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内容: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经名: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南宋道士萧应叟撰。 五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表臣应叟言:谨按《灵宝度人妙经》,撰着内义成书,锓木流传者。 元始祖劫,是谓先天,灵宝本章,故曰上品。 造化独还丹可拟,范围非大梵谁能? 已遂刊行,敢忘昭告。 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窃惟湛湛一真,乾坤并体;纷纷万化,生死同根。 虽云含灵有识之殊,皆本契虚合无之妙。 夫何名利勃志,意气缪心? 源一而流分,性近而习远。 皆缘执幻,安有知常? 五色乱目,谁肯回光? 万变纷葩,谁能转物? 谓壑舟藏之已固,奈曦驭驻之不留。 与其哀夭而贪生,莫若修真而重命。 故我虚皇圣主,演妙道於空劫之前;玉晨至尊,受真诠於黍珠之内。 度人无量,介福奚穷。 顾大道无非正中,自后世因仍踳驳,观妙至为之金锁,迷源有类於盆鱼。 谈虚无清净,溺於苦空;论砂汞铅银,执於固有。 非明祖炁之造化,曷证大梵之幽微。 按真经以为之宗,畅玄机不泄其旨。 在昔乌焉成马,未免纠纷;於今目无全牛,触知戒止。 挽迷车而回指南之乡,障狂澜而顺从下之流,普令下民,咸跻仁寿。 恭惟太上昊天至尊玉皇上帝玉陛下,巍巍莫量,荡荡难名,大公无私,至幽靡察,利物常善救物,度人故无弃人。 遂令蕞尔之材,辄肆菲然之作。 倘有裨於万一,愿鉴勤诚;若无补於毫厘,冀原狂妄。 所有内义一部,分为二卷,镂版印集,申纳都省,乞赐敷奏外,谨具表上告以闻。 冒犯天威。 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谨言。 宝庆二年太岁丙戌七月甲寅朔初七日庚申,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臣萧应叟上表。 经旨太上者,无极至尊也,元始之始也。 即父母未生以前,一点真阳之精,二炁相感而生两肾;两肾既生,便生两目。 然后攒簇五脏,已圆其容,方有身也。 始曰於洞。 洞者,形骸具足,降生成人,即见其身耳。 玄者,玄一之精也。 身既存,即精守於关元;精既守於关元,则气周流;气周流则神全耳。 神全则百窍开关,万物感矣。 眼通光,则能视万物;鼻开孔,则能闻香气;耳开关,则能听音声;口通心,则能味百物。 此四者备足,则灵矣。 所谓万物之中,惟人最灵,此之谓也。 然而人灵不悟。 夫人所以长生不老者,能以一灵不泄於外。 令眼不视於色,其魂守之於肝,固木气,不泄於外;令鼻不闻於香,则魄守於肺,固金气,不泄於外;令耳不听於声,则精守於肾,固水气,不泄於外;令口不言语,则神守於心,固火气,不泄於外;令一身端坐,四大不动,则意守於脾;固土气,不泄於外。 五方固蒂,则神气精混合为一,返本还元,归根复命,则万神会聚,化为婴儿。 弃离幻壳,出入与造物了不相干,与道合真,即宝矣。 人得此宝於身,出入纵横,飘然自在,长春不老,与天齐休。 布真炁而能化土石,土石为宝;布真炁而能起枯骨,枯骨成人;布真炁而能救万病,万病自痊;布真炁而能辟妖邪,妖邪自灭;布真炁而能动风雷,风雷自震。 布真炁而能扶万物,万物自畅;布真炁而能拔幽魂,幽魂自拔,此即无量度人矣。 上品者,大乘之法也。 妙者,玄奥之捷也。 经者,修真之径路也。 若能口诵其经,心悟其奥,则随念有玄应耳。 至於修真学道,济生度死,无不在此矣。 密而行之,方得成道。 《灵宝妙经》义宏理奥,非钩深索隐,通玄究微者,未易窥测。 愚曰不然。 故经有云:苟得一,万事毕。 天尊岂作艰难事,以惑人乎? 凡人日用常行,皆此经也。 善究竟者,如富贵之观饮器,虽觥觞杯斝错落盈前,知其金也。 为何难哉! 不善观者,随器所转,得不惑欤! 是经也,道而已;妙谈玄理,幽演洪名,无非梵炁分根,真空阐化。 人作境会,散漫难入。 欲明是经者,莫若以我与造化同揆,彼亦如是,我亦如是,熟观谛思,必有所契。 非特此经为然;一大藏教皆如是也。 老泉苏公有言:天之所以与我者,岂偶然哉。 夫其所以与我者,必有以用我也。 我知之不得行之,不以告人,天固用之,我实置之,其名曰弃天。 自卑以求幸其言,自小以求用其道,天之所以,与我何如? 而我如此也,其名曰亵天。 弃天,我之罪也;亵天,亦我之罪也。 愚每以此为戒,自惟天幸,师友琢磨,而於灵宝之宗,窃有所睹,是亦天其与我矣。 既得之,力行之,不敢弃天也。 详言之,谨藏之,不敢亵天也。 不弃不亵,游於斯,息於斯,修於斯,藏於斯,此其愿矣。 同志或知之,俾与众共,愚惧其亵天而辞焉。 彼乃曰:子不闻李光玄之事乎? 昔光玄精勤求道,积有年矣。 一日,於少室山遇异人,告之:尔今求道,唯当提拔世人耶? 唯当只了自己耶? 若止为一身,神仙不取矣。 又不闻宋之愚人乎? 昔宋之愚人得燕石,藏之以为宝。 周客闻而观焉,胡卢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与瓦甓不殊。 愚人大怒,守之愈固。 若子之言是,即与李光玄同科;若子之说非,即蹈宋愚人之辙。 傥与众共,大方之家,或能纠子缪戾,开子窾启,非特益人,天之果於子有得,亦岂浅哉。 愚虽不敏,谨奉斯语,仍取严、薛、成、李四家注解,撮其明白者,并以师友之说,继于句下,正卷中小字是,以明经旨。 若夫义因象明,象因义显,经旨丹道,一致无殊者,并附象说,书之于后。 管窥天、蠡测海,虽未能以究涓埃,盖亦见量如是也。 呜呼! 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宝庆二年岁在丙戌,七月甲寅朔,观复道子萧应叟识。 太极妙化神灵混洞赤文图混洞赤文,无无上真,此所谓无极而太极也。 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 上无复祖,唯道为身,此所谓太极动而生阳。 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五文开廓,此所谓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炁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 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各一其性。 普植神灵,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 此所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万物。 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学者当究其辞、索其意,则先天之道不谋而契,造化之妙可得而窥。 故儒者知幽明之故,周乎万物,原始反终,穷理尽性,得不怵死生之妙。 老氏则曰:深根固蒂,长生久视。 盖各有所宗也。 夫如是,何以致之? 经曰:知其雄,守其雌,复归於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复归於无极。 此乃金液还丹之道,故能深根固蒂,长生久视矣。 体象阴阳升降图譬喻此身为天地炉灶,中宫为鼎,身外乃太虚。 乾官髓海,坤宫精房,神室丹鼎,名曰三宫。 乾坤者,天地之纲纪也。 阴阳运乎其中。 天地为大冶,阴阳为化机,一炁为药物。 凡炼丹凭乾坤、牝牡之炁,运养周星而为鼎器;金母居中,以妙化发生之炁,递互感激,名曰修炼。 阳精日炽,真神化生,谓之圣胎。 阴剥阳纯,谓之婴儿。 所谓太一含真、契合虚无、复归无极者也。 神室之所、运养之机,轻泄有愆,誓盟授受。 为其师者,明指以告,毋误志士,堕迷津耳。 第一环八卦者,地也。 八卦成象,互用也。 第二环二十八宿者,天也。 明用周天行度大数,起天元也。 第三环三十圆缺者,一月火数,应六十卦,互用也。 第四环一百白点、黑点者,阴符阳火刻漏,应天符动静也。 第五环十二卦者,爻象进退,龙虎起伏也。 第六环十二辰者,火候升降,攒天符也。 第七环者显周天之大数,感合四时五行,应内象也。 第八环者,列阴阳五行万象入鼎中,辅助金火龙虎,离女坎男,阴阳夫妻,交媾生成真砂真汞,而为神丹也。 右真一子彭晓所撰大还心镜火候之图,取以明大梵隐语之用。 诵经诀有五戒、十无益之言。 夫诵经之诀,不可不知,斋洁沐浴,捐去情虑,欲表里相映,则为善也。 尝见太极葛仙公诵经之法,有五戒、十无益之言。 高人求善,能遵斯语,则利益无涯。 岂止一身升度,必福流后裔也。 夫五戒者:第一不得口诵心违。 第二不得轻慢辞理。 第三不得自作生人我想。 第四须谦退师问。 第五慈惠接引,更相发明。 十无益者:不忠於君,不孝於亲,不慈於物,执无明、较人我,嫉诸贤、妬胜己,讪良善、辱孤贫,恶口两舌,欺心害物,嗜酒肉、好邪淫,生贪嗔、起憎爱。 傥能遵此,则何灾不灭,何罪不消? 诸天录名,魔王保举。 不然,则虽终身诵之,欲求福慧,不可得也。 高人达士,宜鉴而慎焉。 凡诵经之人,不拘道俗、男女。 清斋内无杂想,外绝肥荤。 入靖,谓净洁之室也。 整其法服,衫 褙皆可,但须洁净。 啄齿啄正中板齿,日鸣法鼓,集身神。 焚香,丰香烈火,通达诚心。 心拜东南西北四方,次拜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方各一拜。 拜讫,东向平座。 拜十方者,经文关涉故也。 身拜不如心拜。 东向者,升天之序,自东西上。 平座,正座也。 或蟠膝,或垂足,初无拘限。 次啄齿,诵净心口咒,及净身咒,戒饰身神。 次啄齿念净天地咒,开经玄蕴咒。 诵此咒毕,然后开卷诵经。 其余诀目,一一详注,备具于后。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一观复子萧应叟学谨按《灵宝大法》,明《度人经》中七事,大略区贯云:元始祖炁,无形之先,作何比拟? 降质成炁,化生万宝,今世作何体状? 复采炼此炁为宝,饵之登真。 窃观先真上圣,示此一条,实生死之上机,乃性命之大要。 若非金液还丹之道,曷明元始祖炁之玄? 罄索幽微,推寻奥妙,浚发神泽,灌溉芝田耳。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惟此经万圣尊崇,众真钦仰,无上可上,玄之又玄。 且洞玄灵宝,是品秩之总名;无量度人,即此卷之篇目。 诸经所宗,故曰上品;由兹明道,是谓妙经。 我朝真宗御制序曰:大易垂教,先於至神;混元着书,本於妙道。 契阴阳之不测,标冲默之难名。 盖以阐无为之为,着无象之象,范围幽赞,藏用而显仁;怳惚窈冥,化民而育物。 虽古今而异制,诚训导以同归。 若乃藏室灵文,昭台秘籍,纷纶玉笈,充溢丹函。 龟关墉城,自高真而降授;赤明龙汉,应劫运以流传。 斯固超视听之先,在名言之表,弼成至治,渐渍群生。 首出於九流,抗行於百代,干戈俶扰之际,用之而岂遑? 虫鱼咸若之辰,拾之而孰可? 《度人经》者,元始之妙言,玉晨之宝诰。 浮黎真境,纪谈受之初,紫微上宫,显械藏之迹。 实诸天之隐韵,为大梵之仙章。 八角垂芒,本由於神翰;千祇列卫,普度於人灵。 其或育质圆方,禀和霄壤,少私寡欲,背伪归真,端虑以洁斋,洗心而成诵。 精专外积,纯粹内充,可以自晦而明,无幽不烛。 类虚室之生白,同温泉之荡邪,熙熙而陟春台,济济而跻寿域。 至诚所极,介福何穷。 猗欤伟哉,夫灵宝者,或曰灵即圣化也,宝即珍尚也。 或曰灵者,众圣之通称,宝者,众圣之所珍。 或曰变化无方曰灵,钦崇贵爱曰宝。 或曰在天曰灵,在地曰宝。 或曰神降为灵,炁聚为宝。 所谓仁者见之谓之神,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强为之容,以应化设教,御物利生也。 炁而精至於无形,大至於不可围。 若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则大而为天地,微不离肖翘;明则为日月,隐则为阴阳;在儒为仁义,在释为知慧,在人为神炁,在丹为汞铅。 寓万物为性情,统元炁为造化,其实皆道也。 惟达者能一贯之,然其执幻迷真,任情逐物,遂使灵源决荡,妙本支离,不能返老还童,以至衰坏。 故《生神章》云:夫人得还生於人道,濯形太阳,惊天骇地,贵亦难胜。 天真地神,三界齐临,亦不轻也;当生之时,亦不为陋也。 但人得生而自不能尊其炁,贵其形,宝其命,爱其神,自取死坏,离其本真耳。 《西升经》云:生我於虚,置我於无;生我者神,杀我者心;积气聚血,成我身耳。 身乃神之车,神之舍,神之主。 安静,神则居之;躁动,神则去之。 《黄庭经》云: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 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倾。 叶去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已形。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又曰:夫人生炁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矣。 太史公曰:凡人所生者,神也。 所托者,形也。 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 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圣人重之。 谛观斯言,皆知返本还源者也。 所以自然灵宝之道,金液大还之旨,达者向慕,代不乏人。 太上启接引之方而诏人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而释氏亦云:人被物转,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故道、释二教,各有超越死生之理。 释氏以性为宗,故修禅定;道家以神为主,故炼金丹。 禅定之极,寂乎阴;金丹之极,归乎阳。 此两者同出而异用,皆由所生之本而成正真,非假外物而造作者也。 神之与性,可以意会,不可以理析。 析之则纷扰是非,有物我之殊;会之则契合异同,无彼此之别。 此乃无上正真之妙道,故万法千门,无非灵宝。 《混元实录》云:昔老君龙汉以来,分身教化,出真文於中天大福堂国、南极赤明国、东极浮黎国、西极西那国、北极郁单国,此五之内皆禀灵宝之教。 又在夏时以灵宝五符、灵宝真文授禹。 又化胡王曰:吾在中华,常以道法开化世人。 王曰:何谓道法? 老君曰:道法者,乃太上灵宝,生於天地之先,大无不包,细无不纳。 天不得此,无以耀明;地不得此,无以表形;神不得此,无以入冥;人不得此,无以生成,是以万物芸芸,以道为根。 蛇得之为龙,禽得之为凤,兽得之为麟,凡得之为仙人。 能修之,逍遥太空,改易五内,变化形容,役使鬼神,隐显无常,上仙之道也。 王曰:所说灵宝,固为希有,由是观之,所谓得之修之,果何物? 乃知灵宝、金丹,同出而异名也。 又《灵宝经》者,乃是天真皇人於峨媚山授於轩辕黄帝。 又天真皇人授帝喾牧德之台,夏禹咸降於锺山,阖闾窃窥於勾曲。 其后有葛孝先之类,郑思远之徒,师资相承,蝉联不绝,此乃经旨出教也。 道言:太上玉晨道君,灵宝天尊之言也。 昔受经於虚皇元始天尊,纪录成编,藏於玄都紫微上宫,道君传付玄一真人而流传焉。 昔於始青天中,东方九炁,青天也。 始者,五方建始之名;青者,东方之色。 碧落空歌大浮黎土,此天炁青碧,霞廓落,故云碧落。 灵风琼树,空中鼓歌,故云空歌。 大浮黎土者,即东极大浮黎之国也。 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 道君谓我昔在此天此国,受虚皇天尊妙经,广度人天,功德不可称计,是为上品真诠矣。 《内义》曰:夫天地之大,肖翘之微,凡囿形隶数者,无非体造化而生成。 灵宝天尊叙经首云: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者,示人造化之端也。 物生於土,终於土,故《阴符经》云:火生於木,祸发必克。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夫木中有火,发而不制,则灰飞烟灭,无复本性。 能制之者,虽火刑木烬,则聚而为土;既为之土,本性存矣。 始青之天,禾之方也;碧落空歌,火之象也。 东极大浮黎地皆碧玉,常生碧霞。 又有青林之树,风吹树声皆作洞章,灿烂朗彻太空。 夫浮黎国者,属东北玉隆之天。 东北寅位,火生之地也。 青林之树风吹者,青即木之色,林字两木也。 关尹曰:两木摩火生,树亦木也。 木风,巽也。 麻衣道者曰:地二生火者,离之炁孕於巽木也。 灿烂朗彻太空者,即火光明之象。 碧霞廓落,火性虚明,类乎空中之声。 故曰碧落空歌也。 大浮黎土,土之本也。 土者,是为还丹之基。 还丹者,返本还元之道也。 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此乃返还之理。 《易》之复卦是矣。 复者,阴阳返还之道也。 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天地者,阴阳之体;心者,明其所用也。 天动地静,阳动阴静,天动极而阴生,地静极而阳生,盖剥於上而复於下,动静消长,此所以见其心也。 人亦然耳。 复之为卦, 一阳在王阴之下,其体震下坤上。 震木者,始青之天也。 木生火,碧落空歌也。 火生土,故坤土者,大浮黎土也。 碧落空歌,以经而言,乃炁之与声,盖从无而入有。 以丹而言,震木坤土,各有实体,於中虚而见火之象。 以此推明,足知经旨,丹道自然,造化契合矣。 土为造化之本,故土生金,名为空炁。 金胎实先天之祖炁,故曰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 元始者,祖炁也。 乃自已曩劫不坏元神,名日真铅,以是作丹之母。 《龙虎经》曰:金火者,真铅也。 丹术着明,莫大乎金火。 张紫阳真人《悟真篇》云:火生於木、木藏锋,不解钻研莫强攻。 祸发只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公。 又曰: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皆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由是推明丹道,可以果见也。 赵州和尚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如何度得我。 若要度得我,除非我度我。 是以此道乃返我之神,复我之性,而度我之身。 人自为度,无不度者。 初无限数,是为上乘。 故曰度人无量上品也。 元始天尊此乃虚皇之应号,从真起应,则曰证修。 妙思幽源,乃自性独有。 《洞神经》云:妙象无形,应感有体者也。 当说是经,经,径也。 谓由是而行,可以造道。 《内义》曰:元始天尊即法身之祖炁,所谓本来面目,不坏元神,名曰真铅者也。 当说是经者,明祖炁为丹之体。 老君谓尹真人曰:子能知一万事毕,闭塞情欲入奥室,炼金食炁为第一,子能知之守勿失。 又曰:红铅黑锡大丹头,从红入黑是真修;黑中取精赤取髓,解取赤黑药无比。 用赤入黑保长生,用黑入赤天仙矣。 又曰:一者是铅铅为君,二者是汞汞为臣。 若铅不真,其汞难亲;若铅是亲,不失家臣。 青腰使者,赤血将军。 和合两姓,异放同群。 白汞作脑,黄芽为根。 化铅为粉,炼汞成尘。 阴居阳位,阳数阴匀。 月盈日反,寒暑区分。 开设法象,赫然有文。 唯吾此道,天地长存。 当说是经之理,此可见矣。 或问经中唯言修持读诵,济生度死,曷尝有龙虎坎离、砂汞铅银之理? 答曰:大道无方,寓物显理。 有如易之为书,始於一炁,判为阴阳,刚柔交索,变化无穷。 伏羲画之以明道,神农拟之而制器。 尧用之南向为君,舜行之北面为臣。 文王演之,而尽造化之妙;孔子廓之,而极天地之蕴。 伯阳假之述丹旨,麻衣托之言化机。 图南分象数,挺之言性命,康节究先天,濂汉造太极。 或穷物理,或推卜筮,圆机万化,宁拘一端。 此经之道,曷异是乎? 传曰:知礼而不知神者,非长生之士也。 超理入神,混合於炁,无为而无不为者,我真宗之道也。 故尹真人曰: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造玄至命;失之殉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志异名矣。 周回十过,以召十方。 《内义》曰:说经十徧以周者,召天地真圣高尊也。 修丹十月而成者,运阴阳精粹造化也。 所以周回十过者,乃生数五,成数五也。 天一水,地二火,天三木,地四金,天五土也。 地六铅,天七汞,地八砂,天九银,地十丹也。 以召十方者,乃一、三、五、七、九阳也;二、四、六、八、十,阴也。 此乃还丹之妙用,若夫幽微造化,则详着于后。 始当诣座,虚皇天尊登就于座。 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乃五亿诸天,八圆世界,三元九圣,九真九仙,日月星宿,天真地祇也。 乘空而来,飞云丹霄,三素之云,绛霞之炁。 绿舆琼轮,羽盖垂荫。 昔西王母授经汉武,凡服器文物,一从汉制;观今知古,故不详言。 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太空,流精乃日月星晖,玉光即仙真圆象,五彩交错,通明太虚也。 《内义》曰:始当诣座者,金母就室也。 