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 内容: 黄万祐 任三郎 黄齐 王处回 天自在 掩耳道士 抱龙道士 何昭翰 卢延贵 杜鲁宾 建州狂僧 刘甲 卢婴 赵燕奴--------------------------------------------黄万祐黄万祐修道于黔南无人之境,累世常在。 每三二十年一出成都卖药,言人灾祸无不神验。 蜀王建迎入宫,尽礼事之。 问其服食,皆秘而不言。 曰:“吾非神仙,亦非服饵之士。 但虚心养气,仁其行,鲜其过而已。 ”问其齿,则曰:“吾只记夜郎侯王蜀之岁,蚕丛氏都郫之年,时被请出。 尔后乌兔交驰,花开木落,竟不记其甲子矣。 ”忽一日,南望嘉州曰:“犍为之地,何其炎炎,请遣人赴之。 ”如其言,使至嘉州,市肆已为瓦砾矣。 后坚辞归山,建泣留不住,问其后事,皆不言之。 既去,于所居壁间见题处曰:“莫交牵动青猪足,动即炎炎不可扑。 鸷兽不欲两头黄,黄即其年天下哭。 ”智者不能详之。 至乙亥年,起师东取秦凤诸州。 报捷之际,宫内延火,应是珍宝帑藏,并为煨烬矣。 乃知太岁乙亥,是为青猪,为焚爇之明也。 后三年,岁在戊寅土而建殂。 方知寅为鸷兽,干与纳音俱是土,土黄色,是以言鸷兽两头黄。 此言不差毫发。 (出《录异记》。 明抄本作《野人闲话》)【译文】黄万祐在黔南没有人烟的地方修道,经过几代人了,他一直在那个地方。 每隔二三十年出来一次,到成都去卖药。 他谈论别人的灾祸,没有一次不是神奇般的应验。 蜀国王建把他迎接进宫,尽一切礼节来对待他。 问他服用的是什么长寿药物,他严守秘密不跟人说,他说:“我不是神仙,也不是靠了服用什么药物;只是虚心寡欲地养气,端正自己的行为,少做过分的事而已。 ”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则说:“我只记得夜郎侯做蜀国国王的时候,蚕丛氏以郫为京都的那些年,时常被请出来。 从那以后,太阳与月亮交替出现,花开了叶落了,到底有多少年也记不得了。 ”忽然有一天,他朝南而远望着嘉州说:“犍为那个地方,大火烧得好凶呵,请派人赶去救灭! ”照他说的派人到了嘉州,市场已经变成一片瓦砾。 后来他硬要告辞回山,王建哭着挽留也留不住,问他以后的事,他什么也不说。 走了之后,在他住处的墙上发现有个地方题着下面几句:“莫交牵动青猪足,动即炎炎不可扑。 鸷兽不欲两头黄,黄即其年天下哭。 ”有学问的人也不能评细弄懂其中的含义。 到了乙亥年,蜀国兴兵东伐,攻占了秦凤各个州。 正在报捷庆祝胜利的时候,宫内起了火,一应珍宝钱财等收藏的物品,统统化为灰烬了。 这才知道太岁乙亥之年是青猪年,是起火焚烧的日期。 过了三年,岁在戊寅,王建逝世。 这才知道寅为鸷兽,于与纳音都是土,土是黄色的,所以说鸷兽两头黄。 黄万祐的这些预言,与后来发生的事情对比,分毫不差。 --------------------------------------------任三郎凤州宾祐王鄑员外,时在相国满存幕中筹画,宾佐最为相善。 有客任三郎者在焉,府中僚属咸与之相识,而独亲于王。 居无何。 忽谓王曰:“或有小失意,即吾子之福也。 ”又旬月,王忽失主公意,因称疾百余日。 主公致于度外,音问杳绝。 任亦时来,一日谓王曰:“此地将受灾,官街大树自枯。 事将逼矣,叶堕之时,事行也。 速求寻医,以脱此祸”王以主公之怒未息,深以为不可。 任曰:“但三贡启事,必有指挥。 ”如其言,数日内三贡启。 乞于关陇已来寻医。 果使人传旨相勉,遽以出院例钱匹缎相遗,倍厚于常。 王乃入谢,留宴,又遗采缬锦诱之物及其家。 不旬,即促行北去。 