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二百一 才名 内容: 才名 上官仪 东方虬 苏颋 李邕 李华 李白好尚 房琯 韩愈 李约 陆鸿渐 独孤及 杜兼 李德裕 潘彦 宋之愻 朱前疑 鲜于叔明 权长孺----------------------------------------才名上官仪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仪独持国政。 尝凌晨入朝,巡洛水隄,步月徐辔,詠诗曰:\"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音韵清亮,群公望之若神仙。 (出《国史异纂》)【译文】唐高宗李治继承太宗皇位后,天下太平无事,宰相上官仪独掌朝政。 一次,上官仪于拂晓前在皇城外等候上朝时,手中牵着马缰绳,骑马踏着月光沿着洛水河堤缓缓而行,边走边口中吟诗一首:\"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声音清亮,音韵铿锵。 等候上朝的文武百官望着边行边吟诗的上官仪,心中暗暗赞叹道:\"真如上界的神仙降临到凡世上啊! \"----------------------------------------东方虬左史东方虬每云:\"二百年后,乞与西门豹作对。 \"尤工诗。 沈佺期以工诗著名,燕公张说尝谓之曰:\"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 \"(出《国史异纂》)【译文】左史东方虬常说:\"二百年以后,请求跟西门豹作对句。 \"虬尤其善于作诗。 跟他同时代的诗人沈佺期以擅长作诗闻名。 燕国公张说曾说过:\"跟沈三兄的诗比较,还应是东方虬的诗为第一。 \"----------------------------------------苏颋苏颋少聪俊,一览千言。 景龙二年六月二日,初定内难,准(明钞本准为唯。)颋为中书舍人,在太极后阁。 时颋尚年少,初当剧任,文诏填委,动以万计,时或忧其不济。 而颋手操口对,无毫厘差失。 主书韩礼、谭子阳转书诏草,屡谓颋曰:\"乞公稍迟,礼等书不及,恐手腕将废。 \"中书令李峤见之,叹曰:\"舍人思若涌泉。 峤等所不测也。 \"(出《谭宾录》)【译文】苏颋小时候聪明俊秀,读书的速度特快,扫一眼能读千言。 唐中宗景龙二年六月二日,内乱初定,苏颋被提升为中书舍人,在太极殿后阁任职。 当时苏颋还年轻,刚刚担当这项重任,各种文告诏书都让他草拟,动则上万件,有人担心他胜任不了。 然而苏颋手写口说,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后来,主管文书的韩礼、谭子阳担任抄写诏书这项工作,屡屡对苏颋说:\"请你口述得稍慢一些,口述快了我们记不下来,恐怕会将我们的手腕子累坏了的。 \"中书令李峤看到这种情形,感叹地说:\"苏颋文思若泉涌,是我们这些人所想不到的啊! \"----------------------------------------李邕李邕自刺史入计京师。 邕素负才名,频被贬斥。 皆以邕能文养士,贾生、信陵之流。 执事忌胜,剥落在外。 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 京洛阡陌聚看,以为古人,或将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 又中使临问,索其新文,复为人阴中,竟不得进改。 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 性豪侈(明钞本侈为俊),不拘细行,驰猎纵逸。 后柳绩下狱,吉温令绩引邕,议及休咎。 厚相赂遗,词状连引,敕初(明钞本初作祁)顺之。 罗希奭驰往,就郡决杀之。 邕早擅才名,尤长碑记。 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送,亦至钜万。 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 (出《谭宾录》)【译文】李邕自刺史入京听候考核升迁。 邕一向负有才名,却屡遭贬斥。 都认为他既能写一手好漂亮的文章,又广为交朋结友,是汉时贾谊、战国时的信陵君。 因此,朝内主事的达官贵人都忌恨李邕,使他被免去官职流落京师之外,一向有很大的名声,朝中庸碌无识之辈却不赏识他。 李邕入京后每在路上行走,受到很多人的围观,以为他是前朝古人,或者认为他相貌不凡。 