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 内容: 黄帝问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岐伯对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 是故内有阴阳,外有阴阳。 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俞;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阴之阳者,刺阳之络。 病在阳者名曰风,病在阴者名曰痹,阴阳俱病名曰风痹。 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无形而痛者,阴之类。 无形而痛者,其阳完(《九墟》完作缓,下同)而阴伤,急治其阳。 无攻其阴(《九墟》作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急治其阴,无攻其阳(《九墟》作急治其阳,无攻其阴)。 阴阳俱动,乍有乍无,加以烦心,名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也。 曰∶形气病之先后,内外之应奈何? 曰∶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 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 此形气内外之相应也。 曰∶刺之奈何? 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 病一月者,十刺而已。 多少远近,以此衰之。 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去其血。 曰∶外内之病,难易之治奈何? 曰∶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而形乃应者,刺之倍其日,此外内难易之应也。 曰∶何以知其皮肉血气筋骨之病也? 曰∶色起两眉间薄泽者,病在皮。 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 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千金翼》方作脉)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 耳焦枯受尘垢者,病在骨。 曰∶形病何如,取之奈何? 曰∶皮有部,肉有柱,气血有俞(《千金翼》下有筋有结),骨有属。 皮之部俞在于四末。 肉之柱在臂 诸阳肉分间,与足少阴分间。 气血之俞在于诸络脉,气血留居,则盛而起。 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 骨之属者骨空之所以受液而溢脑髓者也。 曰∶取之奈何? 曰夫病之变化,浮沉浅深,不可胜穷,各在其处。 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少之,甚者众之。 随变而调气,故曰上工也。 曰∶人之肥瘦小大寒温,有老壮少小之别奈何? 曰∶人年五十以上为老,三十以上为壮,十八以上为少,六岁以上为小。 曰∶何以度其肥瘦? 曰∶人有脂,有膏,有肉。 曰∶别此奈何? 曰∶ 肉坚,皮满者,脂。 肉不坚,皮缓者,膏。 皮肉不相离者,肉。 曰∶身之寒温何如? 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 脂者其肉坚,细理者和(《灵》作热),粗理者,寒。 (少肉者寒温之症未详)曰∶其肥瘦大小奈何? 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 肉者,身体容大。 脂者,其身收小。 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 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也。 肉者多血,多血者则形充,形充者则平也。 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 此别于众人也。 曰∶众人如何? 曰∶众人之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也,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名曰众人。 曰∶治之奈何? 曰∶必先别其五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 是故膏人者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 曰∶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者,何也? 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 亦应之,以一日一夜分为四时之气,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为冬。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则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 曰∶其时有反者何也? 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曰∶治之奈何? 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 顺者为工,逆者为粗也。 发布时间:2025-10-10 10:23:1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