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二 天部下 内容: ○雨第一  §叙事   《释名》云:雨,水从云下也。 雨者,辅也,言辅时生养。 《尚书》曰:休徵曰肃,时雨若;(休,美也。 肃,敬也。 若,顺也。 孔安国注云:君行敬,则时雨顺。 )咎徵则狂,恒雨若。 (咎,恶也。 孔安国注云:君行狂妄,则常雨顺。 )京房《易候》云:太平之时,十日一雨,凡岁三十六雨,此休徵时若之应。 《尔雅》云:小雨曰霡霂,(《说文》又曰{雨酸}。 又云:小雨才落曰{雨鲜}。 又云:小雨曰微,微雨曰蒙蒙。 {雨酸}音酸,{雨鲜}音斯。 )雨三日已上曰霖,久雨为霪,(《说文》又云:久雨曰{雨兼}。 )暴雨曰冻雨,时雨曰澍雨,雨与雪杂下曰霰。 《纂要》云:疾雨曰骤雨,徐雨曰零雨,雨久曰苦雨,亦曰愁霖;(晋潘尼、宋伍缉之,并作《苦雨赋》。 后汉应玚、魏文帝,晋傅玄、陆云、胡济、袁豹,并作《愁霖赋》。 )雨晴曰霁,雨而昼晴曰启;雨水曰潦,雨云曰渰,(《诗》曰:有渰凄凄,兴雨祁祁。 渰音掩,云阴貌。 )亦曰油云;(《孟子》曰:油然作云,霈然下雨。 )梅熟而雨曰梅雨,(江东呼为黄梅雨。 )雨师曰屏翳。 (亦曰屏号。 《列子传》:赤松子,神农时雨师。 《风俗通》云:玄冥为雨师。 )   §事对   【离毕 化坎】《毛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沲矣。 毕,月属也,月离阴星则雨。 郑玄注曰:将有大雨,徵先见于天。 《周易·集林杂占》曰:占天雨否,外卦得阴为雨。 得阳不雨,其爻发变;得坎为雨,得离不雨。 巽化为坎,先风后雨;坎化为巽,先雨后风。 【鹳鸣 鱼噞】《毛诗》曰: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郑玄注曰:将阴则穴处者先知之。 鹳好雨,将雨,长鸣而喜也。 《淮南子》曰:天且雨也,鱼已噞。 噞音验。 【土龙 石燕】《淮南子》曰:土龙致雨。 许慎注曰:汤遭旱,作土龙,以象云从龙也。 《湘州记》曰:零陵山有石燕,遇风雨即飞,止还为石。 【濯枝 润叶】周处《风土记》曰:六月有大雨,名濯枝雨。 《西京杂记》曰:董仲舒曰:“太平之时,雨不破块,津茎润叶而已。 ”   【荆台 灌坛】宋玉《高唐赋》曰: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上独有云气。 王问此何气也? 玉对曰:“所谓朝云也。 昔者先王,尝游于高唐,怠而昼寝,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杜预注《左传》曰:荆亦楚也。 《博物志》云:太公为灌坛令,文王梦见妇人哭当道,问其故,曰:“吾太山神女,嫁为西海妇。 吾行必以暴风雨,灌坛令当吾道,不敢以疾风暴雨过也。 ”梦觉,召太公语焉。 三日,果疾风暴雨过。 【含水 嗽酒】《楚国先贤传》曰:樊英隐于壶山,尝有暴风从西南起。 英谓学者:“成都市火甚盛。 ”因含水西向嗽之。 乃令记其时日。 后有从蜀郡来者云:“是日大火,有云从东起,须臾大雨。 ”葛洪《神仙传》曰:栾巴者,蜀郡人也,征入为尚书。 正朝大会,栾巴得酒不饮,面西南嗽之。 有司奏巴大不敬。 诏问巴,巴谢曰:“臣本县都市失火,臣故嗽酒为雨灭火,非敢不敬。 ”   【蚁封 龙穴】《东观汉记》曰:沛献王辅善京氏易。 永平五年,京师少雨,上御云台自为卦,以周易林占之,其繇曰:蚁封穴户,大雨将至。 上以问辅,辅上书曰:“蹇艮下坎上。 艮为山,坎为水;山出云为雨。 蚁穴居,知雨将至,故以蚁兴。 ”张勃《吴录》曰:湘东郡新平县有龙穴,天旱,人共遏水渍此穴,辄雨也。 【积薪 环艾】谢承《后汉书》曰:戴封,字平仲,迁西华令。 其年大旱,祷请不获,乃积薪坐其上以自焚。 火起而大雨,远迩叹服。 迁中山令。 范晔《后汉书》曰:凉辅仕郡为五官掾,时夏大旱,太守自祈请。 辅曰:“若至日中不雨,以身塞无状。 ”于是积薪聚艾茅以自环,构火将自焚。 未及中时,而天云晦合,须臾澍雨。 【伐殷 讨邢】《搜神记》曰:武王伐纣,至河上,雨甚疾,当昼暝,扬波于河,众甚惧。 武王曰:“余在,天下谁敢干志者! ”风波立济。 《左传》曰:卫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 宁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欲使卫讨邢乎? ”从之,师兴而雨。 【祷林 暴野】《淮南子》曰:汤时,九年旱,以祷于桑林,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 《晏子春秋》:齐景公时旱,欲祀灵山。 晏子曰:“山故以石为身,草木为发。 天苟不雨,发焦身热,久旱独不欲雨乎? 君避殿暴露,其当雨。 ”公出野暴露,天果大雨。 【十夜 九旬】《说苑》曰:楚庄王伐陈,吴救之。 雨十日十夜,晴。 左史倚相曰:“吴师必夜至,甲裂垒坏,彼必薄我,何不行列鼓出待之。 ”吴师见楚军成败而还。 傅咸《怀雨赋》曰:夫何远寓之多怀兮,惠霖雨之有经。 自流火以迄今兮,历九旬而无宁。 庶太清之垂曜兮,睹日月之光明。 【石牛 桐鱼】顾微《广州记》曰:郁林郡山东南有池,池有石牛。 岁旱,百姓杀牛祈雨。 以牛血和泥,泥石牛背,祠毕天雨,洪注洗牛背,泥尽即晴。 《淮南子》曰:董仲舒请雨,秋用桐木鱼。 【商羊舞 黑唳跃】《家语》曰:齐有一足鸟,飞公朝下,于殿前舒翅而跳。 齐候遣使问孔子,曰:“鸟名商羊。 昔童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今齐有之,将为水灾。 ”《淮南子》曰:黑蜧神蛇,潜泉而居,将雨则跃。 蜧音丽。 【洗兵润兵 流粟流麦】《说苑》曰:武王伐纣,过隧则斩岸,遇水则折舟,示人无反志也。 至于有戎之隧,大风折旆,散宜生谏曰:“此其妖欤。 ”武王曰:“非也,天落兵也。 ”风霁而乘以大雨,散宜生又谏曰:“此非妖欤! ”王曰:“非也,天洗兵也。 ”《抱朴子》曰:出军甚雨之象,军行雨沾衣,是润兵也,其军有喜。 邹子曰:朱买臣孜孜修学,不觉雨之流粟。 范晔《后汉书》曰:高凤,字文通,家贫好学不休。 其家曝麦,令凤守鸡,以竿授其手中。 凤执竿读书,雨大至,读书不觉,执竿如故。 其妻还,麦流,甚以怒,凤亦不愧。 §赋   【晋潘尼《苦雨赋》】气触石而结蒸,云肤合而仰浮;雨纷射而下注,潦波涌而横流;岂信宿以为多,乃逾月而成霖。 瞻中塘之浩汗,听长溜之涔涔;始蒙篾而徐坠,终雱霈以难禁。 悲列宿之匿景,悼太阳之幽沉。 云暂被而骤合,雨乍息而亟零。 朝漎々以连暮,夜淋淋以达明;鼋鼍游乎门阖,蛙虾嬉乎中庭。 惧一元之并合,畏黔首之为鱼;处者含悴于穷巷,行人叹息于长衢。 【宋傅《喜雨赋》】惟二仪之顺动,数有积于时偏;垫襄陵于唐籍,感云汉于周篇。 