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十一 职官部上 内容: ○太师太傅太保第一  §叙事  《汉官仪》云:太师,太傅,太保,皆古官也。 殷太甲时,伊尹为太保;纣时,胥余为太师;武王克殷作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应劭云:太师,天子所师法也。 太傅,谓傅相天子于德义。 太保,谓保安天子于德义,旧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周以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冢宰、宗伯为六卿;遂以师、傅、保为三公。 )《书》云:维兹三公,论道经邦是也。 太师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无官属,与王同职,无不总统。 《礼记》云: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无其人则缺。 (周武王时,齐太公为太师;成王时,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 )秦汉之际,并无其官,至高后唯置太傅。 (王陵为太傅。 )汉末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立师、傅、保之官,位在三公上,崇号为上公。 (平帝时,以孔光为太傅,迁太师、王舜为太保,马宫为太师。 )东汉已后,皆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与大司马恒不两置,历代或以太尉或以大司马为三公。 )师、傅、保常曰上公。 后《魏书·官氏志》云:后魏尊师、傅、保为三师。 《五代史·百官志》云:北齐因后魏亦曰三师,后周依周礼,又以师、傅、保为三公;隋初又为三师,炀帝废之。 自汉魏以来,皆开府置寮属,至隋省寮属。 §事对  【三足 六符】《环济要略》曰:三公者,象鼎三足,共承其上也。 《汉书》云:六符。 孟康注曰:泰阶,三台也;始三星,凡六星也。 六符,星之符验也。 应劭云:《黄帝六符经》曰:泰阶,天之三阶。 【黄阁 绿綟】沈约《宋书》云:三公黄阁前史无其义。 臣按:《礼记》云:士韡与天子同,公侯大夫即异。 郑玄注云:三公之与天子,礼数相亚,故黄其阁以示谦,不敢斥天子。 疑是汉末制也。 《晋官品令》曰:三公绿綟绥也。 綟音戾。 【槐位 台阶】《周礼》曰:三槐,三公位焉。 台阶见上。 【法三光 象五岳】《韩非》曰:背私曰公,三公象鼎足也。 数三者,法三光。 《春秋汉含孳》曰:举三公象五岳。 【理阴阳 节风雨】《傅子》曰:三公者,佐天子理阴阳。 刘向《说苑》曰:三公正天下,调阴阳,节风雨。 已上三公、三师事。 【经邦事 秉国均】《尚书》曰:立太师、太傅、太保。 孔安国注云:师,天子所法也,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 有德乃堪之。 《诗》曰:尹氏太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郑笺云:毗,辅也。 言尹氏居太师之官,持国政之平,维制四方。 【毗天子 备国师】《诗》云:天子是毗见秉国均注中。 《续汉书》曰:赵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国师即太师也。 【燮阴阳 经礼乐】《尚书》曰:立太师、太傅、太保,惟兹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孔安国传》曰:师,天子所师法,惟三公之任。 佐王论道,经纬国事,和理阴阳。 《大戴礼》曰:天子不论于先圣王之德,不知军国畜民之道,不见礼乐之正,不察应事之理,不博古今之典传,不闲于威仪之数,礼乐无经,学业不法。 凡是其属,太师训之。 【训帝躬 持国政】应劭《汉官仪》曰:平帝元始元年,孔光以太师见授。 太后曰:“太师先圣人之后,道术通明,宜居四辅职,训导帝躬。 ”持国政事见秉国均注。 【得于磻溪 赐以灵寿】《史记》曰:周文王得吕尚于磻溪,以为师,谓之太公。 武王嗣位,号曰师尚父;成王即政,尊为太师。 《诗》云:惟师尚父,时惟鹰扬。 应劭《汉官仪》曰:孝平皇帝元始元年,太后诏曰:“太师光今年老有疾,俊乂大臣,惟国之重。 《书》曰:无遗老成,国之将兴;尊师重傅,其令太师无朝。 ”十日一赐餐,赐以灵寿杖。 黄门令为太师于省中施坐置几,太师入省杖焉。 已上太师事。 【元老 中庸】《东观汉记》曰:诏云:“行太尉事赵喜,三叶在位,为国元老,其以喜为太傅。 时年八十,而心力克壮。 继母在,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 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 ”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相天子 录尚书】《尚书》曰:立太师、太傅、太保,惟兹三公。 论道经邦。 孔安国注云:傅,傅相天子。 《续汉书》云:太傅一人,当以善道,无常职,世祖以卓茂为之。 其后每帝即位,辄置太傅一人录尚书事,薨辄省之。 【三让高 万事理】应劭《汉官仪》云:和帝册曰:“故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今以彪为太傅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 ”万事理见上。 【明朝章 戒戎事】明朝章见《中庸》注。 《大戴礼》曰:天子不惠于庶人,不信于诸侯,不戒于戎事。 凡是之属,太傅之任。 【三叶在位 百官总己】三叶见赵喜注中。 又百官总己见三让注。 已上太傅事。 【上公 元老】上公见叙事。 王隐《晋书》曰:王祥,字休徵,拜太保。 制曰:耆艾元老,高行清粹,朕所毗倚,以崇道宏化。 【安天子 谏王恶】《尚书》云:太师、太傅、太保,惟兹三公,论道经邦。 注云:太保,保安天子于德义。 《周礼》,保氏掌谏王恶。 注云:谏者,以礼义正之也。 【任伊尹 职召公】《齐职仪》云:殷太甲时,伊尹为太保;周成王时,召公为太保。 【明允笃诚 高行清粹】《晋起居注》云:太保卫瓘,明允笃诚,有匪躬之志,其给千兵骑百人。 高行清粹见元老注。 已上太保事。 §表  【陈沈炯《为太傅让表》】奏六代之乐,不能祈天;具百神之歌,无以动圣。 延首帝阍,转增危栗;百川沸腾,王室如毁。 释位同谋,诸侯总至;盟书会府,余臣一人。 若使幅巾衡巷,口绝平吴,朝游赤松,暮过济北,出就侯服,入褫龙章,则四郊有垒。 谁守社稷? 如其雄戟在前,强弩自卫,负孺子之图,饰缘鹡之鼎,军威重于护将,国礼贵于塞门。 臣道尚卑,孰云非逼。 臣所以出谢公卿,入训妻子,拜长陵之园,谒太祖之庙,不以九族违恩义,不以百姓负国家,所期陛下与北极同尊,朝廷与南山等固。 §碑  【周王褒《太保吴武公尉迟纲碑》】昔者王室蕃屏,同族谓之宗亲;列国诸侯,异性称为伯舅。 元勋懿德,周崇齐鲁之封;疏爵畴庸,汉重韩吴之秩。 司勋载其洪烈,典册备其徽章。 山甫式列辟之功,纪绩庸器;庄叔匡成献之难,昭德彝鼎。 鸿名盛业,公实兼焉。 公命代挺生,膺期间出。 嵩华峻极,降惟岳之上灵;霜露所均,体中和之秀气;寒松擢本,且观后凋之质;真桂挺生,便结冬华之秀。 固以辰昴膺庆,风云交感者焉。 公柔顺内凝,英华外发;斧藻仁义,珪璋令范。 危劲之节,贯四序而逾秀;坚真之操,经百炼而无销。 加以逄蒙射法,远中戟枝,养由箭道,遥穿悬叶,巧极将军之伎,精穷校尉之官。 及年逾艾服,任崇台兖;甲第当衢,传呼启路。 不以宠贵骄人,每以卑谦自牧。 易箦之言,无忘寝瘵;城郢之志,终于瞑目。 铭曰:珠角膺期,出庭表德;出忠入孝,自家刑国。 人物冠冕,彝章表则。 任属屯警,官联枢侍;行部六条,议班三吏。 逝水讵停,光阴不借;遽辞逆旅,俄悲怛化。 旌舒夏练,棺陈卫幕;北郭人稀,西山景落。 三千不见,九原谁作? 铭兹鼎鼐,永传嵩霍。 ○太尉司徒司空第二  §叙事  《齐职仪》云:皆古官也。 (应劭云:自上安下曰尉。 鱼豢曰:太尉掌武事,古者兵狱官皆以尉为称。 尉,罻也,言兵狱罗罻也,言兵狱罗罻奸非。 又应劭云:徒,众也;司徒,主人众也。 空,穴也;司空,主土。 