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 内容: 长恨传 无双传----------------------------------------长恨传 (陈鸿撰)唐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 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丞相。 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 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万数,无悦目者。 上心忽忽不乐。 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焜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淡荡其间。 上心油然,恍若有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 诏(“诏”原作“谒”,据明抄本改)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 既笄矣,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 别疏汤泉,诏赐澡莹。 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 上甚悦。 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以导之。 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又命戴步摇,垂金珰。 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 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嬖焉。 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 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 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 非徒殊艳尤态,独能致是;盖才知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焉。 叔父昆弟皆列在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主室。 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 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欢喜。 ”又曰:“男不封候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楣。 ”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 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辞。 潼关不守,翠华南幸。 出咸阳道,次马嵬,六军徘徊,持戟不进。 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错以谢天下。 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 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之怒。 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而去之。 仓皇展转,竟就绝于尺组之下。 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禅灵武。 明年,大凶归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宫,自南宫迁于西内。 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管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歔。 三载一意,其念不衰。 求之梦魂,杳杳而不能得。 适有道士自蜀来,知上心念杨妃如是,自言有李少君之术。 玄宗大喜,命致其神。 方士乃竭其术以索之,不至。 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又不见。 又旁求四虚上下,东极绝天涯,跨蓬壶,见最高仙山。 上多楼阁,西厢下有洞户,东向,窥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 方士抽簪扣扉,有双鬟童出应门。 方士造次未及言,而双鬟复入。 俄有碧衣侍女至,诘其所从来。 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 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 ”于时云海沉沉,洞天日晚,琼户重阖,悄然无声。 方士屏息敛足,拱手门下。 久之而碧衣延入,且曰:“玉妃出。 ”俄见一人,冠金莲,披紫绡,珮红玉,曳凤舄,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问皇帝安否。 次问天宝十四载已还事,言讫悯然。 指碧衣女,取金钗钿合,各拆其半,授使者曰:“为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 ”方士受辞与信,将行,色有不足。 玉妃因征其意,复前跪致词:“乞当时一事,不闻于他人者,验于太上皇。 不然,恐钿合金钗,罹新垣平之诈也。 ”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宝十年,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夜张锦绣,陈饮食,树花燔香于庭,号为乞巧。 宫掖间尤尚之。 时夜始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 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言毕,执手各呜咽。 此独君王知之耳。 ”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于下界,且结后缘。 或在天,或在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 ”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唯自安,无自苦也。 ”使者还奏太上皇,上心嗟悼久之。 余具国史。 至宪宗元和元年,周至县尉白居易为歌,以言其事。 并前秀才陈鸿作传,冠于歌之前。 目为《长恨歌传》。 居易歌曰: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回登剑阁。 峨眉山下少行人,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令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名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肩,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遈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空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劈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太平,四海无事。 玄宗做皇帝已多年,渐渐厌倦了朝政,不再夜以继日地处理国事,把朝中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丞相去处理。 他自己经常深居内宫游戏宴饮,用音乐和美色使自己快乐。 在此之前,元献皇后和武淑妃都受过玄宗的宠幸,她们相继去世后,宫中虽有上等人家女儿成千上万,却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皇上整天闷闷不乐。 当时每年十月,皇帝都要带着车马去华清宫,宫内外有封号的命妇都穿着鲜明光耀夺目的衣服,像影子那样跟随着皇帝的车队。 皇帝洗过澡后,就赏赐命妇们也在御用温泉中洗浴。 春风吹拂着华清池水,命妇们自由自在地沐浴在水中,皇上不禁有些心旌摇荡,期望能遇到一个可心的女子。 可是他看看前后左右的嫔妃,却觉得一个个面色如土,毫无光彩。 于是下令,叫高力士暗地里到宫外搜寻美人。 结果在寿王府中找到了弘农郡(今河南灵宝一带)杨玄琰的女儿。 这个少女已经到了成年,鬟发细腻润泽,不胖不瘦身材适中,一举一动都娴静娇媚,就像汉武帝的李夫人。 于是另外为她设了一个温泉浴池,让她去洗浴。 洗完出水以后,显得身体很柔弱无力,好像连穿轻柔的绸衣也经受不住了,却更加光彩焕发,明艳照人,皇上非常高兴。 在她正式进见皇上那天,乐队奏起《霓裳羽衣曲》为她伴行。 在定情的那天晚上,皇上送给她金钗钿盒,用来加深彼此间的爱情,又命她戴上金制步摇,和金制耳坠儿。 