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 内容: 杜牧 天峤游人 谭铢 周匡物 王播 朱庆余 唐宣宗 温庭筠 李商隐 刘瑑 郑畋 司空图 高蟾----------------------------------------杜牧唐白居易初为杭州刺史,令访牡丹花。 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师得之。 始植于庭,栏门甚密,他处未之有也。 时春景方深,惠澄设油幕覆其上。 牡丹自此东越分而种之也。 会徐凝从富春来,未知白,先题诗曰:\"此花南地知难种,渐愧僧闲用意栽。 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唯有数苞红幞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白寻到寺看花,乃命徐同醉而归。 时张祜榜舟而至,甚若疏诞。 然张徐二生未之习隐,各希首荐焉。 白曰:\"二君论文,若廉白之斗鼠穴,胜负在于一战也。 \"遂试《长剑依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试讫解送,以凝为元,祜次之。 张曰:\"祜诗有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 多士以陈后主\"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此徒有前名矣。 又祜题金山寺诗曰:\"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虽綦毋潜云。 \"塔影挂青汉,钟声和白云。 \"此句未为佳也。 白又以祜宫词,四句之中皆数对,何足奇乎? 然无徐生云,\"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祜叹曰:荣辱纠纷,亦何常也。 遂行歌而迈,凝亦鼓枻而归。 自是二生终身偃仰,不随乡试矣。 先是李林宗、杜牧,与白辇不较文,(\"文\"原作\"之\",据《云溪友议》改)具言元白诗体舛杂,而为清苦者见嗤,因兹有恨。 白为河南尹,李为河南令,道上相遇。 尹乃乘马,令则肩舆,似乖趋事之礼。 李尝谓白为嗫嚅公,闻者皆笑。 乐天之名稍减矣。 白曰:\"李直木(林宗字也。)吾之猘子也,其锋不可当。 \"后杜牧守秋浦,与张祜为诗酒之友,酷吟祜宫词。 亦知钱塘之岁,白有非祜之论,尝不平之。 乃为诗二道以高之曰:\"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又云:\"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张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此为祜得意之语也。 李杜已下,盛言其美者,欲以荀异于白而曲成于张也。 故牧又著论,言近有元白者,喜为谣言亵语,鼓扇浮嚣。 吾恨方在下位,未能以法治之。 斯亦敷佐于祜耳。 (出《云溪友议》)【译文】 唐时,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派人去寻找牡丹花。 独有开元寺的僧人惠澄在京师得到,开始在庭院栽植,周围的栏杆很密,别的地方都没有。 当时已经是春深时节,惠澄用油布搭小棚覆的花上,牡丹花从此才开始在杭州种植。 这时,正巧徐凝从富春来,没有先打招呼先题了一首诗: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 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唯有数包红幞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白居易这时也到开元寺云赏花,看到徐凝便让他一起喝酒后再回去。 这时张祜也坐船来了,表现的很放荡。 张祜与徐凝二人都想参加科举考试。 都希望得到白居易的举荐。 白居易说,你们二位这次的文章,就象廉颇和白起相斗一样,胜负在此一战。 便为他们出了《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两个题目。 考完后送到京中,徐凝第一,张祜第二。 张祜说,我的诗中的\"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开\"。 很多读书人认为陈后主的\"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也是空有前名。 张祜题写的《金山寺》诗中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岩闻\"的句子,虽然綦毋潜有\"塔影挂青汉,钟志和白云\"的句子,这句子也不算好,白居易又说到张祜的宫体诗,四句都挺工整,这没有什么奇异的寺方,他没有徐凝\"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这样走了。 徐凝也敲打着船舷回云了。 从此,这二位再也不云找人举荐,再也不参加乡试。 李宗林、杜牧和白居易曾经在京城谈论过文章,李杜二人说元稹和白居易的诗体庞杂,一般读书人很轻视,因此,彼此间产生了矛盾。 白居易任河南尹,李宗林为河南令,他俩路上相遇,白骑马,李坐轿,好象不太合乎常礼。 李宗林曾说白居易是个爱唠叨的老头,大家听后笑了,白居易的名声稍微受点损伤,白居易说:\"李直木(宗林的字)象条咬我的疯狗,相当厉害。 \"后来,杜牧到秋浦时,和张祜成为诗酒之交,他非常喜欢张祜的言论,很为张祜不平,他为了提高张祜的声誉,曾写过两首诗。 诗中有\"谁人得假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和\"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的句子。 张祜的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三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是张祜最满意的作品。 李宗林和杜牧身旁的人,都很称赞。 都不同意白居易对张祜的评价,而赞扬张祜。 杜牧也写文章评论说,元稹和白居易的诗,多为谣词浪调,轻浮之作,我就是职位在他以下,不能和他较量。 杜牧这也是为了提高张祜的声誉。 ----------------------------------------天峤游人麻姑山,山谷之秀,草木多奇。 有邓先(明抄本\"先\"作\"仙\")客至延康,四五代为国道师,而锡紫服。 洎死,自京归葬是山,云是尸解也。 然悉为丘陇,松柏相望,词人经过,必当兴咏,几千首矣。 忽有一少年,偶题一绝,不言姓字,但云天峤游人耳。 后来观其所刺。 无复为文。 且邓氏之名,因斯稍减矣。 诗曰:\"鹤老芝田鸡在笼,上清那与俗尘同。 既言白日升仙去,何事人间有殡宫。 \"(出《云溪友议》)【译文】 麻姑山,山谷秀丽,草木多奇。 邓先客藉延康,他家四五代都是道士,穿紫衣,到他死时,由京城运回麻姑山安葬。 他的灵魂虽然已得道成仙,但尸体也埋成了一个坟丘,两旁松柏相望。 诗人经过这里,必有吟咏,所题之诗已经一千多首。 忽然有一少年,在这题了一绝,他没有题写姓名,只说是\"天峤游人\"。 后来人们看到他写的诗,也就再没有题诗的了,邓氏的名声,也逐渐渐弱,他的诗是: 鹤老芝田鸡在笼,上清那与俗尘同。 既言白日升仙去,何事人间有殡宫。 ----------------------------------------谭铢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比于钱唐苏小小。 死葬吴宫之侧。 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栉比鳞臻。 有举子谭铢者,吴门之秀士也,因书一绝。 后之来者,睹其题处,稍息笔矣。 诗曰:\"武丘山下冢累累,松柏萧条尽可悲。 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 \"(出《云溪友议》)【译文】 真娘,是吴国中的美人,好比钱塘的苏小小。 她死后葬在吴宫旁侧,过往行人墨客有感于真娘的华丽美艳,在她墓前树上提了很多诗。 有个叫谭铢的举人,他是吴地的一位才子,他题写了一首绝句,以后再来的人,看到他那首诗,便不再写了。 他的诗的是: 武丘山下冢累累,松柏萧条尽可悲。 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 ----------------------------------------周匡物周匡物字几本,漳州人。 唐元和十二年,王播榜下进士及第。 时以歌诗著名。 初周以家贫,徒步应举,落魄风尘,怀刺不偶。 路经钱塘江,乏僦船之资,久不得济,乃于公馆题诗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 \"郡牧出见之,乃罪津吏。 至今天下津渡,尚传此诗讽诵。 舟子不敢取举选人钱者,自此始也。 (出《闽川名士传》)【译文】 周匡物,字几本,漳州人氏。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时在王播榜下进士及第,当时他的诗歌很有名气。 最初的时候,周家很贫苦,去应举时都是徒步往返,正是落魄风尘,怀才不遇的时候,坐船都没有钱,等了很久也过不去钱塘江,他回到公馆题了一首诗: 万里茫茫无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 郡官看到诗后,怪罪摆渡的小吏。 到现在各地的渡口都传诵这首诗,摆渡人不收应举人的船费是从这开始的。 ----------------------------------------王播唐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照寺木兰院,随僧斋食。 后厌怠,乃斋罢而后击钟。 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 向之题名,皆以碧纱罩其诗。 播继以二绝句曰:\"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未(明抄本\"未\"作\"已\")了各西东,惭愧闻黎饭后钟。 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出《摭言》)【译文】 唐朝尚书左仆射平章事王播,少年时孤苦贫穷。 曾经在扬州惠照寺木兰院客居,跟随僧人吃斋饭,后来逐渐厌烦他,怠慢他,吃完饭后敲钟。 二十四年后,王播当了大官,成为镇守淮南的节度使,他重游旧地,看到他写的诗都用绿纱罩上了,王播写了两首绝句: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径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未了各西东,惭愧闻黎饭后钟。 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朱庆余唐朱庆余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余新旧篇什数通,吟改只留二十六章。 