古者穴居,主穿土为穴,以居人也。 )尧时舜为太尉,舜时契为司徒、禹为司空,古亦为三公之职。 其后常以太尉与大司马迭置,不两立。 (有大司马则不置太尉,历代皆然。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与大司寇、大冢宰、太宗伯为六卿。 至西汉末,师、傅、保之官,崇其号为上公,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后汉初省大司马,立太尉,与司徒、司空为三公。 (皆除大字。 )历魏、晋、宋齐之后常然。 至后周,又依《周礼》,以师、傅、保为三公。 《五代史志》云:隋又以太尉、司徒、司马为三公。 历代皆开府置官属,唐废府寮。 §事对  【上司 亚献】《东观汉记》曰:杨震,字伯起,为太尉。 性忠诚。 每谏争,中常侍樊丰等谮之,收印绶归本郡。 震到洛阳都亭,谓门生曰:“吾蒙恩居上司,奸臣狡猾而不能诛,宠嬖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以见日月! ”遂饮鸩而死。 《续汉书》曰:太尉郊庙掌亚献,太丧告谥南郊。 【统兵 掌武】《续汉书》云:太尉一人,掌四方兵事,课功勣,岁尽则殿最而行赏罚焉。 又《汉书》曰:太尉,秦官也。 掌武事。 【匪石 断金】应劭《汉官仪》曰:冲帝册书,太尉赵峻,二世掌枢衡,有匪石不贰之心。 又曰:三公国之桢干,朝廷取正,以成断金。 大司农李固,公族之苗,忠正不挠,其以固为太尉。 【两鹿 三鳣】谢承《后汉书》曰: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夹毂而行。 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贺曰:“闻三公车轓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 ”弘后果为太尉。 范晔《后汉书》曰:杨震,字伯起。 尝客于湖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励志愈笃。 后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 都讲取鱼进曰:“凡鳣者,卿大夫之服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 先生自此升矣。 ”后位至太尉。 【画鹿轓 飞鹊印】画鹿轓见上。 《博物志》云:常山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后,有鸟如鹊,飞翔稍下,堕地人取,化为一圆石。 颢椎破之,得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颢表上闻,藏之秘府。 颢,汉灵帝时至太尉。 【保皇家 安刘氏】挚虞《陇西王泰为太尉册》曰:惟君行为时表,亲则宗臣,论道经邦,保乂皇家,是用进登上台。 《汉书》云:上曰:“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为太尉。 ”  【主九伐 齐七政】谢灵运《晋书》曰;秦有太尉,掌兵。 汉仍修之,或置或省,是故司马之官,主九伐之职。 《汝南先贤传》曰:陈蕃拜太尉,让曰:“齐七政,训五兵,臣不如议郎王畅。 ”  【叹黄宪 举蔡谟】谢承《后汉书》曰;陈蕃拜太尉,临朝叹曰:“黄宪若在,不敢先佩印绶。 ”《晋书》:郗鉴,字道徽,进禄太尉。 疾笃,举蔡谟自代。 【置屏风 赐锦被】谢承《后汉书》曰:郑弘,字巨君,为太尉,主将第五伦为司空,班位在下。 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自卑。 帝知,遂置云母屏风公隔之,由此以为故事。 又,朱宠,字仲威,为太尉。 食脱栗饭,卧布被,朝廷赐锦被粱肉,皆不敢当。 已上太尉事。 【邦教 地征】《周礼》:大司徒之职,乃立地官司徒。 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郑玄注云:所以亲百姓,训五品也,扰亦安也。 又曰: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 郑玄注曰:均,平也;五物,五土所生之物也;九等,骍刚、赤缇、坟壤、渴泽、醎泻、勃壤、埴垆、强{临木}、轻爨之属;征,税也。 【五礼 六乐】《周礼》:大司徒之职,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 郑玄注:礼所以节止人之侈伪,使其得中。 又曰: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 注曰:乐以荡正人之情思,使其心和。 【度地 辨土】《周礼》:大司徒之职,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 注曰:土其地,犹言度其地。 又曰: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注曰:十有二土,分野十有二邦也。 土系十二次,各有所宜。 【七政 五教】常璩《华阳国志》曰:自建武之后,群儒修业,开案图纬,汉之宰相,当出坤乡。 于是司徒李公,屡登七政;太傅于坚,奕代论道。 《尚书》: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注曰:五常之教,务在宽也。 【梦松 取穗】张勃《吴录》曰:丁固为司徒,初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 后十八年吾当为公乎? ”遂如梦焉。 范晔《后汉书》曰:蔡茂,字子礼,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 茂初在广汉,梦在大殿之极,上有三穗禾。 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主簿郭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其中穗,中台之位。 于字禾失为秩。 虽曰失之,乃以得禄秩也。 衮职有缺,君其补之。 ”旬月而茂徵焉,辟贺之掾。 【铜臭 象筹】司马彪《九州春秋》曰:灵帝卖官,廷尉瞿烈入钱五百万以买司徒。 烈子均,字孔平,亦有时名。 烈问曰:“吾作公,天下人谓何如? ”对曰:“大人少有高名,不谓不当为公。 今登其位,海内嫌其铜臭。 ”烈举杖击之,均走。 烈曰:“子授父挝而走,可谓孝乎? ”均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而走,不陷父于不义。 ”烈曰:“尔以吾为瞽瞍耶。 ”又,王隐《晋书》曰:王戎代王浑为司徒,常以象牙筹昼夜计家财,远及田牧。 性又至俭,不能善自奉养;饮食通财不出外,天下谓之膏肓疾。 【明七教 修六礼】《礼记》曰:司徒明七教以兴民德。 又曰: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 【敷五典 齐八政】《尚书》曰: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注云:敷,布也。 主国教化,布五常之教,以安和天下之众民也。 《礼记》曰:司徒齐八政以防淫。 已上司徒事。 【别五土 决九州】《家语》:孔子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其所生之宜。 鱼豢《典略》曰:禹为司空,披九山,通九泽,次九州,使各以其职来贡。 地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作地图 掌邦事】王隐《晋书》曰:裴秀,字季彦,为司空。 作禹贡地域图,事成奏上,藏于秘府,为时名公。 《礼记》曰:司空执度度地。 郑玄曰:司空冬官卿,掌邦事也。 【通九泽 居四民】通九泽见九州注。 《尚书》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注曰:冬官卿主国空土,以居士农工商四民,使顺天时分地利也。 【造宫室 平水上】郑玄注《考工记》:司空掌营城郭,建邦邑,立社稷宗庙,造宫室车服器械,监百工。 