匪叔叶之或遘,在盛王其固然;伊元嘉之初载,肇休明于此年。 懿玉烛之方熙,愠积阳之独愆;涸源泉于并谷,萎嘉颖于中田。 嗟我皇之翼翼,怅临朝而辍娱;踵冲谦于禹汤,协至诚于在余。 迨东作之未晏,庶雨露之夙濡;遵县子之徙尘,尤鲁侯之焚巫。 祗桑林之六祷,修季宰之再雩;诚在幽其必贯,感何远而不孚。 聆晨鹳于高垤,候霄毕于天隅;发曾云于触石,晦重阳于八区。 春霆殷殷以远响,兴雨霈霈于载途;洒丰浸于中畴,覃余润于嘉蔬。 嗣良颂于多稌,兆嘉梦于惟鱼;矧具臣之逢运,又均休以等虞。 陶曲成于鲁稔,念归驾于董疏。 【卢照邻《秋霖赋》】览万物兮,切独悲此秋霖。 风横天而瑟瑟,云覆海以沉沉。 居人对之忧不解,行客见之思已深。 若乃千里埋烟,百尘涵潦,青苔被壁,绿萍生道。 借如尼父去鲁,围陈畏匡,将居不爨,欲济无梁。 长栉风以沐雨,永栖栖以遑遑。 及夫屈平既放,登高一望,湛湛江水,悠悠千里,泣故国之长楸,见玄云之四起。 嗟乎! 子卿北海,伏波南川,金河别雁,铜柱辞鸢。 眺穷阴兮断地,看积水兮连天。 别有东国儒生,西都才客,屋满铅椠,家虚担石。 玉为粒兮桂为薪,堂有琴兮室无人。 抗高情而出俗,驰精义以入神。 论有能鸣之雁,书成已泣之麟。 睹皇天之淫溢,孰能不隅坐而含嚬! 若夫绣毂银鞍,金床玉盘,坐卧珠璧,左右罗纨,流酒为海,积肉为峦,睹襄陵与昏垫,曾不辍乎此欢? 岂知夫尧禹之癯瘠,而孔墨之艰难。 §诗   【唐太宗《咏雨诗》】和风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忻登岁,披衿弄五弦。 【齐谢朓《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梁孝元帝《咏细雨诗》】风轻不动叶,雨细未沾衣。 入楼和雾上,拂马似尘飞。 【梁沈约《见庭雨应诏诗》】出空宁可图,入庭倍难赋。 非烟复非云,如丝复如雾。 霡霂裁欲垂,霏微不能注。 虽无千金质,聊为一辰趋。 【梁刘孝威《望雨诗》】清阴荡暄浊,飞雨入阶廊。 瞻空乱无绪,望溜耿成行。 交枝含晓润,杂叶带新光。 浮芥离还聚,沿沤灭复张。 浴禽飘落毳,风荇散余香。 寄言楚台客,雄风讵独凉。 【梁朱超《对雨诗》】当夏苦炎埃,习静对花台。 落照依山尽,浮凉带雨来。 重云出飞电,高栋响行雷。 洒树累花发,滴沼细萍开。 泛泳萦阶草,奔流起砌苔。 无因假轻盖,徒然想上才。 【陈阴铿《闲居对雨诗》】四冥飞早雨,三径绝来游。 震位雷声发,离宫电影浮。 山云遥似带,庭叶近成舟。 茅檐下乱滴,石宝引环流。 寄言一高士,如何麦不收? 【陈张正见《赋新题梅林轻雨应教诗》】梅树耿长虹,芳林散轻雨。 蜀郡随仙去,阳台带云聚。 飘花更濯枝,润石还侵柱。 讵得零陵燕,随风时共舞。 【诸葛颍《赋得微雨东来应教诗》】微雨暗东峰,散漫洒长松。 涧满新流浊,山沾积翠浓。 风起还吹燕,云来本送龙。 登年随玉烛,名山定可封。 【虞世南《发营逢雨应诏诗》】豫游欣胜地,皇泽乃先天。 油云阴御道,膏雨润公田。 陇麦沾逾翠,山花湿更燃。 稼穑良所重,方复悦丰年。 【魏知古《奉和春日途中喜雨诗》】皇游向洛城,时雨应天行。 丽日登岩送,阴云出野迎。 濯枝林杏发,润叶渚蒲生。 丝入纶言喜,花依锦字明。 微臣忝东观,载笔伫西成。 ○雪第二  §叙事   《大戴礼》云: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春秋元命苞》曰:阴阳凝而为雪。 《曾子》曰:阴气胜,则为雪。 )《释名》云:雪,绥也,水下遇寒而凝,绥绥然下也。 《汜胜之书》云:雪为五谷之精。 《尔雅》云:雪与雨杂下曰霰。 《韩诗外传》云: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雪云曰同云。 (《诗》云:上天同云,雨雪雰雰,同谓云阴与天同为一色也。 )《西京杂记》云:太平之世,雪不封条,凌弭毒害而已。 《汉武帝内传》:仙家上药有玄霜、绛雪。 《诗传》云:自上而下曰雨雪。 《左传》:凡平地盈尺为大雪。 雪有七尺雪、(《春秋考异邮》曰:庚辰大雪,雪深七尺。 )丈余雪、(《金匮》曰:武王伐纣,都洛邑未成,雨雪十余日,深丈余。 )千里雪。 (《楚词》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 )   §事对   【玉马 铜驼】臧荣绪《晋书》曰:新蔡王腾,发于并州,于常山之真定县,遇天大雪。 平地数丈,雪融不积。 腾怪而使掘之,得玉马,高尺许,上表献之。 崔鸿《北凉录》曰:先酒泉南有铜驼山,言虏犯者大雨雪。 沮渠蒙逊遣工取之,得铜数万斤。 【逾丈 盈尺】谢庄《瑞雪诗》曰:审伊宫之逾丈,信铜阿之盈尺。 洞秋方之玉园,果仙京之珠泽。 谢惠连赋曰: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珍于阴德。 【焦寝 袁门】《高士传》曰:人莫知焦先所出,野火烧其庐。 遭冬雪大至,先袒卧不移,人以为死,熟视之如故。 李颙《雪赋》曰:焦寝处而不伤,苏餐服以延命。 《录异传》曰:汉时大雪,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 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 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令以贤,举孝廉。 【周阙 齐宫】《太公伏符·阴谋》曰:武王伐纣,都洛邑,天大阴寒,雨雪十余日。 甲子朝,五车骑止王门之外,欲谒武王。 师尚父使人出北门而道之曰:“天子未有出时。 ”武王曰:“诸神各有名乎? ”师尚父曰:“南海神名祝融,北海神名玄冥,东海神名勾芒,西海神名蓐收,河伯名冯修。 ”使谒者各以名召之,神皆警而见武王。 王曰:“何以教之? ”神曰:“天伐殷立周,谨来受命,各奉其使。 ”武王曰:“予岁时亦无废礼焉。 ”《孟子》曰: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曰:“为人上而不与人同乐者非也。 ”   【周雅 卫风】《毛诗》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案,此诗,周《小雅·信南山篇》也。 又曰: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案,此《国风·卫诗》也。 【黄竹 幽兰】《穆天子传》曰:丙辰,天子游黄台之丘,猎于苹泽,有降雨,天子乃休。 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 天子作《黄竹诗》三章以哀之,曰:“我徂黄竹负閟寒。 ”郭璞注曰:閟,闭也。 宋玉讽曰:臣尝行,仆饥马疲,正遇主人翁出,母又到市。 