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 内容: 谢晦 尼智通 王袭之 周宗 沈僧复 僧道志 唐文伯 崔平业 王镇恶 郭祖深 卫元宗 姜胜生 傅奕 并州人 薛孤训 巂州县令 丁零 唐武宗 王义逸 赘肉 西明寺 明相寺 僧义孚 开照寺盗 僧绍明 潼江军--------------------------------------------谢晦 宋尚书谢晦为荆州刺史,谓塔寺不宜在人间,当移之郭外,乃自率部下至新寺门,遣队士八十,持刀斧,毁坏浮图,尊像纵横,瓦木倾坠。 俄而云雾暗天,风尘勃起,晦冥即怖走,队人惊散,莫知所以。 晦等夜梦,咸见沙门,飞腾空中,光明显赫。 又见二人,形悉丈余,容姿甚伟,厉声嗔曰:“所行反道,寻当自知。 其后,队人满(明抄本“满”作“史”双字)身著癞疾,经时而死。 余人并犯法就终,谢晦连年患瘠病,后因谋叛,合家被诛,皆非命而卒。 (出《辨正论》)【译文】宋朝尚书谢晦任荆州刺史。 他声言塔寺不应该建在城里,应该移到城外去。 于是就亲自率领部下来到新寺门,派了八十个士兵,拿着刀斧,砍的砍,刨的刨,毁坏了佛象,佛神的塑像也都横躺竖卧,房倒屋塌瓦掉木倒。 不一会儿,云雾遮天蔽日,大风吹起烟尘。 谢晦一看这样昏暗吓得跑了,士兵也都惊惧四散逃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谢晦等人在夜晚都作了梦,都看见和尚在空中飞腾。 发出耀眼的光亮。 又看见两个一丈多高的人,容颜姿态都很奇伟,瞪着眼睛大声斥责说:“你们的所作所为背叛了仁道。 不久自己就会明白。 ”这以后那些士兵满身生癞,不几天就死了。 其余的人相继犯法被处死。 谢晦一连几年脊背生疮。 后来因为他谋反全家都被杀了。 这些人都不是正常死亡的。 --------------------------------------------尼智通宋尼智通,京师简静尼也,年貌殊少,信道不笃。 元嘉九年,师死罢道,嫁为魏郡梁甫妾,生一男,年七岁,家甚贫穷,无以为衣。 智通为尼时,有数卷素无量寿法华等经,悉练捣之,以衣其儿。 居一年而得病,恍惚惊悸,肌体坏烂,状若火疮,有细白虫,日去升余,惨痛烦毒,昼夜号叫。 常闻空中语云:“坏经为衣,得此报也。 ”旬余而死。 (出《冥祥记》)【译文】南北朝时,南宋有个尼姑叫智通,是京城简静庵的尼姑,年少貌美,但信道不忠。 元嘉九年,因为她师傅死了她也就不信道了,还俗嫁给魏郡的梁甫作妾。 生了一个男孩,已经七岁了。 她们家一贫如洗,连衣服都穿不上。 智通当尼姑时有几卷用白绢写的《无量寿》《法华》等经书,她就拿来拆散漂洗,然后给孩子做了衣服。 一年以后得了病,神志不清,害怕心跳,肌肤坏烂,好象生了火疮,长了很多细白虫,每天都能拨除一升多,疼痛难忍烦躁不安,昼夜号叫,经常听到空中有人说:“毁了经书做衣服,应该得到这样的报应啊。 ”十多天就死了。 --------------------------------------------王袭之宋吴兴太守琅琊王袭之,有学问,爱老庄而不信佛,唯事宰杀。 初为晋西省郎中,性好宾客,于内省前养一双鹅,甚爱玩之。 夜忽梦鹅口(“口”原本作“曰”,据明抄本改。)衔一卷经,可十纸许,取看皆说罪福之事,明旦果见,乃是佛经。 因是不敢宰杀,笃信过人。 (出《辨正论》)【译文】宋朝的吴兴太守王袭之是琅琊人,博学多闻,信奉道教而不信佛教,专能宰杀家禽牲畜。 当初任晋西省郎中,性好客,在府内养了一对鹅,特别喜欢这对鹅。 