满相于郊外宴饯。 临歧之际,仅二百余人。 五六日至吴山县僦居,又十日至凤州。 人言已军变矣,满公归褒中。 同院皆死于难,王独免其祸。 又其年至长安开化坊西北角酒肆中,复见任公。 问其所舍,再往谒之,失其所在矣。 (出《录异记》)【译文】凤州宾祐王鄑员外,当时在相国满存的府中做事,幕僚们跟他处得最好。 有个门客任三郎也在相国府,府中幕僚们都跟他相识,但他只亲近王鄑。 过不多久,任三郎忽然跟王鄑说:“你可能要发生失意的事,这就是你的福分呀! ”又过了一个月,王鄑忽然使主公满相国不满意他,他便请了病假一百余天,没到相府上班。 满相国已把此事放在度外,也不追问他的消息。 任三郎仍然常到他这里来,一天,他对王鄑说:“此地要遭受灾难,大街上的大树要自行干枯。 祸事快要发生了,落叶的时候,就要出事。 快去请求相国找人医治,以解除这场灾祸。 ”王鄑以为相国的气还没消,这时去跟他说此事太不合适。 任三郎说:“这次是三贡起事,一定有人指挥。 ”果然像他说的,几天之内三贡便起事了。 求于关陇,已来寻救治之方。 皇上果然派人传旨表扬他,相国立即拿出院中的钱和几匹绸缎来赠给他,比平常加倍厚待他。 他到相府道谢,相国留他设宴招待,又赠各种珍贵的丝织品给他家里。 不到十天,就催他立即起程往北方去,满相国在郊外设宴亲自为他饯行。 分手的时候,送行的有二百人之多。 走了五六天来到吴山县,租房子住了下来,又走了十天到达凤州。 人们都说已经发生军变了,满相国已经回到褒中老家。 与王鄑同院的人都死于祸乱,只有王鄑一人免受其难。 那一年他来到长安开化坊西北角的一家酒店里,又见到了任三郎。 王鄑打听了他的住处,再去拜访他时,已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黄齐黄齐者,蜀之偏裨也。 常好道,行阴功有岁年矣。 于朝天岭遇一老人,髭发皎白,颜色璎孺,肌肤如玉。 与之语曰:“子既好道,五年之后,当有大厄,吾必相救。 勉思阴德,无退前志。 ”其后齐下峡,舟船覆溺,至滩上,如有人相拯。 得及于岸,视之,乃前所遇老人也,寻失所在。 自是往往见之。 忽于什邡县市中相见,召齐过其所居。 出北郭外,行桤林中,可三二里,即到其家。 山川林木,境趣幽胜。 留止一宿,及明,相送出门,已在后城山内,去县七十余里。 既归,亦话于人。 (出《录异记》)【译文】黄齐是蜀国的一员偏将,爱好道家学说,善积阴德已有多年了。 他在朝天岭上遇见一个老人,此人须发雪白,脸色却像小孩一样鲜艳红润,肌肤白嫩光滑如玉。 他对黄齐说:“你既然爱好道家的思想,五年之后,你会有难,到时候我一定救你。 你要时时善积阴德,不要改变原来的志向。 ”后来,黄齐沿江路过巫峡,船翻了掉到水里,被水冲到石滩上时,好像有人相救一样,很顺利地到了岸边。 黄齐上岸后回头一看,救自己上岸的正是过去遇见的那个老人。 转眼之间,老人就在原地不见了。 从此之后,黄齐常常见到他。 有一天,两人偶然间在什邡县城里相见了,老人招呼黄齐到自己住的地方去。 出北门到了郊外,穿过一片桤木林,走了约二三里便到了老人的家。 只见此处山川秀丽,林木成荫,环境幽静别致。 老人留他在家里住了一宿,天亮后送他走出家门,刚走出老人的家门,却已站在县城后山里了,这里离县城有七十多里远。 黄齐回去之后,也把自己的这次见闻告诉给别人。 --------------------------------------------王处回王侍中处回常于私第延接布素之士。 一旦有道士,庞眉大鼻,布衣褴褛,山童从后,擎柱杖药囊而已,造诣王公。 于竹叶上大书“道士王挑杖奉谒。 ”王公素重士,得以相见,因从容致酒。 观其谈论,清风飒然。 