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 内容: 黄帝问曰∶治民治身,可得闻乎? 岐伯对曰∶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者,夫唯顺而已矣。 故入国问其俗,临病患问所便。 曰∶便病奈何? 曰∶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 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 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色,脐以下皮寒。 胃中寒则 胀。 肠中寒则肠鸣飧泄。 胃中寒,肠中热,则胀且泄。 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少腹痛胀。 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治之奈何? 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曰∶便其相逆者奈何? 曰∶便此者,食饮衣服,欲适寒温。 寒无凄怆,暑无出汗。 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寒温中适,故气搏持,乃不致邪僻。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热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 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乃治其他病。 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人有客气同(同一作固)气,小大不利治其标。 小大便利治其本。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谨察间甚而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小大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 东方滨海傍水,其民食鱼嗜咸。 鱼者使人热中,咸者胜血。 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多壅肿,其治宜砭石。 西方水土刚强,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北方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 南方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臊,故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中央其地平以湿,天地所生物者众,其民食杂而不劳。 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故圣人离合以治,各得其宜。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形苦志苦,病生于困竭(一作咽喝),治之以甘药。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醴。 是谓五形。 故志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血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 发布时间:2025-10-10 10:05:5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