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 内容: 麻秋 宋幼帝 高洋 南阳王 朱粲 陈承亲 薛震 陈元光 独孤庄 索元礼 罗织人 元楷 武承嗣 张易之兄弟 郝象贤 周兴 侯思止 来俊臣----------------------------------------麻秋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大原胡人也,植性虓险鸩毒。 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 至今以为故事。 (出《朝野佥载》)【译文】后赵朝石勒手下的将领麻秋,是驻守太原的胡人(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此人性情残暴阴险而又毒辣。 如果有孩子哭,母亲就吓唬说麻胡来了,哭声立刻就止住了。 至今还作为故事在流传。 ----------------------------------------宋幼帝明帝崩,昱嗣位,是为幼帝。 幼帝狂暴,恣行诛戮,出入无度。 从者并执铤、矛、锥、锯自随,有忤意,击脑椎阴,刺心剖腹之诛,日有数十。 孝武帝二十八子,明帝杀其十六,余皆帝杀之,子孙无在朝者。 (出《谈薮》)【译文】南北朝时,宋明帝死去,刘昱继位,这就是幼帝。 幼帝性情狂暴,恣意杀人,出入无常。 随从都拿着小矛、锥子、刀锯等跟在后边,谁要稍不顺他心意,便击他的脑袋敲他的小便,或刺心剖腹杀了他。 遭他毒打或杀戮的人每天都有几十个。 孝武帝有二十八个儿子,被明帝杀死十六个,余下的都被幼帝杀掉了,孝武帝的子孙没有一个留在朝廷的。 ----------------------------------------高洋北齐高洋,以光武中兴为诛刘氏不尽,于是大诛诸元,死者千余,弃之漳水。 有捕鱼者得爪甲,为之元郎鱼,(鱼原作渔。 据明抄本改。)人不忍食之。 唯元峦、元长春、元景安,三家免诛。 峦以其女为常山王妃,春、安等以其多力善射故也。 景安兄景皓曰:"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景安奏其言,帝复杀之。 自是元氏子孙,老幼贵贱无遗矣。 (出《谈薮》)【译文】北齐文宣帝高洋,因为光武、中兴年间诛杀刘氏家族不尽,于是就大杀元氏各家,共杀死一千多人,都扔进了漳河。 有的捕鱼人捕捞到爪甲鱼,称它叫元郎鱼,人们都不忍心吃它。 元氏宗族中唯有元峦、元长春、元景安三家免遭屠杀。 元峦是因为他女儿做了常山王妃,而元长春、元景安是由于他们力气大或善于射箭等缘故。 元景安的哥哥元景皓说:"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元景安竟把此话奏于皇帝,于是高洋再次诛杀元门。 自此元氏家族的子孙,老少贵贱没有一个留下来的。 ----------------------------------------南阳王北齐南阳王入朝。 上问何以为乐。 王曰:"致蝎最乐。 "遂收蝎,一宿得五斗。 置大浴斛中,令一人脱衣而入,被蝎所蜇,宛转号叫,苦痛不可言。 食顷而死,帝与王看之极喜。 (出《朝野佥载》)【译文】北宋时南阳王到朝廷去。 皇帝问他什么事可以作乐。 南阳王说:"把人扔到蝎子堆里最有乐趣。 "于是皇帝下令收集蝎子,一夜之间便得到五斗。 他们把这些蝎子倒进一个大浴盆似的容器里,再命令一人脱去衣服跳进去,那人被蝎子所蜇,辗转号叫,痛苦得难以用语言形容。 一顿饭的工夫,那人死了,而皇帝与南阳王却看得极为开心。 ----------------------------------------朱粲隋末荒乱,狂贼朱粲起于襄、邓间。 岁饥,米斛万钱,亦无得处,人民相食。 粲乃驱男女小大,仰一大铜钟,可二百石,煮人肉以喂贼。 生灵歼于此矣。 (原缺出处,明抄本作出《朝野佥载》)【译文】隋朝末年发生了灾荒战乱,狂盗朱粲也趁机在襄州、邓州一带拉起队伍。 当时正是灾年,一斛米要一万钱,可是也没有地方能买到,百姓甚至开始吃人肉。 朱粲于是驱赶来一群男女老少,把一口大铜钟掀翻过来,那钟足可容下二百石粮食,然后煮人肉喂养他的强徒。 百姓生灵竟然这样被消灭了。 ----------------------------------------陈承亲周恩州刺史陈承亲,岭南大首领也,专使子弟兵劫江。 有一县令从安南来,承亲凭买二婢,令有难色。 承亲每日重设邀屈,甚殷勤。 送别江亭,即遣子弟兵从后劫杀,尽取财务,将其妻及女至州。 妻叩头求作婢,不许,亦缢杀之,取其女。 前后官人家过,承亲礼遇厚者,必随后劫杀,无有免者。 (出《朝野佥载》)【译文】周朝(武则天朝)时,恩州刺史陈承亲。 其实是岭南的一个大强盗首领,专门派遣子弟兵在江上抢劫。 有一个县令从安南路经这里,陈承亲要买他两个婢女,县令表现出很勉强不情愿的意思。 陈承亲每天都设盛宴邀请他来参加,招待十分殷勤。 县令离去时还送别于江亭,但随即便派子弟兵从后面追上去劫杀。 抢走了所有财物,并将县令的妻子和女儿抢进官署。 县令的妻子给他磕头央求愿做他的婢女,陈承亲不准许,用绳子勒死她,只留下县令的女儿。 岭前岭后如有当官的人家路过这里,凡是陈承亲以礼厚待的人,必然都随后就劫杀,没有一个幸免的。 ----------------------------------------薛震周杭州临安尉薛震好食人肉。 有债主及奴诣临安,于客舍,遂饮之醉。 杀而脔之,以水银和煎,并骨消尽。 后又欲食其妇,妇觉而遁。 县令诘得其情,申州,录事奏,奉敕杖杀之。 (出《朝野佥载》)【译文】周朝(武则天朝)杭州临安县尉薛震喜好吃人肉。 有一个债主带着他的仆人到临安来。 在客栈里,喝酒喝醉了,薛震便将此人杀死并切成肉块,然后洒上水银进行煎炖,连骨头一齐消失。 后来又想要吃那个人的媳妇,那女人觉察后逃走了。 县令追问清楚此事的情况后,便上报给州里,州录事再上报给皇帝,奉皇帝的命令将薛震用杖打死。 ----------------------------------------陈元光周岭南首陈元光设客,令一袍裤行酒。 光怒,令曳出,遂杀之。 须臾烂煮,以食诸客。 后呈其二手,客惧,攫喉而吐。 (出《摭言》。 明抄本作出《朝野佥载》)【译文】周朝(武则天朝)岭南一带的首领陈元光设宴待客,让一个绔裤子弟为大家斟酒劝饮,陈元光因对他某一事不满而大怒,立刻命令把他拉出去,竟然把他杀掉。 不一会儿便把他煮得烂熟,用来给各位客人吃。 后来突然出现了那个人的两只手。 客人们大惊,纷纷用手去抠自己的嗓子把肉呕吐出来。 ----------------------------------------独狐庄周瀛州刺史独孤庄酷虐,有贼问不承,庄引前曰:"若健儿,一一具吐,放汝。 "遂还巾带。 贼并吐之。 诸官以为必放。 顷庄曰:"将我作具来。 "乃一铁钩,长尺余,甚铦利,以绳挂于树间。 谓贼曰:"汝不闻健儿钩下死。 "令以胲钩之,遣壮士掣其绳,则钩出于脑矣。 谓司法曰:"此法何如? "答曰:"吊民代罪,深得共宜。 "庄大笑。 后庄左降施州刺史,染病,唯忆人肉。 部下有奴婢死者,遣人割肋下肉食之。 岁余卒。 (出《朝野佥载》)【译文】周朝(武则天朝)瀛州刺史独孤庄极为残暴,有个盗贼在审问的时候不肯认罪,独孤庄叫人把盗贼领到他这儿来,说:"你要是个壮士,就一一全都说出来,我就放了你。 "于是归还给他头巾和衣带,盗贼便全部坦白了,官员们都以为一定会释放他。 少顷独孤庄又道:"把我的用具拿来。 "这是一个铁钩子,有一尺多长,非常锋利。 他用一条绳子把铁钩子挂在树枝上。 对盗贼说:"你听说过没有壮士钩下死吧? "于是叫人用铁钩子钩住那盗贼的下巴颏,派一壮汉去拉绳子的另一头,铁钩便立即从盗贼的脑顶穿出来。 独孤庄对州司法说:"这刑法怎么样? "州司法笑道:"吊起来惩治罪犯,再合适不过了。 "独孤庄一听大笑。 后来独孤庄被降职为施州刺史,当他得了病时,唯一思念的是人肉。 他的部下有奴婢死了,就派人去割死者肋下肉来吃。 一年后死去。 ----------------------------------------索元礼周推事使索元礼,时人号为索使。 讯囚作铁笼头,觺(呼角反)其头,仍加楔焉,多至脑裂髓出。 又为凤晒翅、弥猴钻火等,以椽关手足而转之。 并研(研原作所,据明抄本改)骨至碎。 又悬囚于梁下,以石缒头。 其酷法如此。 元礼故胡人,薛师之假父,后坐脏贿,流死岭南。 (出《朝野佥载》)【译文】周朝(武则天朝)时,有个推事叫索元礼,当时人们都叫他索使,他为了审讯囚犯便做了个铁笼头,把它戴在囚犯的头上,然后再往里加楔子,大多数人都被夹裂脑袋而冒出脑浆。 还有凤晒翅、弥猴钻火等刑法。 弥猴钻火就是把一根椽木绑在囚犯的手脚上,然后推着椽木转圈,直到把那人的骨头磨碎。 他还把囚犯吊在房梁上,再用绳子绑一块大石头缒在囚犯的头上。 他的酷刑全都是如此。 索元礼原来是胡人,是薛师的义父。 后来因犯有贪污受贿罪被流放岭南,并死在那里。 ----------------------------------------罗织人周来俊臣罗织人罪,皆先进状,敕依奏,即籍没。 徐有功出死囚,亦先进状,某人罪合免,敕依,然后断雪。 有功好出罪,皆先奉进止,非是自专。 张汤探人主之情,盖为此也。 (出《谈薮》,明抄本作出《朝野佥载》)【译文】周朝(武则天朝)时,来俊臣专干虚构人家的罪名进行陷害人的事。 他都是先写好文状上奏皇帝。 皇帝下诏准奏后,便去没收人家的财产。 徐有功为人解除死罪,也是先上奏皇帝,说明某人应该免除死罪,皇帝准奏,然后再裁断为他昭雪洗冤。 有功劳的人好免罪,也都是用先上奏皇帝来决定处分的办法,并不是自己独断专行。 张汤去探望感谢天子恩情,就是因为这事。 ----------------------------------------元楷唐羽林将元楷,三代告密得官。 男彦玮,告刘城之破家,彦玮处侍御。 先天(先天二字原空缺,据朝野佥载补)二年,七月三日,楷以反逆诛,家口配岭南。 所谓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也。 (出《朝野佥载》)【译文】唐朝的羽林将军元楷,三代人都是靠告密而得官的。 他的儿子元彦玮,密告刘城之并使他家破人亡,而彦玮却因此得到侍御史之官。 先天二年七月三日,元楷以反判之罪被杀,全家人被发配岭南。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武承嗣周补阙乔知之有婢碧玉姝艳,能歌舞,有文章。 知之特幸,为之不婚。 伪魏王武承嗣暂借教姬人妆梳。 纳之,更不放还。 知之乃作《绿珠怨》以寄之焉。 