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 内容: 穆子客 僧重公 孙绍 魏市人 魏彦渊 陆乂 王元景 李庶 邢子才 卢询祖 北海王晞 李騊駼 卢思道 石动筒 徐之才 萧彪----------------------------------------穆子客魏使穆子客聘梁,主客范胥谓之曰:"卿名子客,思归之传,一何太速。 "客曰:"吾名子客,所以将命四方。 礼成告返,那得言速。 "(出《谈薮》)【译文】北魏派穆子客出使南梁,南梁负责接待工作的官员范胥对穆子客说:"您的名字叫子客,想回转的想法,为何产生的太快了? "穆子客回答说:"我的名字叫子客,所以才奉命出使四方,待完成访问工作后才能返回,哪能说想回转的想法产生得太快呢。 "----------------------------------------僧重公魏使主客郎李恕聘梁,沙门重公接恕曰:"向来全无菹酢膎乎! "("酢膎乎"三字原空缺,据黄本补。)恕父名谐,以为犯讳,曰:"短发稀疏。 "重公曰:"贫道短发是沙("是沙"二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门种类。 以君交聘二国,不辨膎谐! "("谐"原作"诣",据许本改。)重公尝谒高祖,问曰:"天("天"字原空缺,据黄本补。)子闻在外有四声,何者为是? "重公应声答曰:"天保寺刹中,("中"字原空缺,据黄本补。)出逢刘孝绰,说以为能。 "绰曰:"何如道天子万福。 "(出《谈薮》)【译文】北魏派主客郎李恕出使南梁,僧人重公接待他时说:"我们寺院里从来都没有肉酱、酒和膎(按:膎,音谐,干肉。)啊! "李恕的父亲名谐,以为犯讳,因此回骂了一句:"你个短发粗疏的和尚。 "僧人重公说:"贫僧短发是僧门的戒规。 你作为两国交往的使臣,竟然辩识不了"膎"与"谐"同音不同义! "僧人重公有一次拜见梁高祖,高祖问:"听说天子在外面有四种名声,哪种名声是应该有的? "僧人重公应声回答说:"天宝寺中住个刘孝绰,说是胜任。 "刘孝绰得知重公这样回答时说:"还不如说声天子多福! "----------------------------------------孙绍后魏孙绍历职内外,垂老始拜太府少卿。 谢日,灵太后曰:"公年似太老。 "绍重拜曰:"臣年虽老,臣卿太少。 "后大笑曰:"是将正卿? "(出《启颜录》)【译文】后魏孙绍历任宫内外各种不重要的职务,到了垂暮的老年才官拜太府少卿。 谢恩那天,灵太后说:"你的年岁似乎太老一些了。 "孙绍再次拜谢回答说:"我的年龄虽然老了,但是我任少卿一职太少(按:在此读shào,年轻的意思。)了。 "太后听了大笑,说:"是啊! 正要任命你为正卿的! "----------------------------------------魏市人后魏孝文帝时,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皆称石发。 乃有热者,(明抄本"乃有热者"作"其时乃有"。)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 有一人,于市门前卧,宛转称热,因众人竞看。 同伴怪之,报曰:"我石发。 "同伴人曰:"君何时服石? 今得石发。 "曰:"我昨在市得米。 米中有石,食之乃今发。 "众人大笑。 自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出《启颜录》)【译文】后魏孝文帝时,皇室各个王子和达官贵戚很多人都服用铅汞等矿石丹药,而且都自称服用后身体发热。 