有一天忽然梦到鹅口中衔着一卷经书,约有十多页,拿来看那里面都说的是罪和福一类的事。 第二天早晨果然发现了经书,原来是佛经。 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宰杀了,一心一意信佛超过了别的人。 --------------------------------------------周宗周宗者,广陵郡人也。 宋元嘉七年,随到彦之北伐。 王师失利,与同邑六人逃窜。 间行于彭城北,遇一空寺,无有僧徒,中有形像,以水晶为相,因共窃取之,乃出村贷食。 其一人羸病,等辈皆轻之,独不得分与。 既而各还家,三四年中,宗等五人,相继病癞而死。 不得分者独获免。 (出《冥祥记》)【译文】周宗是广陵郡人。 宋朝元嘉七年,随从到彦之北伐,结果官军大败。 周宗就和六个同乡逃跑了,从小路跑到彭城以北,碰到一个空寺院,连一个僧徒也没有。 但寺里有个佛像,是用水晶雕刻成的。 他们几个人就一块儿把水晶塑像偷走了,出村后换了食物。 结果其中一个人瘦弱有病,其他人都轻视他,没有分给食物。 后来就各自回家了。 三四年的时间内,周宗等五个人都相继生了癞疮死去,只有那个没分到食物的没死。 --------------------------------------------沈僧复宋吴兴沈僧复,大明末,本土饥荒,逐食至山阳。 昼入村野乞食,夜还寄寓寺舍左右。 时山阳诸小形铜像甚众,僧复与其乡里数人,积渐窃取,遂囊箧数四悉满,复因将还家,共铸为钱。 事既发觉,执送出都,入舡便云:“见人以火烧之。 ”昼夜叫呼,自称楚毒不可忍,未及刑坐而死,举体皆拆裂,状如火烧。 吴郡朱亨,亲识僧复。 具见其事。 (出《冥祥记》)【译文】宋朝吴兴的沈僧复,在大明末年,因为当地闹饥荒,一路讨饭来到山阳。 白天他就到村子里去讨饭,天黑就回来寄住在寺院左右。 那时山阳冬寺院里的各种小铜佛像非常多。 沈僧复就和同乡的几个人一天天偷来很多。 于是把几个箱子口袋都装满了。 僧复就把这些铜像带回家,与同乡一起铸造铜钱。 事情立即就被发觉了,被抓获解往京都,上了船就说“有人用火烧我。 ”他便白天晚上大呼大叫,自己就痛苦得不能忍受,还没有受到刑罚就死了,死的时候全身都破裂,好象火烧的一样。 吴郡的朱亨认识僧复,这些事他都亲眼看见了。 --------------------------------------------僧道志宋沙门僧道志者,北多宝僧也。 尝为众僧令知殿塔,自窃幡盖等宝饰。 所取甚众,后遂偷像眉间珠相,既而开穿垣壁,若外盗者,故僧众不能觉也。 积旬余而得病,便见异人,以戈矛刺之,时来时去,辄惊叫,应声流血。 初犹日中一两如此,其后病甚,刺者稍数,疮痍变遍体,呻呼不能声。 同寺僧众,颇疑其有罪,欲为忏谢。 始问,犹讳而不言。 将尽二三日,乃具自陈列,泣涕请救曰:“吾愚悖不通,谓无幽途,失意作罪,招此殃酷,生受楚拷,死婴刀镬,已糜之身,唯垂哀恕,今无复余物,唯衣被毡履,或足充一会。 ”并频请愿,具为忏悔者。 偷像相珠有二枚,一枚已属妪人,不可复得;一以质钱,在陈昭家,令赎取。 道志既死,诸僧合集,赎得相珠,并设斋忏。 初工人复相珠时,展转回趣,终不安合,众僧复为礼拜烧香,乃得著焉。 年余,而同学等于昏夜间,闻空中有语,详听即道志声也。 自说云:“自死已来,备婴痛毒,方累年劫,未有出期。 赖蒙众僧哀怜救护,赎像相珠,故苦酷之中,时有间息,感恩无已,故暂来称谢。 ”言此而已,闻其语时,腥腐臭气,苦痛难过。 言终久之,乃稍歇。 (出《冥祥记》)【译文】宋朝有个和尚叫道志,是北多宝的和尚。 