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 内容: 王妙想 成公智琼 庞女 褒女 李真多 班孟 天台二女--------------------------------------------王妙想王妙想,苍梧女道士也。 辟谷服气,住黄庭观边之水旁。 朝谒精诚,想念丹府,由是感通。 每至月旦,常有光景云物之异,重嶂幽壑,人所罕到。 妙想未尝言之于人。 如是岁余,朔旦忽有音乐,遥在半空,虚徐不下,稍久散去。 又岁余,忽有灵香郁烈,祥云满庭,天乐之音,震动林壑,光烛坛殿,如十日之明。 空中作金碧之色,烜爚乱眼,不可相视。 须臾,千乘万骑,悬空而下,皆乘麒麟凤凰、龙鹤天马。 人物仪卫数千,人皆长丈余,持戈戟兵杖,旌幡幢盖。 良久,乃鹤盖凤车,导九龙之辇,下降坛前。 有一人羽衣宝冠,佩剑曳履,升殿而坐,身有五色光赫然,群仙拥从亦数百人。 妙想即往视谒。 大仙谓妙想曰:“吾乃帝舜耳。 昔劳厌万国,养道此山。 每欲诱教后进,使世人知道无不可教授者。 且大道在于内,不在于外;道在身,不在他人。 《玄经》所谓修之于身,其德乃具。 此盖修之自己,证仙成真,非他人所能致也。 吾睹地司奏,汝于此山三十余岁,始终如一,守道不邪,存念贞神,遵禀玄戒,汝亦至矣。 若无所成证,此乃道之弃人也。 《玄经》云:‘常善救物,而无弃物。 ’道之布惠周普,念物物皆欲成之,人人皆欲度之。 但是世人福果单微,道气浮浅,不能精专于道,既有所修,又不勤久,道气来应,而己中怠,是人自弃道,非道之弃人也。 汝精诚一至,将以百生千生。 望于所诚,不怠不退,深可悲悯。 吾昔遇太上老君,示以《道德真经》,理国理身,度人行教,此亦可以亘天地、塞圪坤、通九天、贯万物、为行化之要、修证之本,不可譬论而言也。 吾常铭之于心,布之与物,弘化济俗,不敢斯须辄有怠替。 至今禀奉师匠,终劫之宝也。 但世俗浮诈迷妄者多,嗤谦光之人,以为懦怯;轻退身之道,以为迂劣;笑绝圣弃智之旨,以为荒唐;鄙绝仁弃义之词,以为劲捷。 此盖迷俗之不知也。 玄圣之意,将欲还淳复朴、崇道黜邪。 斜径既除,至道自显;淳朴已立,浇兢自祛。 此则裁制之义无所施,兼爱之慈无所措,昭灼之圣无所用,机谲之智无所行。 天下混然,归乎大顺,此玄圣之大旨也。 奈何世俗浮伪,人奔奢巧,帝王不得以静理,则万绪交驰矣;道化不得以坦行,则百家纷竞矣。 故曰:人之自迷,其日固久。 若洗心洁己,独善其身,能以至道为师资,长生为归趣,亦难得其人也。 吾以汝修学勤笃,暂来省视。 尔天骨宿禀,复何疑乎? 汝必得之也。 吾昔于民间,年尚冲幼,忽感太上大道君降于曲室之中,教以修身之道,理国之要,使吾瞑目安坐,冉冉乘空,至南方之国曰扬州。 上直牛斗,下瞰淮泽,入十龙之门,泛昭回之河,瓠瓜之津,得水源号方山,四面各阔千里。 中有玉城瑶阙,云九疑之山。 山有九峰,峰有一水,九江分流其下,以注六合,周而复始,溯上于此,以灌天河,故九水源出此山也。 上下流注,周于四海,使我导九州、开八域,而归功此山。 山有三宫,一名天帝宫,二名紫微宫,三名清源宫。 吾以历数既往,归理此山,上居紫微,下镇于此。 常以久视无为之道,分命仙官,下教于人。 夫诸天上圣,高真大仙,悯劫历不常,代运流转,阴阳倚伏,生死推迁。 俄尔之间,人及阳九百六之会,孜孜下教,此救于人,愈切于世人之求道也。 世人求道,若存若亡,系念存心,百万中无一人勤久者。 天真悯俗,常在人间,隐景化形,随方开悟,而千万人中无一人可教者。 古有言曰:‘修道如初,得道有余。 ’多是初勤中惰,前功并弃耳。 道岂负于人哉? 汝布宣我意,广令开晓也。 此山九峰者,皆有宫室,命真官主之。 其下有宝玉五金、灵芝神草、三天所镇之药、太上所藏之经,或在石室洞台、云崖嵌谷。 故亦有灵司主掌,巨虬猛兽,螣蛇毒龙,以为备卫。 