唐虞以上曰共工。 《尚书》曰:四岳佥曰伯禹,作司空。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注:懋,勉也。 【李通谶 王梁符】华峤《后汉书》曰:李通,字文元,以谶记说光武,为大司空。 又曰:王梁,字君严,拜大司空。 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 上以野王本卫地。 徙玄武水神,司空水土之官。 于是擢拜梁也。 【赤伏符 素丝节】华峤《后汉书》曰:王梁为野王令,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 玄武水神,司空水土之官。 于是擢梁拜大司空。 《晋起居注》曰:武帝诏郑袤曰:“体行纯正,履道冲粹;退有清和之风,进有素丝之节,宜齐三阶之曜,补衮职之缺,其以袤为司空。 ”  【谘政化 劝德风】《荀彧家传》曰:顗为司空,文帝平蜀,议复五等,表魏朝,使公定礼仪。 中护军贾充正法律,尚书仆射裴秀议官制。 公遂删定旧文,行正式,为一代之典。 书成奏上,藏于秘府。 其服色旗帜法驾之式,礼乐牺牲柴燎之典,祫禘迁毁配食之制,及于明堂辟雍之仪,皆公所议定,朝廷归其美。 公既为台辅,德望清重,加以留心礼教,以年耆多疾,不数朝见,诏使侍中任恺谘问政化所宜行否。 又华峤《后汉书》:第五伦虽峭直,然常以中兴已来,二主好更化,俗尚苛刻。 政化之本,宜先以宽和。 及为三公,值章帝长者多恕,屡有善政。 伦上疏褒称盛美,因以劝成德风也。 【数月超 百日至】《汉书》曰:朱博,字子元,以京兆尹数月超为大司空。 范晔《后汉书》曰:荀爽固辞徵聘,不得已乃行,起家百日至司空。 已上司空事。 §赞  【晋孙绰《贺司空循像赞》】思文公侯,诞保休祥;素质玉洁,华藻金章。 总角韫德,被褐韬光。 自昔丧乱,钲鼓日震;礼乐藏器,诗书蒙尘。 哲人遐慨,垂模澄神。 仰观洙泗,扬波绝津。 方曜金铉,协赞衡机。 昊天不吊,曾不慭遗。 搢绅颓范,皇德莫毗。 公之云殂,华裔同悲。 §箴  【后汉崔骃《太尉箴》】天官冢宰,庶寮之率;师锡有帝,命虞作尉。 爰叶台极,爰平国域;制军诘禁,王旅惟式。 九州用绥,群公咸治;干戈载戢,宿躔其纪。 上之云据,下之云戴;苟非其人,斁我帝载。 昔周人思文公,而召南咏甘棠。 昆吾崇夏,伊挚嘉商;季叶颇僻,礼用不匡。 无曰我强,莫余敢丧;无曰我大,轻战好杀。 纣师百万,卒以不艾;宰臣司马,敢告在际。 【又《司徒箴》】天鉴在下,仁德是兴;乃立司徒,乱兹黎蒸。 茫茫庶域,率土祁祁。 民具尔瞻,四方是维;乾乾夕惕,靡怠靡违。 敬敷五教,九德咸事。 啬人用章,黔氓是富;无曰尔悖,忘于尔辅。 无曰余圣,以忽执政;匪用其良,乃荒厥命。 庶绩不怡,疚于尔禄;丰有折肱,而鼎覆其餗。 书歌股肱,诗刺南山;尹氏不堪,国度斯愆;徒臣司农,敢告执藩。 【又《司空箴》】善彼坤灵,侔天作则;分制五服,画为万国。 乃立地官,空惟是职。 茫茫九州,都鄙盈区;网以群牧,缀以方侯。 列列隽乂,翼翼王臣;臣当其官,官宜其人。 九一之政,七赋以均。 昔在季叶,班禄遗贤;掊克充朝,而象恭滔天。 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巿宠,而苞苴是鬻。 王路斯芜,孰不倾覆。 空臣司土,敢告在侧。 §章  【宋谢庄《北中郎谢兼司徒章》】臣闻:燮理阴阳,寅亮天地;不惟其官。 无人则缺。 司徒掌敷五典,职扰兆人,岂悟乾灵罔匮,光渥方阐。 不次之任,殊绝藩岳,岂可权尸三事,假备六符,惭震周回,顾步交悸。 §碑  【后汉蔡邕《杨太尉碑铭》】天监有汉,诞生元辅;代作三事,勋在王府。 乃及尹公,克光前矩;悉心毕力,胤其祖武。 化洽群生,泽浃区宇。 §墓志  【沈约《齐太尉文宪王公墓志铭》】德备九官,功包十乱;帝图必举,王猷偕焕。 斯谓国桢,是惟民干;翱翔礼园,优游文馆。 秘义烟涵,瑰辞雨散;揆路扬辉,台庭改观。 方翊升平,燮兹天纲;福履每愆,降年多爽。 微言永谢,庶寮谁仰。 ○尚书令第三  §叙事  尚书,秦置也。 (《尚书》曰:龙命汝作纳言。 《诗》云:仲山甫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并尚书之任也。 周官有司会。 郑玄注:若今尚书耳。 《天文志》:斗魁六星曰文昌宫。 荀绰云:尚书是谓文昌天府也。 萧望之云:尚书,百官之本。 后汉李固上书云:国家有尚书,犹天有北斗。 主为喉舌,斟酌元气。 )《汉官》云:初,秦代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号尚书,尚犹主也。 汉因秦置之。 (汉犹隶少府。 魏晋以后,政归台阁,则不复隶矣。 )故尚书为中台,谒者为外台,御史为宪台,谓之三台。 《齐职仪》云:魏晋宋齐并曰尚书台。 《五代史志》云:梁、陈、后魏、北齐、隋则曰尚书省。 唐龙朔二年,更名中台;咸亨初复为尚书省。 光宅初,更名文昌台;长安初,又为中台。 神龙初,并复旧为尚书省。 案:尚书令,秦官,汉因之。 《汉官》云:汉初并用士人为尚书令,秩二千石。 (至汉武帝,别置谒者令,用宦者,遂省尚书官。 成帝罢中书官,更以士人为尚书令,而至为台主。 主赞奏,典纲纪。 )又,东汉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皆专席坐,京师号曰三独坐也。 《晋公卿礼秩》云:尚书令拜则册命,薨则于朝堂发哀。 《五代史·百官志》云:尚书令,至梁加秩中二千石。 (《汉官》云:尚书令秩千石,公为之,增至二千石。 秦汉秩有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凡四等。 比二千石,月得粟百石;二千石,月得粟百二十石;真二千石,月得粟百五十石。 其下三等,虽号二千石,其数实不至也。 唯中二千石,月得粟百八十石,率一岁得二千一百六十石。 中犹满也,言其满二千石。 然则古三石唯今一石耳。 )至陈,加品至第一,其后并因之而不改。 (自魏已来,尚书令品并第三。 )  §事对  【中台 上省】中台见叙事。 《十洲记》曰:崇礼门在东掖门内路西,即尚书上省。 崇礼门东建礼门内,即尚书令下舍之门。 【天府 仙台】荀绰《晋百官表注》曰:尚书为文昌天府。 司马彪《续汉官志》云:尚书省在神仙门内。 王筠《和刘尚书诗》曰:客馆动秋光,仙台起寒雾。 【天阁 礼闱】宋元嘉《起居注》曰:尚书左丞袁璠启:领曹郎中荀万秋,每设事缘私游。 肆其所之,岂可复参列士林,编名天阁。 请免万秋所居官。 李充《怀愁赋》曰:在中秋之遥夜兮,直崇礼之禁闱。 【天台 画省】傅玄《答卞壶诗序》曰:尚书左丞,弹八座以下,居万事之会。 斯乃皇朝之司直,天台之管辖。 蔡质《汉官典职》曰:尚书奏事于明光殿,省中画古烈士,重行书赞。 【司会 文昌】《周礼》:天官,司会之职。 郑玄注曰:会,大计也;司会主天下之大计,计官之长,若今之尚书矣。 文昌事见天府注中。 【出纳诏命 通掌图书】《汉官解志》曰:尚书出纳诏命,齐众喉舌。 司马彪《续汉书》曰: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官,初置尚书员五人。 一人为仆射,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各有曹任。 已上总载尚书都省。 【八座 三独】《续汉书》曰:光武帝分增三公曹及二曹。 其一曹主岁终书课诸州郡事;改常侍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民曹主缮功作盐池苑囿;客曹主护驾羌胡朝贺;二千石曹主辞讼中都宫主水火盗贼。 与三公为六曹,并令仆二人,谓之八座。 三独见叙事。 【专席 回车】应劭《汉官》曰:尚书令、秦官,铜印墨绶。 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尚书令皆专席坐,京师号曰三独坐,言其尊重。 魏文帝尝幸至尚书门。 尚书令陈矫跪问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耳。 ”矫曰:“此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 ”帝听回车而返。 《汉官》云:尚书官出,百官寮皆回车避也。 【黑轺 绛服】徐广《车服仪制》曰:尚书令,轺车黑耳后户。 《齐职仪》曰:尚书令品第三,秩千石;绛朝服,佩水苍玉。 