他在当僧人时奉命看守佛殿佛塔,当看守时独自盗了幡帘帏盖等宝饰,偷了很多,后来就偷佛像眼眉中间的珠子,接着又把墙壁扒开,造成象外人偷出似的现场,所以众僧人也没有发觉。 过了十多天道志就得了病,看见一个不平常的人用枪矛刺他,有时来有时走,他惊骇大叫,随着叫声而流血。 最初还是一天里有一两次这种情况,到后来病就加重了,刺他的人来的次数也稍有增加,他的满身都变成了疮伤,直到连呻吟的力气也没有了。 同寺的僧人们都怀疑他犯了罪,想要让他忏悔。 开始问他的时候,他还隐讳不说,又过了二三天,才把他作的事全都说出来,哭着请求救命说:“我愚蠢糊涂不通事理,以为没有冥间幽途,一念之差犯了罪,招来这样惨酷的殃祸。 活着受严厉地拷打,死了要受刀割或在大锅里煮。 现在全身都烂了,只求可怜我饶恕我。 现在我也没有别的东西。 只有衣服,被褥、帽子和鞋了,这些东西变卖了也许能够一次佛会的费用。 ”道志一再请愿,这些东西都拿出来作忏悔。 又说:偷佛像上的珠子有二枚,一枚已经换给了一个妇人,不可能再找回来了,另一枚换了钱,在陈昭家。 让他们赎回。 道志死后,僧人们集资。 赎回那一枚塑像上的珠子,并摆了斋为道志忏悔。 刚开始工匠往佛像上装珠子时,翻来覆去怎样也安不上。 僧人们又给佛像作礼拜烧香,才算安上了。 一年多以后,道志的师兄师弟们经常在昏暗的夜间听到空中有说话的声音。 仔细听才听出是道志的声音。 道志自己说:“自从死了以来,各种苦都受遍了,将要有很长时间,没有摆脱的日期,全靠众僧可怜救助。 赎回佛珠。 所以,在特别痛苦之中,也稍有停息的时候,感恩不尽,才特意来致谢。 ”说到这儿就不说了。 当听他说话的时候。 闻到一种腥臭腐烂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 说完过很长时间稍稍好一些了。 --------------------------------------------唐文伯宋唐文伯,东海赣榆人也。 弟好蒲博,家资都尽。 村中有寺,经过人或以钱上佛,弟屡窃取。 后病癞,卜者云:“祟由盗佛钱。 ”父怒曰:“佛是何神,乃令我儿致此! 吾当试更虏夺,若复能病,可也。 ”前县令何欣之妇,上织成宝盖带四枚,乃盗取为腰带。 不百日,复得恶病。 发疮之始,起腰带处。 (出《冥祥记》)【译文】宋朝的唐文伯是东海赣榆人,他的弟弟好以子、马、五木等博具而赌,把家产都输光了。 他住的村子里有座寺院、经过这里的人有的就拿钱敬献给佛像。 他的弟弟多次窃取这些钱。 后来得了病生癞疮。 给他算命的人说:“这个灾祸是由于他偷了佛的钱。 ”他父亲气愤地说:“这个佛是什么神? 就让我的儿子得了这样的病,我再拿些别的东西试试,如果也能得病,我就信。 ”前任县令何欣的媳妇织成四条佛的宝盖带子敬献给佛。 他就偷来作腰带。 还不到一百天,他又得了恶病,开始生疮,是从腰带那个地方生的。 --------------------------------------------崔平业梁人崔平业者,善弓马,为武士监军。 一生以偷佛熔铜为业,卖铜以供酒肉,心无惭惧。 年五十,妻子兄弟并死,业一身忽病目障,饥寒并至,饿死。 (出《辨正论》)【译文】南北朝梁人崔平业。 善于骑马射箭,当了武士监军。 他一辈子以偷佛像熔化成铜为职业,卖了铜买酒肉,心里不觉得惭愧也不害怕。 五十岁那年,妻和孩子兄弟们一起死了。 他孤身一人忽然又得了病眼睛瞎了,这样饥寒一同来到,饿死了。 --------------------------------------------王镇恶梁人进(《辨正论》注八“进”作“道”)士王镇恶,有学问而无善心,出言多所非毁,亦为时人所嫌。 