第二年,册封为贵妃,衣服用品的待遇相当于皇后的一半。 从此杨贵妃努力把自己的容貌打扮得更艳丽,使自己的语言更聪明机智,做出种种妩媚的姿态,来迎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当然就愈加宠爱她了。 当时皇上巡视各州,祭祀五岳山川,在骊山上过雪夜,在上阳宫度过春天的早晨,贵妃与皇上走时同车,住宿同房,饮宴专席,睡觉专房。 皇上虽有三夫人、九嫁、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和后宫的才人、乐府的无数歌女,但皇上连看她们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从此六宫中再也没有能为皇帝侍寝的人了。 这不仅是由于杨贵妃突出的容貌和妩媚的风姿,还因为她有才能有智慧,聪明伶俐,善于讨好献媚。 皇帝还没开口,她就猜到皇帝心意而去迎合他,这当中真有些无法言传的妙处。 贵妃的叔父兄弟都做了清高尊贵的官,封爵为公侯,姊妹都封为国夫人,富贵跟皇族相等,车马、衣服、住宅与皇帝的姑母相同,而得到的好处和权力却超过了他们。 贵妃的亲属出入宫禁无人敢问,京城的长官对他们也不敢正眼相看。 因此当时民间有歌谣说:“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又说:“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楣。 ”可见杨氏家族被人们所羡慕已达到何种地步。 天宝末年,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窃踞了丞相之位,蒙蔽皇帝,把持了国家大权。 等到安禄山领兵向京城进发,把讨伐杨氏家族作为借口。 潼关很快失守,皇帝只好向南逃跑。 出了咸阳,途中停在马嵬坡时,皇帝的禁卫军都拿着武器不肯再前进。 这时随从的大小官员跪在皇帝车驾前,请求像汉景帝诛杀晁错那样,杀掉杨国忠向天下谢罪。 杨国忠捧着谢罪的牦牛缨和水盘向皇帝请罪,结果被处死于道旁。 但左右的侍从仍不满意,皇上问他们,当时敢说话的人就请求杀掉杨贵妃消除天下人的怨恨。 皇上知道这事难以挽回,可又不忍心看见贵妃死,就扯起袖子挡住脸,让人把她拉走。 贵妃慌张挣扎,终于被白绫带绞死。 不久玄宗逃到了成都,肃宗在灵武继承了皇位。 第二年,叛乱之凶安禄山被杀死,玄宗的车驾又回到了都城。 肃宗把玄宗尊为太上皇,让他到南面的兴庆宫殿去养老,不久又让他迁到西内太极宫。 时光流逝,往事已去,唐玄宗不禁乐尽悲来。 每到春天的白昼,冬天的夜晚,他看到池中莲花夏天盛开,宫中的槐树秋天落叶,听乐伎吹奏玉管,尤其一听到《霓裳羽衣曲》,心中就郁郁不乐,左右的侍从也叹息不止。 三年当中,想念贵妃的感情始终没有减少。 想从梦中见到贵妃,也始终渺茫不能实现。 当时正好有个道士从四川来到长安,知道太上皇心里非常想念杨贵妃,就说自己有李少君的招魂法术。 玄宗一听非常高兴,让他去找贵妃的魂灵。 方士便使出他的全部法术来找,但没有找到。 又腾云驾雾,上到天界,下入地府来寻找,仍没找到。 于是又到周围东西南北四方和天地之外去寻找。 最东面到了极远的天边,跨过蓬莱,见到一座最高的仙山,上面有很多楼阁,西厢房檐下有个洞门,朝东,看那门上写着“玉妃太真院”。 方士拔下簪子敲门,有个扎着双鬟的女童出来开门,方士匆忙未及开口,而女童却又进去了。 不一会儿有个穿着绿衣服的侍女出来了,问方士从什么地方来。 方士说自己是唐朝天子的使者,并且传达了玄宗的使命。 穿绿衣的人说:“玉妃正睡觉,请稍微等一会儿。 ”这时云雾缭绕着仙洞,天色渐渐昏暗,美玉做成的门重新关了起来,静悄悄的没有声息。 方士屏住呼吸,恭恭敬敬地拱着手站在门口。 过了好半天,穿绿衣的侍女才引导方士进去,并且说:“玉妃出来了。 ”不一会儿,就看见一个人,戴着金色莲花冠,披着紫色的绡衣,身佩红玉,穿着凤头鞋,在七八个仙女的簇拥下缓步走来,正是杨贵妃。 她向方士行了礼,问皇帝平安与否,然后又问了天宝十四年以后的事。 玉妃说完后,脸上显得忧郁悲伤,用手示意穿绿衣的侍女,让她取来金钗钿盒,各拆下一半,交给使者,说:“替我向太上皇道谢,我敬献这件东西,是为了找回过去的情意。 ”方士接受了玉妃的话和信物,将要动身返回时,脸上露出不满足的样子。 玉妃于是询问方士还有什么要求。 方士就走上前跪下说:“请说一件你们两人当时的私事,这事是别人没有听到的,以便向太上皇证实。 不这样,恐怕钿盒金钗会被看作汉文帝时以道术行骗的新垣平所设的骗局了。 ”玉妃一时想不起什么,往后退了几步站住了,好像在回忆什么。 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说道:“天宝十年的时候,我侍候皇帝到骊山宫中避暑。 那天正好是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晚上。 按照秦地的风俗,要在那天晚上挂起锦绣,陈列饮食,在院子里插上花烧香,把这称作乞巧,皇宫中尤其重视这件事。 