也有自称服用石药发热的人并不富贵,当时有许多人厌恶这些人谎称自己是富贵身子。 一次,有一个人躺在集市门前边的大道上,身体翻来覆去不停地转动,自称是服用石药后发热了,吸引许多人争相来看。 跟他同来的伙伴怪他假作富贵人,告诉他说:"我也身上发热了。 "这个人问:"你什么时候服用的石药? "同伴回答说:"我昨天在市上买的米,米里头有石啊,吃了后现在就发热了。 "围观的人听了后,哄然大笑。 从此,很少有人声称自己服石药发热了。 ----------------------------------------魏彦渊北齐崔昂尝宴筵招朝彦。 酒酣后,人多散走。 即令著作郎钜鹿魏彦渊追之。 彦渊左手执中参军周子渊,渊以□□知名,右手执御史郑守("守"原作"寺",据明抄本、黄本。)信,来谘昂曰:"彦渊后(明抄本"后"作"投",黄本"后"作"役"。)周入郑,执讯获丑。 济州长史李翥尝为主人,朝士咸集,幽州长史陆仁惠不来,翥甚衔之。 彦渊曰:"一目之罗,岂能获鸟。 "翥眇一目,陆号角鸱。 又崔儦谓彦渊曰:"我拙于书,不能儦字使好。 "彦渊曰:"正可长牵人脚,斜飘鹿尾,即好。 "彦渊,司农卿李(明抄"李"作"季"。)昌之子。 (出《谈薮》)【译文】北齐崔昂,有一次设宴款待朝中有名望才干的人士。 酒喝过高潮后,参加宴会的人有许多人偷偷溜走了。 崔昂发现后,立即让著作郎钜鹿人魏彦渊将他们追回来。 魏彦渊左手抓着中参军周子渊,周子渊以面貌丑陋而名闻朝野,右手抓着御史郑守信,回到宴席上征询崔昂说:"我彦渊跑这一趟,抓回来了周参军、郑御史,执讯(按:讯、"信"同"义"谐音。)获丑(按:"丑"的词义之一为众。)怎么样? "(按:《诗·小雅·出车》:"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指讯,是对所俘获的牧人加以审问;获丑,是俘获甚多。 古代常用这句诗来赞美战功。)济州长史李翥一次以主人的身份设宴请客,朝中的官员都聚在他家,只有幽州长史陆仁惠没有来赴宴,李翥记恨在心。 魏彦渊说:"一个眼的罗网,怎么能捕捉到鸟呢? "原来,济州长史李翥瞎了一只眼睛,幽州长史陆仁惠号角鸱(按:既鸱鸺,毛头鹰。)。 所以,魏彦渊戏谑地说:"一目之罗,岂能获鸟! "还有一次,崔儦对魏彦渊说:"我不擅长书法,写不好这个儦字,你看怎么写好? "魏彦渊说:"正应当拉长人(即亻)脚,斜飘鹿尾(即将灬斜书)就可以写好这个儦字了。 "魏彦渊,是司农卿李昌的儿子。 ----------------------------------------陆 乂北齐散骑常侍河南陆乂,黄门郎卯之子。 卯字云驹,而乂患风,多所遗志。 尝与人言:("言"字原缺,据明抄本补。)马曰云驹。 有刘某("刘某"原作"神符",据明抄本改。)者常带神符,("神符"原作"符与神",据明抄本删改。)渡漳水致失。 乂笑曰:"刘君渡水失神符。 "其人答曰:"陆乂名马作云驹。 "(出《谈薮》)【译文】北齐陆义,河南人,官任散骑常侍,是黄门郎陆卯的儿子。 陆卯,字云驹。 陆卯患有疯病,好健忘,一次跟人说:"马(按:因健忘将父记成了马。)叫云驹。 "有个姓刘的人,一次带着神符过漳河时丢失了神符。 陆义笑着对这个人说:"刘君过河看了神符。 "这个人回答说:"陆义名字叫马充当了云驹! "----------------------------------------王元景北齐王元景为尚书。 性虽懦缓,而每事机捷。 有奴名典琴尝旦起,令索食,谓之解斋。 奴曰:"公不作斋,何故尝云解斋。 "元景徐谓奴曰:"我不作斋,不得为解斋。 