金母在室,则追二无於黄道,会三性於元宫。 攒簇五行,合和四象,是谓天真大神、上圣高真、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乘空而来也。 以神摄炁,以炁炼神,铅汞相投,阴阳奔奏,金母耀彩於神室,银精吐辉於丹房。 虚室生白,神宇泰定,则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太空之谓也。 七日七夜。 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一时停轮。 神风静默,山海藏云。 天无浮翳,四炁朗清,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 凡言诸天者,皆三十二天也。 诸天之中,各有日月。 其精光本化,皆此境分根。 璇玑玉衡者,北斗七星也。 四炁朗清者,天地日月之炁也。 夫真之传真,圣之授圣;故得三光息轮,山海纳炁,风伯不敢鸣条,云将埋无翳景;天地开朗,日月清明,山川坦然,泯平一等。 既称停轮,那复有夜? 即以常时准量,七日七夜之顷矣。 玄师曰:此乃大定,神光湛然,见玉清境。 《内义》曰:《易大传》曰: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说者云昼则阳刚,夜则阴柔。 伊川曰:刚柔一炁之往来也。 人之一炁往来者,呼吸是也。 夫一呼一吸,而为一息;一息之间,则分阴阳。 呼而明为阳为昼,吸而晦为阴为夜。 七窍之呼,七日也。 七窍之吸,七夜也。 金母功行,天机不动,神凝目定,脉住心停,故曰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一时停轮。 神风静默者,息不出入也。 山海藏云者,炁无升降也。 天无浮翳者,华念妄缘不生也。 四炁朗清者,动静有无俱遣也。 以至忘形绝虑,万有皆空,无我无人,湛然体性。 故曰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矣。 土皆作碧玉,无有异色。 前则天瑞,此乃地应。 《内义》曰:土者,性清也。 性虚化而生神,存於室中曰戊土,炁感激而有情,摄於釜内。 曰己土,神怡炁寂,性复情冥,如色之碧无瑕,如玉之真无杂,故曰土地皆作碧玉,无有异色也。 众真侍座。 《内义》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矣。 元始天尊玄座空浮五色师子之上,此一者,天尊道相也。 《内义》曰:元始天尊者,元神也。 玄座者,神室也。 空浮者,法身也。 五色者,妙化之炁也。 师子者,心知也。 元神在室,运心摄炁,法身虚寂,心知明妙神之御炁,心以象师,得非天尊道相乎? 说经一徧,诸天大圣同时称善。 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 《内义》曰:说经一徧者,天一生水也。 乃坎之炁孕於乾金。 诸天大圣同时称善者,万神一时俱畅也。 一国男女者,法身阴阳二炁也。 聋病者,坎为耳,故属之。 夫人神炁相养,神昏则炁滞,炁乱则神浊,冥冥蒙蒙,有如聋聩。 行功通畅,炁静神清,觉所未觉,故曰开聪。 此乃初阶入道之渐,若夫身体之疾,遇值经法而痊愈,不待释注可知矣。 说经二徧,盲者目明。 《内义》曰:说经二徧者,地二生火也。 乃离之炁孕於巽木,离为目,目应心,心昧於物。 暗而若盲,依道而行,心开意悟,物莫能蔽,邪正可知,如目之明,由路而趋也。 说经三徧,喑者能言。 《内义》曰:说经三徧者,天三生木也。 乃震之炁孕於艮水。 艮为山,山高土厚,水泉出焉。 此乃麻灰之说。 夫言者,音声也,金性有焉。 天三生木,而说经三徧,云喑者能言,何也? 此明木中有金之象。 夫木绝於申而胎於酉,虽金克木而木反寄胎於金乡。 盖金生水,水生木,故金乃木之祖。 天三生木,金之三传而见木,如甲子乙丑海中金是也。 以金在海,而水生子丑是也。 水生木,甲乙是也。 阳生於子,三阳从地长。 故《庄子》曰:赫赫发乎地也。 由下而生,上象震变兑,明木中有金矣。 说经四徧,跛痾积逮,皆能起行。 积逮者,世传此疾,流引相及也。 《内义》曰:说经四徧者,地四生金也。 乃兑之炁孕於坤土。 起行者,乃植立之状,木性有焉。 地四生金,而说经四徧,云跛痾积逮,皆能起行者,何也? 明金中有木之象。 夫金绝於寅而胎於卯,金乃木之鬼,寄胎於木乡者,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故木乃金之元。 地四生金木之四传而见金,如甲午乙未沙中金是也。 甲乙,木也,生火;午未,火也,生土;沙石,土也,生金。 阴生於午,三阴从天降。 故《庄子》曰:肃肃出乎天也。 由上降下,象兑变震,明金中有木。 以此推明,可见金木间隔之理。 然造化幽微,固非纸上工夫可得而尽。 说经五徧,久病痼疾,一时复形。 《内义》曰:说经五徧者,天五生土也。 乃离寄戊,而土炁孕於离也。 凡物生於土而终於土,如上乃五行之生数也。 久病痼疾者,按《道藏》曰:人者,物之灵也。 寿本四万三千二百余日,其神三万六千元阳真炁。 本重三百八十四铢,内应乎乾 。 不知保而政之散,是以中道夭阏。 乾者,六阳具而未知动作施泄,知此修行即神仙也。 自十五岁至二十五,施泄不止,则真炁亏四十八铢,存者其应乎姤 二。 嗜欲之甚,加十岁则又亏四十八铢,存者其应乎遁 。 又不知养,更加十岁,又亏四十八铢,存者其应乎否 。 至此乃天地之中炁,又不知养,更加十岁,其亏七十二铢,存者其应乎观 。 又不知养,更加五岁,其亏九十六铢,存者其应乎剥 。 又不知养,八八六十四卦,元炁终矣。 其应乎坤 。 坤者,纯阴也。 唯安谷气而生,故名苟寿。 人至於此,去死不远,不复能修丹,其或戕败之甚者,又不逮此而尽也。 元炁消减,岂非久病痼疾乎。 一时复形者,既修此道,真神日壮,元炁日盛,复命返本,安乐长年,此之谓也。 说经六徧,发白反黑,齿落更生。 《内义》曰:说经六徧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居北积坎阴正炁为铅,乃乾坎合而水成於金。 铅者,金之母,铅黑而金白,谓发白返本还元也。 齿落更生者,已枯复荣也。 说经七徧,老者返壮,少者皆强。 《内义》曰:说经七徧者,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返南往离宫为汞,乃巽离合而火成於木。 盖汞从砂而抽也。 夫南方,火也,汞亦火也。 火而又火,炎炎不息之象。 经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不道早已,若不知返还之道,则火炎烟飞,无复故存,岂得壮而不老乎? 既达返还之理,斡旋穷极之用,还而复元,极而归本,是以老而壮,少而强也。 说经八徧,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内义》曰:说经八徧者,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归东处震为砂,乃艮震合而木成於水。 砂者,汞感铅炁而结也。 砂含汞质,象类怀胎。 夫汞遇铅而凝结,炁遇神而混合。 此炁非身中后天阴炁,乃妙化发生先天之炁。 学者不可不察也。 已结之炁日益壮盛,发生神炁又复混凝,不随物化,长养圣胎,故曰已生未生,皆得生成也。 说经九徧,地藏发泄,金玉露形。 《内义》曰:说经九徧者,地四生金,以天九成之。 还西兑方为金,乃坤兑合而金成於土。 盖汞归土釜而成宝也。 《参同契》曰:金来归性初,乃得名还丹,所谓一炁还元者也。 夫天一之水,始因空炁金胎而生,未见金质。 地四生金,犹为化机,至此则还元复性,居於中宫,是为丹体而有玄象。 中宫,土也。 土为地,金母居其中,故曰地藏发泄,金玉露形也。 说经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内义》曰:说经十徧者,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乃离於己而土成於火,居中作万物生成之本,而为丹体。 道经曰:冲无以为和。 夫炁之中和,所以能生万物。 天五之土,乃阳土地十之土,乃阴土两土相迭,金居其中。 故还丹有刀圭之号,夫还丹之妙,返老还童,超凡入圣,世人期於有死,举而目之,皆行尸也。 既得此道,修之长生,不为泉壤之魂,岂非枯骨更生,皆起成人乎? 此乃五行之成数也。 汉天师序《金液神丹经》云:神仙之趣,要妙之言,无理之至理,不然之大然。 已具载於渊宗,非一毫之所宣也。 太上亦复畅此冲虚妙道者也。 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度,咸得长生。 明得其道,则长生不死。 当此之时,其国若男若女,无老无少,皆受圣恩,普得济度。 生者不死,死者更生也。 《内义》曰:一国犹一身,男女犹阴阳也。 倾心,类相投也。 护度,得所养也。 阴阳相投,神炁得养,身安道隆,长生之理也。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一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二观复子萧应叟学道言:是时元始天尊说经一徧,东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二徧,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三徧,西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四徧,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五徧,东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六徧,东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七徧,西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八徧,西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九徧,上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十徧,下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内义》曰:以经而言,天尊说经十徧,十方大神至者,乃三元九圣、九真九仙,高真上圣,天神地祇,俱会始青天浮黎国听法也。 以丹而言,元始说经,即真铅为药祖,玄精作丹基也。 十徧者,天地生成之数。 十方者,五行配合之数。 一三五七九,天数二十有五,阳精也。 二四六八十,地数三十,阴华也。 一二三四五,应四正上方;六七八九十,应四维下方。 阳之生数五,五行之本也。 阴之成数十,万化之根也。 一九、四六,各合为十,金水同宗;二八、三七,各合为十,木火同体。 总而言之,五十有五,分隶五方。 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东,四九居西,五十居中。 以法除之,五方除一二三四五,乃水火木金土之元也。 又除一二三四五,乃五行之本也。 除外五方各剩五数,共而二十有五,为五行之根,是真阳戊土之体也。 复将根数二十有五,除去五方之本,北一、南二、东三、西四、中五。 即见北剩四数,象金,金本生水。 金反自水而生,如铅自银炁而有,铅中生银,乃儿产母也。 金,虎也。 金在水中,乃虎向水中生也。 南剩三数,象木,木本生火,木反自火而有,如汞感铅炁结砂,砂自汞成,乃儿产母也。 木,龙也。 乃龙从火裹出也。 东剩二数,象火,火生於木,砂中抽汞,乃七返朱砂返本也。 西剩一数,象水,水自金生,一炁还元,是九还金液还真也。 中央虚无以四象相合而成十,乃见真阴己土自然妙用。 故张紫阳曰:震龙汞自出离乡,兑虎铅生在坎方。 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又曰: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 复姤自兹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太一真人曰: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 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者,此也。 无量大神至者,乃取乾坤真纯潜运之迹而为法象,分三百八十四爻,循环火内,运五星二十八宿,环列鼎中,蹙三千六百之正炁,回七十二候之要津,驱六十四卦之阴符,鼓二十四炁之阳火。 幽微详密,见於隐语心镜。 故天地不能匿造化之机,阴阳不能藏亭育之本,由是神变无方,化生纯粹,尽归把握之内,混合空洞之中矣。 或问程伊川云:圣人不师仙,厥术异也。 圣人能为此等事否? 曰:此是天地间一贼,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延年。 故《阴符经》曰:人,万物之盗。 所谓窃造化盗万物,则天地间皆吾所有,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十徧周竟,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一时同至。 一国男女,倾心归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 无鞅之众,迮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天尊开国,万圣咸集,威德崇重,厚载不胜,故至偏陷。 盖有非常之事,则有非常之应。 牛头法融禅师讲《大般若经》,至成静品,地且为之震动,况虚皇演化乎! 《内义》曰:十徧周竟,十方天真大神,一时同至者,乃息住神凝,炁归室也。 一国男女,倾心归仰者,一身阴阳之炁,混合融炼也。 神炁之聚,熏蒸蓊郁。 《参同契》曰: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 金者,天地之至精,乃神也。 砂者,阴阳之纯粹,乃炁也。 故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之众,至於金精肘后,真炁过阳关,乃性情相荡,天机默运,阴阳感激,真神化生。 虽曰体自然而运用,尚在作为之境,不能无躁胜寒、静胜热之变。 盖由持而盈之,性情未冥。 性情属土,故曰迮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 宝珠喻道,悬於空玄,亦同玄珠之义。 於内传经则宝中更宝,玄中又玄,真中之真,道中之道。 去地五丈者,令人去五浊之世,脱五行之用。 五浊皆出,自无众患,五行不用,永离相克。 是故五行不相克,万物悉可全,自然长生久视,得道成真。 玄师曰:此乃玉清宝珠,神化胎仙之道。 《内义》曰:元始悬珠者,神与道俱也。 向来说经狮子之上者,是神凝室中,从无求有者也。 今此悬珠空玄之中者,乃超神物外,出有入无也。 天尊虑后世末学,不达此理,徒守顽空,故显示妙化,明其至无之中,有至真至精者存。 经曰: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以理而言,乃神冥性复,卓尔圆明,豁然无覆,空然无基。 熙熙怡怡,昏昏默默,固非五行之数可得而拘,五浊之境可得而溷。 川老云:有相有求俱是妄,无形无见堕偏枯。 堂堂密密何曾间,一道寒光烁太虚。 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天人仰看,唯见勃勃从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 天尊施玄妙大化,悬珠在空玄之中,莫测所悬之系,登引三元九圣、九真九仙,俱入其中。 其一切天人,非天真上圣真人,故难随无为化机,不能同入空玄之妙,祇仰看而已。 见勃勃从珠口中而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 且如下格小仙有芥纳须弥之妙,壶悬天地之境,何况大圣天尊敷宣大化,示现神变也。 所言宝珠大如黍米,已是微妙;更去五丈,能见宝珠在空玄之中者,非天人,亦无此明慧。 又况见其珠口者,实天尊登引圣真入妙有虚无之境;当时随天尊入於宝珠之时,天人仰看,即见入宝珠之中,不能见珠内玄妙之化。 《内义》曰:真神既冥,炁亦随寂,契虚合无,升玄入妙。 所谓敛万有於一息,散一息於万有。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其来无从,其去无在。 国人廓散动,地还平正静;无复欹陷。 《内义》曰:动静两忘,有无俱遣。 元始即於宝珠之内,说经都竟。 《内义》曰:元始者,神宝珠即性。 说经者,指明祖炁为丹之体。 都竟者,谓神性圆明,了无一物。 众真监度,以授於我。 《内义》曰:众真者,妙化发生之炁。 我即道君也。 当此之时,喜庆难言。 法事粗悉,诸天复位。 绦欻之间,寂无遗响。 《内义》曰:行功之际,妙应难述。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工夫已竟,万神还元,恍惚之中,遗明息照。 是时天人遇值经法,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有中伤。 《内义》曰:考古鉴今,其则不远。 经法丹道,一理无殊。 六祖有言: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 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 此乃值遇经法,普得济度之理。 内象之作体,此意矣。 得之者,知其神而爱之,明其炁而宝之,可以全其本年,无有中伤。 本年者,不遭横天之谓,若夫向上一着,当进步焉。 倾土归仰,咸行善心。 不杀不害,不嫉不妬,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 《断命》曰:杀残伤为害,恶他胜己曰嫉,憎同俦曰妬,男女不以礼交为淫,窃人之物曰盗,无厌曰贪,嗜好曰欲,嫌人曰憎,猜疑曰妒。 十恶既灭,则异骨成亲,万行玄同,则声无勃戾。 ○淫之一节,谓男女不以礼交者,盖欲正人伦也。 若修行之士,当屏绝之,故《太微灵书》以淫欲为十败之首,昔紫虚元君与茅君校勘天下真仙得失之事,顿落者四十七人,复上者才二人,盖为抱淫欲之心,行上真之道,非止顿落,又将被考於三官。 求长生者,岂宜不绝此念乎? 盗之一节,非止窃人之物,但得之不以道,皆是也。 欲之一节,非止嗜好,盖谓私己也。 太上曰: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 夫欲心一萌,我则有已如上诸恶。 皆因此致以致黩乱国经,群生失宁,利用之心,可不戒乎! 《内义》曰:人心皆善,无不善者,因物欲所蔽,昧其本初。 一闻道要,诸恶冰消,人我一如,亲疏无间。 如上诸事,《感应篇》言之持详,乃世人日用错处。 蜀士李昌龄解释报应因缘十万余言,读之寒栗,毫发之私,不敢萌於心端,有益於世教也。 谛观经旨,谓咸行善心,不杀不害云云者,乃绝无恶念也。 若毫芒恶念,潜蕴於心,不得谓之善矣。 何则? 玉有微瑕,谓之良玉可乎? 盖善恶不待见於行事,一念才兴,神明已录。 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冥官命吏呈其善恶二录。 比至,则恶录盈庭,善录如筯。 冥官变色,索秤称之,而小轴乃能压起恶录,地为之动。 官乃喜曰:君可出。 卫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之多乎? 官曰:不然。 但念不正,此即书之,不待其犯也。 卫曰:然则小轴所书何事? 官曰:朝廷尝大兴工役,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諌止之,此谏稿也。 卫曰:某虽言之,朝廷初不从,於事何益,而能有如是之力乎? 官曰:朝廷虽不从,然念之在君者,已是。 向使听从,则君善力何止如是? 将见乘此立获度世,尚安得摄君乎! 奈何恶念太多,力已减半,不可复望大拜矣。 呜呼,空有其念,尚在损福,况真犯乎。 夫善恶报应,难以尽录,但观范文正公述窦谏议《阴德录》,足以知其善可为也。 或曰:我虽待之以善,彼为不善报我,岂能平乎? 不然,若知南岳赤君之言,则炁自平矣。 南岳赤君曰:人若遇我以祸,但以福往,自然福德之炁常生於我,害炁重殃自生於彼。 此学道之大行矣。 南岳赤君岂诳人者乎。 国安民丰,欣乐太平。 此乃咸行善心之所致也。 《内义》曰:按老君授干吉真人太平之道,其要曰,夫人之生也,天付之神,地付之精,中和付之炁;人能保精爱神护炁,内则保身长生,外则致国太平。 又曰:人臣之行,当上爱其君,欲其长生。 为人子者,当念父母,畏其将死,风化其意,使之入道,常为求索奇方殊术,以奉君亲。 为人弟子者,当念录师恩。 夫人生於父母,成道德於师,得尊荣於君。 每念君、父、师,将老无以复,或行学更事,贤明求奇方异法而资益之,此乃应太古上皇最善忠臣、孝子、顺弟子也。 人皆为之,则天下太平矣。 夫有其内,必有其外,故善行着而谓之福,神性明而谓之慧。 福慧双修,内外兼济。 则国犹身也,民犹炁也,国则有君,身则有心。 