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四百 宝一 内容: 金 翁仲儒 霍光 陈爵 苻坚 雩都县人 何文 侯遹 成弼 玄金 邹骆驼 裴谈 牛氏僮 宇文进 苏遏 韦思玄 李员 虞乡道士 赵怀正 金蛇----------------------------------------金西方日官之外,有山焉,其长十余里,广二三里,高百余丈。 皆大黄之金,其色殊美,不杂土石,不生草木。 上有金人,高五丈余,皆纯金,名曰金犀。 入山下一丈,有银;又入一丈,有锡;又入一丈,有铅;又入一丈,有丹阳铜。 丹阳铜似金,可锻以作错涂之器也。 《淮南子》术曰:“饵丹阳之为金也。 ”(出《神异经》)【译文】西方日官城外,有座山。 此山长十多里,宽二三里,高一百多丈,全都是又大又黄的金子。 它的颜色特别美丽,不掺杂泥土和沙石,不生长花草和树木。 山上有一个金人,有五丈多高,全身都是纯金的,名字叫金犀。 进入山下一丈,有银;再进入一丈,有锡;再进入一丈,有铅;再进入一丈,有丹阳铜。 丹阳铜象金子一样,经过锻制可以作为镶嵌涂饰器具的原料。 《淮南子》的学说中谈道:“把丹阳铜里掺入饵料,就可以使它变成金子。 ”----------------------------------------翁仲儒汉时,翁仲儒家贫力作,居渭川。 一旦,天雨金十斛于其家,于是与王侯争富。 今秦中有雨金(“雨”原作“两”,“金”字原缺,据明抄本改补。)翁,世世富。 (出《神异经》)【译文】汉朝的时候,翁仲儒因家境贫困而做苦力。 当时他家住渭川。 一天早晨,天上象下雨一样落下十斛即一百斗金子在他家里。 于是他可以和王侯比富。 现在秦中地方还有象翁仲儒一样能得到天降金雨的人,因而世世代代都很富有。 ----------------------------------------霍光汉宣帝尝以皂盖车一乘,赐大将军霍光,悉以金铰饰之。 每夜,车辖上有金凤凰飞去,莫如所,至晓乃还,守车人亦见之。 南郡黄君仲,于北山罗鸟,得一小凤子,入手便化成紫金。 毛羽翅宛然具足,可长尺余。 守车人列云,车辖上凤凰,常夜飞去,晓则俱还。 今晓不还,恐为人所得。 光甚异之,具以列上。 后数日,君仲诣阙,上金凤凰子。 帝闻而疑之,以置承露盘,倏然飞去。 帝使人寻之,直入光家,至车辖上,乃知信然。 帝取其车,每游行,辄乘之。 故嵇康《游仙诗》云,翩翩凤辖,逢此网罗”是也。 (续《齐谐记》)【译文】汉宣帝曾经把一辆黑色盖蓬的车赐给大将军霍光。 霍光把这辆车全都用金子装饰起来。 每到夜晚,车轴的插销上就有一只金凤凰飞出去,不知飞到哪里,直到天亮才飞回来。 看守车子的人也看见了。 南郡黄君仲,在北山用网捕鸟,捕到了一只小凤凰,拿到手里便变成了紫金,羽毛和翅膀都很完整,能有一尺多长。 再说看守车子的人把那件事后报告了霍光,说:“车轴插销上的金凤凰,经常在夜晚飞出去,天亮才飞回来。 今天天亮后还没飞回来,恐怕被他人得到了。 ”霍光对这件事感到特别奇怪,就把守车人所说的事都报告了皇上。 过了几天,黄君仲到宫里去拜见皇上,便将小金凤凰献给了皇上。 宣帝听说是他捕到的,很是怀疑。 便把小金凤凰放在承露盘中,小金凤凰突然飞去。 宣帝令人寻找,只见小金凤凰一直飞进霍光家,落到车轴插销上。 宣帝这才信以为真。 宣帝取回了这辆车,每当外出巡游,都乘坐这辆车。 所以嵇康在游仙诗中有“翩翩凤辖,逢此网罗”一句。 ----------------------------------------陈爵汉永平十一年,庐江皖侯国有湖,皖氏小儿曰陈爵、陈挺,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于湖涯。 挺先钓。 爵往问挺曰:“钓宁得乎? ”挺曰:“得。 ”爵归取竿纶,去挺三十步所,见湖涯有酒樽,色正黄,没水。 爵以为铜也,涉取之,滑重不能举。 挺望见,共取之,竟不能得。 人入深渊中流,顾见如钱等正黄,数百千枚,即共掇摭,各得满手。 走归示其家。 爵父国故吏,字君贤,惊曰:“安得此。 ”爵言其状。 君贤曰:“此黄金也。 ”即驰与爵俱往,到金处,水中尚多。 贤自涉水掇取,爵、挺邻伍并闻,俱竞采之,合得十余斤。 贤言于相,相言太守,遣吏收取。 遣门下掾裕躬奉献,且言得金状。 (出《论衡》)【译文】汉朝永平十一年,庐江皖侯国内有个湖。 皖侯国人氏中有两个小孩名字叫陈爵、陈挺,年龄都在十岁以上。 这一天,兄弟俩一起到湖边钓鱼。 陈挺先钓,陈爵过来问陈挺说:“钓到了吗? ”。 陈挺说:“钓到了。 ”陈爵立刻走回去拿鱼竿和鱼线。 走到离陈挺有三十步远的地方,忽然看见湖边有个装酒的器具,颜色纯正而金黄,浸没在水中。 