一曰长安峰,二曰万年峰,三曰宗正峰,四曰大理峰,五曰天宝峰,六曰广得峰,七曰宜春峰,八曰宜城峰,九曰行化峰,下有宫阙,各为理所。 九水者,一曰银花水,二曰复淑水,三曰巢水,四曰许泉,五曰归水,六曰沙水,七曰金花水,八曰永安水,九曰晋水。 此九水支流四海,周灌无穷。 山中异兽珍禽,无所不有,无毒螫鸷玃之物,可以度世,可以养生,可以修道,可以登真也。 汝居山以来,未尝游览四表,拂衣尘外,遐眺空碧,俯睇岑峦,固不可得而知也。 吾为汝导之,得不勉之、修之,伫驾景策空,然后倒景而研其本末也。 ”于是命侍臣,以《道德》二经及驻景灵丸授之而去。 如是一年或三五年降于黄庭观。 十年后,妙想白日升天。 兹山以舜修道之所,故曰道州营道县。 (出《集仙录》)【译文】王妙想是苍梧女道士。 不吃五谷,驾驭气息,住在黄庭观旁的水边。 她精诚朝拜,想念丹府,因此感通。 每到月初一,常有奇异的光影云物和重嶂幽谷出现,人很少到那样的地方,妙想也不曾把她见到的情景告诉别人。 如此一年多,有一个月初一的那天,忽然有音乐在遥远的半空中,虚幻轻漫而不下,时间稍长就散去了。 又过了一年多,忽然灵香浓郁而又强烈,祥云弥满庭院,天乐的声音震动山林深谷,光照坛殿,象十个太阳那么明亮,空中呈现金碧的颜色,令人眼花缭乱不敢看。 不一会儿,千乘万骑从悬空下来,都骑着麒麟、凤凰以及龙鹤、天马。 仪仗队和护卫的有几千人,人都一丈多高,拿着戈戟兵杖,飘扬着旗幡伞盖。 过了很久,才有鹤盖凤车引导着九龙辇车,下降到坛前。 有一个人穿着羽衣,戴着宝冠,佩着剑,拖着鞋,升殿坐下。 他的身上赫然有五色光芒,簇拥随从的群仙也有几百人。 妙想就去拜见。 大仙对妙想说:“我就是舜帝。 从前因理国劳倦,在这座山养生修道,总想诱导教化后进之人,使世人知道没有不可教化的人。 而且大道在于内,不在于外;道在自身,不在他人。 《玄经》所说的修之于身,他的道德就是具备了,这指的是修道在于自己,证仙成真不是他人所能办到的。 我看了地司的奏章,你在此山三十多年,始终如一,守德不邪,心想贞神,遵承道戒,你也心诚到极点了。 如果不能证仙成真,这就是天道弃人了。 《玄经》上说,常做善事,救助万物,便没有弃物。 天道周全普遍地布下恩惠,是考虑到每个物都想使它成就,每个人都想把他度引。 只是世人福果单微,道气浮浅,不能精专于道。 既有修行,又不勤奋持久,道气没有灵应,而自己心中已倦怠,这是人自己弃道,不是道弃人啊。 你精诚一到,将会生百生千寄希望于所诚,不息不退,很值得同情。 我从前遇到太上老君,他把《道德真经》拿给我看,治国治身,度引别人施行教化,这也可以用来联结天地、堵塞乾坤、沟通九天、贯穿万物,作为施行教化的要旨、修仙证果的根本,不可譬论而谈。 我常常把它铭记在心,传布于物,弘扬道义,救助世俗,不敢片刻松懈倦怠,至今禀承师训,当作终劫之宝。 但世俗中浮诈迷妄的人多,讥笑谦和的人,把他当作怯懦;轻视退身之道,把它当作迂劣;嘲笑绝圣弃智的宗旨,把这看作荒唐;鄙视绝仁弃义的言词,以为劲捷。 是因为被俗念所迷却不知道啊。 玄圣的心意,将宴恢复淳朴,尊崇玄道,斥逐邪恶。 邪恶除去以后,至道自然显现;淳朴确立以后,浮薄纷争的风气自退。 这样,就使正义制裁没有地方施行,兼爱的慈心无处放矢,昭灼的圣明无处用,机敏之智无处行。 天下混然一体趋奔归于大顺,这就是玄圣的最大愿望。 可惜世俗肤浅伪诈,人们趋奔奢侈和虚伪,帝王不能安心治国,就会万绪交驰;道化不能顺利施行,就会百家纷争。 所以说这是人们自迷。 其时日本来很久了,如果洗心革面,独善其身,能用至道作师表,以长生为最终志趣,很难找到这样的人了。 我因为你修学道术,辛勤诚恳,暂来察看。 你的仙骨早就具备了,还迟疑什么呢? 你一定能得道啊。 我从前在民间,年纪还小,忽然感应太上道君,降临到我的曲室之中,教给我修身之道、治国的策略,让我闭目安坐,冉冉升空,到了南方之国叫作扬州。 