君治则民安,心正则炁和。 经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治国修心,其政一也。 经始出教一国,以道预有至心,宗奉礼敬,皆得度世。 《内义》曰:经出教立,人依道行,预之为言,先也、前也。 人禀道炁而生,是心宁无有乎? 盖由耽着幻妄,迷昧昏蒙,一遇经法,此心复明,谓如今之指出丹体,乃人人本来之物,非昔无而今有。 虽得之於闻经闻道之后,实先有於闻经闻道之前,故曰:预有至心也。 所谓宗者,祖其道也。 奉者,崇其文也。 礼者,尊其法也。 敬者,钦其德也。 故《本起经》云:夫为道者,当知道德经行之法;道谓路,道德谓善功;经谓径路,行谓行步,法谓有成。 道经可修而得道也,谓有成道路可随而行之也。 人能依是而行,必皆得度世矣。 道言:元始天尊说经中所言,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即天帝玉字内音是也。 亦是魔王内讳、百灵之隐名也,非世之常辞。 《内义》曰:所谓上帝内名隐韵、魔王内讳、百灵隐名者,亦如《丹经》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朱砂,红铅黑锡,黄芽白雪,姹女婴儿,黄婆金公,炉灶鼎器之类。 虽名殊号异,并是先天一炁,非别阴杂之物也。 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 《内义》曰:上圣修行妙道,已得成功。 真人洞明奥旨,识达玄微。 盖有实用,非执虚文。 如混洞赤文,元始祖劫开明三景,大行梵炁,皆知其底蕴,得其要机,则天地造化之妙、生死有无之理,都在睫前,不远身外也。 能悉其章,诵之十过,《内义》曰:既能通玄究微,则能知其道,十过之效,功齐元始。 以丹而言,十过者,功则十月入室,理则九转。 诸天遥唱,赞其功。 万帝设礼。 尊其经。 河海静默,周公居政,海不扬波。 真人诵经,河清海晏。 事殊理一,功异德同。 山岳藏云。 蓄云为雨,泽及万物。 日月停景,璇玑不行。 十过之效,功齐元始,此之谓也。 群魔束形,鬼精灭爽。 经谓束,送妖魔精,斩馘六鬼锋是也。 回尸起死,白骨成人。 老君起徐甲枯骨是也。 《内义》曰:诸天遥唱,万帝设礼者,《庄子》所谓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天地之德,圣人之道者也。 河海静默者,爱河苦海也。 皆人之心妄幻所有,爱从情生,苦由识致。 既已德合天地,道同圣真,则爱河静息,苦海渊默。 山岳藏云者,《黄庭经》曰:五岳之云炁,彭亨即五脏云炁也。 真人者,其息深深,五脏炁盈,如山岳之蓄云也。 日月,两目也。 景,光也。 光即神也。 真人神不外驰,目虽视物而凝然之不动,故曰停景。 璇玑,斗极也。 人心象之极者,旋而不移,视而察之,似若不动。 真人者,任其自然,心虽应物而湛然常寂,故曰不行也。 群魔者,纷纭万绪,惑乱我心者也。 既任其自然,则应之若无事,是谓束形也。 鬼精者,三尸也。 三尸不去,道无由而成。 能体纯素,三尸自绝,故谓灭爽也。 回尸起死,白骨成人者,丹成之士,非特独善其身,更宜推功及物,故净明法云:吾丹既成,变化自在。 所不足者,上帝之诏未至,於是积功以期真命焉。 凡群品有善,可与延年益算。 不幸病死者,救以活之,如吴猛真君起于庆之死是也。 至学之士,至学之士,心坚如铁石,操列於水火,天地不能逾,鬼神不能惑,行人之所不能行,太极之上,有真名者也。 又至学者,不待念起事至而后学,故能於有念无念,有事无事之间力行也。 此之真人,抑又次焉。 诵之十过,则五帝侍卫,三界稽首。 此经乃妙炁结成灵文,是为万炁之宗,在处有五行之炁,从之五炁之神,谓之帝。 故曰五帝侍卫。 季康子问五帝於孔子,孔子答:以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 三界者,即三界大魔也。 至学之笃行积功立,三界魔王保而敬之,故曰三界稽首也。 魔精丧眼,鬼妖灭爽。 大魔既已保敬,鬼神焉敢正视,亦束形灭爽之理也。 济度垂死,绝而得生。 《内义》曰:五帝,五脏之神也。 肝魂、肺魄、心神、肾精、脾意;此五者,若人恬淡则神定魂清,意安魄宁,精不走失。 若人躁竞,则神疲魂浊,意乱魄散,精逐溃耗。 夫人非不欲安而寿,然而日日应酬,神稍疲倦,则三尸九虫作我蠡贼。 所以绛宫之真,为其所扰;修炼之士,则尸虫消绝;五脏之神,各安其职,故曰侍卫也。 三界,三尸也。 乃人身三部阴浊昏邪之气,以属三徒之界。 上尸彭踞居人头,中尸彭踬居人肠,下尸彭蹻居人足。 人之嗜欲贪淫,种种不善之事,皆尸鬼所使,至於庚申之日,则诣天曹,言人罪过,毫发不遗。 欲人速死,彼则欣跃。 故葛稚川曰:子能绝三彭之仇乎? 三彭者,三尸也。 除绝之法极多,备载《道藏》庚申部。 然不若金丹为妙。 古诗曰:穷尽世间无限法,除非丹药杀三尸。 张真人曰:由来庚甲申明令,杀尽三尸道可期。 此乃铸恶成仁,化顽从善,被其制伏,故曰稽首也。 魔精鬼妖者,乃九虫六贼之类。 三尸是渠魁,虫贼是徒伴,剿其渠魁则徒伴自溃,故曰丧眼灭爽也。 若然者,故能延垂死之年,续已绝之命,则神炁壮盛,学者勉而行之,其功不言可知矣。 所以尔者,学士秽气未消,体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 德可伏御地祇,束缚魔灵,但却死而已,不能更生。 《内义》曰:学者欲心未绝,性理未明,探炼虽勤,玄虚未达,只可保神啬炁,制伏阴魔,驻景延年,辟却疾病。 长生之道,未可冀矣。 轻诵此章,身则被殃。 谓不整形服,不按科仪,行立眠卧,聊耳诵念。 若夫诵而不敬,不若不诵而敬矣。 《内义》曰:轻诵此章,谓轻行是道。 夫金丹之要,全在燮调,首则动於采取,次则戒於持盈,以俟鼎器圆成,药物全备,则运符进火,添抽汞铅,时晷相符,节侯无爽。 故得阴阳炁足,离坎珠圆,神化成真,长生久视。 若乃情躁心怠,妄作谩为,纬候相差,符节不应,则隆冬大暑,盛夏严霜,姹女逃亡,赤龙奔逸。 神精既失,金液难求,气索体赢,形衰身殁矣。 供养尊礼,门户兴隆。 世世昌炽,与善因缘。 万灾不干,神明护门。 《内义》曰:若修行笃敬,外则宅合昌盛,内则身心安宁。 日新其德,动与吉会,祸患无侵,神明卫护。 斯经尊妙,独步玉京。 度人无量,为万道之宗。 巍巍大范,德难可胜。 《内义》曰:《七签经教部》云,夫三洞者,盖是一乘之妙旨,三境之玄言。 了达则上圣可登,晓悟则高真斯陟。 龙章凤篆,显至理之良诠,玉简金书,引还源之要术。 所谓斯经尊妙,独步玉京者,又为三洞之冠矣。 从古至今,仙真上圣未有不由是而修证者。 录籍具载,莫知几何。 万法千门,靡不出此。 巍巍荡荡,非可以名言思议。 道言: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 凡诵者不限高下之格,是能依法精心诵持十过者,则诸天齐到,众圣降集於房庙,拔祖襧之幽魂,及昆宗之苦爽,下离北府,上入南宫也。 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而好学至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 飞升金阙,游宴玉京也。 格皆九年者,即九年之格,法三火之数,三三如九。 朱宫是南方属火,以火炼形,故云三火。 九年受其炼化,然后更生贵族。 生则便修此经,昔需习之仍在,万徧之功既满,三千之德复圆,遂超然升度,径得神仙,登金阙而事圣君,游玉京而谒元始。 按《三元品诫》朱陵度人之格有三等。 大福三年,中福九年,小福二十四年。 九年者,约中福之格也。 《内义》曰:此言十过者,则月之理也。 诸天齐到者,万神混归元一也。 亿曾万祖,乃父母假合之物;幽魂苦爽,即有身之后,昏浊之炁,皆即受度。 上升朱宫者,乃炼化假合昏浊之气,超入灵明炳焕之域。 格皆九年受化更生。 得为贵人者,谓融炼假合昏浊之气,俱化阳神,更生真炁,万神为一神,万炁为一炁,长养圣胎也。 学士到此地位,已得神全炁足,延生长年,所谓仙者未可言也。 故曰:而好学至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更须进修,内功成就,德行庶可以冀。 内功者,火候脱胎神化之道。 修行之法详着于后。 德行者,要在济物利人,如汉天师区别人鬼,葛仙翁普度幽魂,许真君诛剪蛟蛇是矣。 经云:学者虽守道,不作功德,亦不能得道。 昔汉天师丹成未服,谓王长真人曰:神丹成就,若服饵之,当必冲天,便为真人。 然吾未有大德,宜须为国为民、除害兴利,后可服丹轻举上升。 臣事三境则无愧矣。 如是,方能飞升金阙,游宴玉京也。 上学之士,修诵是经,皆即受度,飞升南宫。 上学者闻道勤行,见法必学,始终不替,寒暑无亏,此太清九宫以下有仙名者。 既修诵此经,使身得道而飞升仙域,受炼南宫朱陵之府。 夫魂魄升仙,则火炼鬼质;生舟得道,则火炼垢秽,是故皆入南宫;然后登真本位矣。 世人受诵,则延寿长年,后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暂灭,不经地狱,即得返形,游行太空。 世人即常流之人,非出群之士。 既以祖因福浅,身业功微,生前享寿遐龄,殁后解形暂灭。 然不拘三官之制,不受九府之艰,期限数登,则神归形复;既改形容於三宫之馆,易童颜於九炼之房,故不入南上之宫,便历太空之境矣。 ○尸解有四种。 一者兵解,若嵇康寄戮於市,淮南则托形於狱。 二者文解,若次卿易质於履,长房假形於竹。 三者水火炼质,若冯夷溺於大川,封子焚於火树。 四者太阴炼质,视其已死,足不青、皮不皱、目光不毁,屈伸从人,亦尸解也。 肉皆百年不朽,更起成人。 《真诰》云:尸解仙不得御华盖,乘飞龙、登太极、游九宫,但不死而已。 《内义》曰:修诵虽殊,成功则一。 金丹之道,难遇易成。 傥宿命合真,得之者努力而行,必契经旨,无疑矣。 此经微妙,普度无穷。 一切天人,莫不受庆。 无量之福,生死蒙惠。 《内义》曰:此经隐奥,是道玄微,广济有情,普度无量。 经功满足,丹道圆成,先亡蒙解脱之恩,兆身被生成之泽。 上天所宝,不传下世。 至士斋金宝效心,盟天而传。 轻泄漏慢,殃及九祖,长役鬼官。 长役鬼官者,死魂被谪於天徒驱雷役电官,地徒担沙负石官,水徒挞汲溟波官。 《内义》曰:三洞真经列于金格,玄都所秘,万劫一开,传授效盟,经有明旨。 在昔劫数蹇屯,世运否塞,西台龟母有请玉京,由是降授,用济斯民。 玉晨道君付于玄一真人,玄一真人付太极徐真人,徐真人付葛仙公,传行於世。 法有内外,事仍两存。 以丹而言,禁戒尤重。 须严盟誓,不敢漏泄,内象之作,已露机缄,告天而行,广用提拔。 凡得此者,切勿慢轻,威神护持,灵官司察。 若违此祝,身必祸殃贻累九玄,冥责难逭。 侍经五帝、五帝巳解在前。 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营卫神文,保护受经者身。 童女都四十八人,既常营卫神经,亦兼保护诵者。 必荐举精诚,司察慢泄,受诵之士宜慎之焉。 若出入游行,必宜携带,使持文而护身,免灾而无虑。 《内义》曰:经者,祖炁也。 五帝者,妙化五行之炁也。 玉童玉女二十四人者,内外二景真神,真炁也。 保养元神,是谓营卫神文,保护受经者。 道言:正月长斋,诵咏是经,为上世亡魂断地逮役,度上南宫。 正月,上元大庆之月,故能福及上世祖曾,幽魂苦爽,断鬼神连逮之役,受仙官技度之庆。 斋者,谓身无杂务,心不外想,内外清虚,抱元守一,终乎此月,故言长斋。 南官,已解在前。 《内义》曰:正月者,寅也。 修丹采药以寅申为起伏之候。 寅乃阳起之候,欲於申时行功,则於寅时先守,以至申时施用。 长斋者,清心也。 诵经者,摄炁也。 谓之采药。 上世亡魂,乃阴炁也。 阳炁虽曰子时发生,一阳尚在五阴之下。 至於寅时,犹阴阳相半,阴上阳下,郁而未畅,故曰逮役。 至於申时以法熏蒸,阳炁奋发上腾,入于离宫,得不谓之断地逮役,度上南宫乎? 七月长斋,诵咏是经,身得神仙,诸天书名,黄录白简,削死上生。 七月,中元大庆之月。 中及己身,诸天上生名於白简,酆都落死籍於黑书。 身得神仙,位登天府。 黄箓白简者,以黄金为书,白玉为简也。 凡修道之法,普度九穷,通济生死。 《内义》曰:七月者,申也,乃阳伏之候。 欲於寅时行功,则於申时先守。 至寅时运汞投铅,入鼎成宝。 亦名采药,亦铸鼎器,如此则阳炁日盛,阴炁日消,所谓纯阴鬼也,纯阳仙也。 阳炁既壮,即修仙之渐,功满炁足,神化长生,故曰身得神仙。 凡得道之士,皆酆岱落名,移注仙籍,膺图受录,乃获上升,故曰诸天书名,黄箓白简;削死上生也。 十月长斋,诵咏是经,为国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镇国祚,保天长存,世世不绝。 常为人君,安镇其方,民称太平。 正月寅为鬼道,故拔先亡:七月申为人门,故度己身;十月亥为天门,故上为帝王安镇国祚,永保太平。 《内义》曰:探药足备,铸鼎圆成。 预先十月入室,调和神炁,去冬至十五日为始,谨存神肾间,谓之筑固灵根,使根元本始神炁俱生。 国者,身也。 神为身之主,炁为神之臣。 神满炁盈,百骸俱理,丹成质蜕,久视长生,骨肉同飞,形神俱妙,一如经之谓矣。 八节之日,诵咏是经,得为九宫真人。 八节日,元始分遣天尊天君天帝神仙兵马教化人间,开度群品。 北斗南辰四司五帝亦复下降,条录罪福;含炁之流,每至是日,各有变化,翾飞蠕动,草木飞沉,随缘感应,改故易新。 轻或更重,重或更轻。 善恶回换,炁象之运,自然而然。 上学之士,每於此日,自当存想祈谢,因变行化,习吉除凶,进善黜恶,升明弃暗,入正去邪,炼伪成真,励思登真,开度群品,生成万汇。 夫八节与八卦九宫相表里,故八节诵经,得为九官真人矣。 《内义》曰:八节八卦入室运符进火,以冬至之日、子时为首,起火神,存在肾。 阳火运行,其神随逐而进。 肾中,根也。 神室,蒂也。 自根至蒂,根带相连,结胎成果矣。 一举三时,自子至寅末住,金火逼,逐至神室。 其丹渐结,应冬至立春节,坎艮卦。 卯时沐浴,辰时进火,至巳末住。 金火逼逐至髓海,应春分立夏节,震巽卦。 阳火至极,午时运符,至申末住。 金水推运,从双关鹊桥入室,玄珠渐兆,应夏至、立秋节,离坤卦。 酉时沐浴,戌时运符,至亥末住。 真炁归元,一阳来复,应秋分、立冬节,兑乾卦。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盖促一年之功於一日之内,以应八节,用符八卦,凡此运用阳火阴符,皆归中宫。 长养圣胎,十月炁足,宝鼎功成,脱胎神化,是为真人。 夫八卦环列,外实中虚。 《易》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此其所以为九宫真人。 本命之日,诵咏是经,魂神澄正,万炁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名书上天,功满德就,飞升上清。 人身有三魂:一魂居直,本属宿官;一魂居地府,一魂居形内,七魄常住而不散也。 遇本命日,魂神降体就尸,合同循环,归降不绝,则生人安稳,灾病不生。 若其日清净身心,不酒不色,着新衣服,焚香习善,更於其日眠睡少时,即魂与魄合,阴与阳并,道炁内隆,命根坚固。 若嗜酒色,昏乱形体,则魂当归时,去身三步之远,取合不能,秽恶冲射,魂复而往。 若三度昏乱,魂不合魄者,则阳衰阴旺,魄灵与阴鬼交通,致使游梦众恶,耽睡迷乱,灾病俱生,将至於死。 人能於本命斋诵,则有如上感应,功满德就,则飞升也。 既以我本命之日修诵,故能存我神炁,圣人作则,皆有由然。 以此推之,则修真之理自明矣。 《内义》曰:火候毕,行脱胎神化之道,圣胎存於髓海之中。 以周星六十日为期,本命一周以合周星之数。 忽然如霹雳之声,天门裂开,圣胎脱出,凡蜕为仙,长生不死,魔王保举,诸天奉迎,功备德隆,飞腾可待。 李昌龄曰:功者,日用之谓;德者,日新之谓。 苟能闵闵然如农夫之望岁,汲汲然如商贾之营财,今日积德,明日又积德,今日累功,明日又累功,所谓天仙一千三百善,行之只在四年;地仙三百善,行之只在一年。 第人不能,多至中废,不闻穿石礼树之说乎? 紫虚元君曰:昔有傅先生者,自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 积七年,忽遇太极真人,授以木钻,使之穿一磬石。 戒曰:石透,吾当度汝。 石厚五尺余,傅穿之不息,积四十七年。 石忽穿透,太极真人果来度之。 又南岳夫人曰:昔有人励志於道,然不知求道之方,唯日夕礼一枯树,求丐长生,如是不已。 积二十八年,树忽生花,有汁如蜜,其人取花并汁吞之,遂获度世。 呜呼! 钻石、礼树,尚得度世,况持经行妙道,宁有不得者乎? 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 诵经之日,先被服盥漱,置经於案。 然后焚香礼请,跪启修诵之意。 即东向正坐,焚香披读,注心历目,微声诵咏,若或错误,则却上三十字读,忽使匆速,苟贪徧数,翻为失功,误人不少。 调声诵咏,令神魂和畅,常令香炁不绝於室。 叩齿者,当以中齿上下两两相叩,令响,内以集神,外以彻天。 《真诰》云:叩齿以集神,咽津以和真。 次则存拜三十二天,每想天帝,存一拜之。 从东北方首始,东行左旋,止於西北。 闭目静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炁之中。 玄炁青,元炁黄,始炁白。 内外蓊冥,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狮子、白鹤,罗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焕室内,项生圆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青龙左,白虎右,朱雀前,玄武后;狮子左右各两行,行有其八,对坐相望;白鹤亦然。 日在额左,月在额右。 光明一室,项生圆象;九色相间,青、赤、黄、白、黑、绿、红、紫、绀,照彻十方,存令分明如睹。 密咒曰:密者,口动而无声也。 贪罗郁罗,符无苏陀。 太冲太极,阴阳包和。 出有入无,出生入死。 鬼神莫测,变化自如。 元始混炁,玄中又玄。 上干有顶,下洞太渊。 诵之一徧,沉痾自痊。 炼魂浴魄,真阳自全。 斋戒礼诵,万过飞仙。 无上秘咒,万神绵绵。 心中心咒,重复宣传。 贪罗洞明,与道合真。 玉清上极,梵炁氤氲。 分灵布炁,降注臣身。 形神俱妙,变化飞升。 一如令格,统摄万灵。 急急如律令。 元上三天玄元始三炁太上道君。 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宝君,各居一天。 三天在人额上发际。 中为清微天,天宝君治之;左为禹余天,灵宝君治之;右为太赤天,神宝君治之。 凡诵经,当存思三帝君。 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传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六人出。 上、中、下三境,每境八人,三八二十四人,并三魂七魄、阴阳二君,共三十六人。 关启所言,受法箓者,即具位。 如未受法箓,即称奉道弟子,当尽心中所欲言词。 然亦贵在简当,至诚默奏。 今日吉庆,长斋今某日吉庆,随其日言之。 如长斋即言长斋,如不长斋即不言也。 清堂,修行至经,若知三洞中盟之道,见行事即言修行至经,自非此人即不言修行至经。 但言清堂诵经。 无量度人。 或为一事而诵,即言为某事诵经。 若为十方普度,乃可言无量度人。 臣及甲乙,转经受生,若常时自诵,即言臣及祖考。 若为他人,即言臣为某人。 但以意而陈述。 甲乙者,某人某人之理也。 愿所启上彻,径御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元始上帝者,即非元始天尊,乃上帝高尊,位齐元始者。 或云元始上帝即天尊也。 毕,引炁三十二过, 引者,以鼻引而咽之。 三十二过者,东南西北方,每方八天,各一引。 东方青炁,纳於肝;南方赤炁纳於心,西方白炁,纳於肺;北方玄炁,纳於肾。 洞彻五内,然后诵经。 东向诵经。 东方乃长生之方,诸天所尊重。 诵经之格,初一徧从序诵起,至此存思毕,即诵后经。 第二徧,则宜从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起诵。 每十徧为一过,若欲禳襘济拔,须得十徧为佳,以遵十回度人之义。 或有事务暂起,亦得若经时稍久,即须依前法。 《内义》曰:如上发炉,密咒乃诵经,行持启出官将通奏斋意,以祈感格。 若夫三炁蓊冥,六神侍卫,日月洞焕,圆象照明,皆备内象之中矣。 万法皆有内外,事仍两存,有内无外,皆非大道,乃属旁门,内修秘密,外用显明。 是故太上微示内修,彰显外用,令人泝流寻源,穷末知本,使其自悟自得,兼而行之,以取仙道也。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二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三观复子萧应叟学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皇人曰:此乃道君标目也。 《内义》曰:玉笈琼章,分为三洞,日洞真、洞玄、洞神。 总而言之,是为一乘也。 此经属洞玄,为众经之冠,故太上道君叙经於前,题曰太上洞玄灵宝也。 此则直标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者,以明虚皇天尊所说。 在经,故以此名篇;在丹,则金液还丹也。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 此是皇人所题内号。 元,先也,先天而生。 始,结也,元炁始结。 洞,通也,通达无穷。 玄,空也,杳然空洞。 