陈爵以为是铜,便趟水进入湖中去取。 因水下滑酒器重而拿不动。 陈挺看见了,便过来和陈爵一起拿,仍然拿不动。 这时他们二人已进到深水处的湖中央,忽然看见水中有象铜钱一样的东西纯正而金黄,有成百上千个,立刻一起去拾取。 每个人两只手都抓满了,拿回家去给家里人看。 陈爵的父亲是皖侯国过去的官员,字君贤。 他看到儿子得到那么多金钱,惊奇地问道:“在哪里得到这些钱? ”陈爵便把得到钱的经过说了一遍。 君贤说“这是黄金啊。 ”立即和陈爵一块儿奔向湖边,来到有金子的地方,水中还有很多,君贤便自己下水去捡。 陈爵、陈挺的邻居们听说之后,都争着来捡金子。 金子全被拾取上来,一共有十多斤。 君贤将这件事告诉了府相,府相又告诉了太守。 太守便派人到陈家收取拣到的金子。 陈君贤立刻派家人将金子献给官府,并讲述了得到金子的经过。 ----------------------------------------苻坚前秦苻坚建元五年,长安樵人于城南见金鼎,走白坚。 坚遣载取,到城,化为铜鼎。 (出《异苑》)【译文】前秦苻坚帝建元五年,长安一个砍柴的人在城南看见一只金鼎,立刻跑回城去报告给苻坚。 苻坚派人用车去拉金鼎,拉到城里,金鼎变成了铜鼎。 ----------------------------------------雩都县人南康雩都县,跨江南出,去县三里,名梦口。 有穴,状如石室。 旧传尝有神鸡,色如好金,出此穴中,奋翼回翔,长鸣响彻。 见之辄形入穴中,因号此石为鸡石。 昔有人耕此山侧,望见鸡出游戏。 有一长人,操弹弹之。 鸡遥见,便飞入穴。 弹丸正著穴上石,径六尺许,下垂蔽穴,犹有间隙,不复容人。 又有人乘船,从下流还县,未至此崖数里。 有一人,通身黄衣,担两笼黄瓜,求寄载之。 黄衣人乞食,船主与之盘酒。 食讫,至崖下。 船主乞瓜,此人不与,仍唾盘内,径上崖,直入石中。 船主初甚忿之,见其入石,始知神异。 取向食器视之,见盘上唾,悉是黄金。 (出《述异记》)【译文】南康境内有个雩都县,过江向南走,离县城三里路,有个地方名叫梦口。 这里有个岩洞,从外看形状像石头房子。 很早的时候传说这里曾有神鸡,颜色象上好的金子,从这个洞穴中出来,展翅盘旋飞翔,长长的鸣叫声非常响亮,被人看见它就将身体缩进入洞中。 因此称此岩石为鸡石。 过去有人在这座山旁边耕种,看见鸡出来游戏,有一个身量高的人,手持弹弓射鸡。 鸡远远地看见,便飞进洞里,弹丸正打在洞上边的岩石上。 这块岩石直径六尺左右,向下垂正好遮住洞口,还留有一道缝,但不能再容下一个人。 过去有人乘船,从下流回县城,离这座山崖还有好几里时来了一个人,全身穿黄色的衣服,肩挑两笼黄瓜,请求船主载上他。 上船之后,穿黄衣服的人讨要吃的,船主给了他一盘酒食。 吃完,船到山崖。 船主要瓜,黄衣人不给,并且向盘中唾唾沫。 而后径直奔上山崖,一直进入石洞中。 船主起初对黄衣人很气忿,见他进入石洞,才知道是神异。 船主取过曾经装过食物的器具观看,只见吐在盘子上面的唾沫,全都变成了黄金。 ----------------------------------------何文张奋者,家巨富,后暴衰,遂卖宅与黎阳程家。 程入居,死病相继,转卖与邺人何文。 文日暮,乃持刀,上北堂中梁上坐。 至二更竟,忽见一人,长丈余,高冠黄衣,升堂呼问:“细腰,舍中何以有生人气也? ”答曰:“无之。 ”须臾,有一高冠青衣者,次之,又有高冠白衣者,问答并如前。 及将曙,文乃下堂中,如向法呼之。 问曰:“黄衣者谁也? ”曰:“金也,在堂西壁下。 ”“青衣者谁也? ”曰:“钱也。 在堂前井边五步。 ”“白衣者谁也? ”曰:“银也,在墙东北角柱下。 ”“汝谁也? ”曰:“我杵也,在灶下。 ”及晓,文按次掘之,得金银各五百斤,钱千余万,仍取杵焚之,宅遂清安。 (出《列异传》)【译文】有一个叫张奋的人,家里大富,后来突然衰落。 于是将住宅卖给黎阳程家。 程家住进来后,死亡生病的事相继发生。 程家又将此房转卖给邻居何文。 何文在太阳落山之后,手中持刀,到北堂中房梁上坐定。 到二更将尽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人,身高有一丈多,头戴高帽穿黄衣,升堂呼唤传问:“细腰,房中为什么有生人的气味? ”回答说:“没有生人的气味。 ”不一会儿,有一个戴高帽穿蓝色衣服的人,再过一会儿,又有一个戴高帽穿白色衣服的人,问话和回答都和第一个人一样。 快到天亮的时候。 何文才从房梁上下到厅堂,象刚才听到的那样开始呼唤,问道:“穿黄衣服的是谁? ”回答说:“是金,在厅堂西面墙壁下面。 ”“穿兰衣服的是谁? ”回答说:“是钱,在厅堂前离井边五步远的地方。 ”“穿白衣服的是谁? ”回答说:“是银,在墙东北角的柱子下面。 ”“你是谁? ”回答说,“我是棒槌,在灶坑下。 ”到天亮,何文按次序挖开刚才说到的地方,得到金银各五百斤,铜钱千万枚,并拿过棒槌用火烧掉,于是这座宅院才清静安宁下来。 ----------------------------------------侯遹隋开皇初,广都孝廉侯遹入城,至剑门外,忽见四广石,皆大如斗。 遹爱之,收藏于书笼,负之以驴。 因歇鞍取看,皆化为金。 遹至城货之,得钱百万,市美妾十余人,大开第宅,又近甸置良田别墅。 后乘春景出游,尽载妓妾随从。 下车,陈设酒肴。 忽有一老翁,负大笈至,坐于席末。 遹怒而诟之,命苍头扶出。 叟不动,亦不嗔恚,但引满啖炙而笑云:“吾此来,求君偿债耳。 君昔将我金去,不记忆乎? ”尽取遹妓妾十余人,投之书笈,亦不觉笈中之窄,负之而趋,走若飞鸟。 遹令苍头驰逐之,斯须已失所在。 自后遹家日贫,却复昔日生计。 十余年,却归蜀。 到剑门,又见前者老翁,携所将之妾游行,傧从极多,见遹皆大笑,问之不言,逼之,又失所在。 访剑门前后,并无此人,竟不能测也。 (出《玄怪录》)【译文】隋朝开皇初年,广都孝廉侯遹进城,到剑门外,忽然看见四块石头,全都象斗一样大。 侯遹很喜爱这几块石头,收起放在装书的竹笼里,驮在驴背上。 趁着歇驴的时候抱出来观看,四块石头全都变成了金子。 侯遹到城里把金子卖了,得钱百万,便从市上买了十几个美丽的女人,回去后扩建住房和宅院,又在城郊购置了良田和别墅。 后来侯遹乘着春天的景色出城游玩,所有的妓妾都乘车跟随他出游。 下车后,一一摆上酒和做熟的鱼肉。 忽然有一个老头儿,身背大书箱来到这里,并在筵席的最后边坐下。 侯遹很生气并辱骂他,命奴仆把老头儿扶出去。 老头儿不动,也不嗔怪和愤怒,只取过来满杯热酒吃下去后笑着说:“我到这里来,是求您偿还欠债。 您以前把我的金子拿去,您忘记了吗? ”说完,将侯的十几个妓妾全都抓住,放到书箱里,也不觉得书箱狭窄,背起书箱快步走去,行走的速度快如鸟飞。 侯遹令奴仆骑马去追,可一会儿已看不见老头儿在哪里。 自此以后侯遹家中日渐贫困。 又退回到原来那样的生活。 十几年后,侯遹去职归蜀,来到剑门,又看见以前那个老头儿,携带那些被他背走的妓妾在悠闲地行走,跟从的人很多,看见侯遹都大笑。 侯遹问他们笑什么,他们却不说话;靠近他们,却又看不见他们到哪里去了。 侯遹访遍了剑门前后左右,也没有看到这个老头。 最终也猜不出是怎么回事。 ----------------------------------------成弼隋末,有道者居于太白山,炼丹砂,合大还成,因得道,居山数十年。 有成弼者给侍之,道者与居十余岁,而不告以道。 弼后以家艰辞去,道者曰:“子从我久,今复有忧,吾无以遗子,遗子丹十粒。 一粒丹化十斤赤铜,则黄金矣,足以办葬事。 ”弼乃还,如言化黄金以足用。 办葬讫,弼有异志,复入山见之,更求还丹。 道者不与,弼乃持白刃刼之。 既不得丹,则断道者两手,又不得,则刖其足,道者颜色不变。 弼滋怒,则斩其头。 及解衣,肘后有赤囊,开之则丹也。 弼喜,持丹下山。 忽闻呼弼声。 回顾,乃道者也。 弼大惊,而谓弼曰:“吾不期汝(“汝”原作“与”,据明抄本改。)至此,无德(“德”原作“得”,据明抄本改。)受丹,神必诛汝,终如吾矣。 ”因不见。 弼多得丹,多变黄金,金色稍赤,优于常金,可以服饵。 家既殷富,则为人所告,云弼有奸。 捕得,弼自列能成黄金,非有他故也。 唐太宗问之,召令造黄金。 金成,帝悦,授以五品,敕令造金,要尽天下之铜乃已。 弼造金,凡数万斤而丹尽。 其金所谓大唐金也,百炼益精,甚贵之。 弼既艺穷而请去,太宗令列其方,弼实不知方,诉之。 帝谓其诈,怒,胁之以兵,弼犹自列,遂为武士断其手。 又不言,则刖其足。 弼窘急,且述其本末,亦不信,遂斩之。 而大唐金遂流用矣。 后有婆罗门,号为别宝。 帝入库遍阅,婆罗门指金及大毯曰:“唯此二宝耳。 ”问毯有何奇异,而谓之宝。 婆罗门令舒毯于地,以水濡之。 水皆流去,毯竟不湿。 至今外国传成弼金,以为宝货也。 (出《广异记》)【译文】隋朝末年,有一个道士居住在太白山,炼丹砂,配制九转还丹成功,于是得道。 道士居住在山上几十年,有个叫成弼的人供给他饮食并侍奉他。 道士与成弼共同在山上住了十几年,而从不告诉成弼炼丹的方法。 后来成弼因家中父母有丧,便向道士告辞回去。 道士说:“你跟随我这么久,今天回去是家中有忧患。 我没有别的送给你,送你丹十粒。 一粒丹化十斤红铜,就是黄金,足够你办葬事。 ”成弼于是回家,像道士说的那样化黄金以满足使用。 办完葬事,成弼有了邪恶的意图,又进山去见道士,请求道士能再给他一些丹砂。 