向上直达斗牛,向下俯瞰淮泽。 进入十龙门,渡过昭回河、瓠瓜津,找到水源叫作方山,四面各宽千里,当中有玉城瑶宫,这里叫九嶷山。 九嶷山有九座山峰,每峰有一河,九江分别流于其下,而注入六合,周而复始,逆流而上到这里,以灌天河。 所以九水从此山发源流出,上下流淌灌注,遍及四海,使我导九州开八域而归功此山。 山有三宫,第一宫名叫天帝宫,第二宫名叫紫微宫,第三宫名叫清源宫。 我根据历数前去以后,回来治理此山,在上住在紫微宫,向下镇守在这里。 常久视无为之道,分别派遣仙官到下界去教化人。 那诸天的上圣、高真、大仙,因为劫历不常、代运流转、阴阳倚伏、生死推移而生怜悯之心。 转眼之间,人就到了阳九百六的期限。 勤勤恳恳地下世行教以救人,更加对世人求道感到迫切。 世人求道之心若有若无,系念存想在心的,百万人当中没有一人能勤修长久的。 天上真仙怜悯俗人,常在人间隐影化形,随处使人开化觉悟,而千万人当中没有一个可教的人。 古来有句话说:‘修道如初,得道有余。 ’多数人是起始勤恳,中途怠惰,前功尽弃了。 难道是天道对不起人吗? 你传播宣扬我的意见,广泛地让人们明白。 此山九峰都有宫室,命真官主管它们。 下面有宝玉五金、灵芝神草、三天所保护的仙药,以及太上老君所收藏的经文。 有的在石室洞台,有的在云崖峭谷。 所以也有灵司主管,并让巨虬猛兽、螣蛇毒龙防备护卫。 九座山峰是:第一峰叫作长安峰,第二峰叫作万年峰,第三峰叫作宗正峰,第四峰叫作大理峰,第五峰叫作天宝峰,第六峰叫作广得峰,第七峰叫作宜春峰,第八峰叫作宜城峰,第九峰叫作行化峰。 下有宫阙,各作为治所。 九水是:第一水叫作银花水,第二水叫作复淑水,第三水叫作巢水,第四水叫作许泉,第五水叫作归水,第六水叫作沙水,第七水叫作金花水,第八水叫作永安水,第九水叫作晋水。 这九水支流四海,周围灌溉无穷。 山中珍禽异兽无所不有,没有毒螫鸷玃之物,可以在此度世,可以在此养生,可以在此修炼道术,可以在此成仙登真。 你住在山上以来,不曾游览山的四外、脱离于尘世之外,远眺碧空,俯视山峦,本来不可能知道这些。 我为你指点它,能不勉力修行吗? 我等待你能驾影策空,然后反过来研究它的本末了。 ”于是命侍臣把《道德》二经以及驻景灵丸传给妙想而去。 此后一年或三五年,舜帝就降临黄庭观一次。 十年后,妙想白日升天。 这座山因为是舜修道的地方,所以叫作道州营道县。 --------------------------------------------成公智琼魏济北郡从事椽弦超,字义起。 以嘉平中夕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上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智琼,早失父母。 上帝哀其孤苦,令得下嫁。 超当其梦也,精爽感悟,美其非常人之容,觉而钦想。 如此三四夕。 一旦显然来,驾辎軿车,从八婢。 服罗绮之衣,姿颜容色,状若飞仙。 自言年七十,视之如十五六。 车上有壶榼,清白琉璃,饮啗奇异,馔具醴酒,与超共饮食。 谓超曰:“我天上玉女,见遣下嫁,故来从君。 盖宿时感运,宜为夫妇,不能有益,亦不能为损。 然常可得驾轻车肥马,饮食常可得远味异膳,缯素可得充用不乏。 然我神人,不能为君生子,亦无妒忌之性,不害君婚姻之义。 ”遂为夫妇。 赠诗一篇曰:“飘摇浮勃逢,敖曹云石滋。 芝英不须润,至德与时期。 神仙岂虚降? 应运来相之。 纳我荣五族,逆我致祸灾。 ”此其诗之大较,其文二百余言,不能悉举。 又著《易》七卷,有卦有象,以彖为属。 故其文言,既有义理,又可以占吉凶,犹杨子之《太玄》,薛氏之《中经》也。 超皆能通其旨意,用之占候。 经七八年,父母为超取妇之后,分日而燕,分夕而寝,夜来晨去,倏忽若飞,唯超见之,他人不见也。 