主人女欲置臣,堂上太高,堂下大卑,乃更为兰房奥室,止臣其中。 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作幽兰、白雪之曲。 【曹衣 班扇】《毛诗》曰: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郑玄注曰:喻曹昭公之君臣,朝夕变易衣服。 麻衣,深衣也。 班婕妤《怨歌行》曰: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麻衣 柳絮】麻衣见曹衣注。 刘义庆《世说》曰:谢太傅安,寒雪日集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朗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映书 乘兴】《宋齐语》曰: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淡交游不杂。 《语林》曰:王子猷居山阴,大雪,夜开室命酌,四望皎然,因咏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在剡,乘兴棹舟,经宿方至,既造门而返。 或问之,对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周咏 郢歌】《毛诗》曰: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帅歌《采薇》以遣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宋玉对问曰:“客有歌于郢中,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是其曲弥高而和弥寡。 ”   【北阙车 东郭履】事见上。 《史记》曰:东郭先生,久待公车,贫寒,衣履不完。 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 【姑射神人 洛渚宓妃】《庄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容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曹子建《洛神赋》云:余朝京师,言归东藩,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彼何人斯? 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余告之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   §赋   【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 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 相如末至,居客之右。 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周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逾丈则表沴于阴德,其为状也。 散漫夹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奕奕,连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盼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于是台如重璧,逵如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 乱曰:白羽虽白,质已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未若兹雪,因时兴灭。 玄阴凝而不昧其洁,太阳曜而不固其节。 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颁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   【后周刘璠《雪赋》】天地否闭,凝而成雪;应乎玄冬之辰,在于沍寒之节。 苍云暮同,严风晓烈,散乱徘徊,雰霏皎洁。 违朝阳之暄煦,就凝阴之惨洌。 混二仪而并色,覆万有而皆空;既夺朱而成素,实矫异而为同。 始飘飘而稍落,遂纷纷而无穷;晓连光而映净,夜合影而通胧。 似北荒之明月,若西昆之阆风。 §诗   【太宗皇帝《望雪诗》】秋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宋鲍昭《斅刘公干诗》】朔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下,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年。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梁沈约《咏雪应令诗》】思鸟聚寒芦,苍云轸暮色。 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复息。 婵娟入绮窗,徘徊骛情极。 弱挂不胜枝,轻飞屡低翼。 玉山聊可望,瑶池岂难即。 【梁裴子野《咏雪诗》】飘飘千里雪,倏忽度龙沙。 从云合且散,因风卷复斜。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若赠离居者,折以代瑶花。 【梁何逊《咏雪诗》】凝阶夜似月,拂树晓疑春。 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复新。 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 【梁吴均《咏雪诗》】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看桂枝白。 【梁刘孝绰《对雪诗》】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 讵比咸池曲,飘飘千里飞。 耻均班女扇,羞俪曹人衣。 浮光乱粉壁,积照朗彤闱。 【陈张正见《玄圃观春雪诗》】同云遥映岭,瑞雪近浮空。 拂鹤伊川上,飘花桂苑中。 影丽重轮月,飞随团扇风。 还取长歌处,带曲舞春风。 【又《应衡阳王教咏雪诗》】九冬飘远雪,六出表丰年。 