当时已到半夜,侍卫们已在东西厢房中休息,我单独侍候皇上。 皇上扶着我的肩站着,仰望天空感叹牛郎织女的遭遇。 于是我俩秘密地互相发出心中的誓言,愿世世代代都作夫妻。 说完了,拉着手各自轻声哭泣。 这件事只有皇上知道。 ”玉妃接着又伤感地说:“由于当年这个念头,我不能长住在这里了,还要再回到人间,再结以后的缘份。 或者在天上,或者在人间。 我俩一定会再相见,合好相处,就像以前那样。 ”还说:“太上皇在人间的时间也不长了,希望多多珍重,不要自找苦恼。 使者回来向太上皇奏报了见贵妃的经过,太上皇帝不免叹息伤感了好半天。 其余的事情都写在国家史书中了这里就不谈了。 到了唐宪宗元和元年,周至县的县尉白居易做了一篇歌,用它来叙述这件事,并且把以前秀才陈鸿作的一篇传记,放在歌的前面,看作是《长恨歌传》。 居易的歌写道:“汉代皇帝重视女色想得到一位绝代佳人。 可是在宫廷内外多年都没有找到。 杨家有位女儿刚刚长成人,养在深深的闺房中还没有人发现她。 天生的绝代佳丽终不会被埋没,一朝被选进宫来到君王身边。 回头一笑生出千娇百媚,皇帝后宫的所有嫔妃顿时黯然失色。 乍暖还寒的早春皇帝让她在华清池中洗浴,温柔滑腻的泉水洗濯着凝脂似的皮肤。 侍女扶起她来,她显得娇弱无力,这是承受皇帝宠爱的开始。 乌云般的鬓发,鲜花似的容貌,戴着黄金的步摇,跟皇帝一起在温暖的芙蓉帐里共度春天的良宵。 春夜苦短转眼已是黎明,太阳又高高地升起来了,从此君王再也不起早去上朝了。 贵妃时刻逗皇上开心,侍候皇上宴饮,简直没有空闲的时候,春天陪着皇上春游,每天晚上都独自侍候皇上。 皇宫中有三千美人,对这三千美人的宠爱都集中到杨家女儿一人身上了。 把自己打扮得娇滴滴的在金屋中侍候皇上过夜,在玉楼上饮宴完后,醉意朦胧,春心荡漾。 姊妹弟兄都被分封得到土地,浩荡的皇恩给杨氏家族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于是便让天下父母的心,不重视生男而重视生女儿。 骊山上的宫殿高耸入云。 风吹着仙境般的音乐到处都能听得见。 舒缓的歌唱,缓慢的舞蹈和乐器配合得美妙和谐,从早到晚的歌舞皇上仍然看不够。 渔阳地方的鞞鼓声惊天动地的传了过来,震惊打乱了《霓裳羽衣曲》的歌舞。 京城和皇宫烟尘滚滚,皇帝只好带着千军万马向西南逃奔。 车盖和旌旗乱纷纷的晃动着,走一阵停一阵。 出了京城的门向西走了一百多里。 御林军停住不走,皇上无可奈何,那绝世的美女只好痛苦地死在了马前。 带花的钿盒落到了地上也没人去收拾,还有翠翘、金省、玉搔头也落到地上,皇上用袖子捂着脸没法搭救,回头看到这种惨状,不禁血泪交流。 黄土飞扬秋风萧瑟,大队人马走过曲折险峻的栈道登上了剑阁,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也显得没有光彩,太阳光也很暗淡。 四川的江水一片碧绿,四川的山峦一片青翠,这就像圣明的皇上朝朝暮暮想念贵妃的心情。 在行宫中看到月亮也感到是令人伤心的颜色。 在下雨的夜晚听到屋檐上挂的铃声也像是悲痛的哭声。 天地转换,皇上回京,又经过贵妃死去的地方,不免徘徊留恋不忍离去。 马嵬坡下的泥土里,看不到美丽的容颜了,只有贵妃死的地方还在那里。 君臣互相看着,不禁泪下沾衣。 向东望到了长安城门,信马由缰没精打彩地进了京城。 回来以后,宫中的水池、园林还像原来那样,太液池里的荷花和未央宫中的柳树依然都在,看到荷花就想起贵妃的脸,看到柳叶就想起贵妃的眉,面对着这些情景怎能不使人伤心落泪? 在春风吹柳,桃花李花盛开的夜晚,在秋雨绵绵,梧叶飘落的时候,就更加难过。 西宫的南内宫里长满了秋草,落下的红叶堆满了庭院,也无心打扫。 过去在梨园学艺的青年人现在都已有白头发,内宫中的女官青春容颜也都变老了。 每当黄昏时候,宫殿前萤火虫飞舞,皇上愁闷不语,一盏孤灯,灯草快烧尽了还未睡着。 报时的更鼓和漏钟也仿佛慢了起来,长夜漫漫,微明的天河里星星闪闪发光,天已快亮了仍然不能入睡。 鸳鸯瓦冰凉,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霜,绣着翡翠鸟的被和谁一起盖呢? 长长的生离死别已经过了一年多,可是贵妃的魂魄却没有来过梦中。 四川临邛有位道士来到鸿都宫门前求见,说他能凭精诚招来贵妃的灵魂。 因为被皇上的一往情深所感动,方士决心去寻找贵妃的在天之灵。 他腾云驾雾快如闪电,上天入地各处都找遍了。 往上找遍了青天,往下寻遍了黄泉,不论是天上地下都没见到贵妃的踪影。 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这座山隐隐约约在虚无缥渺的天地之间。 山上的楼台殿阁精巧别致,五色祥云冉冉升起,那里面有很多艳丽动人的仙女。 其中有一个人名叫太真,雪白的皮肤和鲜花一般的容貌,跟贵妃差不多。 道士来到仙山后,在黄金的门楼西边叩响了玉石的门,请开门的仙僮小玉向里面的仙女双成通报一下。 听说是唐天子派来了使者,贵妃在精美的帐子里从梦中惊醒。 她揽起衣裾推开枕头,激动得脚步都有些慌乱不稳,在她面前串珠的帘子和镶银的屏风一层一层都打开了。 只见贵妃像云彩似的发髻偏向一边,刚刚睡醒,花冠没有整理就走下堂来迎接客人。 