道士不给,成弼竟持刀威逼道士,还是没有得到丹砂,就用刀砍断了道士的两只手。 又没有得到,就砍下了道士的双脚,道士颜色不变。 成弼更加恼怒,就用刀砍下了道士的头。 等到解开道士的衣服,见胳膊肘后面有红色的口袋,打开口袋里面就是丹砂。 成弼很高兴,拿着丹砂下山。 忽然听见喊他的声音,回头看,喊他的是道士,成弼大惊。 道士对成弼说:“我没想到你到这里来,你没有良好的品德享用这些丹砂,神必定会杀死你,最终就象我一样。 ”说完就不见了。 成弼得到了很多丹砂,用它变化了很多金子。 那金子的颜色稍红,优于平常的金子,可以用来服食。 成弼家于是非常富裕。 不久,他便被人告发,说成弼自己私自造钱。 官府将成弼捕去。 成弼禀报说自己能把铜变成金子,并没有别的原因。 唐太宗听说了这件事,下诏令成弼制造黄金。 黄金造成,太宗皇帝很高兴,授以成弼五品官,命令他制造黄金,要将天下所有的铜都用完才能停止。 成弼开始制造黄金。 总共才造了几万斤黄金丹砂就用完了。 这些黄金就是所说的大唐金。 百炼而更加精粹,非常贵重。 成弼已经技艺穷尽而请求离去,太宗令他禀告造金的方法。 成弼实在不知道具体方法,诉说自己不知。 太宗皇帝认为他说谎,很生气,就用兵刃威胁他。 成弼仍然说不出方法,于是他的手被武士砍断。 还是不说,便砍掉了他的脚。 成弼急得没有办法,只好述说了他能变化金子的来龙去脉。 太宗也不相信,就杀死了成弼。 而大唐金就在市上流通使用。 后来有个印度僧人,自称能为人辨别宝贝。 太宗皇帝把他带进库房一件件地察看。 印度僧人手指大唐金和大毯说:“只有这两件是宝贝。 ”太宗问大毯有什么神奇和独特的地方,而说它是宝? 印度僧人让人将大毯打开平铺在地上,向大毯上泼水,水都从大毯上流走,大毯竟一点都不湿。 到现在外国还流传成弼金,并把它当作宝货。 ----------------------------------------玄金太宗时,汾州言,青龙白虎吐物在空中,有光如火,坠地隐入二尺。 掘之,得玄金,广尺余,高七尺。 (出《酉阳杂俎》)【译文】太宗时期,汾州地方传言,青龙和白虎口吐一物在空中,发出的光象火一样,坠落到地上面隐没进地下二尺。 在此物坠落的地方挖掘,得到一块黑金,宽一尺多,高七尺。 ----------------------------------------邹骆驼邹骆驼,长安人,先贫,尝以小车推蒸饼卖之。 每胜业坊角有伏砖,车触之即翻,尘土涴其饼,驼苦之。 乃将镬斫去十余砖,下有瓷瓮,容五斛许。 开看,有金数斗,于是巨富。 其子昉,与萧佺交厚。 (“交厚”原作“附马”,据明抄本改。)时人语曰:“萧佺附马子,邹昉骆驼儿。 非关道德合,只为钱相知。 ”(出《朝野佥载》)【译文】邹骆驼,长安人,早先家中贫穷,曾经用小车推蒸饼卖来维持生活。 每次越过胜业坊墙角埋的砖时,车轮碰上砖车子立即就翻,尘土把饼弄得很脏,邹骆驼为这很苦恼。 于是他拿来大锄刨去十几块砖。 砖下面有一大瓷瓮,容量在五十斗左右。 打开盖看,里面有好几斗金子。 于是邹骆驼家巨富。 邹骆驼的儿子邹昉,和萧佺交情很深。 当时有人谈论说:萧佺是驸马的公子,邹昉是邹骆驼的儿子。 他们的交情与道德品行无关,只因为有钱才使他们相互知心。 ----------------------------------------裴谈裴谈为怀州刺史,有樵者入太行山,见山穴开,有黄金焉,可数间屋。 樵者喜,入穴取金,得五铤,皆长尺余。 因以石窒穴,且志之。 又数日往,则迷其处。 樵者颇谙山谷。 即于洛城怀州。 造开石物锤凿数车。 州有崔司户,知而助之。 将往开,而谈妻有疾,请道家奏章请命。 奏章道士忽传天帝诏曰:“帝诏语裴谈,吾太行山天藏开,比有樵夫见之,吾已遗金五铤,命其闭塞。 而愚人贪得,重求不获,乃兴恶。 将开吾藏,已造锤凿数车。 若开不休,或中吾伏藏。 此若开锤凿。 此州人且死尽,深无所益。 此州崔司户,与其同心,但诣崔验之,自当有见。 急止之,汝妻疾自当瘳矣。 ”谈大异之,即召崔子问故,果符所言。 乃没其开石具而禁止之,妻寻有间。 (出《纪闻》)【译文】裴谈做怀州刺史时,有个砍柴人进入太行山,看见一个敞开的山洞,里面有黄金,可以装满好几间屋子。 砍柴人很高兴,进洞去拿黄金,得到五锭,每锭都有一尺多长。 于是砍柴人用石头封死山洞,并记下了山洞的位置。 过了几天砍柴人又进山找那个山洞,就是找不到原来的地方。 砍柴人对山谷特别熟悉,立即在洛城怀州,打造了开石用的工具锤子凿子好几车。 州里有个姓崔的司户,知道了这件事并帮助砍柴人。 他们将要到山中去开石,而裴谈的妻子由于有病,请道士向天帝上奏章请求延长寿命。 上奏章的道士忽然口传天帝的告诫说:“天帝告诉裴谈,我太行山天帝宝藏库曾开,被挨山居住的砍柴人看见。 