谓元炁始结而成玉字,在空玄之中,通照乎四方,空玄为灵,入藏为宝也。 又曰:始生一,一,天也。 天从始而元,明始亦元也。 会合於元,元生之时,无天无地,无神无鬼,溟涬鸿蒙,无所分别,元始结而成玉字。 玉者,自然之精,精出而发光,以成天地,日月星辰所以化成。 元始尊神者,明其有灵也。 化生天地日月星辰者,欲以生养万物也。 天地万物生后而有号者,明元始造化也。 号元始者,示人知终始归趣也。 《内义》曰:元始者,虚无自然先天祖炁洞通也,玄妙也。 通则通贯一切,妙则妙用无穷。 灵宝者,金丹异名。 本者,根也。 章者,文也。 谓虚无自然先天祖炁,通贯一切,妙用无穷,而为金液还丹之根,宗演而为文,以显其迹也。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 龙汉之年,玉字始出,日月始明,天地亦分。 众圣列位,元始出法度人,说经十徧,周回十方,度人无量。 元始因撰作十部妙经,以紫笔书着空青之林,众圣所崇,为经之祖宗,故曰上品妙首者也。 百魔隐韵,离合自然。 此四句乃皇人总明一经之宗旨。 《内义》曰:上品妙首者,金液还丹为无上妙道之冠。 十回度人者,十月之功,度世为仙。 此乃入室+月工夫。 百魔隐韵,如丹药异名;离合自然,犹金木间隔,复能互并,水火相克,复成既济,自然而成造化。 混洞赤文,无无上真。 混者,混沌之名;洞者,洞阳之炁;赤文者,赤书真文也。 齐混沌之初,在天地之先,凝化空洞之上,郁结太无之中。 太无之无,亦无其无;既无其无,是谓无无,故日无无上真。 《内义》曰:混洞赤文,万化之本源,众生之真性。 在道,则为一炁之祖;在人,则为万神之宗。 先天地万物,莫知其首初,故曰元始;成天地万物,莫知其神妙,故曰灵宝;统天地万物,莫知其广大,故曰道德;示人达本而行,故曰妙经;摄人返本而修,故曰还丹。 演为三乘,立为三教,无穷法门,皆此化也。 唐明皇制《混元赞》曰:大哉至道! 元为自然,劫终劫始,先地先天,含光默默,永劫绵绵。 东训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法,万圣攸传。 大教之祖,玄之又玄。 故《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西升经》曰: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 夫道者,无形无体,则先天一炁是也。 而化生万物,实天地造化之本。 修金丹者,体循造化,以虚无自然、先天纯精真一之炁,名曰空炁金胎,生金母而作丹基。 夫纯精真一之炁,父母未交之前,与混沌同体。 《道德经》曰:无名,天地之始者是也。 在经故曰混洞。 因父母媾精之始,此炁欻然感附,强名曰神,谓之阳精,喻为银矿。 是元神也,藏在坤宫。 两肾间。 故谓之性,乃我本来面目。 未生之前谓之阴金,已生之后谓之阳铅,是为五金之母。 天地万汇未有不因此炁而能成立者也。 《道德经》曰:有名,万物之母。 是矣。 真一子彭真人叙《参同契》曰:径指天地之灵根,将为药祖,明示阴阳之圣母,用作丹基者,此也。 因日用妙化发生之炁运归中宫,而为丹母,故曰道生一,象乎祖炁,结而成玉字也。 在经则曰赤文,是为金火, 金者,先天自然之炁,金胎也。 火者,日用发生之阳炁也。 同出一源而为体用者矣。 此乃无上可上,至真妙道,故曰无无上真也。 元始祖劫,化生诸天。 祖,始也。 玄元始炁於祖劫之初,欻然而造化五亿诸天。 按天地一成一败,谓之一劫。 言始劫者,谓世界初生,未经成败也。 573/3《内义》曰:周濂汉曰: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 故元始祖劫者,乃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者也。 是真之源也。 化生诸天者,乃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者也。 则真斯立焉。 原夫化生诸天之祖,自一炁而立三境,由三境而生九天;三境九天各又下生三天,合三十六天;次下四种民天,次分三界二十八天,次八梵天,以至化生五亿诸天、八圆世界,而人之生亦类是也。 父母精血相包自己本有,而成性命。 人初结胎在母腹中,精血未凝,飞潜不定,如珠似露。 凝结之后,生形三瓣,头与四肢。 男子先生左肾,次生右命门。 女则反是。 本性继种於两肾之间, 名曰坤宫,日用妙化之炁自此发生。 次则上生两瞳神水,以至化生五脏六腑。 凭母呼吸,炁足而生。 故老君曰:天地媾精,阴阳布化。 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五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六腑,用资灵也;七月七精开七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炁足,万象成也。 夫人虽与天地同造化,而不得并其长久者,何耶? 盖由不能复其本也。 本者,祖炁也。 本於一心,专一炁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 若能通而会之,则闭户造车,出门合辙,返本还元,形神俱妙。 故傅大士颂释迦曰:六年雪岭为何因,只为调和炁与神。 一百刻中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 通而会之,此颂是也。 所以道冠、儒履、释袈裟,非徒为者也。 开明三景,是为天根。 二仪分形,三光垂曜,皆禀始炁,故为天根矣。 《内义》曰: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故《虚无自然本起经》曰,夫道得三乃成。 故曰三合成德,道不满三,诸事不成。 《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由一炁而分清浊,是为三也。 《九天生神章经》云:三炁合生九炁,三炁为天地之宗,九炁为万物之根,因三成九,为物之根,谓之三生万物。 三合成德,在道,为三炁;在物,为三才;在天,为三光;在人,为三元。 皆元始之祖炁,作万物之本根。 故曰开明三景,是为天根。 以内而言,假设法象,则曰铅、汞、砂也。 直指其物,则是本有之性,与夫日用妙化阴阳之二炁也。 人虽知本有之性,而莫知二界之用者,亦不免其衰谢也。 锺离真人曰:有无交入名丹本,隐显相符是水金;莫谓此身缘是道,独修一物是孤阴。 夫天地间之万物,先有本而后有根,若果之有核是其本也,种之於土,阴阳激薄,则甲坼勾萌,而生根,故能长茂华实,生生不穷。 若无根株,而欲其本之久存者,未之有也。 是故天尊先指祖炁而为道之本,次明三境而为道之根,由是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人能常无欲以观其妙,反身而诚,则范围天地,造化自我。 经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非孟浪之说也。 上无复祖,唯道为身。 妙本自成,无复先祖,括囊无外,尽是道身。 道以虚无为宗,自然为本,以道为身也。 然此三者,悉无形相,寻考其理,乃是真空。 真中有精,本无名称,圣人将立教迹,不可无宗,故举虚无为道之祖。 其实三体俱会一真,形相都无,能通众妙也。 《内义》曰:天地人物品类虽殊,无别根宗,独道所化。 故《老子西升经》曰:道者,元炁虚无,混沌自然,无表无里,无有高下。 天地从之而生,万物资之而形。 又曰:有形之类,皆自道生。 《西升经》曰:天地与人物本皆道之源,俱出於太素虚无之始端。 故金液还丹亦同是而为体也。 五文开廓,普植神灵。 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 五篇真文开廓形状,普生天地,安置神灵。 若无真文开廓,则日月不得光,星辰不得明,乾坤不得立,世界不得宁,幽魂不得度,枯骨不得生。 《内义》曰:五文在丹为五物,先天一炁之所化,依时存於室中为铅水,妙用发生之炁感而为砂木。 阳极生阴名日汞,火。 阴归阳室而为银,金。 中宫生成而为丹。 土。 分布五行,散化万神,皆一炁之妙用,为万道之根宗。 故曰五文开廓,普植神灵。 目非此而不光,心非此而不明,身非此而不立,丹非此而不成,生非此而不度,死非此而不生。 是为大梵,天中之天,《内义》曰:此两句总结前文,是谓大道玄中之玄,以丹而言,金丹之道,散在诸经,或以清静为宗,或以虚无为宗,或言阴阳,或言造化,或言龙虎铅汞,或言神炁水火。 此经总众体而大备,析至理而无遗,故曰是为大梵天中之天也。 得之者,可以探本求源,穷神知化,宴息玄虚之境,逍遥灵宝之场,四威仪中,无非行道也。 郁罗萧台,玉山上京。 郁者,盛也。 罗者,大罗也。 大罗天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玄台,在七宝城中。 中有玉清之殿,高上玉皇治其中。 ○玉清之上有九层之台,穷於高际,参於太无,故映郁大罗之上,萧然九层之台。 大无即大罗,以玉为山,故云玉山。 山上有京,故曰上京,亦名玉京,亦名玉清,皆因玉而得名。 此即通谓之玄都玉京也。 上极无上,大罗玉清。 大罗玉清之境,穷高极远,更无一物在其上,能包罗众天,故曰大罗。 其上无尘,豁然太空,无为之道场也。 眇眇劫仞,若亡若存。 眇眇者,高远也。 劫者,譬如巨石,方圆四百里。 又如空城,方圆四百里。 上下齐等,满中芥子,天人百年一度,取一芥子。 又罗衣拂巨石,石消芥子尽,名为一劫。 故《步虚经》曰:仰观劫仞台,此之谓也。 七宝之台,非地仙所见,况凡人乎。 睹之则言有,不见则言无,故曰若亡若存。 若亡若存者,非定相也。 亦虽有形而无其体,真精造化,自然而然也。 《内义》曰:郁罗萧台者,脑际也。 玉山上京者,泥丸也。 上极无上大罗玉清者,泥丸之上太玄也。 内秘一机,谓之日月高奔,神化脱胎之要。 《黄庭经》曰:高奔日月吾上道,乃见玉清虚无老者也。 眇眇劫仞,若亡若存者,性也,非象数、方色可以窥测,又非芒昧全然无物,有同太虚,恍惚窈冥,故眇眇劫仞,不可窥测也。 若亡若存,恍惚窈冥也。 经曰;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张真人曰:视之不可见其形,及至呼时又却应,莫道此声如谷响,若还无谷有何声。 三华离便,大有妙庭。 三华者,金华、玉华、九华三宫。 离便者,三宫乃玉清境离宫便殿。 大有,即高上大有。 玉清宫,天尊所御,故曰妙庭。 《内义》曰:泥丸脑际,谓之离宫,亦谓之午位,亦谓之乾宫。 三者,南方之数。 华者,华盖,亦名圆盖,乃百关总会之穴,万神朝宗之所,即泥丸脑际是矣。 离者,南方午位也。 便者,变也,阳炁至巳而极,变而生阴,阴始於午。 《龙虎经》曰:阳爻毕於巳,正阴,发离午者也。 大有者,《易》曰:火在天上大有。 离午,火也。 乾宫,天也。 妙,玄也,庭,中也。 玄则玄炁也。 玄元始之玄炁。 中则脑中也。 中者,四方之中,以指内事,则脑中、心中、脾中是也。 玄炁居於脑中,即是真阴生於离午。 以爻而言,柔居尊位,诸阳应之,象虚皇天尊凝寂玉清之上,而天地万物自然造化,生成於下者也。 金阙玉房,森罗净霐。 黄金之阙,森然焕邈,以周罗白玉之房,则精洁严凝而光莹。 《内义》曰:太玄金华玉女曰:土之精生石,石之阴精为玉,石之阳精为金。 故《金经》曰:一石之中分阴阳,为金玉,一阴一阳之谓道矣。 金阙,日也;玉房,月也。 森罗,星宿也;净霐,日月星宿,莹净霐澄也。 夫日月者,阴阳之精,坎离之体,乾坤之用。 日中有乌象,离中有阴月,中有兔象。 坎中有阳,阳无阴不能自耀,其魂阴无阳不能自莹。 其魄列宿环布周天为经,日月五星躔度为纬,推移寒暑,造化万物。 在丹道则为化机至药、符火妙用,故《参同契》引《易》而言天地设位,而易行其中矣。 天地者,乾坤也。 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谓也。 易谓坎离。 坎离者,乾坤二用。 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 又曰: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易者,象也。 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 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 又曰:混沌既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 真一子注曰:天地设位者,以其既济鼎器象乾坤也。 易行乎其中,阴阳离坎运於其中也。 中安金母,外施水火,运转动静,周流六虚,更为变化之宗,互作生成之本。 坎戊月精。 月,阴也;戊,阳也。 乃阴中之阳,象水中有金虎。 离己日光。 日,阳也;己,阴也。 乃阳中之阴,象火中有汞龙也。 故易者,象药也。 日月相合而成也。 金液大丹,合日月阴阳之精炁而成,故阴阳之炁,出入卷舒,昼夜循环,周而复始。 符火进退,阴来阳往,阳伏阴施。 混沌者,神室也。 阴阳龙虎在混沌之中,承交感之化炁,树立根基,长养鄞鄂,以至凝神成躯,终为精物。 故鼎室之中,别一天地日月之用妙矣。 大行梵炁,周回十方。 玉清真道梵炁大行於十方之域,周流诸天之境。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诸天十方有此神主,司度世不死之事,非言神不死也。 中有南极长生之君,即南极长生大君,主治生录者。 中有度世司马大神,南官有度世司马,有度世大神,并治宫中,主司度世。 中有好生韩君丈人。 好生君讳猷,治南昌上宫。 韩君乃神中之尊,谓之丈人,监长生籍者。 中有南上司命司录、延寿益算、度厄尊神,南上,洞阳宫之别名。 尊神,即南斗六司真君也。 回骸起死,无量度人。 此二句通结上文,从中有度人至此诸司真官,皆能回骸起死,劫劫度人成道。 《内义》曰:大行梵炁者,即先天纯精真一之炁藏於坤宫者也。 妙化发生,上至乾宫,阳极阴生,下降还元;升降循环,流行不息;故曰周回十方也。 张真人曰:只是水银,一味周流,经历诸辰。 道光曰:循行十二位,赤脚猛将军者矣。 由是阳炁日盛,长养圣胎以至度世长生,脱胎神化,修之则得,无有限量,岂非中有度人不死之神、长生之君、度世大神、好生韩君、司命司录、延寿益算度厄尊神、回骸起死、无量度人者乎! 玄师曰:金母居西龟之山、言金之体也;亦曰龙山,言木之道也。 乃元炁之根纽,真土之渊府。 西北之角,亥子之间,中有梵炁之主,雌一真母居焉。 万炁日夜上朝,若稍有尘心,则失大行,梵炁不能弥罗一身,修真之士可不谨哉。 已上正经,乃元始所说正文。 今日校录,诸天临轩。 今日乃赤明劫初,在浮黎国中开图校录之日。 校是比量罪福录,是记录功过。 《内义》曰:此时行功,万神聚室者也。 东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玄都玉京山八方诸天,皆有三千大千世界。 东方无极诸天安大堂乡大千纳贤世界。 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南方诸天宛黎城大千弃贤世界。 西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西方诸天福堂洲大千咸行世界。 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北方诸天郁单野大千清净世界。 东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东北诸天福集都大千长安世界。 东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东南诸天元福田大千用贤世界。 西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西南诸天延福乡大千仁静世界。 西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西北诸天福德野大千延贤世界。 上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无极无上玄都玉京紫微之中,无鞅之众飞天神王。 下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下方五岳五帝洞阴清灵北都诸宫府之众也。 《内义》曰:以身而言,上自泥丸,下至涌泉,五脏三田,百千关节之神炁也。 万神聚为一神,万炁混为一炁,挈提天地,把握阴阳之理也。 十方至真飞天神王长生度世,无量大神。 此乃总结前文,此十方真圣并主监得道成真长生度世之事。 故云:大圣无量度人。 并乘飞云,丹舆绿辇,羽盖琼轮,骖驾一朱凤,五色玄龙,建九色之节,十绝灵旛。 飞云者,三素云。 神王各乘丹霞之舆,碧霞之辇,朱雀凤凰以为盖,七宝琼玉为轮毂。 玉女建九色之节,真人持十绝之旛。 前啸九凤齐唱,后吹八鸾同鸣。 前有啸歌,则九凤齐唱;后吹管钥,则八鸾同鸣也。 师子白鹤,啸歌邕邕。 此钧天乐也。 天一左宫有乐器,子日玉女能吹笙竽,丑日玉女能啸歌,寅日玉女能鼓瑟,卯日玉女能击筑,辰日玉女能鼓琴,巳日玉女能撞钟击磬,午日玉女能吹箫,未日玉女能吹笳,申日玉女能为九音之歌,酉日玉女能为六变之歌,戌日玉女能作百兽鸣,亥日玉女能为天下新声之曲。 名与世同,音与俗异,而俗音凄思以促命,天音和畅以延生。 五老启途,群仙翼辕。 十方大圣、道位高尊乃感五帝前引,群仙骖乘。 五老者,东方青灵始老,姓关,讳开,字灵威仰,和春炁生万物。 南方丹灵真老,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熛弩,和夏炁长万物。 中央元灵元老,姓通班,讳元氏,字含枢纽,和土炁上载九天。 西方皓灵皇老,姓上金,讳昌开,字耀魄宝,和秋炁成万物。 北方五灵玄老,姓黑节,讳灵会,字[隐侯局,和冬炁藏万物,皆天真自然之神,故曰元始五老。 非后学而成真者,自受符命,各治一方,大劫交周,其位乃易。 亿乘万骑,浮空而来。 《内义》曰:十方大神者,法身之神炁,神之御炁,阴阳杂还,万亿法象,俱备其中,故曰并乘飞云,丹舆绿辇,羽盖琼轮,骖驾朱凤,五色玄龙也。 乃若九色之节,阳精也;十绝灵旛,阴华也;前凤阳,先唱也;后鸾阴,后随也。 师乃兽王,象心;鹤乃灵禽,类性。 啸歌邕邕,神思熙熙也。 五老,启途者,祖炁妙化而为五行发畅上腾也。 群仙翼辕者,万神攒簇於元宫也。 亿乘万骑,浮空而来者,三部八景阳魂阴魄、千二百形影、万二千精光,一时混化,归於元一者也。 倾光回驾,倾光者,流精玉光,互相辉焕。 回驾者,飞云轮毂,回旋法座。 监真度生。 十方上圣朝集帝所,监领众真而拔度群生也。 《内义》曰:倾光回驾者,坎离既济,阴阳交泰之象。 夫阳升阴随,会归鼎室,造化收摄,二炁混合,即前所谓神之御炁,阴阳杂还,法象俱备者也。 二炁,坎离阴阳也。 坎中阳爻下交离中阴爻,阳光之下倾也,故日倾光。 阴随阳升,象车驾物,内阴求摄外阳,外阳慕恋内阴,阴阳交互,故曰回驾。 由是至精感激,众阳通畅,正炁滋荣,真神化生,故曰监真度生。 诸天丞相、南昌上宫,丞炁、相炁,能立造化。 丞相乃大罗天之神公。 南昌上宫,即朱陵宫,在于赤明和阳天中者也。 韩司主录、监生大神,韩司,司命也,主得受炼度之录。 监生大神,主度九幽之魂者。 《内义》曰:以内而言,象法身大梵、妙化发生之炁,虽真神居於室内,若无此炁,亦莫得而生也。 执录把籍,齐到帝前。 《内义》曰:录籍者,记功罪也。 诸天司职主宰大神、斋执同会虚皇天尊之前者,乃校功量福,普度人天也。 象乎妙化之炁,归乎神室,资育生化之理,太虚之先,寂寥何有! 祖炁既判,而阴阳分焉。 混沌之初,杳冥无朕,三才既立,而文籍生焉。 显诸仁,则为录籍;藏诸用,则为阴阳。 若幽明无录籍,功罪何所记? 天地无阴阳,造化何由成? 夫阴阳者,丹道之用,离析异名,莫能尽录。 略而言之,象交驰曰龙虎,类药物曰汞砂,为化机曰坎离,在升降曰水火。 诸家殊号,以类求焉。 前者即中宫神室之所,阴阳乃金丹之妙用。 神室则金丹之枢纽,帝之所御,四海朝贡,莫不辐凑。 神之所舍,万炁感附,莫不混凝。 神为君炁,为臣神,居室内,万炁俱聚,故曰执录把籍,齐到帝前也。 张真人曰:夫炼丹者,须洞晓阴阳,深明造化,方能追二炁於黄道,会三性於元宫。 攒簇五行,合和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玄珠有象,太一归真。 由是观之,还丹之要,无出乎阴阳,本生於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悟真篇》云: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 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夫丹者,体循造化而修之也。 其余百千异名,无穷妙义,皆从阴阳而出,如丸走盘,纵横曲直,莫得而测其实,不出其盘矣。 若夫不体造化,不循阴阳,虽有要妙之言,玄微之论,只是旁门小法,岂得与金丹同日而语哉。 然修丹之士,且当迁善改过,守戒防非,又其要在於去诈息机,清心寡欲。 机诈运变於中,则神乱气昏;身中炁候,与天地不相符合,药无由采。 声色爱慕於外,则神驰炁散,内外造化,不相交涉,鼎无由成。 有志之士,不能去此,是却行而求前矣。 嗟夫世人逐末忘本,贱命轻身。 英雄豪杰者,为功名事业所役;聪明特达者,为进取富贵所诱;衣食丰足者,为营求计算所惑;贫穷不给者,为口体交累所苦。 其有出尘之士,秪乐逸豫之康,以此谓清静无为,误矣。 