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轻重戊 内容: 【原文】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安施? ”管子对曰:“自理国? 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 ”公曰:“何谓? ”管子对曰:“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 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陽,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 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 黄帝之王,童山竭泽。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封土为社,置木为闾,始民知礼也。 当是其时,民无愠恶不服,而天下化之。 夏人之王,外凿二十虻,韘十七湛,疏三江,凿五湖,道四泾之水,以商九州之高,以治九薮,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而天下化之。 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 周人之王,循六*(上山下念),合陰陽,而天下化之。 ”公曰:“然则当世之王者何行而可? ”管子对曰:“并用而勿俱尽也。 ”公曰:“何谓? ”管子对曰:“帝王之道备矣,不可加也。 公其行义而已矣。 ”公曰:“其行义奈何? ”管子对曰:“天子幼弱,诸侯亢强,聘享不上。 公其弱强继绝,率诸侯以起周室之祀。 ”公曰:“善。 ”桓公曰:“鲁粱之于齐也,千榖也,蜂螫也,齿之有唇也。 今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 ”管子对曰:“鲁粱之民俗为绨。 公服绨,令左右服之,民从而眼之。 公因令齐勿敢为,必仰于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 ”桓公曰:“诺。 ”即为服于泰山之陽,十日而服之。 管子告鲁梁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 ”则是鲁梁不赋于民,财用足也。 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 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郭中之民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绁繑而踵相随,车毂齺,骑连伍而行。 管子曰:“鲁梁可下矣。 ”公曰,“奈何? ”管子对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绨。 闭关,毋与鲁粱通使。 ”公曰:“诺。 ”后十月,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应声之正无以给上。 鲁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绨修农。 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鲁梁之人籴十百,齐粜十钱。 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者十分之六;三年,鲁梁之君请服。 桓公问管子曰:“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室屋漏而不居,墙垣坏而不筑,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沐涂树之枝也。 ”桓公曰:“诺。 ”令谓左右伯沐涂树之枝。 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 其年,民被白布,清中而浊,应声之正有以给上,室屋漏者得居,墙垣坏者得筑。 公召管子问曰,“此何故也? ”管子对曰,“齐者,夷莱之国也。 一树而百乘息其下者,以其不? 也。 众鸟居其上,丁壮者胡丸一操一弹居其下,终日不归。 父老柎枝而论,终日不归。 归市亦惰倪,终日不归。 今吾沐涂树之枝,日中无尺寸之陰,出入者长时,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生,丁壮者归而薄业。 彼臣归其三不归,此以乡不资也。 ”桓公问于管子曰:“莱、莒与柴田相并,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莱、莒之山生柴,君其率白徒之卒铸庄山之金以为币,重莱之柴贾。 ”莱君闻之,告左右曰:“金币者,人之所重也。 柴者,吾国之奇出也。 以吾国之奇出,尽齐之重宝,则齐可并也。 ”莱即释其耕农而治柴。 管子即令隰朋反农。 二年,桓公止柴。 莱:莒之籴三百七十,齐粜十钱,莱、莒之民降齐者十分之七。 二十八月,莱、莒之君请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公曰:“何谓也? ”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 楚生鹿当一而八万。 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什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一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人即释其耕农而田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 什至而金干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于居外,女子居涂。 