每超当有行来(来原作永,据明抄本改),智琼已严驾于门。 百里不移两时,千里不过半日。 超后为济北王门下掾,文钦作乱,魏明帝东征,诸王见移于邺宫,宫属亦随监国西徙。 邺下狭窄,四吏共一小屋。 超独卧,智琼常得往来。 同室之人,颇疑非常。 智琼止能隐其形,不能藏其声;且芬香之气,达于室宇,遂为伴吏所疑。 后超尝使至京师,空手入市。 智琼给其五匣弱绯、五端絪贮。 采色光泽,非邺市所有。 同房吏问意状,超性疏辞拙,遂具言之。 吏以白监国,委曲问之,亦恐天下有此妖幻。 不咎责也。 后夕归,玉女己求去,曰:“我神仙人也,虽与君交,不愿人知。 而君性疏漏,我今本末已露,不复与君通接。 积年交结,恩义不轻,一旦分别,岂不怆恨? 势不得不尔,各自努力矣。 ”呼侍御下酒啗,发簏,取织成裙衫两裆遗超,又赠诗一首,把臂告辞,涕零溜漓,肃然升车,去若飞流。 超忧感积日,殆至委顿。 去后积五年,超奉郡使至洛,到济北鱼山下,陌上西行。 遥望曲道头,有一马车,似智琼。 驱驰前至,视之果是,遂披帷相见,悲喜交至,授绥同乘至洛,克复旧好。 至太康中犹在,但不日月往来。 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月旦十五。 每来,来辄经宿而去。 张茂先为之赋《神女》。 其序曰:“世之言神仙者多矣,然未之或验。 如弦氏之归,则近信而有征者。 ”甘露中,河济间往来京师者,颇说其事,闻之常以鬼魅之妖耳。 及游东上,论者洋洋,异人同辞,犹以流俗小人,好传浮伪之事,直谓讹谣,未遑考核。 会见济北刘长史,其人明察清信之士也。 亲见义起,受其所言,读其文章,见其衣服赠遗之物,自非义起凡下陋才所能构合也。 又推问左右知识之者,云:“当神女之来,咸闻香薰之气、言语之声。 ”此即非义起淫惑梦想明矣。 又人见义起强甚,雨行大泽中而不沾濡,益怪之。 鬼魅之近人也,无不羸病损瘦。 今义起平安无恙,而与神人饮燕寝处,纵情兼欲,岂不异哉! (出《集仙录》)【译文】魏时,济北郡从事椽弦超,字义起,在嘉平年间有一天晚上独宿,梦见有个神女来侍从他。 神女自称是天上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智琼,早年失去父母。 上帝因为她孤苦无依而哀怜她,令她下界嫁人。 弦超正当做这个梦的时候,精神爽快,感觉灵悟,觉得神女的姿容不是平常人所能有的那么美,醒来的时候他就怀着敬意想念她。 一连三四个晚上都是如此。 有一天,智琼真真切切地来了,驾着上有帷盖四周有帷幕的车子,随从八个婢女。 穿着罗绮制作的衣服,容颜姿色象飞仙的样子。 她自己说七十岁了,可是看起来就象十五六岁。 车上有盛放酒壶的盒子,洁白琉璃,有各种吃的喝的等奇异食品,还有餐具和美酒。 来到以后,她就与弦超共饮共食。 她对弦超说:“我是天上的玉女,被遣下嫁,所以来依从您。 原因是前世时感运相通,应该做夫妇。 我对您虽然不能有益,也不会造成损害。 但却能使您经常能够驾轻车乘肥马,饮食经常可以得到远方的风味和奇异的食品,丝绸锦缎可以得到充足的使用而不缺乏。 然而我是神人,不能给您生孩子,也没有妒忌的性情,不妨害您的婚姻之事。 ”于是,他们结为夫妇。 智琼赠给弦超一首诗:“飘遥浮勃蓬,敖曹云石滋。 芝英不须润,至德与时期,神仙岂虚降? 应运来相之。 纳我荣五族,逆我致祸灾。 ”这是那首诗的大意。 全文二百多字,不能全部列举。 智琼又著阐发《易经》的书七卷,有卦有象,以彖为属。 所以从其文意来看,既有义理,又可以占卜吉凶,如同杨雄的《太玄经》和薛氏的《中经》。 弦超对它的意旨都能通晓,运用它占卜。 经过七八年。 弦超的父亲给弦超娶妻之后,他们就分日宴乐,分夕而共寝。 智琼夜间来早晨去,迅捷如飞,只有弦超能看见她,别人都看不见她。 