是皆当面蹉过,殊不念张平叔有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之语。 使世人能以此道自任,日日拨置,少顷为之,勤行不退,必有成效,应机接物之间,毋忘回光返照,则金丹光明、常现烁烁,纵未打成一片,亦是安乐法门,益寿延年,不被业转。 如能确志,道不负人,故锺离真人有曰:皇天若负道心人,令我三徒为下鬼。 真人者,岂诳言乎? 经曰: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若夫机缄,不敢轻泄,略开线路,用启后人。 葛仙公歌曰:流珠流珠,役我区区。 奔驰四海,历徧万书。 焚尽金石,烧竭汞珠。 彼寻不见,情思若愚。 赖师传授,元炁虚无。 杳冥中起,恍惚中居。 真阴真阳,一吸一呼。 先存金鼎,次办玉炉。 离火激发,坎水规模。 玉液灌溉,洞房流酥。 真人度人,要大丈夫。 念兹在兹,语吾记吾。 彭真人曰:至道希夷微且深,烧丹先认大还心。 日爻阴偶生真汞,月卦阳奇产正金。 女妊朱砂男育雪,癸藏荧丙含壬。 两端的指铅金祖,莫向诸般取次寻。 天师虚静先生曰: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炁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浮丘伯原道歌云:虎伏龙亦藏,龙藏先伏虎。 但毕河车功,不用堤防拒。 诸子学飞仙,狂迷不得住。 左右得君臣,四物相念护。 乾坤法象成,自有真人顾。 虽曰不漏机缄,歌诗之中,要领已备。 倘有志者,研必得之。 此乃天之所授也。 随所应度,严校诸天。 随功轻重,应事开度,严校诸天,罔有遗失。 《内义》曰:金丹之道,与他术不同。 一得永得,随功受报。 十分工夫,有十分受用;其或灭裂,则报亦灭裂。 然所修至密,无声无臭,而眇眇大罗之境,寥寥虚廓之乡,无所不关,无所不达。 谨严校录,毫发不遗。 倘勤笃无倦,必臻度世矣。 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序述。 普告三界,无极神乡。 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无极者,十方无极世界也。 泉曲之府,北都罗酆。 下方正北有一大海,秽恶腥黑,莫测边际。 中有一山,高十万六千里,上参碧落,下入风泉,名日北都罗酆山。 近水面有一大洞,名曰阴景天宫,周回三万六千里,中有三十七狱。 主此洞者,名曰太阴天君。 山上又别有六洞六天,大魔各主其一,即太阴天君外六曹,曹吏合有三十六万人。 第一洞名纣绝阴天宫,第二洞名泰杀谅事宗天宫,第三洞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洞名恬照罪气天宫,第五洞名宗灵七非天宫,第六洞名敢司连宛天宫。 若能持此六宫名,常生敬畏者,魔王保举,削落罪名,生死受赖,获福无穷。 此罗酆在天地之北外癸地。 三官九署、三官者,天、地、水三官。 三官有九官,故曰九署。 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置三官九府、三十六曹。 官僚皆结自然之炁,而为人总主。 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主、上圣大神、千真已得道,及男女生命录籍,及已得道未得道百姓男女仙录罪福。 中元地官,隶上清境,置三宫九府四十二曹,官僚皆死者,有功德之魂,受度得任,各有年限,功满德就,升为天府仙官。 功未满者,还生人中也。 中宫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诸地神、仙已得道者。 左宫主地上九土、土皇八极诸灵官、及生命录籍。 右宫主地上诸灵官,下元水官,隶泰清境。 置三宫九府四十二曹,官僚与中元同。 是有功德之魂,补充中宫,总主水帝,旸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大神,及仙录簿籍。 左宫主水中万精蛟龙鲸鲵,又会水母龙门度数之期,及人命录籍生死功过。 右宫主水中精魂百鬼万灵。 其详载《三元品戒经》。 十二河源。 十二河源者,月为太阴之精,诸水之母,井是天河之源,众水之泉。 每一月一周天,一年十二月皆过东井,沃黄华,濯天人之容。 上解祖考,亿劫种亲。 每三官校录,子孙有大功,玉帝即超度其玄祖也。 疾除罪簿,落灭恶根。 一身受度,则九祖蒙恩,故令疾除於罪簿。 恶根者,恶念根性,虽死犹存,当以炼度为之涤荡也。 不得拘留,逼合鬼群。 《内义》曰:以身而言,三田为三界,上自泥丸,下至涌泉,为无极神乡。 大肠小肠为泉曲之府,肾之下为北都罗酆。 三尸九虫,乃三官九署,十二经络为十二河源,如上诸处,各皆有神。 《黄庭》、《大洞》二经,备着详悉,然此诸神皆后天之物,华竞所挠,嗜欲所汨,昏浊沉滞,不得清明。 有如人之先亡祖祢,拘系幽阴,不得超度之比。 若修炼之士,则万炁朝生门,百神守死户,顿超尘境,了悟无为,不致沉迷,沦坠苦趣矣。 元始符命,时刻升迁。 北都寒池,部卫形魂。 制魔保举,度品南宫。 死魂受炼,仙化成人。 生身受度,劫劫长存。 随劫轮转,与天齐年。 永度三徒五苦八难,超凌三界,逍遥上清。 此元始降勃,北帝卫送,幽魂制告,魔王保度,南宫受炼注生。 若死魂在世有功德,形神暂灭,鬼质受炼仙化。 或无功德,遇会受炼,即生人界。 修行至经,生身受度,劫劫长存。 或生死之根未断,但劫劫不失人身,了悟此因,善根习熟,则永度三徒五苦八难,超凌三界,逍遥上清矣。 三徒者:第一色欲门,上尸道天徒界。 第二爱欲门,中尸道人徒界。 第三贪欲门,下尸道地徒界。 此名三恶,遏人学仙之路。 五苦者:第一色累苦心门,曰泰山地狱苦道;第二爱累苦神门,日风刀苦道;第三贪累苦形门,曰提石负山苦道;第四华竞苦精门,曰填海作河苦道;第五身累苦魂门,曰吞火食炭镬汤苦道。 三徒五苦,故曰八难,总八般难也。 《内义》曰:元始符命,即元始祖炁也。 是炁出阴入阳,随刻随时,升腾生化。 子时一阳於坤官发生,是为复卦,一阳祖炁所化。 乾始於坤六阴柔爻之下,变一刚爻,阳炁用事,渐渐上腾,故曰元始符命,时刻升迁。 北都寒池,五阴之下也。 部卫形魂。 一阳之升也。 阳炁上腾,巳时至离官,六阴化为纯乾,故曰制魔保举,度品南宫。 死魂受炼,纯阴。 仙化成人。 纯阳。 生身受度者,先天一炁感附於父母构精之初,而有此身。 故曰生身。 有知之后,情窦一开,元炁日丧,以至老死。 达人志士则不然,复我之性,返我之宗,斡造化之玄微,运阴阳之妙理,有如阳极於巳而阴生於午。 六阳刚爻之下变一柔爻,阴炁用事,渐渐下降,则收敛於中宫,使圣女灵男交阴阳於神室。 飞龙伏虎,构魂魄於母胎,故曰受度。 劫劫者,日日之谓。 阳升阴降,复命归根,妙化无穷,周而复始,故曰劫劫长存。 夫阳剥於上,而复生於下,循环不息,与身终始,故曰随劫轮转,与天齐年。 功用不辍,火侯无差,则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故曰永度三徒五苦八难,超凌三界,逍遥上清。 582/3上清之天,天帝玉真,元色之景梵行。 《内义》曰:薛幽栖曰:上清之天天帝者,即三十六天帝。 最尊极者,道齐元始,位列玉清,故曰玉真。 此即上清以下三十六天,不同三十二天也。 有景无色,故云梵行。 梵行者,道中之道,天中之天,出入无间,真空无碍也。 以内而言,丹成纯阳乾金之象,乾用九金,数四九四三十六矣。 道齐元始,均一炁也。 位列玉清,妙一贯也。 金归性初,故得有景无色,还丹之功到此则群阴剥尽,阳体纯全,心识莹然,升玄入妙,如秋空之澄碧,若寒潭之静渊。 稍异毫芒,则眯人目。 安能造於无色之景梵行者乎? 太黄皇曾天帝郁褴玉明,正音云:开玄摄明天炁黄,系梵炁。 太明玉完天帝须阿那田,正音云:保玄道灵天炁绿,系璧宿。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齐京,正音云:明生九真天炁青,系室宿。 玄胎平育天帝刘度内鲜,正音云:飘翰默然天炁赤,系危宿。 元明文举天帝丑法轮,正音云:开生舒天炁苍,系虚宿。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懀延,正音云:延虚明天炁黑,系女宿。 虚无越衡天帝正定光,正音云:镜无翘天炁碧,系牛宿。 太极蒙翳天帝曲育九昌,正音云:阿难洋明天炁紫,系斗宿。 赤明和阳天帝理禁上真,正音云:治安保仙天炁白,系梵炁。 玄明恭华天帝空谣丑音,正音云:飞音洞灵天炁黄,系箕宿。 曜明宗飘天帝重光明,正音云:翘贞英天炁绿,系尾宿。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辩,正音云:难玄明天炁青,系心宿。 虚明堂曜天帝阿娄生,正音云:弥纶玄明天炁赤,系房宿。 观明端靖天帝郁密罗千,正音云:朗观曜明天炁苍,系氏宿。 玄明恭庆天帝龙罗菩题,正音云:威清道玄天炁黑,系亢宿。 太焕极瑶天帝宛黎无延,正音云:洞真永观天炁碧,系角宿。 元载孔升天帝开真定光,正音云:开光竟真天炁紫,系梵炁。 太安皇崖天帝婆娄阿贪,正音云:晖莫阿魂天炁白,系诊宿。 显定极风天帝招真童,正音云:回翘威天炁黄,系翼宿。 始皇孝芒天帝萨罗娄王,正音云:君华大权天炁绿,系张宿。 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闵巴狂,正音云:惠威光天炁青,系星宿。 无思江由天帝明梵光,正音云:朗法元天炁赤,系柳宿。 上揲阮乐天帝勃勃监,正音云:郁元真星天炁苍,系鬼宿。 无极昙誓天帝飘弩穹隆,正音云:飞天虚英天炁黑,系井宿。 皓庭霄度天帝慧觉昏,正音云:无清明天炁碧,系梵炁。 渊通元洞天帝梵行观生,正音云:法权道先天炁紫,系参宿。 太文翰宠妙成天帝那育丑瑛,正音云:虚熏慧光天炁白,系赀宿。 太素秀乐禁上天帝龙罗觉长,正音云:阳威耀靖天炁黄,系毕宿。 太虚无上常融天帝总监鬼神,正音云:摄灵真天炁绿,系昴宿。 太释玉隆腾胜天帝眇眇行元,正音云:空微道明天炁青,系胃宿。 龙变梵度天帝运上玄玄,正音云:相灵妙光天炁赤;系娄宿。 太极平育贾奕天帝大择法门。 正音云:永玄九生天炁苍,系奎宿。 《内义》曰:此诸天玉讳玉音,皆以赤晶之玉,碧字刻之,秘於上清宫中。 持经之士,不请读诵。 三十二天之中,天中之人寿命有数,且如皇曾天人寿九百万岁,从此向上,每天皆一倍因之,则太明玉完天人寿一千八百万岁。 又倍因之,何童天人寿三千六百万岁。 倍而因之,至秀乐禁上天,人寿一千二百七万七千九百五十七万一千二百万岁。 此二十八天,是为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欲界者,下界也。 欲界有六天,自黄曾至七曜天是。 此天之人,有形有欲,触物染着。 初上二天以身交为欲,次二天以执手为欲,第五天以口说为欲,第六天以眼视为欲。 谓有色欲,交接阴阳,人民胎生,故云欲界。 一歌根净,上进一天,六欲根净,即登色界。 色界者,中界也。 色界有十八天,自越衡天至昙誓天是。 此天之人有形无欲,而有六色十八尘,曰六粗尘、六细尘、六轻尘。 一粗尘净,上进一天,六粗尘净,则进六天。 又六细尘,一细尘净上进一天,六细尘净复进六天。 又六轻尘,一轻尘净,上进一天,六轻尘净,升入无色之界。 无色界者,上界也。 无色界四天,自皓庭至秀乐天是。 《太真科》曰:无色界之中,至真无情,不交阴阳,人民化生,但啖香炁,无复形质之患。 故色欲俱空,修至第一天,唯存心识以入炁,观炁观道,成即升一天。 尚有心识,若能舍除心识,以至无为,复升一天。 前因都忘,心识即居此天。 此天不使都忘,故应用即有不为,即无若空,有都无即,失真中之应。 以其空中有真,真中有应,生成万象,皆出於空;万法在心,亦无形相;将令学者观心,若有若无,又升一天。 炁观转妙,结习都忘,洞入自然,即升种民之天。 《太真科》曰:无色界中,人身微妙,无复形色;或形长数百丈,而人不见,唯真人能见之。 以其无形可见,故云无色。 但三界之人,生死之根未断,阴阳之炁犹存,尚隶乎数。 寿岁有尽,或升入上境,或下生人中,随功高下,轮转无穷。 唯得道乃己自常融,至平育天,曰四种民天,寿数亦因倍而见。 一云:此四天人出二炁之外,无年寿之限,喜乐清静。 故《本际经》云:结习已尽,超种民位。 谓烦恼为结,学业为习。 《太真科》曰:上升四天,洞入道境,随炁升降,灾所不及。 以上三十二天炁及所系星宿,见《洞神经》。 人寿岁数、根尘染净,见《龙蹻经》。 其余见李少微、成玄英之注释矣。 数者,始於一炁,道生一、太极生两仪是也。 既隶乎数,必有其终,此其所以难逃生死也。 天人寿数可得而推者是隶数也o 故不免有轮回坠堕所以傅大士曰:饶经百万劫,终是落空亡。 释氏谓十种仙是矣。 此乃有为小乘,即缘觉、声闻之俦,以其未造清静无为之故。 若金丹者,契虚合无,形神俱妙,出於炁数之表,岂生死、寿岁、形相可得而拘乎! 薛幽栖曰:四方之天三十二者,谓四梵天也。 天帝高尊,形相宛然,虽有真相,犹如虚空;出入无间,不阂於物。 馑按经云:元始祖劫,化生诸天。 则三十二天皆一炁之所化。 还丹之修,本於一炁,功成道备,空洞无迹,亦若诸天帝尊虽有真相,犹如虚空者也。 然诸天之宝讳为券,可以济拔苦爽;而一炁之还元成丹,是能度脱凡躯。 事异道同,功殊理一。 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说。 三十二天,三十二帝,诸天隐讳,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灵章。 诸天隐韵,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中之灵,九和十合,变化上清。 无量之奥,深不可详。 敷落神真,普度天人。 《内义》曰:诸天诸帝,隐讳隐名,灵章音韵,神尊魔灵者,象一炁所化,而为铅银、砂汞、龙虎、水火、丹药异名之类也。 九和十合,即阴阳交缔,相生相成。 变化上清,乃阳极於乾,阴生於午矣。 造化无迹,阴阳无端,玉晨道主犹云:无量之奥,深不可详。 况末学乎! .关令有言:譬如大海能变化亿万蛟鱼,水一而已。 我之与物,蓊然郁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 由此观之,故造化之机可得而窥,所以究经道之玄微,依返还之妙理,推寻药物,本认丹基。 明铅银砂汞之机,运日月阴阳之用,期以长年度世,入圣登真,流传真谛,自利利他,此所谓敷落神真、普度天人耳。 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序述。 今日欣庆受度,历关诸天,今日谓元始以经授付道君之日。 请灭三恶,谓三徒也。 斩绝地根,谓地狱也。 飞度五户,谓五苦也。 名列太玄,谓玄都也。 魔王监举,无拘天门。 《洞神经升天券》,出皇人文中第六十八字,以清素带身。 道士临升天之日,五岳不见此券,则拘人魂魄,不得同升。 江河淮海不得此券,则留人血液,不得同升。 地官不得此券,则拘人形,不得升度。 天官不得此券,则拘闭天门,不使升进。 天门史士呵禁求券,得券则前入紫府,见大道君,然后一切诸神不敢拘制也。 《内义》日:今日欣庆受度者,丹成也。 丹成者,阳神萃於乾宫,直登三界。 阴炁剥於坤户,超脱五行,故曰历关诸天,请灭三恶,斩绝地根。 飞度五户,名列太玄者,乃圣胎存於髓海,魔试不干,神灵赞佑,天门忽震,身外有身,是谓魔王监举,无拘天门。 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说。 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灵。 《东斗长生护命经》云:东斗五星。 《西斗大计护身经》 云:西斗四星。 《北斗本命延生经》 云:北斗七星。 《南斗延寿度人经》 云:南斗六星。 《中斗大魁掌算伏魔经》 云:中斗三星。 或以东西南北七宿为四方之斗,以今人所谓北斗为中斗,引《天官书》而证之,曰斗为帝车,运於中央,临制四方,以察妖祥。 以神州之人居极之南,自北而观,故曰北斗。 《真一口诀》云:斗中自有五斗,阳明为东斗,阴精为西斗,丹元为南斗,北极为北斗,天关为中斗。 所说不同,故并存之。 《内义》曰:得度之人,丹成之士,则四斗为之主算记名,落死上生。 中斗则总统其事。 585/3青帝护魂,白帝侍魄,赤帝养气,黑帝通血,黄帝中主,万神无越。 青帝姓常,讳精明。 白帝姓混,讳蓐收。 赤帝姓炎,讳洞丹。 黑帝姓玄,讳明萌。 黄帝姓麻,讳忠。 五帝在天,主领飞仙;在地,镇於五岳,主领鬼神;在人,主领五藏五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气、肾藏血;脾处中宫,主於肌肉也。 《内义》曰:得度之人,更生受胎,则五帝降气,化生五脏,成其五行。 丹成之士,长生不死,则五帝降神,与之混合,脱其五行也。 《上清大洞通灵五帝录》云:五帝与天地同存,阴阳剖判,化生五行。 结自然之炁,宴景琼宫,徘徊上清。 游观常阳正元,於中促五行以推运,采后学以补真,典生死之图藉,主算禄於天年。 五帝内真通灵之文,生於九玄之中,结青阳之炁以成玉文,辅於五帝,神光焕乎紫虚,流真郁乎玉清。 五行混合,洞耀琼宫。 金木水火土,变化雌雄,分灵散景,出玄入微,洞达无穷,炁包天地,精贯太空。 能离能合,能阴能阳,能上能下,能死能生,能有能无,能败能成。 谛观此文,则尽还丹之道也。 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黄天魔王横天担力。 五帝魔王,上四言位号也,中二言讳也,下二言字也。 一云别有姓讳,并衣玄文之衣,头戴横天之冠,腰带龙头之剑,常乘羽轮,飞行云中;常作谣歌三千言,乱败后学,太上故书其曲,在《消魔经》中。 《内义》曰:旧说谓魔王作谣歌以乱后学,靖而思之,不然。 魔王非故乱败学者,盖试之也。 《色界魔王章》曰:我界难度,故作洞文,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身虽好道而信不笃者,多矣。 徒慕虚名,不为实行,魔王安得不试之也。 试之过者,保举成真;其败乱者,亦秉持不坚之过,於魔王亦何怪焉。 五帝大魔,万神之宗。 此别是五帝之下有大魔王,别有姓名,非前五天魔王也。 飞行鼓从,总领鬼兵,麾幢鼓节,游观太空,自号赫奕,诸天齐功。 《内义》曰:《玉清隐书》云:五帝魔王领官属,与天同生,常恼乱学人,不欲成道。 又自矜与诸天上帝齐其圣功,后因龙汉开图,乃服元始之化。 故《步虚颂》曰: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诸天。 由是而言,若学者坚持素志,如矢一发往而不回,道富丹成,则魔王敬奉,反为之用,又何敢而魔障哉。 上天度人,严摄北酆。 《内义》曰:欲界飞空之音卒章曰: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送妖魔精,斩诚六鬼锋。 诸天炁荡荡,我道日兴隆。 盖北酆鬼神乃职司杀,乐於遏算绝命。 天尊开度,魔王顺化,勒摄鬼帝,普告关盟,宣约处分,毋辄肆虐,丹成之士,故亦如之。 神公受命,普扫不祥。 八威吐毒,猛马四张。 大罗天神公命五帝大魔扫除不祥,防卫学者。 八威神龙,天灵陆马也。 天丁前驱,大帅仗旛,掷火万里,流铃八冲。 得道升度,帝敕大帅神君,仗旛而前驱,天丁力士、火铃大将以左右,一如妙济许真君故事。 敢有干试,拒遏上真,金钺前戮,巨天后刑。 屠割鬼爽,风火无停。 千千截首,万万剪形。 魔无干犯,鬼无妖精。 《内义》曰:功圆道备,内外一致也。 三官北酆,明检鬼营。 不得容隐,金马驿呈。 普告无穷,万神咸听。 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内义》曰:三官九府,北都罗酆,乃考校世人罪恶之司。 道成之士,虑绾宿业,未解于彼,或先亡祖襧罹其中,未蒙原宥,有滞甄升,故令明加检讨,鬼营罪录,应有冤咎,咸与蠲除。 勿政稽留,驿马呈上,亦若妙济真君帝赐录功宥过之理,徧告十方一切神灵,咸使闻知。 悉如命令三界五帝,诸天大魔,保举列言,驰奏上清矣。 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降之令,乃道君纪录也。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三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四观复子萧应叟学元洞玉历:此章论劫运成坏。 按《龟山玄录》曰:天尊结元洞之炁,为玉历之书。 《内义》曰:《太极妙化神灵混洞赤文章》云:九霄总梵,八帝治天,非混洞赤文,不能摄化九阳而明天度。 此九霄九天皆混洞赤文之所开化,故赤文化混洞,混洞化弥罗,五劫开化。 《元洞玉历章》云:昔混元溟涬,大梵弥罗,诸天未分,九阳冥合。 三因九转,六变七回,元始肇形,五劫初化。 乃命道君笔录天元,运乘五劫。 故元洞者,以明祖炁;玉历者,以纪天元。 劫运五周,复归其一,是以五劫既周,昊天成象也。 即此而推混洞赤文,而曰太极妙化。 神灵者,先天自然之道也。 元洞、玉历而曰五劫开化者,后天修证之理也。 故李少微谓此章论劫运成壤是也。 以丹而言,元洞乃先天虚无之祖炁,空炁金胎是矣。 玉历则炁之结而成象,乃我之本来面目,丹基药祖也。 与混洞赤文一理无殊,故曰元洞以明祖炁,玉历以纪天元。 天元则人之根本是也。 即此而修证真道者矣。 龙汉延康,劫之名号。 龙者,神也;汉者,大也;延者,长也;康者,安也。 《内义》曰:严东云:元炁始结而成玉字,显乎龙汉,隐乎延康,光乎赤明,耀乎开皇,逮至上皇也。 夫龙汉之劫,玉字初显,类乎人之分炁初生也。 延康之劫,玉字沦隐,类人身之没也。 赤明之劫开图,玉字复光,类乎人之再出世也。 开皇上皇之劫,玉字耀明,类乎人之处世也。 所谓劫运五周,复归其一,五劫既周,昊天成象者也。 