轻慢佛法,见僧必侮诮。 后以教学为业,时有鹿溪寺僧法满寄铜钟一口于其学内,未取之间,镇恶盗以铸钱。 后与僧法满对誓,经年重病,而舌弯缩,口不得言。 既知负誓,乃舍资铸钟赎罪。 至死,口不得言。 (出《王氏戒》)【译文】梁人王镇恶是进士,有学问却没有善良的心,经常恶语伤人,当时人们都嫌弃他。 他还轻慢佛法,看见僧人就一定要侮辱耍笑一番。 后来他以教学为职业,当时鹿溪寺有个法满和尚在他的学校里寄存了一口铜钟,还没取走的时候,镇恶就偷着熔化铸成铜钱。 后来他和法满和尚发誓说根本没动那口钟。 过了一年就得了重病,舌头弯曲萎缩,不能说话。 他自己知道是违了誓,于是拿出钱财铸钟赎罪,到死的时候还是不能说话。 --------------------------------------------郭祖深梁人郭祖深,上梁武一十八条事,请废郭内小寺及无业僧尼,梁武不纳。 后梦见神唾之,遂病癞,虽悔不差。 (出《辨正论》)【译文】梁人郭祖深,曾上奏梁武帝十八件事,其中有一条要废掉城郭内的一个小寺院和那些无业的僧尼。 梁武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后来他梦见神唾斥他,于是得了癞疮病,虽然后悔但也没有好。 --------------------------------------------卫元宗卫元宗毁法之后,身著热风,委顿而死。 (出《辨正论》)【译文】卫元宗毁掉佛法以后,得了一种热风发烧的病,最后枯瘦困顿而死。 --------------------------------------------姜胜生冀州故观城人姜胜生,唐武德末年,忽遇恶疾,遂入蒙山医疗,积年不损。 后始还家,身体疮烂,手足指落。 夜眠,忽梦见一白石像,可长三尺许,谓之曰:“但为我续手,令尔即差。 ”至旦,忽忆于武德初年,在黍地里打雀,于故村佛室中,取维摩经裂破,用系杖头吓雀。 有人见者云:“盗裂经大罪。 ”胜生反更恶骂,遂入堂中,打白石像右手落,梦中所见,宛然旧像。 遂往佛前,头面作礼,尽心悔过。 顾匠续其像手,造经四十卷,营一精舍。 一年之内,病得痊,乡人号为圣像。 (出《冥报记》,明抄本作出《冥报拾遗记》)【译文】冀州故观城人姜胜生,在唐朝武德末年忽然得了很重的病,于是就去蒙山找人治疗。 治了几年也不见效,后来才回家,身体生疮溃烂,手指和脚指都掉了。 晚上睡觉,忽然梦见一个白色石像,估计能有三尺多高,那石像对他说:“只要给我续上手,我就让你的病好。 ”到天亮叶,忽然回忆起来在武德初年,有一次他在苞米地里打麻雀,直追到原来村子里的佛室里,他拿起维摩经撕破用来系在棍子头上吓唬麻雀。 有看见他这样做的人说:“偷撕经书是很大的罪。 ”胜生不但不听反而恶语骂人,又进到佛堂里把白色石佛像的右手打掉了。 胜生梦中见到的佛像,很象当年那座旧佛像。 于是就到佛像前,面对佛像磕头作礼,一心一意悔过。 又雇了工匠给佛像续上右手,造了经书四十卷,还另建了一座做佛寺的房子,一年之内病就全好了。 乡里的人都称佛像为圣像。 --------------------------------------------傅奕唐太史令傅奕,本太原人,隋末,徙至扶风。 少好博学,善天文历数,聪辩,能剧谈。 自武德贞观中,尝为太史令,性不信佛法,每轻僧尼,至以后像为砖瓦之用。 贞观十四年秋,暴病卒。 初奕与同伴傅仁均、薛颐,并为太史令,颐先负仁均钱五千,未偿而仁均死,后颐梦见仁均,言语如平常。 颐因问曰:“先所负钱,当付谁人? ”仁均曰:“可以付泥犁人。 ”问是谁,答曰:“太史令傅奕是也。 ”既而寤。 是日夜,少府监冯长命又梦己在一处,多见先亡人,长命问经文说罪福之报,未知审定有否,答曰:“皆悉有之。 ”又问如傅奕者,生平不信,死受何报,答曰:“罪福定有,然傅奕已配越州为泥犁矣。 ”(出《地狱苦记》)【译文】唐朝的太史令傅奕。 本来是太原人。 隋朝末年。 搬到扶风。 他少年时就爱好广泛,学识渊博善于天文历法和算数。 聪慧有辩才,还能谈很难的问题。 从武德贞观年,曾任太史令。 他生性不信佛法。 经常轻视僧尼,以致用石佛象当砖瓦用。 贞观十四年秋天,突然得急病死了。 当初他和同伴傅仁均、薛颐,同作太史令。 薛颐以前欠傅仁均五千钱,还没偿还仁均就死了。 后来薛颐作梦梦见了仁均,说话就象平时说话那样,薛颐就趁机问仁均:“以前我欠你的钱应该还给谁呢? ”仁均回答说:“可以给地狱里的人。 ”薛颐追问是谁。 仁均答:“就是太史令傅奕。 ”然后就醒了。 也就在那天晚上,少府监冯长命梦到自己在一个地方,见到了很多先死了的人,长命就问经文里论的罪福等报应,不知审定没有。 回答说:“全都有。 又问:“象傅奕那样,一生也不信佛法,死了受什么报应? ”回答说:“罪和福一定有报应,然而傅奕已经发配到越州成了地狱里的人了。 ”--------------------------------------------并州人并州有人解画,曾陷北虏,突厥可汗遣画佛像。 此人时偷彩色,恐被搜获,纸裹塞鼻中,鼻中血出数升。 此人后为僧,唐贞观中,于山东住寺,渐渐患鼻。 二三年,后鼻中生肉,甚大如桃,脓血狼藉,酸痛不已。 后请僧灵顗忏悔,病亦不愈,十年始亡。 灵顗尝住慈恩寺,说其事。 (出《广古今五行记》)【译文】并州有个人会画画,曾经被突厥人抓去作了俘虏。 突厥的可汗派他画佛像。 这个人有时偷颜料。 怕被搜查出来,就用纸裹着塞到鼻子里,鼻子里淌血能有几升那么多。 这个人后来当了和尚。 唐朝贞观年间,在山东住于寺院里,慢慢得了鼻病,二三年以后鼻中生出肉,像桃一样大,流脓淌水,不停地痛疼。 后来他请灵顗和尚为他作忏悔,但病也不见好。 十年以后才死。 灵顗曾在慈恩寺住过,说了他的事。 --------------------------------------------薛孤训唐贞观二十年,征龟兹。 有薛孤训者,为行军仓曹。 军及屠龟兹后,乃于精舍剥佛面金,旬日之间,眉毛尽落。 还至伊州,乃于佛前悔过,以所得金皆为造功德。 未几,眉毛复生。 (出《冥祥记》)【译文】唐朝贞观二十年,征讨龟兹。 有个叫薛孤训的人,是军营里管仓库的官。 军队占领了龟兹以后,他在一所佛堂里剥掉了佛面上的金子。 十多天的时间,他的眉毛全掉了。 回到伊州,他就在佛前悔过。 把所剥下来的金子全都拿出来作了功德。 不久,他的眉毛又长出来了。 --------------------------------------------巂州县令唐贞观中,有人任巂州一县令,往高昌,于寺得一真珠像。 至京师,诸大寺欲与千贯钱买之,不肯,遂毁破,卖得一千三百贯。 后月余患肿,寤寐之间,见一僧云:“何因毁坏尊像? ”遂遣人拔其舌,长尺余,苦痛呻吟,数日而死。 德安县令薛逵备知此事。 (出《冥祥记》,明抄本作出《广古今五行记》)【译文】唐贞观年间,有一个人任巂州县令。 有一次,他去高昌的时候,在寺庙里得到一个纯珍珠的佛像。 到了京城,各大寺院要给他一千贯钱买去。 他不肯。 于是毁坏了它,卖了一千三百贯。 一个多月后全身发肿。 睡觉的时候看见一个和尚说:“为什么毁坏尊像? ”于是就派人拔他的舌头,拔出一尺多长,他苦痛地呻吟。 