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二十二 武部 内容: ○旌旗第一  §叙事  《释名》曰:旌,精也,言有精光也;旌,期也,言与众期于下也。 按《列子》:黄帝与炎帝战,以雕鹖鹰鸢为旗帜,盖旌旗之始也。 《周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 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释名》曰:九旗之名,日月为常,画日月于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交龙为旂;旂,倚也,画作两龙相依倚,通以一赤色为之,无文采,诸侯所建也。 通帛为旃;旃,战也,战战恭已而已;三孤所建,象无事也。 熊虎为旗;旗,期也,言与众期于下;军将所建,象其猛如熊虎也。 鸟隼为旟;旟,誉也;军吏所建,急疾趋事,则有称誉也。 杂帛为物;一作旆,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也。 龟蛇为旐;旐,兆也,龟知气兆之吉凶;建之于后,察度事宜之形兆也。 全羽为旞;旞,顺滑貌,析羽为旌,注旄竿首。 )又《广雅》云:天子之旌高九仞,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 则《礼含·文嘉》曰: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诸侯七仞,九旒齐轸;卿大夫五仞,七旒齐较;士三仞,五旒齐首,是也。 又牙旗者,将军所建也。 黄帝《出军决》曰:有所攻伐,作五采牙幢。 青牙旗引往东,赤牙旗引往南,白牙旗引往西,黑牙旗引往北,黄牙旗引往中,此其义也。 §事对  【招虞 警众】《孟子》曰:齐景公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礼记》曰:前有水则载青旌。 郑玄注曰:载,所谓举于旌首,所以警众者也。 【举皮 析羽】郑记王赞问曰:“举于旌首,当皆以皮邪,尽之也? ”郑答曰:“皆俱举皮置于首,不尽。 ”《周礼》曰:析羽为旌。 【载青 尚黑】载青见上。 《史记》曰:秦并天下,以水德之始,于旄节旗皆尚黑。 【翼明 鸟集】《天文要集》曰:翼星明,旌旗用。 《赵氏兵书》曰:有鸟集将军旌上,将军增秩录。 【表门 设道】《周礼》曰:掌舍为帷宫殿旌门。 注曰:树旌以表门。 《汉书·文帝诏》云:朝有进善之旌。 应劭注曰:尧设五达之道,令人进善也。 【在浚 沿河】《毛诗》曰: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后魏书》曰:太祖进师临河,连旌沿河千余里。 【九名 五法】《周礼》曰:司常掌九旗之物名。 《河图》曰:风后曰:“予告汝帝之五旗:东方法青龙曰旗,南方法赤鸟曰鼠,西方法白虎曰典,北方法玄蛇曰旂,中方法黄龙曰常。 ”  【九仞 六斿】并见上。 【翠凤 玄蛇】《史记》:李斯上书曰:“今陛下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玄蛇见上。 【法鸟 拟虹】法鸟见五法注。 王沉《饯行赋》曰:曳招摇之修旗,若蜿虹之垂天。 【喜史 胜气】郝萌占曰:旗上有光,人主大喜,延年益寿。 黄帝《出军决》曰:始立牙之日,吉气来应,旗幡指敌,是谓堂堂之陈,正正之旗,此大胜之征。 【设黄 尚赤】周迁《东服杂记》曰:晋元皇始制五牛之旗,设青在左,黄在中。 《史记》曰:沛公祠黄帝尤于沛庭,旗帜皆尚赤。 【举青 悬赤】《军令》曰:闻雷鼓音,举白幢丝旗,大小船皆进战,不进者斩;闻金音,举青旗,船皆止,不止者斩。 《王孙子》曰:桀纣或身放南巢,或头悬赤旗,斯无他,不节财而暴人也。 【五牛 四兽】五牛事见上注。 《礼记》曰: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 注曰:以此四兽为军陈,象天也;画招摇星于旌旗上,以起居围劲军之威怒。 【骇军 指敌】《诗·推度灾》曰:上出号令而化天下,震雷起而惊蛰。 睹旗鼓,动三军,骇观其前,动化而天情可见矣。 黄帝《出军决》曰:始立牙之日,喜气来应,旗幡指敌,或从风来,此大胜之征。 【赐黄鸟 法青龙】《墨子》曰:赤鸟衔书降,曰:“命周文王伐殷,天赐武王黄鸟之旗。 ”法青龙见上注。 §赋  【吴胡综《大牙旗赋》】黄初八年,黄龙见,孙权称号,因瑞改元,作黄龙大牙旗。 常在军中,进退视其所向,命综为赋,曰:狼弧垂象,实惟兵精;圣人观法,是效是营。 始作器械,爰求厥成,四灵既布,黄龙处中。 周制日月,实曰太常;杰然特立,六军所望。 §祭文  【后汉滕辅《祭牙文》】恭修太牢,洁荐遐灵;推毂之任,实讨不庭;天道助顺,正直聪明。 【宋郑鲜《祭牙文》】洁牲先事,荐兹敬祭。 崇牙既建,义锋增厉;人鬼一揆,三才同契。 惟兹灵鉴,庶必有察;逆顺取辨,忠孝表节;使凶丑时歼,主宁臣悦。 振旅南原,凯归西蕃,神器增辉,四境永安。 【陈子昂《祃牙文》】盖先王作兵,以讨有罪;奸慝窃命,戎夷不龚,则必肆诸市朝,大戮原野。 皇家子育万国,宠绥百蛮,青云干吕,白环入贡,久有年矣。 契丹凶羯,敢乱天常,乃蜂聚丸山,豕食辽塞,宴安鸩毒,作为搀抢。 天厌其凶,国用致讨;皇帝命我,肃将王诛。 今大军已集,吉辰叶应,旄头首建,羽旆前列,夷貊感威,将士听誓。 方侯天命,为民殄灾,惟尔有神,尚歼乃丑。 召太一,会雷公,翼白虎,乘青龙;星流彗端,冰消朔裔。 使兵不血刃,戎夏大同,以昭我天子之德。 允乃神之功,岂非正直克明,无纵大雠,以作神羞。 ○剑第二  §叙事  《释名》曰:剑,捡也,所以防捡非常也。 按《管子》曰: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 《周官》: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腊谓两刃。 )两从半之,(剑脊两面杀趋锷者。 )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茎谓剑交人之所握以上。 )中其茎,设其后,(谓从中以却稍大之。 )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上上制,上士服之。 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 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其后楚有龙泉,秦有太阿、工市,吴有干将、镆耶、属镂,越有纯钩、湛户、豪曹、鱼肠、巨阙诸剑。 (越《绝书》曰:楚王召风胡子,令之吴越,见欧冶子、干将,使之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泉,二曰太阿,三曰工市。 楚王问之:“何谓龙泉、太阿、工市? ”风胡子对曰:“龙泉状如登高山,临深渊;太阿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工市从文间起,至脊而止,如珠而不可枉,文若流而不绝。 ”晋郑闻此三剑,求之不得,乃兴师围楚城。 楚王引太阿剑登城麾之,士卒迷惑,流血千里。 晋郑之头毕白。 《吴越春秋》曰:干将,吴人,与欧冶子同师。 阖闾使造剑二枚,一曰干将,二曰镆耶。 馍耶者,干将之妻名。 干将作剑,金铁之精未肯流,干将夫妻乃断发剪指,投之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阳曰干将而作龟文,阴曰镆耶而作漫理。 干将匿其阳而出其阴,献之阖闾。 《左传》曰:吴王赐子胥属镂以死。 《吴越春秋》又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一曰纯钩,二曰湛卢,三曰豪曹,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秦客薛烛善相剑,越王取豪曹、巨阙、鱼肠等示之,薛烛皆曰非宝剑也。 