籍置于怀抱而推赞之。 时人以籍重名,无不缮录讽咏,遂登科第。 初庆余尚为谦退,作《闺意》一篇,以献张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籍酬之曰:\"越女新妆出镜(明抄本\"镜\"作\"奉\")心,自知明艳更沈吟。 齐绔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是朱之诗名,流入四海内矣。 (出《云溪友议》)【译文】 唐时,朱庆余遇见水部员外郎张藉后,二人成为知音。 张藉把庆余的很多新旧作品要去,经过他吟诵修改后,只留二十六篇,张籍把些作品带在身边,经常向别人推荐和赞扬。 当时人们认为张藉很喜欢重视好作品,也都抄录背诵。 宋庆余在科考中登科及第,开始时宋庆余还很谦虚,他作一首《闺意》,献给张籍,诗是: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藉也酬答了他一首: 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绔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此,宋庆余诗名大振,到处流传。 ----------------------------------------唐宣宗唐宣宗朝,前进士陈玩等三人应博士宏词,所司考定名第及诗赋论。 上于延英殿诏中书舍人李藩等问曰:\"凡考试之中,重用字如何? \"藩对曰:\"赋忌偏枯庸杂,论失褒贬是非,诗则缘题落韵,(缘题,如白云起封中诗,元封中白云起是也。 按《云溪友议》七无\"元\"字。)其间重用文字,乃是庶几,亦作有常例也。 \"又曰:\"孰诗重用字? \"对曰:\"钱起湘灵鼓瑟诗云:善抚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逸韵谐金石,清音发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中有二不字。 \"上曰:\"钱起虽重用字,他诗似不及起。 虽谢眺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远,水还江汉流\之篇。 无以比也。 \"其宏词诗重用字者登科。 起诗便付史选。 (出《云溪友议》)【译文】 唐宣宗李忱时,前进士陈玩等三人应宏词科博干考试,主管部门为了考定名第涉及到诗赋论。 皇上在延英殿诏来中书舍人李藩等,问他们,在考试中,重复用字的怎么办? 李藩回答说:\"赋忌用词偏颇枯燥,肉容平庸杂乱。 论怕褒贬不明,是非不清。 诗则要求切题押韵。 这里的重用字也许差不多,但也有破例的。 \"皇上又问:\"谁的诗重用字了? \"回答说,钱起的《湘灵鼓瑟》诗中写道: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逸韵谐金石,清音发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他的这首诗中,用了两个\"不\"字。 皇上说,钱起虽然重用了字。 别人的诗都不如他。 虽然谢眺有首诗: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远,水还江汉流。 这篇也没法比。 这次宏词科考试中,重用字者登科及第。 钱起的诗被收入《史选》。 ----------------------------------------又 唐宣宗宣宗因重阳,赐宴群臣,有御制诗。 其略去:欵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 倾心方倚注,叶力共安边。 宰臣以下应制皆和。 上曰:宰相魏谟诗最出,其两联云:四方无事去,神豫抄秋来。 八水寒光起,千山霁色开。 上嘉赏久之。 魏蹈舞拜谢,群僚耸视,魏有德色,极欢而罢。 (出《抒情诗》)【译文】 唐宣宗在重阳节那天,赐宴招待群臣。 宣宗作了一首诗: 疑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 倾心方倚注,协力共安边。 满朝大臣都作了和诗。 皇上说,宰相魏谟的诗最好,其中有两联:四方无事去,神豫抄秋来。 八水寒光起,千山霁色开。 皇上很赞赏,魏谟也手舞足蹈地拜谢,群臣们都高看一眼,魏谟也很感激,大家尽欢而散。 ----------------------------------------温庭筠唐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才思艳丽,工于小赋。 每入试,押官韵作赋。 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 而士行有缺,搢绅薄之。 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曰:何不云,近同部令,二十四考中书。 \"宣宗尝试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求进士对之。 庭筠乃以\"玉条脱\"续也。 宣宗赏焉。 又药有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对。 他皆此类也。 宣帝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假其修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云:\"中书内坐将军。 \"讥相国无学也。 