睢阳生玉树,云梦起琼田。 入窗轻落粉,拂柳驶飞绵。 欲动淮南赋,乱下桂花前。 【隋王衡《玩雪诗》】寒庭浮暮雪,疑从千里来。 皎洁随处满,流乱逐风回。 璧台如始搆,琼树似新栽。 不待阳春节,谁持竞落梅。 【陈子良《咏春雪诗》】光映妆楼月,花承歌扇风。 欲妒梅将柳,故落早春中。 【上官仪《咏雪诗》】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 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飘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 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董思恭《咏雪诗》】天山飞雪度,言是落花朝。 惜哉不我与,萧索从风飘。 鲜洁凌纨素,纷糅下枝条。 良书竟何在? 坐见容华销。 ○霜第三  §叙事   《大戴礼》云:霜,阴阳之气也,阴气胜则凝而为霜。 《易》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释名》:霜者,丧也,其气惨毒,物皆丧也。 《春秋感精符》云:霜,杀伐之表。 季秋霜始降,鹰隼击。 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 若政令苛,则夏下霜;诛伐不行,则冬霜不杀草。 京房《易传》云:诛不原情,其霜附木不下地;不教而诛,其霜反在草下。 《淮南子》云:霜神名青女。 (《淮南子》曰:青女出以降霜。 高诱注:青女,天神,主霜雪。 )《说文》:{雨埶},早霜也;皑,霜之白者也。 霜有玄霜、(《汉武帝内传》曰:仙家上药有玄霜、绛雪。 )绀碧霜、(王子年《拾遗记》曰:广延国,霜色绀碧。 )甘霜。 (王子年《拾遗记》曰:嵰州霜,甘也。 )   §事对   【钟鸣 驷见】《山海经》曰:丰山有九钟,是知霜鸣。 郭璞注曰: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国语》曰:驷见而实霜,实霜而冬裘具。 贾逵曰:驷,房星也。 【阴凝 地升】阴凝见叙事。 《五经通义》曰:寒气凝以为霜,从地升也。 【挫物 休工】《孝经援神契》曰:霜以挫物。 《礼记》曰:季秋之月,霜始降,则百工休。 【封条 杀木】张衡《七命》曰:晞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 零雪写其根,霏霜封其条。 《春秋元命苞》曰:霜以杀木,露以润草。 【仙药 神炉】《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云:仙家上药有玄霜、绛雪。 《抱朴子》云:凝霜雪于神炉,采灵芝于嵩岳。 【鹰击 豺祭】鹰击见叙事。 《周书》曰:霜降之日,豺乃祭兽。 【白露为 坚冰至】《毛诗》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毛苌注曰:蒹葭,芦也;苍苍,盛也。 白露降,凝而为霜。 《易》曰:履霜坚冰至。 王弼注曰:始于履霜,至于坚冰。 【君子履 妇功成】《礼记》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郑注云:以感时念亲也。 《家语》曰: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行焉。 王肃注曰:季秋霜降,嫁娶者始此也。 【鹧鸪畏 鸿雁飞】崔豹《古今注》曰:鹧鸪常向日而飞,畏霜露,夜飞则以树叶覆其背上。 《五经钩沉》曰:天霜树落叶,而鸿雁南飞。 【魏葛屦 齐纨扇】《毛诗》曰: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毛苌注曰:夏葛屦,冬皮屦。 葛屦,履霜也。 郑玄云:魏俗,至冬,犹谓葛屦可用履霜,利其贱也。 班婕妤《怨歌行》曰: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践马蹄 覆蚕茧】《庄子》曰:马蹄可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王子年《拾遗记》曰:员峤之山名环丘,有冰蚕,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 其色五采,织为文锦,入水不濡。 以之投火,经宿不燎。 唐尧之代,海人献以为黼黻。 【尹逐伯奇 燕系邹衍】琴操,履霜操者,伯奇之所作也。 伯奇,尹吉甫之子也。 甫听其后妻之言,疑其孝子伯奇,遂逐之。 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 清朝履霜,而自伤无罪见放逐,乃援琴而鼓之。 《淮南子》曰: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赞之;王系之,仰天而哭。 夏五月,天为之下霜。 §诗   【梁张率《咏霜诗》】驷见视乾度,钟鸣测地机。 秋冬交代序,朝霜白绥绥。 原野生暮霭,阶墀散夕霏。 徘徊总严气,怅望沦清辉。 平台寒月色,池水怆风威。 凝阴同徂夜,递雁独归飞。 萦丛乱芜绝,繁林纷已稀。 贞松非受冷,芳草徒具腓。 【苏味道 《咏霜诗》】金祗暮律尽,玉女暝气归。 孕冷随钟彻,飘华逐剑飞。 渊日浮寒景,乘风进晓威。 自有贞筠质,宁将庶草腓。 ○雹第四  §叙事   《说文》云:雹,雨冰也。 从雨包声。 《左传》云:凡雹,皆冬之愆阳,夏之伏阴。 (愆阳,冬沮也;伏阴,夏寒也。 )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 洪范《五行传》云:阴阳相胁而雹霰,盛阴雨雪凝滞而冰寒;阳气薄之不相入,则散而为霰;盛阳雨水温暖而汤热,阴气胁之不相入,则转而为雹。 霰者,阳胁阴也;雹者,阴胁阳也。 《白虎通》曰:自上而下曰雨雹。 §事对   【凝气 雨冰】《春秋汉含孳》曰:专一精并,气凝为雹。 宋均注曰:谓若鲁僖公胁于齐,以妾为妻,尊重齐媵,无回曲之心,感阴水气,乃使结而不解散。 许慎《说文》曰:雹,雨冰也。 从雨包声。 【祠井 都泉】陈留《风俗传》曰:雍丘县夏后公祠有神井,能兴雾雹。 伏琛《齐地记》曰:安丘城南三十里雹都泉,其雹或出或否,亦不为灾异。 【流铜 销石】《凉州异物志》曰:有大人生于北边,偃卧于野。 其高如山,顿脚成谷,横身塞川。 近之有尖铜雹击旃。 注曰:旃,之也。 唯可遥看,不可到下,到下则雷霆流铜铁之丸以击人。 《历代纪》曰:石遵袭位,邺中暴风雨,震雷雹如斗,金石皆销,月余乃灭。 【马头 鸡子】《汉书》曰:武帝元封三年十二月,雨雹大如马头;宣帝地节四年五月,山阳济阴雨雹如鸡子,深二尺五寸,杀二十人,蜚鸟皆死。 