一些士子争相结纳,登门拜访,或者求人打探,索求李邕新写的文章,暗中为科考试卷,竟然不能改动。 天宝初年,李邕被升为北海太守。 他性情豪放好侈华,不拘小节,喜欢骑马狩猎,纵情享乐。 稍后,柳绩获罪被关入牢狱,宰相吉温令柳绩诬陷李邕,朝内对他的功过争议很大。 吉温用重金贿赂柳绩,使其连续诉状诬陷李邕,终于使皇帝颁发诏书赐李邕死。 罗希奭携带诏书驰往北海郡,就地处死李邕。 李邕很早就远播才名,尤其擅长撰写碑石记文。 他一生为人撰写碑石记文几百篇,接受馈送达许多万。 自古以来靠卖文致富发财的,没有人象李邕这样的啊。 ----------------------------------------李华李华以文学名重於天宝末。 至德中,自前司封员外,起为相国李梁公岘从事,检校吏部员外。 时陈少游镇维扬,尤仰其名。 一旦,城门吏报华入府。 少游大喜,簪笏待之。 少顷,复白云:\"已访萧功曹矣。 \"颖、功曹士也。 (出《摭言》)【译文】李华以他文学上的才华闻名于天宝末年。 到至德年间,自前司升为员外,起用为宰相梁国公李岘的幕僚,任检校吏部员外郎。 当时,陈少游镇守维扬,尤其仰慕李华的才名。 一日,城门吏报告说李华已来维扬。 陈少游大喜,返回到府上以簪笏之礼接待。 稍许,城门吏又报告说:\"李华已去拜访功曹萧参军了啊。 \"颖、功曹是跟李华一样的有才学的人啊。 ----------------------------------------李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 既奇其姿,又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数四,号为谪仙人。 白酷好酒,知章因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贺又见其《乌牺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曲曰:\"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西山犹衔半边日。 金壶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或言是《乌夜啼》,二篇未知孰是。 又《乌夜啼》曰:\"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向人问故夫,欲说辽西泪如雨。 \"白才逸气高,与陈拾遗子昂齐名,先后合德。 其论诗云:\"梁(梁字原阙,据明钞本补)陈已来,艳薄斯极。 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 \"玄宗闻之,召入翰林。 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便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 尝因宫人行乐。 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 倘时得逸才词人吟咏之。 可以夸耀于后。 \"遂命召白。 时宁王邀白饮酒,已醉。 既至,拜舞颓然。 上知其薄声律,谓非所长。 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 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 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 \"上曰:\"可。 \"既遣二内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 又命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 白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 更无加点,笔迹遒利,凤跱龙拿,律度对属,无不精绝。 其首篇曰:\"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珠殿宿鸳鸯。 选妓随雕辇,徵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玄宗恩礼极厚,而白才行不羁,放旷坦率,乞归故山。 玄宗亦以非廊庙器,优诏许之。 