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传统节日的诗句 内容: 1、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3、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4、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 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5、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6、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7、玉露霏凉木渐酡,每逢佳节惜年华。 青山叠叠多归梦,白发萧萧不在家。 触景漫思千古事,无钱空对一篱花。 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 王冕《九日书怀》8、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齐已《中秋月》9、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10、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 万俟咏《南歌子端午》11、寒食吊之推,端阳悲郢客。 如何重九日,不祀陶彭泽。 赵与楩《九日杂咏》12、东风吹散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白玉蟾《元旦在鹤林偶作》13、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14、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 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15、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16、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1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18、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19、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20、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 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 秋风词更远,窃抃乐康哉。 樊忱《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21、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22、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赵鼎《寒食》23、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 《正月十五夜》24、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苏洵《九日和韩魏公》25、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曹植《元会》26、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27、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2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9、寻诗绕遍一篱花,落叶声中日易斜。 忆得高堂临别语,授衣时节望还家。 万夔辅《九日》30、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31、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32、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33、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34、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皇甫冉《重阳日酬李观》35、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36、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3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文秀《端午》38、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 张埜《夺锦标七夕》3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荫》40、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41、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42、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43、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44、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李商隐《观灯乐行》4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46、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47、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48、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49、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50、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51、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吕蒙正《祭灶诗》52、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十二月十五日》53、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5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文天祥《端午感兴》55、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56、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57、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58、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59、旧俗传荆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 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 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 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君有语,但分付。 许及之《贺新郎》60、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61、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李世民《守岁》6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63、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温庭筠《清明日》64、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李之仪《南乡子》65、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 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66、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67、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68、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沈佺期《寒食》69、追往事,去无迹。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70、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李白《千里思》71、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72、广陌娇云转夕阴。 梦回清恨压孤衾。 小明帘户峭寒侵。 火树阑珊花外市,酒杯恼乱病中心。 暗尘笼夜月沈沈。 冯幵《浣溪沙辛未元夕再和》7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7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75、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李隆基《端午》76、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77、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雨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78、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苏轼《念奴娇中秋》7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80、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 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81、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82、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陈子龙《唐多令寒食》8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84、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85、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 蔡云《吴歈》86、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 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87、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88、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潘希白《大有九日》89、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杜甫《七夕》 发布时间:2025-10-08 09:16:5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