天地以三界空坏为劫,人身以死为劫。 天地不知几经成败,人身不知几度生死,而虚无自然之炁历劫常存。 劫终之后,三界空坏,万物精爽,长在太空。 人之老死,百骸枯朽,一灵真性,亦复如是。 《西升经》 曰:上世无始以来,所更如沙尘,动则有载劫,自惟甚苦勤,所以为生死之根本,升沉六道,苦轮不息,唯得道乃己。 587/3渺渺亿劫,混沌之中。 言此二劫,眇邈久远,莫知历数,在於溟涬之中矣。 上无复色,下无复渊。 每劫运终,三光冥暗,天地混沌,上有何色,下有何渊? 《内义》曰:《阴符经》云: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上清经》云:大运之交也,天炁穷於太阴,地炁极於太阳。 阳极则孛,阴极则否。 阳极则其精化为水,阴极则其精化为火。 先焚以大火,次漂以大水,上至九天之下,下至九地之内,毫末无遗,然后元炁复合,谓之混沌。 混沌再分,亦如初劫。 如比变革,总名为元炁离合。 夫龙汉延康之前,与夫此身之先,不知其几经变革离合,归乎空洞而无色无渊矣。 风泽洞虚,金刚乘天。 风泽者,道之炁。 金刚者,精之炁。 道炁至柔则洞洽於虚,精炁至刚则运乘於天。 《内义》曰:风者,有炁无形;泽者,有形无质,乃虚无自然之理也。 薛幽栖云:道之炁是矣。 《易》曰:泽上有风,中孚 。 其为卦也,内外皆实而中空,象乎虚 无。 《道德经》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乃能顺信一切,造化万物。 故曰说而巽,孚乃化邦也。 《麻衣》曰:中孚则始生之理也。 道之炁,岂非始生之理乎? 金者,亘古不变;刚者,坚贞不坏。 是纯真至妙之精。 薛云:精之炁是矣,乃合乾道。 夫乾者,六爻皆阳,反覆颠倒,其体不变。 四德俱备,万物以之亨长遂成。 《麻衣》曰:乾者,造化之枢机。 精之炁岂非造化枢机乎? 此两者,《道德经》所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者也。 即是人之一灵妙有。 夫劫运变革,三界消坏,而种民之上,寂然不动,故此炁洞虚无之妙,乘不坏之天,分化开图,成立三界,如人一灵复胚胎而生身者也。 是炁也,金液还丹之基本矣。 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 谓天上天下,不可观测,唯混成自然而独立也。 《内义》曰:类人之死,殒其形骸,真性独存者也。 《道德经》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彻。 夫如是,故曰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不可得而致诘,故混而为一,是谓大行梵无炁也。 溟涬大梵,寥廓无光。 劫坏之后,唯有大梵之炁,溟涬寥廓,三景无光矣。 《内义》曰:张子平《灵宪》曰:太素之前,厥中惟虚,厥虚惟无。 斯谓溟涬道之根也。 玄师曰:人自溟涬大梵而生,亦自溟涬大梵而死。 夫溟涬大梵者,乃自然之炁,浑沌未分者也。 父母构精之始,此炁欻然感附成胎,强名曰神。 於混洞赤文下详注。 自是而生者,此也。 寥廓无光者,乃混沌未分,阴阳屈郁,日月灭景,天地冥然,象人受胎於母腹之中,未出世也。 及其生也,动之死也。 故《庄子》 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遇於浑沌之地,而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 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注云:倏,有象也;忽,无形也。 浑沌乃清浊未分,喻自然也;其凿之者,不顺自然,强开耳目矣。 盖喻七情开发,走失大梵祖炁而致衰朽,所谓自是而死者也。 赤明开图,运度自然。 元始於延康之中,开启赤明之运,开图箓之焕烂,运阴阳之分度,因此遂号赤明之劫也。 《内义》曰:赤明者,劫坏之后,阳炁复肇,立劫之名也。 开图者,劫运再立,天尊开演图箓,运度自然之道。 图箓者,混洞赤文,元洞玉历是也。 由是天地成立,日月光明,群生遂性,万汇亭育。 以人而言,出离母胎,立劫之始也。 性识萌动,开图之理也。 口言目视,鼻嗅耳闻,手执足行,心明意达,乃运度自然之道也。 而愚者不及,知者过之,以是失中,自然之道丧矣。 元始安镇,敷落五篇,赤书玉字,祖炁复肇,安天镇地,五文开廓,混洞赤文,宣布复出。 八威龙文。 乃八威召龙之录,能御伏妖异,策役神灵。 保制劫运,使天长存。 大朴既散,炁结成文。 有无相资,显仁藏用。 经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道则造化不忒,在天地则长久不坏,在人则长生不死。 故曰保制劫运,使天长存。 《内义》曰:元始安镇,乃纯精一炁,镇静坤宫,敷落五篇,乃妙化五行。 簇置神室,赤书玉字,乃元精真炁。 八威龙文,乃八景阳神,保度此身,不终之劫,超越生死,使与天而长存。 夫人之禀生,有命有性,命有限而性不灭。 性虽不灭,庸愚之流,命终之后,不能无沦荡。 达者戒慎修持,死生一政,命虽有终,性无革变。 然虽如是,不若金丹之道,形神俱妙。 故彭真人云:将无涯之元炁,续有限之凡躯。 元炁乃天地长生真精、圣父母之炁也。 凡躯乃阴阳短促浊乱,凡父母之身也。 故将此圣父母之炁变化,凡父母之身,为纯阳真精之形,乃得与天地同寿矣。 梵炁弥罗,万范开张。 《内义》曰:道炁弥纶,包罗太虚,万物轨范,由此开张。 如日月星辰人民品汇,皆因梵炁生成肇化也。 按《开化置品经》曰:吾於无名无形,蒙头溟涬之中,开导玄黄,分灵散炁,从大罗下生三境,次生九天,立九天帝为三宝之玄津,二十七天为境界之修品,三十六部为三景之玄根,下为三十六天之域宅。 次三十二天、三十二帝潜运开化,下分三界,傍贯璇玑,二十八宿五星躔度以明五方。 清炁上腾,重浊下凝,下生九地,中生九人,天地人物,无不备焉。 故阳和正炁,化生上圣高真;柔和冲静之炁,化生元君圣后、仙妃玉女;刚烈英勇之炁,化生天丁力士、神兵将史;阴阳五行之炁,化生男女;杂谬之炁,化生禽兽。 咸承一炁,万种不同,随其生化。 夫太虚既在道炁弥纶包罗之内,则此身亦在其中矣。 如万物轨范日月星辰人民品汇者,类一炁升降而应阴阳,寒暑推运而为砂汞铅银者也。 此盖无中化有,强名法象,若执而有之,即非妙道;返而合元,是为丹矣。 元纲流演三十二天,轮转无色,周回十方。 旋斗历箕,回度五常,三十五分,总炁上元。 八景冥合,炁入玄玄。 五常者,五行也。 三十五分者,日月五星及二十八宿也。 《内义》曰:元始祖炁,纲维一体,三官升降,往来无穷。 是谓元纲流演三十二天,轮转无色,周回十方也。 旋斗历箕、回度五常者,明大梵祖炁始旋於斗,终历於箕,周回天度而成五行也。 斗、箕属东北之方,艮寅之位。 以人身而测天度,则下丹田之上是矣,元炁初发,冲漠幽隐。 寅时於下丹田之上,始得舒畅。 当是之际,以铅摄汞,以阴召阳,类大钧之播物,无不发生者也。 《参同契》曰:混洞鸿蒙,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流通。 始於东北斗箕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精光者也。 然后阳炁上升,阳极生阴,阴炁下降,返本归源,匝绕周身,运化五行。 故易玄子云:还丹命可延,返覆阴阳炁。 父子与君臣,循还归一位。 春仁煦於木,夏火存於礼。 秋则义属金,冬以水为智。 黄君独守信,土符称戊己。 此是真五行,五行固同类,道德甚分明,祖师专味是耳。 夫一日之间,一年节炁天地万物皆备於我。 元炁发而阴阳分,阴阳分而四时成,四时成而炁节周,炁节周而五行备,五行备而造化成。 阴阳二炁,日月也。 四时者,四象也。 二十四节炁,火候也。 五行,药物也。 阴阳五行,应北斗四时。 二十四炁,应二十八宿。 是谓三十五分。 造化成者,皆由一炁纲维,八卦变化,密运妙机,潜符玄理。 故曰三十五分,总炁上元,八景冥合也。 不可以致诘,故混而为一,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故曰炁入玄玄。 玄中太皇,上帝高真。 凡称皇者,即天尊之号,与元始之齐位。 《内义》曰:玄中者,仙中之仙,真中之真,圣中之圣,道中之道。 太皇即元始也,上帝即道君也,高真即老君也。 纪云:元始是大罗天人,道君是西那国人,老君乃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也。 三号虽殊,其道则一。 以内而言,元始大罗天人者,祖炁也;道君西那国人者,金母也;老君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者,丹体也。 皆我真性,初非别物。 道经云: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矣。 释氏所谓自性具三身者也。 六祖云:清净法身,汝之性;圆满报身,汝之智;千百亿化身,汝之行。 儒书亦然。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元始也。 率性之谓道,道君也。 修道之谓教,老君也。 一以贯之,皆道也。 儒者以之治世、礼君臣、正上下,功及於物,亦能度世。 故《元始上仙记》云:自古至忠至孝、至贞至廉者,不同常流,皆擢仙职。 释氏以之出世,故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玄门则有无互用,虚实相通,聚则成形,散则成炁。 故曰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也。 泛景太霞,啸咏洞章。 泛者,浮也;景者,身也。 言天尊泛景霞霄而吟咏洞章也。 《内义》曰:泛景者,经所谓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之理。 太霞者,常阳之炁,盖道无不在,泛兮所至,无非常阳之域而啸咏洞章,乃雍容自适之理。 若人之真性,涵泳於元和之中,熙熙怡怡者也。 《庄子》曰:游心於淡,合炁於漠之谓也。 金真朗郁,流响云营。 玉音摄炁,灵风聚烟。 紫虚郁秀,辅翼万仙。 金真者,自然之章,流响庆云之宫。 玉音,玉光之章,侍晨一啸而灵风聚烟。 《内义》曰:金真朗郁,真神明盛也。 流响云营,炁归神室也。 玉音摄炁,铅炁感汞也。 灵风聚烟,真汞结砂也。 紫虚郁秀,辅翼万仙,乃阳神隐焕,万炁簇拥,居於神室之中。 是谓金丹之体。 故文始先生《赞紫虚阳光录》曰:虚元无上紫虚秘录,乃三洞之玄根,天地之真祖,至高至极,至妙至灵,修之长年;神仙行之,还淳返朴。 谛观此言,紫虚之道,金丹无殊矣。 千和万合,自然成真。 《内义》曰:千神和为一神,万炁合为一炁。 自然之理,契合成真。 真中有神,长生大君,《内义》曰:即性中之真神,长生不死之本道。 经所谓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者也。 是谓金液还丹矣。 无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桃康合延。 无英公子乃肝神也,白元乃肺神也,太一乃百神之主,司命为南上之真,桃康、合延乃左右肾神也。 《内义》曰:帝一混合法曰:白元、无英、桃君、司命、太一,混合五神,捧籍列侍。 五神,各有所主,混合九变,三五洞化。 於是三宫镇真,百节受灵。 帝君宝籍,宿命无倾。 周旋虚烟,启通玄精。 二十四真,忽然化生。 上开上元,下开八冥。 左朝六甲,右使六丁。 玉华引日,太一并形。 千乘万骑,举身登晨。 修帝一真道,功成百神混合,如此金丹之理道备亦然。 执符把箓,保命生根。 《内义》曰:符箓者,以有象而言,则文字也;以无象而言,则灵炁也。 修丹之士,把握阴阳,挈提天地,明造化之妙用,运铅汞之玄微,神全炁备,与道合真,真神保其性命,灵炁护其生根。 上游上清,出入华房。 八冥之内,细微之中。 下镇人身,泥丸绛宫。 中理五炁,混合百神。 十转回灵,万炁齐仙。 华房,玉清三华房也。 八冥,即八极也。 细微,毫芒也。 泥丸,脑宫也。 绛宫,心也。 此等真神以太一为主,则游行三清,出入三华之房,周於八极之内,徧於毫芒之中。 下镇人身,则太一在脑,总众神也。 司命处心,纳生元也。 无英在肝,制三魂也。 白元在肺,拘七魄也。 桃君处脐,保精根也。 延康居肾,守命门也。 中在空洞,则理於炁,和合百神,《易》曰神元方,阴阳不测之谓。 然则神无不在,所在皆无不可以识,智知不可以有无定。 《内义》曰:内外之理,一致无殊;上清华房,八冥细微,此乃外象,一炁所化泥凡绛宫,五炁百神,此乃内象,亦一炁所化。 夫无,大无不包,细无不入,神之为物,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孟子》曰:浩然之炁,塞乎天地之问。 《庄子》曰: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 上际於天,下蟠於地。 若乃顺而养之,则三部八景、三关五脏六腑、九宫金楼玉室、十二重门紫户玉合、三万六千关节,根源本始,神全炁足,是谓道纯素者也。 故曰能体纯素。 谓之真人,则游跻上清,出入华房,大包八冥,细入毫芒,聚则为形,散则为炁,天关为之十转,诸真为之度灵。 万炁还元,俱成仙道。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上开八门,飞天法轮。 罪福禁戒,宿命因缘。 普受开度,死魂生身。 身得受生,上闻诸天。 诸天之上,各有生门。 天中有无量大圣众,常简学仙之人生死录籍,开度九幽之魂,升入八方法轮之门也。 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说。 《内义》曰:仙道所贵,唯在长生。 初无限量,应度即度。 《感应篇》曰:欲求长生者,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其福。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其祸。 人之善恶,皆由心造。 夫心者,出入以象,其门运动以象。 其轮心机成於内,天机应於外,由是有八方法轮之门,中有罪福之场,禁戒事迹,因缘所由,具载《法轮经》。 虽曰大慈之化,善开济度,而福有浅深,报应有差等,是谓夙命皆闻,上天随其善功,禀赋受生,死魂则有随果受生之门,生身则有仙阶高下之品。 中有空洞谣歌之章,魔王灵篇,辞参高真。 《内义》曰:上文诸天之上,各有生门。 道君继而述云:中有空洞谣歌之章。 或云空洞者,三界总名;或云即洞章之理。 合而言之,三界者,诸天在其中,盖诸天之中,有空洞歌章,乃三洞经录所载,天真着述,赞颂之类,玄文妙理,开悟后学者也。 魔王所作飞空歌音,义在儆戒,理契天真。 道君叙述于左,即非灵宝本章,故不在内象之列,唯释其义矣。 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叙述。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内义》曰:欲界魔王作歌,凡人口业净尽,有十善功,上生欲界六天。 人道眇眇,轻浮。 仙道莽莽,难明。 鬼道乐兮,当人生门。 邪僻趋死。 天道贵生,欲人长生。 鬼道贵终。 欲人终死。 仙道常自吉,知常,明,故吉也。 鬼道常自凶。 妄作,是以凶也。 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 唯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 《内义》曰:谓明则高真上圣,幽则清灵精爽。 哀悯世人,声明物理,警觉至学之士,昭彰天地之间。 唯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也。 古德云:幽林鸟叫,碧涧鱼跳。 云片展张,瀑声呜咽。 如是景象,示人入处。 由是观之,纷纭万化,无非悲歌。 洞山云:若将耳听终难会,眼里闻声始得知。 《庄子》曰: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有如湍水逝川,白驹过隙,日鸟月兔,显示丹基;蛇脱蝉蜕,彰明解理。 灵龟服炁,蜣螂转丸;漆园濠上之鱼,濂溪窗前之草,皆可心领意会,目击道存。 是谓不言之教,无声之闻也。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 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内义》曰:罗酆之职,主治罪罚,收录愆过,削夺寿算。 寿算既除,命限灭绝。 馑按,经云:人之受生,所谓之算。 记在诸天,太上勅勒,诸天诸地、日月星斗、天真上圣、将军使者、大神童子、天地飞仙、三界四司、岳渎官属执箓把籍,巡行考案。 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结。 三元八节,五腊三会,考较功过,不辍须臾。 若修善则延年,为恶则减算,录送罗酆,毫分无失。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邓。 束送妖魔精,斩馘六鬼锋。 诸天炁荡荡,我道日兴隆。 《内义》曰:外奸除则诸天炁荡荡,内行着则我道日兴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内义》曰:色界魔王作歌,凡人身业净尽,有三百善功,上生色界十八天。 落落高张,天也。 明炁四骞。 炁也。 梵行诸天,周回十方。 梵炁匝绕。 无量大神,皆由我身。 诸得道者.皆自魔王保举成真。 盖示学人升黜之意,使其知所惩戒也。 我有洞章,万徧成仙。 《内义》曰:洞章乃龟山丹黄飞玄紫文。 昔尹真人道成,老君与之西道毫台,入七宝园,观其文,修之有法,具载灵宝经法中,功成为灵宝真人,即非魔王之歌也。 万徧成仙,万乃一之积,非一朝夕能造乎,是故在积习而致之。 昔定录真君谓雷平许君曰:学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 若不坚心正行,岂得见泉源邪? 此乃积习之理也。 仙道贵度,鬼道相连。 修仙所贵长生度世,否则身殁炁散,魂神被考,累及祖宗,可不谨哉! 天地眇莽,秽气氛氛。 三界乐兮,过之长存。 身度我界。 体入自然。 此时乐兮,薄由我恩。 《内义》曰:物形之大,无出天地,而秽浊之气亦盈其中。 太虚廓然,不碍纷触。 大慧有言,太虚空中还有一物,碍得他否? 虽不受物碍,而不妨诸物往来。 人若性天虚廓,不滞於物,以象太空之含容,则离六根六尘而超欲界、色界、无色界,结习都忘,不复沦坠。 骨肉同飞,升入无形,得至於此,真乐长存。 虽由修进,功满德就,亦自魔王保举。 此乃修行经力成道者。 若丹道功成,不历阶级,即登上品之仙。 龙汉荡荡,何能别真。 龙汉者,初劫之名。 是时大道淳朴,徒有其化,难可为杂,人之本性亦如然。 《内义》曰:受性之初,如婴儿之未孩,安有精粗之别? 夫本有之性,湛然清净,因情识迷幻,故有染着。 太上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有身者,有识情也。 无身者,无识情也。 夫识情皆因惑於妄幻;能知妄幻,识情自除。 《圆觉经》云: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亦不须强生排遣,则性复心冥,浑然龙汉之初。 经云:专炁致柔,能如婴儿。 如是,则真亦何有? 我界难度,故作洞文。 我界,即色界也。 洞文,即此歌也。 盖魔王欲人成道而作歌以勉之。 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内义》曰:关尹子云:物来无穷,我心有际。 故我之良心,受制於情;我之本情,受制於物。 夫世绪纷纷,类似妨道,随机而应,勿留於心。 故曰物非我物,不得不应;我非我我,不得不养。 虽应物,未尝有物;虽养我,未尝有我。 若夫所不免者,衣食也。 然衣食者,人之涉世舟楫。 若到彼岸,亦无所用。 万事已定,浮生自忙,功名随分,轩冕倘来,故非力取巧得,随世缘可也。 其或迷惑声色、轻弃精神、决性命之情、造生死之业者,意逐物迁,神识流荡;於至无中,执以为有;於至变中,执以为常。 经曰:耳目声色,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冤。 身为恼本,痛痒寒温;意为形累,愁毒忧烦;弗疾去之,寿命不延。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何待其试乎! 成败懈退,度者几人? 笑尔不度,故为歌音。 《内义》曰:成败懈退,四字之中,一利而三害。 倘不以轮回生死为念者,则信道不笃,进寸退尺,必矣。 故经曰: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馑终如始则无败事,谓其鲜克有终也。 第三无色界魔王歌曰:《内义》曰:无色界魔王作歌,凡人心业净尽,有六百善功,生无色界四天。 三界之上,眇眇大罗。 三界之上,即种民四天也。 种民之上,即大罗天也。 上无色根,云层峨峨。 大罗天上有玉京山,无根而生,据空而停。 山上有九层云楼,高而峨峨也。 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部制我界,统乘玄都。 元始天尊自空劫以来,宅居其中,总治三界者也。 有过我界,身入玉虚。 《内义》曰:我界即无色之界,玉虚乃虚无玉京。 