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 内容: 高逞 吕元膺 王锷 江西驿官 王仲舒 周愿 张荐 莲花漏 唐衢 脂粉钱韦执谊 李光颜 李益 吴武陵 韦乾度 赵宗儒 席夔 刘禹锡 滕迈----------------------------------------高逞高逞(陈校本“逞”作“郢”)为中书舍人九年,家无制草。 或问曰:“前辈皆有制集,焚之何也? ”答曰:“王言不可存于私家。 ”(出《国史补》)【译文】高逞做了九年中书舍人,家里没有诏令的草稿。 有的人问高逞:“前辈中书舍人都藏有诏令集子,你为什么都烧掉了呢? ”高逞回答说:“帝王的话不可以藏在私人家里。 ”----------------------------------------吕元膺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出《芝田录》)【译文】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 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 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 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 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 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棋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 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 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 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 其实也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 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王锷泓师云:“长安永宁坊东南是金盏地,安邑里西是玉盏地。 ”后永宁为王锷宅,安邑为北平王马燧宅。 后王马皆进入官。 王宅累赐韩弘及史(“及史”原作“正史”,据陈校本改)宪诚、李载义等。 所谓金盏破而成焉;马燧为奉诚园,所为玉盏破而不完也。 又一说,李吉甫安邑宅,及牛僧孺新昌宅,泓师号李宅为玉杯,一破无复可全。 金碗或伤(“伤”原作“复”,据明抄本改),庶可再制。 牛宅本将作大匠康聓宅,聓自辨冈阜形势,以其宅当出宰相。 后每年命相有按,聓必引颈望之。 宅竟为僧孺所得。 李后为梁新所有。 (出《卢氏杂说》)【译文】 泓师说:“长安永宁坊东南面那个地方是金盏一样的宝地,安邑里西面是玉盏一样的宝地。 后来永宁这个地方成为王锷的住宅,宏邑则成为北平王马燧的住宅。 后来王锷和马燧双双进了皇宫做官。 王锷的住宅依次赐给了韩弘和史宪诚、李载义等,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盏碎了可复原。 ”马燧的住宅成了奉诚园,就是人们所说的“玉盏碎了而恢复不了原样”。 另一种说法是,李吉甫的安邑宅和牛僧孺的新昌宅,泓师叫李宅是“玉杯”,一旦碎了就不能复原了。 金碗有了损伤,差不多可以再复制。 牛僧孺的住宅本来是主管宫殿建筑的官康聓的住宅,康聓自己会看宅院风水,认为自己的宅院会出现宰相。 以后每年有任命宰相的文告,康聓就一定会伸着脖子去看看。 他的宅院竟被牛僧孺得去了。 李吉甫的宅院后来归了梁新。 ----------------------------------------江西驿官江西有驿官以干事自任,白刺史,驿已理,请一阅之。 乃往。 初一室为酒库,诸醢毕熟。 其外画神,问曰:“何也? ”曰:“杜康。 ”刺史曰:“功有余也。 ”又一室曰茶库,诸茗毕贮,复有神,问何也? 曰:“陆鸿渐。 ”刺史益喜。 又一室曰菹库,诸茹毕备,复有神。 问何神也? 曰:“蔡伯喈。 ”刺史大笑曰:“君误矣。 ”(出《国史补》)【译文】江西有个驿官自认为有办事才能,报告刺史大人,说驿站已经整理好,请大人前去视察。 刺史于是前往。 见到的第一个屋子是酒库,各种肉酱都已做熟,外面画着一个神,刺史问:“是谁? ”驿官答:“是杜康。 ”刺史说:“你很有功劳。 ”第二个看到的是茶库,各种茶叶都准备好了,外面也画着一个神。 刺史问神是谁,驿官答:“是陆鸿渐。 ”刺史更高兴了。 第三个见到的是菜库,各种疏菜都已齐备。 外面也画着神。 问是什么神,驿官回答:“是蔡伯喈。 ”刺史哈哈大笑说:“你搞错了。 ”----------------------------------------王仲舒王仲舒为郎官,与马逢友善。 每责逢曰:“贫不可堪,何不求碑志相救? ”逢曰:“适见谁家走马呼医,吾可待也。 ”(出《国史补》)【译文】王仲舒是个郎官,和马逢相当友好,常常责怨马逢:“你家太穷了,为什么不去给人写写碑文呢? ”马逢说:“刚才看见谁家骑马找医生,我可以等着了。 ”----------------------------------------周愿元和中,郎吏数人省中纵酒,话平生各有爱尚及憎怕者。 或言爱图画及博奕,或怕妄与佞。 工部员外周愿独云:“爱宣州观察使。 怕大虫。 ”(出《传载》)【译文】元和年间,一些官吏聚在一起在官府喝酒,喝酒间大家都谈起各自一生所喜欢崇尚以及憎恶害怕的事情。 有人说喜欢绘画和下棋,有的害怕无知妄为和阿谀奉承的人。 唯独工部员外郎周愿说:“喜欢宣州观察使,惧怕老虎。 ”----------------------------------------张荐张荐自筮仕至秘书监,常带使职,三入蕃,殁于赤岭。 (出《传载》)【译文】张荐做官做到秘书监,经常担任出使的事,三次进入吐蕃,死在赤岭。 ----------------------------------------莲花漏越僧僧澈得莲花漏于庐山,传之江西观察使韦丹。 初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 置盆水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 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无所差也。 (出《国史补》)【译文】越地和尚僧澈在庐山得到一个莲花漏,传到江西观察使韦丹手里。 当初惠远和尚因为山里不知时间的变化,就用铜片制造了这种东西。 形状像朵莲花,把它放在水盆里,它的下面有小孔可以漏水,漏进一半的时候,它就沉到了水底,每昼夜沉十二次,作为修行生活的时间标准。 虽然是冬夏有短长,天气有变化,这个莲花漏所测出的时间并没有什么偏差。 ----------------------------------------唐衢进士唐衢有文学,老而无成。 善哭,每发一声,音调哀切。 遇人事有可伤者,衢辄哭之,闻者涕泣。 尝游太原,遇享军,酒酣乃哭。 满坐不乐,主人为之罢宴。 (出《国史补》)【译文】进士唐衢很有文才,但到老了也没有什么建树。 擅长哭,每哭一声,声音凄切哀婉。 碰到有什么使人感到悲伤的事,唐衢就哭,听到的人无不因此落泪。 唐衢曾经在太原一带游览,赶上军队设宴,等到酒兴正浓的时候,唐衢便哭了起来。 在坐的人都感到很扫兴,主人只好撤了宴席。 ----------------------------------------脂粉钱湖南观察使有夫人脂粉钱者,自颜果卿妻始之也。 柳州刺史亦有此钱,是一军将为刺史妻致,不亦谬乎! (出《嘉话录》)湖南观察使有夫人的脂粉钱的事,是从颜杲卿的妻子开始的。 柳州刺史也有这种钱,是军队的一个将领替刺史的妻子收缴的,不也太荒谬了吗! ----------------------------------------韦执谊元和初,韦执谊贬崖州司户参军,刺史李甲怜其羁旅,乃举牒云:“前件官久在相庭,颇诸公事,幸期佐理。 忽惮縻贤,事须请摄军事衙推。 ”(出《岭南异物志》)【译文】元和初年,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刺史李甲可怜他寄居在外,就写文书推荐他说:“前件文书提到的官在相府的时间很长,很熟悉公务,有幸要他来帮助理事,不怕束缚贤才,事务需要他任军事衙推。 ----------------------------------------李光颜李光颜有大功于时,位望通显。 有女未适人,幕客谓其必选嘉婿。 因从容,乃盛誉一郑秀才,词学门阀,人韵风流,冀光颜以子妻之。 他日又言之,光颜乃谢幕客曰:“光颜一健儿也,遭逢多难,偶立微功,岂可妄求名族,以掇流言者乎? 某自己选得嘉婿,诸贤未知。 ”乃召一典客小吏,指之曰:“此为某女之匹也。 ”即擢升近职,仍分财而资之。 从事闻之,成以为惬当矣。 按光颜居鼎盛文朝,虑弓藏之祸,事当远害,理在避嫌。 岂敢结强宗,固隳本志者欤? 与夫必娶国高,求婚王谢者,不其远哉? (出《北梦琐言》)【译文】李光颜为当代立了大功,官高位显。 有个女儿还没有嫁人,幕客们都说他一定会选个好女婿,于是就从容地向他极力赞扬郑秀才,说郑秀才出身名门诗家,仪表风流倜傥,希望李光颜能把女儿嫁给郑秀才。 过了几天又这么说。 李光颜谢绝了幕客,说:“我只是一个兵,遭遇了许多灾难,偶然立下点功劳,怎么敢妄想高攀名门望族,招来闲言碎语呢? 我自己已选好女婿,你们都不知道。 ”于是就叫来一个典客小吏,指着他说:“这就是我女儿的配偶。 ”便提升他到身边任职,就用自己的钱财资助他。 随从们听说后,都认为很妥当。 由此看来,李光颜能够在鼎盛时期的朝代,考虑到鸟尽弓藏的祸端,做事应当远避祸患,理应回避嫌疑,哪里敢攀结高门显贵,违背当初的志向呢? 这和那些一定要娶像国子、高子那样大官的女儿,向王谢那样的世族家庭求婚的人相比,不是相差很远吗? ----------------------------------------李益长庆初,赵宗儒为太常卿,赞郊庙之礼。 罢相三十余年,年七十六,众论其精健。 有常侍李益笑曰:“赵乃仆为东府试官所送进士也。 ”(出《摭言》)【译文】长庆初年,赵宗儒任太常卿的职务,辅佐管理庙堂的礼仪。 不当宰相三十多年了,已七十六岁了,大家都说他精神饱满身体健康。 有个常侍李益笑着说:“赵宗儒是我做东府主考官时选送的进士。 ”----------------------------------------吴武陵长庆中,李渤除桂管观察使,表名儒吴武陵为副使。 故事,副车上任,具橐鞬通谢。 又数日,于球场致宴,酒酣,吴乃闻妇女于看棚聚观,意甚耻之。 吴既负气,欲复其辱,乃上(“上”原作“止”,据明抄本改)台盘坐,褰衣裸露以溺。 渤既被酒,见之大怒,命卫士送衙司枭首。 时有衙校水(陈校本“水”作“米”,下同)兰,知其不可,遂以礼而救止,多遣人卫之。 渤醉极,扶归寝,至夜艾而觉,闻家人聚哭甚悲,惊而问焉。 乃曰:“昨闻设亭喧噪,又闻命衙司斩副使,不知其事,忧及于祸,是以悲耳。 ”渤大惊,亟命递使问之,水兰具启:“昨虽奉严旨,未敢承命,今副使犹寝在衙院,无苦。 ”渤迟明,早至衙院,卑词引过,宾主上下,俱自克责,益相敬。 时未有监军,于是乃奏水兰牧于宜州以酧之。 武陵虽有文华,而强悍激讦,(“讦”原作“许”,据明抄本改)为人所畏。 又尝为容州部内刺(“刺”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史,赃罪狼藉,敕(“敕”原作“刺”,据陈校本改)史(陈校本无“史”字)令广州幕吏鞫之。 吏少年,亦自负科第,殊不假贷,持之甚急。 武陵不胜其愤,因题诗路左佛堂曰:“雀儿来逐飓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 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 ”(出《本事诗》)【译文】长庆年间,李渤出任桂管观察使。 表奏名儒吴武陵为副使。 按先例,副职上任时,要拿着弓箭袋表示谢意。 隔了一些日子。 李渤在球场设宴,酒喝到高兴时,吴武陵听到一些妇女聚在看棚上看,吴武陵觉得这是耻辱,非常生气,想报复一下。 于是上高台盘坐,提起衣裙尿尿。 李渤喝了酒,看到后异常愤怒。 命令卫士把吴推到衙门斩首。 当时有一个衙门校官叫水兰,想到这样做不好,很巧妙地阻止了这件事,派了许多人保护吴武陵。 李渤大醉,人们搀扶着他回去睡觉,到天亮才醒。 