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长史司马之流耶? \"帝曰:\"非也。 \"又白:\"得非大参簿尉之类耶? \"帝曰:\"非也。 \"谪为坊城尉。 其制词曰:\"死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 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 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 \"竟流落而死也。 豳国公杜悰自西川除淮海,庭筠诣韦曲林氏林亭,留诗云:\"卓氏炉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闻之,遗绢千匹。 吴兴沈徽云:\"温曾于江淮为亲槚楚,由是改名庭筠。 又每岁举场,多为举人假手。 \"侍郎沈询之举,别施铺席,授庭筠,不与诸公邻比。 翌日,于帘前请庭筠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 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 \"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 (出《北梦琐言》)【译文】 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 他擅长号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美艳美丽。 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 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 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 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 \"没有得到偶句。 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 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 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 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温庭筠代他撰词。 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那些宰相们没学问。 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 \"皇帝说,不是。 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 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器德为重,文章为末,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 豳国公杜悰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 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 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 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 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 希望你自我勉励吧。 \"把温庭筠打发走了,由此,更加不得意。 ----------------------------------------李商隐唐李商隐字义山,为彭阳公令狐楚从事。 彭阳之子绹,继有韦平之拜,假疏商隐,未尝展分。 重阳日。 商隐诣宅,于厅事上留题。 其略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 \"相国睹之,惭怅而已。 乃扃闭此厅,终身不处也。 (原缺出处,今见《北梦琐言》卷七)【译文】 唐时,李商隐,字义山。 他在彭阳公令狐楚手下当从事。 彭阳公的儿子是令狐绹,自韦平拜在他的门下后,有些疏远李商隐。 使他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重阳节那天,李商隐到他的家,在大厅上题了一首诗: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 丞相令狐绹读过之后,颇感惭愧、怅然,于是把那个大厅锁起来了,再也没用过。 ----------------------------------------刘瑑唐刘瑑字子全。 幼苦学,能属文,才藻优赡。 大中初,为翰林学士。 是时新复河湟,边上戎事稍繁。 会院中诸学士或多请告,瑑独当制。 一日近草诏百函,笔不停缀,词理精当。 夜艾,帝复召至御前,令草喻天下制。 瑑濡毫抒思,顷刻而告就。 迟明召对,帝大嘉赏。 因而面赐金紫之服。 瑑以文学受知,不数年,卒至大用。 其告喻制曰:\"自昔皇王之有国也,何尝不文以守成,武以集事,参诸二柄,归于大宁。 朕猥荷丕图,思弘景业。 忧勤戒惕,四载于兹。 每念河湟土疆,绵亘遐阔。 