【方峻 博朗】《续汉书》曰:陈蕃性方峻,徵为尚书令。 《晋中兴书》曰:刁协迁尚书令。 诏曰:“尚书令协,抗志高亮,才鉴博朗,朕甚嘉之。 ”  【在位肃 举朝惮】张璠《汉记》曰:左雄为尚书令,限年四十九试经,然后举孝廉,故雄为令。 在位者各自肃。 《晋中兴书》曰:卞壶为尚书令,司徒王导称疾不朝。 壶奏导专任无敬,事寝不行,举朝惮壶。 【纳言帻 进贤冠】荀绰《晋百官表注》曰:尚书令铜印墨绶,五时朝服纳言帻。 又曰:尚书令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 【黑耳车 彤管珥】徐广《车服仪制》曰:尚书令轺车黑耳后户。 应璩《新诗》曰:彤管珥纳言,貂珰表武弁。 【明习故事 识了旧典】《东观汉记》曰:樊淮,字幼清,为尚书令。 《明汉家故事》:熊远启曰:“伏见吏部以太尉荀组为尚书令,领豫州,组朝之素望,识了旧典,不应处外。 ”  §文  【陈后主《授江总尚书令册文》】夫文昌政本,司会化经;韦彪谓之枢机,李固方之斗极。 况其五曹斯综,百揆是谐,同冢宰之司,专台阁之任,惟尔道业栗峻,宇量弘深。 胜范清规,风流以为准的;儒宗学府,衣冠以为领袖。 故能师长六官,具瞻允塞,明府八座,仪形载远,其端朝握揆,朕所望焉,往钦哉。 懋建尔徽猷,亮采我邦国,可不慎欤。 §箴  【晋张华《尚书令箴》】明明先王,开国承家;作制垂宪,仰观列曜。 俯令百官,政用罔僣。 昔舜纳大麓,七政以齐;内成外平,而风雨不迷。 山甫翼周,靡刚靡柔;补我衮职,阐我王猷。 王猷允塞,而四海咸休。 虽曰圣明,必赖良材;无曰我智,官不任能。 发言如丝,其出成纶;王季道,天网纵替。 既无老成,改旧法制;法制不修,不长厥裔。 尚臣司台,敢言侍卫。 §启  【隋江总《除尚书令断表后启》】司会化本,冢宰朝端,搢绅所属,仪形攸在,皇世以来,无人则缺。 陛下将备厥职,用穆臣僚,不容始自庸菲,以讙物议。 当今藩翰至戚,不无其人;廊庙重臣,亦有其器。 伏愿慎俞往之则,阐平章之道。 公心布款,有理存焉。 ○仆射第四  §叙事  仆射,秦官,仆主也。 古者重武,故官曹之长,主领其属而习于射事也。 (《汉书·百官表》曰:自侍中、尚书、博士郎、军屯吏、马宰、永巷,皆有仆射,随所领之事以为号。 若尚书,则名曰尚书仆射。 )汉因秦,本置一人。 至献帝,以执金吾营劭为尚书左仆射,分置左右,盖始于此。 秦汉秩六百石,公为之,增至二千石。 至梁,加秩中二千石。 自魏以来品第三;至陈,加品第二。 自魏晋以来,省置无恒,置二则左右仆射;或不两置,曰尚书仆射。 自东晋以来,祠部尚书多不置,以右仆射主之。 若左右仆射并缺,则置尚书仆射,以掌主左事;置祠部尚书,以掌右事。 然则尚书仆射与祠部尚书,不恒置矣。 (已上出《齐职仪》及《五代史官志》。 )唐龙朔二年改左右仆射曰左右匡政,咸亨初复旧。 光宅初改为左右相,神龙初复旧。 开元初又改曰左右丞相。 §事对  【苍玉 皂襜】《晋百官表注》曰:仆射一人,铜印墨绶。 五时朝服纳言帻,进贤冠,佩水苍玉。 官品第三,俸月四十五石。 《东观汉记》曰:鲍永,字君长,拜仆射,行将军事,将兵安集河东。 永好文德,虽行将军,常皂襜,路称鲍尚书兵。 【排阖 曳履】《钟离意别传》曰:意为尚书仆射,其年匈奴来降,诏赐缣三百疋。 尚书侍郎暨酆受诏,误以三千疋赐匈奴。 诏大怒,鞭酆欲死,意独排省阖入谏。 明帝以合大义,恚损怒消。 帝谓意曰:“非钟离尚书,几误降威于此郎。 ”《汉书》曰:郑崇,字子游,为尚书仆射。 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 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  【清恪 忠允】《先贤传》曰:毛玠,字孝先,为尚书仆射,在官清恪。 《晋起居注》曰:尚书高阳王珪,忠允善政,以珪为右仆射。 【摄百揆 副端右】谢灵运《晋书》曰:古者重武事,贵射御。 取其捷御如仆,各置一人,尚书六人,谓之八座。 参摄百揆,出纳王命,古元凯之任也。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顾和为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 诏敕谕特听暮出朝还,其优遇如是。 寻朝议以临端右之副,不宜处于外,更加银青光禄大夫。 【协宣庶绩 总统留事】《晋起居注》曰:太康元年诏云:尚书旧置左右仆射,所以恢演政典,协宣庶绩。 《魏志》曰:桓范荐徐宣为仆射,后加侍中光禄大夫。 车驾幸许昌,总统留事。 帝还,主者奏呈文书,诏曰:“吾省与仆射何异? ”竟不视。 【国之司直 官之师长】《魏志》曰:毛玠,字孝先,为尚书仆射。 时太子未定立,临淄王植有宠。 玠谏曰:“近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 ”会玠起更衣,太祖谓曰:“国之司直,我之周昌。 ”又曰:文帝时欲以贾诩为仆射,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 诩名素不重,非所以服人。 ”  【五迁四辞 二龙双骥】范晔《后汉书》曰:胡广,字伯始,五迁尚书仆射。 王隐《晋书》曰:荀顗代陈泰为仆射,领吏部,四辞而后受。 张诠《南燕书》曰:慕容德以右仆射。 封嵩为左仆射,尚书韩讠卓为右仆射。 时嵩讠卓并年三十。 又以嵩弟融为西中郎将,讠卓弟轨为东中郎将,嵩等俱拜,帝临轩诏令四人同入。 嵩等升殿方谢。 帝顾曰:“跃二龙于长衢,骋双骥于千里。 ”朝野荣之。 §诗  【梁任彦升《山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平生礼数绝,式瞻在国桢;一朝万化尽,犹我故人情。 待时属兴运,王佐俟人英;结欢三十载,生死一交情。 携手遁衰孽,接景事休明;运阻衡言革,时泰玉阶平。 浚冲得茂彦,夫子值狂生;伊人有泾渭,非余扬浊清。 将乖不忍别,欲以遣离情;不忍一辰意,千龄万恨生。 已矣平生事,咏歌盈箧笥;兼复相嘲谑,常与虚舟值。 何时见范侯,还叙平生意。 与子别几辰,经途不盈旬;弗睹朱颜改,徒想平生人。 宁知安歌日,非君撤瑟辰;已矣奈何叹,辍舂哀国均。 【任希古《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诗》】丰野光三杰,妫庭赞五臣;绨缃歌美誉,丝竹咏芳尘。 圣历开环象,昌年降甫申;高门非舍筑,华构岂垂纶。 凤邸抟霄翰,龙池跃海鳞;玉鼎升黄阁,金章谒紫宸。 礼闱通政本,文昌总国均;调风振薄俗,清教正彝伦。 星回应缇管,日御警寅宾;叶上曾槐变,花发小堂春。 思挂东都冕,言访北山巾;赫赫容台上,千祀耀平津。 【赵彦昭《奉和悼右仆射杨再思诗》】两揆光天秩,三朝奉帝熙。 何言集大鸟,忽此丧元龟;坐叹公槐落,行闻宰树悲。 壑舟今已去,宁有济川时。 §表  【陈徐陵《让左仆射表》】臣闻七十之岁,扬雄拟经;六十之年,平津对策,若斯强壮,固无耆老。 臣励则胄华轩冕,才允卿相,出纳流誉,朝野具瞻。 臣弘正国老儒宗,情尚虚简,玄风胜业,独王当年;臣重器怀沉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廷亲贤,并见壮猷,皆宜左执。 若汉武好少,则微臣已老;若周文爱老,则有此群才。 伏愿天明,更谋梓匠。 求其妙选,称是能官。 【隋江总《让尚书仆射表》】藻镜官方,品裁人物;门惊如巿,不惭屋漏。 心抱如水,无欺暗室;但屡淹星鸟,每知忝素,世网拘束,事归僶俛。 今此召会,尤增据蒺。 窃以端揆副职,官称师长,革履升降,传呼宠赫,仪刑朝首,冠冕彝伦;兼复参综衡流,匡佐圣治,妄膺重责,必践危机。 ○诸曹尚书第五  §叙事  诸曹尚书,秦官也。 汉因之,并用士人。 武帝改用宦者。 成帝又改用士人,(《汉书》云:武帝游宴后庭,公卿不得入,故用宦者典尚书。 )置列曹尚书四员,通掌图书章奏之事,各有其任。 (一曰常侍曹,二曰二千石曹,三曰民曹,四曰客曹。 )光武分为六曹,(分二千石曹为二,分客曹为二,改常侍曹为吏部曹。 )并一令一仆射,谓之八座。 魏有五曹与二仆射一令,谓之八座。 (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尚书。 )晋有六曹,(晋初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尚书,太康中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尚书,东晋有祠部、吏部、左民、度支,五兵五尚书。 )宋有六曹,(宋加东都官尚书。 )梁陈六曹,(齐曹名同宋氏。 )后魏、北齐六曹,(后魏、北齐有吏部、殿中、祠部、七兵、都官、度支。 )后周依周礼,置六官尚书之任。 隋氏六曹。 (隋有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 开皇三年,改度支为户部,都官为刑部,是也。 )唐六曹。 (初置民部。 余同隋氏。 贞观末改民部为度支,寻复改为户部;龙朔二年改尚书为太常伯;改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为司列、司礼、司元、司戎、司刑、司平。 则天后又依周礼六官也。 )初宋、齐、梁、陈四代复有起部尚书。 营宗庙则权置,毕则省。 (已上并《汉官》、《齐职仪》及《五代史·百官志》。 )  §事对  【再升 周历】谢承《后汉书》曰:魏朗,字仲英,入为尚书,再升紫微。 謇谔禁省,不屈豪右,为百寮所服,以党事免。 朗性矜严,闭门整法,长吏希见,动有礼序。 室家相待如宾,子孙如事严君焉。 又曰:蔡邕,字伯喈,以持书御史迁尚书。 三月之间,周历三台,迁侍中。 【委珠 赐剑】谢承《后汉书》曰:钟离意,字子阿,明帝徵为尚书。 交址太守坐赃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 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 帝怪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乡,恶其名也。 赃秽之宝,不敢拜。 ”帝笑曰:“清乎尚书。 ”赐钱三十万。 《东观汉记》曰:章帝赐尚书剑各一,手署姓名。 韩棱楚龙泉,郅焘蜀汉文,陈宠济南锻成。 一室两刃,其余皆平剑。 其时论者,以为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泉;焘明达有文章,故得文剑;宠敦朴有善于内,不见于外,故得锻成剑。 皆因名而表意。 【白衣 文剑】《后汉书》曰:郑均,字仲虞,为尚书。 澹泊无欲,以病乞骸骨,终不肯起。 章帝车驾幸均舍,敕赐尚书禄终其身,时人号曰白衣尚书。 文剑见上。 【历三台 任七年】历三台见周历注。 《晋书》:杜预为度支尚书,在内七年,损益万事,酬酢谘诹,不可胜纪。 【赐锻成 封广武】华峤《后汉书》曰:陈宠,字昭公,以德行明敏,入为尚书。 宠性周密,常称人臣之义,苦不畏慎,自在枢密,谢门人不复教,拒知友。 时赐宠剑,得锻成剑,以其敦朴。 《晋书》曰:张华为度支尚书,决胜缘江,地近万里。 始羊祜谓所亲曰:“终吾事者,唯当华耳。 ”卒如祜言,封广武县侯。 【酬酢谘诹 嘉谋良图】酬酢谘诹见任七年注。 《晋书》云:山涛转尚书,表辞才下年老。 诏曰:方今多事,嘉谋良图,委以老成也。 【朱穆正直 黄琬方毅】谢承《后汉书》曰:朱穆为尚书,谠言正直。 《续汉书》曰:黄琬方毅廉贞,为侍中尚书。 §诗  【宋颜延年《直东宫答郑尚书诗》】皇居体宸极,设险祗天工;两闱阻通轨,对禁限清风。 跂予旅东馆,徒歌属南墉;寝兴郁无已,起观辰汉中。 流云霭青阙,皓月鉴丹宫;踟蹰清防密,徒倚恒漏穷。 君子吐芳讯,感物侧余衷;惜无邱园秀,景行彼高嵩。 【隋刘斌《和许给事伤牛尚书诗》】名臣不世出,百工之所求;况乃非常器,遭逢兴运秋。 符彩照千里,铨衡综九流;经纶资博物,樽俎寄皇猷。 韶濩倾复理,典礼紊还修;虽贞栋梁任,兼好艺文游。 伫闻和鼎实,行当奉介邱;高衢翻税驾,阅水遽迁舟。 传呼更何日,曳履闻无由;归魂藐修路,征棹舣邪沟,林薄长风惨,江上寒云愁;夜台终不曙,遗芳徒自留。 【崔融《户部尚书挽歌诗》】八座图书委,三台章奏盈;举杯常有劝,曳履忽无声。 巿若荆州罢,池如薛县平;空余济南剑,天子署高名。 §制  【唐中宗《授李承嘉户部尚书制》】门下,紫极八座,非德勿居;丹屏六曹,惟贤是择。 金紫光禄大夫李承嘉,灵襟峻嶷,识宇严明。 早闻通德之名,夙有大臣之望。 雄材逐日,共骐骥而齐駈;迅翼抟风,与鹓鸿而并翥;柏台宪府,高膺弄印之荣;芝甸神州,独著题舆之任。 坚同白玉,直若朱绳;台阁风生,权豪气慑。 洪材可重,茂秩须崇。 宜加曳履之班,式奖从桥之对。 【又《授张锡工部尚书制》】明光画省,务总枢要;建礼仙门,职惟喉舌。 尚书左丞张锡,白虹良宝,紫电雄锋,家传鹊印之祥,世袭貂冠之绪。 文遒吐凤,思缛腾蛟,质映南金,材逾东箭。 自提纲左辖,立帷中台,奏郭奕而无惭,射崔洪而不愧,紫枢伫俊,彤管须贤。 宜升赐剑之荣,式表委珠之洁。 §箴  【后汉繁钦《尚书箴》】龙作纳言,帝命惟允。 山甫翼周,实司喉吻;赫赫禁台,尤邦所庭。 无曰我平,而慢尔衡;无曰我审,而怠尔明。 四岳阿鲧,绩用不成;虞登八凯,五教聿清。 举涉其私,乃忝服荣;正直是与,伊道之经。 先人匪懈,永世流声;君子下问,敢告侍廷。 §表  【梁萧子范《为兄宗正让都官尚书表》】纳言之授,皇命所由。 五星悬晖,差池紫宫之曲;百官根本,联曹建礼之门。 孔蔡该博,垂芳于两京;陈钟令才,比肩于魏代。 逖望前英,俯循庸薄;义无尸素,理绝祗奉。 ○吏部尚书第六  §叙事  吏部尚书者,初汉成帝置列曹尚书四人。 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 后汉初,光武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齐祠事;后汉末改为选部曹;魏代又为吏部曹,专掌选职,右于诸曹尚书。 至宋,置二吏部尚书,寻复省一人。 (沈约《宋书》云:初,晋世散骑常侍选望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材散,用人益轻,宋孝武欲重其选,待吏部尚书任重,遂分吏部置三人,以轻其任。 蔡兴宗谓人曰:“选曹要重。 ”常侍闻谈,改之名而不以实。 虽主意以为轻重,人心岂有变。 )自汉及魏,授此职者,或云吏部尚书,若授诸曹尚书,直云尚书。 (汉、魏、晋世,若授吏部者,即云以某为吏部尚书;若授他曹,云某为尚书。 至晋、宋、齐已后,始云某授工部、刑部、五兵、度支等尚书耳。 )故历代职官之书,皆别纪吏部尚书,不与诸曹同。 今书仿此云。 (并出《汉官》、《齐职仪》及《五代史·百官志》。 )  §事对  【铨衡 品藻】何法盛《晋中兴书》曰:吴隐之,字处默。 少有孝行,与太常韩康伯邻居。 隐之母亡,每哭,康伯母辄泣涕,悲不自胜。 既而语康伯曰:“汝后若居铨衡之职,当用此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因进用之。 遂历清望。 又李重《为吏部尚书箴序》曰:重忝曹郎,铨管九流,品藻清浊,虽祗慎莫知所寄。 【题才 著箴】裴顗《言吏部尚书表》曰:臣少无鉴察之誉,长无题舆之才。 李重集曰:重为选曹尚书,著选曹箴,置之左右,以明审才之官。 【庭牧马 阁聚书】王隐《晋书》曰:邓攸为吏部尚书,当时清静,内外肃然,牧马于家庭。 妻息素食,不受一钱。 沈约《宋书》曰:少帝即位,蔡廓为吏部尚书,不肯拜,乃以王惠代焉。 被召即拜,未尝接客。 人有与书求官者,辄聚于阁下。 【考簿世 调门户】习凿齿《晋阳秋》曰:初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 王隐《晋书》曰:王戎为左仆射,领吏部尚书。 自戎居选,未尝进一寒素,退一虚名,理一冤枉,杀一疽嫉,随其沉浮,门调户选。 好营生,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聚敛积实,不知纪极。 【清通简要 祗慎廉平】刘义庆《世说》曰: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 后客问钟曰:“二童是谁? ”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 冀尔时天下无滞才。 ”又李重《选曹尚书箴序》曰:重忝曹郎,铨管九流,品藻清浊,虽祗慎莫知所寄。 虞预《晋书》曰:卢钦,字子若,少好学,为尚书仆射,领吏部清实选举,称为廉平。 §箴  【晋傅玄《吏部尚书箴》】明明王范,制为九秩;君执常道,臣有定职。 贵无常尊,贱不恒卑,不明厥德,国用颠危。 昔舜举禹咎繇,而俊乂在官;汤举阿衡,而不仁流屏。 且表正而象平,日夕而景侧。 处喉舌者,患铨衡之无常,不患于不明,故曰无谓隐微。 