【五寸 九泽】《史记》:汉景帝二年秋雨雹,大者五寸,深二尺。 《淮南子》曰:北极之极有九泽,有积冰雪雹。 【阳愆 阴伏】并见上。 【折木 伤稼】《孔丛子》曰:永初三年夏,河西县大雨雹,皆如杯棬,大者或如斗,杀畜生雉兔,折树木。 《东观汉记》曰:韩縆,字伯师,除为下邳令,视事未周,吏人爱慕。 时邻县皆雹伤稼,縆县界独无雹。 【如斧 如砺】《汉书》曰: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国雨雹大如斧,飞鸟皆死。 《纪年》云: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砺。 【阴胁阳 徵动羽】《西京杂记》曰:鲍敝问董仲舒曰:“雹,何物也? ”仲舒曰:“阴气胁阳也。 ”风角占曰:“徵动羽,有雹霜。 ”   【如桃李 似杯棬】《风俗通》曰:成帝问刘向曰:“俗说文帝时,天下断狱二人,米一斗一钱,有此事否? ”对曰:“皆不然。 ”后元年雨雹如桃李,深二尺,寻太宗之代,不可为升平。 下见上《孔丛子》。 §诗   【陈陆琼《和张湖熟雹诗》】惟徵动羽,惟阴胁阳。 雨冰作沴,凝气为祥。 ○露第五  §叙事   《大戴礼》云:露,阴阳之气也。 夫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气胜,则散为雨露。 《说文》云:露,润泽也。 《白虎通》曰:露者,霜之始,寒则变为霜。 《瑞应图》云:露色浓为甘露。 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 《晋中兴书》曰:甘露降,耆老得敬,则松柏受之;尊贤容众,则竹苇受之。 甘露者,仁泽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饴。 甘露一名天酒。 (东方朔《神异经》曰:西北海外有人,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余里,但日饮天酒五斗。 张华注曰:天酒,甘露也。 )露之异者,有朱露、丹露、玄露、青露、黄露。 (《洞冥记》曰: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语国。 饮丹露为浆。 丹露者,日初出有露汁如朱也。 又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汉武帝问朔曰:“何名吉云? ”曰:“其国俗,常以云气占吉凶。 若吉乐之事,则满室云起五色。 照著于草树,皆成五色露,露味甘。 ”帝曰:“若云五色露,可以得否? ”朔乃东走,至夕而还,得玄、黄、青露,盛之璃器以援帝。 帝遍赐群臣。 得露尝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 )   §事对   【玉杯 琼爵】《汉武帝故事》曰:上作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取云表之露。 曹植《魏德论》曰:玄德洞幽,飞化上承。 甘露以降,蜜淳冰凝。 观阳弗晞,琼爵是承。 献之帝朝,以明圣徵。 【晨降 宵零】《楚词》曰:凿山楹而为室兮,下披衣于水渚。 雾露其晨降兮,云依霏而承宇。 班固《典引》曰:甘露宵零于丰草,三危轩翥于茂树。 【润草 垂木】《春秋元命苞》曰:霜以杀木,露以润草。 《续晋阳秋》曰:隋郡上甘露,降摄阳县,垂木露凝十余里。 【在棘 被兰】《毛诗》曰: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阮藉《咏怀诗》曰:清露被兰皋,凝霜沾野草;朝为美少年,夕暮成丑老。 【三危 五色】《吕氏春秋》曰: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 ”下见上。 【脂凝 蜜淳】何法盛《晋中兴书》曰:甘露者,仁泽也;其凝如脂。 下见上曹植《魏德论》。 【蛇游 龟饮】刘向《说苑》曰:腾蛇游于雾露,乘于风行,非千里不止。 《洞冥记》曰:元封二年,数遏国献能言龟一,颈长尺二寸,东方朔曰:唯承桂露以饮之。 【鹤警 蝉鸣】周处《风土记》曰:白鹤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叶上,滴滴有声,则鸣。 刘向《说苑》曰: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三朝。 吴王曰:“子来,何露沾其衣如此?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居高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曲跗取蝉,不知黄雀延颈欲啄;黄雀又不知弹丸在其下也;臣欲弹雀,又不知傍有坑而坠也。 ”   【金掌 铜盘】上见《汉武帝故事》。 班固《西都赋》曰:抚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曹植《承露盘铭》曰:大形见者莫如高,物不朽者莫如金,气之清者莫如露,盛之安者莫如盘。 乃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于芳林园。 【汉宫 魏殿】《汉书》:宣帝诏曰:“乃者凤皇集太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其赦天下。 ”魏明帝与东阿王诏曰:“昔先帝时,甘露屡降于仁寿殿前,灵芝生芳林园中;自吾建承露盘已来,甘露复降芳林园仁寿殿前。 ”   【助海 浚江】张衡《奏事》曰:飞尘增山,雾露助海,傅咸诗曰:零露浚江海,飞尘崇山岳;过谬佐台辅,安能饪鼎餗。 【托桐 晞薤】《苏子》曰:夫人生一代,若朝露之托桐叶耳,其与几何? 《古今注》曰:薤露,哀歌也,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色紫色丹 降陵降郡】《吕氏春秋》: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和之美者,揭雩之露,其色紫。 ”《拾遗记》曰:昆仑山有甘露,望之色如丹,着木石则皎然如霜雪,宝器承之如饴,人君圣德则下。 范晔《后汉书》曰:明帝水平十七年,甘露降于原陵。 又曰:桓帝永康元年秋八月,魏郡言嘉禾生,甘霜降。 §诗   【梁刘憺惊《早露诗》】九畹凝芳叶,百草莹新珠;盈荷虽不润,拂竹竟难枯。 【梁顾煊《赋得露诗》】飞空犹蕴状,集物始呈华;萎黄病秋笋,厌浥长春芽。 非唯溥蔓草,颇亦变蒹葭;仍增江海浪,聊点木兰花。 【隋江总《咏采甘露应诏诗》】祥露晓氛氲,上林朝晃朗;千行珠树出,万叶琼枝长。 