取纯钩示,薛烛曰:“光乎如屈阳之华,沉沉如芙蓉始生于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于塘,此纯钩也。 ”取湛卢示之,薛烛曰:“善哉! 衔金铁之英,吐银锡之精;寄气托灵,有游出之神。 服此剑可以折冲伐敌,人君有逆谋则去之他国。 ”允常乃以湛卢献吴,吴公子光弑吴王僚,湛卢去如楚。 )汉有高祖斩蛇剑,(见《汉书》)。 魏有文帝飞景、流彩、华锋三剑,(见《典论》)。 吴有白虹、紫电、辟邪、流星、青冥、百里六剑,(见崔豹《古今注》)。 皆陆断马牛,水击鸿雁,当敌则斩于甲盾,(《战国策》曰:韩卒之剑,皆出于冥山棠溪。 墨阳宛冯,龙泉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鸿雁,当敌斩于甲盾耳。 )此天下名器也。 (见《列子》)。 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 隶人不得冠。 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 (见《贾子》)。 礼之所兴也。 剑之在左,青龙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 (见《春秋繁露》)。 旧制,上公九命则剑履上殿,储君礼均群后,宜剑舄升殿。 或云汉魏储君制不纳舄,则知剑履上殿久矣。 汉仪,诸臣带剑,至殿阶解剑。 晋世始代之以木。 贵者犹用玉首,贱者用蚌,金银玳瑁为雕饰。 (见周迁《舆服杂事》)。 凡剑口谓之镡,(见吕静《韵集》)。 鼻谓之璏,(见《字林》)。 鞘谓之室,(见《方言》)韬谓之衣。 (见《说文》)。 亦曰襓。 §事对  【铁英 金颖】越《绝书》曰:楚王召风胡子问之曰:“闻吴王有干将,越有欧冶,请此二人作铁剑可乎? ”风胡子曰:“善。 ”于是使之吴见干将,越见欧冶子,使之作铁剑。 欧冶、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其铁英,为剑二枚。 《吴越春秋》曰:干将者,吴人,与欧冶同师,俱作剑。 越前来献剑三枚,阖闾得而宝之,故使干将造剑二枚。 干将曰:“昔吾师之作冶也,金铁之颖不销。 ”夫妻俱入冶炉之中。 【饰鲛 雕蚌】《山海经》曰:鲛鱼皮有珠文而坚,可以饰刀剑口。 周迁《舆服杂事》曰:剑所从来久矣,其后惟朝服带剑。 晋朝代之以木,贵者玉饰首,贱者雕蚌。 见叙事。 【龟文 龙藻】《吴越春秋》曰:吴使干将造剑二,阳曰干将,而作龟文,龙藻。 曹毗《魏都赋》曰:剑则流彩之珍,素质之宝;乍虹蔚波映,或龟文龙藻。 服之可以威百蛮,指麾可以开昏扰。 【步光 飞景】曹植《七启》曰:步光之剑,华藻繁缛。 魏文帝《典论》曰: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 至于百辟,浃以清漳,光似流星,名曰飞景。 【齐金 楚铁】《国语》曰:桓公问曰:“齐国寡甲兵,为之若何? ”管子曰:“小罪谪以金,分宥问罪。 入美金以铸剑戟,试之狗马。 ”《史记》曰:秦昭王临朝叹息曰:“吾闻楚之铁剑利则士勇也。 ”  【玉头 珠口】张敞《晋东宫旧事》曰:太子仪饰有玉头剑。 《山海经注》曰:鲛鱼皮有珠文而坚,可以饰剑口。 【犀表 鱼文】魏文帝《典论》曰:余好击剑,命彼国工,以为宝器,饰以文玉,表以通犀。 《淮南子》曰:淳钩鱼肠之始下型,击不能断,刺不能入。 及加砥砺,则水断龙舟。 注:鱼肠文绕屈若鱼肠。 【赐冯 赏魏】《东观汉记》曰:建武二年,遣冯异西击赤眉于关中。 上自河南赐异乘舆七尺玉贝剑。 张莹《汉南记》曰:魏应,字尹伯,任城人。 明鲁诗,章帝重之,数进见论难于前,特受赏赐剑玦衣服也。 【辟闾 巨阙】《孙卿子》曰:干将、莫邪、辟闾,皆古之良剑也。 巨阙见上。 【错荆玉 衔越金】曹植《七启》曰:步光之剑,华藻繁缛;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 《吴越春秋》曰:秦客薛烛善相剑,楚王取湛卢示之。 烛曰:“善哉! 衔金铁之英,吐银锡之精。 ”见上。 【候天 占气】赵晔《吴越春秋》曰:吴使干将造剑二枚,一曰干将,二曰馍耶。 馍耶者,干将之妻名。 干将造剑,采五山之精,合六金之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 雷次宗《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牛斗之间,占者以为吴兴,唯张华以为不然。 及吴平,此气愈明。 华曰:“此宝剑气。 ”  【麾城 击市】麾城见叙事。 击市者,尉缭子曰:“一贼挟剑击于市,万人无不触辟者,臣以为非一人独勇,一市万人皆不肖也。 ”  【鼓橐 骇炉】《吴越春秋·干将》曰:昔吾师之作冶也,金铁之颖不销,夫妻乃断发剪指,投之炉中,使童子二百鼓橐壮炭,金铁乃濡。 魏文帝《典论》: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 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 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骇炉,巨橐自鼓。 【迁地 彻天】《周礼》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不能为良,地气然也。 雷次宗《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于斗牛之间。 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邀宿,屏人问。 孔章曰:“唯斗牛之间有异气,有宝物之精,上彻于天耳。 ”孔章具言,遂以孔章为酆城令,掘得二剑。 【坠竹 带槐】赵晔《吴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剑五枚,三大二小,三曰豪曹。 秦客薛烛善相剑,王取豪曹示之。 薛烛曰:“实非宝剑也。 今豪曹五色,黯然无华,已殒其光,亡其神。 此剑不登斩而辱,则堕于饮中矣。 ”王曰:“寡人置剑竹卢上,过而坠之,断金兽之颈,饮濡其刃,以为利也。 周斐《先贤传》曰:许嘉给县功曹仪小吏,常持剑侍功曹。 月朔晨朝,并持炬火,嘉于是忿然叹曰:“男儿为吏,不免贱役。 ”即投火于地,以剑带槐树,趋出府门。 §诗  【梁吴均《咏宝剑诗》】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崔融《咏剑诗》】宝剑出昆吾,龟龙夹采珠;五精初献术,十户竟论都。 匣气冲牛斗,山形转鹿卢;欲知天下贵,持北问风胡。 §篇  【李峤《宝剑篇》】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淬绿水,鉴红云,五彩晱起光氛氲。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龟甲参差白虹色,鹿卢宛转黄金饰。 骇犀中断宁方利,骏马群驱未拟直。 风霜凛凛匣上清,精气遥遥斗间明;避灾朝穿晋帝屋,逃难夜入楚王城。 一朝配偶逢大仙,虎吼龙鸣腾上天;东皇提升紫微座,西王佩下赤城田。 承平久息干戈事,侥幸得充文武备;阴灾辟患宜君王,益寿延龄后天地。 §歌  【郭元振《古剑歌》】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经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匣里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尝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启  【梁简文帝《谢赉方诸剑等启》】才发玉函,雕奇溢目,始开牙检,丽饰交陈,已疋丹霞之辉,乍比青云之制。 身文自贵,器用惟宜,寒暑兼华,左右相照。 §铭  【晋裴景声《文身剑铭》】器以利表,实以名举;良剑耿介,体文经武。 陆断玄犀,水截轻羽;九功斯象,七德是辅。 【晋张协《太阿剑铭》】太阿之剑,世济其美;淬以清波,敛以越砥。 