尝有醉吟诗曰:\"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胡愧焉。 三杯通大道,五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为醒者传。 \"更忆贺监知章诗曰:\"欲向东南去,定将谁举杯。 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后在浔阳,复为永王璘延接,累谪夜郎。 时杜甫赠白诗二十韵,多叙其事。 白后放还,游赏江表山水。 卒于宣城之采石,葬于谢公青山。 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为之立碑,以旌其隧。 初白自幼好酒,於兖州习业,平居多饮。 又于任城县构酒楼,日(日原作三。 据明钞本改。)与同志荒宴其上,少有醒时。 邑人皆以白重名,望其重而加敬焉。 (出《本事诗》)【译文】 李白初次自巴蜀到京都长安,住在旅店里,秘书监贺知章闻其大名,首先拜访了他。 见李白相貌不凡,并请李白拿出诗作拜读。 李白取出《蜀道难》给贺知章。 贺还没有读完,就赞叹了几次,送李白一个雅号为\"谪仙人。 \"李白酷爱饮酒,贺知章为此曾解下身边所系的金龟作抵押换酒与李白对饮,两人常常喝得一同醉倒,几乎没有间断过,由此,他们豪饮的声誉日益烜赫。 贺知章又拜读了李白的《乌栖曲》,一边仔细吟咏品味一边赞赏地说:\"这首《乌栖曲》可以让鬼神哭泣啊! \"《乌栖曲》诗如下: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西山犹衔半边日。 金壶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有人说这首诗又叫《乌夜啼》,世上有李白两首这样的诗流传,不知哪篇是真的。 另一篇《乌夜啼》是这样写的: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向人问故夫,欲说辽西泪如雨。 \"李白才华飘逸、性情高傲,与任右拾遗的陈子昂齐名,一先一后,两人志向相同。 李白论及诗歌的发展时说:\"梁陈以来,诗风绮丽艳薄已达极点。 初唐诗人沈佺期又只崇尚声律。 能够光复古人为诗之道的,非我李白莫属啊! \"唐玄宗听说李白的诗名,下诏书召他入翰林院。 并因李白才华横溢超绝人上,仪表非凡,才识过人,而给他以优厚的待遇,没有敕封他具体的官职。 一次宫人要演奏声律,玄宗对高力士说:\"面对良辰美景,怎么可以只用乐伎奏乐为娱乐呢? 倘若能有天才的词人当场吟诗填词,既增添乐趣又可向后世夸耀。 \"于是命宫人召见李白入宫。 是时,宁王邀请李白饮酒。 李白已喝得酩酊大醉,来到宫中,飘飘摇摇地拜见玄宗。 玄宗知道李白不谙声律,认为他不擅长,就命他为宫中的乐师作五言律诗十首。 李白叩拜后说:\"宁王赏赐臣酒喝,现在已经喝醉了。 倘若陛下赐臣喝醉了也不要畏惧,臣才尽献薄技。 \"玄宗说:\"可以。 \"立刻命两位内臣搀扶着李白,命人为李白研墨。 将笔醮好墨,又命两个内臣张开朱色丝绢摆在李白面前。 李白握笔疾书,一点也不停顿,十篇五言律诗立等可取。 而且一点不用改动,字迹遒劲锋利,如龙舞凤飞;律度对仗,没有不精绝的。 其首篇是这样写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珠殿宿鸳鸯。 选妓随雕辇,徵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玄宗给李白以极厚重的礼遇,然而李白为文为人都落拓不羁,率直坦荡,请求回归故里。 玄宗也认为李白不是长守朝政的栋梁之材,因此下诏书允许他归山并赐以重金。 李白曾有一次醉酒吟诗: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胡愧焉。 三杯通大道,五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为醒者传。 李白还有一首忆贺知章的诗:欲向东南去,定将谁举杯。 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后来,李白漫游到浔阳,又为永王璘聘请为幕僚。 永王璘反兵失败,李白受牵连被发配到夜郎。 这段事情在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所作的诗《赠李白诗二十韻》,作了详尽的记述。 李白在去往夜郎途中得到玄宗的敕书返还,继续在江南一带赏山玩水,病死于宣城的采石,埋葬在谢公山上。 范传正任宣歙观察使时,为李白立一碑,用来表彰李白的盖世英才。 