处回曰:“弟子有志清闲,愿于青城山下致小道院,以适闲性。 ”道士曰:“未也。 ”因于山童处取剑,细点阶前土广尺余,囊中取花子二粒种子,令以盆覆于上。 逡巡去盆,花已生矣,渐渐长大,颇长五尺已来,层层有花,烂然可爱者两苗。 尊师曰:“聊以寓目适性,此则仙家旌节花也。 ”命食不餐,唯饮数杯而退。 曰:“珍重,善为保爱。 ”言讫而去,出门不知所之。 后王公果除二节镇,方致仕。 自后往往有人收得其花种。 (出《野人闲话》)【译文】侍中王处回常常在自己家里迎送和接待一些没有官禄的人士。 一天,有一位道士到他家拜访,这位道士宽眉毛大鼻子,穿着破旧的布衣服,背后跟着个小童,拿的不外是柱杖药口袋之类,他在竹叶上写道:“道士王挑杖前来拜见! ”王处回素来看重士人,便立即与道士相见,客客气气地敬酒。 看到这个道士的言谈是那样清爽洒脱,王处回说:“弟子有志于清闲,愿在青城山下修造一座小小的道院,住在那里修心养性,以满足自己喜欢过清闲自在生活的心愿。 ”道士说:“不要这样做。 ”他便从小童手里取过宝剑,仔细地指点院阶前面一尺多见方的土地,从口袋里取出两粒花籽种下去,叫人用盆扣上。 过了一会儿,把盆拿走后,花已经长出来了,只见它渐渐长大,足有五尺来高,每层叶子上都开出花朵,其中有两朵灿烂夺目,格外可爱。 这位道士说:“这是仙家的旌节花,它可供你寓目适性。 ”王处回命人给道士摆上酒饭,他不吃饭,只喝了几杯酒就退席,说:“请你珍重,善自保全爱护自己。 ”说完就走了,出了门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后来王处回果然被任为两个节镇的节度使,开始在仕途上努力。 自此之后,常常有人收得那枝“旌节花”的花种。 --------------------------------------------天自在利州市廛中,有一人,披发跣足,衣短布襦。 与人语,多说天上事。 或遇纸笔,则欣然画楼台人物,执持乐器,或云龙鸾凤之像。 夜则宿神庙中。 人谓之天自在。 州之南有市,人甚阗咽。 一夕火起,烟焰亘天。 天自在于庙中独语曰:“此方人为恶日久,天将杀之。 ”遂以手探阶前石盆中水,望空浇洒。 逡巡有异气自庙门出,变为大雨,尽灭其火。 掌庙者往往与人说之,天自在遂潜遁去。 其后居人果为大火漂荡,始信前言有征。 (出《野人闲话》)【译文】在利州的市区内有一个人,整天披头散发赤着脚,穿着短布衣。 跟人说话时说的多是天上的事,有时碰到纸和笔,他就高高兴兴地画上楼台宫阙,里面的人物都拿着乐器;或者画上云雾中的龙以及鸾鸟凤凰之类的图像。 夜晚他睡在神庙里。 人们都称他为天自在。 利州的南边有个市场,人声鼎沸。 有一天晚上市场里起了火,浓烟与火焰直冲天空。 天自在在庙里自言自语道:“这个地方的人长期为非作歹,老天将要杀灭他们。 ”说完就把手伸进阶前石头盆的水里面,捧起水来往天空浇洒,立刻有一股特殊的气体从庙门飞了出去,变成瓢泼大雨,把正在熊熊燃烧的大火全部浇灭了。 事后,掌管这座神庙的人,常跟别人讲起这天晚上他在庙里看到的种种事情,于是,天自在便悄悄地逃走了。 后来,这里的居民果然被一场大火烧得空荡荡的。 由此才相信天自在原先说的话是验证的。 --------------------------------------------掩耳道士利州南门外,乃商贾交易之所。 一旦有道士,羽衣褴褛。 来于稠人中,卖葫芦子种。 云:“一二年间,甚有用处。 每一苗只生一颗,盘地而成。 ”兼以白土画样于地以示人,其模甚大。 逾时竟无买者,皆云:“狂人不足可听。 ”道士又以两手掩耳急走,言“风水之声何太甚耶? ”巷陌孩童,竞相随而笑侮之,时呼为掩耳道士。 