我已经送给他黄金五锭,命他关闭堵塞了山洞。 而这个愚蠢的人贪得无厌,重又去寻求而没有得到,便心起邪念,要凿开我的宝库,已经打造了锤子凿子好几车。 假若他开石不停,也许会找到我埋藏的宝藏。 如果在这里用锤、凿开石,这一州的人就会死尽,实在没有好处。 这州的崔司户和砍柴人是一条心,只要到崔司户那里去验证这件事,自然会有所见。 应立即制止他们去做这件事,你妻子的病自然会好的。 ”裴谈听后大感惊奇,立即召来崔司户的儿子询问原因,果然和那道士所说的一样。 于是没收了他们的开石工具并禁止他们去开石。 裴谈妻子的病不久就有了好转。 ----------------------------------------牛氏僮牛肃曾祖大父,皆葬河内,出家童二户守之。 开元二十八年,家僮以男小安,质于裴氏。 齿牙为疾,昼卧厩中。 若有告之者曰:“小安,汝何不起,但取仙人杖根煮汤含之,可以愈疾。 何忍焉! ”小安惊顾,不见人而又寝。 未久,告之如初。 安曰:“此岂神告我乎? ”乃行求仙人杖,得大丛,掘其根。 根转壮大,入地三尺,忽得大砖,有铭焉。 揭砖已下,有铜钵剅,于其中尽黄金铤,丹砂杂(“杂”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其中。 安不知书,既藏金,则以砖铭示村人杨之侃。 留铭示人,而不告之。 铭曰:砖下黄金五百两,至开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下贼胡人年二十二姓史者得之;泽州城北二十五里白浮图之南,亦二十五里,有金五百两,亦此人得之。 诸人既见铭,道路喧闻于裴氏子。 问小安,且讳,执鞭之,终不言。 于是拷讯,万端不对,拘而闭诸室。 会有画工来访小安,市丹砂焉。 裴氏子诱问之,画工具言其得金所以。 又曰:“吾昨于人处,用钱一百,市砂一斤。 砂既精好,故来更市。 ”张氏益信得金。 召小安,以画工示之。 安曰:“掘得铭后,下得数金丹砂,今无遗矣。 ”金宝不得,则又加棰笞治之,卒不言夜中亡去。 会裴氏苍头,自太原赴河内,遇小安于泽州。 小安邀至市,酒饮酣招去。 意者小安便取泽之金乎! 及苍头至裴言之,方悟。 (出《纪录》,明抄本作出《纪闻》)【译文】牛肃的曾祖父和祖父,死后都埋葬在河内郡。 牛肃拨出两个家童住在那里守墓。 开元二十八年,牛家用男僮仆小安,送到裴家作抵押。 因小安牙齿有病,白天躺在马圈内,好象有人告诉他说:“小安,你为什么不起来? 只要取来仙人杖的根煮汤含在嘴里,你的牙病就会好,为什么要忍苦呢? ”小安吃惊地抬头看,不见有人而又躺下。 时间不长,同开始时告诉他的话一样,又告诉他一遍。 小安说:此话难道是神仙告诉我的吗? 于是出去寻找仙人杖,找到大灌木,挖它的根,根转眼间壮大。 挖进地下三尺,忽挖到一块大砖,上面还刻着字。 揭开砖,在砖的下面,有个铜钵斗,在钵斗里全都是黄金锭,有些丹砂掺杂在里面。 小安不认字,于是把黄金重新藏好,便把砖上刻的字拿给本村人杨之侃看。 小安只留下刻的字给人看,而不告诉人是从哪里得到的。 铭文说:砖下黄金五百两,到开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个流落四方的胡人贼子,二十二岁,姓史,得到它;泽州城北二十五里白塔之南,也是二十五里,有金五百两,也为这个人所得。 众人已经看到了铭文,走在路上互相谈论而被裴氏的儿子听到了,回去问小安,小安躲闪着不说这件事,用鞭子抽,始终不说。 于是拷打逼问,任你怎么样小安就是不回答。 他们便将小安拘禁起来锁在屋里。 恰巧有位画工来访小安,为的是买丹砂。 裴氏的儿子引诱着问他,画工便将他知道的小安得到金子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对裴氏儿子说了。 又说:“我昨天在别人那里,用一百枚钱,买了一斤丹砂。 丹砂既精又好,所以来这里想再买一些。 ”裴氏越加相信小安得到了金子。 便把小安叫来,将画工领给他看。 小安说:“我挖到刻字的砖后,在下面得到些金子和丹砂,现在一点都没有留下。 ”裴氏的儿子没有得到金宝,就又对小安用棍棒进行惩治,小安死也不说。 晚上小安逃了出去。 正好裴氏的仆人,从太原到河内郡,在泽州遇到了小安,小安邀他到街上的酒馆喝酒。 二人酒正喝得尽情时,小安有人招呼就离开了,想来大概是去取泽州城北的金子吧。 直到仆人回到裴家对他们说了这件事,他们才明白。 ----------------------------------------宇文进夏县令宇文泰犹子进,尝于田间得一昆仑子,洗拭之,乃黄金也。 