每当弦超要远行时,智琼就已经把车马行装安排得整整齐齐等在门前,走百里路不超过两个时辰,走千里路不超过半天。 弦超后来做济北王的门下掾,那时文钦作乱,魏明帝东征,诸王被迁移到邺宫,各王宫的属吏也随着监国的王爷西迁。 邺下狭窄,四个吏员同位一间屋子。 弦超独卧时,智琼照常能够往来,同室的人都怀疑弦超不正常。 智琼只能把自己的身形隐匿起来,但是不能把声音也藏起来、而且芳香的气味,弥满屋室,终于被同室相伴的吏员所怀疑。 后来弦超曾经被派到京师去,他空手进入集市,智琼给他五匣弱红颜料、五块做褥子的麻布,而且彩色光泽,都不是邺城集市所有的。 同房吏盘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弦超性格疏朗,不善言辞,就详详细细地向他们说了。 同室小吏把这些情况向监国王爷报告了,监国向他讯问了事情的底细和原委,也恐怕天下有这种妖幻,就没有责怪他。 后来,弦超晚上回来,玉女自己请求离去,她说:“我是神仙,虽然与您结交,不愿让别人知道。 而您的性格粗而不细,我今天底细已经暴露,不能再与您通情接触了。 多年交往,结下情谊,恩义不轻,一旦分别,哪能不悲伤遗憾? 但情势如此,不得不这样啊,我们各自努力吧! ”智琼唤侍御的人摆下酒饭,又打开柳条箱子,拿出织成的裙衫和两条裤子留给弦超。 又赠诗一首,握着弦超的手臂告辞,眼泪流淌下来,然后表情严肃地登上车,象飞逝的流水一般离去了。 弦超多少天来忧伤感念,几乎到了萎靡不振的地步。 智琼去后五年,弦超奉郡里的差使到洛阳去,走到济北鱼山下,在小路上向西走,远远地望见曲洛道旁有一辆马车,认出是智琼,他就打马向前跑。 到跟前一看果然是智琼,于是就掀起帷布相见,两个人悲喜交加,智琼让他上车拉住绳索,同车到洛阳。 他们又重修旧好,到太康年间还在。 但是并不天天往来,只在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和每月初一、十五见面。 智琼每次到来,往往经宿而还。 张茂先为她写了《神女赋》,其序文说:“世上谈论神仙的人很多,然而没有人验证它,如弦超之妻的到来,就是近于事实而有验证的例子。 甘露年间,河济一带往来京城的人都传说这件事,听到的人常常认为智琼是鬼魅一类的妖孽。 等到游历东方,谈论的人滔滔不绝,不同的人说的却都一样。 还有人认为流俗小人好传虚浮伪诈之事,径直说是讹传的谣言,未及考核。 及会见济北刘长史,他这个人是个明察有信之士,他亲自见过弦超,听弦超亲口说过,读过智琼的文章,见过那些衣服等智琼赠送的物件,自然不是弦超这种平凡低下、才疏学浅的人所能编造的。 又推究查问左右知道这件事的人,他们说当神女来时,全都闻到了薰香的气味,听到了言语之声,这就明显地证明不是弦超因为梦想而造成的淫惑了。 又有人见到弦超很强壮,在雨中行经大泽而不沾湿,就更加觉得奇怪。 鬼魅接近人,无不使人身体羸弱生病受损而消瘦。 如今弦超平安无恙,而与神人饮宴同寝相处,纵情恣欲,难道不奇异吗? --------------------------------------------庞女庞女者,幼而不食,常慕清虚,每云:“我当升天,不愿住世。 ”父母以为戏言耳。 因行经东武山下,忽见神仙飞空而来,自南向北,将逾千里。 女即端立,不敢前进。 仙人亦至山顶不散,即便化出金城玉楼、璚宫珠殿,弥满山顶。 有一人自山而下,身光五色,来至女前,召女升宫阙之内。 众仙罗列,仪仗肃然。 谓曰:“汝有骨箓,当为上真。 太上命我授汝以灵宝赤书五篇真文,按而行之,飞升有期矣。 昔阿丘曾皇妃,皆奉行于此,证位高真,可不勤耶? ”既受真文,群仙亦隐。 十年之后,白日升天。 其所遇天真处东武山者,即今庚除化也。 其后道士张方,亦居此山,于石室中栖止。 常有赤虎来往室外,方不为惧,亦得道升天。 庞女一本作逄字。 (出《集仙录》)【译文】庞女小时候就不吃东西,总是仰慕清虚之道,经常说:“我应当升天,不愿意住在人世。 ”她的父母把这话当作戏言而已。 因为出行经过东武山下,忽然看到神仙从空中飞腾而来,从南向北,将超过千里。 庞女就端端正正地站着,不敢往前走。 仙人也到了山顶,他们并不散去,立即就变幻出金城玉阙、璚宫珠殿,弥满山顶。 有一个人从山上下来,身上发出仗十分恭敬。 仙人对她说:“你有仙骨,还登记在册,应当成为天上上真。 太上老君命我传授给你灵宝赤书五篇真文,按照它修行,飞升就指日可期了。 从前阿丘曾皇妃,都是遵奉这些宝书符箓进行修行,得以证位高真。 你既然想飞升成仙,能不勤修苦炼吗? ”庞女接受真文后,群仙也都隐去。 十年之后,庞女白日升天。 她遇到天真的地方东武山,就是现在的庚除化这个地方。 后来有个道士叫张方,也住在这座山,在石室中歇宿,常常有红毛老虎在室外来来往往。 张方没有被老虎吓倒,也得道升天。 庞女在别的版本中庞字写成逄字。 --------------------------------------------褒女褒女者,汉中人也。 褒君之后,因以为姓。 居汉、淝二水之间。 幼而好道,冲静无营。 既笄,浣纱于浕水上,云雨晦冥,若有所感而孕。 父母责之,忧患而疾。 临终谓其母曰:“死后见葬,愿以牛车载送西山之上。 ”言讫而终。 父母置之车中,未及驾牛,其车自行,逾淝、汉二水,横流而渡,直上浕口平元山项。 平元即浕口化也。 家人追之,但见五云如盖,天乐骇空,幢节导从,见女升天而去。 及视车中,空棺而已。 邑人立祠祭之,水旱祈祷俱验。 今浕口山顶有双辙迹犹存。 其后陈世安亦于此山得道,白日升天。 (出《集仙录》)【译文】 褒女是汉中人,因为是褒君的后代,就以褒为姓,住在汉水、淝水二水之间。 她小时候就好道,淡泊清静,到了盘发插笄的年龄后,常在浕水上学浣纱。 有一天,忽然天地昏暗云集雨落,褒女似有所感而怀了孕。 她的父母责怪她,她忧愁痛苦,就生了病。 临终时对她的父母说:“死后葬我的时候,希望你们用牛车送到西山上。 ”说完就死了。 她的父母把她的尸体装到车上,还没有来得及套上牛,那辆车就自己走了,越过汉水和淝水,横流而渡,径直登上了浕口平元山顶。 平元山就是浕口化。 家里的人追车时,只见五彩祥云如车盖,天乐惊空,旌旗仪仗前导后从,见到褒女升天而去。 等到再看车中,只剩空棺而已。 乡里人建立祠庙祭祀她,水灾旱灾时向她祈祷,都有灵验。 现在浕口山顶上车辙的痕迹还存在。 其后张世安也在这座山得道,白日升天。 --------------------------------------------李真多李真多,神仙李脱妹也。 脱居蜀金堂山龙桥峰下修道,蜀人历代见之。 约其往来八百余年,因号曰李八百焉。 初以周穆王时,居来广汉栖玄山,合九华丹成,云游五岳十洞,二百余年。 于海上遇飞阳君,授水木之道,还归此山,炼药成。 又去数百年,或隐或显,游于市朝,又登龙桥峰,作九鼎金丹。 丹成已八百年。 三于此山学道,故世人号此山为三学山,亦号为贤山,盖因八百为号。 丹成试之,抹于崖石上,顽石化玉,光彩莹润。 试药处于今犹在。 人或凿崖取之,即风雷为变。 真多随兄修道,居绵竹。 今有真多古迹犹在。 或来往浮山之侧,今号真多化,即古浮山化也。 亦如地肺得水而浮,真多幼挺仙姿,耽尚玄理。 八百授其朝元默贞之要,行之数百年,状如二十许人耳,神气庄肃,风骨英伟,异于弱女之态。 人或见之,不敢正视。 其后太上老君与玄古三师降而度之,授以飞升之道,先于八百白日升天。 化侧有潭,其水常赤,乃古之神仙炼丹砂之泉。 浮山亦名万安山,上有二师井,饮之愈疾。 今以真多之名,故为真多化也。 八百又于什邡仙居山,三月八日白日升天。 (出《集仙录》)【译文】李真多,是神仙李脱的妹妹。 李脱在西蜀金堂山龙桥峰下修炼道术。 