修行之人,得度无色之界,以入四种民天之上、玉京虚无道境,方无坠堕。 未得过者,犹滞轮回;盖生死之根未断,阴阳之炁犹存,尚隶乎数,或升或坠,轮转无穷,唯得道乃已。 我位上王,匡御众魔。 空中万变,秽气纷葩。 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内义》曰:保真者,乃任常不渝;迷惑者,即居幻易迁。 有如兰麝之馨,达者谓之妖淫秽气也;是非之场,达者谓之罪福纷扰也;粉黛之容,达者谓之鸠毒葩华也。 举世乐为,故曰迷惑者多。 仙道难固,鬼道易邪。 仙道恬淡无为,虽设禁戒,鲜有坚守。 世事纵心快欲,不待教诱,自然从靡也。 人道者心,谅不由他。 《内义》曰:三教皆由心地发明。 儒曰存心,仙曰修心,佛曰明心。 或曰正心、洗心;或曰虚心、静心;或曰息心、降心,无非令人淑此以复其善。 故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由心正而后身修。 推此及彼,绰然有裕,岂外乎心! 《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若夫致知、格物,亦自正心而得矣。 道家云:生我於虚,置我於无;生我者神,杀我者心。 又曰:众生受诸恶业,皆由自心妄想颠倒,不悟无为。 一切罪根,皆由心造。 天堂快乐,自由心生;三界沉沦,亦从心起。 佛家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又曰: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马祖所谓:即心是佛也。 《圆觉经》云:是诸众生清净觉地。 裴休曰:真净明妙,虚彻灵通,卓然而独存者,心也。 背之则凡,顺之则圣;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杨龟山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 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 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 邵康节曰: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 又曰:身生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其余何足言。 由是观之,信乎不由他矣。 其要在於谨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静定栖神,毋生杂想。 抱一守真,神和炁清。 死灰其心,槁木其形。 外景不入,内景自扃。 勿逐勿染,万虑自澄。 专炁致柔。 复性如婴。 其或反此,徒取苦辛耳。 仙道贵实, 见素抱朴,复命曰常。 人道贵华。 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 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 《内义》曰:不乐仙道者,人道贵华也。 为贪世乐,不知轮回之苦。 按《本起经》云:思想不能复,还反于道,便入五道无休息时。 何谓五道?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四道者,神入薜荔为饿鬼;五道者,神入泥犁地狱中考。 呜呼! 大圣慈悲,谆谆告戒,倘或悟世乐之非乐,度三界之为乐者,必不忍轮回於五道矣。 已上正文,道君叙述。 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 诵之百徧,名度南宫。 诵之千徧,魔王保迎。 万徧道备,飞升太空;过度三界,位登仙公。 有闻灵音,魔王敬形。 灵音谓灵宝本章,道君叹美魔王歌章,诵之尚得成真入道,况我灵宝本章乎! 《内义》曰:心与经通,行与经合,唯善为一,杜绝诸缘者,诵之方如经旨。 敕制地祇,侍卫送迎,拔出地户五苦八难,七祖升迁,永离鬼官。 魂度朱陵,受炼更生。 右敕制乃元始天尊所降,道君纪录。 《内义》曰:敕制乃元始天尊之命令元始祖炁也。 命令,造化也。 地,土也;只,神也,喻祖炁造化、真土之性而生神。 侍卫者,养正持盈、守雌抱一也。 送迎者,坎流於戊,离就於己也。 此乃功成而丹就也。 故《悟真篇》曰:取将次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里阴。 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自由心。 如是则阳炁纯全,阴炁剥尽,离五行之数,脱八卦之机,故曰拔出地户五苦八难也。 阴炁绝於坤户,故曰七祖升迁,永离鬼官。 阳神聚於离宫,故曰魂度朱陵,受炼更生。 此乃脱胎神化、长生神仙也。 是谓无量,普度无穷,有秘上天文,诸天共所崇。 泄慢堕地狱,祸及七祖翁。 《内义》曰:大而天地,微而昆虫,此道具足,初无欠阙。 不以贵而与,不以贱而抑。 其所秘者,盖恐人之轻渎,倘能尊敬奉行,获福无量;或有不馑,冥宪具存耳。 道言:此二章并是诸天上帝、及至灵魔王隐秘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辞。 言无韵丽,曲无华宛,故谓玄奥,难可寻详。 《内义》曰;此二章,混洞赤文、元洞玉历是也。 一明先天之道,一明后天之理。 隐秘之音,大梵之言,丹药玄微,理亦如之。 非世言辞,难以寻究,不因师旨,其可易为乎? 上天所宝,秘於玄都紫微上宫,依玄科四万劫一传。 若有至人赍金宝质心,依旧格告盟十天,然后而付焉。 万劫如昨夜,千春如今朝。 则四万劫一传,亦非久远,此乃天真之格,非人世传受之期限也。 《内义》曰:此经此道,上天宝秘,授受有格,其可轻邪。 道言: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 否者,阳九百六之厄。 终者,三界消亡也。 日月五星,亦有亏盈。 至圣神人,亦有休否。 末学之夫,亦有疾伤。 天地圣人尚有休否,况末学之夫,宁无疾伤? 倘有遭遇,甘之勿怨。 凡有此灾,同气皆当,齐心修斋,六时行香,十徧转经,福德立降,消诸不祥。 无量之文,普度无穷。 《内义》曰:人与天地万物,均一炁也。 故太上谓四众曰:凡彼有灾,同气皆当齐心修斋,行香诵经者,欲其一体同观也。 为人者讵宜以灵台置人我於其间?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然则我之欲安,彼宁不欲安乎? 故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不杀不害,不嫉不妬,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言无华绮,口无恶声。 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由此而致。 所谓欲为地仙,当立三百善;欲为天仙,当立一千三百善,是不难也。 苟能遵行,何特成仙,太平之道毕矣。 道言:夫末学道浅,或仙品未充,运应灭度,身经太阴,临过之时,同学至人为其行香诵经十过,以度尸形如法。 魂神径上南宫,随其学功,计日而得更生。 转轮不灭,便得神仙。 《内义》曰:学力未至,数不可逃。 委蜕此形,视其已死。 然而足不青、皮不皱、目光不毁,屈伸从人。 依科作度尸之法,则神经阴炼,随其功业之浅深,准其年月之多少,时限既毕,神归返形,复得更生。 外虽终殁,经时积稔,有同时顷。 从兹已往,便得神仙,此亦得尸解之道也。 道言: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此三者,造化不能逃乎数,假人力而助之,人力不能政其功,而道与之。 国主有灾,兵革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疫毒流行、兆民死伤,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师友命过,亦当修齐,行香诵经。 此三者,天不能神其用;人成之,人不能极其挚,亦道与之也。 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 生死受赖,其福难胜。 故曰无量,普度天人。 《内义》曰:人肖天之貌 ,身处阴阳之间,未离范围,宁免屯否。 造化潜运,寒暑密移,倘不以时消息,忽罹沴疫,岂无疾患乎? 以内而言,所谓天地运终者,则数之尽也。 星宿错度,日月失昏者,乃神气浊乱,心目眩悸也。 四时失度、阴阳不调者,则燥湿寒温失宜、二炁乖理也。 所谓修斋行、香、诵、经者,即虚心炼炁,颐神葆真也。 可以济世垂死,弭患蠲疾矣。 其或国主有灾,兵革四兴,疫毒流行,兆民死伤,师友命过,当奋发忠诚,慈悲恻隐,禳禬消度,拯救济技,以资善果,积着阴功。 故曰斋戒诵经,功德甚重。 夫斋者,斋其心也。 颜子不饮酒,不茹荤,孔子谓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心斋者,虚其心也。 《道藏纪算录》云:清斋一旬,增算一纪;清斋一日,增算十旬。 清斋即心斋是矣。 戒者,老君曰:夫学上道,不奉大戒而诵经行咒、佩符析神、合丹服药、隐处山林、求升仙之举,恐未可希也。 若能全戒於内,和光於外,乃庶几於灵标之崖矣。 非修行难,奉戒难耳。 子能全戒,念及十方,太上将保尔登仙矣。 戒全而诵宝经,佩大符而行事,若复不仙,则天下无有不死之道矣。 我所慨世,求其人难得耳。 夫有经而无戒,犹涉海而无舟楫,犹有口而无舌,何缘度兆身也。 夫道要在行合真科、积善内足,然后始涉大道之境界。 弗能耳者,皆为徒劳於风尘,无益於生命之修短也。 故戒有别文,略具其目:老君五戒,授尹真人一百八十戒,授干真人天师七十二戒,太清二十四戒,修斋行道十二戒,修真十戒,九真妙戒,灵宝九戒,正一五戒,其他具载经忏,不可尽名。 无非检心律己,止恶防非。 约而言之,思无邪、毋不敬而已。 所最急者,淫欲为先。 故曰淫欲为十败之首,杀又次之。 其他行妨於道事,碍於理,皆应去之。 经曰: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凡行戒者,须当精详修习,或有不解,或有遗忌,或有谬误,或冒禁故,皆招愆罪,悉名破戒。 即应忏悔首谢。 西王母曰:夫好道慕仙者,精诚志念,斋戒思愆,辄除过一百,克己反善,奉敬真神,存真守一。 行此一月,辄除过一千。 如是则过者化、存者神、济世福国,其以美利利天下,阴阳和静,鬼神不扰,群生遂性,万物不伤。 外应如是,内应可知。 得不谓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 故曰无量普度天人乎。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四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五观复子萧应叟学道言:凡有是经,能为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灾之日,发心修斋,烧香诵经十过,皆诸天记名,万神侍卫,右别至人,克得为圣君金阙之臣。 《内义》曰:前云天地运度否终、日月五星亏盈、至圣休否、末学疾伤,皆当修斋诵经。 又云:斋戒诵经,可消天灾、保帝王、禳毒害、度兆民,行是功德,皆诸天记名,万神侍卫,右别至人,得为圣君金阙之臣。 是则功归於我也。 故前辈谓善之一字,最能成就一切行。 愿人发善愿,天上闻之,声如爆竹,上真诸圣无不主持,心契故也。 经曰: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观经之旨,岂欺我哉! 诸天记人功过,毫分无失。 天中魔王,亦保举尔身得道者,乃当洞明至言也。 旧注曰:修行是道,功德积着,诸天录善,魔王保举,自然玄解体真、通达经旨。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内义》曰:大梵者,元始大梵之炁,离合以成音。 梵之言泛,六合无处不同。 隐语者,谓隐秘天中,世人不解。 无量音者,殊方异类,普闻妙义,无有限极。 凡二百五十六字,分置三十二天,各八字。 又书玄都宫阙及诸天楼观。 若能服其字,则随人所习,乘炁各归其处也。 按《内音经》云:元始天尊於赤明世界栢陵舍座,是时,云雾郁勃,三日三夜,玄阴不解。 五老上白天尊曰:今日侍座,所未曾见。 天尊演教,则河海静默,山岳藏云。 今白日昼阴,天人惶惧,不审何故? 天尊曰:今日诸天发瑞,灵应自然,玉字焕斓,障蔽天光。 咸令四座暝目伏听。 俄顷,天炁顿启,冥暗豁消,五色光明洞照十方。 忽有灵书字方一丈,见於空玄之上,文彩焕烂,八角垂芒,精光夺目,不可得看。 天尊普告曰:此灵书八会,字无正形,其趣宛奥,难可寻详,可注解之。 於是天真皇人受天尊明命,注解其音,以付道君,使教诸天应得道成真、有仙名者也。 元始灵书中篇道君撰《内义》曰:灵书所标白字,乃卦炁法象、节候时晷,先真谓此灵书合於大易六十四卦。 此经在天地之先,在有卦之前。 西王母以九日导乾坤毋东覆两卦显之,故乾坤二卦始於此,继以屯蒙,终於既未,为造化之纲维也。 次列六十甲子於下者,明炁数始终循环也。 次系月建节候十二卦者,以表一年阴阳伐谢、寒暑推迁也。 复别朔望盈亏者,以明一月也。 又标十二时辰者,以准一日火候,水符进退也。 盖以一年之节,陷於一月,两日半准一月。 复以十二卦,以应十二时者,又促一月归於一日也。 一时准两日半。 故上下卦象所用皆殊,甲子节候,其义亦别。 综而言之,上卦甲子,经也;下卦节候时晷,纬也。 志士但观动静起伏、消息盈虚,自然得意忘言,幽微之理尽在是矣。 仍依天真皇人内音训释,或删繁取要,或加字益文以注之,盖欲使人皆晓意义耳。 亶娄阿苍,豫 丁丑旧注曰:亶者,坦然旷远貌。 娄者,玉京山下长楼,上承玄都宫。 阿者,玄都宫阿那之神名也。 掌楼上之监,主大梵之炁,炁数交周,则阿那鸣楼都之鼓,集众真、朝元始,日三周而一鸣,以为常节。 苍者,帝君游台之名,苍郁华秀也。 无和观音。 随 戊寅春分节应大壮卦,日应卯时。 旧注曰:无者,太无也。 言太无之中,自然能生真圣。 和者,日月门户名。 观,觉也,是天中帝君之讳。 音乃八字之音,能诵则真人乘金轮以开冥,玉女扬华凡旛以披钮。 观觉主长夜之录,四冥拔九幽之府,七祖披朗,朽骸还生。 此八字,乃黄曾天内音也。 须延明首,蛊 己卯旧注曰:须延者,玉完西北阙名。 大劫数交,须延而开,玉真上圣於是而回。 明首者,元始之都侯也。 元始开运,则都候启道梵行,诸炁倏忽自朗。 法揽笠口昙。 临 庚辰旧注曰:法轮,罪福之场。 揽,觉也,是天中帝君之讳,主度魂更生。 菩,菩提也,执九色之麾。 昙,昙颐也,把十绝之旛,并上元真人也。 人能常诵洞章,则法轮引籍於司命,揽觉度魂於更生,菩提转九色以轮运,昙颐旋十绝以停椿。 天地得之不倾,万物得之长存。 此八字乃玉完天内音。 以下每八字为一天内音,从东行南转西至北止平育贾奕天矣。 稼那阿奕,观 辛巳建辰月清明节。 旧注曰:稼那者,天中主图先生之号也;领人生死图录,总主神仙之籍。 阿奕者,乃七宝林中树木之名也。 弥覆四方,实上圣之游圃,真人之戏园也。 忽诃流吟。 噬嗑 壬午旧注曰:忽,觉也,飞天神名也。 诃,诃摩也,天中呼元始天尊为诃摩。 流吟者,流布歌吟。 劫运既终,诃摩开化教法,普度天人,将来劫坏,真经隐藏,天尊已知,预为歌吟也。 人能常诵洞章,则主图先生削罪录於长夜,注生名於南宫也。 华都曲丽,贲 癸未谷雨节,应夬卦,日应辰时。 旧注曰:华都者,天中太极宫青华门别令。 曲者,天中有梵天神人飞行太极之上,爽灵风之炁,歌洞章之曲。 丽是太和玉女之名也。 鲜菩育臻。 剥 甲申旧注曰:鲜者,鲜云,即庆云也。 菩者,菩楼,即天中楼名也。 育者,帝君隐名。 臻,至也。 育帝常乘八景之轮,游观八极之外,至於鬼神之家,回十绝之旛以召天魔,举度天人也。 人能常诵洞章,则飞天遥唱,三界司迎,七祖出离长夜,上升南宫。 答落大梵,复 乙酉旧注曰:答者,天中玉阙名。 落,落然也。 大者,大宥也。 天尊开运之初,皆放大赦,谓之大宥。 梵者,梵行之炁,开龙汉之劫,运赤明之辰矣。 散烟庆云,无妄 丙戌建巳月立夏节。 旧注曰:散烟者,真人散香於玉阙。 庆云者,五色备也。 庆云接乎紫馆,飞天舞乎空轮。 飞洒玉都,大畜 丁亥旧注曰:飞者,飞天神人之号。 天地改运,沦於延康,冥冥无开,飞天启光,於是散晖,诸天受炁也。 洒者,龙汉一会,倏欻而回。 玉者,玉真主开长夜之圣号。 都者,九幽之酆都。 人有善功,则玉真开长夜之户,酆都度八难之场。 七祖还生,幽魂扬光也。 明魔上门。 颐 戊子小满节应乾卦,日应巳时。 旧注曰:明者,解八字之义。 魔者,魔王。 上者,上帝也。 门者,门下也。 人能明识八字之义,则魔王敬服,上帝育养於始生之神门。 门下有韩君司命司录、度算於南宫,庆流九族,生死蒙恩也。 无行上首,大过 己丑旧注曰:无者,上道也。 言元始之炁,开明元上之道。 行者,天元之纲纪,维罗八极,梵炁弥布,流行不息也。 上首者,北斗之罪宫也。 回蹶流玄。 坎坎者,水也。 玄,龟也。 化,机也。 阴内含阳象,铅中有真银,阴无阳不能自莹其魄,故名雄金;属北方,谓之坎男。 旧注曰:回,转也。 跖,履也。 劫运之初,元始则履空而轮转,布化於十方。 流者,流晨之光,照长夜之府。 玄者,空也。 越衡天上玄都之景,有空峰之山,万圣之所游,生死之所归,道未足备,身应灭度,魂升空峰,受炼而度南宫也。 阿陀龙罗,离离者,火也,朱雀也,化机也。 阳内含阴,象砂中有真汞。 阳无阴不能自耀其魂,故名雌火,属南方,谓之离女。 旧注曰:阿者,天中有九折之山,连阿相属。 陀者,山上之楼,上通玉清之炁,以望三界之乡。 帝君常游阿丘之岭,下监万生之罪。 龙者,龙山与阿陀相去九亿万里。 罗者,日月之名。 上清九天真人呼日为濯。 罗,言山势相交,日月明於峰上。 四象吁员。 咸 庚寅咸,感也。 乃中宫交会之所。 四象吁员,合此卦者可见经旨符契,真精元炁。 至於中宫龙虎交缔,阴阳得类,金水停均,坎离既济,甘露降、黄芽生、是为还丹之质。 咸之为卦,艮下兑上,经曰地藏发泄,金玉露形,兹足明矣。 旧注曰:四者,四极之宫。 谓东华、南极、西灵、北真也。 四极真人主生死命籍。 象者,象轮之车,真人常乘象辇,游行三界,校人生死罪录,开度学道之人。 吁,育也,是天帝讳,为南宫度命君主,炼度朽魂也。 员者,童也。 是日中生童,主灌津於天人也。 人能诵咏洞章,则玉名入於帝箓,生死度於南宫,四极给自然之羽车,七祖欢游於福堂也。 已上六十四字系东方八天真文。 南爓洞浮,恒 辛卯建午月、芒种节。 旧注曰:南爓者,南方有流火之庭,广七万里,飞焰焕乎八方。 洞浮者,洞阳之宫,流火之炁,炎而浮流也。 玉眸诜诜。 遁 壬辰旧注曰:玉眸者,流火之膏,炼身体、生玉光、明如眸子。 南极真人理於宫内,诸学人始得道者,皆诣流火之庭。 南极真人以火膏洗炼,荡除尘垢,即与真人为侣。 诜诜者,众多也。 梵形落空,壮 癸巳月望。 旧注曰:梵形者,元始天尊在龙汉时号也。 赤明世号无名君,上皇开运号元始丈人。 梵炁随劫化生,以一神而见,不受胎生。 落空者,谓元始自空而生也。 九灵推前。 晋 甲午夏至节,应媾卦,月亏日,应午时。 一阴始生,乃砂中抽汞。 《龙虎经》曰:正阴发离午,赤水流为汞者也。 真阴下降,如月之象,复还中宫,阴归阳室,汞来投铅矣。 旧注曰:九灵者,南宫九华真人也。 王九幽宿对死魂。 推前者,真人主命录推算死魂前生功德,译落菩台,明夷 乙未泽音托,落亦作@、音壑。 旧注曰:泽者,天中山窟。 其山上有众龙之窟,黄房之室。 落者,真晨道君之内名。 理於黄房,混大劫而不终,经龙汉而更明。 菩者,飞天真人之隐号,有无数之众。 台者,玉台也,处凙山之阳。 绿罗大千。 家人 丙申建未月、小暑节。 旧注曰:绿罗者,月中天人,字罗英理,在日月之宫,上乘大罗之天,梵行之炁,运度之关,以应天地之数,终於大劫。 既受交於日月,则会於玉台之上。 大千者,世界之数。 陆先生云:以千数至千,即千千为小千,小千数至千,为中千,中千数至千,为大千也。 人能诵咏洞章,则得驾羽轮之车,升黄房之室,游玉台之上,览大千之境也。 眇莽九丑,睽 丁酉旧注曰:眇者,玉字翳而不彰,眇眇然也。 莽者,其文复明,莽莽然也。 遇真道,男女并皆寿三万六千岁;其运之极,又经一劫,九炁各生一兽,以害恶民。 其劫既开,而九兽号九丑之鬼,北帝上真主生死图录,故立九丑以辅三官。 数极九九八十一万,度天炁之交,九丑当得辅,号为九都使者。 韶谣缘邅。 赛 戊戌大暑节、应遁卦,日应未时。 旧注曰:韶者,皇笳天神霄王内名。 神霄王是魔王之神,主常试学道之人正与不正,作谣歌以乱人心。 心固者,王即保举,升上皇笳天也。 缘邅者,南北二斗君之内讳。 人有善功则列言於南斗,南斗即度三界之难,技九幽之苦,告下魔王,不敢害败之也。 人有恶则三官列罪於北斗,北斗即告下魔王,灭魂付九幽之下,充长夜之役,万劫无期矣。 云上九都,解 己亥旧注曰:云上者,飞天神王之内讳。 开龙汉劫,启赤明运,敷自然之书,立天地之根也。 九都者,三象既分,而有九层之台,处乎玉京之山,焕乎玄空之上,飞天神人常散百合之香,流五云之华以观飞天真人。 台上有太真玉郎,一日三回十绝之旛,回旛一周,则诸天上帝三朝玄台,绕台三匝,诵咏洞章。 飞生自骞。 损 庚子旧注曰:飞生者,南上更生之神。 学士能诵洞章,飞生即为开不死之路,流长生之炁,下炼五魂,则八景存焉。 骞者,骞林也。 既共举人身上升玄台,游於骞林之下,佩天书、诵洞章,二十四年,得上朝玄都。 那育郁馥,益 辛丑建申月、立秋日。 旧注曰:那者,天王侍郎之内名。 主天四时之炁,梵行虚无之纲以正端靖天中分度。 育者,天关空轮之名。 郁馥乃斗中灵童之名,常运育轮,以召真。 