其词曰:"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偏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观,好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恨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碧玉得诗,饮泣不食三日,投井而死。 承嗣出其尸,于裙带上得诗。 大怒,乃讽罗织人告之。 遂斩知之于南市,破家籍没。 (出《朝野佥载》)【译文】周朝(武则天朝)补阙乔知之的婢女碧玉生得娇艳美丽,并且能歌善舞,又会写文章,乔知之特别宠爱。 为此他没有婚娶。 魏王武承嗣要暂时借她去教他的姬妾们梳妆,去了之后便被纳为妾,再也不放她回来了。 乔知之于是写了首诗《绿珠怨》寄给碧玉,诗写道:"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偏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观,好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恨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碧玉得到诗后,哭了三天不吃饭,投井而死。 武承嗣捞出尸体。 在裙带上得到此诗,大怒,便暗示让人虚构罪状控告他,竟然在南市斩杀了乔知之,并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 ----------------------------------------张易之兄弟周张易之为控鹤监,弟昌宗为秘书监,昌仪为洛阳令。 竞为豪侈。 易之为大铁笼,置鹅鸭于其内,当中? 炭火,铜盆贮五味汁。 鹅鸭绕火走,渴即饮汁,火炙痛旋转,表里皆熟,毛落尽,肉赤烘烘乃死。 昌宗活系驴子小室内,? 炭火,置五味汁,如前法。 昌仪取铁橛钉入地,缚狗四足于橛上,放鹰鹞,活按共肉食,肉尽而狗未死,号叫酸楚,不复忍听。 易之曾过昌仪,忆马肠,仪取从骑,破肋取肠,良久方死。 后诛易之、昌宗等,百姓脔割其肉,肥白如猪肪,煎炙而食。 昌仪打双脚折,抉取心肝而后死。 斩其首送都。 时云狗马报。 (出《朝野佥载》)【译文】周朝(武则天朝)时,张易之任控鹤监,他的弟弟昌宗任秘书书监、昌仪任洛阳县令。 他们相互争比奢侈。 张易之做了一个大铁笼子,把鹅鸭放在里边,在笼子当中烧炭火,又在一个铜盆内倒入五味汁,鹅鸭绕着炭火行走,烤得渴了就去喝五味汁,火烤的痛了自然会在里面转圈地跑,这样不多久表里都烤熟了,毛也会脱落于尽,直到肉被烤得赤烘烘的才死去。 昌宗是把一头活驴拴在一个小屋子里,烘起炭火,再放一盆五味汁,方法与前边所讲的一样。 昌仪是在地上钉上四个铁橛子,把狗的四只爪子绑在橛子上,然后放出鹰鹞,把狗按在下面吃它的活肉,把肉都吃尽了狗还没死,那狗的号叫声极为酸楚,让人再也不忍听下去。 有一次张易之路过昌仪家,很想吃马肠,昌仪便牵来手下人的乘骑,破开马的肋骨取出肠子,过了很长时间马才死去。 后来易之、昌宗等被诛杀,老百姓把他们的肉切成小块,那肉又肥又白就像猪的脂肪,被人们煎烤而吃掉。 昌仪是先被打折了两个脚腕,再摘出他的心肝,之后才死去,然后砍下他的头送往京都。 当时人们说这是他们残害那些狗和马的报应。 ----------------------------------------郝象贤郝象贤,处俊孙也。 武后宿怒其祖,戮及其孙。 象贤临刑。 极骂而死。 自此法司恐是,将杀人,必先以木丸塞口,然后加刑。 (出《谈宾录》)【译文】郝象贤,是郝处俊的孙子。 