至来年秋,嘉陵江水,一夕泛涨,漂数百家。 水方渺瀰,众人遥见道士在水上,坐一大瓢,出手掩耳,大叫水声风声何太甚耶? ”泛泛而去,莫知所之。 (出《野人闲话》)【译文】利州南门外是个贸易市场。 一天,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来到人多的地方出卖葫芦苗。 嘴里喊着:“一二年间,甚有用处。 每棵苗只结一只葫芦。 藤蔓盘在地上就成。 不用打架子。 ”一边喊一边用白垩土块在地上画样子给人看,葫芦的模样特别大。 过了好长时间,一直没人买,人们都说:“这是个疯子,他的话不能听。 ”道士又用两手捂着耳朵急急忙忙地跑,边跑边说:“风声和水声怎么响得这么厉害呀! ”正在路上和胡同里玩的孩子,都跟在后面嘻嘻哈哈地起哄耍笑他,当时人们都称呼他为掩耳道士。 到了第二年秋天,嘉陵江的水在一天夜晚突然猛涨,江水漫过堤岸,淹没了几百户人家。 大水弥漫,汪洋浩渺,人们远远地望见道士正在水上,他坐着一只大瓢,伸出两手捂住耳朵,大声喊着:“水声和风声怎么响得这么厉害呀! ”只见他在水上漂漂荡荡地远去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抱龙道士灌口白沙有太山府君庙。 每至春三月,蜀人多往设斋,乃至诸州医卜之人,亦尝集会。 时有一人,鹑衣百结,颜貌憔悴,亦往庙所。 众人轻之。 行次江际,众人憩于树荫,贫士亦坐石上。 逡巡谓人曰:“此水中有一龙睡。 ”众不之应。 旁有一叟曰:“何得见? ”贫士曰:“我则见。 ”众曰:“我等要见如何? ”贫士曰:“亦不难。 ”遂解衣入水,抱一睡龙出,腥秽颇甚,深闭两目,而爪牙鳞角悉备。 云雾旋合,风起水涌。 众皆惊走遥礼,谓之圣人。 遂却沉龙于水底,自挂鹑衣而行。 谓众人曰:“诸人皆以医卜为业,救人疾急,知人吉凶,亦近于道也。 切不得见贫素之士便轻侮之。 ”众人惭谢而已。 复同行十里,瞥然不见。 (出《野人闲话》)【译文】在灌口白沙那个地方,有一座太山府君庙。 每逢春天三月时,蜀人大都前去烧香祭奠,至于各个州的看病的、算命的,也曾到庙上去集会。 当时有一个人,穿着打了许多补钉的破衣服,容貌憔悴,也在往庙那边走。 众人都没把他放在眼里。 他走到江边时,众人正在树荫下休息,这位贫士也在石头上坐下。 坐了一会儿,他对别人说:“这条江里有条龙在睡觉。 ”大家都不理睬他。 旁边有个老头儿说:“怎么见得? ”贫士说:“我见过。 ”大家说:“我们要见一见,怎么样? ”贫士说:“也不难。 ”他脱掉外衣跳进水里,抱着一条睡着的龙出来了,腥味特别大,那条龙深深地闭着两眼,龙爪龙牙龙鳞龙尾全都完好,云雾顿时聚拢上来,刮起了风,江水在翻腾。 众人都吃惊地跑出很远,远远地向这位贫士行礼,说他是圣人。 贫士放下怀里的睡龙把它沉入水底,捡起地上的衣服搭在肩上就走,对着众人说:“你们各位都以看病占卜为职业,专门救活别人的病痛,预知别人的吉凶祸福,差不多也是在行道。 千万不要见到贫寒素谈的人就轻视侮辱他们! ”众人听了,只有惭愧和称谢而已。 大家又跟他一起走了十余里路,一眨眼他就不见了。 --------------------------------------------何昭翰伪蜀度支员外郎何昭(原昭下有曰字,据明抄本删)翰,尝从知于黔南。 暇日。 因闲步野径,于水际见钓者,谓翰曰:“子何(何原作可,据明抄本改)判官乎? ”曰:“然。 ”曰:“我则野人张涉也。 余比与子交知久矣,子今忘我也。 ”翰懵然不醒,因籍草坐。 谓翰曰:“子有数任官,然终于青城县令。 我则住青城山也,待君官满,与君同归山中,今不及到君公署也。 ”遂辞而去。 翰深志之。 后累历官,及出为青城县令,有忧色。 钓者亦常来往,何甚重之。 一旦大军到城,劫贼四起,钓者与翰相携入山,何之骨肉尽在城内。 贼众入县,言杀县令,脔而食之。 贼首之子自号小将军,其日寻觅不见。 细视县宰之首,即小将军之首也。 贼于是自相残害,莫知县令所之。 后有人入山,见何与张同行。 何因寄语妻子曰:“吾本不死,却归旧山。 尔等善为生计,无相追忆也。 ”自此人不复见,莫知所之。 (出《野人闲话》)【译文】伪蜀王朝的度支员外郎何昭翰,曾经跟随别人在黔南当判官。 空闲时到野外散步,在河边看见一个钓鱼的,这个人对何昭翰说:“你是何判官吗? ”“是。 ”“我是山野之人张涉。 我过去与你交往了很长时间呢,你现在忘记我了。 ”何昭翰懵懵懂懂没弄明白,便在草地上坐下来,他又对何说:“你有好几任官职,但最终是做到青城县令。 我则住在青城山里,等你的官期满了时,我与你一起回山里,今天来不及到你官署里去了。 ”说完便告辞走了。 何昭翰对这件事印象特别深。 后来他接连做了几任官员,等出任青城县令时,心里颇为忧虑。 那个钓鱼的也常来常往,何昭翰对他非常尊重。 一天,大军压城,贼寇四起,钓鱼人与何昭翰结伴逃到青城山中,何的家属全都留在城里。 贼寇进入县城之后,扬言要杀死县令,剁成肉酱吃。 贼寇首领的儿子自称小将军,那一天突然失踪了。 细看画像上县令的脑袋,就是小将军的脑袋,于是,贼寇便互相残杀起来,谁也不知道县令究竟在什么地方。 后来有人进山,看见何昭翰与张涉在一起走路,何便托他捎信告诉家属,说:“我并没有死,已经逃回原来的山里,你们要好好过日子,不要想念我。 ”从此,人们再也没看见他,不知他到哪里去了。 --------------------------------------------卢延贵卢延贵者,为宣州安仁场官,赴职中途阻风,泊大江次数日。 因登岸闲步,不觉行远,遥望大树下若有屋室。 稍近,见室中一物,若人若兽。 见人即行起而来,延贵惧而却走。 此物连呼:“无惧,吾乃人也。 ”即往就之,状貌奇伟,裸袒而通身有毛,长数寸。 自言商贾也,顷岁泛舟,至此遇风,举家没溺。 而身独得就岸,数日食草根,饮涧水,因得不死。 岁余,身乃生毛。 自尔乃不饮不食,自伤孤独,无复世念。 结庐于此,已十余年矣。 因问独居于此,得无虎豹之害乎? 答曰:“吾已能腾空上下,虎豹无奈何也。 ”延贵留久之,又问有所须乎? 对曰:“亦有之。 每浴于溪中,恒患身下不速干,得数尺布为巾,乃佳也。 又得小刀,以掘药物,益善。 君能致之耶? ”延贵延之至船,固不肯。 乃送巾与刀而去。 罢任,复寻之,遂迷失路。 后无有遇之者。 (出《稽神录》)【译文】卢延贵被任命为宣州安仁场官员,在上任的途中遇上了大风,把船停泊在大江里住了几天。 闲暇无事便登岸散步,不知不觉间走出去很远。 遥望前面大树底下有一所房子,走近一看,见屋里有个东西,像人又像野兽,见了人便朝你走来。 卢延贵非常害怕,急急忙忙逃走,他却连连呼吁:“不要害怕,我是个人! ”延贵走到他跟前,见他生得高大奇异,裸露着身子,遍身有毛,毛长有好几寸。 他自己说是做买卖的,近几年行船,走到这里遇上了大风,全家都沉没到水里去了,只剩下自己活着上了岸,天天吃草根,喝山沟里的水,这才活了下来,过了一年多身上就长出了毛。 从那以后便不吃不喝,因为太孤独而伤心难受,再没有回到世上去的念头,就在这个地方安家住了下来,至今已经十多年了。 ”延贵问他一个人住在这里,难道没有虎豹等猛兽来侵害吗。 他答道:“我已经能够飞上飞下地腾空飞越,虎豹之类对我没有办法了。 ”延贵在那里呆了很长时间,又问他有没有需要的东西。 他说:“也有。 