这时风吹动着她的衣袖高高飘起,仍然像当年跳《霓裳羽衣舞》那样。 苍白的面容显得十分忧伤,脸上的泪痕横一道竖一道的,那柔弱娇美的神态就像春天里一枝带雨的梨花。 她含情凝视向皇上道歉说:“自从分别后,双方的音容笑貌都看不见了。 昭阳殿里的恩爱已经断绝,蓬莱宫中的日子却没有尽头。 回头下看人间世界,看不到长安只看到一片尘雾。 只能用原来的东西表示深深的情意,请把这钿盒金钗捎回去吧。 金钗我留下了一股,盒子留下一半,黄金的钗分开了,盒上的镶饰也分开了。 只要我们的心像金钿那样坚固,无论在天上或在人间都会再相见的。 ”道士临去时,贵妃又一次诚恳庄重地托他向皇上转达几句话,那就是当年七夕在长生殿里半夜时两个人共同发出的誓愿:“在天上愿意做比翼双飞的鸟儿,在地上愿意成为两棵根茎相连的大树。 ”天地虽长久,也有完结的时候,然而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悲伤怨恨,是永远也不会有终结的啊! ----------------------------------------无双传 (薛调撰)唐王仙客者,建中中朝臣刘震之甥也。 初,仙客父亡,与母同归外氏。 震有女曰无双,小仙客数岁,皆幼稚,戏弄相狎,震之妻常戏呼仙客为王郎子。 如是者凡数岁,而震奉孀姊及抚仙客尤至。 一旦,王氏姊疾,且重,召震约曰:“我一子,念之可知也,恨不见其婚室。 无双端丽聪慧,我深念之,异日无令归他族,我以仙客为托。 尔诚许我,瞑目无所恨也。 ”震曰:“姊宜安静自颐养,无以他事自挠。 ”其姊竟不痊。 仙客护丧,归葬襄邓。 服阕,思念身世,孤孑如此,宜求婚娶,以广后嗣。 无双长成矣,我舅氏岂以位尊官显而废旧约耶? 于是饰装抵京师。 时震为尚书租庸使,门馆赫奕,冠盖填塞。 仙客既觐,置于学舍,弟子为伍。 舅甥之分,依然如故,但寂然不闻选取之议。 又于窗隙间窥见无双,姿质明艳,若神仙中人,仙客发狂,唯恐姻亲之事不谐也。 遂鬻囊橐,得钱数百万,舅氏舅母左右给使。 达于厮养,皆厚遗之。 又因复设酒馔,中门之内,皆得入之矣。 诸表同处,悉敬事之。 遇舅母生日,市新奇以献,雕镂犀玉,以为首饰。 舅母大喜。 又旬日,仙客遣老妪,以求亲之事,闻于舅母。 舅母曰:“是我所愿也,即当议其事。 ”又数夕,有青衣告仙客曰:“娘子适以亲情事言于阿郎,阿郎云:向前亦未许之。 ”模样云云,恐是参差也。 ”仙客闻之,心气俱丧,达旦不寐,恐舅氏之见弃也,然奉事不敢懈怠。 一日,震趋朝,至日初出,忽然走马入宅,汗流气促。 唯言“锁却大门,锁却大门。 ”一家惶骇,不测其由。 良久乃言:“泾原兵士反,姚令言领兵入含元殿,天子出苑北门,百官奔赴行在。 我以妻女为念,略归部署。 ”疾召仙客:“与我勾当家事,我嫁与尔无双。 ”仙客闻命,惊喜拜谢。 乃装金银罗锦二十驮,谓仙客曰:“汝易衣服,押领此物,出开远门,觅一深隙店安下;我与汝舅母及无双,出启夏门,绕城续至。 ”仙客依所教,至日落,城外店中待久不至。 城门自午后扃锁,南望目断。 遂乘骢,秉烛绕城,至启夏门,门亦锁。 守门者不一,持白棓,或立或坐。 仙客下马徐问曰:“城中有何事如此? ”又问“今日有何人出此? ”门者曰:“朱太尉已作天子。 午后有一人重戴,领妇人四五辈,欲出此门。 街中人皆识,云是租庸使刘尚书。 门司不敢放出。 近夜追骑至,一时驱向北去矣。 ”仙客失声恸哭,却归店。 三更向尽,城门忽开,见火炬如昼,兵士皆持兵挺刃,传呼斩斫使出城,搜城外朝官。 仙客舍辎骑惊走,归襄阳,村居三年。 后知克复,京师重整,海内无事,乃入京,访舅氏消息。 至新昌南街,立马彷徨之际,忽有一人马前拜。 熟视之,乃旧使苍头塞鸿也。 鸿本王家生,其舅常使得力,遂留之。 握手垂涕,仙客谓鸿曰:“阿舅舅母安否? ”鸿云:“并在兴化宅。 ”仙客喜极云:“我便过街去。 ”鸿曰:“某已得从良,客户有一小宅子,贩缯为业。 今日已夜,郎君且就客户一宿,来早同去未晚。 ”遂引至所居,饮馔甚备。 至昏黑,乃闻报曰:“尚书受伪命官,与夫人皆处极刑,无双已入掖庭矣。 ”仙客哀冤号绝,感动邻里。 谓鸿曰:“四海至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又问曰:“旧家人谁在? ”鸿曰:“唯无双所使婢采苹者,今在金吾将军王遂中宅。 ”仙客曰:“无双固无见期,得见采苹,死亦足矣。 ”由是乃刺谒,以从侄礼见遂中,具道本末,愿纳厚价,以赎采草。 ”遂中深见相知,感其事而许之。 仙客税屋,与鸿苹居。 塞鸿每言郎君年渐长,合求官职,悒悒不乐,何以遣时? 仙客感其言,以情恳告遂中。 遂中荐见仙客于京兆尹李齐运,齐运以仙客前御为富平县尹,知长乐驿。 累月,忽报有中使押领内家三十人往园陵,以备洒扫,宿长乐驿。 毡车子十乘下讫。 仙客谓塞鸿曰:“我闻宫嫔选在掖庭,多是衣冠子女,我恐无双在焉,汝为我一窥,可乎? ”鸿曰:“宫嫔数千,岂便及无双? ”仙客曰:“汝但去,人事亦未可定。 ”因令塞鸿假为驿吏,烹茗于帘外,仍给钱三千。 约曰:“坚守茗具,无暂舍去,忽有所睹,即疾报来。 ”塞鸿唯唯而去。 宫人悉在帘下,不可得见之,但夜语喧哗而已。 