如玉斯曜,若景在水;不运自肃,率土从轨。 ○刀第三  §叙事  《释名》曰: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其末曰锋,言若锋刺之毒利;其本曰环,形似环也。 或曰黄帝采首山之金,始铸为刀。 (见郭子横《洞冥记》)。 厉代有吴刀,赤刀,容刀,鸾刀,(《归藏》曰:大副之吴刀,是用出禹。 《尚书》曰: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安国注曰:宝刀赤刀,削也。 《毛诗》曰:执其鸾刀。 注曰:刀有鸾者。 《毛诗》又曰: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革奉〉容刀。 注云:舟,带也;容刀言有武事。 )郑刀,(见《周礼》)。 孟劳,(《穀梁传》曰:孟劳,鲁之宝刀。 )西戎利刀,(见《孔丛子》:秦王得之,割玉如割木也。 )昆吾割玉刀,(见《十州记》:周穆王时,西胡所献,切玉如切泥。 )鸣鸿刀,(见郭子横《洞冥记》:汉武帝以赐东方朔。 )百辟宝刀,(《典论》曰: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又作露陌刀,一名曰龙鳞刀。 )百炼、青犊、漏影三刀。 (见崔豹《古今注》:汉文帝刀。 )古人铸刀,以五月丙午,取纯火精,以协其数。 (见虞喜《志林》。 )又阮师之作刀,受法于金精之灵。 七月庚辛,见金神于冶监之门,向西再拜。 金神教以水火之齐,五精之炼。 用阴阳之侯,取刚柔之和,三年作刀千七百七十日。 其刀平背夹刃,方口洪首,截轻微不绝丝发之系,斫坚刚无变动之异。 (见杨泉《物理论》)。 所谓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慑服奸宄者,此也。 (见魏武帝内戒令)。 §事对  【吴刀 周宝】吴刀见叙事。 《博物志》曰:赤刀,周之宝器。 【脱光 漏影】《龙鱼河图》曰:有脱光刀。 漏影见叙事。 【屠牛 斩虎】《淮南子》曰:屠牛坦一朝解九牛,而刀可以剃毛。 何晏《斩虎刀铭》曰:用造斯器,螭虎是斩。 【铜口 金头】《傅咸奏事》曰:尚书旧奏给介士二百人,人给大铜口刀各一枚。 谢尚《与杨征南书》曰:今饷五尺金头刀。 碧绫车,中盾。 【采金 切玉】并见叙事。 【专诸持 凌统舞】《烈士传》曰:专诸持一刚刀,置鱼腹中,以刺王僚。 《吴书》曰:凌统怨甘宁杀其父,宁常备统,不与相见。 于吕蒙会,酒酣,统乃用刀舞。 宁起曰:“宁能双戟舞。 ”  【白虎象 金马形】《春秋繁露》曰:刀在右,白虎之象也。 李尤《金马书刀铭》云:巧冶炼刚,金马托形。 【将军赐固 刺史与祥】班固《与窦宪笺》曰:今月中舍以令赐固把刀,曰:“此大将军少小时所服,今赐固。 ”伏念大恩,且喜且惭。 《晋中兴书》云:初,魏徐州刺史任城吕虔,有佩刀。 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可服此刀。 虔谓别驾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 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 ”祥辞之固,强乃受之。 【师望鼓刀 庖丁游刃】《楚辞》曰: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乃喜。 《庄子》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丁曰:“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于是以十九年,刀刃如新。 ”  【淬以清流 砺以越砥】李尤《金马书刀铭》云:淬以清流,砺以越砥。 【陆剸犀兕 水截鲸鲵】王粲《刀铭》云:陆剸犀兕,水截鲸鲵。 §赋  【魏陈王曹植《宝刀赋》】建安中,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熊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弟饶阳侯各得一焉。 有皇汉之明后,思冥达而玄通;飞文藻以博致,扬武备以御凶。 然后砺以五方之石,礛以中黄之壤;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象。 陆斩犀革,水断龙舟,轻击浮截,刃不织流。 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泰阿;实真人之攸御,求天禄而是荷。 §启  【梁简文帝《谢敕赉善胜刀启》】冰锷含采,雕琰表饰,名均素质,神号脱光,五宝初成,曹丕先荷其一,善胜今造。 愚臣总被其恩,赐韩非之书,未足为比;给博山之笔,方此更轻。 §铭  【后汉李尤错《佩刀铭》】佩之有错,抑武扬文;岂为丽好,将戒其身。 【魏文帝《露陌刀铭》】于铄良刀,胡练亶时;譬诸麟角,靡所任兹。 不逢不若,永世保持。 【魏陈王曹植《宝刀铭》】造兹宝刀,既砻既砺。 匪以尚武,予身是卫;麟角匪触,鸾距匪蹶。 【晋张协《文身刀铭》】宝刀既成,穷理尽妙;繁文波回,流光电照。 ○弓第四  §叙事  《释名》曰:弓,穹也,张之穹崇然也。 按《世本》:挥始作弓。 (宋衷注曰:挥,黄帝臣。 又《孙卿子》曰:倕作弓。 《墨子》曰:羿作弓。 三说不同。 )《易》所谓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盖取诸暌。 《周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 六弓,王弓、弧弓、夹弓、庾弓、唐弓、大弓是也。 中春献弓弩,中秋献矢箙,及其颁之。 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夹弓、庚弓,以授射豻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 又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 六材既聚,巧者和之。 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 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 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之弓,合七而成规;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规;士之弓,合三而成规。 又《孙卿子》云: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墨弓。 《三礼图》云:彤弓,天子所用;旅弓,卿以下所用也。 《尔雅》云:弓有缘者谓之弭,(今角弓)。 以金者谓之铣,以蜃者为谓之珧,以玉者谓之珪。 (用金蚌玉饰弓两头,因取类以为名。 )《释名》又云:弓末曰箫,言箫,梢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 中央曰弣。 弣,抚也,所抚持也。 箫弣之间曰渊。 渊,宛也;言宛,曲也。 又《说文》云:弴,画弓也弲,角弓也;弧,木弓也;〈弓雚〉,弓曲也;,弓便利也;彏,弓急张也;弸,弓强儿也;弙满弓有所向也。 §事对  【四材 七干】《韩诗外传》云:齐景公使人为弓。 弓人之妻曰:“此弓者,泰山南乌号之柘,燕牛之角,荆麋之弭,河鱼之胶,四物者,天下之精材也。 ”《周礼》曰:凡反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檿桑橘木瓜荆次之,竹为下。 【绣质 绿沉】陈琳《武库赋》曰:弓则乌号越棘,繁弱角端,象弭绣质,晰弣文身。 刘劭《赵都赋》曰:其用器则六弓四弩,绿沉黄间,堂溪鱼肠,丁令角端。 【蜃珧 象弭】《尔雅》曰:弓有缘者谓之弭,以蜃谓之珧。 见叙事。 《毛诗》曰: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郑玄注曰:以象骨为之。 