我在溪水里洗澡的时候,总因为洗完后身上不能很快干燥而犯愁,如果能有几尺布做浴巾,那就好了。 再有一把小刀,用来采掘药物,那更好。 您能送给我这两样东西吗? ”延贵要领他到自己船上去,他说啥也不肯。 延贵只好给他送去浴巾和小刀,然后就走了。 卸任之后,卢延贵又去找那个人,结果迷失了路,后来没人再碰见过那个人。 --------------------------------------------杜鲁宾建康人杜鲁宾,以卖药为事。 尝有客自称豫章人,恒来市药,未尝还值,鲁宾善待之。 一日复至,市药甚多,曰:“吾欠君药钱多矣,今更从君求此。 吾将还西,天(明抄本天作大)市版木。 比及再求,(明抄本求作来)足以并酬君矣。 ”杜许之。 既去,久之乃还,赠杜山桃木十条,委之而去,莫知所之。 杜得之,不以介意,转移亲友,所存三条。 偶命工人剖之,其中得小铁杵臼一具,高可五六寸,臼有八足,间作兽头,制作精巧,不类人力。 杜亦凡人,不知所用,竟为人取,今失所在。 杜又常治舍,有卖土者,自言金坛县人,来往甚数,杜亦厚资给之。 治舍毕,卖土者将去,留方尺之土曰:“以比为别。 ”遂去不复来。 其土坚致,有异于常。 杜置药肆中,不以为贵。 数年,杜之居为火所焚,屋坏土裂。 视之,有小赤蛇在其隙中,剖之,蛇萦绕一白石龟,大可三二寸。 蛇去龟存,至今宝于杜氏。 (出《稽神录》)【译文】建康有个人叫杜鲁宾,以卖药为业。 曾有个顾客自称是豫章人,常来买药,没给过钱,鲁宾对他很友善。 一天,他又来了,要买很多药,说:“我欠你的药钱已经很多了,今天还要从你这里拿药。 我要回到西边去,上天蒙许买卖版木。 等我再回来时,我就有足够的钱一起还给你了。 ”鲁宾答应了他。 他走了以后,很长时间才回来,送给鲁宾十根山桃木,放在地上就走了,也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杜鲁宾得到这十根山桃木,并没有放在心上,又转手给了亲友,自己还剩下三根。 有一天,他偶而让工人把山桃木劈开。 竟然在里面得到一套铁制的小杵臼,杵长约有五六寸。 臼的下面有八只脚,每隔一只做成兽头的形状,做工精巧,好像不是人力所能干的。 杜鲁宾也是一个世俗的凡人,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途,后来被别人拿走了,现在已不知道失落在什么地方。 杜鲁宾又经常修理房子,有个卖土料的,自己说是金坛县人,与杜来往很频繁,杜鲁宾也给了他很多钱。 房子盖完了,卖土的要走,他留给杜鲁宾一尺见方的一块白土,说了声:“以此赠别。 ”便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这块白土质地坚硬细密,跟普通的白土不一样。 杜把它放在药店里,并不把它当作什么贵重东西看待。 过了几年,杜鲁宾家的房子被火烧了,房屋烧坏了,这块白土也被烧裂了。 仔细一看,在土的裂缝里有一条红色小蛇,把土剖开后,发现小蛇缠绕着一只白色的石头龟,有二三寸大。 蛇没有了,石龟仍然存在,至今还珍藏在杜氏家里。 --------------------------------------------建州狂僧建州有僧不知其名,常如狂人。 其所言动,多有征验。 邵武县前临溪,有大磐石,去水犹百步。 一日忽以墨画其石之半,因坐石上,持竿为钓鱼之状。 明日山水大发,适至其墨画而退。 癸卯岁。 尽砍去临路树枝之向南者。 人问之,曰:“免碍旗幡。 ”又曰:“要归一边。 ”及吴师之入,皆行其下。 又城外僧寺,大署其壁,某等若干人处书之。 及军至城下,分据僧寺,以为栅所,安置人数,一无所差。 