只几天就死了。 德安县令薛逵全都知道这件事。 --------------------------------------------丁零相州邺城中,有丈六铜立像一躯。 贼丁零者,志性凶悖,无有信心,乃弯弓射像,箭中像面,血下交流,虽加莹饰,血痕犹在。 又选五百力士,令挽仆地,消铸为铜,拟充器用。 乃口发大声,响烈雷震,力士亡魂丧胆,人皆仆地,迷闷宛转,怖不能起。 由是贼侣惭惶,归信者众。 丁零后时著疾,被诛乃死。 (出《宣验记》)【译文】相州邺城的城里,有座一丈六尺多高铜铸的立佛像。 贼人丁零,生性凶残背逆,没有信佛的心,他拉弓搭箭射铜像,箭正中铜像的面上,立刻流出很多血,虽然加以掩盖修饰、血的痕迹还是不掉。 丁零又选派了五百个力士,让他们拉拽让铜像倒在地上,打算熔化为铜。 好作别的东西用。 那铜像发出很大的声音,声音象炸雷一样。 力士们丧魂落魄。 胆子也没了,都倒在地上,迷迷糊糊天旋地转。 吓得不能起来。 于是贼人们惭愧惶恐,信佛的人很多了。 丁零后来得了病。 被杀而死。 --------------------------------------------唐武宗长安城北有古冢,高十数丈,传云周穆王陵也。 唐会昌六年,正月十五日,有人夜行至陵下,闻人语于林间,意其盗也,因匿于草莽中伺焉。 俄有人自空而来,朱衣执版,宣曰:“冢尉何在? ”二吏出曰:“在位。 ”因曰:“录西海君使者,何时当至? ”吏曰:“计程十八日方来。 ”朱衣曰:“何稽? ”对曰:“李某(武宗名)坐毁圣教,减一纪算,当与西海君同日录其魂。 ”忽有贾客铃声自东来,朱衣与二吏俱不复见。 后数月,帝果晏驾。 帝英毅有断,勤于庶政,至如迎贵主以破羌族,复内地而歼狡穴,武功震耀,肃宪之次也。 然金人之教,不可厚诬,则秦时焚书坑儒,后华山中有告祖龙之死者,事不谬矣。 (出《传神录》,明抄本作出《传记补录》)【译文】长安城北有座古坟,高有十几丈。 传说是周穆王的陵墓。 唐朝会昌六年,正月十五那天,有一个人晚上走到陵墓下边,听到树林里有人说话,他心里想一定是盗贼,就在草丛里藏起来等着看。 不一会儿发现有人从天空中下来。 穿着红衣服拿着笏板。 大声说:“坟官在哪里? ”有两个官吏出来说:“在这里! ”红衣人就说:“去逮西海君王的使者。 什么时候应该到? ”官吏说:“算一下路程十八日那天才能来。 ”朱衣人说:“因为什么事? ”回答说:“武宗在位毁骂圣教,按减十二年算,应该和西海君王同一天收他的魂魄。 ”这时忽然听到有商客的马铃声从东边传来,朱衣人和二官吏都不见了。 几个月后,武宗皇帝果然死了。 武宗英明决断,勤勉治国。 能迎接友好邻国的君主打败了羌族,又在内地歼灭了山贼强盗的巢穴,武功赫赫。 仅次于肃宗宪宗了。 然而佛的教义是不能诋毁诬蔑的。 那样就好象秦朝时的焚书坑儒了,后来华山中有人报告说祖龙死了,看来这事一点儿也不假呀。 --------------------------------------------王义逸唐会昌中,有王义逸者,护凤翔军,值武宗斥毁佛刹。 义逸以家财易诸瓦木,取其精者,遂大营市邸,并治其第,为岐下之甲焉。 居三年,一日有小吏入告,有不便事,且泣曰:“某适方就室假寐,有紫衣人招入一朱户,则类将军之第也。 见丝竹绮罗,宾客列坐满堂,独无将军。 紫衣人指阶下一径曰:‘此路可见公主人。 ’因北趋,见荆棘满地,其路才可容人,步至低屋,排户而入,见将军卧于床上,系其手足,有人持火至,方爇其发,因出涕而言曰:‘吾不幸,生好贾贩僧寺材础,以贪其利,今系于此,后三日当死。 君归为我告其家,速毁邸第,以归佛寺,不可辄留。 