听到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哭得很伤心,惊奇地询问。 家里人说:“昨晚听到球场喧闹,又听说你命令衙司斩吴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怕闯出祸来,所以才这么哭。 ”李渤非常惊慌,立即命人前去衙门打听。 水兰把情况都说明了:“说昨晚虽是奉了严命,但没敢那么做,现在副使还睡在衙院里,没有受苦。 ”李渤这才知道。 第二天便早早来到衙院,很谦虚地说了自己的过错,分宾主落座后,都互相自责,更加互相尊敬起来。 当时还没有监军,李渤就上奏请求让水兰任宜州州长,以此来答谢水兰。 吴武陵虽然有才华,但性情强悍暴烈,人们都怕他。 他曾经做过容州部内刺史,犯下许多罪行。 皇帝的使者命令广州的幕吏逮捕他。 这个小官吏正当年青,也自负是科举出身,一点也不宽恕,办案特别急迫。 武陵感到非常气愤,所以在路边佛堂里题诗道:“雀儿来逐飓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 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 ”----------------------------------------韦乾度韦乾度为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 牛僧孺以制科敕(“敕”原作“刺”,据原陈校本改)首,除伊阙尉。 台参,乾度不知僧孺授官之本,问何色出身,僧孺对曰:“进士。 ”又曰:“安得入畿? ”僧孺对曰:“某制策连捷,忝为敕头。 ”僧孺心甚有所讶,归以告韩愈。 愈曰:“公诚小生,韦殿中固当不知。 愈及第十有余年,猖狂之名,已满天下,韦殿中尚不知之。 子何怪焉? ”(出《乾鐉子》)【译文】韦乾度为殿中侍御史,分管东都。 牛僧孺凭科考第一,官拜伊阙尉,来参见韦乾度。 韦乾度不知道牛僧孺授官的缘由,就问他什么出身,牛僧孺回答说:“进士出身。 ”又问:“怎样进了京城? ”僧孺回答:“我对策连捷,有幸成为第一。 ”牛僧孺心里感到很惊讶,回去后告诉了韩愈。 韩愈说:“你是个年青人,韦殿中当然不知道了。 我进士及第十多年了,文章奔放的名声已传遍天下,韦殿中尚且不知,你有什么奇怪的呢? ”----------------------------------------赵宗儒赵宗儒检校左仆射为太常卿,太常有师子乐,备五方之色,非朝会聘享不作。 至是中人掌教坊之乐者,移牒取之,宗儒不敢违,以状白宰相。 宰相以为事在有司,其事不合关白。 宗儒忧恐不已,相座责以懦怯不任事,改换散秩,为太子少师。 (出《卢氏杂说》)【译文】赵宗儒身为检校左仆射担任太常卿的职务。 太常寺里有一种“师子乐”,具备东西南北中五方的特色,除了臣属朝见天子和诸侯向朝廷进献是不演奏的。 有一个掌管教坊音乐的宦官,移送文书来调用,赵宗儒不敢违抗,就把这情况报告了宰相。 宰相认为各种事情都由各部门分管,这事不该向他报告。 赵宗儒忧愁恐惧得不能自己。 宰相责备他怯懦不能担当大事,给他改换成闲散无一定职守的官职,做了太子少师。 ----------------------------------------席夔韩愈初贬之制,舍人席夔为之词曰:“早登科第,亦有声名。 ”席既物故,友人多言曰:“席无令子弟,岂有病阴毒伤寒而与不洁? ”韩曰:“席不吃不洁太迟。 ”人曰:“何也? ”曰:“出语不当。 岂有(陈校本“岂有”作“是盖”)忿责词云,亦有声名耳? ”(出《嘉话录》)【译文】韩愈初次受贬的文书上,舍人席夔在上面写了这样的话:“早年就登科及第,也有些名声。 ”席夔死后,友人大多都说:“席夔没有好的子弟,难道是他有了阴毒、伤寒一类的病,而给他不干净的东西吃了吗? ”韩愈说:“席夔不吃不洁的东西为时太晚了! ”有人问:“这是什么意思? ”韩愈说:“他说话不恰当。 哪有把气愤、指责的话说成也有些名声的呢? ”----------------------------------------刘禹锡牛僧孺赴举之秋,每为同袍见忽,尝投贽于补缺刘禹锡,对客展 ,飞笔涂窜其文。 且曰:“必先辈期至矣。 ”虽拜谢砻砺(“砻砺”原作“咙嘱”,据陈校本改)终为怏怏。 历三十余岁,刘转汝州,僧孺镇汉南。 