废公任私,无好自专,违众取怨。 是以古之君子,无亲无疏,纵心大伦;修己以道,弘道以身。 易贵好爵,书慎官人。 官不可妄授,职不可暗受。 能者养之致福,不能者弊之招咎。 衡臣司书,敢告左右。 §表  【梁沈约《为褚炫让吏部尚书表》】窃惟玄素未辨,必谬朱紫之察;规矩或昧,理丧方圆之功。 东西两汉,左雄孤绝于前;南北二晋,山涛莫嗣于后。 良由性藏于貌,才隐乎心。 楚越无以况其迥殊,山川未足方其险阻。 虽复挫暗为明,勉愚生智,亦何以登奇拔异,离渭分泾? 【梁张缵《让吏部尚书表》】汉革民曹,魏仍东掾,毛孝先以清公见美,卢子若以贞固任职。 降及晋世,希睹其人,乐彦辅雍容自守,当时恨其寡誉。 山巨源意在拔奇,不免与世沉浮;邓攸牧马家庭,何益止竞之操。 卞壶如含瓦石,未闻检裁之功。 【隋江总《让吏部尚书表》】切以汉置五曹,方今六尚。 魏隆八座,拟古六卿;近喻喉舌,远譬枢斗。 如东京许郭,西晋裴王,仰首伸眉,可得而论矣。 ○左右丞第七  §叙事  尚书丞,秦官也。 汉因之,至成帝分置列曹尚书四员,便置丞四人;至光武减其二,唯置左右二丞。 丞,承也,言承助令仆,总理台事。 尚书令与左丞总领纪纲,仆射与右丞掌禀假财谷。 魏晋以来,左丞得弹奏八座,故傅咸云:斯乃皇朝之司直,天台之管辖是也。 (《宋书·百官志》曰:晋宋之世,左丞主台内禁令,宗庙祠祀,朝仪礼制,选用署吏,纠弹不法;右丞掌台内库藏庐舍,凡诸器用之物及刑狱兵器。 )自汉魏以来,品皆第六,秩四百石;梁加品第四,秩六百石。 (出《齐职仪》及《五代史·百官志》。 )唐龙朔二年,改为左右肃机,咸亨初复旧。 §事对  【纪纲 管辖】蔡质《汉官典职》曰:尚书左丞,凡台中纪纲,皆无所不总。 又傅咸《答辛旷诗序》曰:尚书左丞,弹八座以下,居万机之会,斯乃皇朝之司直,天台之管辖。 余前为左丞,具此职之要。 后忝此任,僶俛从事,日慎一日。 【司直 准绳】司直见管辖注中。 傅畅《诸公赞》曰:许奇,字子泰,为尚书左丞,有准绳操。 【解交 增秩】《汉官仪》云:汉制八座丞郎初拜,并集都座交礼,迁又解交。 《续汉书》云:黄香拜尚书左丞,功满当迁。 和帝诏留增秩,后拜尚书,迁仆射。 【百寮惮 三台清】王隐《晋书》曰:郄弘始为尚书郎,转左丞,在朝为百寮所惮。 后坐泄事免。 又曰:刘恢,字长升,为尚书左丞,正色在朝。 三台清肃,出兼中丞。 【弹八座 肃三如】弹八座见管辖注。 肃三台见三台清注。 【奏郭奕 弹崔洪】王隐《晋书》曰:傅咸为尚书左丞,时尚书郭奕,咸故将也。 累辞疾病不起,复不上朝。 又自表妹葬,乞出临丧。 诏书听许,咸举奏之。 又曰:郄诜为尚书左丞,推奏吏部尚书崔洪。 洪曰:“举诜丞而还奏我,此谓挽弩自射。 ”诜曰:“赵宣子任韩厥为司马,而厥以军法戮宣子。 崔侯为国举才,我以才见举,唯官是视,各明至公,何故其言乃至于此也。 ”洪闻而悦服之。 【掌威仪 主财用】《续汉书·百官志》曰:左丞掌录尚书吏人上章,百官威仪。 《汉官典职》曰:右丞与仆射掌禀假钱谷诸财用。 §诗  【梁沈约《和左丞庾杲之移病诗》】岁暮岂云卿,参差忧与疾;匪浣孰能赐,持身固无述。 握兰空盈把,待漏终不溢;嚣喧满眼前,簿领纷盈膝。 安用谈天辨,徒劳梦赐笔;挂冠若东都,山林宁复出。 ○侍郎第八(郎中员外郎)  §叙事  按:侍郎,隋炀帝置也;郎中,秦官也;员外郎,隋文帝置也。 初西汉置尚书郎四人。 (一人主匈奴单于营部,一人主羌夷吏人,一人主户口垦田,一人主钱帛贡献委输。 )光武分尚书为六曹,每一尚书则领六郎,凡三十六郎焉。 秦初置郎中令,(领诸郎之在中书者而为之令长也。 汉武改名光禄勋。 )其属官有三署。 (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凡三署也。 )署中有郎中、侍郎、无员,多至千人,分隶三署,主执戟侍宫殿。 出则充车骑。 汉因之。 (郎中秩比三百石,侍郎比四百石,以其为郎居中,故曰郎中。 以其为郎内侍,故曰侍郎。 )《汉官》云:尚书郎,初从三署郎选诣尚书台试,每一郎则试五人。 先试笺奏,初入台称郎中,满岁称侍郎,故郎中侍郎之名,犹因三署本号也。 (西汉言郎者,多非尚书郎,唯田蚡少为诸曹郎是也。 其文帝代冯唐为郎中署长,直不疑盗同舍郎金。 武帝代颜驷为郎,三世不迁。 成帝时扬雄为侍郎。 及诸言以赀为郎,父仕为郎,皆三署郎。 至东汉犹难分,有尚书及曹名冠首者即尚书郎,直言为郎亦三署郎。 魏以后,即无三署郎。 )自汉以来,尚书诸曹郎中、侍郎,或不两置。 (或唯置郎中,或唯置侍郎,然二者亦通为尚书郎。 )汉世两置,有郎中、侍郎。 魏、晋、宋、齐、后魏、北齐唯有郎中。 梁、陈两置,有郎中、侍郎。 (《五代史·志》云:梁尚书郎,初入台称郎中,功高者转为侍郎。 陈氏依梁制,按前代郎中侍郎两置者。 侍郎,今郎中之任;郎中,即今员外郎之任。 若唯置郎中,亦今郎中之任。 )隋文帝开皇初,唯置侍郎,(亦尚书郎也。 隋氏讳中,不置郎中,唯置侍郎为尚书郎耳。 )寻又每曹置一员外郎。 炀帝各于六尚书曹置六侍郎,增品第四,以贰尚书之职。 (今六司侍郎。 )其诸曹侍郎直曰郎,(除侍字。 )曹别置二郎,寻又每曹省一郎,而加承务郎一人,当开皇员外之职。 唐又改为郎中,又依开皇,每曹置一员外郎。 (隋室讳中,故直称郎;唐初复曰郎中。 以上出《汉官仪》、《齐职仪》及《五代·百官志》。 )  §事对  【应宿 睹天】华峤《后汉书》曰: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赐钱千万,明帝谓群臣曰:“郎中上应列宿,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王隐《晋书》曰:乐广为尚书郎,与何晏邓飏等谈讲。 卫瓘见而奇之,曰:“常恐微言将绝,今复闻之。 ”命诸子造焉。 谓曰:“此人之水镜也。 每见此人,莹然犹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  【起草 题柱】《汉官仪》曰: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昼夜更直,五日于建礼门内。 《三辅决录注》曰:田凤,字季宗,为尚书郎。 容仪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 ”  【趋墀 伏省】应劭《汉官仪》曰: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挚虞《三辅决录注》:冯豹为尚书郎,每奏事未报,常伏省闼下,或自昏至明。 天子默使人持被覆之。 【持被 护衣】持被见伏省注中。 应劭《汉官仪》曰:尚书郎入直台,廨中给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妖丽,执香炉香囊烧薰护衣服。 奏事明光殿,省中皆以胡粉涂壁,丹朱漆地。 【覆锦 含香】蔡质《汉官典职》曰:尚书郎给青缣白绫被,或以锦被。 含香见趋墀注中。 【无双 第一】《东观汉记》曰:黄香知古今,记群书无不涉猎,兼明图谶天官星气钟律历算,穷极道术,京师号曰天下无双,国士瞻重。 京师贵香,慕其声名,更馈衣物,拜尚书郎。 司马彪《续汉书》曰:胡广,字伯始,举孝廉,试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 【三年 五日】蔡质《汉官典职》云: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 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满岁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又曰:尚书郎夜更直,五日于建礼门内,给青缣白绫被,或以锦被。 【哀乌位 明时郎】《汉官·天文志》曰:南宫二十五星哀乌郎位,故明帝云郎官上应列宿,即此也。 《汉官仪》云:郎见尚书对揖曰明时郎,见二对揖曰左君右君郎。 【更直建礼 入奏明光】更直建礼见上起草注。 入奏明光见上护衣注。 【兼理两曹 奏事三世】《续汉书》曰:胡伯始旬月拜尚书郎,兼理两曹,转左丞。 又曰:徐昉为尚书郎,性惟周密畏慎,在台阁典职十年,奏事三世,未尝有过。 §诗  【陆士衡《赠尚书郎顾彦先诗》】朝游之曾城,夕息旋直庐;迅雷中霄激,惊电光夜舒。 玄云拖朱阁,振风薄绮疏;丰注溢修溜,潢潦浸阶除。 停阴结不解,通衢化为渠;沉稼湮梁颍,流民溯荆徐。 眷言怀桑梓,无乃将为鱼。 