既而焰炽,不能尽言,”义逸怒而叱之。 明日,果脑发痈,三日而卒。 (出《传记附录》,明抄本作出《传记补录》)【译文】唐朝会昌年间,有个王义逸,作凤翔将军。 正赶上武宗拆毁佛堂宝刹,义逸用家里的财物换回寺院的砖瓦木料,选用其中精美的,于是大量建造房屋,并修建了他的宅第,可以说是岐山下数第一了。 住了三年。 一天,有个小官吏进来报告,说有不便直说的事,然后小声哭着说,“我刚才在床上闭着眼躺着,看到有一个紫衣人招我进入一个大红门里,那院落也很象将军你的府第。 只见奏乐的跳舞的,宾客排坐满堂,只单独没有将军,紫衣人指着台阶下面的一个小道说:‘从这条路可以看见你的主人’。 于是我就向北走,只见荆棘遍地荒凉冷落,那小路才能通过一个人。 走到一个低矮的房屋前。 过了一排门进去。 见将军躺在床上,捆绑着手脚,有人拿着火来了。 正要烧头发,你就大哭说:‘我太不幸了,活着时候好贩卖僧寺的建筑材料,贪图钱财,现在被绑在这里,三天后就该死了,你回去替我告诉家里的人,赶快毁掉那些房屋宅第,把那些材料都还给佛寺,一点儿也不要留。 ’接着火烧得更旺了,不能说完全。 ”义逸听后气愤地呵斥他。 第二天,果然脑后生了毒疮。 三天就死了。 --------------------------------------------赘肉 释氏因果,时有报应。 近岁有一男子,既贫且贱,于上吻忽生一片赘肉,如展两手许大,下覆其口,形状丑异,殆不可言。 其人每饥渴,则揭赘肉以就饮啜,颇甚苦楚。 或问其所因。 则曰:“少年无赖,曾在军伍,常于佛寺安下,同火共刲一羊,分得少肉,旁有一佛像,上吻间可置之,不数日婴疾,遂生此赘肉焉。 ”(出《玉堂闲话》)【译文】佛家讲因果,总有报应的时候。 近年有一个男子,贫穷而且下贱。 在上唇上边突然间长出一片多余的肉,好象展开的两支手那么大,下面可以盖住他的嘴,形状丑怪的样子实在说不出来。 这个人每次饿了或者渴了,就须揭开那片多余的肉才能吃喝。 简直太痛苦了。 有人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他说:“我少年时刁钻,不讲道理,游手好闲,曾当过兵,常常在佛寺安营住下,与同伙一起割一只羊。 分到一些肉,旁边有一尊佛像,上唇那个空间可以放些肉,我就放在那上面了。 不过几天就得了病,于是就生长了这片多余的肉。 --------------------------------------------西明寺长安城西明寺钟,寇乱之后,缁徒流离,阒其寺者数年。 有贫民利其铜,袖锤錾往窃凿之,日获一二斤,鬻于阛阓。 如是经年,人皆知之,官吏不禁。 后其家忽失所在,市铜者亦讶其不来。 后官欲徙其钟于别寺,见寺钟平堕在阁上,及仆之,见盗钟者抱锤錾,俨然坐于其间,既已干枯矣。 (出《玉堂闲话》)【译文】长安城西明寺有口大钟,贼寇作乱之后。 僧徒流离四散,西明寺空无一人,断香火有几年时间了。 有个贫民看那口钟的铜有利,就在衣袖里藏着锤和錾到西明寺偷偷地凿铜,一天可凿下一二斤,然后就到集市上去卖。 象这样也有一年多了,人们都知道,官吏也不管。 后来他们家忽然就不知哪里去了,买铜的人也怪他怎么不来卖铜了呢? 以后官府想把那口钟搬到别的寺院里,看那钟平堕在楼上,等把它放倒,只见盗铜的人抱着锤和錾,分明地坐在里面,已经干枯了。 --------------------------------------------明相寺 凤州城南有明相寺,佛数尊,皆饰以金焉。 乱罹之后,有贫民刮金,鬻而自给,迨至时宁,金彩已尽。 于是遍身生癣,痒不可忍,常须以物自刮,皮尽至肉,肉尽至骨而死焉。 