【定准 成规】谯子《法词》曰:善耕者足以谨地,待时而动;善射者调弓定准,见可而发。 君子善养其人足用。 《周礼》云: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规,士之弓合三而成规。 见前叙事。 【楚桃 越棘】《左传》曰:楚灵王次于乾溪,右尹子革夕。 王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僻在荆山,唯是桃弧棘矢,以供御王事。 ”陈琳《武库赋》曰:弓则乌号越棘,繁弱角端,象弭绣质,晰弣文身。 沈怀远《南越志》曰:宋昌县有棘竹,长十寻,里人取以为弓。 【弦木 饰金】《周易》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尔雅》曰:弓以金者谓之铣,以蜃者谓之珧。 【东房 西序】《尚书》曰:和之弓在东房。 孔安国注曰:和,古之弓人也。 《仪礼》曰:司射则告宾曰:“弓矢既具。 ”有司请射。 宾与大夫之弓,倚于西序,矢在弓下。 【招虞 遗却】《左传》曰:齐景公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 公使执之,辞曰:“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 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 ”又曰:晋楚战于鄢陵,却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 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 杜预注曰:问,遗之也。 【青檀 黑干】《遁甲开山图》曰:河东有独头山,多青檀,可以为良弓。 《周礼》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其时。 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赤黑则向心,阳声则远根。 【阳干 桑弧】刘向《说苑》曰:齐攻鲁,子贡见哀公,请求救于吴。 公曰:“奚先君宝之用。 ”子贡曰:“使吾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 ”于是以杨干麻筋之弓六往。 《礼记》曰:男子生,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注云: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 【越麻 晋竹】越《绝书》曰:麻林山,勾践欲伐吴,种麻为弓弦,使齐人守之。 《晋令》曰:弓弩士习弓射者,给竹弓、角弓,皆二人一张。 【救日 观星】《周礼》曰:庭氏掌射国中之妖鸟,若不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夜射之。 郑司农注曰:救月之矢,谓日月食所作弓矢。 张勃《吴录》曰:挥观弧星始制弧。 【锡功 备盗】《毛诗》曰: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 彤弓绍兮,受言藏之。 韩扬《天文要集》曰:弧者天弓,备盗贼。 【象骨 麋肋】《毛诗》曰: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郑玄注:象弭,弓反未彆者,以象骨为之,以助御者。 刘向《列女传》曰:晋平公使工为弓,其妻见公曰:“妾之造此弓,亦已劳矣。 干生太山之阿,傅以燕牛之角,缠以荆麋之筋,糊以河鱼之胶。 此四者天下之选也。 ”  §诗  【唐太宗文武圣皇帝《咏弓诗》】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后梁宣帝《咏弓诗》】虞人招不进,繁氏久弥工;已悲轩主迹,复挹楚王风。 【杨师道《奉和咏弓诗》】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鸟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启  【齐王融《谢武陵王赐弓启》】殿下摛藻蕙楼,畅艺兰苑;敷积玉于风筵,垒连珠于月的。 兔园掩秀,邺水惭奇。 融揖让未工,滥升下饮之宾;操弧反正,谬奉招贤之锡。 文韬镂景,逸干捎云;玩溢百龄,佩流千载。 §铭  【晋嵇含《木弓铭》】乌号之扑,丰条足理;弦弧走括,截飞骇止。 射隼高墙,出必有拟;既用御武,亦以招士。 【晋李尤《良弓铭》】弓矢之作,爰自曩时;乡射载礼,招命在诗。 妙称颜高,巧发晋师;不争之美,亦以辨仪。 ○箭第五  §叙事  《说文》曰:箭,矢也。 《释名》曰: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又谓之箭,前进也。 《方言》云:自关而东谓之矢,江淮之间谓之鍭,关西曰箭。 郭璞注云:箭者竹名,因以为号也。 按《世本》:牟夷作矢。 (牟夷,黄帝臣名。 )《孙卿子》曰:浮游作矢。 《周官》:司弓矢掌八矢之法。 八矢:一曰枉,二曰系,三曰杀,四曰鍭,五曰矰,六曰笰,七曰恒,八曰庳。 凡枉矢、系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 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 矰矢、笰矢,用诸弋射。 恒矢,庳矢用诸散射。 此八矢者。 弓弩各有四焉:盖枉杀矰恒,弓所用也;系鍭笰庳,弩所用也。 《释名》又云:凡矢本曰足,言其形似木,木以下为本,以根为足也。 又谓之镝。 镝,敌也,言可以御敌也。 齐人谓之镞。 镞,族也,言其所中皆族灭也。 关西谓之釭。 釭,铰也,言有铰刃也。 其末曰括。 括,会也,言与弦会也。 括旁曰义,形似义也。 其受矢之器,以皮曰箙,柔服之义也。 织竹曰笮,相迫笮之名也。 步义人所带,以箭义于其中也。 马上曰鞬。 鞬,建也,言弓矢并建立于其中。 §事对  【青镞 赤茎】《魏志》曰: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弓长四尺如弩,括长八寸,青石为镞。 太公《六韬》曰:陷坚阵,败强敌,大黄参连弩,飞凫电景自副。 注云:飞凫,矢名,赤茎白羽,以铁为首。 【象星 如雨】《周礼》曰:司弓矢掌八矢之法,枉矢系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 郑玄注:枉矢者,取名飞星。 飞行有光也。 今之飞矛是也。 或谓之兵矢,系矢象焉。 二者可结火以射敌,守城车战。 《汉书》曰:匈奴左贤王围李广,广为圆陈外向。 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 【青茎 朱羽】《太公六韬》曰:电景青茎赤羽,以钢为首。 《国语》曰:吴晋会于黄池。 吴王擐甲陈卒,赤旗赤羽之矰,望之如火。 贾逵注曰:矢羽为矰。 【饮石 发铜】刘向《新序》曰: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似伏兽,射之饮羽。 《韩子》曰:智伯将伐赵,赵襄子曰:“奈无箭何? ”张孟谈曰:“董安于之治晋阳,公宫之堂,皆炼铜为柱。 君发而用之,有余金矣。 ”  【夏服 赵〈革阑〉】司马相如《子虚赋》曰:左乌号之彤弓,右夏服之劲箭。 《史记》曰:魏公子无忌进兵击秦,秦兵解去,遂救邯郸。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 平原君负〈革阑〉矢,为公子先引。 吕忱《字林》曰:〈革阑〉盛弩矢。 【贯隼 伤凫】《国语》曰: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 陈惠公使人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 ”焦贡《易林》曰:双凫俱飞,以归稻池;经涉三泽,为矢所射,伤我胸臆。 