【梁沈约《悼齐故吏部郎谢朓诗》】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凌霜质,忽随人所往;尺璧尔何冤,忽此同邱壤。 【唐苏味道《在广州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诗》】振鹭齐飞日,迁莺远听闻;明光共待漏,清览各披云,喜得廊庙举,嗟为台阁分;故林怀柏悦,新握阻兰薰。 冠去神羊影,车迎瑞雉群;远从南斗外,遥仰列星文。 【沈佺期《酬苏味道玄夏晚寓直省中诗》】并命登仙阁,分宵直礼闱;大官供宿膳,侍史护朝衣。 卷幔天河入,披庭月露微;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冠剑无时释,轩车待漏飞;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 §表  【梁陆倕《拜吏部郎表》】铨衡庶品,历选名实;阮咸贞素,屡荐未登。 陆亮忠心,裁居殿职,自非李重清识。 李毅恬正,则何以区分管库。 式鉴胥史。 ○中书令第九  §叙事  中书令,汉武所置。 出纳帝命,掌尚书奏事,盖周官内史之任。 (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 )初汉武游宴后庭,公卿不得入,始用宦者典尚书,通掌图书章奏之事。 (初,秦代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犹主也。 汉由之,初用士人。 武帝改用宦者。 )其后遂罢尚书,改置中书谒者令,尽用宦者。 故沈约《宋书·百官志》云:中书本尚书官是也。 谢灵运《晋书》云:以其总掌禁中书记,谓之中书。 汉武时司马迁被腐刑之后,为中书令,则其职也。 《汉书》不言谒者,史省文也。 (其官本名曰中书谒者令,《汉书》直云迁为中书令,是史省文也。 宣帝时,弘恭坐腐刑,累迁为令。 明习文法,势倾内外。 然恭死,石君防亦坐腐刑代为令。 )至成帝置尚书官,改中书谒者令,所掌非书权要旧任也。 (盖直为禁中宦者之职,非掌朝廷要事也。 )故谢灵运《晋书》云:汉成帝已后,无复中书之职,是也。 东汉初,亦无其官;至献帝时,魏武为魏王,置秘书令,此又中书之任也。 (以其中书通掌图书秘记之事,故以秘书为名。 )魏文改秘书令为中书令,以秘书右丞孙资为中书令。 魏晋以来,皆置一人,品第三,妙选文学通识之士为之,掌王言。 江左更重其任,多以诸公兼之。 (古者宰相本是三公,至魏晋,中书令掌王言,才望既重,多以诸公兼之。 近世以来,若三公无其人则缺,而中书令当宰辅之任。 )近世始专其职。 隋文帝改为内史令,置二人。 (隋室讳中,依周官改为内史。 汉武置中书,有令,有仆射。 宣帝时,弘恭为令,石君防为仆射。 恭死,石代为令。 至魏武,置秘书令;魏文改秘书令左丞为中书令,又置监一人,当仆射之职。 首以秘书右丞孙资为中书令,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历晋、宋、齐、梁、陈、北齐、后魏,皆置中书监,位在令上。 至隋省之,故令置二人焉。 )炀帝改为内书令。 (已上并出《汉官》及《齐职仪》,并《五代史·百官志》。 )唐初,又为内史令。 武德三年,复为中书令。 龙朔二年,改为西台右相,咸亨初复旧。 光宅初,改为凤阁内史,神龙初复旧。 开元初,改为紫微令,五年复旧。 §事对  【龙池 鸡树】卞伯玉《中书郎诗》曰:大方信包含,优渥遂不已;跃鳞龙凤池,挥翰紫宸里。 郭颁《魏晋世语》曰:刘放孙资,共典枢要,夏侯献曹肇,心内不平。 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 ”指谓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 【西掖 右曹】刘桢《赠徐干诗》曰: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所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应劭《汉官仪》曰:左右曹受尚书事,前世文士,以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 又称西掖。 【紫宸 清禁】紫宸见龙池注。 清禁见西掖注。 【西省 内枢】何法盛《晋中兴书》曰:范宁拜中书侍郎,专掌西省。 宋泰始《起居注》曰:王言之职,总司清要。 中将军丹阳尹王景文,夙尚弘简,情度淹粹,忠规茂绩,实宣国道,宜兼管内枢。 以重其任,可中书令。 【掖垣 纶阁】刘桢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所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礼记》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王珉《直中书诗》云:高阁临云日,险岑仰天居。 又,中书职掌纶诰,前代词人,因谓纶阁。 【鸡栖树 鳞跃池】鸡栖树见鸡树注。 鳞跃池见龙池注。 已上总载中书省。 【专车 夺池】曹嘉之《晋记》曰:中书监令常同车入朝。 至和峤为令,而荀勖为监,峤意强抗,专车而坐,乃使监令异车,自此始也。 又曰:荀勖自中书监迁尚书令,人贺之。 勖曰:“夺我凤皇池,何贺之有? ”  【隔坐 奕世】《吴录》曰:纪骘,字子上。 景皇时,骘父亮为尚书令,骘为中书令。 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坐。 《宣城记》云:隔以云母屏。 又《晋阳秋》曰:王献之为中书令,献之少而标迈,不循常贯,为一时风流之冠。 献之卒,以王珉为中书令,世谓之大王令小王令也。 珉父洽又尝为此官,珉复继之。 时人以为奕世令望。 【望士 胜会】檀道鸾《晋阳秋》曰:温峤上疏曰:“臣才短学浅,文疏不通,中书之职,酬对无方,斟酌轻重,岂唯文疏而已。 自非望士良才,何可妄居斯任。 ”累辞而止。 又王献之少而标迈,不循常贯,而撮其胜会,故为中书令。 【典诏命 宣国道】沈约《宋书》曰:傅亮,永初元年为太子詹事中书令,直中书,专典诏命。 宋泰始《起居注》曰:二年诏曰:“王言之职,总司清要。 丹阳尹王景文,夙尚弘简,情度淹粹,忠规茂绩,实宣国道,可中书令。 ”  【参时务 典史书】《王珉别传》曰:珉,字季琰。 诏曰:“王珉才学广赡,义理精通,宜处枢近,以参时务。 其以珉长兼中书令。 ”《晋令》曰:中书为诏令记会时事典作史书。 【立为颂 共讲文】崔鸿《后赵录》曰:徐光,字季武,顿邱人,幼有文才。 年十三,王阳攻顿邱,掠之。 而令主秣马,光但书往作诗赋,左右以白勒。 勒令召光,付纸笔,光立为颂。 赐衣服,迁为中书令。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王洽,字敬和。 明帝曰:“敬和清才贵令,昔为中书郎。 吾时尚小,数呼见,意甚亲之。 今以为中书令,共讲文章。 ”  【贵幸倾朝 尊宠任职】《汉书》曰:石君防与弘恭皆少坐腐刑,为黄门,以选为中尚书。 宣帝时,任中书官,以恭为令,君防为仆射。 恭死,君防代为令。 贵幸倾朝,百寮皆敬事。 又曰:司马迁腐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 【才学广赡 文旨清远】才学广赡见参时务注。 檀道鸾《晋阳秋》曰:肃祖欲人温峤为中书令,手诏曰:“卿以令望,忠允之怀,著于周旋;且文清而旨远,宜居机密,今以卿为中书令。 ”  【意性调美 情度淹粹】薛莹《条列吴事》曰:胡冲,意性调美,心趣解畅,有刀笔,闲于时事,为中书令。 虽不能匡矫,亦自守不苟求容媚,情度淹粹。 见宣国道注。 §表  【宋谢庄《让中书令表》】臣闻璧门天邃,凤沼神深,丝纶王言,出纳帝命。 自非望允当时,誉宣庠塾;未有谬乘曲宠,空席兹荣。 在于平壮,犹不可勉。 况今绵痼,百志俱沦。 ○中书侍郎第十  §叙事  中书侍郎,魏官也。 按:《环济要略》曰:中书有令仆射丞郎,谓西汉时也。 又按:卫宏《汉旧仪》曰:汉置中书,领尚书匈奴营部一郎、民曹一郎、谒者一郎,此则中书郎已闻汉代,记传无明文,莫知废置之由矣。 沈约《宋志》云:魏文帝黄初间中书置通事郎、次黄门郎。 黄门郎已署过,通事乃署名,帝省读书可。 晋改通事郎为中书侍郎,盖此始也。 (按:《魏志》:明帝诏举中书郎,谓卢毓曰:“选举莫取有名,有名如画地作〈变并〉,不可啖也。 ”毓举韩暨,帝用之。 又,司马宣王辟王伯兴,擢为中书侍郎,亦明帝时,据此。 中书侍郎起魏代,沈约《宋书》云晋改,似谬也。 )东晋又改为通事郎,寻复为中书郎,以后因之。 按:隋初改中书省为内侍省,隋末改为内书监,唐初又改为内史省,龙朔二年改为西台。 光宅初改为凤阁,开元初改为紫微。 其侍郎各因台阁改易为名。 (若凤阁则名凤阁侍郎,其舍人以下皆仿此。 )  §事对  【跃池 入室】卞伯玉《赴中书郎诗》曰:跃鳞龙凤池。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王濛,字仲祖。 恬畅,能言,名理,善隶书,与刘恢为中书郎。 太宗辅政,濛恢并数侍捷对,每为入室之宾。 恢,字真长,少清峻。 时人以濛比袁曜卿,以恢比荀奉倩。 【专掌 无对】何法盛《晋中兴书》曰:范宁,字武子,少好学,多所通览。 拜中书郎,专掌西省。 居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王濛别传》曰:濛为中书侍郎,四年无对。 又迁司徒左长史。 少选四人,年频满,以濛难与比肩也。 【轨制 书檄】何法盛《晋中兴书》曰:孔演,字元舒。 晋国建,与庾亮俱补中书侍郎。 于时,中兴肇建,庶事草创,演经学博通,又练悉旧典,朝仪轨制,多所取正焉。 由是元明二帝亲爱之。 又《嵇氏世家》曰:嵇含为中书郎,书檄云集,初不立草。 【至行 直言】《魏志》曰:明帝诏举中书郎,吏部尚书卢毓曰:“得其人与否? 在卢生耳。 ”毓举韩暨有至行,帝用之。 《晋中兴书》曰:范宁拜中书侍郎,时烈宗雅好文学,而明习五经,甚见亲爱。 朝廷拟议,辄谘访之,宁指朝士直言无讳。 【钟表 卞诗】郭颁《魏晋世语》曰:司马景王命中书郎虞松作表,再呈不可意,令松更定之。 经时竭思不能改,心存形色。 中书郎钟会察有忧色,问松。 松以实对。 会取草视,为定五字,松悦服。 以呈景王,景王曰:“不当尔耶? ”松曰:“钟会也。 ”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 ”卞伯玉《赴中书诗》曰:跃鳞龙凤池,挥翰紫宸里。 【五字 片言】五字见钟表注。 陆士衡转中书侍郎,齐王收士衡付廷尉。 士衡出后谢表曰:“臣以职在中书,制命所出;而臣本以笔札见知,虑逼迫不获已,乃诈发内妹丧,出就弟云,哭泣受吊。 ”片言只字,文不关其间。 【难以比肩 肃然改容】难以比肩见无对注中。 《宋书》:裴瓒,字国宝,风神标迈,为中书侍郎。 出入禁门,见者肃然改容。 §诗  【唐太宗《饯中书侍郎来济诗》】暖暖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芳。 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聊制分袂沾襟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魏刘公干《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所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 步出北寺门,遥见西苑园;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翩翩。 【齐谢玄晖《直中书省诗》】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 玲珑结绮钱,深沉映珠网;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 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响;信美非吾室,中园思偃仰。 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梁沈约《悼故中书侍郎王融诗》】元长秉奇调,弱冠慕前踪;眷言怀祖武,一篑望成峰。 途艰行易跌,命舛志难逢;折风落迅羽,流恨赋青松。 【魏知古《春夜寓直凤阁怀群公诗》】拜门传漏晚,寓省索居时;昔重安仁赋,今称伯玉诗。 鸳池满不溢,鸡树久逾滋;夙夜怀山甫,清风咏所思。 【韦承庆《直中书省诗》】清沏凤皇池,扶疏鸡树枝;唯应集鸾鹭,何为宿羁雌。 大造乾坤辟;深恩雨露垂;鹍鹏既含养,驽骀亦駈驰。 木偶翻为用,芝泥忽滥窥;九思空自勉,五字本无施。 徒喜逢千载,何阶答二仪;萤光向日尽,蛟力负山疲。 禁宇庭除阔,闲霄钟箭移;暗花临户发,残月下帘欹。 白鬓随身改,丹心为主披;命将时并泰,言与行俱危。 寄谢登巢客,尧年复在斯。 §表  【梁庾肩吾《为宁国公让中书郎表》】臣闻:陟彼太行,伯后之车屡怠;望兹吴坂,少游之马难跻。 是知美非流水,立致摧辕;骏靡浮云,便期顿辔。 起登天汉,宁陪九万之风;坐济星桥,非使千年之翼。 岂有幼称辨慧,足对元礼,弱标俊颖,能嘲子叔。 玉重组长,空见休宠,深宫邃宇,孰知怀忧。 ○中书舍人第十一  §叙事  《环济要略》云:舍人,古官也。 (《周礼·地官》有舍人、上士二人。 舍犹宫也,掌宫中之政,出廪分财。 《列仙传》曰:琴高,赵人,善鼓琴,为宋康王舍人也。 《史记》:李斯为秦宫舍人。 《汉书》:高祖起丰沛,周勃、傅亮、樊哙皆以舍人从,郦食其亦以舍人知宫内事。 )然则中书舍人,晋官也。 自汉置中书,无闻其职;魏世中书,始置通事一人,掌呈奏;魏明时有通事刘泰是也,高贵乡公时改为通事都尉。 寻又改为通事侍郎。 晋初置舍人一人,通事一人。 至东晋,合舍人通事二职谓之通事舍人。 自晋宋以来,唯掌呈奏,宣王言,甚用事。 至梁,用人殊重,多以尊官兼领,并入阁内,始专掌中书诏诰。 (自魏晋诏诰,皆中书令、中书侍郎掌之。 至梁,始舍人为之。 裴子野尝以鸿胪卿兼领通事舍人。 )其后除通事二字,直曰中书舍人。 陈及北朝皆因之,掌制诏。 (陈及后魏,又别置通事舍人,掌宣奏。 北齐唯置中书舍人,兼掌宣奏。 隋又别置通事舍人,专掌宣奏。 )隋及唐皆随台省为名,并内史省则曰内史舍人。 云。 (并出《齐职仪》及《五代史·百官志》。 )  §事对  【忠慎 儒素】《晋中兴书》曰:刘超,字世逾,迁中书舍人。 时台省初建,内外多事,超出纳书命,以忠慎称,理身清苦,衣不重帛。 又曰:徐邈,字景山,以东州儒素。 性好学,尤善经传。 烈宗始览典籍,招延礼学之士。 后将军谢安举邈应选,补中书舍人。 专在西省,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 每预顾问,辄有献替,多所补益,烈宗甚爱之。 【预顾问 多补益】预顾问及多补益并见上儒素注中。 【出书命 善经传】出书命见忠慎注中。 善经传见儒素注中。 【掌文法 主呈奏】《荀勖集》曰:晋武帝时,门下启令史伊羡赵咸为中书舍人,对掌文法。 勖奏以为不可。 《百官志》曰:魏初,中书置通事一人,主呈奏。 晋初,中书又置舍人一人。 至东晋,合通事及舍人二职谓之通事舍人,兼掌呈奏。 【合二职 由四户】合二职见主呈奏注。 萧景畅《齐书》云:永明元年,荧惑入紫微。 时中书通事舍人四人,各注一户,谓之四户。 既总重权,势倾天下。 会玄象失度,太史奏云:“宜修福禳之。 ”太尉王俭谓帝曰:“天文乖忤,此由四户。 ”仍其舍人王文明等各奏之。 至梁,除通事二字,直曰中书舍人。 掌文翰,犹兼呈奏。 §诗  【唐上官仪《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诗》】奕奕九成台,窈窕绝尘埃;苍苍万年树,玲珑下萱雾。 池色摇晚空,岩光敛余煦;清切丹禁静,浩荡文河注。 留连穷胜记,风期暌善谑。 东望安仁省,西临子云阁;长啸披烟霞,高步寻兰若。 金狄掩通门,雕鞍归骑喧;燕余对明月,制艳促芳樽。 别有青山路,策杖访王孙。 【张文琮《和杨舍人咏中书省花树诗》】华萼映芳丛,参差间早红;因风时落砌;杂雨乍浮空。 影照凤池水,香飘鸡树风;岂不爱攀折,希君怀袖中。 【徐彦伯《赠刘舍人古意诗》】支床閟灵鸟,文章世所希;巢君碧梧树,舞君青琐闱。 或言凤池乐,抚翼更西飞。 凤池环禁林,仙阁雾沉沉。 璇题激流水,珠缀绵清阴;郁穆帝言重,荧煌台座深。 风张丹虎翮,月弄素琴音;双彩结不散,孤英跂莫寻。 浩歌在西省,经传恣潜心。 发布时间:2025-10-05 14:57:1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