其僧竟为军士所杀。 初王氏之季,闽建多难,民不聊生。 或问狂僧曰:“时世何时当安? ”答曰:“侬去即安矣。 ”及其既死,闽岭克平,皆如其言。 (出《稽神录》)【译文】建州有个僧人,不知道他的名字是什么。 他经常跟疯子一样。 他说的话,他的行动,多数为后来的事实所验证。 邵武县城前面靠近一条河,有块大磐石距离河水有一百步远,一天,这个僧人忽然用墨水在磐石一半高的地方画了一道横线,他则坐在石头顶上,拿着鱼竿做出钓鱼的样子。 第二天山洪暴发,河水正好涨到他画的墨水横线那里就退了。 癸卯年狂僧将路旁向南伸出的树枝都砍掉了,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免得这些树枝阻碍旌旗幡仗通过。 ”又说:“路过这里时,要靠一边走。 ”等到吴国军队进入建州时,果然都从被他砍掉树枝的树下走过。 他还在城外寺庙的墙上,到处写下“某等若干人住在这里”的题字。 军队来城下时,用栅栏将寺庙分成几部分,安排住人;在这里安置的人数,与狂僧在墙上题的数字,果然一点儿也不差。 后来这个狂僧竟被兵士杀害了。 以前,在王氏统治闽地的后期,闽建地区多有灾难,民不聊生,有人问狂僧道:“什么时候局势能够安定呢? ”他答道:“我死了以后局势就安定了。 ”等他死了之后,闽岭一带克复平定,都跟他说的一样。 --------------------------------------------刘申有人姓刘,在朱方,不得共语。 若与之言,人必遭祸难,或本身死疾。 唯一士谓无此理,偶值人有屯塞耳。 刘闻之,忻然而往,自说被谤,君能见明。 答云:“世人雷同,何足恤。 ”须臾火发,资畜服玩荡尽。 于是举世号为鸺鶹。 脱遇诸涂,皆闲车走马,掩目奔避。 刘亦杜门自守。 岁时一出,则人惊散,过于见鬼。 (出《异苑》)【译文】有个人姓刘,住在朱方。 他不能跟别人说话,如果跟谁说话,这个人肯定要遭受灾祸,或者他本人得病死掉。 偏有一个人说断无这种道理,那是正赶上这个人有厄运堵滞就是了。 刘申听说后,高高兴兴地去找他,说是自己被别人诽谤,只有您的见解高明。 他答道:“世上的人都这个样,用不着忧虑。 ”不一会儿便起了火,他的全部积蓄衣物古玩等烧得荡然无存。 从此,举世都称刘申为大不吉祥的鸺鶹。 人们如果在道上碰见他,都丢下车马捂起耳朵拼命逃避。 刘申自己也关起门来守在家里。 一年之中偶尔出来一次,人们见了立即惊慌逃散,比看见鬼还要害怕。 --------------------------------------------卢婴淮南有居客卢婴者,气质文学,俱为郡中绝。 人悉以卢三郎呼之。 但甚奇蹇,若在群聚中,主人必有横祸,或小儿堕井,幼女入火。 既久有验,人皆捐之。 时元伯和为郡守,始至,爱其材气,特开中堂设宴。 众客咸集,食毕。 伯和戏问左右曰:“小儿堕井乎? ”曰:“否。 ”“小女入火乎? ”曰:“否。 ”伯和谓坐客曰:“众君不胜故也。 ”顷之合饮,群客相目惴惴然。 是日,军吏围宅,擒伯和弃市。 时节度使陈少游,甚异之,复见其才貌。 谓曰:“此人一举,非摩天不尽其才。 ”即厚以金帛宠荐之。 行至潼关,西望烟尘,有东驰者曰:“朱泚作乱,上幸奉天县矣。 ”(出《独异志》)【译文】淮南郡住着一个叫卢婴的人,他的气质和文学才能,都是郡中绝无仅有的,人们都叫他卢三郎。 但他的命运极不顺利,总与灾难连在一起。 如果与众人相聚时,主人必有飞来之祸,不是小儿掉在井里,就是幼女困在火中。 既然长时期应验,人们就都捐弃他。 当时元伯和为该郡的太守,他刚来到这里时,因为喜爱卢婴的才气,特地打开正厅的中间设宴招待客人。 