枉道驻旌,信宿酒酣,直笔以诗喻之。 刘承诗意,才悟往年改牛文卷。 因戒子咸佐(陈校本“佐”作“允”)、承雍等曰:“吾立成人之志,岂料为非。 况汉南尚书,高识远量,罕有其比。 昔主父偃家,为孙弘所夷;嵇叔夜身死钟会之口,是以魏武戒其子云:吾大忿怒,小过失,慎勿学焉。 汝辈修进,守中为上也。 ”僧孺诗曰:“粉署为郎四十春,向来名辈更无人。 休论世上升沉事,且阅樽前见在身。 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 莫嫌恃酒轻言语,会把文章谒后尘。 ”禹锡诗云:“昔年曾忝汉朝臣,晚岁空余老病身。 初见相如成赋日,后为丞相扫门人。 追思往事咨嗟久,幸喜清光语笑频。 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 ”牛吟和诗,前意稍解。 曰:“三日之事,何敢当焉(宰相三朝主印,可以升降百司)! ”于是移宴竟夕,方整前驱。 (出《云溪友议》)【译文】牛僧孺赶考的时候,常常被同辈人忽视。 曾写了一篇文章投到补缺刘禹锡门下,刘禹锡当着客人的面打开文卷,提笔涂改他的文章。 而且说:“一定是前辈的期望到了。 ”牛僧孺虽然谢过他的批改,终究不大高兴。 经过三十多年,刘禹锡转到汝州,牛僧孺镇守汉南,牛绕道来看他。 第二夜酒兴正浓时,提笔写诗喻指前事。 刘禹锡读了诗,才想起往年曾改过牛僧孺的文章。 就告诫儿子咸佐、承雍等说:“我树立帮人成功的志向,哪里料到结果不是如此。 何况汉南尚书,见识高,度量大,很少有能比得了的。 从前主父偃一家被孙弘杀掉,嵇康被钟会诬陷致死,因此曹操劝他的儿子说:我对小过失也非常愤怒,你们千万不要学这一点。 你们修业进德,以中和为上。 ”牛僧孺的诗是这样写的:“粉署为郎四十春,向来名辈更无人。 休论世上升沉事,且阅樽前见在身。 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 莫嫌恃酒轻言语,会把文章谒后尘。 ”刘禹锡的诗是这样写的:“昔年曾忝汉朝臣,晚岁空余老病身。 初见相如成赋日,后为丞相扫门人。 追思往事咨嗟久,幸喜清光语笑频。 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 ”牛僧孺读完诗,以前那种不高兴的心情渐渐消解了,说道:“打扫三天埃尘我可担当不起。 ”于是另设宴席,喝了整整一夜酒,天放亮才收拾行装出发。 ----------------------------------------滕迈滕倪苦心为诗,远之吉州,谒宗人迈。 迈以吾家鲜士,此弟则千里之驹也。 每吟其诗曰:“白发不能容相国,也同闲客满头生。 ”又《题鹭障子》云。 映水有深意。 见人无惧心。 ”迈且曰:“魏文酷陈思之学,潘岳褒正叔之文,贵集一家之芳,安以宗从疏远也? ”倪既秋试,捧笈告游,乃留诗一首为别。 滕君得之,怅然曰:“此生必不与此子再相见也。 ”及祖于大皋之阁,别异常情。 倪至秋深,逝于商于之馆舍,闻者莫不伤悼焉。 倪诗曰:“秋初江上别旌旗,故国有(明抄本“有”作“无”)家泪欲垂。 千里未知投足处,前程便是听猿时。 误攻文字身空老,却返樵渔计已迟。 羽翼凋零飞不得,丹霄无路接瑶池。 ”(出《云溪友议》)【译文】滕倪苦心学习作诗,远远去到吉州,拜见本家兄弟滕迈。 滕迈认为“我们家很少有名士,倪弟你就是一匹千里马”。 滕迈常常吟诵滕倪的诗句:“白发不能容相国,也同闲客满头生。 ”还有《题鹭障子》诗中的句子:“映水有深意,见人无惧心。 ”滕迈还说:“魏文帝酷爱弟弟曹植的才学,潘岳赞美侄子潘正叔的文彩,贵在采集一家的精华,哪里是本家就亲近,别人就疏远呢? ”滕倪参加了秋试之后,带着书外出远游,临行时就留下一首诗告别。 滕迈读了后,失意地说:“这一生一定不能再和他相见了。 ”于是就在大皋城的楼阁中设宴为他送行,离别的情形与常情极不一样。 滕倪到了秋深的时候,死在商于的客栈里,听到的没有不伤心的。 滕倪的诗说:“秋初江上别旌旗,故国有家泪欲垂。 千里未知投足处,前程便是听猿时。 误攻文字身空老,却返樵渔计已迟。 羽翼凋零飞不得,丹霄无路接瑶池。 ” 发布时间:2025-10-12 15:19:4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