汝作字典琴,何处有琴可典? "(出《启颜录》)【译文】北齐的王元景任尚书。 他为人虽然怯懦软弱,但是遇事的反映却特别机智敏捷。 王元景家中有个使唤丫环叫典琴,一天早晨起来,王元景让典琴准备早餐,说:"今天早晨解除斋戒了。 "典琴说:"老爷没有戒斋,为什么常常说解除斋戒呢? "王元景语调缓慢地对典琴说:"老爷没有斋戒,不得说解除斋戒。 你起名叫典琴,在那里有琴可以典卖呀! "----------------------------------------李庶世呼病瘦为崔家疾。 北齐李庶无须,时人呼为天阉。 崔谌调之曰:"教弟种须法。 以锥锥遍刺作孔,插以马尾。 "庶曰:"持此还施贵族。 艺眉有验,然后树须。 "崔氏世有恶疾,故庶以此嘲之。 俗呼"滹沱河"为崔氏墓田。 (墓田二字原缺,据《酉阳杂俎续》四补。)(出《酉阳杂俎》)【译文】世人称身体瘦弱这种病是崔家世纪相传的遗传病。 北齐的李庶不长胡须,当时人称他是天生的阉人。 崔谌调笑李庶说:"教给老弟一个种须的方法。 用锥子在你的脸上到处都刺上孔,再在孔上插入马尾,既可。 "李庶说:"这种方法还是先在您家试用吧。 你们家用这种方法种眉毛成功了,然后我再种胡须。 "崔谌家族世代相传,都患有眉发自行脱落的麻风病。 因此,李庶这样嘲弄崔谌。 民间称为滹沱河的地方,就是崔家的墓地滹沱河,即"呼秃河"的意思。 ----------------------------------------邢子才北齐中书侍郎河东裴袭字敬宪,患耳。 新构山池,与宾客宴集。 谓河间邢子才曰:"山池始就,愿为一名。 "子才曰:"海中有蓬莱山,仙人之所居。 宜名蓬莱。 "蓬莱、裴聋("聋"原作"袭",据明抄本改,下同。)也。 故以戏之。 敬宪初不悟,于后始觉。 忻然谓子才曰:"长忌及户,高则无害。 公但大(明抄本"大"作"不")语,聋亦何嫌。 "(出《谈薮》)【译文】北齐中书侍郎裴袭,字敬宪,河东人氏,患有耳聋症。 裴袭新建造一座山塘,在这里宴请宾客。 宴席上,裴袭对河间人邢子才说:"这座山刚刚建成,请您给起个名字好吗? "邢子才说:"东海中有座蓬莱山,传说有仙人在那里居住。 我看这座山塘就叫蓬莱吧。 "蓬莱,谐音"裴聋",邢子才是在戏弄裴袭呢。 裴袭听了起初并没有什么感觉,待到醒悟后,微笑着对邢子才说:高个子的人忌讳头碰门,你将门修得高点就行了嘛! 你尽管大点声音说话,耳聋又有什么妨碍呢! "----------------------------------------卢询祖齐主客郎顿丘李恕身短而袍长,卢询祖腰麄而带急。 恕曰:"卢郎腰麄带难匝。 "答曰:"丈人身短袍易长。 "恕又谓询祖曰:"卢郎聪明必不寿。 "答曰:"见丈人苍苍在鬓,差以自安。 "(出《北史》)【译文】北齐主客郎李恕,顿丘人氏。 李恕生得身材短小却喜欢穿过长的袍服,卢询祖腰身粗大偏爱将腰带系得紧紧的。 李恕说:"老卢这个人,腰长得五大三粗却系个紧身腰带,多能匝啊! "询祖反唇相讥道:"李老身才生小袍服应当长一些才好哇! "李恕对卢询祖说:"老卢你人虽然聪明却不一定长寿哇! "卢询祖回敬道:"看你老两宾苍白,但是你很难自保平安那! "----------------------------------------北海王晞齐北海王晞字叔朗,为大丞相府司马。 尝共相祭酒卢思道禊饮晋湖,("湖"原作"胡",据明抄本改。)晞赋诗曰:"日暮应归去,鱼鸟见留连。 "时有中使召晞,驰马而去。 明旦,思道问晞:"昨被召以朱颜,得无以鱼鸟致责。 "晞曰:"昨晚陶然,颇以酒浆被责。 卿等亦是留连之一物,何独鱼鸟而已。 "晞好文酒,乐山水。 