各位客人都来了,吃完点心之后,伯元跟自己手下人开玩笑道:“我的小儿子掉到井里去了吗? ”“没有。 ”“我的小女儿走进火坑里去了吗? ”“没有。 ”伯和对在座的客人说:“你们怕这怕那,不敢与他接近,那是你们的命运敌不过的缘故呵! ”过了一会儿,大家一起饮酒,客人们互相看了看,一个个心里惴惴不安。 这一天,军队包围了郡守的住宅,抓住伯和后将他暴尸街头。 陈少游听说后对卢婴这个人十分惊异,后又亲眼看到他的才貌,对别人说:“此人一旦被推举,非直到最高位置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便给他许多钱财并极力推宠举荐他。 节度使陈少游走到潼关时,遥望西方烟尘滚滚,有骑马往东跑的人说:“朱泚起兵叛乱了,皇上出奔奉天县了。 ”--------------------------------------------赵燕奴赵燕奴者,合州石镜人也,居大云寺地中。 初其母孕,数月产一虎,弃于江中;复孕,数月产一巨鳖,又弃之;又孕,数月产一夜叉,长尺余,弃之;复孕,数月而产燕奴,眉目耳鼻口一一皆具,自项已下,其身如断瓠。 亦有肩脾,两手足各长数寸,无肘臂腕掌,于圆肉上各生六指,才寸余,爪甲亦具。 其下布两足,一二寸,亦皆六指。 既产,不忍弃之。 及长,只长二尺寸。 善入水,能乘舟,性甚狡慧,词喙辩给,颇好杀戮,以捕鱼宰豚为业。 每斗船驱傩,及歌竹枝词较胜,必为首冠。 市肆交易,必为牙保。 常发髡缁衣,民间呼为赵师。 晚岁但秃头白衫而已。 或拜跪跳跃,倒踣于地,形裸露,人多笑之。 或乘驴远适。 只使人持之,横卧鞍中,若衣囊焉。 有二妻一女,衣食丰足。 或击室家,力不可制。 乾德初,年仅六十,腰腹数围,面目如常人无异。 其女右手无名指,长七八寸,亦异于人。 (出《录异记》)【译文】赵燕奴是合州石镜县人,居住在大云寺地方。 当年,他母亲怀孕后,过了几个月生下一只虎,扔在江里了;第二次怀孕几个月后生下了一只大王八,又扔了;第三次怀孕几个月后生了一个夜叉,一寸来长,又扔掉了;第四次怀孕,几个月后生下燕奴。 燕奴刚出生时,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和嘴样样都有,从脖往下,身子就像一截切断的冬瓜。 也有肩膀,两只手臂各有几寸长,分不出大臂小臂臂肘手腕手掌来,只是在两块圆圆的肉上各生出六个指头,才一寸多长,都有指甲。 身子下边有两只脚,一二寸长,也都是六个脚趾。 母亲觉得既然生下来了,就不忍心再把他扔了。 等他长大后,身高只有二尺多点儿,擅长游泳,能摆船,生性十分刁滑聪明,能言善辩,很喜屠宰动物,以捕鱼和杀猪为职业。 每逢赛船驱傩以及民歌比赛等较量胜负的民间活动,他肯定是冠军得主。 在市场店铺的交易中,他总充当掮客和保人的角色。 因为他常常剃光头发,穿着黑色的衣服,所以当地人都称呼他赵师父。 到了晚年,他仍然是秃头,只是黑衣服改换了白大衫。 有时候他在跪拜跳跃时跌倒地上,下身就裸露在外面,旁边的人见了就笑话他。 有时候骑着毛驴走远路,他只让别人牵着驴,自己则横躺在鞍子上,好像一个衣服包搭在驴背上。 他有两个老婆一个女儿,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他有时候打老婆,力气很大,难以抵制。 乾德初年,燕奴只有六十岁,腰粗有几抱,面目与一般人没有不同之处,并无衰老的标志。 他那个女儿的右手,无名指有七八寸长,也跟别人大为不同。 发布时间:2025-10-07 14:27:3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