因宝持之。 数载后,财货充溢,家族蕃昌。 后一夕失之,而产业耗败矣。 (出《纪闻》)【译文】夏县县令宇文泰的侄儿宇文进,曾经在田间拣到一个小玩具昆仑子,把它用水洗净擦干一看,是黄金,就把它当作宝贝保存起来。 几年之后,宇文进家中财产金钱充足,家族兴旺昌盛。 后来一天夜晚将昆仑子丢失,因而家中产业便消耗衰败了。 ----------------------------------------苏遏天宝中,长安永乐里有一凶宅,居者皆破,后无复人住。 暂至,亦不过宿而卒,遂至废破。 其舍宇唯堂厅存,因生草树甚多。 有扶风苏遏,悾悾遽苦贫穷,知之,乃以贱价,于本主质之。 才立契书,未有一钱归主。 至夕,乃自携一榻,当堂铺设而寝。 一更以后,未寝,出于堂,彷徨而行。 忽见东墙下有一赤物,如人形,无手足,表里通彻光明。 而叫曰:“咄。 ”遏视之不动。 良久,又按声呼曰:“烂木,咄。 ”西墙下有物应曰:“诺。 ”问曰:“甚没人? ”曰:“不知。 ”又曰:“大硬锵。 ”烂木对曰:“可畏。 ”良久,乃失赤物所在。 遏下阶,中庭呼烂木曰:“金精合属我,缘没敢叫唤。 ”对曰:“不知。 ”遏又问:“承前杀害人者在何处。 ”烂木曰:“更无别物,只是金精。 人福自薄,不合居之,遂丧逝。 亦不曾杀伤耳。 ”至明,更无事。 遏乃自假锹锸之具,(“具”原作“徒”,据明抄本改。)先于西墙下掘。 入地三尺,见一朽柱,当心木如血色,其坚如石。 后又于东墙下掘两日,近一丈,方见一方石,阔一丈四寸,长一丈八寸。 上以篆书曰:夏天子紫金三十斤,赐有德者。 遏乃自思:“我何以为德。 ”又自为计曰:“我得此宝,然修德亦可禳之。 ”沈吟未决,至夜,又叹息不定,其烂木忽语曰:“何不改名为有德,即可矣。 ”遏曰善,遂称有德。 烂木曰:“君子傥能送某于昆明池中,自是不复挠吾人矣。 ”有德许之。 明辰更掘丈余,得一铁瓮,开之,得紫金三十斤。 有德乃还宅价修葺,送烂木于昆明池。 遂闭户读书,三年,为范阳请入幕,七年内,获冀州刺史。 其宅更无事。 (出《博异志》)【译文】天宝年间,长安永乐里有一座很不吉祥的住宅,居住在这里的人全都遭殃,以后便没人再住。 有人暂时到这里住下,也不过夜就死去,终于使这座住宅荒废破落,唯有房屋的厅堂还存留着。 由于住宅荒废因而生长了很多杂草和树木。 有个扶风人叫苏遏,人很诚恳却被家中的贫穷所苦。 知道有这座住宅,便以很便宜的价格,从房主那里把房子抵押过来。 才立完契书,房主并没有得到一文钱。 到了晚上,苏遏就自己提过一张低矮的床,在厅堂当中铺设好睡下。 一更以后,没睡着,便出了厅堂,漫无目的地走着。 忽然看见东边墙根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像人的形状,没有手和脚,里外透彻明亮,它喊叫:“咄! ”苏遏见那东西不动,过了很长时间,又按前次的声音呼喊道:“烂木,咄! ”西边墙根下有东西应声说“诺”。 问道:“什么人? ”回答说:“不知道。 ”又说:“大硬锵。 ”烂木回答说:“可怕。 ”又过了很长时间,红色的东西就不见了。 苏遏走下台阶,在庭院当中叫烂木说:“金精应当注意我,为什么没敢叫唤。 ”回答说:“不知道。 ”苏遏又问:“在这之前杀害人的东西在什么地方? ”烂木说:“再没有别的东西,只是金精。 那些人自己的福分薄,不应该住在这里,就死去,不曾杀伤。 ”直到天明,再没什么事。 苏遏就自己借来铁锹,先在西墙下挖。 挖进地下三尺,见一根腐朽的柱子,柱子木心的颜色象血一样,可它坚硬如石。 后来又在东墙下挖了两天,挖了将近一丈深,才看见一块方形石块,宽一丈四寸,长一丈八寸,上面用篆书写道:“夏朝天子紫金三十斤,赐给有道德的人。 ”苏遏自己心里想:我以什么为德? 又自己盘算道:我得了这些财宝,然后再修德,也可消灾。 他沉吟不决。 到了晚上,仍叹息不定。 那烂木忽然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改名叫有德,这样就可以了。 ”苏遏说:“好。 ”于是称作苏有德。 烂木说:“君子您倘若能把我送到昆明池中,从此就不会再扰乱人了。 ”苏有德答应了它。 第二天早晨,苏有德又向下挖了一丈多深。 挖到一个铁罐,把铁罐打开,得到紫金三十斤。 苏有德就把房钱还给了房主并重新修茸了宅院。 把烂木送到昆明池。 于是闭门读书。 三年后,被范阳节度使请去做幕僚。 七年内,官获冀州刺史。 那座位宅再没出过什么事。 ----------------------------------------韦思玄宝应中,有京兆韦思玄,侨居洛阳。 性尚奇,尝慕神仙之术。 后游嵩山,有道士教曰:“夫饵金液者,可以延寿。 