【羊头 鹑尾】扬雄《方言》曰:凡箭镞三者谓之羊头,其广薄而长薄谓之钅畀。 《魏百官志》曰:三公拜,赐鹑尾骹箭十二枝。 【金仆 石砮】《左传》曰:鲁庄公以金仆姑射南官长万。 杜预注曰:金仆姑,矢名也。 石砮事见贯隼注。 【忘归 信往】《孔丛子》曰: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 《赵氏兵书》曰:矢一名信往。 【焦铜 毒铁】《博物志》曰:交广州山名曰里子,弓长数尺,箭长尺余。 以焦铜为镝,涂毒药于锋中。 陈琳《武库赋》曰:矢则申息肃慎,箘簵空疏,焦铜毒铁,竿镞鸣鍭。 §赞  【梁昭明太子《弓矢赞》】弓用筋角,矢制良工;亦以观德,非止临戎。 杨叶命中,猿堕张空。 §铭  【后汉李尤《弧矢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协并八极,四方同纪。 【晋江统《弧矢铭》】幽都筋角,会稽竹矢;率土名珍,东南之美。 易以获隼,诗以殪兕。 伐叛柔服,用威不韪。 ○甲第六  §叙事  《释名》云:甲,似物有孚甲,以自御也,亦曰介亦曰函,亦曰铠,皆坚重之名也。 (《广雅》曰:函甲,介铠也。 )按《管子》: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 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其始也。 又《世本》云:舆作甲。 (宋衷注云:舆,少康子。 )《周官》:函人为函,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 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犀坚者又支久)。 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 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上旅谓要以上,下旅谓要以下。 )凡甲下饰谓之裳。 (见《左传》。 )甲藏谓之累,(见《国语》)。 甲衣谓之櫜。 (见《礼记》。 )《说文》云:首铠谓之兜鍪,亦曰胄,臂铠谓之釬,颈铠谓之铔锻。 §事对  【浴铁 缧金】晋《建武故事》曰:王敦死,秘不发丧。 贼水南北渡,攻宫垒栅,皆重铠浴铁。 都督应詹等出精锐距之。 车颎《秦书》曰:苻坚使能邈造金银细铠,金为綖以缧之。 【连组 被练】《吕氏春秋》曰:邾之故为甲常以帛,公息忌谓邾君曰:“不若以组。 ”高诱注曰:以组连甲。 《左传》曰:楚子重伐吴,至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 马融注曰:被练,练为甲裹,卑者所服。 【兕革 犀皮】《国语》曰:晋平公射鷃不死,使坚襄搏之,逸。 公怒,拘将杀之。 叔向闻之曰:“君必杀之。 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今君射鷃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 ”贾逵注曰:以兕革为大甲。 宋元嘉《起居注》曰:御史中丞刘桢奏,前广州刺史韦朗,于广州所部,作犀皮铠六领,请免朗官。 【缨縢 缀组】《周书》曰:年不登甲则缨縢,宫室不容。 注曰:绳甲不以组。 《左传》曰:楚子重伐吴,至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以侵吴。 服虔注曰:以组缀甲。 【益赵 缮京】《战国策》曰:径山之事,赵且与秦伐齐。 齐王惧,苏代为齐献书穰侯曰:“臣闻往来者之言曰:秦且益赵甲兵四万人,以伐齐;臣窃必之。 ”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兵以伐齐也。 ”《毛诗》曰:叔于田,刺庄公也。 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田,国人悦而归之。 【楚蛟 郑兕】《孙卿子》曰: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盐铁论》曰:强楚劲郑,有犀兕之甲。 【光耀 精刚】陆翙《邺中记》曰:石季龙左右直卫万人,皆著五色细铠,光耀夺目。 陈琳《武库赋》曰:铠则东湖阙巩,百炼精刚;函师震椎,韦人制缝,玄羽缥甲,灼龠流光。 【夹陛 环宫】《吴越春秋》曰:公子光伏甲士于私室,具酒而请王僚。 王僚乃被棠夷之甲三重,使兵卫至光家之门,夹陛带甲,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左传》曰:齐尝于太公之庙,庆舍莅事,卢蒲癸王何执寝戈,庆氏以其甲环公宫。 【伏窟 等山】《左传》曰:吴公子光伏甲于窟室而享王僚,王僚使甲坐于道及其门。 《东观汉记》曰:刘盆子与丞相已下二十余万人,诣宜阳降。 光武积甲于宜阳城西,高与熊耳山等。 【驾吴 献魏】《吴越春秋》曰:勾践使大夫文种于吴曰:“窃闻大王兴大义,诛强救弱。 越使贱臣种,以先人藏器及甲二十领以贺君。 ”《魏志》曰:景元二年,肃慎国献皮骨铁杂铠二十领。 【覆笠 蒙轮】《吴志》曰:吕蒙约令军中,不得于庶人家有所求取。 蒙麾下士取人家一笠,以覆官铠。 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 《左传》曰:诸侯令于相,遂伐偪阳。 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 §铭  【李尤《铠铭》】甲铠之施,扞御锋矢;尚其坚刚,或用犀兕。 内以存身,外不伤害;有似仁人,厥道广大。 好德者宁,好战者危;专智恃力,君子不为。 §表  【魏曹植《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两裆铠一领。 今代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自理。 §书  【晋庚翼《与慕容皝铠书》】邓百川昔送此犀皮两当铠一领,虽不能精好,复是异物,故复致之。 ○鞍第七  §叙事  《说文》曰:鞍,马鞁具也。 《盐铁论》曰:古者绳鞚草鞮皮荐而已。 其后代以革鞍铁镳而不饰,其后乃有镂衢鞍,(《三辅决录》曰:梁冀以一镂衢鞍遗公孙奋。 )紫茸题高桥鞍;(魏百官各有紫茸题头高桥鞍一具。 )或有金银翠毛之饰,(《永昌记》曰:文帝秦王金银鞍,加翠毛之饰。 )又有障泥障汘,(亦曰弇汘。 )鞙尾珂亦从鞍以为饰。 (《世说》:王武子常乘一马,著连乾障泥。 前有水,马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 ”使人解去,马乃渡。 百官各有织成障泥一具。 《盐铁论》曰:今富者罽绣弇汘罽,魏百官各有赤茸珂石鞙尾一具。 服虔《通俗文》曰:凡勒饰曰珂。 )  §事对  【镂衢 金梁】镂衢见叙事。 《三辅决录》曰:平陵公孙奋富闻京师,梁冀知奋俭吝,以镂衢鞍遗奋,从贷五千万。 刘义恭有谢金梁鞍启,具于事后。 【悬柱 照人】《魏志》曰:太祖马鞍,在库为鼠所啮,库吏惧死,邓哀王冲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曰:“俗以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太祖曰:“此妄言耳。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 太祖笑曰:“儿衣在侧而啮,况悬柱乎? ”《古乐府·左延年从军诗》曰:从军何等乐,一駈乘又驳;鞍马照人白,龙骧自动作。 【紫茸 翠毛】并见上。 【赐桓 迎鲁】《东观汉记》曰:永元元年,西谒园陵,桓郁兼羽林中郎将,上赐马二匹并鞍勒防汗。 又《吴志》曰:曹公败走,鲁肃即先还,孙权大请诸将,肃将人阁拜,权礼之,因谓曰:“子敬当解鞍下马相迎,足以表卿志耳。 ”  【赐赵 遗孙】司马彪《汉书》曰:光武征赵喜,引见赐鞍马,待诏公车;又遗公孙奋。 见上。 【琉璃 玫〈王回〉】《西京杂记》曰:武帝时,身毒国献白光琉璃鞍,在暗室光照十丈。 