天关十转则十方大圣上朝玉帝,万神齐到,而郁馥唱礼焉。 摩罗法轮。 夬 壬寅旧注曰:摩罗者,天中大魔内讳也。 郁馥一唱,魔王束形。 学者知四时之起炁,十转之关,则入法轮之门,驾舆升乎玉清,而朝紫微之台。 霐持无镜,媾 癸卯处暑节,应否卦,日应申时。 至於庚时,名曰水半斤,阴归阳室,汞来投铅,其质肖母,而成白银。 古经云:元君始炼汞,神室含洞虚。 玄白生金公,巍巍见始初。 谓金来归性初,始可名还丹者也。 旧注曰:霐者,天上都监神内名。 持者,龙渊之名。 众龙蟠乎其中,衔金婴运东井之华,常灌天真也。 无镜者,飞天神王出无色之光,总生死之籍,开度学道之人。 揽姿运容。 萃 甲辰旧注曰:揽姿者,三界门名。 人知此号,则神王开长夜之府,拔九幽之魂,以度三界门也。 运容者,玄和玉女名也。 得度揽姿则运容以朱灵之炁,导之于形,太和之津灌之于神,上升福德之堂。 馥朗廓奕,升 乙巳旧注曰:馥朗者,天中玉京台别号也。 西灵真人常诵洞章以游其上。 廓奕者,天中神公内名。 与元始同生,为玄炁之范,教学仙之人,能明八字之音,则神公为开长冥之户,升更生门而登玉京台也。 神缨自宫。 困 丙午建酉月、白露节。 旧注曰:神缨者,紫微灵童也。 主灭度之尸。 若得神缨歌无量之章,则返形於三炼之房,受自然之炁,欢无穷之龄也。 已上六十四字,系南方八天真文。 刀利禅猷,井 丁未旧注曰:刀利者,南方无极世界之号也。 禅是刀利之国,亦曰禅黎。 其国有洞阳之宫,流火之庭,灵文始於流火,受炼既明之后,刀利改为福德之堂。 猷者,南上好生君之内名也。 苦魂皆得度入洞阳之宫。 婆泥咎通。 革 戊申秋分节,应观卦,日应酉时。 旧注曰:婆泥乃火炼池灵童也。 若人得度洞阳之宫,皆诣火池,受炼更生福德之国。 咎通,是刀利世界魔神,常遏人生路。 人知好生君名,及诣灵童受炼,即生福德之国,则魔神奉焉。 人能诵八字之音,则刀利无极灵官侍卫其身,径造南宫,仙人司迎,三年必能策丹霄之轮,升三炁之天。 宛薮涤色,鼎 己酉旧注曰:宛薮者,皇崖天帝之内名也。 主开大漠之经,以明八字之文。 涤色者,乃色界飞天真人也。 常乘车驾龙,出入玉清之中,开度善人。 太渺之堂,震 庚戌震,木也,龙也,火之化机也间隔幽微之理,巳释于前矣。 旧注曰:太渺之堂即化生堂也。 空洞之化,结自然之章,坦然广大,开度万生之历也。 学人通八字之音,则飞天真人降云车,载兆上升化生之堂。 流罗梵萌,艮 辛亥建戌月、寒露节。 艮,土也,生成之本,造化之根。 妙义已解于前矣。 旧注曰:流者,天王之内名,处于紫霄之上,游观玉京之山。 罗者,月女之讳,主王游宴之仪。 梵者,飞天真人名也。 主回九天之关。 萌者,元始天神也,固极风之根。 景蔚萧嵎。 渐 壬子旧注曰:景者,景黄也,是四极上真人也。 蔚者,蔚秀也,景霄仙人也。 并理玉京台,常历校长夜之中开度善根之魂。 萧,仞也。 是白素元君之宫。 嵎者,萧仞之嵎,对宾之所。 人能常诵洞章,乃得驾九色之云,而上升景黄之台矣。 易邈无寂,归妹 癸丑霜降节、应剥卦,日应戌时。 旧注曰:易邈者,孝芒天王之号也。 无寂者,虚无寂寂之庭也。 言天王从龙汉而来,至赤明而出,居乎虚无之内寂寂之庭。 宛首少都。 丰 甲寅旧注曰:宛首者,太上道君内号也。 道君常开元始玄奥,演大法以度人。 少都者,日中灵童之名,常散日精以灌真流,飞华以拂尘。 学人知八字之音,则天王飞景云之舆,降三素之耕,度身三界之上,进入寂寂之庭也。 阿褴郁竺,旅 乙卯旧注曰:阿褴者,天王隐名也。 常乘景霄之轮,游九层之台,处玉楼之上,唱洞章以伏魔王。 郁者,默郁是天中魔王隐名。 竺,欲也。 是魔王都伯常在砍界之上,咏空谣之歌。 华漠延由。 巽 丙辰建亥月、立冬节。 巽者,风也。 凡物之生,赖其吹嘘而.得长养华实。 阴非风不凝,阳非风不融。 《易》曰:随风,巽。 君子以申命行事,服夫申命行事,亦阴阳施用之理也。 旧注曰:华者,言色界光华也。 漠者,言欲界渺漠不可寻也。 延是束鬼之庭,由是禁鬼之房。 天王登云楼之上,咏无量之章,则天魔应响而束身,群鬼诣由而伏形。 奉之者九祖开泰,修之者灰骸更生也。 九开自辩,兑 丁巳兑者,金虎也。 金者,水之化机。 间隔幽微之理,已释于前矣。 旧注曰:九开自辩者,大演之初,天地未封,轮转三炁,开为九分。 九度既明,九位乃列,阴阳万品於是可而生,自然明辩也。 阿那品首。 涣 戊午小雪节,应坤卦,日应亥时。 旧注曰:阿者,阿丘天王内名也。 常驾龙軿,登龙山之岭,游观九玄之中。 那者,那邪飞天神人隐名也。 飞行三界,历校长夜,技度善人之魂,有知八字之音,则天王品度兆身,首化枯骨,成童子之颜矣。 无量扶盖,节 己未旧注曰:无量者,无量大圣之始神也。 总统飞天之神人,皆受其品量而得升迁也。 扶者,更生真人内名。 常校幽夜之录,简善恶之根。 盖者,玄中福堂之号也。 浮罗合神。 中孚 庚申旧注曰:浮者,幽魂受真人开度,谓之浮也。 罗者,大罗也。 开大千之界,召更生之宾,诣大罗之天,定籍削死。 合者,合庆也。 神者,神公也。 是大罗丞相,人能知八字之音,与神公合庆,度为更生之宾,勿故曰合神。 玉诞长桑,小过 辛酉建子月、大雪节。 旧注曰:玉诞者,昙誓天中玉都名也。 长桑者,天中骞林亦名桑林也。 栢空度仙。 既济 壬戌既济者,砂也。 汞感铅炁而结砂。 坎,铅也。 离,汞也。 水火既济,则坎离交而为砂之象。 旧注曰:骞林覆荫东华之宫,叶上有大洞之章,紫书玉字,焕乎上清。 下有扶桑之树,上森骞木之丛,碧鸡鸣其盖,青霞翠其峰,神风流反香之草,桑林鼓百籁之音,神风一鼓,洞章成音,故曰柏空度仙者也。 飞天神人简学仙之人,度九幽之魂也。 已上六十四字,系西方八天真文。 玃无自育,未济 癸亥月晦。 未济者,汞也。 水火异处,汞未成砂,离坎还元,汞复本性。 旧注曰:玃无者,龙汉之时,飞天神也。 元始始开之炁,溟涬无色之中,玃无乘运而出,凝炁而立,霄度既立,自抗不终之劫。 育者,霄度天王内名也。 九日导乾。 乾乾者,万物之始,虚无自然。 纯精真一之炁。 号曰空炁。 金胎喻为银镀,因父母构精,感附受胎,藏於肾中,谓之元神。 因一炁化归中宫而为丹母,金火运推,返本还元,是为银也。 金者,先天自然之炁。 金,胎也。 火者,日用建生之阳炁也。 同出异名而为体用,初非二物矣。 旧注曰:九者,育王乘象轮之车,游九玄之门,转九机之度,应劫会之期。 日者,天中日童导引和炁,日童当天运之终,则停光拔度学者,灌以水母之精,导以太和之炁,洗炼五神,进入朱宫。 坤母东覆,坤坤者,万化之成;受胎之后,神藏肾中,是谓坤宫。 谓之性,曰铅;化机运归中官;化机乃日用发生之阳炁。 而为丹基药祖,谓之元精;收摄砂汞,而为丹质。 夫造化者,从元生有,故坤因乾而立,乾因坤而成。 乾坤相互而生成,初无先后。 伊川曰:造化无端,阴阳无始。 譬若铅因银而生,银因铅而成之理。 按,道经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如是先真上圣推物理而明造化,强以铅、银、砂、汞而喻丹旨者何也? 盖欲后世易以明矣。 旧注曰:坤母者,太阴都候九灵母也。 理东海扶桑旸谷之渊,常总地机,转轮元炁,上应天关;天关转、地机动,周天一度,水则涌溢三千三百度。 天地炁交,九海冥一,水则弥天。 东者,东海。 受会制期河源也。 覆者,水神理於昆仑山,填固巨海,遏断东井,则地机不泄,保劫长存。 形摄上玄。 屯 甲子冬至节,应复卦,月朔,日应子时。 一阳来复,妙用之炁,自坤宫而发生。 古经曰:阳炁黑发坤,日晷南极,五星连珠,日月合璧。 又曰:金精一化,青龙受符,阳爻是池。 真阳上升,如日之象。 至於中宫,金母收摄,是为砂也。 砂者,木也。 木者,龙也。 此青龙受符也。 旧注曰:形摄者,灾交之时,坤母形出东河之上,摄召鸟母,以凤车迎学仙之人,上昆仑之墟。 鸟母,乃水之候神。 上者,坤母上诣帝君,申劫会之期,度学仙之人,言名於玄都也。 陀罗育邈,蒙 乙丑旧注曰:陀者,天帝内名,与妙成天俱生在云阿之岭。 罗是月始生之名,陀在云岭之上,抱月而明。 育是神王名,总统十方,飞天之神。 邈是天中羽林监神名。 神王常使匡御三界,简人生死之籍,令魔王保度得道之人也。 眇炁合云。 需 丙寅建丑月、小寒节。 旧注曰:眇炁者,人得保度,诣羽林监受符升天,眇眇行云炁也。 合者,合景也。 既入羽林,结云炁成衣,遂与诸天合景上飞也。 飞天大丑,讼 丁卯旧注曰:飞天者,飞玄之炁,结成洞空之经。 飞天神王常诵之,以接学者。 大者,三界都录,主生死图籍。 丑,伯也。 是三界大魔,受事於大丑。 学士识八字之音,则魔王保真而身腾三清矣。 总监上天。 师 戊辰大寒节、应临卦、日应丑时。 旧注曰:总是飞天都统之官,常摄八会之炁以保天地之运,监领长夜之官,开度幽魂。 人知天中之音,则天魔列言,大丑勒录仙部,上升禁上天也。 沙陀劫量,比 己巳旧注曰:沙者,常融天内紫微别馆沙兰之宫。 陀者,陀丘之众,有巨亿万人,并是新得道受度者,功德未备,停散宫中。 劫量者,每至劫运一交,此陀丘之众计功量德,升朱陵之宫,受福而仙也。 龙汉瑛鲜。 小畜 庚午旧注曰:龙汉,初劫之名也。 瑛者,龙汉时飞天神名也。 常开度幽魂,升沙兰之官。 鲜者,南宫之童也。 学人得度而鲜童炼其容也。 碧落浮黎,履 辛未建寅月、立春节。 旧注曰:碧者,玉隆天常生碧霞之炁。 落者,空中飞天神名。 一日三时,引天中众圣上朝七宝宫。 浮黎者,天王内名。 众圣上朝则天王称庆也。 又洞章云:腾胜碧童云,罗落耀上玄,盖非特神名也哉。 空歌保珍。 泰 壬申旧注曰:空者,天中侍晨名也。 歌者,洞章之曲。 侍晨一啸,灵风既奏,音成洞章,故曰空歌保珍也。 学人知八字之音,则升南宫为飞天之宾。 保此不终之劫,珍其自然之文,故曰保珍也。 恶弈无品,否 癸酉雨水节,应泰卦、日应寅时。 泰者,天地交而万物生也。 至於申时,名曰金半斤。 龙虎交缔,阴阳得类。 古经云:阴阳混交接,精液包元炁,万象凭虚生,感化各有类。 乃圣胎形兆之象。 旧注曰:恶弈,一作奕。 天王内名也。 昔於龙汉中,诸缘并尽,过度三界,升太虚之馆,受九仙之箓,登大圣之号。 至赤明开运,元始锡为梵度天王。 无者,太无真人也。 真人受天王之府,度长夜之魂。 品者,品量幽魂之罪福也。 洞妙自真。 同人 甲戌旧注曰:洞妙自真者,太无真人度九幽之魂,洞识宿命,恶缘并尽,度入妙化之堂。 自者,与也。 与飞天而合真也。 元梵恢漠,大有 乙亥旧注曰:元梵者,元始大梵风泽之炁,抗举澄汉之精,高而洞浮,悬而不落。 恢漠者,远而无碍,有而若无,微而不可名,妙而不可寻也。 幽寂度人。 谦 丙子建卯月、惊垫节。 旧注曰:幽寂者,幽兮寂兮,不可闻见,其中有真,真中有精,冥度天人也。 天真皇人曰:诸天内音,自然玉字者,皆结飞玄之炁,合五方之音,生於元始之上,挺於空洞之中。 其文宛奥,难可寻详。 天尊奖劝而敕令解义。 夫玄科有制,不敢违命,按笔之日,神冲太霄,精之与粗,极乎心虑。 皇道既明,诸天称庆;宝之者真降,修之者表迁,威灵恢廓,难可名焉。 已上六十四字,系北方八天真文也。 道言: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隐语是天帝之名,隐而不显。 无量之音者,真洞章,自然响彻诸天也。 《内义》曰:大梵隐语,无量之音,乃自然妙炁结而成文。 凡天地之道,皆在其中。 虚实相通,象数可见,以九日导乾推之,理无遗矣。 夫乾始於北者,即阳生於子也。 甲子配乾,子为黄锺,故甲子始於冬至。 《汉志》曰:伏牺之作《易》者,纪阳炁之初,以为律法,建日冬至而声以黄锺为官,此声炁之元也。 《国朝会要》曰:古者,黄锺为万事根本,由是观之,九日导乾位,即梵炁之始,甲子之首也。 一炁所播,万汇均被,四时生成,岂外是炁隐语之道,造化亦然。 还丹者,循体大梵而修尔。 四象五行、三元八卦、日月龙虎、砂汞铅银隐语之中,俱备至於阴符。 火候温养,抽添非依卦炁升降,甲子循环,茫然无凭,何以取则。 故乾、坤、坎、离四卦而象天、地、日、月,包囊万物,为鼎器药物枢纽根宗。 余六十卦以应甲子之数,准则春秋,推移寒暑,分二十四炁,擘七十二候,以一年十二月之节,归於一月之内;以一月之候陷于一昼夜十二时中,定刻漏、正时晷、明子午、按阴阳、通晦朔、合龙虎,依天地之大数,叶阴阳之化机。 故卦有三百八十四爻,爻有三百八十四铢,由是万化凭虚而生。 不知虚之生我欤,我之生虚欤? 大梵之理,其道大矣。 旧文字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 隐语旧来本文,字广一丈,八角垂芒。 天真皇人於龙汉中书写,仍训释之。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万神朝礼,地祇侍门。 大勋魔王保举,上仙道备,克得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真自然之音也。 《内义》曰:此无量之音,能辟逐一切精邪,能消禳一切灾害,能度脱一切生死,能成就一切天人。 故谓之天真灵书、自然玉字。 至若金丹之道,乃大梵自然元精妙气,契虚合无。 修之者,诸天鉴观,万神默佑,功圆道备,必证神仙。 所谓丹者,既曰契虚合无,固非有形有质。 妄者云:大若弹丸,色同朱橘,何谬之甚! 是不识金丹为何物也。 若云无亦非也,有亦非也;或有或无,亦非也;非有非无,亦非也。 然虽如是,毕竟若何? 盖金丹者,寓物见质,丽物无形。 何谓寓物见质? 故《清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道虽无形,天地可见其形也。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道虽无情,日月可察其情也。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虽无名,万物可识其名也。 何谓丽物无形?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不着也。 故虚外观其形,形无其形,不有也。 故无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不碍也。 故空此见丹道契虚合无,无余蕴矣。 皆由体自然而然,不强为而为,所以大梵隐语谓天真自然之音。 故能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 合大易,准甲子,成造化,契金丹。 无所不辟者,永离无有也。 无所不禳者,照用皆空也。 无所不度者,超越生死也。 无所不成者,造化天地也。 略言其大,则小者可知矣。 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帝遥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祆束首,鬼精自亡,琳琅振响。 金书玉字,故曰琳琅也。 诵咏枢吟,故曰振响也。 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 诵此则琼林振天籁之响,十方晏三景之明,河海风浪而澄静,山岳吞纳乎云烟,伏万灵而震慑,招群仙而诣室也。 天无氛秽,地无祆尘。 天无氛秽之气,地无祆尘之灾也。 《内义》曰:功满行圆,道成德就者,飞天下观书功也。 上帝遥唱,称赞也。 万神朝礼,敬仰也。 三界侍轩,翼卫也。 群妖束首,魔贼伏也。 鬼精自亡,尸虫灭也。 琳琅振响,自然感应也。 十方肃清,纯素无杂也。 河海静默,性情冥也。 山岳吞烟,神息定也。 万灵振伏,众圣钦也。 招集群仙,无非真也。 天无氛秽,阳无愆也。 地无祆尘,阴无伏也。 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内义》曰:此明诸天内音,冥通慧照之力也。 冥者,幽深不测;慧者,通照无穷。 慧能照空,故曰冥慧。 高而不极谓之洞,焕耀三清谓之清。 洞,空也。 清,静也。 无边无际,谓之大量。 大量之内,唯有真空。 真中有精,其中有信,能生真圣,非有非无,常住湛然,微妙莫测,究竟其理,不可寻详。 玄中更玄,故曰玄玄也。 上圣慈怜下界,降此真经,列以玄科,开人度物。 诵咏之者,上感诸天,佩服灵文,即随炁所至,功圆行满,升为金阙之臣。 是如积学通真入圣,生天生地,应用无穷;能知玉字之音,骨肉同飞有日矣。 上学之士,勤而勉之。 ○天尊叙经首,言造化於始,末言大梵於终。 此其所以体用循环而无穷也。 恐学者不悟,常清常静之理,堕於执有执无之见。 故明诏之曰:冥慧洞清,大量玄玄。 夫冥则契虚合无,慧则圆明妙智,洞则通达无碍,清则澄莹无形。 大量则无所不容,难以测度;玄玄则妙中更妙,不可思议。 若然者,言龙虎不滞於弄精魂,谈性命不偏於执空寂,十方通彻,八面玲珑。 经曰:用其光,复归其明;此之谓也。 夫道之於人,不啻慈母之爱赤子,覆之载之,生之育之,至於分身降世,陈纲立纪,礼君臣、正上下,生有所养,死有所藏。 其或出类拔萃者,则与相为终始;若乃华目以随世,畏死而希仙者,因其学功而成就之。 片善不遗,可谓至矣。 人能体道,皆无怀葛天氏之民;经不必出,教不必立可也。 惟其不仁,则我有己经,由是出教,由是立焉。 故有天堂、地狱之报,是亦为劝善惩恶之权耳。 或者谓一死则已,更有何物? 天堂地狱皆无是事。 斯言也,达则达矣,其奈若何! 今夫人死之后,或梦之,或见之,或附人而言,或凭物而灵;由是观之,固不得谓一死则已、更有何物也。 神清之洞,清燕之堂,白骨埋形,水狱阴惨,又不可谓天堂地狱,皆无是事也。 天尊曰:众生未悟,故有摄因;众生既悟,摄因何在? 地狱天堂,孰非假合? 此皆人心自造,岂得一切拨为无因果乎。 太上常善救,人故不爱道。 诱谕世俗,勿错用心,使其返性冥情,舍恶从善,上可超凡入圣,次可解化登真,又其次隐遁长生;下则延年安乐,生生世世不失人身,熏习性根,亦证仙道。 比之疾病婴缠、夭伤危厄、非命横亡、沉沦恶趣者,孰得孰失,达士必能详择焉。 梵炁玄辽天宝自然八合之音元始灵书下篇天真皇人撰《后释》曰:谨按,《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汉元封中,西王母下降,授武帝,已为第七授。 中间传授,经传不显,其在天卷秩繁多,此才一品。 至晋,太极左宫仙公,於会稽上虞,上感太极真人徐来勒所受《度人经》,即有《灵书下篇》,及《太极真人后序》,授经众真,聚集终散之文,方成全篇。 自后以兵火之变,抱朴子葛洪於郑真人思远所受,其后止於大量玄玄也。 其下篇遗失,不可考复,故世无全经,莫可而得。 今昌运流行,天吏下降,以其阙文续于经末。 诵咏之者,得本经二章三篇之妙范;修用之者,备全品十过十方之殊功,斋戒遵行,则上清可跻矣。 《五牙经》曰:天真皇人者,不知其得道之始,然是前劫修真极道之人也。 身长九尺,玄毛被体,皆长尺余。 黄帝时在峨眉山绝阴之下,苍玉为屋,黄金为座,张华罗旛,然千和之香,侍者仙童玉女,座宾三人,皆称太清仙王。 黄帝再拜问道,授以五牙三一之文。 东方八天森□储云,九魂炼精。 枳默窥玦,浮枚臼。 鹿几杨房,碧提酇回。 池滇党负,蚑逭谒携。 澡章变瑜,兰泮璧坏。 亢滂野生,极中昆清。 曜展洞涸,寂无眇凝。 素倚虚罗,皇达元灵。 南方八天炎镀绰堂,太霄瑶隅。 历遐荐漪,周扃加图。 披峣蹊臄,觚亶浑都。 戟芸荼炫,井欺持蒲。 掌维迮仪,奕洸琅璀。 扁缕益但,幽微毕雷。 涓湟实东,赤曜丛稽。 玉玄演侯,栢璖至规。 西方八天镐正左适,婆泥杀灵。 悲招均疆,洎南缠魁。 静夷损光,混元觉缘。 道守岑遥,绵征知宣。 太灵湮漠,炳和卢随。 哲京常华,墟咸坚沙。 栗铎黜株,会衍球裴。 卓云青府,业睹般基。 北方八天洼孩蒙甘,翠宇九阑。 萧钩涟兴,龙汾神关。 沟沦泬魔,豁蛮祈通。 玄寥亢息,无知肆明。 蟒修吉夕,馥坛时畎。 汤长敷昌,匪庸谨济。 朝康圣宽,秘法侈宜。 广帝理生,卫肇宏人。 《后释》曰:此与中篇隐语为相类,非如中篇有皇人内训可考。 然东方森字从木,南方炎字从火,西方镐字从金,北方洼字从水、土。 水、土俱旺於北,而孩字从亥从子,必关涉天地造化之妙理。 得道者乃当洞明至言也。 天真皇人梵炁玄辽天宝自然八合之音,主治世会地垒洪泽、灾变厄难。 诵咏之者,禳辟祆殃,清静道炁,无不宁也。 地官奉书,百灵畏敬,神朱写文,服佩明验。 施之於至学,不宣於下俗也。 太极真人颂曰神云焕层虚,梵罗屯碧霄。 元始九龙驾,皇人按青轺。 灵光集万真,珠影闿阳寥。 出示灵宝篇,福德由是招。 洞玄隐高严,玉音泛云璈。 无量匪得思,道海生波涛。 法义同涓流,滋植成嘉苗。 用以账穷饥,教兴卫中朝。 帝尊寿亿年,太平灭兵刀。 稽首望玉晨,灵华散金毫。 太极真人曰:太上玉晨大道君居紫霞之上七映之天,纪录玄文,玉妃捧经,金童散香,太一执巾,玉郎侍筵。 龙吟虎嗥,庆云蒙霭。 十方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极飞天神王、三界大魔、九天丈人、无鞅数众,吟咏玉经,归依太上灵宝妙法。 昌运流行,亿劫长存。 诵经十徧毕,叩齿三十六通,心拜十方而起,南面下座,东向立。 心礼三拜,密咒曰:臣诵经已竟,向来所出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传言玉女、五帝直符、宜日香官,各三十二人,请还入臣身中,复於宫室,毋令差互。 后召复到,一如故事。 次精思身中诸神各还宫讫,叩齿三通,咽液三过,上香密咒曰:向来听经圣众,解坛散席,各复所司。 神风静默,山海肃清,千邪伏匿,百灵护形。 次自东为始,存天真上升,每方心拜三拜,三叩齿送之。 次鼻引三色云炁,咽入五脏,想四兽复本位,叩齿三通,咽液三过。 然后收经出室,语言无碍。 诵经如不依此,不若不诵,而免怠慢之愆。 或谓丹旨何须载此,盖道存内外,不得不然。 庶几人知崇重,各招福德也。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五竟 发布时间:2025-11-03 10:08:2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7565.html