武则天一向恨怒他的祖父,在惩处郝处俊的时候也边累到他的孙子。 郝象贤在临刑时,破口大骂而死。 自此,法司官怕再发生这样的事,每次在杀人的时候,一定要先用一个木球塞进犯人的嘴里,然后再行刑。 ----------------------------------------周兴周秋官侍郎周兴推劾残忍,法外苦楚,无所不为,时人号"牛头阿婆"。 百姓怨谤。 兴乃榜门判曰:"被造之人,问皆称枉。 斩决之后,咸悉无言。 "(出《朝野佥载》)【译文】在武后称帝的周朝,秋官(刑部)侍郎周兴在审讯犯人的时候十分残忍。 他在刑法之外又施用令犯人痛苦的各种手段,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当时人们称他为牛头阿婆。 百姓对他极为怨恨,周兴就在他家的门上贴出告示写道:"所有被审讯过的被告,只要询问都说冤枉;只有被杀了的人,才全都无话可说。 "----------------------------------------侯思止周侍御史侯思止,醴泉卖饼食人也。 罗告,准例酬五品。 于上前索御史,上曰:"卿不识字。 "对曰:"獬豸岂识字,但为国触罪人而已。 "遂授之。 凡推勘。 杀戮甚众,更无余语。 唯谓囚徒曰:"不用你书言笔语,止还我白司马。 若不肯来俊,即与你孟青。 "横遭苦楚,非命者不可胜数。 白司马者,北邙山白司马坂也。 来俊者,中丞来俊臣也。 孟青者。 将军孟青棒也。 后坐私畜锦,朝堂决杀之。 (出《朝野佥载》)【译文】武后称帝的周朝时,有个侍御史侯思止,他原来是醴泉县一个卖饼的。 因他罗织罪名对别人进行了诬告,竟依照先例授予他五品官衔。 他曾在皇帝面前请求给他御史之职,皇帝说:"你不认识字。 "侯思止回答说:"獬豸(传说的一种怪兽,要是两人打架,它可以识别出哪个是坏人并去顶他)哪里识字,可是它可以为了国家去用角顶那些罪人。 "于是皇帝授予他御史。 每次审问案子,他都要杀死很多人。 他从来没有多余的话,只是对囚徒说:"不用你书言笔语,只还我白司马! 若是不肯来俊,那就给你孟青! "囚徒们个人惨遭痛苦,被他折磨死的不记其数。 所谓白司马,是洛阳附近的北邙山白司马版(墓地);来俊,是指御史中丞来俊臣(是个极残忍的人);孟青,是指将军孟青使用过的木棒(曾用此棒杖杀过人)。 后来因犯下私自积蓄锦缎之罪,朝廷判决他死刑而被杀掉。 ----------------------------------------来俊臣来俊臣,雍人也。 父操,松州长史。 俊臣少诡谲无赖,反覆险诐,残忍荒慝,举世无比。 则天朝,罗告诸王贵臣,授朝散大夫,拜侍御史,按制狱。 少不会意者,必牵引之,前后坐族,(族字原缺。 据明抄本补。)灭千余家。 朝廷累息,无敢言者。 道路以目。 与侍御史王弘义、侯思止腹心。 罗告衣冠。 无间春夏。 诛斩人不绝。 时于丽景门内置制狱,亦号为新开门,但入新开门,百不全一。 弘义戏谓丽景门为"例竟门",言入此门例竟也。 俊臣与其党朱南山等十余辈,造告密罗织经数十言,皆有条贯支节张本。 布置事状由绪,令其党告之。 或投匦以闻。 则天多委俊臣按问。 俊臣别造枷,号为"突地吼"。 遭其枷者,轮转于地,斯须闷绝矣。 又作枷有十,号棒名"见即承"。 复有铁圈笼头,当讯囚,圈中下楔。 其余名号数十,大略如此也。 囚人无贵贱,必(必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先例枷棒于地,召囚前曰:"此是作具。 "见之魂胆飞越,无不自诬者。 则天重其爵赏以酬之,故更竞劝为酷矣! 由是告密者之徒,纷然道路,名流伔俯,阅日而已。 朝士因朝,默遭掩袭,至于族灭,与其家诀曰:"不知重相见否。 "天授中,春官尚书狄仁杰、天官侍郎任令晖、文昌右丞卢献等(等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五人,并为其罗告。 俊臣既以族人家为功,欲引人承反,乃奏请降敕。 一问既承同首例,得减死,以胁仁杰等,令承反。 杰款曰:"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某从诛戮,反是实。 "俊臣乃少宽之。 其判官王德寿谓杰曰:"尚书事已尔,且得减死。 寿今业已受驱策,意欲求少阶级,凭(凭原作冯,据明抄本改)尚书牵杨执柔可乎? "杰曰:"若之何? "寿曰:"尚书昔在春官,执柔任某司员外,引之可也。 "杰曰:"皇天厚土,遣狄仁杰行此事耶! "以头触柱,血流被面。 德寿惧而谢焉。 仁杰既承反,所司待日行刑,不复严防,得凭首(明抄本首作守)者求笔砚。 折被头帛书之,叙冤苦,置于绵衣中。 遣谓德寿曰:"时方热。 请赴家人去其绵。 "德寿不复疑也。 家人得衣中书,杰子光远持之称变,得召见。 则天览之惘然,召问俊臣曰:"卿言仁杰等承反,今其子弟讼冤何也? "俊臣曰:"此等何能自伏其罪。 臣寝处之甚安,亦不去其巾带,则天令通事舍人周琳往视之。 俊臣遂命狱人,令假杰等巾带,行立于西,命綝视之。 惧俊臣,莫敢西顾,但视东唯诺而已。 俊臣令綝少留,附进状。 乃令判官妄为杰等作谢死表,代署而进之。 凤阁侍郎乐思诲男,年八九岁。 其家已族,且隶于司农,上变得召见,言俊臣等苛毒,愿陛下假条反状以付之,无大小皆如状矣。 则天意少解,乃召见杰等曰:"卿承反何也? "杰等曰:"向不承,已死于枷棒矣! "则天曰:"何为作谢死表? "杰等曰:"无"。 因以表示之,乃知其代署,因释此五家。 俊臣复奏大将军张乾(旧唐书来俊臣传乾作虔)勖,大将军给使范云仙,于洛阳(阳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牧院。 虔勖等(虔勖等三字原空缺,据旧唐书来俊臣传补)不堪苦,自讼于国有功,言辞颇厉。 俊臣命卫士乱刀斫杀之;云仙亦言历事先朝,称使司冤苦,俊臣命截去其舌。 士庶破胆,无敢言者。 俊臣累坐赃,出同州参军,逼夺同列参军妻,仍辱其母,莫敢言者。 寻授河南尉,累迁太仆卿。 则天赐其奴婢十人,当授于司农。 时西番酋长大将军斛瑟罗,家有细婢善歌舞。 俊臣且止司农赐,令其党罗告斛瑟罗反,将图其婢。 诸酋长诣阙,割耳剺面,讼冤者数十人,乃得不族。 时綦连耀与刘思礼等有议,长安尉吉顼知之,以语俊臣。 俊臣发之,连坐族者数十。 俊臣恃擅其功,复罗遘顼。 顼得召见庭诉,仅而免。 俊臣先逼取(逼取原作遭安,据明抄本改)太原王庆诜(诜原作说。 据明抄本改。)女。 俊臣素与河东卫遂忠有旧。 忠名行虽不著,然好学,有词辨,酒酣诣俊臣。 俊臣方与妻族宴集,应门者妄云已出矣。 遂忠知妄,入其家,慢骂辱之。 俊臣耻其亲族,命殴击反接。 既而免之,自此构隙。 俊臣将罗告武氏诸伪王及太平公主、张易之等,遂忠发之。 则天屡保持,而诸武及公主可惧,共毁之,乃弃市。 国人无少长皆怨恨,竞剐其肉。 斯须而尽。 则天觉悟,降敕曰:"来俊臣,闾巷小人,轻险有素,以其颇申乣谪,当谓微効欵诚。 诸王等磐石宗枝,必期毁败。 南北衙文武将相。 咸拟倾危,宜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 "既族之,无问士庶男女,相庆于道路。 咸曰:"自此后卧,乃背得著床,不尔,朝不谋夕矣! "(出《御史台记》)----------------------------------------【译文】来俊臣,雍州人,父亲来操,曾任松州长史。 