至夜深,群动皆息,塞鸿涤器构火,不敢辄寐,忽闻帘下语曰:“塞鸿塞鸿,汝争得知我在此耶? 郎健否? ”言讫呜咽。 塞鸿曰:“郎君见知此驿,今日疑娘子在此,令塞鸿问候。 ”又曰:“我不久语,明日我去后,汝于东北舍阁子中紫褥下,取书送郎君。 ”言讫便去。 忽闻帘下极闹,云:“内家中恶,中使索汤药甚急。 ”乃无双也。 塞鸿疾告仙客,仙客惊曰:“我何得一见? ”塞鸿曰:“今方修渭桥,郎君可假作理桥官,车子过桥时,近车子立,无双若认得,必开帘子,当得瞥见耳。 ”仙客如其言,至第三车子,果开帘子,窥见,真无双也。 仙客悲感怨慕,不胜其情。 塞鸿于阁子中褥下得书,送仙客。 花笺五幅,皆无双真迹,词理哀切,叙述周尽。 仙客览之,茹恨涕下,自此永诀矣。 其书后云:“常见敕使说,富平县古押衙,人间有心人,今能求之否? ”仙客遂申府。 请解驿务,归本官。 遂寻访古押衙,则居于村墅。 仙客造谒,见古生。 生所愿,必力致之,缯彩宝玉之赠,不可胜纪。 一年未开口。 秩满,闲居于县,古生忽来,谓仙客曰:“洪一武夫,年且老,何所用? 郎君于某竭分,察郎君之意,将有求于老夫。 老夫乃一片有心人也,感郎君之深恩,愿粉身以答效。 ”仙客泣拜,以实告古生。 古生仰天,以手拍脑数四曰:“此事大不易,然与郎君试求,不可朝夕便望。 ”仙客拜曰:“但生前得见,岂敢以迟晚为限耶? ”半岁无消息。 一日扣门,乃古生送书,书云:“茅山使者回,且来此。 ”仙客奔马去,见古生,生乃无一言。 又启使者,复云:“杀却也,且吃茶。 ”夜深,谓仙客曰:“宅中有女家人识无双否? ”仙客以采苹对,仙客立取而至。 古生端相,且笑且喜云:“借留三五日,郎君且归。 ”后累日,忽传说曰:“有高品过,处置园陵宫人。 仙客心甚异之,令塞鸿探所杀者,乃无双也。 仙客号哭,乃叹曰:“本望古生,今死矣,为之奈何? ”流涕歔欷,不能自已。 是夕更深,闻叩门甚急,及开门,乃古生也,领一篼子入,谓仙客曰:“此无双也,今死矣,心头微暖,后日当活。 微灌汤药,切须静密。 ”言讫,仙客抱入阁子中,独守之。 至明,遍体有暖气。 见仙客,哭一声遂绝,救疗至夜方愈。 古生又曰:“暂借塞鸿,于舍后掘一坑。 ”坑稍深,抽刀断塞鸿头于坑中。 仙客惊怕。 古生曰:“郎君莫怕,今日报郎君恩足矣。 比闻茅山道士有药术,其药服之者立死,三日却活。 某使人专求得一丸,昨令采苹假作中使,以无双逆党,赐此药令自尽。 至陵下,托以亲故,百缣赎其尸。 凡道路邮传,皆厚赂矣,必免漏泄。 茅山使者及舁篼人,在野外处置讫。 老夫为郎君,亦自刎。 君不得更居此,门外有檐子一十人,马五匹,绢二百匹,五更挈无双便发,变姓名浪迹以避祸。 ”言讫,举刀,仙客救之,头已落矣,遂并尸盖覆讫。 未明发,历四蜀下峡,寓居于渚宫。 悄不闻京兆之耗,乃挈家归襄邓别业,与无双偕老矣,男女成群。 噫! 人生之契阔会合多矣,罕有若斯之比,常谓古今所无。 无双遭乱世藉没,而仙客之志,死而不夺,卒遇古生之奇法取之,冤死者十余人。 艰难走窜后,得归故乡,为夫妇五十年。 何其异哉! 【译文】 王仙客是唐德宗建中年间朝中大臣刘震的外甥。 当初仙客的父亲死了,便只好和母亲一起回到了姥姥家。 刘震有个女儿叫无双,比仙客小几岁,二人都是孩童,所以经常在一块儿亲密地玩耍。 刘震的妻子经常开玩笑地喊仙客为“王郎君”。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刘震侍奉守寡的姐姐,抚养仙客,都做得很周到。 有一天,姐姐病了,而且很重,就把刘震叫到面前约定说:“我只有一个儿子,惦念他这是可想而知的事,遗憾的是,看不到他结婚成家了。 无双端庄美丽,而且很聪明,我也深深地惦记着她,以后不要让她嫁到别的家族去。 我就把仙客托付给你了。 你如果答应了我,我就没有什么遗憾,死也瞑目了。 ”刘震说:“姐姐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调养身体,不要用别的事扰乱自己的心绪。 ”不久姐姐就去世了。 仙客护送灵车,回襄邓安葬。 守丧三年后,仙客不免考虑自己的遭遇、前途。 心想我老是孤身一人怎么行? 应该赶快结婚,以便后代繁盛。 无双已经长大了,我舅舅难道会因为地位尊贵官职显赫而废除原来的婚约吗? 于是打扮一番到了京城。 那时刘震已做了尚书租庸使,门庭显赫,做官的来来往往,车马堵塞了门口。 仙客进见舅舅后,被安置在学馆里,与那些学子生活在一起。 舅甥的关系,仍像当初那样好,但是关于选女婿的事舅舅却一直不提。 仙客从窗缝中曾偷偷看见过无双,见她姿态容貌十分艳丽,就像是一位仙女下凡。 仙客爱得发狂,唯恐婚姻的事不能成功。 于是便卖掉了带来的行装,总共卖得几百万钱。 对在舅父舅母身边的随从心腹,直至于粗活的奴仆,都送了厚礼,并摆了酒席招待他们,于是中门以内,仙客都能随便出入了。 在和各中表亲相处时,都用恭敬的态度对待他们。 遇到舅母生日,就买些新奇的东西作生日贺礼,买了雕犀刻玉的工艺品,给舅母做首饰,舅母因此非常高兴。 又过了十天,仙客派了一位老太太,向舅母提起了求亲的事。 舅母说:“这是我的愿望,很快就会商量这件事的。 ”又过了几个晚上,有个婢女来告诉仙客:“你舅母刚才把求婚的事对你舅舅说了,舅舅说:以前我并没答应过呀! 情形如此,恐怕事情有出入了。 ”仙客听了这个话,心一下子全凉了,从晚到早没有睡觉,唯恐舅舅真的变了卦,侍奉舅父舅母更不敢稍有懈怠。 一天,刘震去上朝,到太阳刚出来时,忽然骑马跑回家中,汗流满面,呼吸急促,不断说:“快锁上大门! 锁上大门! ”一家人都惊慌害怕,猜不出是什么原因。 过了老半天,刘震才说:“泾源的士兵造反,姚令言带着军队进了含元殿。 天子从花园的北门逃出去了,百官都向皇帝去的地方。 我惦记着妻子儿女,回来稍微安排一下。 ”又赶快把仙客叫来说:“你替我安排一下家里的事,等平静以后我把无双嫁给你! ”仙客听到吩咐,又惊又喜,拜谢舅舅。 于是刘震装满金银锦缎二十驮,对仙客说:“你换换衣服,押着这些东西,从开远门出去,找一个深巷里的旅店安排住下。 我与你舅母和无双从启夏门出去,绕城随后赶到。 ”仙客依照吩咐行动。 到太阳落地,在城外店里等了好久,舅舅他们也没到。 城门从午后就上了锁,向南极力远望,望到什么也看不见了,也没发现舅父一家。 于是骑上青骢马,拿着蜡烛,绕城寻找。 到了启夏门,城门也锁着。 守门的和平时不同,他们拿着白木棒,有的站着,有的坐着。 仙客下马,慢慢问道:“城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今天有什么人从这里出城了? ”守城门的人说:“朱太尉已做了皇帝。 午后有一个人带了很多东西,还带了四五个妇女,想从此门出去,街上的人都认识,说是租庸使刘尚书,守城的不敢放行。 快到很晚时追赶的骑兵到了,就押送驱赶着他们向北走了。 ”仙客禁不住痛哭起来,只好又回到店中。 三更将尽的时候,城门忽然打开,只见火把照耀得如白天一样,士兵都拿着刀枪呼喊传话说:“斩斫使出城了! 搜索在城外的朝廷官员! ”仙客便丢下了辎重车骑,惊慌地逃走了。 他回到了襄阳,在乡下住了三年。 后来知道叛乱平息京城光复天下太平了,于是动身进京,打探舅舅家的消息。 到了京城新昌街,正停下马进退不定时,忽然有一个人在马前下拜,仙客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过去的老仆人塞鸿。 塞鸿本来是王家的家生奴,曾侍奉过仙客的舅舅,舅舅觉得他很得力,就留在自己家里使唤了。 现在二人相见,不免感伤地拉着手流泪。 仙客问塞鸿道:“我舅舅和舅母都平安吗? ”塞鸿说:“他们都在兴化里的府宅中。 ”仙客喜出望外说:“我马上就过街去看望他们。 ”塞鸿说:“我已经赎身成为平民,租了一间小房子,以卖丝织品为业。 现在天快黑了,您就暂时到我那里住一宿,明早一块去您舅舅家也不晚。 ”塞鸿把仙客领到自己住的地方,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到了天黑时,塞鸿才对仙客说:“您舅舅刘尚书在叛乱后接受过伪政府的官职,光复后,他和你舅母一起被朝廷处死了。 无双已送进宫廷当了奴婢。 ”仙客悲哀怨恨,哭得死去活来,邻居们都被感动了。 仙客对塞鸿说:“天下极大,举目无亲,我不知道自己托身的地方在哪里! ”又问道:“原先的仆人谁还在此地? ”塞鸣说:“只有无双使唤过的婢女采苹,现在还在金吾将军王遂中的家里。 ”仙客说:“无双看来是没有再见的机会了,能见见采苹,死也满足了。 ”于是递上名片,以堂侄的礼节拜见王遂中,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都说了,并表示愿用高价赎回采苹。 遂中被仙客这种真挚的深情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 仙客于是租了房子,和采苹、塞鸿同住。 塞鸿常常对仙客说:“您年龄渐渐大了,应该谋个官职,整天郁郁不乐,怎么过日子? ”对他的话,仙客有所感悟,就把自己的心里话诚恳地告诉了王遂中。 王遂中于是就带着王仙客去见京兆尹李齐运,向他推荐。 李齐运就派仙客去做富平县尹,兼管长乐驿站。 过了几个月,有一天,忽听报告说宫中的太监押着三十名宫女去清扫皇陵,途中要在长乐驿住宿。 等宫中的十辆毡车上的人都下来后,仙客对塞鸿说:“我听说宫女选入内廷的,多是官宦子女,恐怕无双也在里面。 你为我偷偷看一看,好吗? ”塞鸿说:“宫女好几千,哪里就会轮到无双! ”仙客说:“你只管去,人间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事。 ”于是叫塞鸿假扮为驿吏,在帘外煮茶。 还给了三千钱,约定说:“牢牢看守着茶具,一会儿也不要离开。 稍有所见就赶快来告诉我。 ”塞鸿连声答应着去了。 宫女全在帘子里面,不能看到她们,晚上只听见嘈杂的说话声音罢了。 到了深夜,各种活动都停了,塞鸿洗刷器具,添柴续火,不敢去睡。 忽然听到帘子里说:“塞鸿,塞鸿!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呢? 郎君身体健康吗? ”说完了低声哭起来。 塞鸿说:“郎君现在主管这个驿站,今天疑心娘子会在此处,所以叫我来问候。 ”无双又说:“不能多说话,明天我离开后,你到东北方阁子中的紫色褥子底下取出书信送给郎君。 ”说完就离开了。 忽然听到帘子里面很吵闹,说是有宫女得了急病,太监要汤药要得很急。 原来说话的就是无双。 塞鸿急忙把情况告诉了仙客,仙客吃惊的说:“我怎样才能见她一面呢? ”塞鸿说:“现在正修渭河桥,郎君可以假充理桥官,车子过桥时,你靠近车子站着,无双如果认出你来,一定会掀开车帘,这样就能见到她了。 ”仙客按照他的话办了。 等到第三辆车经过时,果然掀开了帘子,仙客往里一看,果真是无双。 仙客伤感怨恨渴慕,简直承受不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宫女们离开驿站后,塞鸿在阁子中的褥子下面找到了书信,送给了仙客。 是五张花笺,上面都是无双亲手写的字,词句十分悲哀恳切,叙述详尽周到。 仙客看后,只能含恨落泪,觉得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见到无双了。 那封信结尾处说:“常听见皇帝的使者说,富平县有位姓古的押衙,是位愿意为人排忧解难的人,现在你能去求求他吗? ”仙客便向府里提出申请,请求解除驿务,回去做原官。 批准后,便去寻访古押衙。 打听后得知,古先生原来住在乡下简陋的房子里。 仙客去拜访,见到了古先生。 以后凡是古先生所希望的,仙客一定努力办到,赠送给古先生的各种颜色的丝织品和珍宝玉石不计其数。 这样过了一年,仙客并未开口提什么要求。 任满后,仙客闲住在县里,古先生忽然来了,对仙客说:“我古洪是一介武夫,人也已经老了,还有什么用呢? 郎君对我竭尽情谊,我观察郎君的用意,好像有什么事要求我办。 我倒是有一片急人之难的心啊! 很感激郎君的大恩,愿意粉身碎骨来报答! ”仙客哭着下拜,把实情告诉了古先生。 古先生仰望天空,用手再三地拍脑袋,说:“这事太不容易办了,可是还是要替郎君试一试,但不能指望很快成功。 ”仙客拜谢说:“只要生前能见到无双就行,哪敢限定时间的早晚呢? ”此后半年没有消息。 有一天,有人敲门,原来是古先生送了信来。 信上说:“茅山使者回来了,你暂且来我这里一趟。 ”仙客骑上马就跑去见古先生。 古先生竟一句话不说,仙客又问使者,回答说:“已经杀掉了,暂且喝茶吧。 ”夜深的时候,古先生对仙客说:“你家里有认识无双的女仆吗? ”仙客说采苹认识无双,而且马上把采苹带了过来。 古先生仔细看了看,一边笑一边高兴地说:“借她留住三五天,郎君暂且回去吧。 ”过了几天以后,忽然传来消息说,有位大官经过这里,去处置陵园中的一名宫女。 仙客心中觉得很奇怪,让塞鸿去打听被杀的人是谁,原来竟是无双! 仙客号啕大哭,叹息说:“本来寄希望于古先生,现在已经死了,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不断流泪叹息,不能控制自己。 当天晚上夜已很深了,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 等开门一看,原来是古先生。 只见他领着一乘软轿进来,对仙客说:“这就是无双,现在死了,不过心窝微温,后天会活过来。 给她灌些汤药,千万要安静保密。 ”说完话,仙客就把无双抱进了阁子里,一个人伴着她。 到了第二天早晨,无双遍身都有了热气,睁眼看见了仙客,哭了一声,就昏死过去,抢救治疗到晚上才缓过来。 古先生又说:“暂时借用一下塞鸿,到房后挖个坑。 ”坑挖得较深的时候,古先生抽出刀来,把塞鸿的头砍落到坑里。 仙客又吃惊又害怕。 古先生说:“郎君不要怕,今天我已经报答了郎君的恩情。 前些日子我听说茅山道士有一种药,那种药吃下去,人会立刻死去,三天后却会活过来,我派人专程去要了一丸。 昨天让采苹假扮宦官,说因为无双是属于叛逆一伙的人,赐给她这种药命她自尽。 尸体送到墓地时,我又假托是她的亲朋故旧,用百匹绸缎赎出了她的尸体。 凡是路上的馆驿,我都送了厚礼,一定不会泄漏。 茅山使者和抬软轿的人,在野外就把他们处置光了。 我为了郎君,也要自杀。 郎君不能再住在此地,门外有轿夫十人,马五匹,绢二百匹,五更天时,你就带着无双出发,然后就改名换姓,飘泊远方去避祸吧! ”说完就举起了刀,仙客急忙去阻挡,但古先生人头已经落地。 于是把古先生的头与身子合到一起埋葬了。 埋完后,趁天没亮就出发了。 历经四川,三峡,最后寄居于江陵的渚宫。 后来一直也没听到京城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于是就带着家眷回到了襄邓别墅。 仙客与无双终于白头偕老,子女成群。 啊! 人生的离散聚合之事多得很,却很少有可与这件事相比的,常说这是古今都没有的事。 无双生逢乱世,财产与人都被没收入了官府,而仙客的志向,至死不改变,终于遇到古先生,用奇特的方法救回了无双。 为了成全这件事屈死的人有十多个,艰难逃窜,最后得以回到故乡,做为夫妇一起生活了五十年,真是天下少有的奇事啊。 发布时间:2025-10-12 14:22:3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