天宝末,犬戎乘我多难,无力御奸,遂纵腥膻,不远京邑。 事更十叶,时近百年。 卿士献能,靡不竭其长策。 朝廷下议,皆亦听其直词。 尽以不生边事为永图,且守旧地为明理。 荏苒于是,收复无由。 今者天地储祥,祖宗垂瑑,将士等栉沐风雨,暴露效野。 披荆榛而刀斗夜严,出豺狼而穹庐晓破。 动皆如意,古无与京。 念此诚勤,宜加宠赏。 \"词不多载。 (出郑处诲所撰《刘瑑碑》)【译文】唐朝的刘瑑,字子全,幼年时就苦学,文章写得好,才思敏捷,词藻丰富。 唐宣宗大中初年时为翰林院学士。 当时刚刚收复了河湟一带的疆土,边境上战事频繁。 这时候,翰林院的学士们都请求去了边境,只有刘瑑一人起草文件,一天要起草一百多件诏书,笔总是不停,然而文章却是条理精当,词句妥贴。 天亮时,皇帝把他召到面前,让他起草一份《喻天下制》。 他润笔构思,一会儿写完了,天亮时告诉了皇上,皇帝大加赞赏,当面赐他金紫衣。 刘瑑以他的文章而知名,没几年,升为重要的官职。 他起草的那份《喻天下制》是这样写的:自从当年皇帝建国以来,都是以文守业,以武卫国,只有这两项齐备,国家才能安宁。 继承大业以来,常常想到弘道至景龙年间的大乱,时常警惕。 四年多来,每当想到宽广辽阔的河湟疆土,在天宝末年,边境少数民族乘国内多难,无力抵抗之机,纵马进犯,接近京郊,将近十年。 从那时到现在,将近一百年了,在这期间,当官的贡献自己的才能,竭心尽力,朝廷中的大事,也能听取下面的直谏,都是为了保卫国家的疆土,使边境永保安宁。 时间渐渐过去,失去的土地仍然没有收复。 现在是天地呈祥,祖宗保佑,将士们栉风沐雨,露宿郊野,披斩暂棘,昼夜防守,赶走豺狼,收复失地。 行动听从皇帝的旨意,是自古以来无法比的,每当想到将士们忠诚、勤勉的时候,应该给予奖赏。 词赋不便再多写它了。 ----------------------------------------郑畋马嵬佛堂,杨妃缢所。 迩后才士经过,赋咏以道其幽怨者,不可胜纪。 皆以翠翘香钿,委于尘泥,红凄碧怨,令人伤悲。 虽调苦词清,无逃此意也。 丞相郑畋为凤翔从事日,题诗曰:\"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 终是圣朝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观者以为真辅国之句(出《缺史》)【译文】 马嵬坡佛堂,是杨贵妃缢死的地方,以后许多文人墨客经过这里时,都题诗作赋,抒发自己的幽怨心情,有很多很多。 其内容多是怜香惜玉,语调凄怨,令人悲伤。 虽然有的在遣词造句上,下过一番苦功夫,但其内容也逃不出这个意思。 丞相郑畋当年在凤翔当从事的时候,曾题过一首诗: 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 终是圣朝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读过这首诗的人都认为,这才是真正关心国家大事的诗作。 ----------------------------------------司空图唐晋国公裴度讨淮西,题名于华岳庙之阙门。 后司空图题诗纪之曰:\"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战鼙。 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 \"(出《摭言》)【译文】 唐时,晋国公裴度征讨淮西时,把他的名字题写在华岳庙的阙门上。 后来司空图为了纪念此事,题诗一首: 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战鼙。 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 ----------------------------------------高蟾唐高蟾诗思虽清,务为奇险,意疏理寡,实风雅之罪人。 薛能谓人曰:\"倘见此公,欲赠其掌。 \"然而落第诗曰:\"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盖守寒素之分,无躁竞之心,公卿间许之。 先是胡曾有诗云:\"翰苑何曾(明抄本\"曾\"作\"时\")休嫁女,文昌早晚罢生儿。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罗隐亦多怨刺,当路子弟忌之,由是蟾独策名也。 前辈李贺歌篇,逸才奇险。 虽然,尝疑其无理。 杜牧有言:\"长吉若使稍加其理,即奴仆命骚人可也。 \"是知通论不相远也。 (出《北梦琐言》)【译文】 唐时,高蟾的诗,思路虽然清新,但在形式上追求奇险,寓意疏淡,内涵寡薄,是诗坛上的罪人。 诗人薛能曾对人说过,我若是见到高蟾,一定赏他几个耳光子。 然而高蟾的《落第诗》: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这诗中所表现出的安于本分,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不卑不亢的精神,得到了一些公卿的赞许。 先是胡曾有诗: 翰苑何曾休嫁女,文昌早晚罢生儿。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罗隐也多有指责,一些子弟也很忌恨他。 然而高蟾却独独考中。 前辈李贺的诗,想象奇特,有人曾说他的诗没有一定的章法。 杜牧说过,长吉(李贺的字)若是按一定形式去写诗,那么一般的奴仆也能成为诗人了。 这样的认识和大家的评论是差不多的。 发布时间:2025-10-08 16:39:2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