李白年幼时就喜饮酒,在兖州学习时就经常饮酒,并在任城县建造一座酒楼,每天与好友纵酒,很少有不喝醉的时候。 当地人都知道李白能喝酒,随着李白豪饮的名声越来越大更加敬重他。 ----------------------------------------好尚房琯苏州洞庭,杭州兴德寺。 房太尉琯云,\"不游兴德洞庭。 未见佳处。 \"寿安县有喷玉泉石溪,皆山水之胜绝者也。 贞元中,琯以宾客辞为县令,乃铲翳荟,开径隧,人闻而异焉。 太和初,博陵崔蒙为主簿,标准于道周,人方造而游焉。 又颜太师真卿刻姓名於石,或置之高山之上,或沉之大洲之底,而云,\"安知不有陵谷之变耶。 \"(出《传记》)【译文】苏州有洞庭,杭州有兴德寺。 太尉房琯说:\"不游兴德寺与洞庭,你就没有见到过最美的景致。 \"寿安县境内有一条喷水的石溪,是景致超绝的旅游胜地。 贞元年间,房琯为了游客能顺利观赏这个绝妙的风景胜地,辞去县令,带人去铲除林木,凿通隧道,开通去石溪的道路。 人们听说此事大为惊异。 太和初年,博陵崔蒙任寿安县主簿。 他测量好道路标好路标,重新修筑好这条道路,人们才能去石溪游观。 又有太师颜真卿在石块上刻上自己的姓名,有的放在高山顶上,有的埋在谷底,并说:\"怎么知道就没有高山变峡谷、峡谷变高山的时候呢? \"----------------------------------------韩愈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 度不能返,发狂恸哭,为书遗(书遗二字原作遗书,据明抄本改)华阴令。 令百计取之,乃下。 又李氏子为千牛,与其侪类登慈恩寺浮图。 穷危极险,跃出槛外,失身而坠,赖腰带挂钉,为风所摇,久而未落。 同登者惊倒槛中,不能复起。 院僧遥望急呼,一寺悉出以救之,乃连衣为绳,久之取下。 经宿而苏。 (出《国史补》)【译文】韩愈好奇,与客人一起攀登华山绝顶。 登上绝顶后,回头望来路险绝异常,认为无法返回山下,惊急得放声大哭。 写封信抛下山给华阴县令。 县令拾到信后千方百计设法接他返回山下,终于成功了。 有个叫李千牛的孩子,同他的伙伴们一块儿登慈恩寺塔,危险极了,跃出寺塔栏栅外,失足坠入塔下,偏巧腰带挂在塔身钉子上悬在空中,风吹身摇,久久没坠下地来。 同千牛一块儿登上寺塔的孩子惊恐得瘫倒在塔栏栅内,吓得爬不起来。 寺院里的僧人远远地看见千牛悬垂在塔身半空,大声急呼,惊动了寺内所有的僧人,都出来设法救援千牛。 最后想出个将僧衣连结成绳的办法,由塔上垂送给千牛,让他握住衣绳,好长时间才慢慢将他拉上塔来。 李千牛惊吓得昏死过去,昏睡了一宿才苏醒过来。 ----------------------------------------李约兵部员外郎李约,汧公之子也。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爱玄机。 萧萧冲远,德行既优。 又有山林之致,琴道酒德词调,皆高绝一时。 一生不近女色,性喜接引人物,而不好俗谈。 晨起草裹头,对客蹙融,便过一日。 多蓄古器,在润州尝得古铁一片,击之精越。 又养一猨名生公,常以之随。 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猨必啸和。 倾壶达夕,不俟外宾,醉而后已。 约曾佐李庶人锜浙西幕。 约初至金陵,于府主庶人锜坐,屡赞招隐寺标致。 一日,庶人宴于寺中。 明日,谓约曰:\"十郎尝夸招隐寺,昨游宴细看,何殊州中? \"李笑曰:\"某所赏者疏野耳,若远山将翠幕遮,古松用彩物裹,腥膻涴鹿掊泉,音乐乱山鸟声,此则实不如在叔父大厅也。 \"庶人大笑。 约性又嗜茶。 能自煎。 谓人曰:\"茶须缓火灸,活火煎。 活火谓炭火焰火也。 \"客至,不限瓯数,竟日执持茶器不倦。 曾奉使行硖石县东,爱渠水清流,旬日忘发。 (出《因话录》)【译文】兵部员外郎李约,汧国公的儿子,接近于宰相儿子的地位。 李约有个雅好,他非常喜爱深奥微妙的义理。 李约声名远传,品德操行都很优秀。 他酷爱山林,琴艺、酒量、词道,都高绝一时,终生不接近女色。 李约生性喜欢结交名人,而不爱谈论日常生活琐事。 他早晨起来随便收拾一下头脸,跟客人下下五道便是一天。 李约收藏许多古器。 他在润州曾得到一片古铁,敲击它发出的响声精越不凡,非同一般。 他又豢养一猨名叫生公,经常让它陪伴在身边。 有时趁着月色好的时候登舟游江,弃舟登金山,敲击古铁,弹拨琴弦,身边的爱猨长啸和鸣,一壶接一壶地饮酒达通宵,不等候宾客,直到喝醉了方休。 李约曾佐助李锜为浙西幕僚,他初到金陵,与李锜闲谈,多次说到招隐寺建筑宏大,风光不凡。 一天,李锜于招隐寺内宴请李约。 