又武帝得贰师天马,造玫〈王回〉石为鞍。 【挂长林 登高岳】谢惠连诗曰:挂鞍长林侧,饮马修川湄。 刘琨《扶风歌》曰:系马长松下,登鞍高岳头。 §表  【魏曹植《上银鞍表》】于先武皇帝代,敕此银鞍一具,初下敢乘,谨奉上。 §启  【宋刘义恭《谢金梁鞍启》】赐臣供御金梁桥鞍,制作精巧,宜副龙驷。 圣慈下逮,猥垂光锡。 §铭  【后汉李尤《鞍铭》】駈骛驰逐,腾跃覆被;虽其捷习,亦有颠沛;井羸其瓶,罔不斯败。 ○辔第八  §叙事  《释名》曰:辔,拂也,言牵引拂戾以制马也。 辔之为饰,有衔勒镳羁缰鞚之类,以成其用也。 衔,在口中之言也;勒,络也,络其头而引之;镳,包也,在镑包敛其口也;羁,捡也,所以持制之也;缰,疆也,系之使不得出疆限也。 缰亦曰靮,故埤苍曰:靮,马缰也;鞚,控制之义也。 《通俗文》云:所以制马曰鞚,夫辔之于马也,犹人君以吏之御人也。 故《家语》曰: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 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策,均马力,和马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 善御人者,一其德法,正其百官,均齐人力,和安人心,故令不再而人顺从,刑不用而天下理矣。 §事对  【令舍 犯軷】《周礼》曰:挈壶氏挈辔以令舍。 郑司农注云:悬辔于所当舍止之处,又大驭掌驭玉路以祀。 及犯崚,王自左驭,驭不祝,登受辔,犯軷遂駈之。 【如濡 沃若】《毛诗》曰: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又曰: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在手 正身】《毛诗》曰:驷牡孔阜,六辔在手。 《家语》曰:善御马者正身以总辔。 【千乘弭 百马齐】班固《东巡颂》曰:乘舆动色,群后屏气;万骑齐镳,千乘弭辔。 魏明帝《善哉行》曰:百马齐辔,御由造父。 【君政 臣禄】《家语》曰: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 孔子曰:“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 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矣。 ”《淮南子》曰:权衡者,人主之车舆;爵禄者,人臣之衔辔矣。 【令制下 礼齐人】《孔丛子》曰:夫子云:“夫政令者,人君之衔辔,所以制下也。 ”又曰: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今齐之以刑而犹弗胜,何礼之齐也? ”孔子云:“礼之齐人,譬之于御则辔也。 ”  【奔马委 上车摄】《管子》曰: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也,故久则不胜其祸。 故赦者,奔马之委辔也;无赦者,痤疽之矿石也。 《淮南子》曰:王良造父御也,上车摄辔,马为齐整。 【挈壶悬 太仆执】挈壶悬见令舍注。 《百官春秋》曰:大驾,公卿奉引,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 光武东京郊祀,法驾则河南尹奉引,奉车都尉执辔,侍中参乘。 【得之于手 应之于心】《列子》曰:凡御者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手,应之于心。 §铭  【后汉李尤《辔铭》】辔御在手,急缓必时;赏罚在心,中和是思。 马知良御,进取道里;人知善政,令行禁止。 ○鞭第九  §叙事  鞭、策、箠,皆马楇之名,《说文》所谓驱迟者也。 古者用革,以扑罪人,亦以驱马,故其文从革。 《书》曰:鞭作官刑,此则施于民也。 《传》曰:左执鞭弭。 又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此则施于马也。 其后以竹代革,故策箠二文,又并从竹,盖因驱策箠击之义以立名也。 《汉书·娄敬》曰:周大王以狄伐,杖马箠去居岐。 《礼记》曰:献车马者执策绥,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则其事也。 §事对  【楚令 秦谣】《左传》曰:楚灵王使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 杜预注曰:执鞭以教令。 崔鸿《苻秦录》曰:苻坚时,关中谣曰:“长鞘马鞭击左股,太岁南行当避虏。 ”  【李铭 曹赋】李尤作《马鞭箠铭》,具载于后。 魏文帝《临涡赋》曰:建安十八年,从上拜坟墓,遂乘马游观东固。 遵涡水,驻马书鞭,为《临涡赋》。 【持铁 埋铜】萧方等《三十国春秋》曰:王敦谋害王澄,而澄众有二十人,持铁马鞭为卫。 《吴会分地记》曰:六山者,勾践于此山铸铜。 铜不铄则埋之,上生箠。 勾践遣使者取从南社种之,饰为马箠,献于吴。 【执鞭 投策】《左传》曰:晋公子重耳对楚子曰:“左执鞭弭,右属櫜鞭,以与君周旋。 ”《公羊传》曰:阳虎将杀季孙于蒲,使临南御之。 至孟衢,临南投策,使扬越下取策。 【齐人 数马】《孔丛子》曰:刑以齐人,譬之以御,则鞭策也。 《汉书》曰:石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举手曰六马。 【马箠 驼鞭】马箠见叙事。 《魏百官名》曰:驼马鞭二枚。 【拄地 指天】《异苑》曰:昔有人乘马出行,遥望有二老翁,相对樗蒲。 遂造焉,以策拄地而观之,自谓俄顷,视其马鞭,摧然已烂。 《宋书》曰:义旗起,桓玄战败,将出奔。 胡蕃提玄马鞚曰:“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舍此归,可复得乎? ”玄直以马鞭指天而已。 【齐刑 占梦】齐刑见齐人注。 《梦书》曰:占梦得鞭策,欲有使也。 【越铜 晋金】越铜见埋铜注。 《世说》曰:王敦在姑孰,晋明帝出看。 敦觉追帝,帝以金马鞭与客姥。 追者问姥,姥云:“去已久矣。 ”  【饰珊瑚 施象牙】《凉州记》曰:咸宁二年,发张骏陵,得鞭,饰以珊瑚。 张华《轻薄篇》曰:横簪刻玳瑁,长鞭施象牙。 §铭  【后汉李尤《马箠铭》】御者箠策,示有威怒;东野之败,督责过度。 ○猎第十  §叙事  《易》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此其始也。 《白虎通》曰:王者诸侯所以佃狩者何也? 为田除害,上以供宗庙,下以简集士众也。 故《尔雅》曰:春猎为蒐,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 郭璞注云:蒐为搜索,取不任者;苗为苗稼除害,狝为顺杀气;狩为得兽,取之无所择。 此则为田除害之义。 又《礼记》曰:古者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 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 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 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麋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 又曰:季冬之月,天子乃教田猎以习五戎。 郑玄注曰:田猎之礼,教人以战法,此则上供宗庙下以简集之义。 蔡邕《月令章句》曰:猎,捷也,言以捷取之。 猎亦曰狩。 狩,兽也。 郑玄《诗笺》言田猎,搏兽也,亦曰畋,畋,田也,则《尔雅》为田除害之义,此猎之异名也。 §事对  【讲武 习戎】班固《东都赋》曰:若乃顺时节而搜狩,简车徒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教之以风雅。 《礼记》曰: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 注云:五戎谓五兵,弓、矢、殳、矛、戈也。 