来俊臣从少年时起就是个诡谲奸诈、反复无常、凶险邪恶、残忍荒唐而且举世无双的家伙。 在武则天朝,由于他罗织罪名,诬告陷害各亲王大臣,被授予朝散大夫。 并授予他侍御史之职。 在审理皇帝交办的案子时,凡有不合他心意的,便对犯罪人实行株连,长幼都要坐连其族,一杀就是千余家。 满朝文武大臣只是长叹,没有敢说话的。 人们更慑于当时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 他与自己的亲信侍御史王弘义、侯恩止一起,专诬告那些士大夫们,不论是春季夏季,杀人不断。 当时在丽景门内设置了监狱,丽景门也叫做新开门,只要进入新开门,一百人里也难活下来一个人。 王弘义则把丽景门戏称为例竟门,意思是说凡是进入此门的人,小命都得完蛋。 来俊臣还与他的党羽朱南山等十几个人,编制一篇《告密罗织经》,共有几千字,都是预先有系统地按内容分例成细目,还要布置怎样罗织犯罪人的事实和缘由,命令他的党羽照此去告发,有时也把密告信投于匦院而让皇帝知道,这种案子武则天多是委派来俊臣去审理。 来俊臣另外制造了一种刑具,叫做"突地吼",凡是上了这种突地吼枷的,都要在地上不住地转圈,很快便会晕倒。 他又制造了十几个枷,称名为"见即承"。 还有"铁圈笼头",当审讯囚犯时,在圈中加上楔子。 其余还有各种名号的刑具数十种,大致都是如此。 囚犯不分其原来的身份贵贱,一律是先把枷棒放在地上,再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这就是刑具! "见到刑具的人立即魂飞魄散,无不自己诬陷自己的。 而武则天又以高官厚禄给予重赏,因此他们争比看谁更为残酷。 因而告密的人,在大街上纷然皆是,因而名流们在世短暂,出了名仅可经历几日而已。 朝官们因为要去上朝,不定何时便会遭到袭击,一旦被抓走便可能落得全家族被杀的结果。 因此在与家人告别时便说:"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 "天授年间,春官(礼部)尚书狄仁杰、天官(吏部)侍郎任令晖、文昌(尚书省)右丞卢献等五人,一起被他们诬告,来俊臣既然是以灭族而为功业的,他自然就想要引导人家接受自己犯了反叛的罪名。 他都是先奏请皇帝下令,再拿着皇上的敕书一审问他们就会承认自己的罪行,因为这样还可以得到减免其他族人死罪的结果。 来俊臣便以此办法来威胁狄仁杰等,让他们承认犯有反叛罪,狄仁杰诚恳地说道:"大周朝革命,万事维新,唐室的旧臣,甘愿听从诛杀。 反叛是事实。 "来俊臣才稍微从宽处置。 "判官王德寿对狄杰仁说:"尚书的事就算过去,并且能得到减免死罪的判决。 我今天也是受人驱使,只是想求得少爬些台阶,想凭借尚书来牵连杨执柔可以吗? "狄仁杰道:"要我怎么办? "王德寿说:"尚书从前在礼部,而杨执柔在礼部任某司的员外,你来牵连他一下还是完全可以的。 "狄仁杰道:"皇天后土(地神)啊,竟然让我狄仁杰干这种事! "随后一头撞在柱子上,鲜血覆盖了他的脸颊,王德寿十分恐惧而告辞。 狄仁杰既然已承认自己犯了反叛罪,主管部门只是等待行刑的日期了,因此对他不再严防。 他从看守者那里借得笔砚,又扯了一块头巾在上面书写起来,述说了自己的冤枉和遭受的痛苦,然后藏在绵衣内。 他叫人告诉王德寿说:"现在天很热了,请通知家人来把我的绵衣取走。 "王德寿已不再怀疑他了。 家人得到了绵衣中的书信,仁杰的儿子光远拿着信说事情肯定会发生变化。 他得到了召见,武则天看过信后有些不知所以,便把来俊臣叫来问道:"你说仁杰等已承认犯了反判罪,那为什么今天他儿子又来诉冤呢? "来俊臣道:"这样的人哪肯服罪呢? 