蜀人历代都见到过他,大约他往来八百多年了,因此称他为李八百。 当初在周穆王时,来到广汉栖玄山上居住,炼制九华丹成功以后,云游五岳十洞二百多年。 在海上遇到飞阳君,教给他水木之道,也就回归此山。 药炼成以后,又离去几百年。 有时隐形,有时显现,游历于市朝之中。 又登上龙桥峰,制作九鼎金丹,丹炼成已经八百年了。 他三次在此山修炼道术,所以世人称此山为三学山,也称为贤山,大概是因为李八百取的号。 丹炼成了要试一试它,李八百就把丹药抹在崖石上,顽石变成了美玉,光彩晶莹润洁。 试药处至今还存在。 有的人凿崖取玉,则风雷为之变色。 李真多随着哥哥修炼道术,住在绵竹中。 现在真多古迹还在。 她有时往来于浮山之侧,现在称作真多化,就是古代的浮山化,有如地肺到了水面就上浮。 李真多小时候就生成仙姿,沉迷崇尚玄理。 李八百教给她朝元默贞的要诀,她修行了几百年,样子就象二十岁左右的人。 神情端庄,气概严肃,风骨英武雄伟,不同于弱女之态,人们有时见到她,都不敢正眼去看。 其后太上老君与玄古三师降临度引她,教给她飞升之道,她就先于李八百而白日升天。 真多化的旁边有潭,那里的水总是红色的,原来是古代的神仙炼丹砂的泉源。 浮山又名万安山,山上有二师井,饮井水可以治愈疾病。 现在用真多的名字,所以称为真多化。 李八百又到什邡仙居山修炼,三月八日白日升天。 --------------------------------------------班孟班孟者,不知何许人也。 或云女子也。 能飞行经日,又能坐空虚中与人语,又能入地中,初去时没足至胸,渐入,但余冠帻,良久而尽没不见。 以指刺地,即成井可吸。 吹人屋上瓦,瓦飞入人家间。 桑果数千株,孟皆拔聚之成一,积如山;如此十余日,吹之各还其故处如常。 又能含墨一口中,舒纸着前,嚼墨喷之,皆成文字,竟纸,各有意义。 服酒丹,年四百岁更少。 入大治山中。 (出《神仙传》)【译文】班孟,不知是哪里人,有人说她是女子。 她能在空中飞几天,又以坐在虚空之中与人说话,还能钻入地下。 刚进去时,从脚开始埋没,一直到胸部埋没,都是渐渐地进入地下,只剩帽子头巾没有进去,过了很久,就全部没入而不见了。 她用手指刺地,就能成井可以汲水。 吹人家屋子上的瓦,瓦就飞入人家家里。 几千棵桑果树,班孟全部把它们抓出来聚拢成一堆,堆积得象山似的;这样放着十几天了,她吹一口气,这几千棵桑果树就各自回到原来的地方,象平常时一样。 又能在口中含一口墨,把纸放在面前舒展开,她嚼墨一喷,都成为文字,写满了纸,各有意义。 她食酒和丹药,年纪四百岁反而更年轻了。 后来进入大治山中。 --------------------------------------------天台二女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 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啗数枚,饥止体充。 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妍。 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 乃相谓曰:“此近人矣。 ”遂渡山。 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 ”刘、阮惊。 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耶? ”因邀还家。 南东二璧(南东二璧原作雨璧东壁,据明抄本改。 黄本作西璧东璧)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 各有数侍婢使令。 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 食毕行酒。 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 ”酒酣作乐。 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殊绝。 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 归思甚苦。 女遂相送,指示还路。 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出《神仙记》。 明抄本作出《搜神记》。)【译文】刘晨和阮肇,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 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 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 用杯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 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 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 ”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 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 ”刘晨、阮肇都很惊讶。 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 ”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 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 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综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交错。 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 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 吃完饭又喝酒。 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 ”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 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 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 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 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 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 发布时间:2025-10-07 12:07:4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