【三驱 一面】《周易》曰:王用三駈,失前禽。 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成汤出,见罗者方祝。 汤问之曰:“尔之祝何也? ”罗者曰:“从天下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 ”汤闻曰:“嘻,尽之矣! 非桀其孰能为? ”乃令解其三面,留其一面。 【搏狩 大蒐】《毛诗》曰:田车既驾,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狩于敖。 魏文帝《校猎赋》曰:高宗征于鬼方兮,黄帝有事于阪泉;愠贼备之作戾兮,忿吴夷之不藩。 将训兵于讲武兮,因大蒐乎田隙。 【四校 二虞】司马相如《上林赋》曰:前皮轩而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 应玚《校猎赋》曰:乃命有司,巡士周寻,二虞莱野,三扈表禽。 【竦戎 讲旅】扬雄《长扬赋》曰: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乃时以有年出兵,整舆竦戎,振师五柞,习马长杨,简力狡兽,校武剽禽。 王粲《校猎赋》曰:遵古道以游豫兮,昭劝助乎农圃;用时隙之余日兮,陈苗狩而讲旅。 【晋鼓 虞旗】蔡邕《月令章句》曰: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 其出,以顺时取禽;其礼,将军执晋鼓,师率执提,旅率执鼙,以教坐作进退徐疾之节。 《周礼》曰:山虞掌山林之政令,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 【东津 南圃】魏文帝诗曰:巾车中邺宫,校猎东桥津;重置结密网,{罒干}罼飘如云。 张衡《羽猎赋》曰:于是皇舆绸缪,迁延容与;抗天津于伊洛,敻遥集乎南圃。 大诏猎者,竞逐长駈;轻车飚厉,羽骑电鹜。 【黄涔 紫陌】应玚《校猎赋》曰:乃命在司,巡士周寻,二虞莱野,三扈表禽,北弥大陆,南厉黄涔。 王粲《猎赋》曰:济漳浦而横阵,倚紫陌而并征;树重围于西址,列骏骑乎东坰。 【金郊 石室】张协《七命》曰:白商素节,月既授衣,天凝地闭,风厉霜飞;将因气而致杀,临金郊而讲师。 越《绝书》曰:乐野者,越之弋猎处也。 大乐故谓之乐野,其上山石室者,勾践所休谋。 【诧楚 夸胡】司马相如《了虚赋》曰:楚使子虚于齐,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 田罢,子虚过诧乌有先生,而无是公存焉。 扬雄《长杨赋序》曰:明年上将大夸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駈汉中,张罗网罝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狐兔麋鹿,输长杨射熊馆。 【秋田 冬狩】司马相如《子虚赋》曰:秋田于青邱,彷徨乎海外。 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 冬狩见叙事。 【九井 双川】何法盛《晋中兴书》曰:桓石季,豁第二子也。 不以荣爵婴心,唯以弋钓为事,游览乐足一丘。 桓冲尝与石季共猎,登九井山,猎徒甚盛,观者倾坐。 石季未尝属盻,啸咏而已。 魏文帝《校猎赋》曰:披高门而方轨,迈夷途而直驾;超崇岸之曾崖,厉漳澨之双川。 【田渭阳 猎漆泽】太公《六韬》曰:文王田于渭之阳,见吕望坐茅以渔。 《穆天子传》曰:天子猎于漆泽,得白狐玄貉焉,以祭于河宗。 【发彼小豝 殪此大兕】《毛诗》曰:吉日,美宜王田也,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张我弓,既侠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 §赋  【后汉张衡《羽猎赋》】皇上感天威之惨烈,思太昊之观虞;表林麓而廓莱薮,剪荆梓而夷榛株。 于是凤皇献历,太仆驾具;蚩尤先駈,雨师清路;山灵护阵,万神跸御。 义和奉辔,弭节西征;翠盖葳蕤,鸾鸣玲珑。 山谷为之淡泊,丘陵为之{欺}倾,于是皇舆绸缪,迁延容与;抗天津于伊洛,敻遥集乎南圃。 大诏猎者,竞逐长驱;轻车飚厉,羽骑电鹜。 雾合云集,波流雨注;马蹂麋鹿,轮辚狐兔。 弓不妄鸾,矢不虚举;鸟惊网罗,兽与矢遇。 【魏王粲《羽猎赋》】相公乃乘轻轩,驾四骆,拊流星,属繁弱。 选徒命士,咸与竭作;旌旗云扰,锋刃林错;扬辉吐火,曜野蔽泽。 山川于是乎摇荡,草木为之摧落;禽兽振骇,魂志气夺。 举首触网,摇足遇挞;陷心裂胃,溃脑破颊。 鹰犬竞逐,奕奕霏霏;坠者若雨,僵者若坻。 清野涤原,莫不歼夷。 §诗  【唐太宗文武圣皇帝《出猎诗》】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气白,平原烧火红。 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所谓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又《冬狩诗》】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霜浓类广隰,冰厚结清流。 金鞍多上苑,玉勒骋平畴;旌旗四望合,罝罗一面求。 楚培争兕殪,秦巴角鹿愁;兽蛇投密树,鸟骛起乐州。 骑敛原尘静,戈回岭日收;心非洛汭逸,意在谓滨游。 禽荒非所乐,抚辔更招忧。 【周王褒《和张侍中看猎诗》】上林冬狩返,田中讲射归;还登宣曲观,重猎黄山围。 严冬桑柘燥,寒霜马骑肥,緤卢随兔起,高鹰按翟飞。 吁嗟来远客,辛苦倦边衣。 【陈张正见《和诸葛览从军游猎诗》】持兵曜武节,纵猎骇畿封;迅骑驰千里,高罝起百重。 腾毙马足,饥鼯落剑锋;云根连烧火,鸟道绝禽踪。 方罗四海俊,聊以习军戎。 §书  【汉司马相如《谏猎书》】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 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 今陛下好凌险阻,搏猛兽,卒然遇轶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旋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 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虽万全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后驰,犹时有衔橛之变,而况乎涉丰草,骋丘墟。 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 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故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所忽也。 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渔第十一  §叙事  《说文》曰:渔,捕鱼也。 按《尸子》: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人以渔。 其后尧使人水处者渔,又舜渔雷泽,盖因修其法也。 (《文子》曰:尧使水处者渔,山处者木,事宜其械,械宜其人。 《尚书·大传》曰:舜渔雷泽之中。 )渔之为事也,有钓、网罟、筌罛、罶罺、罩涔、罾笱、{椓虫}梁、罨箅、{狸}銛之类。 各以用之,得鱼一也。 (《淮南子》曰:钓者静之,罾者举之。 为之异,得鱼一也。 )钓者,谓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筱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川。 