臣让他坐卧息休得十分安稳,甚至连他们的头巾衣带也未去掉。 "武则天命令通事舍人周琳去视察,来俊臣叫狱卒把巾、带借给狄仁杰,并让他在西则随便行走站立,让周琳观看。 周琳惧怕来俊臣,不敢向西看,只望着东面唯唯诺诺地答应而已。 来俊臣让周琳暂且留步,要让他给捎去一份文状。 于是他命令判官假冒狄仁杰等写了一份谢死表,代替他进呈给皇帝。 凤阁(中书省)侍郎乐思诲的儿子,八九岁时,他的家遭灭族祸,现在司农寺暂为差役,皇帝对他家过去的事改变了看法而得到召见,他向武则天讲述了来俊臣如何苛刻狠毒,希望陛下把那些称反叛的假状子一一加以符合对照,结果不分大人小孩所有状子都是一个样,武则天心里不解其意,于是召见狄仁杰等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承认反叛呢? "狄仁杰等回答说:"假如不承认,早死在枷棒下了。 "武则天又问:"为什么要写谢死表呢? "狄仁杰等答道:"没有写过。 "武则天拿出谢死表让他们看,才知道那是别人背着他们代写的,于是释放了这五家。 来俊臣还诬告过大将军张虔勖、大将军给使范云仙,在洛阳州官署里,虔勖等不堪忍受痛苦,自诉对于国家有功,义正严辞,来俊臣竟命令卫士把他乱刀砍死。 范云仙也陈述自己一生服务于先朝,声言司法官对他惩治的冤枉和痛苦,来俊臣下令割去了他的舌头。 士子和庶民见此都吓破了胆,没有敢说话的。 来俊臣屡犯贪赃罪,被贬到同州任参军,在那里他曾强夺一个参军同僚的妻子,并污辱了他的母亲,也没有敢说话的。 不久又授予他河南县尉,一直升任为太仆卿。 武则天曾赐给他十个婢女。 那还是在他刚刚被授予司农卿的时候。 此时西番酋长大将军斛瑟罗的家中有小婢能歌善舞,而来俊臣只有在司农卿时赐予的一般婢奴,于是就让他的党羽诬告斛瑟罗谋反,用意是想要谋取他的婢女。 后来各酋长来到朝廷,他们个个割耳破面,来诉冤的有数十人,因而才没有获灭族罪。 那时綦连耀与刘思礼等对朝廷有些议论,长安县尉吉顼知道这件事,便告诉了来俊臣。 来俊臣告发了此事,有数十人受到牵连而被灭族。 来俊臣仗势想要独揽此功,又对吉顼罗织罪名,后来吉顼得到召见而在朝廷作了诉讼,唯有他幸免。 来俊臣威逼强娶了太原王庆诜的女儿。 来俊臣平素与河东卫遂忠有交情,卫遂忠的名望虽不显赫,但是很好学,很有辩驳之才。 有一天卫遂忠酒酣之后到来俊臣家去,当时来俊臣正与妻子的家人设宴聚会,守门人欺骗他说来俊臣出去了,卫遂忠知道他是说谎,便闯了进去,把他谩骂羞辱一顿。 来俊臣由于在亲戚面前遭人谩骂而感到羞耻,便指使人殴打他并把他反绑起来,很快又放了他,但是从此结下了仇隙,当来俊臣将要罗织罪名诬告武姓各王以及太平公主、张易之等人时,卫遂忠先揭穿了他的阴谋。 尽管武则天一再保护他,但武姓各王及太平公主是很有威力的,他们一起诋毁进攻他,于是将他斩于闹市并陈尸示众。 人们不论是老少都憎恨他,争相去剐他的肉,很快就把他的肉割净的。 武则天后来醒悟,下诏书道:"来俊臣本来是个里巷中的小人,向来轻薄险恶,但是他能极力地举发那些有罪错的人,应当说他还是献出了一些忠诚的。 但是各位王侯这些磐石宗枝们。 一定要毁掉他,而南北衙的文武将相们,也都打算推倒他,那就应该给予他诛杀全部家族之罪,从而解除人们的愤恨。 现已对他灭族,不论是士子庶民还是男人女人,人们都在大街上相互庆贺。 人们都说:"从此以后,想要躺卧,脊背就能够着床了。 不然的话,真是朝不保夕啊! " 发布时间:2025-10-09 15:54:3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