第二天,对约说:\"十郎你曾经夸赞招隐寺不凡,昨天宴游我仔细地观看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李约笑着说:\"我所赞赏的是自然界粗犷的美。 如果将远山用翠幕遮起,将古松用彩带裹住,在清泉中剖洗腥膻的鹿肉,用人工发出的乐声扰乱山鸟的婉转鸣唱。 倘若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呆在叔父你的大厅里呢。 \"李锜大笑。 李约爱好饮茶品茗,能够自己制茶。 常对人说:\"茶必须用温火炙,活火煎。 所谓活火就是炭火燃出的焰火啊。 \"来了客人,品起茶来不限杯数,随你饮。 李约终日操持茶具为客人斟茶,不知疲倦。 李约曾奉命去硖石县东,因喜爱硖石县东的清沏溪流,流连其间十多天忘了出发。 ----------------------------------------陆鸿渐太子文学陆鸿渐,名羽。 其生不知何许人。 竟陵龙盖寺僧姓陆,于堤上得一初生儿,收育之,遂以陆为氏。 及长,聪俊多闻,学赡辞逸,诙谐谈辩,若东方曼倩之俦。 鸿渐性嗜茶,始创煎茶法。 至今鬻茶之家,陶为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至太和,复州有一老僧,云是陆僧弟子,常讽歌云:\"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唯羡西江水,曾向晋陵城下来。 \"鸿渐又撰《茶经》二卷,行于代。 今为鸿渐形者,(明抄本者作貌)因目为茶神。 有交易则茶祭之,无以釜汤沃之。 (出《传载》)【译文】太子文学陪读陆鸿渐,名羽,不知他的生身父母是何人。 竟陵龙盖寺有一僧人姓陆,在河堤上拾到一个刚刚生下的婴儿,抱回寺院将他收养,这样就以陆为这个孩子的姓氏。 待到鸿渐长大成人,聪明俊秀,广见博识,学问丰富,言辞飘逸,而且诙谐善辩,如同东方曼倩一样。 陆鸿渐酷爱饮茶,头一个开创制茶的方法。 至今卖茶的人家,用陶土烧制他的像,放在锡器间供奉,说陆羽能保佑他们茶好获大利。 到太和年间,复州有一个年老僧人自称是陆姓僧人的弟子,常吟一首讽喻世人的诗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唯羡西江水,曾向晋陵城下来。 \"陆鸿渐还撰写了《茶经》二卷,流传世代。 今天的卖茶人为陆鸿渐制像塑身供奉他,是将他看作茶神啊。 做生意时用茶祭奠陆鸿渐,不做生意时,用壶中水供奉他。 ----------------------------------------独孤及常州独孤及,末年尤嗜鼓琴,得眼病不理,意欲专听。 (出《传载》)【译文】常州有个叫独孤及的人,晚年特别嗜好鼓琴,眼睛患病也不去治疗,其用意是不分散精力专门聆听琴音。 ----------------------------------------杜兼杜兼尝聚书万卷,每卷后必自题云,\"倩俸写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坠之鬻之为不孝。 \"(出《传载》)【译文】有个叫杜兼的人曾收聚到万卷书,每卷书读后都亲自题词说:\"花钱请人代笔抄写来的书我亲手校对的,你们读它是为了知晓圣人的道理,抛弃它卖了它都是不孝。 \"----------------------------------------李德裕李德裕与同列款曲。 或有徵所好者,德裕言:\"己喜见未闻新书策。 \"崔魏公铉好食新馄头,以为珍美。 从事开(从字原缺,开原作闻,据北梦琐言补改)筵,先一日前,必到使院索(索原作案,据北梦琐言改)新煮馄头也。 杜豳公悰每早食饙饭乾脯。 崔侍中安潜好看斗牛。 虽各有所美,而非近利。 与夫牙筹金埒,钱癖谷堆,不其远乎! (出《北梦琐言》)【译文】李德裕与同期好友一块儿细诉衷情。 有人询问他喜爱什么物事? 德裕说:\"我喜欢从未见过的新书。 \"魏公崔铉喜欢吃新煮的馄头,认为这种食物最珍美。 奉事他的人开宴前必提前一天到使院讨要新煮的馄头。 豳公杜悰每餐早饭爱吃蒸饭肉干。 侍中崔安潜愿意偷偷地看斗牛。 虽然这些人都各有所好,然而他们都不贪图钱财。 跟那些喜欢象牙筹码、用金垒墙、嗜钱如命、囤谷成山的贪婪者,岂不是相去甚远吗! ----------------------------------------潘彦咸亨中,贝州潘彦好双陆,每有所诣,局不离身。 曾泛海,遇风船破。 彦右手挟一板,左手抱双陆局,口衔双陆骰子。 二日一夜至岸,两手见骨,局终不舍,骰子亦在口。 (出《朝野佥载》)【译文】咸亨年间,贝州有个叫潘彦的人喜爱玩双陆这种赌博游戏,每次外出都将赌具带在身边。 