府寮呼为方外司马焉。 及昭孝立,待遇弥隆。 而晞每日自疏退,谓人曰:"非不爱热官,但思其(明抄本"其"作"之"。)烂熟耳。 "(出《谈薮》)【译文】北齐王晞,字叔朗,北海人官任大丞相府司马。 一次,王晞与丞相府祭酒卢思道一块儿在晋湖禊祭饮酒(按:禊,古人祓除不祥的一种祭祀,常在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 王晞赋诗一首,其中的两句是这样的:日暮应归去,鱼鸟见留连。 那天,宫中派来宦官召见王晞,王晞才骑马返回。 第二天早朝,卢思道问王晞:"昨天被皇上召见,有没有因为留连鱼鸟而受到责备? "王晞回答说:"昨晚喝得特别高兴,很是因为喝酒被皇上责备了。 祭酒等人也是我留连的东西啊! 怎么单单是鱼鸟呢? "王晞擅长文章词赋,也喜爱饮酒,愿意在山水间寻找乐趣。 丞相府中的同事们,都称他为世外司马。 待到昭孝帝高演即位后,给予他的待遇更加优厚。 但是,王晞却自行疏懒恢退下来。 对人说:"我不是不爱作官,但是一想到整天就是那些事情,翻过来调过去的,一点意思也没有。 "----------------------------------------李騊駼陈使聘齐,见朝廷有赤鬣者,顾谓散骑常侍赵郡李騊駼曰:"赤也何如? "騊駼曰。 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 "騊駼时接客。 (出《谈薮》)【译文】陈国派使臣出齐国,看见大殿上有红胡须的人,问身边的齐国散骑常侍赵郡人李騊駼:"红胡须是什么人啊? "李騊駼回答说:"扎着腰带站在大殿上,可让他跟宾客谈话。 "李騊駼当时被安排接待客人。 ----------------------------------------卢思道北齐卢思道聘陈,陈主令朝贵设酒食,与思道宴会,联句作诗。 有一人先唱,方便讥刺北人云:"榆生欲饱汉,草长正肥驴。 "为北人食榆,兼吴地无驴,故有此句。 思道援笔即续之曰:"共甑分炊米,(米原作水,据明抄本改。)同铛各煮鱼。 "为南人无情义,同炊异馔也,故思道有此句。 吴人甚愧之。 又卫尉卿京兆杜台卿,共中兵忝军清河崔儦握塑,十子成都,止赌一雉。 卢思道曰:"翳成都,不过一雉。 "儦又谓思道曰:"昨夜大雷,吾睡不觉。 "思道曰:"如此震雷,不能动蛰。 "太子詹事范阳卢叔虎有子十人。 大者字畜生,最有才思。 思道谓人曰:"从叔有十子,皆不及畜生。 "叔虎、主客郎中泽之孙也。 散骑常侍陇西辛德源谓思道曰:"昨作羌妪诗,惟得五字云:皂陂垂肩井。 苦无其对。 "思道寻声曰:"何不道黄物(明抄本物作杨)插脑门。 "思道尝谓通直郎渤海封孝骞曰:"卿既姓封,是封豕之后。 "骞曰:"卿(曰卿二字据明抄本补。)既姓卢,是卢令之裔。 "(出《谈薮》)【译文】北齐的卢思道出使南陈。 南陈的国君让满朝的达官显贵跟卢思道在一起聚宴饮酒。 宴席上,南陈国君提议用联句的方法作诗。 有一位南陈的大臣先念出一句,乘机讥讽北方人。 这句诗是:榆生欲饱汉,草长正肥驴。 因为北方人用榆钱、榆叶和树皮粉成末放在面里一块吃,而南方的吴池不饲养驴,因此联出这句诗。 卢思道听了后,提笔就联上一句诗:共甑分炊米,同铛各煮鱼。 因为南方人无情无义,非常小气,在一个锅灶上做饭,却各吃各的,因此卢思道联上这句诗。 在坐的吴人听了这句联诗后,都很不好意思。 又有一次卫尉卿京都地区人杜台卿,跟中兵参军清河人崔儦玩掷点的赌博游戏,说好投掷十子只赌一只野鸡。 卢思道在一旁说:"遮住成都(按:此处指蜀的成都。)只需一只野鸡! "崔儦有一次跟卢思道说:"昨夜雷声特别大,可是我睡得死,一点也不知道。 "卢思道戏谑地说:"这样大的雷声,也没有使你这个冬眠的虫豸苏醒! "太子詹事范阳人卢叔虎有十个儿子,老大字畜生,最有才干。 卢思道对人说:"我堂叔有十个儿子,都赶不上畜生(按:谐音牲。)。 "卢叔虎,是北齐王客郎卢中泽的孙子。 散骑常侍陇西人辛德源对卢思道说:"我昨天写一首吟诵羌族老太太的诗,琢磨了一天只写出一句来:"黑色的陂巾陂在肩窝上(按:笔者认为"陂",是"帔"的误写。)。 卢思道接过来说:"何不接下来写黄色的饰物插在脑门上。 "卢思道一次对通直郎渤海人封孝骞说:"你既然姓封,大概是大猪的后代吧。 "封孝骞回敬道:"你既然姓卢,一定是黑狗的后裔了。 "(按:封豕是大猪;卢是黑犬。)----------------------------------------石动筒北齐高祖尝宴近臣为乐。 高祖曰:"我与汝等作谜,可共射之。 卒律葛答。 "诸人皆射不得。 或云,是骮子箭。 高祖曰:"非也。 "石动筒曰:"臣已射得。 "高祖曰:"是何物? "动筒对曰:"是煎饼。 "高祖笑曰:"动筒射着是也。 "高祖又曰:"汝等诸人,为我作一谜,我为汝射之。 "诸人未作,动筒为谜。 复云"卒律葛答。 "高祖射不得,问曰:"此是何物。 "答曰:"是煎饼。 "高祖曰:"我始作之,何因更作。 "动筒曰:"承大家热铛子头,更作一个。 "高祖大笑。 高祖尝令人读《文选》。 而郭璞游仙诗,嗟叹称善。 诸学士皆云:"此诗极工,诚如圣旨。 "动筒即起云:"此诗有何能,若令臣作,即胜伊一倍。 "高祖不悦。 良久语云:"汝是何人,自言作诗胜郭璞一倍,岂不合死。 "动筒即云:"大家即令臣作,若不胜一倍,甘心合死。 "即令作之:动筒曰:"郭璞《游仙诗》云:青溪千余刃,中有一道士,臣作云青溪二千仞,中有两道士。 岂不胜伊一倍。 "高祖始大笑。 (明抄本"笑"下多七百四十八字,"至"高祖大笑动筒止,今据补。 并将缺字用燉煌本(启颜录)校补。)又齐文宣帝曰:□□□□□□□□□曰:"恕臣万死即得。 "帝曰:"好。 "曰:"臣昨□□□□□□□□□□落密瓮里,臣为陛下却还复上天□□□□□□□□□真乎。 对曰:"臣作夜梦随陛下行,落一厕中出来。 □□□□舔之。 帝大怒,付所司杀却。 曰:"臣请一言而死。 "帝曰。 □□□陛下得臣头极无用,臣失头□□□。 笑而舍之。 高□□□斋会,大德法师开讲。 道俗有疑,滞者,即论难议。 援引大义,说法门,言议幽深,皆在雅正。 动筒最后论议,谓法师曰:"且问法师一个小议,佛常骑何物。 "法师答曰:"或坐干叶莲花,或乘六牙白象。 "动筒云:"法师今不读经,不知佛所乘骑物。 "师即问云:"檀越读经,佛骑何物。 "答曰:"骑牛。 "法师曰:"何以知。 ""经云,世尊甚奇特,非骑牛。 "座皆大笑。 又谓法师曰:"法师既不知佛常骑牛,今更问法师一种法义。 比来每经之上皆云价值百千两金,未知百千两金总有几斤。 "遂无以对。 □尝作内道场,时有法师先立"无一无二无是无非义"。 高□升高坐讲,还令立旧义,当呼儒生学士,大德名僧。 义理百瑞,无能得者。 动筒即讲难此僧必令结舌。 高祖大□□□高坐褰衣阔立,问僧:"看弟子有几个脚。 "僧曰:"两脚。 "又翘一脚向后。 一脚独立。 问僧。 "更看弟子有几个脚。 "僧曰:"两脚。 "动筒云:"向有两脚,今有一脚,若为能无一无二。 "僧答云:"若其二是直,(《启颜录》"直"作"真",下同。)不应有一脚。 脚既得有一,明二即非直。 "动□□以僧义不穷,无难得之理者。 乃谓僧曰:"向者剧问法师,未是好义。 法师师云:无一无二,无是无非。 今问法师,此义不得不答。 弟子问天无二日,上无二王。 