吾子当先学炼金,如是则可以肩赤松,驾广成矣。 ”思玄于是求炼金之术,积十年,遇术士数百,终不能得其妙。 后一日,有居士辛锐者,貌甚清瘦,偢然有寒色,衣弊裘。 叩思玄门,谓思玄曰:“吾病士,(“士”原作“亡”,据明抄本改。)穷无所归。 闻先生好古尚奇,集天下异人方士,我故来谒耳,愿先生纳之。 ”思玄即止居士于舍。 其后居士身疾,臞尽溃血且甚,韦氏一家尽恶之。 思玄尝诏术士数人会食,而居士不得预。 既具膳,居士突至客前,溺于筵席上,尽湿。 客怒皆起,韦氏家童亦竞来骂之,居士遂告去,行至庭,忽亡所见。 思玄与诸客甚异之,因是其溺,乃紫金也,奇光璨然,真旷代之宝。 思玄且惊且叹。 有解者曰:“居士紫金精也。 ”征其名氏信矣,且辛者盖西方庚辛金也。 而“锐”字“兑”从“金”,兑亦西方之正位。 推其义,则吾之解若合符然。 (出《宣室志》)【译文】宝应年间,有个叫韦思玄的京城人,侨居在洛阳。 生性崇尚寄异的事情,曾经羡慕神仙的法术。 后来到嵩山游览,有个道士教导他说:“吃金液的人,可以延长寿命。 先生您应当先学炼金,若学会炼金就可以和仙人赤松子、广成子并肩了。 ”韦思玄于是寻求炼金的方法。 过了十年,韦思玄遇见的有道术的人几百个,可始终没有掌握炼金的技巧。 后来有一天,有个叫辛锐的居士,相貌非常清瘦,看上去面带寒色,穿一件破旧的毛皮衣服,敲韦思玄的家门,对韦思玄说:“我是个有病的居士,无家可归。 听说先生喜好古怪崇尚奇异,结交天下有奇特本领和有神仙方术的人,所以我特来拜见,愿先生能收留我。 ”韦思玄立即留居士住了下来。 这以后居士身体患病,全身的肉都被血浸泡着且很严重。 韦氏一家人全都厌恶他。 韦思玄曾经邀请几位有道术的人共同吃饭,而居士没有被邀参加。 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居士突然来到客人面前,把尿撒在筵席上,全都湿了。 来客很愤怒都站了起来。 韦氏家中的仆人也都过来骂他。 居士于是告辞离去。 走到厅堂,忽然不见。 韦思玄与诸位客人都很惊奇。 于是一看这尿,原来是紫金,并发出奇特明亮的光,真称得上历代所没有的珍宝。 韦思玄又是惊奇又是感叹。 有人解释说:这个居士是紫金精。 研究一下他的姓名也确实是紫金精。 辛就是西方庚辛金,而“锐”字“兑”从“金”,兑也是西方的正位。 按字义推测,我的解释是符合其义的。 ----------------------------------------李员进士李员,河东人也,居长安延寿里。 元和初夏,一夕,员独处其室。 方偃于榻,寐未熟,忽闻室之西隅有微声,纤而远,锵然若韵金石乐,如是久不绝。 俄而有歌者,其音极清越,泠泠然,又久不已。 员窃志其歌词曰:“色分兰叶青,声比磬中鸣。 七月初七日,吾当示汝形。 ”歌竟,其音阕。 员且惊且异。 朝日,命家童穷其迹,不能得焉。 是夕,员方独处,又闻其声,凄越且久,亦歌如前。 词竟,员心知为怪也,默然异之。 如是凡数夕,亦闻焉。 后至秋,始六日,夜有甚雨,隤其堂之北垣。 明日,垣北又闻其声,员惊而视之,于北垣下得一缶,仅尺余,制用金成,形状奇古,与金之缶甚异。 苔翳其光,隐然有文,视不可见,盖千百年之器也。 叩之,则其韵极长。 即令涤去尘藓,方可读之,字皆小篆书,乃崔子玉座右铭也。 员得而异之,然竟不知何代所制也。 (出《宣室志》)【译文】进士李员,河东人,居住在长安延寿里。 唐朝元和年间初夏的一天晚上,李员独自在他的卧室里,刚仰卧在床上,还没睡熟,忽然听见屋内西边的角落有微弱的声音,细小又象离得很远,就好象撞击金石乐器所产生的韵律,像这样很长时间不断。 一会儿又有人唱歌,歌声极其清远、清脆,又长时间不停。 李员暗暗记下了所唱的歌词。 歌中唱道:“颜色和秋兰青青的叶子不同,声音敢与石磬比鸣。 七月初七这天,我要向你显示出原形。 ”歌唱完,音乐也停止了。 李员又惊又感到奇怪。 到了早晨,命仆人彻底查找声音的踪迹,可是找不到。 这天晚上,李员自己单独在屋中,又听见了那声音,歌声凄凉幽远且时间很长,歌词也同前次一样。 歌词唱完,李员心里知道这是怪异,默默地惊奇,象这样一连几个晚上,都听到了同样的声音。 以后到了秋天,开始的前六天,夜晚雨很大,使李员家厅堂北墙倒塌。 第二天,墙北面又听见了那声音。 李员吃惊地观看,在北墙下得到了件乐器是缶,仅一尺多,用黄金制成,形状奇特古怪,与一般的金缶很不同。 藓苔遮住了它的光亮,上面隐约有文字,但看不清楚,大概是千百年前的乐器。 用手敲打它,它的音韵特别悠长。 李员立即令人洗去它上面的泥土和藓苔,上面的字才可以阅读。 字全都用小篆书写,原来是崔子玉的座右铭。 李员得到了这件宝物感到很惊异,但始终不知它是哪个朝代制造的。 ----------------------------------------虞乡道士虞乡有山观,甚幽寂,有涤阳道士居焉。 大和中,道士尝一夕独登坛望。 见庭忽有异光,自井泉中发,俄有一物,状若兔,其色若精金,随光而出,环绕醮坛。 久之,复入于井。 自是每夕辄见。 道士异其事,不敢告于人。 后因淘井,得一金兔,甚小,奇光烂然,即置于巾箱中。 时御史李戎职于蒲津,与道士友善,道士因以遗之。 其后戎自奉先县令为忻州刺史,其金兔忽亡去,后月余而戎卒。 【译文】虞乡有座山观,非常幽静清寂,有个涤阳道士住在这里。 大和年间,道士曾在一天晚上独自登上祭坛瞭望,见庭院中忽然有奇异的光,从水井中发出。 倾刻有一物,形状象兔,它的颜色象精粹的黄金,随光而出,环绕祭坛,很长时间,又进入井中。 自这之后每天晚上就出现。 道士觉得这件事奇怪,不敢告诉别人。 以后由于淘井,得到一个金兔,很小,光亮奇特灿烂,道士立即将金兔放到巾箱中。 当时御史李戎在蒲津任职,与道士友好,道士就把金兔送给了他。 这以后李戎从奉先县令升为忻州刺史,那个金兔忽然失去,以后一个多月李戎死。 ----------------------------------------赵怀正汴州百姓赵怀正,住光德坊。 大和三年,妻贺,常以女工致镪。 (“镪”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一日,有人携石枕求售,贺一环获焉。 赵夜枕之,觉枕中如风雨声,因令妻及子各枕一夕,则无所觉。 赵枕辄复旧,或喧悸不得眠。 其子请碎视之,赵言:“脱碎之无所见,是弃一百之利也,待我死后,尔必破之。 ”经岁余,赵病死。 妻令毁视之,中有金银各一铤,如模铸者。 所函挺处,其模似预曾勘入,无丝发隙,不知从何而入也。 梃各长三寸余,阔如巨指。 遂货之,办其殓及偿债,不余一钱。 贺今住洛惠节坊,段成式家人雇其纫针,亲见其说。 (出《酉阳杂俎》)【译文】汴州百姓赵怀正,住在光德坊。 那是大和三年的事。 赵怀正的妻子贺氏,经常做些针线活挣些钱。 一天,有个人带着一石枕来卖,贺氏用一只玉环换下了石枕。 赵怀正夜晚枕着石枕睡觉时,感觉到枕中好象有风雨声。 于是让妻子和儿子各枕一晚,他们都没什么感觉,赵怀正枕着又有原来声音,有时喧闹声让他心跳而睡不着觉。 他儿子请求他把石枕砸碎看里面有什么,赵怀正说:“如果砸碎它也不见里面有什么,这样就白白丢弃了一百钱的利啊。 等我死后,你一定要把它砸碎。 ”过了一年多,赵怀正得病而死。 他妻子让儿子砸毁石枕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石枕砸碎后,里面有金银各一锭,就象按模型浇注成的。 好象是事先量好了再铸造一样,金银锭在里面没有头发丝大的缝隙,不知金锭和银锭是怎样进入石枕中。 金锭和银锭各长三寸多,宽如大姆指。 贺氏于是卖了金锭和银锭,办理了家中的丧事又偿还了欠债,没有剩下一个钱。 贺氏现住在洛阳惠节坊,段成式家里的人雇她做针线活时,亲耳听见她说的。 ----------------------------------------金蛇开成初,宫中有黄色蛇,夜则自宝库中出,游于阶陛间,光明照耀,不可擒获。 宫人掷珊瑚玦以击之,遂并玦亡去。 掌库者具以事告。 上命遍搜库内,得黄金蛇而玦贯其首。 上熟视之,昔隋炀帝为晋王时,以黄金蛇赠陈夫人,吾今不知此蛇得自何处。 左右因视额下,有阿麼字。 上蹶然曰:“果不失朕所疑,阿麼即炀帝小字也。 ”上之博学敏悟,率多此类。 遂命取玻璃连环,系蛇于玉彘之前足。 其后竟不复有所见,以彘食蛇也。 (出《杜阳杂编》)【译文】开成初年,宫中有一条黄色的蛇,夜间便从宝库中出来,在皇宫的台阶间游玩,光明照耀,而不能捉到。 皇宫中的人用珊瑚玦打蛇,于是蛇和玦都不见了。 掌管宝库的人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报告了皇上。 皇上命令把宝库搜遍,得到一条黄金蛇而珊瑚玦则穿连在蛇头上。 皇上仔细看这条蛇,说:“从前隋炀帝做晋王的时候,把黄金蛇赠送给陈夫人。 我现在不知道这条蛇是从哪里来的? ”殿下文武大臣于是看蛇额下,有“阿麼”两字。 皇上急忙说:“果然不出我的猜疑,阿麼就是炀帝的小名。 ”皇上真是学问渊博而聪明,还有许多和这相类似的事情。 于是皇上命人拿来玻璃连环,把蛇绑在玉猪的前脚上。 从这以后宫中就再也没有看见蛇,这是因为猪吃蛇啊。 发布时间:2025-10-11 13:32:3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