一次出海,风急浪大把船撞破了。 潘彦右手挟着一块船板,左手死死抱住双陆赌具,口中衔着玩双陆用的骰子,在海上飘流了二天一夜才到达岸边。 两手磨损得露出指骨,却始终没有丢弃双陆,玩双陆用的骰子也始终衔在口中。 ----------------------------------------宋之愻洛阳县丞宋之愻性好唱歌,出为连州参军。 刺史陈希古者,庸人也。 令之愻教婢歌,每日端笏立于庭中,呦呦而唱。 其婢隔窗从而和之,闻者无不大笑。 (出《朝野佥载》)【译文】洛阳县丞宋之愻喜爱唱歌。 他出任连州参军时,连州刺史陈希古是个庸人,让宋之愻教他家的婢女唱歌,又怕他偷看婢女。 因此每日让宋之愻手捧版笏掩面,站在庭院中呦呦地唱,让他的婢女站在屋里隔着窗户跟着学唱。 听者没有一个人不大笑的。 ----------------------------------------朱前疑兵部郎中朱前疑貌丑,其妻有美色。 天后时,洛中殖业坊西门酒家,有婢蓬头垢面,伛肩皤腹,寝恶之状,举世所无。 而前疑大悦之,殆忘寝食。 乃知前世言宿瘤蒙爱,信不虚也。 夫人世嗜欲,一何殊性。 前闻文王嗜昌? ,楚王嗜芹菹,屈到嗜芰,曾皙嗜羊枣,宋刘雍嗜疮痂。 本传曰:\"雍诣前吴兴太守孟灵休,灵休脱袜,粘炙疮痂坠地,雍俯而取之飡焉。 宋明帝嗜蜜渍蠩蛦,每啖数升。 是知海上逐臭之谈,陈君爱丑之说,何其怪欤? 天与其癖也。 (出《朝野佥载》)【译文】兵部郎中朱前疑其貌丑陋,他妻子貌美。 武则天执政时,洛阳城内殖业坊有个西门酒家,有一婢女蓬头垢面,伛偻肩,大腹便便,她睡觉时丑恶的样子,世上没有。 但是朱前疑见到这个丑婢女却异常喜爱,跟这个丑女人承欢交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由此才知道,前人讲的有个叫宿瘤的女人,项上长个大瘤,她丈夫非常喜爱她,不是没有的事。 唉! 人世间的各种嗜欲怪癖,怎么这样不同啊! 从前听说周文王喜爱食昌? ,楚王喜爱吃芹菹,屈原爱吃芰,曾皙爱吃羊枣,宋时的刘雍爱食疮痂。 《本传》上说:刘雍前往吴兴太守孟灵休处,孟灵休脱袜时,粘在袜子上的疮痂掉落在地上,刘雍弯腰拣起来就吃啊。 宋明帝喜爱吃蜜渍的蠩蛦,每次吃数升。 由此看来海上逐臭的说法,陈君爱丑的故事,都是真实的。 这是多么怪异的事情啊! 此乃上天赋于他们的怪癖啊! ----------------------------------------鲜于叔明剑南东川节度鲜于叔明好食臭虫,时人谓之蟠虫。 每散,令人采拾得三五升,即浮之微热水中,以抽其气尽。 以酥及五味熬之,卷饼而啖,云其味实佳。 (出《乾鐉子》)剑南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喜爱吃臭虫。 现时的人叫它蟠虫。 每次散朝后,都让仆人们采集三五升臭虫,立刻将它们用温水浸泡,用这种方法抽尽它们的秽气,用酥油和各种调料放进锅里熬煎,卷饼吃,他说味道实在是好。 ----------------------------------------权长孺长庆末,前知福建县(明抄本县作院)权长孺犯事流贬。 后以故礼部相国德舆之近宗,遇恩复资。 留滞广陵多日,宾府相见,皆鄙之。 将诣阙求官,临行,群公饮饯于禅智精舍。 狂士蒋传知长孺有嗜人爪癖。 乃于步健及诸庸保处,薄给酬直,得数两削下爪。 或洗濯未精,以纸裹。 候其酒酣进曰:\"侍御远行,无以饯送,今有少佳味,敢献。 \"遂进长孺。 长孺视之,忻然有喜色,如获千金之惠,涎流于吻,连撮噉之,神色自得,合座惊异。 (出《乾鐉子》)【译文】长庆末年,前福建知县权长孺因触犯刑律被流放。 后来他以已故礼部尚书德舆的近宗之由,遇朝庭敕免恢复原来的资格,在广陵逗留许多时日,府上的宾客见到他都投以鄙视的目光。 权长孺将要进京求取官位时,临行前,大家在禅智精舍设酒宴为他饯行。 事前,狂士蒋传得知权长孺有吃人指甲的癖好,于是在兵卒和杂役中间,给以少许量的钱寻得几两剪下的指甲并没洗干净,就用纸包上。 等到权长孺酒喝到高潮时,上前说:\"今天为你远去京城饯行,没有什么好东西相送。 现在我准备了不多的美味献上来。 \"于是将纸包中的指甲送给权长孺。 权长孺打开纸包一看,脸上欣然露出喜色,犹如得到千金的重礼似的,涎水流出口来,连连撮着吃了。 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直令筵席上的众宾客大吃一惊。 发布时间:2025-10-08 16:49:5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