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 ”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 钱五倍,是楚强也。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代国之出,何有? ”管子对曰:“代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 ”管子曰:“狐白应陰陽之变,六月而壹见。 公贵买之,代人忘其难得,喜其贵买,必相率而求之。 则是齐金钱不必出,代民必去其本而居山林之中。 离枝闻之,必侵其北。 离枝侵其北,代必归于齐。 公因令齐载金钱而往。 ”桓公曰,“诺。 ”即令中大夫王师北将人徒载金钱之代谷之上,求狐白之皮。 代王闻之,即告其相曰:“代之所以弱于离枝者,以无金钱也。 今齐乃以金钱求狐白之皮,是代之福也。 子急令民求狐臼之皮以致齐之币,寡人将以来离枝之民。 ”代人果去其本,处山林之中,求狐白之皮。 二十四月而不得一。 离枝闻之,则侵其北。 代王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于代谷之上。 离枝遂侵其北,王即将其士卒愿以下齐。 齐未亡一钱币,修使三年而代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 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贵贾。 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 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译文】桓公问管仲说:“轻重之术是怎样施行的? ”管仲回答说:“自从伏羲氏治国以来,没有一个不是靠轻重之术成王业的。 ”桓公说;“这话怎么讲? ”管仲回答说:“伏羲执政,创造六艾八卦来预测陰陽,发明九九算法来印证天道,从而使天下归化。 神农氏执政,在棋山南部种植五谷,九州百姓才懂得食用粮食,从而使天下归化。 燧人氏当政,钻木取火,以烧熟肉食,百姓免除了生食中毒之病,从而使天下归化。 黄帝时代,实行了伐光山林、枯竭水泽的政策。 虞舜时代,实行了火烧{木曾}薮,消除群害。 为民兴利的政策,并且建立了土神社庙,里巷门间,开始让人民知礼。 这两个朝代,人们没有怨恨、凶恶和抗拒,从而天下也归化了。 夏代,开凿二十条河流,疏浚十七条淤塞河道,疏三江,凿五湖,引四泾之水,以测度九州高地,防治九条大泽,让人们懂得城郭、里巷、房屋的建筑,从而使天下归化。 殷代,修立栅圈,驯养牛马,以为人民兴利,从而使天下归化。 周代,遵循六艾八卦,印证明陽发展,从而使天下归化。 ”桓公说:“那么,当今的王者应当怎样做才好? ”管仲回答说:“都可以用,但不可全盘照搬。 ”桓公说:“这怎么讲? ”管仲回答说:“上述帝王之道都已具备,不必增加。 您只需按情况行其所宜就是了。 ”桓公说;“如何行其所宜? ’’管仲回答说:“现在天子幼弱,诸侯过于强大,不向天子遣使进贡。 您应当削弱强大的诸侯,延续被灭绝的小国,率领天下诸侯来复兴周天子的王室。 ”桓公说:“好。 ”桓公说:“鲁国、梁国对于我们齐国,就象田边上的庄稼,蜂身上的尾螫,牙外面的嘴唇一样。 现在我想攻占鲁梁两国,怎样进行才好? ”管仲回答说:“鲁、梁两国的百姓,从来以织绨为业。 您就带头穿绵绨的衣服,令左右近臣也穿,百姓也就会跟着穿。 您还要下令齐国不准织绨,必须仰给于鲁、梁二国。 这样,鲁梁二国就将放弃农业而去织绨了。 ”桓公说:“可以。 ”就在泰山之南做起绨服。 十天做好就穿上了。 管仲还对鲁、梁二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正,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正,给三千斤。 ”这样,鲁、梁二国即使不向百姓征税,财用也充足了。 鲁、梁二国国君听到这个消息,就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 十三个月以后,管仲派人到鲁、梁探听。 两国城市人口之多使路上尘土飞扬,十步内都互相看不清楚,走路的足不一举睡,坐车的车轮相碰,骑马的列队而行。 管仲说:“可以拿下鲁、梁二国了。 ”桓公说:“该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您应当改穿帛料衣服。 带领百姓不再穿绨。 还要封闭关卡,与鲁、梁断绝一经济往来。 ”桓公说:“可以。 ”十个月后,管仲又派人探听,看到鲁梁的百姓都在不断地陷于饥饿,连朝廷‘一说即得’的正常赋税都交不起。 两国国君命令百姓停止织绨而务农,但粮食却不能仅在三个月内就生产出来,鲁、梁的百姓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齐国粮价才每石十钱。 两年后,鲁、梁的百姓有十分之六投奔齐国。 三年后,鲁、梁的国君也都归顺齐国了。 桓公问管仲说:“人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正常赋税无力交纳,房屋漏雨不肯修,墙垣颓坏不肯砌,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请剪掉路旁树上的树枝。 ”桓公说;“可以。 ”使命令左右伯剪除路旁树枝。 左右伯遵命剪除后,路旁树上的枝叶稀疏了。 过了一年,百姓穿上了帛服,吃到了粮食,交上了正常赋税,破屋得到修理,坏墙也到到补砌。 桓公问管仲说:“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回答说;“齐国,原是莱族的国家。 常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上百乘的车,是因为树枝不剪可以乘凉。 许多飞鸟在树上,青壮年拿弹弓在树下打鸟,而终日不归。 父老们扶着树枝高谈阔论,也是终日不归。 赶集散市的人也懒惰思睡。 