变化,法令颁布下去,民众就跟着行动了。 君主应该效法天,对万物全体施德;模仿地,对万物没有私亲。 要做到与日月同级,与四时并列。 使众人喜悦决定于一爱一施俱行,得民众拥护决定于破除私心。 要招袜远方的人们,决定于修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决定于消除人怨。 准备长远大计,在于任用贤人;巩固尊高地位,在于与民同利。 发布时间:2025-10-05 11:57:3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