毁佛之咎,昭报如此。 (出《冥祥记》)【译文】凤州城南边有座明相寺,寺里有几尊佛像,都用金子装饰着。 遭乱以后,有个贫民去刮金子,卖了来供给自己的生活。 等到社会安定了,佛像的金彩也都刮光了。 于是这个人遍身生皮癣,痒得不能忍受,常常须用东西自己往下刮,皮都刮光了还是痒,直到把肉也刮掉到了骨头而死了。 毁佛的罪过,遭到如此的报应。 --------------------------------------------僧义孚僧义孚,青社人,解琴。 寓于江陵龙兴寺,行止诡谲。 府主优容之,俾赍钱帛,诣西川写藏经。 或有人偷窃社户所造藏经出货,义孚以廉价赎之,其羡财遂为所有。 一旦发觉,卖经者毙于枯木下。 此僧虽免罪,未久得疾,两唇反引,有以驴口,其热痛不可忍也,人皆畏见,苦楚备极而死。 同寺有数辈,贩鬻经像,惧而舍财,修功德,以孚为鉴戒。 (出《冥报记》,明抄本作出《北梦琐言》。)【译文】和尚义孚,青社人,会弹琴。 居住在江陵龙兴寺,这个人行动诡异多变,寺主优待他而收容了他,让他带着钱财到西川抄写藏经。 有的人偷窃庙堂所造的藏经出卖,义孚就用廉价收买来,剩余的钱就自己留下了。 终于被发觉了,卖经的人死在枯树下。 义孚虽然被免罪,不久就得了病,两个嘴唇翻长,好象驴的嘴。 并且发热疼痛不能忍受,人们都怕看他,最后受尽痛苦而死了。 同寺的和尚中有些人曾贩卖过经书和佛像,也害怕了,立刻拿出钱物,建立功德,拿义孚作诫鉴。 --------------------------------------------开照寺盗伪蜀金堂县三学山开照寺,夜群寇入寺,劫掠缁徒罄尽。 寺元有释迦藕丝袈裟,为千载之异物也,贼曹分取,与其妻拆而易之。 夫妻当时,手指节节堕落,须鬓俱坠,寻事败。 戮于市。 (出《儆戒录》)【译文】前蜀金堂县三学山有个开照寺。 夜间一群贼寇进入寺里抢光了僧徒的财物。 寺里原来有一件释迦的藕丝袈裟,是千年珍奇宝物,贼官分取到手后,与他的妻子拆开卖了。 立刻夫妻的手指一节一节地掉了,头发和胡须也全掉了。 不久事情被破获,在市井中被杀死。 --------------------------------------------僧绍明伪蜀大慈寺赐紫慈昭大师绍明,主持文殊阁,常教化钱物,称供养菩萨圣像。 积有星岁,所获太半入己。 后染病,恒见火烧顶至足,周而复始,不胜其苦。 悔过忏谢,唱施衣,竟不获免。 (出《儆戒录》)【译文】前蜀大慈寺御赐紫慈昭大师绍明,作文殊阁主持。 他常常叫僧徒化斋收取钱物。 说是供养菩萨圣像用,过了些年,所获得的钱物多半都装入了私囊。 后来生了病,总看见大火从头顶烧到脚底,烧完又烧,一再重复。 绍明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在菩萨像前拜谢忏悔,大量施舍衣物,但还是不能免除痛苦。 --------------------------------------------潼江军伪蜀潼江,起军攻取阆州,兵火烧劫,闾里荡尽。 佛寺有大钟在地,有一卒运大石击钟,令碎而鬻之。 钟破裂流迸,正中卒胫,双折而死。 (出《儆戒录》)【译文】前蜀的潼江,发兵攻打阆州,兵士们烧杀抢掠,街巷里都被扫荡一空。 佛寺地上有一口大钟。 有一个兵士搬来一块大石头砸钟,砸碎后要卖掉,钟被砸碎四散迸裂,其中的一块碎片正打在兵的小腿上,两条腿都折断然后死了。 发布时间:2025-10-07 16:53:1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