今者天子一人,临御四海,法师岂更得云无一? 易有乾坤,天有日月,星辰配于天子,即是二人。 法师岂更得云无二? 今者帝临广德,无幽不烛,昆虫草木,皆得其生。 法师岂更得无是? 今四海为家,万方归顺,唯有宇文黑獭,独阻皇风。 法师岂更得云无非? "于是僧默然以无应,高祖抚掌大笑。 高祖又常集儒生会讲,"酧难非一。 "动筒后来谓众士曰:"先生知天何姓? "博士天子姓高,动筒曰:"天子姓高,天□必姓高。 此乃学他蜀臣秦密,本非新义。 正经之上,自有天姓。 先生可引正文,不须假讬旧事。 "博士云,不知何经,得有天姓。 动筒云:"先生全不读书,《孝经》亦似天本姓也。 先生可不见《孝经》云,父子之道,天姓也! 岂不是天姓。 "高祖大笑。 动筒(以上据明钞本补。)又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云: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著冠。 "博士曰:"经传无文。 "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 孔子弟子,已著冠有三十人,未著冠有四十二人。 "博士曰:"据何文以辨之。 "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 五六三十人也。 童子六七人。 六七四十二人也。 岂非七十二人也。 "坐中皆大悦,博士无以复之。 (出《启颜录》)【译文】北齐高祖有一次设宴招待身边亲近的臣子,在一块儿乐呵乐呵。 宴席上,高说:"我给你们说个谜语,你们可以一块儿来猜。 卒律葛答,请猜吧。 "这些近臣们都没有猜中。 有人说:"是响箭吧。 "高祖说:"不是。 "石动筒说:"我已经猜着啦! "高祖问:"是什么东西? "石动筒回答说:"是煎饼。 "高祖笑着说:"石动筒猜对啦! "高祖又说:"你们这些人,也可以给我说一个谜语,我为你猜猜看。 "出席宴会的大臣们,谁也没有出谜语,只有石动筒出了一个谜语,说的也是"卒律葛答"。 高祖猜不中,问:"你出的迷语打一何物? "石动筒说,"是煎饼。 "高祖说:"我刚才出了一次了,你为什么还出呢? "石动筒回答说:"趁大家在那烧热鏊子的时候(按:借指刚才说笑热闹。),又烙了一张。 "高祖听后高兴地笑了。 高祖曾经让文武百官都来读《文选》。 《文选》中有一首郭璞的《游仙诗》,高祖边读边赞叹不已,连说好诗。 在场的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们也都附和着说:"这首诗确实好哇! 对仗工稳,文词清丽,正如皇上说的那样啊! "石动筒立即站起来说:"这首诗有什么好的,值得你们称赞? 如果让我作一首,一定能强过郭璞一倍。 "高祖听了后很不高兴,沉默好长时间才说:"你是什么人? 自我吹虚说作诗能胜过郭璞一倍。 这不是应当犯了死罪吗? "石动筒立即回答说:"皇上马上让我作一首,如果不胜过郭璞一倍,心甘情愿被处死。 "高祖立即让石动筒作诗。 石动筒说:"郭璞游仙诗写的是: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 我作的诗是青溪二千仞,中有两道士。 难道不是胜过他一倍吗! "高祖这才哈哈大笑。 又:北齐文宣帝(按:既高祖。)说:"□□□□□□□□□。 "石动筒说:"皇上宽恕我的死罪,我马上说给您听。 "文宣帝说:"好,请说吧。 "石动筒说:"我昨天晚上作梦跟随皇上□□□□□□□□□落在一个蜜抽渣子里,我还以为皇上又上天□□□□□□□□□。 "文宣帝说:"真的吗? "石动筒说:"我昨天晚上作梦跟随皇上走,落在一个厕所中。 出来后,□□□□用舌头舔它。 "文宣帝大发雷霆,下命将石动筒交付主管的官吏处死。 石动筒说:"我请求皇上允许我再说一句话,死而无憾。 "文宣帝说:"好吧。 "石动筒说:"皇上斩下我的头一点用处也没有,我没有了脑袋□□□。 "文宣帝笑了,不斩石动筒的头了。 高祖曾经到过讲授佛经的讲堂,由大德法师主讲。 僧人和世俗人里有人听不太懂,或有些地方不好理解。 皇上让大家在一起议论一下,一些人旁征博引一些大道理,讲述进入佛门的途径,讲的都很高雅正确。 石动筒最后一个发言,问大德法师:"我暂且请教大德法师一个小问题,佛祖经常骑乘什么? "大德法师回答说:"有时坐千叶莲花,有时骑六牙白象。 "石动筒说:"大德法师你现在不阅读经书,不知道佛祖乘骑的是什么。 "大德法师问:"施主读看经书,你说佛祖骑的是什么? "石动筒回答说:"佛祖骑的是牛啊。 "大德法师问:"怎么知道是牛呢? "石动筒说:"经书上说,世人敬仰的佛祖特别奇特(按:特,既公牛的意思,泛指牛。),不是骑牛吗? "在场的僧人和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石动筒又对大德法师说:"法师既然不知道佛祖经常骑牛,现在我再问您一个佛经上的问题。 近来,我读经书,常常遇到上面动辄说价值百千两黄金。 我不知道百千两黄金总共有多少斤? "大德法师又回答不上来了。 高祖曾经在宫内设置道场,当时有一位法师讲解佛经,讲授的题目是"无一无二无是无非"。 高祖登上高位坐在上面讲话,还让大家研讨"无一无二无是无非"这一旧题。 当场让有学问的人士和在国学学习的学士,以及大德法师,谈这个议题说法各式各样,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谈得特别透彻,让人信服。 石动筒当即说我要讲,一定能让大德法师没话可讲。 高祖大□□□高坐,石动筒手提衣襟远远地站在那儿,问大德法师:"你看我有几只脚? "大德法师说:"你有两只脚。 "石动筒这次翘起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后面,一只脚站立着问大德法师:"再看看我有几只脚? "大德法师回答说:"两只脚。 "石动筒说:"我刚才有两只脚,现在只有一只脚了。 若不然怎么能无一无二呢。 "大德法师:"如果有两只脚是真实的,不应该有一只脚。 脚既然只有一只,那么,眼睛看到的两只脚就不是真实的。 石动筒□□认为大德法师这样翻过来调过去的诡辩没有终极的时候,不能找到难住他的道理,于是对大德法师说:"刚才我伧促地向法师提出的,不是个好议题。 法师说无一无二,无是无非。 现在问法师一个问题,不行不回答。 我请问大德法师,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朝中没有两个皇上。 现在,皇上一个人,驾御统治普天下。 大德法师难道您还能说无一吗? 易卜有乾卦、坤卦,天上有日有月。 将星辰伴着天子,就是二人。 法师您难道还能说无二吗? 现在,皇上广施恩德,没有黑暗的地方不能照亮的。 各种生物、草木,都在皇上的恩泽下生存着,法师您难道还能说无是? 现在普天下都是我大齐的疆土,各个小国都归顺称臣,只有宇文毓这只黑獭,单独跟我大齐抗衡。 法师您难道还能说无非吗? "于是,大德法师沉默不语,无话可答。 高祖拍着巴掌大笑不止。 还有一次,高祖将朝中有知识的人召集在一起开研讨会,讨论"酬难非一"这样一个论题。 