徐轮动仙驾,清晏留神赏;丹水波涛汛,黄山烟雾上。 风亭翠旆开,云殿朱弦响;徒知恩礼洽,自怜名实爽。 【庾抱《赋得胥台露诗》】胥台既落构,荆棘稍侵扉;栋折连云影,梁摧照日晖。 翔鶤逐不及,巢燕反无归;唯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 【骆宾王《秋露诗》】玉关寒气早,金塘秋色归;泛掌光逾净,添河滴尚微。 变霜凝晓液,承月委圆辉;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 【董思恭《咏露诗》】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不觉九秋至,远向三危零。 芦渚花虽白,葵园叶尚青;晞阳一洒惠,方愿益沧溟。 §颂   【梁神洊《芳林园甘露颂》】福以德彰,庆沿业皎;矧兹嘉露,因祥特表。 翻润星夕,流甘月晓;奇越雕氛,珍逾素鸟。 至道伊融,大化期肇。 惟此大化,实感天眷;降液丹墀,飞津绮殿。 九服依风,八荒改面;敢述朦词,式旌舞忭。 §表   【隋卢思道《在齐为百官贺甘露表》】窃以河荣洛变,授祉于勋华;玄玉素鳞,降灵于汤武。 其间微禽弱草,改状移形,夜宿朝云,星光动色,皆以照临下土,发挥帝载,千祀一至,隔代同符。 伏惟陛下,上总天维,傍握河纪,持钦翼之小心,纂升平之大业。 万灵翘首,应三台以西巡;两仪贞观,乘六气而东指。 卿云既出,还闻百辟之歌;河清可俟,实得万人之叹。 而上玄乃顾,神物荐委,飞甘洒润,玉散珠连。 昔魏明仙掌,竟无灵液;汉武金盘,空望云表,岂若神浆可挹,流珠九户之前。 天酒自零,凝照三阶之下,斯实旷代祥符。 前王罕遇,休矣美矣,皇哉唐哉。 臣等并邀昌运,俱沐玄造,骤闻秘祉,亟睹冥贶。 振鳞抚翼,空驰鱼鸟之心;瘗玉编金,方待云亭之后。 §启   【沈约《谢赐甘露启》】约言,左右,徐俨宣敕:垂赐法音寺松叶上甘露,臣往年经见,不过沾条而已。 时或凝结,才若轻雾,未有玉聚珠联。 光粲若是,实由积仁上通,冥德下降,故能委华宵极。 雰被后雕,慈旨曲洽,颁此祥赉,不任欣荷。 谨以启事谢以闻。 【后梁萧欣《谢赐甘露启》】臣欣启:某奉宣敕旨,垂赉便殿,桃叶甘露,拜受雀跃,载怀鸟抃。 伏以圣德至大,和气茂远;是以神液甘流,灵滋膏被。 求之前代,镜诸中古,或降邑都,尚君臣动色;遐迩趋庆,未有发瑞殿庭;呈祥玩瞩,视听罕闻,祥行绝代,臣与奉休明。 曲蒙兹锡,独深〈石肙〉舞,实有常品,不任下情。 谨以启事以闻。 ○雾第六  §叙事   《春秋元命苞》曰:雾,阴阳之气。 阴阳怒而为风,乱而为雾。 《庄子》曰:腾水上溢故为雾。 《释名》:雾,冒也,气蒙冒覆地物也。 《吕氏春秋》云:冬行夏令,则氛雾冥冥。 《西京记》云:太平之代,雾不塞望,浸淫被泊而已。 《帝王世纪》曰:凡重雾,三日必大雨。 雨未降,其雾不可冒行也。 (《博物志》曰:王肃、张衡、马均,俱冒重雾行,一人无恙,一人病,一人死。 问其故,无恙者云:我饮酒,病者饱食,死者空腹。 )雾有亦雾、青雾、白雾、黄雾之异。 (《望气经》曰:十月癸巳雾,赤为兵,青为殃。 《抱朴子》曰:白雾四面围城,不出百日,大兵必至。 汉成帝五舅同日封侯,其夏黄雾四塞。 )   §事对   【三日 五里】《帝王世纪》曰:帝沃丁八年,伊尹卒。 年百有余岁,大雾三日。 沃丁葬以天子之礼,祀以大牢,亲自临丧三年,以报大德焉。 谢承《后汉书》曰:张楷,字公超,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时关西人裴优亦作三里雾。 【蛇游 豹隐】《韩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散,与螾蚁同矣。 刘向《列女传》曰:陶荅子妻者,陶大夫荅子之妻也。 荅子化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 其妻数谏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 昔楚令尹子文之化,家贫而国富,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代;今夫子贫富务大,不顾后害。 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不下食者,何也? 欲以泽其衣毛,而成其文章,故藏以远害。 今君若此,皆不免后患。 ”按:藏,隐也。 故谢朓诗云:“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   【围城 绕军】上见上。 《抱朴子》又曰:大雾绕军,雾之所在者,其下有塞将军之令。 【烟回 水溢】《宜都山川记》曰:郡西北,陆行三十里,有丹口。 天晴出岭,忽有雾起,回转如烟;不过再朝,雨必降。 下见上《庄子》   【嗽水 吹沙】沈约《宋书》曰:后汉正月朝,天子临德阳殿受朝贺。 舍利从南方来,戏于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翳日。 《拾遗记》曰:平沙千里,色如金,细如粉;风沙起如雾,亦曰金雾。 【涿野 梦泽】《古今注》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 王粲《英雄记》曰:曹公亦壁败,行云梦大泽中,遇大雾,迷失道路。 【夏井 汉坟】上见圈称陈留《风俗通》。 《汉武帝故事》曰:武帝葬茂陵,芳香之气异常,积于坟埏之间,如大雾。 【银山 丹岭】《湘州记》曰:曲江县有银山,常多素雾。 下见上《宜都山川记》。 【乘龟 骑鹿】王烈之《安成记》曰:县人有谢廪者,行田归路中,忽遇云雾。 雾中有一人,乘龟而行。 廪知神人,拜请求随去。 父曰:“汝无仙骨,不得去也。 ”《楚词》曰:使枭阳先道兮,白虎为之前后。 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 【邓公呼吸 猛兽吐嗽】《苏子》曰:蜀邓公呼吸成雾。 东方朔《十洲记》曰:汉武帝天汉中,回胡国献猛兽。 使者曰:“猛兽之出,生昆仑,或出玄圃,食气饮雾,解人语,当其神也。 立起风云,吐嗽雾露,百邪迸走,因名猛兽。 ”   【青山青天 四塞四起】徐干《中论》曰:文王遇姜公于渭阳,执竿而钓。 文王得之,灼若披云而见白日,霍若开雾而观青山。 王隐《晋书》曰:乐广为尚书令,卫瓘见而奇之,令诸子造焉。 曰:“此人之水镜也,每见,莹然若开雾睹青天。 ”《汉书》曰:王氏五侯俱封,其日黄雾四塞终日。 京房妖占曰:“大雾,君迷惑,云雾四起,则时多隐士。 ”   §诗   【太宗皇帝《赋得花庭雾诗》】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又《远山澄碧雾诗》】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摇度晓风;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梁孝元帝《咏雾诗》】三辰生远雾,五里暗城闉;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 乍若轻烟散,时如佳气新;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 【又】晓雾晦阶前,垂珠带叶边。 五里浮长隰,三辰晦远天。 傍通似佳气,却望若飞烟。 疏帘还复密,新栋更疑连。 还思逢乐广,能令露雾褰。 【梁伏挺《行舟遇早雾诗》】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日中气霭尽,空水共澄鲜。 【梁沈趋《赋得雾诗》】窈郁蔽园林,依霏被轩牖;睇雾始疑空,瞻空复如有。 游蛇隐遥汉,文豹栖南阜;既殊三五辉,远望徒回首。 【董思恭《咏雾诗》】苍山夜已暮,翠观黯将沉;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访公超巿,将予赴华阴。 【苏味道《咏雾诗》】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迥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虹霓第七  §叙事   《春秋元命苞》曰:虹霓者,阴阳之精。 雄曰虹,雌曰霓。 《释名》云:虹,阳气之动也。 虹,攻也,纯阳攻阴之气。 《月令章句》云:夫阴阳不和,婚姻失序,即生此气。 虹见有青赤之色,常依阴云而昼见,于日冲无云不见,太阴亦不见。 见辄与日相互,率以日西,见于东方。 故《诗》曰:“螮蝀在东。 ”螮蝀,虹也。 (《尔雅》云。 )霓,雌虹也。 一名挈贰。 (《尔雅》云。 )凡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霓。 (京房《易传》曰:霓,旁气也。 其占云:妻乘夫则见之,阴胜阳之表也。 四时有之,唯雄虹见藏有月。 有此二说。 )   §事对   【吐金 化玉】刘敬叔《异苑》曰:晋陵薛愿,义熙初,有虹饮其釜,须臾翕响便竭。 愿辇酒灌之,随涸,吐金满器。 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 干宝《搜神记》曰:孔子作《春秋》制《孝经》既成,斋戒向北辰而拜,告备于天。 乃泱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 孔子跪受而读之。 【美人 丈夫】郭注《尔雅》曰:俗名美人。 《续搜神记》曰:庐陵巴丘人陈济者,作州吏。 其妻独在家,常有一丈夫,长大仪貌端正,著绛碧袍,彩色炫耀,相期于一山涧间。 至于寝处,不觉有人道相感接。 比邻人观其所至,辄有虹见。 【拖轩 回馆】司马相如《上林赋》曰:挽香沙而无见,仰攀摖而扪天。 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拖于楯轩。 左思《吴都赋》:宪紫宫以营室,廓庙庭之漫漫。 寒暑隔阁于邃宇,虹霓回带于云馆。 【二气 五色】《文子》曰:天二气即成虹,地二气即泄藏,人二气即生病。 《春秋潜潭巴》曰:虹出,后妃阴胁主。 又曰:五色迭至,照于宫殿,有兵革之事。 【贯日 出晕】《史记》曰: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应劭曰:“燕太子养荆轲,令刺秦王,精诚感天,白虹贯日。 ”《杂兵书》曰:日晕有白虹贯内,在外者,从所止战胜。 【属宫 贯城】《汉书》曰:上宫桀谋废昭帝,迎立燕王,令群臣皆装。 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饮井,井水竭。 沈约《宋书》曰:刘义庆在广陵,夜而白虹贯城,野麇入府,心甚恶之,因自陈求还。 【昼见 夜出】薛莹《后汉书》曰:灵帝光和元年,虹昼见御所,居崇德后殿前庭中,色青赤。 王韶之《晋安纪》曰:羲熙二年七月夜,彩虹出西方,蔽月。 【太子畏 小人祥】上见《史记》应劭注云。 如淳注曰:虹臣气,日为君。 《列士传》曰:荆轲发后,太子见虹贯日,不彻,曰:“吾事不成矣! ”张璠《汉纪》曰:灵帝时,虹昼见庭中,引议郎蔡邕诣金商门问。 对曰:“虹霓,小人女子之祥。 ”   【阴阳交 枢镇散】《春秋元命苞》曰:阴阳交为虹霓。 《春秋运斗枢》曰:枢星散为虹霓。 《河图稽耀钩》曰:镇星散为虹霓。 【若鸟飞 似龙降】《汉书》曰:武帝东游东莱,临大海。 是岁如虹气,苍黄若飞鸟,集城阳宫上。 汉名臣蔡邕奏曰:“奉诏云,五月二十九日有黑气堕温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腾起奋迅,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宛似龙。 占者以虹霓对,虹著于天而降于庭。 以臣之闻,则天所投虹也。 ”   【贯月生顼 升天姤雄】《诗含神雾》曰:瑶光如霓贯月,正白,感女枢,生颛顼。 常璩《华阳国志》曰:李特长子荡,字仲平;少子雄,字仲隽。 初特妻罗妊雄,梦双虹自地升天,一虹中断。 罗曰:“吾二儿,若有先亡者,必有贵者。 ”后雄遂王蜀。 §赋   【梁江淹《赤虹赋》】东南峤外,爰有九石之山,乃红壁千里,青萼百仞,苔滑临水,石险带溪,自非巫咸采药,群帝上下者,皆敛意焉。 于时夏莲始舒,春荪未歇,肃舲投渚,缓拽江潭。 正逢岩崖相照,雨云烂色,俄而雄虹赫然,晕光曜水,偃蹇山顶,舄弈江湄。 迫而察之,实曰阴阳之气,信可观也。 又忆昔登炉峰上,手接白云。 今行九石下,亲弄绛霓,二奇难并,感而赋曰:迤逦〈山羲〉兮,不极之连山。 鰅鳙虎豹兮,玉虺腾轩。 孟夏氤氲兮,荷叶涵莲。 怅何意兮容与,冀暂缓此忧年。 失世上之异人,迟山中之虚迹,掇仙草于危峰,镌神丹于崩石。 视鳣岫之吐噏,养鼋梁之交积。 于是紫雾上河,绛氛下汉;白日无际,碧云卷半;行雨萧索,光烟艳斓;水学金波,石似琼岸。 镇龟鳞之峻峻,绕蛟色之漫漫。 俄而赤霓电出,蚴虬神骧;暧昧以变,依稀不常;非虚非实,乍灭乍光;赩赫山顶,照燎水阳。 虽图纬之有载,旷代弥识而未逢。 既咨嗟而踯躅,聊周流而从容。 相番禺之广泽,忆丹山之乔峰。 骑傅说之一星,乘夏后之两龙。 彼灵物其讵几,寂火灭于山红。 余形可览,残色未去。 曜葳蕤而在草,映青葱而结树;昏青苔于丹渚,暖朱草于石路。 霞晃朗而下飞,日通昽而上度;俯形命之窘独,哀时俗之不固。 定赤舄之易遗,乃鼎湖之可慕。 既以为骍鬐四毳之驾,方瞳一角之人。 帝台北荒之际,弇山西海之滨,流沙之野,析木之津,云或怪彩,烟或异鳞,必杂虹霓之气,阴阳之神。 §诗   【董思恭《咏虹诗》】春暮萍生早,日落雨飞余;横彩分长汉,倒色媚清渠。 梁前朝影出,桥上晚光舒;愿逐旌旗转,飘飘侍直庐。 【苏味道《咏虹诗》】纡余带星渚,窈窕戾天浔;空因壮士见,还共美从沉。 逸势含良玉,神光藻瑞金;独留长剑彩,终负昔贤心。 ○霁晴第八  §叙事   《说文》云:霁,雨止也;霋,雨霁也。 雨止云罢貌也。 书称乂时旸若,(旸以干物。 霁,景也。 乂,治也。 若,顺也。 孔安国注云:君政治则时旸顺。 )此休徵之应也。 僣恒旸若,(恒,常也。 注云:君行僣差,则常旸逆。 )此咎徵之应也。 《白虎通》曰:太平之时,时雨时霁,不以恒旸,而以时旸,天地之气宣也。 后汉应玚、魏文帝、缪袭,晋傅玄、陆云,并有《喜霁赋》;晋湛方生有《天晴诗》,嵇含有《悦晴诗》;近代词人,作者甚众,以苦阴霖而喜悦晴霁也。 §事对   【雨止 云罢】见上《说文》也。 【禜门 齐社】《礼记》曰:雩禜,祭水旱也。 《三社义宗》云:雩,祈雨之祭;禜,止雨之祭,每禜于城门。 《长沙耆旧传》云:文虔,字仲儒,为郡功曹吏。 时霖雨废人业,太守忧悒,召虔补户曹。 虔奉教斋戒,在社三日,夜梦白头翁谓曰:“尔来何迟? ”虔具白所梦。 太守曰:“昔禹梦青绣衣男子,称苍水使者,禹知水脉当通。 若掾此梦,将可比也。 ”明日果大霁。 【收霓 恒阳】上见《月令章句》。 又《潘尼赋》曰:收绛虹于汉阴。 卢谌《朝华赋》曰:当于重阴始祛,微雨新晴,抑以泥液,恒以阳精。 《玉篇》云:日气也。 【嵇诗 陆赋】嵇含《悦晴诗》曰:劲风归巽林,玄云起重基;朝霞炙琼树,夕影映玉芝。 鸣凤晞轻翮,应龙曝纤鬐;百谷偃而立,大木颠复持。 陆云《喜霁赋·序》曰:永宁二年,邺都大霖,作《秋霖赋》。 赋成,天雨已霁,故又作《喜霁赋》。 【纵阳门 鞭阴石】《汉书》曰:董仲舒为江都相,理国以《春秋》。 灾异之变,推阴阳所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 其止雨反是。 《音义》云:祈雨闭南门,止雨闭北门。 宋《永初山川记》云:宜都郡有二大石,一为阳,一为阴。 鞭阴石则雨,鞭阳石则晴。 【牛泥尽 燕石止】见雨门,顾微《广州记》。 下见《湘州记》。 【魏国兴 苏峻灭】魏略《五行志》曰:延康元年,大霖雨五十余日。 魏有天下乃霁,将受大禅之应也。 晋中兴《徵祥记》曰:咸和四年,阴霖五十余日,峻灭乃霁。 【作赋成 受祚应】并见上。 【梦白头翁 见香炉岫】事见上。 盛弘之《荆州记》曰:参山周回数百里,耸状若香炉。 至于云霁,天明景彻,在襄阳北望见此山。 §赋   【魏缪袭《喜霁赋》】嗟四时之平分兮,何阴阳之不均? 当夏至之勾萌兮,或旱干以历旬。 既大麦之方登兮,汨注潦以成川。 忍下民之昏垫兮,弃嘉谷于中田。 悼彼昊天兮,旁魄后土。 育我黎苗兮,降之伊祜。 既垂曜于辰角兮,申劝之以九鳸;何灾沴之无常兮,曾粢盛之弗顾。 览唐氏之洪流兮,怅侘傺以长怀。 日黄昏而不寐,思达曙以独哀。 白日时其潜旭兮,云滃勃而交回。 雷隐隐而震其响兮,雨霖霖而又隤。 察长溜之潺湲兮,若龙门之未开。 赖我后之明圣兮,独克躬而罪己。 发一言而感灵兮,人靡食其何恃? 咨天鉴之遄速兮,犹影响之未彰。 屯玄云以东徂兮,扇凯风以南翔。 穹苍皎其呈色兮,羲和粲以扬光。 农夫欣以敛川,田畯耕于封疆。 【傅玄《喜霁赋》】喜阴霖之既霁,嘉良辰之肇晴,悦氛电之潜匿兮,乐天鉴之孔明。 行潦归于百川兮,七气彻于云庭。 东风穆而扇路,重阳升其舒灵。 去湮没之忧患,即通途之敞平。 释昏垫之蒙昧,睹日月之光荣。 若幽龙之出泉兮,超飞跃乎太清。 昔唐帝之钦明兮,遘洪水之巨害。 在殷汤之盛时兮,亢炎旱以历岁。 伊我后之神圣兮,敷皇道以居帝。 虽风雨之失度兮,且嘉谷之无败。 咸调畅以兹茂兮,天人穆其交泰。 命怡乐之吐和兮,播仁风乎无外。 【晋陆云《喜霁赋》】毒霖雨之淹时兮,情怀愤而无怿。 肃有祷于人谋兮,反极阴于天作。 清屏翳之洪隧兮,俄太山之触石。 改望舒之离毕兮,跃六龙于紫阁。 于是朱明日皓,凯风来南。 复火正之旧司兮,黜后土于重阴。 夷中原之多潦兮,反高岸于嵩岑。 委禾竦而振颖兮,偃木竖而为林。 敬大田之未坠兮,幸神祗之有歆。 尔乃俯顺习坎,仰炽重离。 兼明畅而天地爽兮,群生悦而万物齐。 戢流波于桂水兮,起芳尘于沉泥。 灾未及害,和斯有祥,翼翼黍稷,油油稻粱。 望有年于自古兮,希诗人之万箱。 §诗   【太宗皇帝《初晴落景诗》】晚霞聊自洽,初睛弥可喜;日光百花色,风劲千林翠。 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寄言博通者,知余物外志。 【晋湛方生《天晴诗》】屏翳寝神辔,非廉收灵扇;青天莹如镜,凝津弈如研。 落帆修江湄,悠悠极长眄;清气朗山壑,千里遥相见。 【梁简文帝《开霁诗》】景落商飚尽,烟开四郊谧;偃蹇暮山虹,游扬下峰日。 水文城上动,城楼水中出;竟微共理功,空卧淮阳秩。 【又】散丝与山气,忽洽复依晴;雷音稍入岭,电影尚连城。 雨余云稍薄,风收热复生。 【梁王筠《望夕霁诗》】连山卷乱云,长林息众籁;密树含绿滋,遥峰凝翠霭。 石溜正淙潺,山泉始澄汰;物华方人赏,跂予心期会。 【周庾信《喜晴诗》】比日思光景,今朝始暂逢;雨住便生热,云晴即作峰。 水白澄还浅,花红曝更浓;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 【又《初晴诗》】湿花飞未远,阴云敛尚低;燕燥还为石,龙残更是泥。 【隋王胄《雨晴诗》】初晴物候凉,夕景照山庄。 残虹低饮涧,新溜上侵塘。 风度蝉声远,云开雁路长。 【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应令诗》】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 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 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 日下林全暗,云收峰半空。 山泉鸣石涧,地籁响生风。 【初晴应教诗】初日明燕馆,新溜满梁地。 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李百药《雨后诗》】晚来风景丽,晴初物色华。 薄云向空尽,轻虹逐望斜。 后窗临岸竹,前阶枕浦沙。 寂寥无与语,樽酒对风花。 §文   【宋孝武帝《祈晴文》】幽明失序,就阴则滞,连雨霖霪,注而不替,润既违时,泽而非惠。 幸辍霖而吐景,权停云而敛翳,照鸾辂于大郊,光龙旗于田际,耒耜得施,黍稷获艺。 增高廪于嘉年,登十千于兹岁。 发布时间:2025-10-05 14:04:1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