汨流之中,纶不绝,竿不桡,因水势而施舍也。 (已上詹何钓,见《列子》)。 或有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 (已上鲁人钓,见《阙子》)。 网罟者,结绳以为之。 《易》所谓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也。 筌者,以竹为之。 (见《广雅》。 《广雅》曰:篝答谓之笓是也。 )《庄子》曰:筌所以取鱼,得鱼而忘筌也。 罛,大网也。 (见《尔雅》。 )《诗》曰: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罶者,曲梁也。 (见《广雅》。 )《诗》曰:鱼离于罶鲿魦,是也。 罺者,以柴橑为之。 《尔雅》云:罶谓之汕。 (郭璞注云:罺今之柴橑罟。 )罩者,编细竹以为之。 《尔雅》篧谓之罩。 涔者,积柴木于水中以为之。 《尔雅》白椮谓之涔,是也。 罾者,树四木而张网于水,车挽之上下。 (见《风俗通》。 )《说文》曰:罾鱼网。 又《楚辞》曰:罾何谓兮木上,是也。 笱者,曲竹以为之。 (见《说文》。 )《诗》曰: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椓虫}者,以纶为之。 (见环济《要略》。 )《广雅》曰:罥谓之{椓虫}。 梁者,以木绝水取鱼。 (见郑玄《礼记注》)。 《诗》曰: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罨,网鮆也;{畀},取虾也;(见《广雅》。 ){狸},取蟹也;銛,取鼋鼍也。 (见何承天《纂文》云:銛铁有距,施竹头,以之掷鼋鼍。 )皆渔之器用也。 此近世为之,故诗人所不载。 《淮南子》曰:圣人以道德为竿纶,以仁义为钩饵,投之天地间,万物孰非其有哉? 张天下以为笼,因江海以为罛,又何亡鱼失鸟之有乎? 故矢不若缴,缴不若网,网不若无形之象。 此亦渔钓之义也。 §事对  【玉璜 金锁】《尚书·大传》曰:周文王至磻溪,见吕望,文王拜之尚父。 望钓得玉璜,刻曰:周受命,吕佐检,德合于今昌来提。 祖冲之《述异记》:漆澄,豫章人,有志干绝伦。 尝乘船钓鱼,俄顷盈舟。 既而有物出水,丽鳞黑色,长如十丈,不见头尾。 阖船惊怖,澄独色不变。 【磻溪 珠泽】磻溪事见上玉璜注。 《穆天子传》曰:天子北征,舍于珠泽,以钓于流水,曰珠泽之薮,方三十里。 【筱竿 旌饵】并见叙事。 【坐茅 倚柳】太公曰:吕尚坐茅以渔,文王劳而问取。 吕尚曰:“鱼求于饵,乃牵其缗;人食于禄,乃服于君。 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 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 ”宋玉《钓赋》曰:左挟鱼罶,右执乔竿,立于潢污之涯,倚于杨柳之间。 情不离乎鱼喙,思不出乎鲋鳊。 【濮水 滋泉】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见焉,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愿,。 郦善长注《水经》曰:滋泉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 水次平石,即太公垂钓处。 【芳饵 香钩】徐广《钓赋》。 曰:投芳饵于织丝,洒长纶于平流。 王子年《拾遗记》曰:帝常以季秋之月,泛冲澜灵鹍之舟,穷晷断夜,钓于台下。 以香金为钩,霜丝为纶,丹鲤为饵。 得白蛟长三丈,若大蛇,无鳞甲。 帝曰:“非珍祥也。 ”命天官为鲊。 肉紫骨青,味色香美。 【挂鲤 引鲈】焦赣《易林》曰:曳纶江海,钓挂鳄鲤,王孙利得,以飨仲友。 葛洪《神仙传》曰: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 少有神道,尝在曹公坐。 公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者吴江鲈鱼为鲙耳。 ”元放曰:“此可得也。 ”因求铜盘贮水,以竿饵钩钓于盘中。 须臾引一鲈鱼出,会者皆惊。 【翠纶 鲂饵】翠纶事见上。 《孔丛子》曰: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鱼罔〉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鱼罔〉,鱼之难得者,子如何得之? ”对曰:“吾下钓,垂一鲂之饵,〈鱼罔〉过而弗视,更以豚之半体则吞子。 ”子思曰:“〈鱼罔〉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 ”  【白龙 紫贝】刘向《列仙传》曰:陵阳子明好钓,钓于旋溪,得白龙,子明解钓拜谢放之。 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三年白龙来迎之。 司马相如《子虚赋》曰:网玳瑁,钓索贝。 【汴溪 涪水】《列仙传》曰:吕尚钓于汴溪。 《益部耆旧传》曰:广汉有老翁,钓于涪水,自号涪翁。 §赋  【晋潘尼《钓赋》】抗余志于浮云,乐余身于蓬庐;寻渭滨之远迹,且游钓以自娱。 左援修竹,右纵飞纶;金钩属钓,甘饵垂芬。 众鲲奔涌,游鳞横集;触饵见擒,值钩被执。 长缴缤纷,轻竿翕习;云往飚驰,光飞电入。 跃灵未及警策,盖已获其数十。 且夫燔炙之鲜,煎熬之味,百品千变,殊芳异气,随心适好,不可胜纪。 乃命宰夫,脍此潜鲤。 电割星流,芒散缕解;随风离锷,连翩雪累。 西戎之蒜,南夷之姜;酸咸调适,齐和有方。 和神安体,易思难忘。 §诗  【陈阴铿《观钓诗》】澄江息晚浪,钓侣拽轻舟;丝垂遥溅水,饵下暗通流。 歌声时断续,楫影乍横浮;寄言濯缨者,沦浪终滞游。 §篇  【陈张正见《钓竿篇》】结宇长江侧,垂钓广川浔;竹竿横翡翠,桂髓掷黄金。 人来水鸟没,揖渡岸花沉;莲摇见鱼近,纶尽觉潭深。 渭水终须卜,沧浪徒自吟;空嗟芳饵下,独见有贪心。 【隋李巨仁《钓竿篇》】潺湲面江海,滉瀁属波澜;不惜黄金饵,唯欢翠竹竿。 斜纶控急水,定楫下飞湍;潭向风来易,川平雾散难。 寄言朝市客,沧浪余自安。 §文  【唐骆宾王《钓矶应诏文》】余以三伏辰行,至七里滩,此地即新安之江口也,有严子陵钓矶焉。 澄潭至清,洞彻见底,往往有群鱼历历如水上行耳。 舟入有钓者,试取而投。 或有游而不顾之者,或有含而辍吞之者。 引竿而举,因以获焉,其始出也,掉尾扬鬐,有若待力而自免;其少退也,即鼓鬛濡沫,有似屈体而求哀。 嗟乎! 势牵于人,道穷乎我,将欲以下座而呼冯子,又安能中辙而呼庄周哉? 余乃祝之曰:猛兽搏也,拘于槛阱;鸷鸟奋也,絷于笼樊;素龟濡也,被发阿门;白龙神也,挂鳞罝网。 何不泥潜而穴处? 何故吞钩乎? 于是放之江流,尽其生生之理也。 时同行者顾诘予曰:“夫至人之处物也。 拟迹而后投,隐心而后动,始终不易其业,悔吝不生其情。 而吾子沉缗于川,登鱼于陆,烹之可以习政术,羞之可以助庖厨。 曩求之,将何图? 今舍之,将何欲? ”余笑而应之曰:“圣人不凝滞于物,智士必推移于时。 知微之谓神,含生之谓道。 殷乙,圣也,囚于夏矣;孔丘,贤也,畏于匡矣,以明哲之资,尚罹幽忧之患,况乎鳞羽之族,能无弋钓之累哉? 故曩吾有心也,恐求之不得;今吾无心也,既得之而亡求。 夫求与舍,不亦双美乎? 烹与羞,不亦两伤乎? 况疗饥者,半菽可以充腹;为政者,一言可以兴邦,亦奚必因小鳞而后明三异之规,剿大命而后寄一餐之饱。 擒而不杀,可不谓仁乎? 获而不飨,可不谓廉乎? 且夫垂竿而为事者,太公之遗术也。 形坐磻溪之石,兆应滋水之璜。 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 将以钓国耶? 然后知古之善钓者,其惟太公乎? 又有妙于此者,其惟文王乎? 夫文王制六合为钩,悬四履为饵,荐之于清庙,投之于巨川,一引而获太公,再举而登尚父。 由此观之,蹲会稽而沉犗者,鲍肆之徒也;据沧溟而负鳌者,渔父之事也。 斯并眇小者之所习,安知大丈夫之所钓哉。 ” 发布时间:2025-10-05 15:50:2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