而终日不归。 现在我把树上的枝叶剪掉,中午没有尺寸的树荫,往返者珍惜时光了,过路者快速赶路了,父老回家干活,青壮年也回家勤于本业了。 我之所以要纠正这个‘三不归’的问题,正是因为百姓从前被它弄得衣食不继的缘故。 ”桓公问管仲说:“莱、莒两国砍柴与农业同时并举,该怎样对付他们? ”管仲回答说:“莱、苔两国的山上盛产柴薪,您可率新征士兵炼庄山之铜铸币,提高莱国的柴薪价格。 ”莱国国君得知此事后,对左右近臣说;“钱币,是谁都重视的。 柴薪既是我国的特产,用我国特产换尽齐国的钱币,就可以吞并齐国。 ”莱国随即弃农业而专事打柴。 管仲则命令隰朋撤回士兵种地。 过了两年,桓公停止购柴。 莱、莒的粮价高达每石三百七十钱,齐国才每石十钱,莱、莒两国的百姓十分之七投降齐国。 二十八个月后,莱、莒两国的国君也都请降了。 桓公问管仲说:“楚,是山东的强国,其人民习于战斗之道。 出兵攻伐它,恐怕实力不能取胜。 兵败于楚国,又不能为周天子立功,为之奈何? ”管仲回答说:“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 ”桓公说:“这怎么讲? ”管仲回答说:“您可用高价收购楚国的生鹿。 ”桓公便营建了百里鹿苑,派人到楚国购买生鹿。 楚国的鹿价是一头八万钱。 管仲首先让桓公通过民间买卖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 其次派左司马伯公率民夫到庄山铸币。 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生鹿。 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说:“钱币是谁都重视的,国家靠它维持,明主靠它赏赐功臣。 禽一兽,不过是一群害物,是明君所不肯要的。 现在齐国用贵宝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真是楚国的福分,上天简直是把齐国送给楚国了。 请您通告百姓尽快猎取生鹿,换取齐国的全部财宝。 ”楚国百姓便都放弃农业而从事猎鹿。 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您给我贩来生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加十倍,则给您黄金千斤。 ”这样楚国即使不向百姓征税,财用也充足了。 楚国的男人为猎鹿而住在野外,妇女为猎鹿而住在路上。 结果是隰朋让齐国百姓藏粮增加五倍,楚国则卖出生鹿存钱增加五倍。 管仲说:“这回可以取下楚国了。 ”桓公说:“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楚存钱增加五倍,楚王将以自得的心情经营农业,因为钱增五倍,总算表示他的胜利。 ”桓公说:“不错。 ”于是派人封闭关卡,不再与楚国通使。 楚王果然以自鸣得意的心情开始经营农业,但粮食不是三个月内就能生产出来的,楚国粮食高达每石四百钱。 齐国便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投降齐国的有十分之四。 经过三年时间,楚国就降服了。 桓公问管仲说:“代国有什么出产? ”管仲回答说:“代国的出产,有一种狐白的皮张,您可用高价去收购。 ”管仲又说;“狐白适应寒暑变化,六个月才出现一次。 您以高价收购,代国人忘其难得,喜其高价,一定会纷纷猎取。 这样,齐国还没有真正出钱,代国百姓就一定放弃农业而进到深山去猎狐。 离枝国听到消息,必然入侵代国北部,离枝侵其北,代国必将归降于齐国。 您可就此派人带钱去收购好了。 ”桓公说:“可以。 ”便派中大夫王师北带着人拿着钱到代谷地区,收购这狐白的皮张。 代王听到后,马上对他宰相说:“代国之所以比离枝国弱,就是因为无钱。 现在齐国出钱收购我们狐白的皮张,是代国的福气。 您火速命令百姓搞到此皮,以换取齐国钱币,我将用这笔钱招来离枝国的百姓。 ”代国人果然因此而放下农业,走进山林,搜求狐白的皮张。 但时过两年也没有凑成一张,离枝国听到以后,就侵入代国的北部。 代王知道后,大为恐慌,就率领士卒保卫代谷地区。 离枝终于侵占了代国北部领土,代王只好率领土兵自愿归服齐国。 齐国没有花去一个钱,仅仅派使臣交往三年,代国就降服了。 桓公问管仲说;“我要找一个控制衡山国的办法,应怎样进行? ”管仲回答说;“您可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 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听说后,一定同您争着买。 衡山兵器必然涨价一倍。 若造成天下争购的局面,衡山兵器还必然涨价十倍。 ”桓公说:“可以。 ”便派人到衡山大量收购兵器,不同他们付价还价。 齐国在衡山收购兵器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也派人去买。 燕、代两国开展这项工作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果然也派人去买。 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 ”衡山国的百姓于是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 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运粮食,赵国粮价每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 天下各国知道后,都运粮到齐国来卖。 齐国用十七个月的时间收购兵器,用五个月的时间收购粮食,然后就封闭丁关卡,断绝与衡山国的往来。 燕、代、秦、赵四国也从衡山召回了使者。 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他的南部,齐国侵占了他的北部。 他自量没有后器招架两大敌国,便奉国而降齐了。 发布时间:2025-10-08 12:35:2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