石动筒等到别人讲完了他才讲。 石动筒问参加研讨会的人:"诸位先生们,你们知道天姓什么吗? "一位博士回答说:"天子姓高(按:此处的天子指北齐文宣帝高洋。 这位博士用偷换概念的方法企图难住石动筒。)。 "石动筒说:"天子姓高,天不必姓高。 你这是效仿蜀臣秦密的论辩,原本就不是什么新货色。 正统的经书上,记载着天姓什么。 先生可以引正经上的说法,没有必要假借那些旧东西。 "这位博士说:"不知道什么经书上,记载着天姓什么? "石动筒说:"先生您啊一点也不读书,《孝经》上已经告诉你天姓了嘛。 先生没见到《孝经》上说:父子之道,天姓也。 ,难道不是天姓吗? "高祖听了后,大笑不止。 一次,石动筒在国学里阅读那些博士们写的论文。 其中,有篇论文中说: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二人。 "石动筒问这位博士:"孔子的弟子中贤达的有七十二人,其中有多少人已经戴冠(按:古人男二十可戴冠,意为长大成人。)? 有多少人没有戴冠? "这位博士回答说"经传上面没有记载。 "石动筒说:"先生读经传,为什么不理解呢? 孔老夫子的七十二位贤达弟子中,已戴冠的有三十人,没戴冠的有四十二人。 "这位博士问:"你根据那篇经书得到这个答案的。 石动筒说:"《论语》上说: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人啊。 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人啊。 加在一块,难道不是七十二人吗? "在场的人听了后,都捧腹大笑。 这位博士再也没话可讲了。 ----------------------------------------徐之才齐西阳王高平徐之才博识,有口辨。 父雄,祖成伯,并善(明抄本善下空一字,按《北齐书》徐之才传,疑当是"医"字。)术世传其业。 纳言祖孝征戏之,呼为"师公"。 之才曰:"即为汝师,复又汝公。 在三之义,顿居其两。 "孝征仆射莹之子。 之才尝以剧谈调仆射魏收。 收熟视之曰:面似小家方相。 "之才答曰:"若尔,便是卿之葬具。 "(出《谈薮》)【译文】 北齐西阳王属下高平县人徐之才博学多识,能言善辩。 徐之才的父亲徐雄、祖父徐成伯,都擅长医术,世代相传。 主管出纳王命的官员祖孝徵开玩笑地叫徐之才的父亲为"师公"。 徐之才说"即是你的老师,又是你的父亲。 尹、父、师,立时就占了两项啊! "祖孝徵,是仆射祖莹的儿子。 一次,徐之才用长篇宏论来戏谑仆射魏收。 魏收盯盯地看了他一会儿,说:"看你这长相,活象个小户人家供奉的驱除疫鬼的方相神灵。 "徐之才回答说:"果真如此,我便是让你死亡的恶煞。 "萧 彪 □□明帝与文士庾信、王褒等游处。 有萧彪者,宝寅之子。 素好减否,多所月旦。 尝侍坐于帝,帝历问众宾何如,皆□□君子也。 次问君何如人,答曰:"那得是非君子。 "之问□□□□□□□答曰:"那得是君子。 "时护在同州。 他日帝□□右诈□□□□□□□□□□吾欲□□□□疾病可乎。 使者曰。 □□□□□□□□□□追答曰。 缘君子事。 彪乃惶惧,顿首乞留。 帝曰。 □□□□□□得□□彪乃遗书寄家,号恸而云。 帝度其行□□□□之去。 吾□别报冢宰彪还,信等咸在。 彪甚悲喜□□□□□微笑□视彪巧觉。 谓帝曰:"北那得是君子。 于□□□□□笑。 (出《三国典略》)因缺字过多,不译。 发布时间:2025-10-09 14:14:3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